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资源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殖放流的目的和意义
可以增加鱼类降海系数和回归率,有利于增殖和 恢复渔业资源; 增加回归亲鱼和成鱼捕获率,提高捕捞渔民的生 产收益; 可以提高天然渔业水域的使用价值,调控渔业资 源种群数量,充分利用渔业水域的越冬场、索铒 场和栖息场所,为发展养殖生产提供优良亲体与 苗种。
#
#
# 10
养殖环境
自然环境
养殖个体 的表现型 和形为
过渡时期 放流时间,放流 尺寸,放流地点
生境,环境 承载力和 物种组成
放流到自然环境中的养殖个体的适合度 以及放流策略是决定种群成功增殖的关键 因素。
#
幼体质量
人们认为鱼类幼体质量和它们在海洋 中的存活前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形 行
态 为
#
形 态
形态学特征随着暴露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 同,在养殖环境中,个体经常出现发育畴形,使 得这些个体放流到自然环境后死亡率上升。
#
行 为
在放流后的捕食以及逃避捕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养殖鱼表现出与野生个体不同的行 为模式,是由于三个相互联系的作用机 制引起的: 基因上的差别 缺乏合适的自然行为刺激因素 在养殖环境中缺乏自然选择压力
#
舌 鳎
一旦把没有在沙地生 活经验的养殖舌鳎放在沙 地上,它们会迅速将自己掩埋。 养殖舌鳎的掩埋效率低于野生舌鳎,但是在沙 地里连续生活12天后则会与野生种达到一样的水平 。 掩埋自己的诱因是天生的,但是效率是受经验 影响的。
幼体质量和放流策略 是种群增殖和海洋牧场成功 的重要因素
我国近海渔业状况
我国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孕育了丰富 的水生生物资源,据资料显示,中国已知的 海洋渔业资源种类,鱼类2000多种、海兽类 40多种,虾类300多种、蟹类800多种、贝类 3000多种、海藻类约1000种左右,为我国的 渔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
Miyazaki等研究了经过一段时间饥饿后养 殖日本牙鲆的觅食行为。 他们发现觅食行为和离开海底游泳的持续时间 随着饥饿时间的增长而增长,同时被捕食的危险也随 之增加。 以下是阻碍鱼类在放流后觅食的几个假设: 他们被释放后处理压力非常强烈,需要好几天来 恢复 他们需要时间适应从养殖环境到野外环境的变化。 养殖幼体缺乏有效的捕食野生猎物的能力。
幼体龙虾从2-5℃ 的运输箱中取出, 不经驯化就释放到 海水环境温度中 大多数龙虾会 在海底保持几 分钟的静止, 或者游上游上 10%以上的幼 体在几个小时 内被捕食
龙虾释放前在海水 温度中被驯化 约15-30分钟
行动更为谨慎,既 没有剧烈的游泳, 也没有长期不动 #
在放流个体到达一个安全的庇护所之前必须 有效的保护它们使它们避免被捕食。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渔业水 域环境不断恶化,近海资源严重衰退, 面临生态荒漠化的严重威胁,捕捞生产 效益下降,远洋渔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
人工放流
人工放流就是把人工培育的鱼苗,放流到海洋里 生长,借以增加资源,提高捕捞量。 人工放流增殖的类型主要包括:减轻损失、增加 数量和生物群落改变(移植)等。 减轻损失 :是为了补偿由另一种开发活动引起 的渔业减少。 增加数量:其目标是通过增加鱼的现存量来提高 渔获量。 生物群落改变(移植):包括将外来种有目的地 或非正常地引进当地鱼类群落。
在挪威西部的Qygarden,数千个标签在 鸬鹚和长鼻鸬鹚的栖息地被发现。 在挪威北部的Sqrfjord鸬鹚63%的食物是鳕鱼,而 且在挪威中部的Ytre-Namdal数千只鸬鹚在繁殖季节要 消耗100万只鳕鱼。 这表明在海鸟休息和繁殖的场所可能不适合放流 鳕鱼。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然养殖系统(粗放型)是养殖与其同 种的野生种形态上相似的幼体的一种方 法 发展集约型养殖系统应在早期个体发育 的关键时期提供适当的自然刺激。 应该选择合理的放流策略来提高放流后 的存活率
在放流个体易受攻击的阶段,捕食者控制是
非常有效的。
放流扇贝在围海牧场中平均壳厚只有50毫米
的生存率仍较高,而未受保护的扇贝可存活1年
的不到5%。
#
鸬鹚和长鼻鸬鹚 引起的高死亡率
这两个物种几乎是100%食
鱼的,由于其高代谢率和高 体温,它们每天的消耗约是 自身体重的20%。引起挪威 10~40cm的幼体鳕鱼高的死 亡率。而且它们的食品消耗 甚至可能是鳕鱼重要的食 # 物供给。
#
疾病控制在把养殖个体放流到野外的过 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行为,如果做的不好
会增加死亡率,并有可能把病原体传染
给野生个体。 加强法律控制来规范放流行为
#
#
#
人工放流增殖的类型
类型
放流种类 实例 关键假设
减轻损失
土著种或 近缘种
太平洋鲑、鲟和里 海mahi sephid
栖息地发生改变或演替,环 境容纳量变小;渔业受到补 充限制
增加数量
土著种
大马哈鱼、扇贝, 太平洋鲑,灰鲻
渔业受到补充限制,栖息地 环境容纳量变小,放流种群 与野生种群兼容
生物群落改 变 (移植)
#
在没有捕食者的集约性养殖 系统中鱼类的存活率比野生种要 高,在野生环境中卵期和仔鱼期 的死亡率非常高。但是野生幼鱼 在自然选择中会是获胜者,而养 殖鱼类被淘汰的可能性比较大。
#
放流策略
驯化和捕食训练 保护措施 放流尺寸 放流年龄 放流地区
#
行为上的短期差异是由缺乏驯化引起的, 把养殖鱼类运输到一个新的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可以通 过放流前的驯化和捕食训练来克服。
外来种
移植种的特征在新环境里与 条纹鲈 、太平洋鲑、 原环境类似,栖息地环境容 贝类 纳量变小,本底资源将保持 不变
#
人工放流
• 减轻损失和增加数量放流的关键是确保放流种群不 危及野生种群遗传结构的安全 。 • 外来种的引入存在着很多特殊的问题: 可能产生不可预期的生态影响; 可能将水生病原体引入; 在新水域里引进种的生物学特征会与其在原产 地时有所不同。 • 人工增殖放流,在什么水体增殖什么鱼类、这些鱼 类增殖后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都应作全 面的考虑与评估,而不能随心所欲,率性而为。
牙鲆眼失踪
#
脊椎异常
#
白化的金眼鯛 黑化的牙鲆
#
形态畴形影响感觉系统 据Carrillo等报道,养殖的金头海鲷中 71.0-86.2%的侧线都不正常。 Ellis等人还报告说,放流的养殖大菱鲆
几乎有96%都具有异常的侧线管。
身体的形状影响运动表现
#
对于一些物种采取粗放式养殖 方法可以培育出有高存活潜力的幼 体。 粗放式养殖系统可以培育出形 态上与野生型相似的幼体。 另外,发展集约式养殖系统可 以在幼体早期发育的关键阶段提供 适当的天然促进因素。
• 人工放流的苗种的来源主要是人工繁殖。
#
放流技术
• 放流技术大体上包括放流位置选择、放流体长、 放流数量和捕捞管理策略等。 • 确定放流体长是放流技术中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 题。不同种有不同的要求, 中国对虾的放流体长 以3 cm 为宜。 • 放流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在相同位置, 不同天 气条件对放流效果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 在一个水域进行增殖, 空间、饵料等都有限, 放流 量超过一定数值后, 增殖效果反而下降。 • 采用何种收获策略将直接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增殖 效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