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练习题化学平衡常数

合集下载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化学复习历年真题好题专项(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计算)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化学复习历年真题好题专项(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计算)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化学复习历年真题好题专项(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计算)练习1.[2022ꞏ广东卷]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 4(s )+4H 2(g )⇌BaS (s )+4H 2O (g )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 <0B.a 为n (H 2O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 4,H 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2.[2022ꞏ海南卷]某温度下,反应CH 2===CH 2(g )+H 2O (g )⇌CH 3CH 2OH (g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v 正>v 逆,平衡常数增大B.加入催化剂,平衡时CH 3CH 2OH (g )的浓度增大C.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H 2O (g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CH 2===CH 2(g ), CH 2===CH 2(g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3.[2023ꞏ专题模块测试]K 、K a 、K w 分别表示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500 ℃、20 MPa 条件下,在5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后K 增大B.室温下K (HCN )<K (CH 3COOH ),说明CH 3COOH 的电离程度一定比HCN 的大 C.25 ℃时,pH 均为4的盐酸和NH 4I 溶液中K w 不相等D.2SO 2+O 2 催化剂△2SO 3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时K 不变,SO 2的转化率可能增大、减小或不变4.[2023ꞏ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N 2O 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2N 2O 5(g )⇌4NO 2(g )+O 2(g ) ΔH >0,T 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t /s 0 500 1 000 1 500c (N 2O 5)/(molꞏL -1) 5.00 3.52 2.50 2.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B .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125,1 000 s 时N 2O 5(g )转化率为50%C .其他条件不变时,T 2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 时测得N 2O 5(g )浓度为2.98 molꞏL -1,则T 1<T 2D .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T 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2,若T 1>T 2,则K 1<K 25.[2023ꞏ福建福州质检]在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 2和7 mol H 2,发生反应N 2+3H 2⇌2NH 3,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相同时间内测得NH 3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多重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多重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多重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1、加热N2O5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①N2O5(g) N2O3(g)+O2(g),①N2O3(g)N2O(g)+O2(g)。

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8 mol N2O5,加热到t ①,达到平衡状态后O2为9 mol,N2O3为3.4 mol。

则t ①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10.7 B.8.5 C.9.6 D.10.22.将固体NH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4I(s) NH3(g)+HI(g) ,②2HI(g) 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A.9 B.16 C.20 D.253、在某温度T 时能同时发生反应:①2N2O5(g) 2 N2O4(g)+O2(g) k1②N2O4(g) 2 NO2(g)k2若向一体积固定为2L 的密闭容器内加入2 mol N2O5,一段时间后,容器内的反应达到平衡,此时n(NO2)=0.4 mol,已知k2=0.1,请计算出k1为()A.0.16 B.16 C.20 D.0.24、CO2经催化加氢可以生成低碳烃,主要有以下两个竞争反应:反应①:CO2(g)+4H2(g) CH4(g)+2H2O(g) 反应①:2CO2(g)+6H2(g) C2H4(g)+4H2O(g) 为分析催化剂对反应的选择性,在1 L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4 mol H2,测得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520 ①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为( ) A. 42)2.3(8.1)4.0(2.0⨯⨯ B. 4224.1)2.1(2.0⨯⨯ C .4224.1)6.0(2.0⨯⨯5、在1 L 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PH 4I 固体,t ①时发生如下反应:PH 4I(s)PH 3(g)+HI(g) ① 4PH 3(g)P 4(g)+6H 2(g) ① 2HI(g) H 2(g)+I 2(g) ①达平衡时,体系中n(HI)=b mol ,n(I 2)=c mol ,n(H 2)=d mol ,则t ①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值为( )A. b d c b )328(-+B. 2)2(c b + C .))(2(c d c b -+答案及解析1、答案 B解析 设N 2O 5的转化浓度为x ,N 2O 3的转化浓度为y 。

高考化学总复习 配餐作业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试题

高考化学总复习 配餐作业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试题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A 组·全员必做题1.425 ℃时,在1 L 密闭容器中充入下列气体物质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分析下图所示的示意图,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能从示意图中读出的相关信息是( )甲 乙A .同温同压下,只要物质比例适当,从正、逆方向都可以建立同一平衡状态B .图甲表示的反应为H 2(g)+I 2(g)2HI(g)C .图甲中H 2的转化率+图乙中HI 的转化率=100%D .相同条件下,分别从正、逆方向建立等同的平衡状态,所需时间相同解析:比较图甲和图乙可知,两平衡状态的c (HI)、c (H 2)、c (I 2)相同;图甲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 2(g)+I 2(g)2HI(g),图乙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I(g)H 2(g)+I 2(g);图甲中H 2的转化率为1.00-0.211.00×100%=79%,图乙中HI 的转化率为2.00-1.582.00×100%=21%,故A 、B 、C 项正确。

答案:D2.为了探究FeCl 3溶液和KI 溶液的反应是否存在一定的限度,取5 mL 0.5 mol·L-1KI 溶液,滴加0.1 mol·L -1FeCl 3溶液5~6滴,充分反应。

下列实验操作能验证该反应是否存在限度的是( )A .再滴加AgNO 3溶液,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产生B .再加入CCl 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是否变为紫红色C .再加入CCl 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 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D .再加入CCl 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 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成血红色解析:发生反应:2FeCl 3+2KI===2FeCl 2+2KCl +I 2,由于KI 过量,主要检验是否存在Fe 3+。

答案:D3.(2016·山东淄博摸底考试)往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N 2O 4,发生反应N 2O 4(g)2NO 2(g),随温度升高,气体颜色变深。

高考总复习同步训练:第7章 第20讲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总复习同步训练:第7章 第20讲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复习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 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v (C)与v (D)的比值 ⑦混合气体总质量 ⑧混合气体总体积 ⑨C 、D 的分子数之比为1∶1A .①②③⑥B .①③④⑤C .①②③⑦D .②⑥⑦⑧⑨解析:因为该反应在定容容器中进行,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所以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③B 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均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而②中ρ=m (气)V (容)始终不变化;⑥中没指明方向;⑦m (气)始终未变化;⑧混合气体是在定容容器中,体积始终不变;⑨反应未达到平衡时,C 、D 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1∶1。

答案:B2.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 2O(g) CO(g)+H 2(g)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 .v 正(CO)=v 逆(H 2O)C .生成n mol CO 的同时生成n mol H 2D .1 mol H —H 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 —O 键解析:反应无论达到平衡,还是未到达平衡,生成n mol CO 的同时都会生成n mol H 2。

答案:C3.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 4I(s)NH 3(g)+HI(g); ②2(g)+I 2(g)达到平衡时,c (H 2)=0.5 mol·L -1,c (HI)=4 mol·L -1,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 .9B .16C .20D .25解析:反应的先后顺序为先①后②,由②知c (H 2)=c (I 2)=0.5 mol·L -1,则反应②分解的c (HI)=1.0 mol·L-1,由①知c (NH 3)=c (HI)总=1.0 mol·L -1+4 mol·L -1=5 mol·L -1,则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 =c (NH 3)·c (HI)=5×4=20。

高考化学热点题型训练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热点题型训练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含解析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1. T℃,分别向10ml浓度均为1mol/L的两种弱酸HA、HB中不断加水稀释,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

所得溶液pH的两倍(2pH) 与溶液浓度的对数(1gc)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己知:(1)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a=[c(H+)·c(A-)]/[c(HA)-c(A-)]≈c2(H+)/c(HA);(2)pK a=-lgK aA. 弱酸的K a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B. a 点对应的溶液中c(HA)=0.1mol/L,pH=4C. 酸性:HA<HBD. 弱酸HB的pK a=5【答案】B【解析】K a为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K a就不变,A错误;a 点对应的溶液中1gc=-1,则 c(HA)=0.1mol/L,对应的pH=4,B正确;通过图像看出,如果两种酸的浓度相等时,HA溶液的pH小于HB溶液的pH,所以酸性HA>HB,C错误;根据图像看出,当1gc=0时,c(HB)=1mol/L, c(H+)=1×10-5mol/L,HB的电离平衡常数K a=c2(H+)/c(HB)=(1×10-5)2/1=1×10-10, pK a=-lgK a=-lg×10-10=10,D错误。

2.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C 2H4(g)+H2O(g) C2H5OH(g)。

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下(起始时,n(H2O)=n(C2H4)=1 mol,容器体积为1 L)。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的∆H<0B. 图中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1>p2>p3C. 图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 =5 16D. 达到平衡状态a 、b 所需要的时间:a >b 【答案】B【分析】依据图像分析,在同一个压强下,随着温度的升高,乙烯平衡转化率降低,不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可知该反应正方向为放热反应;根据C 2H 4(g)+H 2O(g)C 2H 5OH(g)可知,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体系,再结合平衡常数表达式及压强与温度对速率与平衡的影响作答。

历届高考中的化学平衡常数试题及其答案和详解

历届高考中的化学平衡常数试题及其答案和详解

1.(1982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12分)将9.2克N 2O 4晶体放入容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升温到25℃时N 2O 4全部气化,由于N 2O 4发生如下分解反应:N 2O 42NO 2 △H=+56.848kJ/mol ,平衡后,在25℃时测得混和气体(N 2O 4和NO 2)的压强P 为同温下N 2O 4(g)尚未分解时压强的1.2倍,试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时容器内混和气体的压强P 是多少大气压? (2).平衡时容器内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3).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是多少?(4).如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压力、温度或浓度)时,试将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平衡常数K 的变化情况,选用增大、减小或不变等词句填下表:1.[答案] (1)1.47大气压;(2)21;(3)0.01; (4)[解析](1)。

先求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 :设n 1、P 1分别是纯N 2O 4(g)的物质的量和压强,n 、P 分别是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压强;则PP 1=112.1P P ⨯=nn 1=n922.9 ;n=0.12 mol (2分);再利用PV=nRT 求混和气体的压强P=VnRT =2298082.012.0⨯⨯=1.47大气压(1分)。

(2)设0.1摩尔N 2O 4中有x 摩尔分解,则有如下的对应关系是:N 2O 42NO 2 △H=+56.848kJ/mol起始物质的量:0.1mol 0 变化物质的量: xmol 2xmol 平衡物质的量:0.1-x 2x平衡后,在25℃时测得混和气体(N 2O 4和NO 2)的压强P 为同温下N 2O 4(气)尚未分解时压强的1.2倍,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0.12mol ;则:0.1-x+2x=0.12;∴ x=0.02mol (2分);平衡时容器内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数摩尔数422O N NO =02.01.0202.0-⨯=21(1分)(3)k=][][4222O N NO =]21.0[]22[2LX L x -]04.0[]02.0[2=0.01(3分)(平衡常数表示式、平衡时物质的浓度和计算结果各给1分)(4)(每一空格给0.5分,共3分);k 是温度的函数,改变压强和改变浓度都不会改变平衡常数;N 2O 42NO 2△H=+56.848kJ/mol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向移动,k 值增大;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NO 2物质的量减小,N 2O 4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减小;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N 2O 4物质的量减小,NO 2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增大;增加N 2O 4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移动N 2O 4物质的量减小,N 2O 4物质的量净增加值大,平衡移动NO 2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减小。

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及化学平衡常数 (习题+解析)

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及化学平衡常数 (习题+解析)

年级高三学科化学版本苏教版内容标题高三第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及化学平衡常数【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以下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响:A〔固〕+2B〔气〕C〔气〕+D〔气〕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总物质的量2、在2NO2〔g〕N2O4〔g〕的可逆反响中,以下不属于平衡状态的是A、反响物的转化率等于生成物的产率。

B、NO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D、单位时间内有1 mol N2O4变为NO2的同时,有2 mol NO2变为N2O4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响:A2〔气〕+B2〔气〕2AB〔气〕,到达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B、单位时间内有n molA2生成的同时有n molB2生成C、单位时间内有n molB2发生反响的同时有n molAB分解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的同时就有2n molAB生成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响A〔g〕+3B〔g〕2C〔g〕到达平衡的标志是A、C的生成速度与C的分解速度相等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5、以下反响在密闭容器中进展,aA〔g〕+bB〔g〕mC〔g〕+nD〔g〕,表示其已到达平衡状态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平衡时的压强与反响起始的压强之比为m+n/a+bB、用物质A表示的反响速度与物质C表示的反响速度之比为a/mC、物质B的浓度不随时间而改变D、单位时间内x mol B参加反响同时有x mol B生成6、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响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以下可逆反响一定到达平衡的是A、A〔气〕+B〔气〕C〔气〕B、A〔气〕+2B〔气〕3C〔气〕C、A〔气〕+B〔气〕C〔气〕+D〔气〕D、以上都到达平衡7、可逆反响在2A〔g〕+3B〔g〕3C〔g〕一定条件下,使一定量的A和B反响到达平衡状态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平衡混合物的体积是反响刚开场时的3/5B、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比为2 :3 :3C、单位时间内假设消耗了a mol A,必须同时也消耗了1.5 a mol 的CD、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相等8、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响:2NO+O22NO2〔正反响为放热反响〕,不能说明已经到达平衡状态的是A、正反响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响生成O2的速率相等B、反响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 、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D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9、可以证明可逆反响N 2 + 3H 22NH 3已到达平衡状态的是:①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断裂②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断裂③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不再改变④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⑤NH 3%、N 2%、H 2%都不再改变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⑦正反响速率v 〔H 2〕=0.6mol/L ·min ,逆反响速率v 〔NH 3〕=0.4mol/L ·minA 、全部B 、只有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⑤⑦D 、只有①③⑤⑥⑦10、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参加2 L X 气体和3 L Y 气体,发生如下反响:nX 〔g 〕+3Y 〔g 〕2R 〔g 〕 ;△H <0,反响达平衡时,测知X 和Y 的转化率分别为30%和60%,那么化学方程式中的n 值是A 、1B 、2C 、3D 、411、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发生如下反响:A 〔g 〕+2B 〔g 〕 2C 〔g 〕,反响到达平衡时,假设混合气体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那么这时A 的转化率为:A 、40%B 、50%C 、60%D 、70%12、一定条件下,在2L 密闭容器中参加一定量A 发生变化并建立如下平衡:,测得平衡时c 〔A 〕=0.3 mol ·L-1,c 〔B 〕=0.2 mol ·L -1,c 〔C 〕=0.05 mol ·L -1,那么最初向容器中参加的A 是A 、 0.6 molB 、 0.9 molC 、 1.2 molD 、 1.5 mol13、实验室制取甲酸乙酯的反响为:时间〔min 〕 HCOOH CH 3CH 2OH HCOOCH 2CH 3 H 2O0.3 0.7 0 0.3 100.23 a b c 20 0.2 0.6 0.1 0.4HCOOH CH 3CH 2OH HCOOCH 2CH 3 H 2O 沸点〔℃〕 101 78.5 54 100〔1〕写出该反响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练习题化学反应的平衡练习题

化学练习题化学反应的平衡练习题

化学练习题化学反应的平衡练习题化学练习题:化学反应的平衡练习题化学反应平衡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者物质的量比例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

本文将给出一些关于化学反应平衡的练习题,帮助读者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一:平衡常数计算已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发生以下反应:CO(g) + H2O(g) ⇌ CO2(g) + H2(g)已知在特定温度下,平衡常数Kp为0.02。

若一个反应体系初始状态中,CO(g)的压强为0.1 atm,H2O(g)的压强为0.2 atm,CO2(g)和H2(g)的压强均为0. 若该体系经过平衡后,求CO(g)和H2O(g)的压强。

解答: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Kp = [CO2][H2] / [CO][H2O]。

设CO(g)和H2O(g)的压强为x,CO2(g)和H2(g)的压强均为y,则根据给定信息,可列出以下平衡式:0.1 - x = y0.2 - x = y代入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中,得到:0.02 = y*y / (0.1 - y)*(0.2 - y)通过求解上述方程,得到y ≈ 0.091 atm,从而可得到x ≈ 0.091 atm。

所以,平衡后CO(g)和H2O(g)的压强均约为0.091 atm。

练习题二:平衡位置判断已知氢气和碘气发生以下反应:H2(g) + I2(g) ⇌ 2HI(g)已知在特定温度下,平衡常数Kc= 4.0。

若初始反应物的浓度为[H2] = 0.2 mol/L,[I2] = 0.2 mol/L,[HI] = 0.01 mol/L,判断该反应体系平衡位置的方向并解释原因。

解答: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Kc = [HI]² / ([H2] [I2])。

已知初始反应物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中得到:4.0 = (0.01)² / [(0.2) (0.2)]通过计算,得到4.0 ≈ 0.25。

由于给定的初始浓度条件下Kc < 1,即实际比例小于理论比例,所以反应体系会向生成HI的方向进行平衡调整。

高考化学 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 化学平衡常数

学业分层测评(九) 化学平衡常数(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1.可逆反应:C(s)+H2O(g)CO(g)+H2(g)在t℃下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A.K=c(C)·c(H2O)c(CO)·c(H2)B.K=c(CO)·c(H2)c(C)·c(H2O)C.K=c(H2O)c(CO)·c(H2)D.K=c(CO)·c(H2)c(H2O)D[C是固体,它的浓度视为“1”,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出现。

]2.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平衡常数K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②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③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④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的本身及浓度、压强无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D[平衡常数K是一个温度常数,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故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3.对于可逆反应:C(s)+CO2(g)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

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值发生变化的是()【导学号:80192118】A.将C(s)的表面积增大B.增大体系的压强C.升高体系的温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C[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K值才发生变化;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浓度、压强以及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4.高温、催化剂条件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c(CO)·c(H2O) c(CO2)·c(H2)。

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80192119】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 2O 催化剂高温CO2+H2A[因为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c(CO)·c(H2O)c(CO2)·c(H2),可得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g)+H2(g)催化剂高温CO(g)+H2O(g),D项错误;由于恒容时,温度升高,氢气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焓变为正值,A项正确;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恒温恒容下,如充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H2浓度不变,B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项错误。

高考化学复习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及应用小题练习与考前知识汇总

高考化学复习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及应用小题练习与考前知识汇总

3 3 3高考化学复习 ----- 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及应用小题练习与考前知识汇总一、小题练习题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19·江苏高考)向浓度均为 0.05 mol·L -1 的NaI 、NaCl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 AgNO 3 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则 K sp (AgI)>K sp (AgCl)( )(2)(2018·天津高考)向含有 ZnS 和 Na 2S 的悬浊液中滴加 CuSO 4 溶液,生成黑色沉淀,则 K sp (CuS)<K sp (ZnS)( )(3) 向 2 支盛有 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NaI 溶液,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说明 K sp (AgI)<K sp (AgCl)( )(4) 0.1 mol AgCl 和 0.1 mol AgI 混合后加入 1 L 水中,所得溶液中 c (Cl -)=c (I -)() (5) Mg(OH)2 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 Mg 2+(aq)+2OH -(aq),该固体可溶于 NH 4Cl 溶液( )(6) 溶度积常数 K sp 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 sp 增大() 答案:(1)× (2)× (3)√ (4)× (5)√ (6)×2. 可溶性钡盐有毒,医院中常用硫酸钡这种钡盐作为内服造影剂。

医院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除催吐外,还需要向中毒者胃中灌入硫酸钠溶液。

已知:某温度下,K sp (BaCO 3)=2.6×10 -9;K sp (BaSO 4)=1.1×10-10 。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不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是因为 K sp (BaCO 3)>K sp (BaSO 4)B .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若没有硫酸钠,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代替C .若误饮 c (Ba 2+)=1.0×10-5 mol·L -1 的溶液时,会引起钡离子中毒D .可以用 0.36 mol·L -1 的 Na 2SO 4 溶液给钡离子中毒患者洗胃解析:选 D 因胃酸可与 CO 2- 反应生成 H 2O 和 CO 2,使 c (CO 2- )降低,从而使平衡BaCO 3(s) Ba 2+(aq)+CO 2- (aq)向溶解方向移动,使 Ba 2+浓度增大,Ba 2+有毒,所以 不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与 K sp 大小无关,A 项错误;BaCO 3 能溶于胃酸,起不到解毒作4 用,B 项错误;c (Ba 2+)=1.0×10-5 mol·L -1 的溶液中 Ba 2+浓度很小,不会引起钡离子中毒,C 项错误;用 0.36 mol·L -1 的 Na 2SO 4 溶液给钡离子中毒患者洗胃,反应后 c (Ba 2+)=1.1×10-100.36 ≈3.06×10-10 mol·L -1,浓度很小,可起到解毒作用,D 项正确。

第03讲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相关计算(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03讲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相关计算(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题型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与应用1.(2024·甘肃平凉·模拟预测)Deacon 催化氧化法将HCl 转化为2Cl 的反应为2224HCl(g)O (g)2Cl (g)2H O(g)ΔH 0++< 。

下列关于Deacon 催化氧化法制2Cl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该反应的ΔS 0<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222242c H O c Cl K c O c (HCl)=C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HCl 的平衡转化率D .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答案】D【解析】A .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所以ΔS 0<,A 项正确;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222242c H O c Cl K c O c (HCl)⋅=⋅,B 项正确;C .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能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C 项正确;D .该反应的ΔH<0,ΔS<0,所以在低温下可自发进行,D 项错误;答案选D 。

2.(2024·江苏·模拟预测)对于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2SO 2(g)+O 2(g)Δ催化剂2SO 3(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ΔS>0B .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322c SO c SO c O ⋅C .反应中每消耗22.4LO 2(标准状况),转移电子数约为2×6.02×1023D .温度不变,提高O 2的起始浓度或增大反应压强,均能提高反应速率和SO 2的转化率【答案】D【解析】A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少,则ΔS <0,故A 错误;B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23222c SO c SO c O ⋅,故B 错误;C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消耗1molO 2时,转移4mol电子,则标准状况下消耗22.4LO 2时,转移电子数为4×6.02×1023,故C 错误;D .增大O 2的浓度、增大压强,反应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 2的转化率增大,故D 正确;故选D 。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点二化学平衡-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点二化学平衡-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专题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点二化学平衡1.(2022北京,12,3分)某MOFs多孔材料孔径大小和形状恰好将N2O4“固定”,能高选择性吸附NO2。

废气中的NO2被吸附后,经处理能全部转化为HNO3。

原理示意图如下。

已知:2NO2(g)N2O4(g)Δ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不利于NO2吸附B.多孔材料“固定”N2O4,促进2NO2N2O4平衡正向移动C.转化为HNO3的反应是2N2O4+O2+2H2O4HNO3D.每获得0.4mol HNO3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2答案D2NO2(g)N2O4(g)ΔH<0,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2生成N2O4的转化率降低,多孔材料不能将更多的N2O4“固定”,故不利于NO2吸附,A正确;多孔材料“固定”N2O4,使混合气体中N2O4的浓度降低,促进平衡2NO2N2O4正向移动,B正确;N2O4与O2和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C正确;由C项中反应2N2O4+O2+2H2O4HNO3可知,每生成0.4mol HNO3,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6.02×1023,D错误。

2.(2022广东,13,4分)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4(s)+4H2(g)BaS(s)+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ΔH<0B.a为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答案C随着温度升高,n(H2)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的ΔH>0,A不正确;起始时H2为4mol,200℃时H2约为0.5mol,即约有3.5mol H2参加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此时生成的H2O约为3.5mol,故题图中最上方的曲线为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B不正确;恒容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H2、H2O的浓度均不变,平衡不移动,C 正确;BaSO4为固体,加入BaSO4,平衡不移动,D不正确。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习题含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习题含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1.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多,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反应:2NO(g)+2CO(g)2CO 2(g)+N 2(g)可用于净化汽车尾气,已知该反应速率极慢,570 K 时平衡常数为1×105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B .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C .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 或COD .570 K 时,及时抽走CO 2、N 2,平衡常数将会增大,尾气净化效率更佳解析: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A 正确,B 错误;题中反应为可逆反应,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仍然含有NO 或CO ,C 错误;改变浓度对平衡常数无影响,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错误。

答案:A2.在淀粉­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 2(aq)+I -(aq)I -3(aq)。

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 /℃ 5 15 25 35 50 K1 100841689533409A.反应I 2(aq)+I -(aq)I -3(aq)的ΔH >0B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 (I -3)减小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I 2)·c (I -)c (I -3)D .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常数K 小于689解析:A 项,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0,错误;B 项,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 (I -3)减小,正确;C 项,K =c (I -3)c (I 2)· c (I -),错误;D 项,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仍然是689,错误。

答案:B3.(2019·深圳质检)对反应:a A(g)+b B(g)c C(g)+d D(g) ΔH ,反应特点与对应的图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①中,若P1>P2,则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自发进行B.图②中,若T2>T1,则ΔH<0 且a+b=c+dC.图③中t1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使用了催化剂D.图④中,若ΔH<0,则纵坐标不可能表示的是反应物的转化率解析:A项,由分析图①可知,温度升高,A%增大,说明平衡逆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P1>P2,P1时A%低于P2,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前气体分子数小于反应后气体分子数,ΔS<0,则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自发进行,正确;B项,图②中,压强增大,A的转化率不变,平衡不移动,则a+b=c+d,若T2>T1,A的转化率降低,平衡逆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正确;C项,图③中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是增大压强(当a+b=c+d时),错误;D项,图④中,T1>T2,若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则纵坐标不可能表示的是反应物的转化率,D正确。

高考热点——平衡常数

高考热点——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复习目标:1.理解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综合平衡常数解决问题。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及其计算【例1】对于3Fe(s)+4H 2O(g)Fe 3O 4(s)+4H 2(g),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

【例2】某工业制备CO 的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据此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

【例3】25 ℃时,0.1 mol·L -1 CH 3COONa 溶液pH=9,该温度下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 。

【例4】 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 4I(s)NH 3(g)+HI(g) ②2HI(g)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H 2)=0.5mol ·L -1,c(HI)=4mol ·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例5】25 ℃时,将a mol •L ﹣1的氨水与b mol •L ﹣1盐酸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为混合前两溶液的体积之和)。

若混合溶液显中性,则c(NH 4+) c(Cl ﹣)(填“>”“<”或“=”),计算该温度下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K b = 。

【例6】25℃时,H 2SO 3HSO 3-+H +的电离常数K a=1×10-2 mol ·L -1,则该温度下NaHSO 3的水解平衡常数K h = mol ·L -1,若向NaHSO 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 2,则溶液中c (SO 32-)c (HSO 3-)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例7】已知25℃时,K sp [Fe(OH)3]=3.0×10-39,该温度下反应Fe (OH)3+3H +Fe 3++H 2O 的平衡常数K =。

【例8】下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C 2H 4(g)+H 2O(g)C 2H 5OH(g )】制乙烯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H 2O):n(C 2H 4)=1:1]。

四大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

四大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

微专题四大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某废水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H2S饱和,即c H2S=0.1mol⋅L-1,通过调节pH使Ni2+和Cd2+形成硫化物而分离,体系中pH与-lg c关系如下图所示,c为HS-、S2-、Ni2+和Cd2+的浓度,单位为mol⋅L-1。

已知K sp NiS>K sp(Cd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 sp(CdS)=10-18.4B.③为pH与-lg c HS-的关系曲线C.K a1H2S=10-14.7=10-8.1 D.K a2H2S【答案】D【解析】已知H2S饱和溶液中随着pH的增大,H2S的浓度逐渐减小,HS-的浓度增大,S2-浓度逐渐增大,则有-lg c(HS-)和-lg(S2-)随着pH增大而减小,且相同pH相同时,HS-浓度大于S2-,即-lg c(HS-)小于-lg(S2-),则Ni2+和Cd2+浓度逐渐减小,且K sp NiS>K sp(CdS),即当c(S2-)相同时,c(Ni2+)>c(Cd2+ ),则-lg c(Ni2+)和-lg(Cd2+)随着pH增大而增大,且有-lg c(Ni2+)小于-lg(Cd2+),由此可知曲线①代表Cd2+、②代表Ni2+、③代表S2-,④代表HS-,据此分析结合图像各点数据进行解题。

A.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Cd2+、③代表S2-,由图示曲线①③交点可知,此时c(Cd2+)=c(S2-)=10-13mol/L ,则有K sp CdS =c Cd 2+ ∙c S 2- =10-13mol/L ×10-13mol/L =10-26,A 错误; B .由分析可知,③为pH 与-lg c S 2- 的关系曲线,B 错误;C .由分析可知,曲线④代表HS -,由图示曲线④两点坐标可知,此时c (H +)=10-1.6mol/L 时,c (HS -)=10-6.5mol/L ,K a 1H 2S =c H + ∙c HS - c H 2S =10-1.6mol/L ×10-6.5mol/L 0.1mol/L =10-7.1或者当c (H +)=10-4.2mol/L 时,c (HS -)=10-3.9mol/L ,K a 1H 2S =c H + ∙c HS - c H 2S=10-4.2mol/L ×10-3.9mol/L 0.1mol/L =10-7.1,C 错误;D .已知Ka 1Ka 2=c (H +)c (HS -)c (H 2S )∙c (H +)c (S 2-)c (HS -)=c 2(H +)∙c (S 2-)c (H 2S ),由曲线③两点坐标可知,当c (H +)=10-4.9mol/L 时,c (S 2-)=10-13mol/L ,或者当c (H +)=10-6.8mol/L 时,c (S 2-)=10-9.2mol/L ,故有Ka 1Ka 2=c 2(H +)c (S 2-)c (H 2S )=(10-4.9mol/L )2×10-13mol/L 0.1mol/L =(10-6.8mol/L )2×10-9.2mol/L0.1mol/L =10-21.8,结合C 项分析可知Ka 1=10-7.1,故有K a 2H 2S =10-14.7,D 正确;故答案为D 。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常数复习题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常数复习题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常数复习题在高三化学的学习中,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理解化学反应限度和方向的关键,也是解决众多化学平衡问题的有力工具。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系列的复习题来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化学平衡常数(K)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化学平衡常数。

例如,对于反应 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cD^d / A^aB^b (其中,表示物质的浓度)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时的浓度,而且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通常视为常数“1”,不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例 1:对于反应 C(s) + H₂O(g) ⇌ CO(g) + H₂(g),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A K = COH₂/ CH₂OB K = COH₂/ H₂OC K = COH₂/ H₂O^2D 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因为固体C 的浓度视为常数“1”,不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所以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COH₂/ H₂O。

二、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例 2:对于某可逆反应,在温度为 T₁时,平衡常数为 K₁;温度为 T₂时,平衡常数为 K₂。

若 T₂> T₁,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K₁和 K₂的大小关系为()A K₁> K₂B K₁= K₂C K₁< K₂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由于 T₂> T₁,所以 K₂> K₁。

三、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1、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若 Qc(浓度商)< 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若 Qc = 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若 Qc > 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专项复习

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专项复习

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专项复习1.(2020·浙江高考真题)5 mL 0.1mol ⋅L −1KI 溶液与1 mL 0.1mol ⋅L −1FeCl 3溶液发生反应:2Fe 3+(aq )+2I −(aq )⇌ 2Fe 2+(aq )+I 2(aq ),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苯,振荡,平衡正向移动B .经苯2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呈血红色,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C .加入FeSO 4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 2(Fe 2+)c 2(Fe 3+)×c 2(I −)2.(2020·浙江高考真题)一定温度下,在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3C(g)+。

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5 min 用A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0.09mol L min --⋅⋅B .该反应在10 min 后才达到平衡C .平衡状态时,1c(C)0.6mol L -=⋅D .物质B 的平衡转化率为20% 3.(2017·浙江高考真题)已知:N 2(g)+3H 2(g)2NH 3(g) △H=-92kJ/mol 。

起始反应物为2N 和2H ,物质的量之比为1:3,且总物质的量不变,在不同压强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3NH 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体系中3NH 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则正反应速率越大B .反应达到平衡时,2N 和2H 的转化率之比为1∶1C .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均为92.4kJD .600℃,30MPa 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3NH 的物质的量最多4.(2015·天津高考真题)某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 (g )和2molY (g )发生反应:X (g )+m Y (g )3Z (g ),平衡时,X 、Y 、Z 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

高三化学平衡练习题

高三化学平衡练习题

高三化学平衡练习题在高三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理解和掌握平衡反应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对于化学学习的深入和应用至关重要。

下面将通过几个练习题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1. 对于下列化学平衡反应N2(g) + 3H2(g) ↔ 2NH3(g)(1) 写出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

(2) 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并给出其计算公式。

(3) 当反应物的初始摩尔浓度分别为[N2] = 0.5 mol/L,[H2] = 0.8 mol/L时,平衡时氨气的摩尔浓度是多少?2. 对于下列化学平衡反应CO(g) + H2O(g) ↔ CO2(g) + H2(g)(1) 写出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

(2) 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并给出其计算公式。

(3) 当反应物的初始摩尔浓度分别为[CO] = 1.0 mol/L,[H2O] = 0.5 mol/L时,平衡时氢气的摩尔浓度是多少?3. 对于下列化学平衡反应N2O4(g) ↔ 2NO2(g)(1) 写出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

(2) 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并给出其计算公式。

(3) 当反应物的初始压强分别为[P(N2O4)] = 2.0 atm时,平衡时NO2的压强是多少?4. 对于下列化学平衡反应N2(g) + O2(g) ↔ 2NO(g)(1) 写出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

(2) 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并给出其计算公式。

(3) 当反应物的初始压强分别为[P(N2)] = 1.5 atm,[P(O2)] = 0.8 atm时,平衡时NO的压强是多少?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平衡常数的含义。

平衡常数(K)是描述平衡体系中浓度(或压强)的一个指标,它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或压强)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对于一般的反应方程式: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K = [C]^c[D]^d / [A]^a[B]^b1. (1) 正向反应的反应物是N2和H2,产物是NH3;逆向反应的反应物是NH3,产物是N2和H2。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1年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专题练习(含答案)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如一个已达平衡的系统被改变,该系统会随之改变来抗衡该改变,以下是2021年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专题练习,请考生练习。

2.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状态时,保持恒温恒容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K 为平衡常数,Qc为浓度商)()A.Qc不变,K变大,O2转化率增大B.Qc不变,K变大,SO2转化率减小C.Qc变小,K不变,O2转化率减小D.Qc增大,K不变,SO2转化率增大【答案】C【解析】当可逆反应2SO2+O2??2SO3达到平衡状态时,保持恒温恒容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O2,浓度商Qc变小,平衡向右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但O2的转化率降低,温度不变,K值不变。

3.(2021天水质检)工业上常用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 0制备硫酸,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当v(SO2)∶v(O2)∶v(SO3)=2∶1∶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当单位时间内生成2 mol SO2的同时生成2 mol SO3,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D4.(2021合肥一模)已知:A(g)+2B(g)??2C(g) H=-Q kJ/mol (Q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和2 mol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气体密度逐渐减小B.平衡时,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 kJC.平衡后,再向容器中通入1 mol 氦气,A的转化率增大D.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A的浓度增大【答案】D5.(2021四川卷)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Y(g)??2Z(g) 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v(Z)=2.010-3molL-1min-1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 v(逆)v(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答案】C【解析】由表中数据可求得前2 min内生成Z为0.08 mol,故v(Z)==410-3molL-1min-1,故A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 6.(2021重庆卷)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B.T2下,在0~t1时间内,v(Y)= molL-1min-1C.M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答案】C【解析】根据图象可知,T1T2,0,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X)变化越大,放出热量越多,故M点放出的热量小于W 点放出的热量,A项错误;T2温度下,在0~t1时间内,v(Y)=v(X)=molL-1min-1,B项错误;因T1T2,vM正=vM逆vW 逆,又因vN逆【答案】C【解析】根据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N)=v(M)==1.010-3molL-1min-1,A项错误;实验②中X(g)+ Y(g)??M(g)+ N(g)c起始(molL-1)0.010.040 0c转化(molL-1) 0.008 0.008 0.008 0.008c平衡(molL-1) 0.002 0.032 0.008 0.008求得:K===1.0,B项错误;根据温度相同,则K相等,X(g)+ Y(g)?? M(g)+N(g)c起始(molL-1)0.020.03 0 0c转化(molL-1) a a a ac平衡(molL-1) 0.02-a 0.03-a a aK===1.0,求得a=0.012molL-1,则X的转化率=100%=60%,C 项正确;根据上述三段式求得,在700 ℃时,K2.6,则温度升高,K减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④的温度为800 ℃,此时与③为等效平衡,b=0.060,但④的温度为900 ℃,则平衡逆向移动,b0.060,则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高考化学专项训练 化学平衡常数 基础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B .ΔS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C .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 为正值D .如果ΔH 和ΔS 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可能自发进行解析:放热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如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A 错误;ΔS 为正值的反应不一定是自发反应,如水的分解,B 错误;只有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 为正值,C 错误;如果ΔH 和ΔS 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可满足ΔH -T ·ΔS <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D 正确。

答案:D2.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2A(g)+B(g)2C(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衡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与各物质的浓度有如下关系:K =c 2C c 2A ·c B B .改变条件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一定不变C .如果改变压强并加入催化剂,平衡常数会随之变化D .若平衡时增加A 和B 的浓度,则平衡常数会减小解析:K 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除改变温度外,改变其他条件都不会引起平衡常数的改变。

答案:A3.某恒定容器内发生的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CO ·c H 2c H 2O 。

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①容器中气态物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②v 正(H 2O)=v 逆(H 2);③容器中气态物质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④气态物质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⑤消耗n mol H 2的同时消耗n mol CO 。

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D .①④⑤解析:根据题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该可逆反应为C(s)+H 2O(g)CO(g)+H 2(g),因为该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体积不相等,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①正确;v 正(H 2O)=v 逆(H 2),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②正确;虽然容器的体积不变,但是气态物质的质量可变,当气态物质的密度和总压强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③、④正确;消耗H 2和CO 的反应均为逆反应,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⑤错误。

答案:B4.反应Fe(s)+CO 2(g)FeO(s)+CO(g),700 ℃时平衡常数为1.47,900 ℃时平衡常数为2.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FeO ·c CO c Fe ·c CO 2 C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 .增大CO 2浓度,平衡常数增大解析:A 项,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不正确;B 项,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c CO c CO 2,故不正确;C 项,升温,平衡常数增大,表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故正确;D 项,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常数不变,故不正确。

答案:C5.只改变一个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K 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 .K 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 .平衡向右移动时,K 值不一定变化C .K 值有变化,平衡一定移动D .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 值也增大两倍解析:因改变压强或浓度引起化学平衡移动时,K 值不变,A 项和B 项均正确;K 值只与温度有关,K 值发生了变化,说明体系的温度改变,则平衡一定移动,C 项正确;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 值应该变为[K (原)]2,D 项错误。

答案:D6.将E 和F 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 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①b<f②915 ℃、2.0MPa时E的转化率为60%③该反应的ΔS>0④K(1 000 ℃)>K(810 ℃)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A.4个 B.3个C.2个 D.1个解析:同温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变小,故可知54.0>a>b,因75.0>a,故升温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可知f>75.0,所以①正确;在915 ℃、2.0 MPa下,设E的起始物质的量为a mol,转化率为x,则平衡时G的物质的量为2ax mol,由题意得[2ax/(a-ax+2ax)]×100%=75.0%,解得x=0.6,②正确;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因此为熵增反应,③正确;结合前面分析知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增大,④正确。

答案:A7.碘单质难溶于水却易溶于KI溶液。

碘水中加入KI溶液发生反应:I2(aq)+I-(aq)I-3(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上述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C.可运用该反应原理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D.实验室配制碘水时,为增大碘单质的溶解度可加入适量KI溶液解析:由图中可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减小,故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正确;加入苯后能将溶液的碘单质萃取,降低了溶液中c(I2),平衡逆向移动,B项错误;硫粉中的碘单质在加入KI后,碘单质生成KI3而除去,C项正确;配制碘水时,加入KI溶液,使得平衡正向移动,增大碘单质的溶解度,D项正确。

答案:B8.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1 mol·L-1 CO2、0.1 mo l·L-1 CH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测得CH4平衡时转化率与温度、压强关系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的ΔH >0B .压强:p 4>p 3>p 2>p 1C .1 100 ℃时该反应平衡常数为1.64D .压强为p 4时,在Y 点:v 正<v 逆解析:由图像知,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越高,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 >0,A 项正确;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压强越大,甲烷的平衡转化率越小,故p 4>p 3>p 2>p 1,B 项正确;1 100 ℃时,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为80.00%,故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 (CH 4)=0.02 mol·L -1,c (CO 2)=0.02 mol·L -1,c (CO)=0.16 mol·L -1,c (H 2)=0.16 mol·L -1,即平衡常数K =0.162×0.1620.02×0.02≈1.64,C 项正确;压强为p 4时,Y 点未达到平衡,需增大CH 4转化率达到平衡,此时v 正>v 逆,D 项错误。

答案:D9.一定条件下,反应2NH 3(g)N 2(g)+3H 2(g) ΔH >0,达到平衡时N 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强:p 1>p 2B .b 、c 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 c >K bC .a 点:2v 正(NH 3)=3v 逆(H 2)D .a 点:NH 3的转化率为13解析: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恒温时,压强越大,N 2的体积分数越小,则p 1<p 2,故A 错误;b 、c 两点对应温度b <c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则K c >K b ,故B 正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3v 正(NH 3)=2v 逆(H 2),故C 错误;对于反应2NH3(g)N2(g)+3H2(g),假设反应前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反应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x21+x=0.1,解得x=14,因此氨气的转化率为14,故D错误。

答案:B10.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50 ℃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650 ℃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925 ℃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24.0p总解析:A项,C(s)+CO2(g)2CO(g)的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由于反应容器为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充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扩大,对反应体系相当于减小压强,故v正、v逆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错误;B项,由图可知,650 ℃时若设起始时CO2的体积为1 L,平衡时CO2消耗的体积为x,则C(s)+CO2(g)2CO(g)V始 1 0V变x 2xV平 1-x 2x2x1-x+2x×100%=40.0%,x=0.25 L,CO2的转化率为25%,正确;C项,由图可知,T℃时平衡体系中CO和CO2的体积分数均为50%,故若恒压时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两种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错误;D项,925 ℃时,CO的平衡分压p(CO)=p总×96.0%,CO2的平衡分压p(CO2)=p总×4%,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 p=p2COp CO2=p总×96%2p总×4.0%=23.04p总,错误。

答案:B能力题11.(1)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O 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 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CO 2(g)+4H 2(g)Ru CH 4(g)+2H 2O(g)已知H 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若温度从300 ℃升至400 ℃,重新达到平衡,判断下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变化。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v 正 v 逆 平衡常数K 转化率α(2)相同温度时,上述反应在不同起始浓度下分别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如下表:[CO 2]/mol·L -1 [H 2]/ mol·L -1 [CH 4]/mol·L -1 [H 2O] mol·L -1 平衡Ⅰa b c d 平衡Ⅱ mn x y a 、b 、c 、d 与m 、n 、x 、y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H 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