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de1ba3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b.png)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3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仪器分析技术是测量物质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状态,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仪器分析》是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鉴于硕博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课程基础知识,并且仪器分析技术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本课程《仪器分析技术》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编制主要遵循“通用、精炼、新进展”的原则,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帮助学员较好地掌握本研究所研究领域较通用的仪器分析技术,重点学习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各类仪器分析技术的原理、仪器结构和构效关系、主要实验技术/方法的特点、影响检测的主要因素、谱图解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前沿技术进展和典型应用实例等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使用本研究所大中型仪器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应用价值,通过本课程学习,学员应能够在两个方面得到能力提升:(1)正确选择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能力。
(2)评判数据质量,解析数据、挖掘数据信息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完成本科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或了解相关知识,具有较好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具备较好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概念基础上开设的。
三、适用对象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博硕士研究生。
四、授课方式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结合讨论、学生自学、课外辅导答疑以及考核。
五、课程内容课堂理论教学总计42学时,实验演示教学18.5学时,分6个技术模块共计11章展开教学,模块I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模块II-VI包括第三章至第十一章。
其中,模块1为必选项,在模块II-VI中,不同专业研究生可根据自身专业基础和技术需求情况,从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教学内容中任选数个章节学习。
总学时数不少于36学时。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模板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330cf3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0.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2. 课程编号:_______3. 课程类型:必修课/选修课4. 学时:______学时5. 学分:______学分6. 适用对象:______专业7. 先修课程:______(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______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______课程的先导课程。
2.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技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程任务:(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使学生熟悉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3)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光学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要求学生掌握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2. 电化学分析:包括电导率、电位滴定、伏安法等,要求学生掌握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3. 分离分析: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等,要求学生掌握分离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4. 质谱分析:包括质谱仪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5. 其他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技能。
4.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程度。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b18711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d.png)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技术及方法,熟悉仪器分析的实验操作流程,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1.仪器分析的概念和历史2.分析化学基础知识3.仪器分析的分类、特点和应用4.仪器分析的误差和精密度2. 常用分析仪器1.光谱分析仪–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红外分光光度计2.色谱分析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3.质谱分析仪–气相质谱仪–液相质谱仪4.电化学分析仪–电位滴定仪–电化学分析仪5.其他常用分析仪器3. 分析实验操作1.光度法测定2.色谱法测定3.质谱法测定4.电化学法测定5.其他分析实验操作三、教学方法1.经典教学法:讲授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线上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视频教学和在线答疑。
3.实验教学法:开展仪器分析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技术的理解进行考查。
3.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对仪器分析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要求1.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化学和数学基础。
2.学生应当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及时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
3.学生应当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并及时向教师提出问题和困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
4.教师应当严格制定考试和评分标准,公正评分。
5.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
六、参考教材1.《现代仪器分析》(第三版),刘文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与操作》,张明诗,科学出版社。
3.《仪器分析原理与技术》,谷宝玉,高等教育出版社。
4.《仪器分析与化学计量学》,杨志华,化学工业出版社。
七、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6学时光谱分析仪器6学时色谱分析仪器6学时质谱分析仪器6学时电化学分析仪器6学时分析实验操作18学时课堂讨论和考试复习6学时期中考试3学时期末考试3学时总计54学时。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d939c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5.png)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教学目的1.2 教学内容1.3 教学方式二、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2.2 技能目标2.3 情感目标三、教学内容及安排3.1 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与原理3.1.1 仪器分析的定义与分类3.1.2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3.1.2.1 信号检测与处理3.1.2.2 信号传递与转换3.2 常见仪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3.2.1 分光光度法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3.2.2 色谱仪器的原理与应用3.2.3 质谱仪器的原理与应用3.2.4 核磁共振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3.2.5 电化学仪器的原理与应用3.3 仪器分析常用方法与技术3.3.1 样品制备与前处理技术3.3.2 仪器分析操作步骤与技巧3.3.3 数据分析与结果处理方法3.4 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3.4.1 实验设计的要点与方法3.4.2 实验建议与注意事项3.4.3 仪器操作与实验数据记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授课方法4.2 实验教学方法4.3 讨论与互动4.4 考核评价方式五、教学资源与使用5.1 教材5.2 参考资料5.3 实验设备与仪器六、评价与考核6.1 评价标准6.2 考核方式6.3 考核内容七、参考教学计划7.1 单元教学计划7.2 实验教学计划八、教学团队8.1 教师配置8.2 实验室助教配置九、教学保障措施9.1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操作指导 9.2 仪器维护与管理9.3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十、教学改进与创新10.1 教学反馈与改进机制10.2 教学创新与教育研究十一、总结与展望11.1 教学总结11.2 课程发展展望以上为《仪器分析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与技术,能够独立进行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并具备正确的数据分析与结果处理能力。
同时,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将来从事仪器分析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二、课程编号:31018
三、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仪器分析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专业技能培养中职业拓展与提升技能模块中的一门课程。
它主要研究常见分析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主要用途,针对煤化工专业适当调整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用仪器的使用,尤其是在煤化工产品分析检验中的应用。
其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
1、使学生系统掌握煤化工产品分析中常用分析检测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使学生掌握各类分析仪器的使用范围,了解仪器结构,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能熟练进行操作。
3、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提升实践专业技能。
四、教学基本要求
1、讲授力求深入浅出,陡度不宜过大,并结合实际操作。
2、在讲授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在教学中要逐步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的能力。
4、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本课程在教学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仪器分析》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煤化工方向)的专业提升课程,是在基础化学、煤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基础上的延续,也是煤化工产品分析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
六、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
七、教学内容与要点
(一)理论课:20学时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1、明确仪器分析在生产科研中的作用及地位。
2、了解仪器分析的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
1、仪器分析方法及分类
2、仪器分析的特点
3、仪器分析发展趋势
4、怎样学习仪器分析
第二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基本要求
1、了解物质吸收光谱特性和光的吸收的基本定律。
2、了解比色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比色计,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特性及操作方法。
3、掌握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各种测定方法和应用。
教学内容
1、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定义、特点。
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光的基本性质,单色光,复合光,互补光,物质的颜色,吸收光谱曲线
3、光的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4、分析方法和仪器:目视比色法,光电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和使用。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基本要求
1、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2、了解测定条件的选择
3、掌握定量分析方法
4、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
1、概述: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异同点,优点与局限性。
2、原子吸收分析的基本原理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内标法,外标法。
第四章气相色谱法
基本要求
1、了解气相色谱法分类情况
2、了解气相色谱法分离的基本原理
3、了解测定条件的选择
4、掌握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和气相色谱仪器的主要部件及作用
教学内容
1、概述:气相色谱法分类,气相色谱特点,气相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2、气相色谱仪:流程、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3、气相色谱检测器:分类、主要性能指标、常用检测器。
4、气相色谱固定相:固体固定相、液体固定相、担体。
5、气相色谱定性方法:用纯物质对照定性,用文献保留值定性,经验规律定性,与其它方法结合定性。
6、气相色谱定量分析:峰面积的测量方法,定量校正因子,定量方法。
第五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本要求
1、了解液相色谱法分类情况
2、了解液相色谱法分离的基本原理
3、了解测定条件的选择
4、掌握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和液相色谱仪器的主要部件及作用
教学内容
1、概述:液相色谱法分类,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2、液相色谱仪:流程、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3、液相色谱检测器。
4、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
5、液相色谱定性方法
6、液相色谱定量分析
第六章电位分析法
基本要求
1、了解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了解电位法测定pH值的原理、方法。
掌握酸度计的结构性能及使用
3、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分类、作用及特性
4、了解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和确定终点的方法
教学内容
1、概述:电化学分析法类型,电极电位与浓度关系,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
2、直接电位法:电位法测溶液的PH值,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定量方法。
3、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的仪器装置,确定终点的方法,电位滴定的类型
(二)实验课:20学时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
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粉煤灰中Cu的含量
实验三、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物中苯的含量
实验四、.液相色谱仪的使用
实验五、电位法测定水溶液的pH值
八、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执行本大纲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学时数分配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实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知识类化。
3、在教学中,可根据情况扩大仪器分析教学内容的范围,补充现代分析技术的新发展,从而逐步更新教学内容。
4、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仪器分析实验是分析技能的综合体现,应注重实验教学,切实保证实验学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不断完善实验手段,更新实验仪器,使学生得以充分动手的时间和开发新的实验。
6、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可组织学生到分析仪器设备较先进完善的单位参观学习,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了解仪器分析在社会生产和科研实践中作用及地位。
九、试内容及方法的要求和提示
在目前的条件下,考试以闭卷考试为主。
考试内容以基本理论和仪器的使用为主,避免难题。
平时,还可以采用以问题讨论为主的开卷考试的形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实验课考核以实验操作为主占50%,实验报告占30%,出勤卫生等占20%。
实验成绩和理论成绩分别占《仪器分析》总成绩的50%。
十、使用教材及其它参考书目的提示
建议使用适用于高职院校的《仪器分析》教材。
参考书:黄一石主编的《仪器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