细胞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细胞计数实验报告范文

细胞计数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细胞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操作。

3. 通过实验,了解细胞密度与培养条件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细胞计数是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学科中常用的一种技术,用于测定样品中细胞的数量。

本实验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原理如下:血细胞计数板是一种特制的载玻片,其上刻有网格,将计数室分为若干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再分为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25个小方格。

计数时,只需计数四个角大方格内的细胞数,即可推算出整个计数室内的细胞数。

三、实验材料1. 血细胞计数板2. 显微镜3. 细胞悬液4. 吸管5. 稀释液6. 试管7. 移液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血细胞计数板及盖片用擦试干净,并将盖片盖在计数板上。

(2)将细胞悬液吸出少许,注射在盖片边缘,使细胞均匀分布在计数板上。

2. 稀释(1)根据细胞密度,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

(2)用吸管吸取稀释液,加入适量细胞悬液,混匀。

(3)用移液管吸取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加入计数板中,使细胞充满计数室。

3. 计数(1)将计数板置于显微镜下,选择合适的倍数。

(2)观察四个角大方格内的细胞,计数每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数。

(3)记录每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数,计算平均值。

4. 计算细胞密度(1)根据细胞密度、稀释倍数和计数室容积,计算细胞密度。

(2)细胞密度 = 平均细胞数× 稀释倍数× 计数室容积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采用血细胞计数板对细胞悬液进行计数,得到以下结果:计数室面积:1mm²计数室容积:0.1mm³平均细胞数:50细胞密度:5 × 10⁶个/mL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本次细胞悬液的细胞密度为5 × 10⁶个/mL。

细胞密度较高,表明细胞生长良好。

在后续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培养条件,以保证细胞密度在适宜范围内。

六、实验讨论1. 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注意计数四个角大方格内的细胞,避免误差。

细胞活力测试实验报告

细胞活力测试实验报告

通过本实验,了解细胞活力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MTT法(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的操作步骤,并分析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活力变化。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实验材料:1. 细胞系:人肺上皮细胞(A549)2. MTT试剂:3-(4,5-二甲基噻唑-2-yl)-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3. DMSO(二甲基亚砜)4. 细胞培养试剂: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5. 细胞培养瓶、细胞培养板、移液器、吸管、试管、离心机、酶标仪等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人肺上皮细胞(A549)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2. 细胞传代:待细胞生长至约80%融合时,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传代至新的培养瓶中。

3. 实验分组:将传代后的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对照组细胞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

4. 细胞接种: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接种细胞数量为5×104个。

5. 细胞培养:将细胞培养板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6. MTT实验:向每孔细胞中加入20μl MTT试剂,继续培养4小时。

7. 终止培养:弃去孔内液体,向每孔加入150μl DMSO,振荡混匀。

8. 比色:用酶标仪在490nm波长下测定各孔的吸光度(OD)值。

9. 数据分析: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活力,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1. 实验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说明特定条件下细胞活力受到抑制。

2. 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的实验组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说明药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抑制越明显。

实验结论:通过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可以有效地评估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态。

本实验结果表明,特定条件下细胞活力受到抑制,且药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抑制越明显。

实验讨论:1. MTT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细胞活力测定方法,适用于多种细胞系和药物筛选实验。

细胞死活鉴定实验报告

细胞死活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胞死活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判断细胞的死活。

3. 了解细胞膜通透性在细胞死活鉴定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死活状态对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通透性较强,而死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物质更容易进出细胞。

本实验通过观察细胞对染料的摄取情况,判断细胞的死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活细胞悬液、死细胞悬液、台盼蓝染液、生理盐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生理盐水、台盼蓝染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载玻片和盖玻片,将载玻片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晾干。

2. 分别取活细胞悬液和死细胞悬液各1滴,滴在载玻片上。

3. 分别将活细胞悬液和死细胞悬液各1滴,滴在盖玻片上,使细胞均匀分布。

4.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细胞清晰可见。

5. 将台盼蓝染液滴在盖玻片边缘,用滴管轻轻吸取染液,使染液均匀覆盖在细胞上。

6. 观察细胞对染料的摄取情况,记录活细胞和死细胞的数量。

7. 重复实验,取不同浓度的台盼蓝染液进行实验,观察细胞对染料的摄取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活细胞对台盼蓝染液的摄取较少,死细胞对染液的摄取较多。

2. 随着台盼蓝染液浓度的增加,细胞对染液的摄取逐渐增多。

3. 分析原因: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对台盼蓝染液的摄取较少;而死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对染液的摄取较多。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细胞死活鉴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细胞膜通透性在细胞死活鉴定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活细胞对台盼蓝染液的摄取较少,而死细胞对染液的摄取较多,这与细胞膜通透性的差异有关。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载玻片和盖玻片的清洁,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教师:xxx所在学校:xxx中学目的要求:1练习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的结构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材料用具:新鲜叶片(如菠菜、槐树、蚕豆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方法步骤方法与步骤要点注意事项(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1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培养皿中。

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4用毛笔蘸出较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叶片下面要垫上小块木板,以防损坏桌面。

刀片要捏紧,切割速度要快,注意安全。

为了便于观察,载玻片的水滴中可以同时放几片叶的横切片,选择切得较薄的一片用来观察。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观察时注意分清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仔细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区别(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撕取下表皮时,一定要薄,否则影响观察效果。

注意观察气孔的结构。

(四)画图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需勾出轮廓。

画图时,要真实、实事求是。

讨论与交流1.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2.从结构上看,叶片有哪些方面是适于接受阳光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二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

细胞的观察实验报告

细胞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3. 认识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和功能。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红细胞、酵母菌细胞等。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吸水纸、纱布、生理盐水、稀碘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1)将洋葱鳞片叶切成薄片,用镊子取一小片放在载玻片上。

(2)滴加一滴生理盐水在洋葱鳞片叶上,用镊子轻轻压平。

(3)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2.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1)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收集口腔上皮细胞。

(2)将刮取的细胞滴加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涂抹。

(3)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3. 制作红细胞临时装片(1)取一滴血液滴加在载玻片上。

(2)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4. 制作酵母菌细胞临时装片(1)将酵母菌接种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其生长情况。

(2)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5. 观察细胞(1)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光圈和焦距,观察细胞的结构。

(2)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红细胞和酵母菌细胞的结构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洋葱鳞片叶细胞洋葱鳞片叶细胞呈长方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中分布有液泡、叶绿体等细胞器。

2.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呈扁平状,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中分布有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

3. 红细胞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胞膜具有弹性,有利于氧气的运输。

4. 酵母菌细胞酵母菌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中分布有液泡、线粒体等细胞器。

体外细胞的实验报告(3篇)

体外细胞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通过观察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形态变化和生物学特性,探讨细胞培养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人胚胎肾细胞(HEK293细胞)- DMEM培养基- 胎牛血清(FBS)- 0.25%胰蛋白酶- 10%胎牛血清- 无菌培养皿- 移液器- 吸管- 显微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仪器:- 培养箱- 恒温培养箱- CO2培养箱三、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 将HEK293细胞接种于无菌培养皿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 每2-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

2. 细胞传代:- 当细胞生长至80%-90%时,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收集细胞。

- 将收集到的细胞用DMEM培养基稀释至所需浓度,接种于新的培养皿中。

3. 细胞形态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在不同培养时间下的形态变化。

- 拍照记录细胞形态。

4. 细胞活力检测:- 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 将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小时后,加入MTT溶液,继续培养4小时。

- 使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

5. 细胞增殖实验:- 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收集细胞,进行细胞计数。

- 计算细胞增殖率。

四、实验结果1. 细胞形态观察:- 初始接种的细胞呈梭形,细胞间连接紧密。

-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逐渐增多,细胞间连接变稀疏,部分细胞出现变圆、萎缩等现象。

2. 细胞活力检测:- 细胞活力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3. 细胞增殖实验:- 细胞增殖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五、实验讨论本实验成功培养了HEK293细胞,并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细胞活力和细胞增殖实验,初步了解了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

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研究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领域。

六、实验结论1. 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可以成功培养HEK293细胞。

2. 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细胞增殖实验报告结论(3篇)

细胞增殖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条件下人类肺癌细胞株的增殖情况,并分析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

通过观察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繁殖和形态变化,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人类肺癌细胞株接种于含有适量培养基的细胞培养瓶中,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实验分组: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分别进行不同处理。

3. 处理方法:(1)对照组:正常培养,不进行任何处理。

(2)实验组A:添加一定浓度的药物A,观察细胞增殖情况。

(3)实验组B:添加一定浓度的药物B,观察细胞增殖情况。

(4)实验组C:添加一定浓度的药物C,观察细胞增殖情况。

4. 观察指标:(1)细胞数量:通过细胞计数板计数,记录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数量。

(2)细胞形态: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3)细胞生长曲线:绘制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三、实验结果1. 对照组:细胞呈正常生长状态,细胞数量随时间逐渐增加,生长曲线呈上升趋势。

2. 实验组A:药物A处理后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有所减少,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

3. 实验组B:药物B处理后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有所减少,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

4. 实验组C:药物C处理后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

四、结果分析1. 细胞增殖与药物浓度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数量减少。

2. 细胞增殖与药物种类关系:不同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药物C 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3. 细胞形态变化: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出现形态变化,如细胞变圆、核固缩等,表明药物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五、结论1. 药物A、B、C均能抑制人类肺癌细胞株的增殖,其中药物C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2. 药物浓度与细胞增殖呈负相关,药物浓度越高,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越强。

3. 药物处理可导致细胞形态变化,如细胞变圆、核固缩等。

4. 本实验为后续研究药物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精选3篇)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掌握显示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3、掌握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方法二、实验原理:1、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为有色化合物,用联苯胺处理标本,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为蓝色的联苯胺蓝,进而变为棕色产物,因而可以根据颜色反应来判定过氧化物酶的有无或多少。

中间产物蓝色联苯胺是不稳定的,无需酶的参加即可氧化为棕色化合物。

2、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

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

3、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根据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是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1、在载片上滴一滴PBS缓冲液;2、取骨髓细胞:用断颈法处死小鼠,立即剪取后肢,去除肌肉,剥出后肢股骨,剪开股骨一端,用牙签尖的一端插入剪开的小孔中,抠取少许骨髓细胞置滴有PBS的载片上;3、涂片:用另一玻片将骨髓细胞沿一个方向涂布推开,室温晾干;4、媒染:在涂片上滴0.5%硫酸铜液,以盖满涂片为宜,处理30秒-1分钟。

5、倾去硫酸铜液,直接滴入联苯胺混合液反应6分钟(以盖满涂片为宜)6、清水冲洗,番红复染2min。

7、镜检:清水冲洗,室温晾干,先低倍镜下观察,后换高倍镜下观察(油镜100_)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与观察吉姆萨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95%乙醇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5、吉姆萨染色液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吖啶橙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甲醇:冰醋酸(3:1)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每次1min5、0.01%吖啶橙染色液在避光环境下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6、选用蓝光激发滤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胞培养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观察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3. 掌握细胞培养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一种将生物体细胞从其原始生存环境中分离出来,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的技术。

这种技术对于研究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药物筛选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加深对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解。

实验材料:1. 人体皮肤细胞2. 培养基(包含血清、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等)3. 塑料瓶(培养皿)4. 显微镜5. 记录表实验步骤:1. 取适量人体皮肤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使其从组织中分离出来。

2. 将细胞接种到塑料瓶(培养皿)中,加入适当浓度的培养基。

3. 将塑料瓶(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定期观察并记录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

4. 在合适的时间点,使用显微镜拍照记录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5.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和图片,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皮肤细胞在培养基中开始贴壁,并逐渐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细胞开始出现分裂,形成相互连接的细胞团。

一些细胞逐渐伸展成梭形或扁平形,呈现出典型的贴壁生长形态。

在某些区域,我们观察到细胞开始分化为两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一种呈圆形或椭圆形,另一种呈多角形。

这些现象表明细胞已经开始分化。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细胞确实可以在体外条件下贴壁生长并增殖。

这证明了细胞培养技术的可行性。

2. 细胞分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本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这说明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3.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和适宜的培养条件,以确保细胞的存活和正常生长。

此外,不同种类的细胞可能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针对具体细胞类型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观察了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并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细胞周期实验报告

细胞周期实验报告

细胞周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 G1 期、S 期、G2 期和M 期,以及细胞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通过对细胞周期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生长、分裂和遗传物质传递的机制,为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细胞周期的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细胞内的一系列信号通路和蛋白质复合物。

常用的检测细胞周期的方法是利用流式细胞术,通过对细胞内DNA 含量的测定来区分不同的细胞周期阶段。

处于 G1 期的细胞具有二倍体的 DNA 含量,S 期细胞的 DNA 含量逐渐增加,G2 期和 M 期细胞具有四倍体的 DNA 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细胞株:选用_____细胞株。

2、试剂:胰蛋白酶、PBS 缓冲液、70%乙醇、PI 染液、RNA 酶等。

3、仪器:流式细胞仪、离心机、显微镜等。

(二)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将细胞接种在培养皿中,在含10%血清的培养基中,置于37℃、5% CO2 的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汇合度达到 80%左右时进行实验。

2、细胞收集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离心收集,用 PBS 缓冲液洗涤两次。

3、固定细胞将细胞沉淀重悬于 70%乙醇中,于-20℃固定过夜。

4、染色离心去除乙醇,用 PBS 缓冲液洗涤细胞,加入 PI 染液和 RNA 酶,避光孵育 30 分钟。

5、流式细胞术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荧光强度,分析细胞周期各阶段的分布比例。

四、实验结果(一)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比例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得到以下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比例:G1 期:_____%S 期:_____%G2 期:_____%M 期:_____%(二)结果分析1、 G1 期比例较高,可能表示细胞处于静止或生长缓慢的状态。

2、 S 期比例适中,说明细胞正在进行 DNA 合成,细胞的增殖活动正常。

3、 G2 期和 M 期比例相对较低,可能与细胞的生长条件或细胞本身的特性有关。

细胞的结构实验报告

细胞的结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复杂而有序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基本框架。

本实验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1. 植物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菠菜叶肉细胞等。

2. 动物细胞:口腔上皮细胞、鸡红细胞等。

3.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吸水纸、碘液、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制作临时装片(1)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或菠菜叶肉细胞,用镊子轻轻撕下一小块细胞,放入载玻片中央。

(2)滴一滴生理盐水在细胞上,用镊子轻轻压扁细胞。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4)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 观察细胞结构(1)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清晰的细胞结构。

(2)切换到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的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3)对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进行描述和记录。

3. 观察动物细胞结构(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同上。

(2)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重点观察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细胞结构(1)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2)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具有选择性通透性,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含有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负责细胞的代谢活动。

(4)细胞核:位于细胞质中央,含有遗传物质DNA,负责细胞的遗传和调控。

(5)液泡:位于细胞质中,储存水分、营养物质等。

植物细胞模型实验报告(3篇)

植物细胞模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通过模型制作,加深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壁位于细胞膜外,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质含有各种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等,负责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和复制中心。

三、实验用品1. 模型材料:PVC管、透明胶带、剪刀、彩色卡纸、彩色笔、透明胶、泡沫塑料、橡皮筋等;2. 实验工具:尺子、直尺、铅笔、量角器等;3. 实验药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等模型材料。

四、实验步骤1. 制作细胞壁:取一段PVC管,剪成适当长度,用透明胶带封口,作为细胞壁;2. 制作细胞膜:取一段透明胶带,剪成适当宽度,包裹在细胞壁上,模拟细胞膜;3. 制作细胞质:取一段泡沫塑料,剪成适当大小,贴在细胞膜上,模拟细胞质;4. 制作细胞核:取一段彩色卡纸,剪成适当形状,涂上黑色,贴在细胞质上,模拟细胞核;5. 制作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分别取不同颜色的彩色卡纸,剪成适当形状,贴在细胞质上,模拟各种细胞器;6. 制作液泡:取一段透明胶带,剪成适当宽度,包裹在细胞壁上,模拟液泡;7. 组装细胞模型:将所有部件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植物细胞模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我们成功模拟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等;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了解了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和分布。

同时,培养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制作植物细胞模型,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利用实验用品和工具制作模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植物细胞实验报告总结(3篇)

植物细胞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植物细胞作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其结构、功能和生命周期的研究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其有丝分裂的过程,并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和线粒体等。

2. 学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观察分裂各期的特点。

3. 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菠菜叶、辣椒表皮细胞、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盐酸、酒精、碘液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剪刀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a. 将洋葱根尖、菠菜叶、辣椒表皮细胞等材料切成薄片。

b. 将薄片置于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c. 滴加适量盐酸和酒精,进行解离。

d. 用吸水纸吸去解离液,滴加碘液进行染色。

e.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2.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a. 观察洋葱根尖压片,找到分裂相细胞。

b. 观察分裂各期的特点,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c. 比较洋葱根尖细胞和马蛔虫受精卵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观察通过观察洋葱根尖压片,发现植物细胞具有以下基本结构:a. 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层,起到支持和保护作用。

b. 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控制物质的进出。

c.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含有各种细胞器。

d.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e. 叶绿体:位于细胞质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f. 液泡:位于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维持细胞渗透压。

g. 线粒体:位于细胞质中,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2.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观察通过观察洋葱根尖压片,发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包括以下五个阶段:a. 间期:细胞进行生长、代谢和准备分裂。

b. 前期:染色体开始凝缩,核膜逐渐消失,出现纺锤体。

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哺乳动物细胞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方法。

3. 了解细胞培养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将生物体内的细胞取出,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或传代的过程。

细胞培养技术的最大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活细胞,并在有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避免了体内实验时的许多复杂因素,还可以与体内实验互为补充。

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用品1. 仪器:显微镜、细胞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离心机、移液器、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等。

2. 试剂:胰蛋白酶、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青霉素、链霉素、D-Hank's液、75%酒精等。

四、实验步骤1. 原代细胞培养(1)取动物组织,用D-Hank's液清洗,去除血污。

(2)将组织剪成1mm×1mm×1mm的小块,加入胰蛋白酶,37℃消化30分钟。

(3)消化完成后,用吸管轻轻吹打组织块,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4)加入胎牛血清终止消化,用离心机离心收集细胞。

(5)用DMEM培养基重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1×10^6个/ml。

(6)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放入细胞培养箱培养。

2. 传代培养(1)待细胞长满培养皿后,用吸管轻轻吹打细胞,使其从培养皿壁上脱落。

(2)收集细胞,用离心机离心收集细胞。

(3)用DMEM培养基重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1×10^6个/ml。

(4)将细胞接种于新的培养皿中,放入细胞培养箱培养。

五、实验结果1. 原代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从组织块中脱落,分散成单个细胞,细胞形态呈梭形或圆形。

2. 传代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旺盛,细胞形态稳定。

六、实验讨论1. 细胞培养过程中,温度、pH值、气体环境等因素对细胞生长影响较大。

实验中应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以保证细胞正常生长。

2. 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传代次数过多会导致细胞老化,影响实验结果。

研究细胞的实验报告

研究细胞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细胞观察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 观察细胞的基本形态和结构;3. 了解细胞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自我复制、自我修复等生命特征。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了解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

本实验选用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观察其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2. 实验仪器:显微镜、酒精灯、镊子、剪刀、解剖针、刀片、剪刀、解剖盘。

四、实验步骤1. 制片:(1)将洋葱鳞片叶放入解剖盘中,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剪成薄片;(2)用镊子将薄片放在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3)用盖玻片覆盖在薄片上,轻轻压紧,使薄片均匀分布在盖玻片下。

2. 观察:(1)打开显微镜,调整光源,使视野明亮;(2)将制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3. 结果记录:(1)观察并记录细胞的基本形态,如细胞大小、形状、核位置等;(2)观察并记录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3)观察并记录细胞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胞形态:洋葱鳞片叶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大小约为10μm×30μm。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

2. 细胞结构:(1)细胞壁:洋葱鳞片叶细胞壁较厚,呈透明状,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2)细胞膜:细胞膜较薄,呈透明状,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3)细胞质:细胞质呈半透明状,含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4)细胞核: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含有染色体,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3. 细胞生长阶段变化: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细胞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新生细胞较小,细胞壁较薄,细胞核较大;成熟细胞较大,细胞壁较厚,细胞核较小。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洋葱鳞片叶细胞的基本形态和结构,了解了细胞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细胞培养小实验实验报告(3篇)

细胞培养小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2. 了解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规范。

3. 观察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增殖和形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从生物体中取出某种组织或细胞,模拟体内生理条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或传代的过程。

细胞培养技术的最大优点是使我们得以直接观察活细胞,并在有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避免了体内实验时的许多复杂因素,还可以与体内实验互为补充。

三、实验用品1. 仪器及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移液枪、培养皿、无菌操作台、无菌操作箱、细胞培养箱、CO2培养箱、细胞计数器等。

2. 试剂:细胞培养液、胰蛋白酶、胎牛血清、抗生素、无菌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原代细胞培养(1)取动物组织,剪碎后用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

(2)将细胞悬液加入培养皿,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

(3)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培养液。

2. 传代培养(1)当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时,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2)将细胞悬液按1:2的比例传代到新的培养皿中。

(3)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培养液。

3. 细胞计数(1)取适量细胞悬液,加入细胞计数器。

(2)计数细胞数量,计算细胞密度。

4. 细胞形态观察(1)取细胞培养皿,用盖玻片覆盖。

(2)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1. 细胞生长情况:原代细胞在培养皿中生长良好,细胞密度逐渐增加。

传代培养后,细胞生长速度略有下降,但总体状况良好。

2. 细胞形态:细胞呈多边形,细胞核清晰可见,细胞间连接紧密。

3. 细胞计数:细胞密度为1×10^6个/mL。

六、实验结论1. 成功进行了原代细胞培养和传代培养。

2. 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生长良好,细胞形态正常。

3. 细胞培养技术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了解了无菌操作规范,并观察了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增殖和形态变化。

细胞构造的实验报告(3篇)

细胞构造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2.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3. 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的技巧。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具有复杂而精细的结构。

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特殊结构。

通过观察细胞结构,可以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规律。

三、实验材料1. 植物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2. 动物细胞:鸡肝细胞;3.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碘液、吸水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鸡肝细胞,分别制成临时装片;2. 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碘液,用镊子将盖玻片轻轻覆盖在样本上;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使用低倍镜观察细胞结构;4. 调整显微镜焦距,使细胞图像清晰;5.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6.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7. 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细胞结构:- 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含有各种细胞器,负责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含有遗传物质,负责细胞的遗传信息传递;- 液泡:位于细胞质内,具有储存水分、营养物质等功能;- 叶绿体:位于细胞质内,负责光合作用。

2. 动物细胞结构:- 细胞膜:位于细胞最外层,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含有各种细胞器,负责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含有遗传物质,负责细胞的遗传信息传递;- 无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3.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差异:-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而动物细胞膜较为柔软;- 植物细胞液泡较大,储存水分和营养物质,而动物细胞液泡较小;- 植物细胞叶绿体负责光合作用,而动物细胞无叶绿体。

植物细胞细胞实验报告(3篇)

植物细胞细胞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植物细胞结构观察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3. 认识植物细胞各个结构的功能。

实验材料:1. 洋葱内表皮细胞2. 菠菜叶表皮细胞3. 辣椒表皮细胞4. 显微镜5. 水滴6. 玻片7. 染色剂(如碘液)8. 载玻片实验步骤:1. 将洋葱内表皮细胞、菠菜叶表皮细胞和辣椒表皮细胞分别取出,用刀片轻轻刮下细胞层。

2. 将刮下的细胞层放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水。

3. 用镊子轻轻压平细胞,使其均匀分布。

4. 滴加适量的染色剂(如碘液)于细胞上,盖上盖玻片。

5.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先使用低倍镜观察,再切换到高倍镜观察。

6. 观察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 洋葱内表皮细胞:- 细胞壁:呈绿色,较厚,有明显的纹理。

- 细胞膜:呈透明状,位于细胞壁内侧。

- 细胞质:呈绿色,含有大量淀粉粒。

- 细胞核:呈蓝色,位于细胞中央。

- 液泡:呈无色,位于细胞质内,较大。

- 叶绿体:呈绿色,散布于细胞质中。

2. 菠菜叶表皮细胞:- 细胞壁:呈绿色,较薄,有明显的纹理。

- 细胞膜:呈透明状,位于细胞壁内侧。

- 细胞质:呈绿色,含有大量叶绿体。

- 细胞核:呈蓝色,位于细胞中央。

- 液泡:呈无色,位于细胞质内,较大。

- 叶绿体:呈绿色,散布于细胞质中。

3. 辣椒表皮细胞:- 细胞壁:呈绿色,较薄,有明显的纹理。

- 细胞膜:呈透明状,位于细胞壁内侧。

- 细胞质:呈绿色,含有大量淀粉粒。

- 细胞核:呈蓝色,位于细胞中央。

- 液泡:呈无色,位于细胞质内,较大。

- 叶绿体:呈绿色,散布于细胞质中。

实验分析:1.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等基本结构。

2. 细胞壁起到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起到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内的重要基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液泡储存水分和营养物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3. 不同植物的细胞结构存在差异,但基本结构相似。

细胞增殖实验实验报告

细胞增殖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胞增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增殖情况,分析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

3. 提高细胞培养技术操作水平。

二、实验原理细胞增殖是指细胞通过分裂和生长,使细胞数目增加的过程。

细胞增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于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观察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增殖情况,分析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三、实验材料1. 人类肺癌细胞株(A549)2. 细胞培养液: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3. 试剂:胰蛋白酶、CCK-8试剂盒、0.25%戊二醛4. 仪器:细胞培养箱、倒置显微镜、酶标仪、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等四、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A549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进行传代培养。

2. 细胞增殖实验:(1)实验分组: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添加不同浓度的药物,对照组添加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2)细胞处理: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加入相应药物,处理时间为24小时。

(3)细胞计数: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

(4)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1)温度:将细胞分别置于37℃、42℃、25℃的培养箱中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

(2)CO2浓度:将细胞分别置于5%CO2、10%CO2、0%CO2的培养箱中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

(3)血清浓度:将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0%、10%、2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观察细胞增殖情况。

五、实验结果1. 细胞增殖实验:(1)实验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2)对照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0。

2. 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1)温度:细胞在37℃培养箱中增殖情况最好,42℃和25℃培养箱中细胞增殖情况较差。

(2)CO2浓度:细胞在5%CO2培养箱中增殖情况最好,10%CO2和0%CO2培养箱中细胞增殖情况较差。

实验室培育细胞实验报告(3篇)

实验室培育细胞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细胞传代技术;3. 观察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和变化。

二、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将细胞从生物体中取出,在体外模拟生物体内环境,使其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和传代。

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鼠脾脏细胞、胰蛋白酶、细胞培养液、DMSO(二甲基亚砜)、培养瓶、移液器、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2. 仪器:超净工作台、细胞培养箱、离心机、冰箱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胞复苏:将冷冻保存的细胞复苏,解冻后用移液器吹打均匀,加入适量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2. 细胞接种:将复苏后的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放入细胞培养箱培养;3. 细胞传代:待细胞长满培养瓶后,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调整细胞浓度后,重新接种于新的培养瓶中;4. 细胞观察:定期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记录细胞形态、数量和生长速度;5. 细胞冻存:将细胞传代后,取适量细胞加入DMSO,冷冻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胞复苏:复苏后的细胞呈圆形,细胞膜完整,无碎片;2. 细胞接种:接种后的细胞在培养箱中生长良好,细胞形态规则,细胞间连接紧密;3. 细胞传代:传代后的细胞生长迅速,细胞数量逐渐增加;4. 细胞观察: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形态、数量和生长速度逐渐稳定。

六、实验结论1. 成功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了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细胞传代技术;3. 观察到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和变化。

七、实验讨论1. 细胞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至关重要,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2. 细胞传代时,应选择合适的胰蛋白酶浓度和消化时间,以减少对细胞的损伤;3. 细胞培养过程中,应定期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以保证细胞生长良好。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进行了细胞培养,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细胞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细胞生物学自主实验》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学院:生命科学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班级:2012级3班姓名:张萌学号:222012317011060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通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初步了解到对人体外周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与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

采用人工离体培养的方法,采集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加有植物血球凝集素(PHA ,刺激小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恒温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获得大量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最后经空气干燥法制片,对人体外周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关键词】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胞培养1 综述细胞培养是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为细胞培养技术。

要使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需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和渗透压的调节;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是基因的载体。

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染色体。

本实验采用了微量全血培养技术,既方便又节省人力物力。

在正常情况下,人外周血中是没有分裂相的,只有在异常情况下才能发现。

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是人类淋巴细胞有丝分裂的刺激剂,在PHA作用下,原处于G0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而进行有丝分裂。

利用PHA这一特性, 淋巴细胞经过含有PHA培养液培养,在体外便可获得丰富的含有丝分裂的生长活跃的细胞群体,终止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经过短期培养,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的中期有丝分裂细胞。

最后经空气干燥法制片,便可得到质量较好的染色体标本,即可得到所需的人体染色体图形。

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是指将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群亚种、种、属等的体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相对恒定的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核型模式图是指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通过对染色体标本和其照片进行测量、对比分析、代分类学、生物进化和遗传育种学等研究中是重要的研究手段。

对于任何一个染色体的基本形态特征来说重要的参数有以下3个:(1)相对长度=单条染色体的长度/(单倍体常染色体+X或Y染色体)的总长度×100%(2)臂指数=长臂/短臂(3)着丝粒指数=短臂/整个染色体长度×100%数。

1.0-1.7(50.0%-37.5%):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7-3.0(37.5%-25.0%):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3.0-7.0(25.0%-12.5%):亚端部着丝粒;>7.0(12.5%-0.0%):端部着丝粒染色体人类体细胞的正常核型是含有23对染色体,共46条。

其中22对是男女共有的染色体,一对为男女所不同的性染色体,男XY,女XX。

2 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2.1材料:人的静脉外周血。

组内选取男女各一名取血样。

2.2试剂:RPMIl640培养基(完全培养基)、浓度为10mg/ml的PHA (植物血球凝集素)、0.1mg/ml秋水仙素溶液、Giemsa染液、低渗溶液(用KCl配制)、NaHCO3(配细胞培养完全培养基时用于调PH)、Carnoy固定液(9ml纯酒精+3ml冰乙酸)等。

2.3器材: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分析天平、显微镜、超净工作台、移液管、离心管、培养瓶、试管架及试管、镊子、量桶、烧杯、酒精灯、染缸、染色架、胶头滴管等。

3 实验方法与步骤3.1 RPMI-1640基础培养基的配制RPMI-1640粉末先用约800ml三蒸水溶解,再加入其他成分混匀,定容到1000ml,用5%NaHCO3调pH至7.2,然后用过滤方式灭菌,最后分装至离心管中。

3.2实验所用药品及器皿的无菌处理(1)实验用的所有器皿,器具都必须按规定洗净,高压灭菌处理备用。

器具清洗方法:清洗→烘干→浸酸→流水冲洗(不少于8-10次)→蒸馏水冲洗(2—3次→烘干→包装→灭菌(2)实验用全部药品都要经高压灭菌或过滤除菌处理,具有生物活性的药品要经G6型号细菌过滤漏斗抽滤除菌,其它药品可经过高压灭菌。

3.3采取血样选一名女组员与一名男组员去校医院各采3ml肘静脉血,采集后加入肝素后立即拿回实验室进行实验(采血时加入肝素应适中,不宜太多,医院提供)。

3.4细胞培养向培养瓶中加入0.3ml血液,再加入培养液5ml以及PHA 47微升。

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66到72小时,其间每隔24小时摇一次瓶。

3.5加入秋水仙素在结束培养前4小时向培养瓶内加入10微升秋水仙素。

3.6收集细胞将培养瓶从温箱取出,用吸管将贴壁细胞冲散均匀,轻轻吹打使细胞混匀,移到离心管中以1000rpm/min离心8min,弃上清液,每瓶培养细胞各一管。

3.7低渗处理向四管中均先加入1mlmol/LKCl溶液,轻轻吹打,使细胞重悬,然后补加6mlKCl溶液,37℃低渗20min。

3.8预固定沿管壁慢慢加入1ml新配carnoy氏固定液,轻轻吹打混匀,1000rpm/min离心8min,去上清液。

3.9固定沿管壁慢慢加入6ml固定液,用吸管轻轻地吹打,使细胞分散,固定20min,离心去上清液。

取上清液,再重复进行此过程。

3.10滴片沉淀物中加入6ml固定液,用吸管吹打使其成为细胞悬液。

用镊子取预先冰冻的干净载玻片,甩干上面剩余酒精,迅速滴上2-3滴细胞悬液(滴片高度至少在2m以上),然后置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干燥或空气干燥(滴片张数尽量多,保证每人至少四张装片——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装片各一张)。

3.11染色滴有细胞悬液的载片扣在染色板上,使片、板之间有一缝隙,将稀释后的Giemsa染液滴在片隙中,染色20min(或放于染缸中),自来水冲洗,吹干。

(应特别注意染色过程与染色方法,保证染色不出错)3.12镜检在低倍镜找到处于中期分裂相的细胞,然后在转至高倍镜下观察。

观察时要使用推进器座标尺记录分散良好的细胞位置,便于重新查找,选择染色体分散好、长度适中、姐妹染色单体清楚的中期分裂相进行显微观察。

3.13染色体组型分析①在显微镜下找出染色体分散良好、长度适中、姐妹染色单体清楚的中期分裂相进行显微拍摄。

②将显微拍摄放大的照片上的一个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分别一条一条剪下。

③根据染色体的长短和形态特征进行同源染色体的目测配对。

④测量出每条染色体短壁和长臂长度,计算出各条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粒指数、臂指数,记录原始数据。

⑤根据测量数据校正目测配对排列结果进行调整排列。

⑥把染色体按一定顺序一对一对的排列,排列时注意短臂向上,长臂向下,性染色体单独排列,最后把染色体贴成一完整的染色体核型图。

⑦翻拍。

4 实验结果4.1实验原图在显微镜下找出的染色体分散良好、长度适中、姐妹染色单体清楚的中期分裂图:男性染色体图女性染色体图(第二组原图)4.2数据处理根据各染色体形态特征进行同源目测配对后,计算出各条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粒指数、臂指数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1 男性染色体数据分析表表2 女性染色体数据分析表4.3染色体核型图根据以上测量数据校正目测配对,并把各染色体贴成完整的染色体核型图,结果如下:男性染色体核型图女性染色体核型图5 实验结论与分析5.1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人体正常细胞核型含46条染色体,相互配对成23对。

其中22对为男女共有的常染色体,另一对XY染色体为男性特有,XX染色体为女性特有,两者是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

5.2实验分析本组实验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男性与女性染色体装片上均能够观察到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男性染色体装片染色体分散效果较女性染色体装片好,根据实际经验,分析以下几个影响装片效果的重要因素。

(1)pH值:配制成的含20%小牛血清的RPMll640培养液的pH值应调节到7.2左右为宜,pH值低于6.8或高于7.4都不利于细胞的生长。

(2)温度:适宜的温度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非常重要。

如果温度低于37℃,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如果温度高于40C,细胞受损,超过43℃,则导致细胞死亡。

本实验培养温度为37℃,细胞生长良好。

(3)培养中加入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干扰细胞中微管组装,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有丝分裂的中期。

加秋水仙素的时间是收集细胞制备染色体前2~3h,加入秋水仙素后,使秋水仙素的终浓度为0.04~0.08 ug/mI。

培养液。

秋水仙素的加入时间、剂量、浓度与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的多少和染色体的长短有密切关系。

加入量过多,染色体太短;加入量不够,染色体瘦长,都会影响对核型的分析。

本实验在结束培养前4小时向培养瓶内加入10微升秋水仙素,加入时间、剂量都较为合适,实验效果理想。

(4)低渗处理是染色体制备中很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使细胞吸收水分膨胀,细胞膜破裂。

染色体散开。

同时,低渗还可使红细胞膜破裂,经离心后,血影浮于上清液中被去除。

观察本组制得装片可知,男性染色体形态清晰,分散度好,女性染色体形态模糊,分散度较差,原因可能是女性血细胞低渗不充分。

(5)滴片是本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组实验男性细胞悬液滴片较为成功,细胞数量适中,染色体分散度好。

女性细胞悬液滴片稍差,细胞数量较少,染色体没有完全分散开。

滴片时导致失败的原因很多,例如由于细胞悬液太稀,导致滴片时细胞稀少;载玻片上水太多,导致细胞悬液顺着水流失;载玻片不洁净,染色体分散不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