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心电图的识别共22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危心电图识别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窦性停搏4.4 s后产生交界性逸搏
窦性停搏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
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致起搏功能 /窦房传导障碍 以心动过缓为主的多种心律失常和症状的综合病征 病程发展多缓慢,长达5~10年,多于40岁后出现症状 少数呈急性发作,见于:急性心梗、急性心肌炎
QT 间期
正常心电图
U 波
• U波是T波后的一个小的偏移,通常是直立的(除了 aVR导联),常在V2~V4导联最明显。 • 多数心电图无可辨认的U波。运动员、低钾血症和高 钙血症患者可以出现隆起的U波。
U
低钾血症患者V1~V3明显的U波
心电图分析
1.首先看有无P波及频率 2.R-R间期是否相等 (能分析心率及心律有无异常) 3.再看P-R间期 4.Q波的深度与宽度
V1导联的P波常常为双相。 正相波--右房除极, 负相波--左房激动。
V1
正常心电图
P-R 间 期
1)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2)P-R间期测定:从P波起点到QRS波的起点。 3)PR间期:0.12~0.20S。
正常心电图
QRS 波
1)QRS波代表心室除极的电活动。 2)QRS波的时相<0.12s。 -Q波:为起始处的负相波 -R波:为任何正相波 -S波:为任何R波之后的负相波
一段比正常P-P间期显著延长的时间内没有P波 长P-P间期与基本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其后可出现交界性/室性逸搏或逸搏心律
【临床意义】取决于基本病因:
生理性—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颈动脉窦过敏 病理性— 病窦综合征、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等 药物性— 胺碘酮、奎尼丁、异搏停等、洋地黄类 电解质紊乱— 高钾血症等
临床危急心电图的识别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20
可编辑课件
21
心房扑动
(1)各导联的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相同、节律规则、 快速的、连续锯齿样扑动波(又称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 F波多在v1、II、III、avF导联中明显可见。F波之间密切衔接, 两肢对称。
(2)QRS波群呈室上性,有时QRS波群增宽并畸形。
(3)F-R间期常相等,或略有不等。但当伴有隐匿性房室传导、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时,F-R间期不等。
以后逐渐变小,如抢救无效最终将变为等电位线,
示心脏电活动停止。
可编辑课件
25
可编辑课件
26
预激综合征
Ⅰ
V1
激综合征
(一)房室旁道心电图 ①pr间期(实质上是p-δ间期)缩短至 0.12秒以下,大多为0.10秒;②qrs时限延长达0.11秒以上;③ qrs波群起始部粗钝,与其余部分形成顿挫,即所谓预激;④继 发性st-t波改变。 上述心电图改变尚有分为a、b两型的。a型的预激波和qrs波群 在v1导联均向上,而b型v1导联的预激波和qrs波群的主波则均 向下;前者提示左室或右室后底部心肌预激,而后者提示右室 前侧壁心肌预肌。 (二)房结、房希旁道 pr间期少于0.12秒,大多在0.10秒;qrs 波群正常,无预激波。这种心电图表现又称为短pr综合征。 (三)结室、束室连接 pr间期正常,qrs波群增宽,有预激波。
临床危急心电图的识别
诸葛毅 教授、主任医师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11月
可编辑课件
1
危急值定义
“危急值”指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 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 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 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 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心电图的正确识别
第三十五页,共56页。
室性心动过速
RonT诱发(yòufā)室速
第三十六页,共56页。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
a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纤细f波 b f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 jiàn gé)
不整 c f波的频率350 600bpm d RR间期绝对不等 e 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
第三十三页,共56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a.突然(tūrán)发生,突然(tūrán)终止 b.快而规则的心律,160-250bpm c.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第三十四页,共56页。
室性心动过速
(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 连续三次或以上的快速室性搏动, 心室率140-200bpm,节律(jiélǜ)基本整齐 b. 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s c. P与QRS波无关, P<QRS, 呈房室分离现象 d. 可有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对确诊有价值
O.25S
第四十二页,共56页。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chuándǎo)阻滞
Ⅱ度Ⅰ型(莫氏Ⅰ型) P-R逐渐(zhújiàn)延长,终有一次P波不能
下传,脱漏一个QRS波群;PR又趋缩短,之 后又复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出现。称为文 氏现象
第四十三页,共56页。
Ⅱ度Ⅱ型房室(fánɡ shì)传导阻滞
Ⅱ度Ⅱ型(莫氏Ⅱ型) PR间期恒定(héngdìng)(正常或延 长) 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第二十六页,共56页。
房性期前收缩 a. P波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不同 b. 期前的P波后有正常 (zhèngcháng)的QRS波群 c. P-R ≥0.12S d. 期前的P波后有不完全代偿间 期
室性心动过速
RonT诱发(yòufā)室速
第三十六页,共56页。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
a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纤细f波 b f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 jiàn gé)
不整 c f波的频率350 600bpm d RR间期绝对不等 e 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
第三十三页,共56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a.突然(tūrán)发生,突然(tūrán)终止 b.快而规则的心律,160-250bpm c.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第三十四页,共56页。
室性心动过速
(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 连续三次或以上的快速室性搏动, 心室率140-200bpm,节律(jiélǜ)基本整齐 b. 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s c. P与QRS波无关, P<QRS, 呈房室分离现象 d. 可有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对确诊有价值
O.25S
第四十二页,共56页。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chuándǎo)阻滞
Ⅱ度Ⅰ型(莫氏Ⅰ型) P-R逐渐(zhújiàn)延长,终有一次P波不能
下传,脱漏一个QRS波群;PR又趋缩短,之 后又复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出现。称为文 氏现象
第四十三页,共56页。
Ⅱ度Ⅱ型房室(fánɡ shì)传导阻滞
Ⅱ度Ⅱ型(莫氏Ⅱ型) PR间期恒定(héngdìng)(正常或延 长) 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第二十六页,共56页。
房性期前收缩 a. P波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不同 b. 期前的P波后有正常 (zhèngcháng)的QRS波群 c. P-R ≥0.12S d. 期前的P波后有不完全代偿间 期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ppt课件
ppt课件
6
正常心电图
QRS波群:时间(0.06—0.10秒)
ST段:一般在等电线上或稍有偏移,但在任何导联不应压低
≥0.05mv;在肢体导联及V4—V6抬高不应≥0.1mv;V1—V3 不应≥ 0.3mv
T波: 应在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直立T波应
大于同导联R波1/10
U波:为在T波后0.02—0.04秒的低平波,方向一般与T波一致,
P波:电压<0.25mV,时间为
<0.11秒
I
I
P-R间期:0.12~0.20S
节律: 规则
心率:60~100次/min
QRS波群:0.04~0.10s
ppt课件
10
什么是心律失常?
由于心脏冲动的频率、 节律、起搏部位、传导 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而使心脏活动的规律发 生紊乱,称心律失常。
ppt课件
11
窦性心律失常
ppt课件
12
窦性心动过缓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 窦性节律频率减慢:成人<60次/分
多见于运动员、老年人,也可见于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 冠心病等。或由于应用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异搏停)等药 物引起。
ppt课件
13
窦性心动过速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 频率快而规则的P 波,每分钟在100次以上。QRS波紧跟P波之后,
ppt课件
54
ppt课件
55
正常窦性心律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是:①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②PR间期0.12~0.20秒; ③频率在60~100次/分; ④ P-P间距固定,同一导联P-P间距之差<0.12秒。
ppt课件
高危心电图的识别
第13页,共22页。
第14页,共22页。
• 心肌梗死分期: • 〔1〕超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分
钟至数十分钟,T波高耸,ST段斜型抬高, 无病理性Q波。 • 〔2〕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小时 至数天,心电图表现为R波降低,坏死性Q 波形成,ST段呈弓背型抬高, T波对称性 倒置。
第15页,共22页。
第4页,共22页。
• 临床根据心脏停搏后的心电图变化,将心脏停搏分为 三型:
• 〔1〕心室颤抖〔心脏不能搏血〕; • 〔2〕电-机械别离〔心肌已无收缩能力〕;〔3〕心室停
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呈一直线〕〔见 图1~3〕。心脏停搏的心电图表现为一段较长时间内无PQRS-T波群,其长间期与正常窦性的PP间期之间无倍数 关系,长间歇后可见交界性、室性逸搏或逸搏心律。
第2页,共22页。
心电图危急值识别〔二〕
• 一、心脏停搏
• 心脏停搏〔又称全心停搏〕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 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严 重缺血、缺氧,可导致死亡。引起心脏停搏最常 见的原因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室 扑〕,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较少 见的为无脉电活动。
• 〔3〕亚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天至数 周,ST段回至基线,T波转变为双向或倒置。
• 〔4〕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3~6个月后, 可有Q波或Q波消失,ST段回至基线,T波直立 或双向、倒置
第16页,共22页。
• 心肌梗死定位: • 以病理性Q波出现的导联或 ST 段抬高的导联定
位。 • 〔1〕高侧壁:Ⅰ、aVL 导联; • 〔2〕下壁:Ⅱ、Ⅲ、aVF 导联; • 〔3〕间隔部:V1、V2导联; • 〔4〕前壁:V3、V4导联; • 〔5〕前间壁:V1、V2、V3、V4导联;
第14页,共22页。
• 心肌梗死分期: • 〔1〕超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分
钟至数十分钟,T波高耸,ST段斜型抬高, 无病理性Q波。 • 〔2〕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小时 至数天,心电图表现为R波降低,坏死性Q 波形成,ST段呈弓背型抬高, T波对称性 倒置。
第15页,共22页。
第4页,共22页。
• 临床根据心脏停搏后的心电图变化,将心脏停搏分为 三型:
• 〔1〕心室颤抖〔心脏不能搏血〕; • 〔2〕电-机械别离〔心肌已无收缩能力〕;〔3〕心室停
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呈一直线〕〔见 图1~3〕。心脏停搏的心电图表现为一段较长时间内无PQRS-T波群,其长间期与正常窦性的PP间期之间无倍数 关系,长间歇后可见交界性、室性逸搏或逸搏心律。
第2页,共22页。
心电图危急值识别〔二〕
• 一、心脏停搏
• 心脏停搏〔又称全心停搏〕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 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严 重缺血、缺氧,可导致死亡。引起心脏停搏最常 见的原因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室 扑〕,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较少 见的为无脉电活动。
• 〔3〕亚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天至数 周,ST段回至基线,T波转变为双向或倒置。
• 〔4〕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3~6个月后, 可有Q波或Q波消失,ST段回至基线,T波直立 或双向、倒置
第16页,共22页。
• 心肌梗死定位: • 以病理性Q波出现的导联或 ST 段抬高的导联定
位。 • 〔1〕高侧壁:Ⅰ、aVL 导联; • 〔2〕下壁:Ⅱ、Ⅲ、aVF 导联; • 〔3〕间隔部:V1、V2导联; • 〔4〕前壁:V3、V4导联; • 〔5〕前间壁:V1、V2、V3、V4导联;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护理课件
导电胶干燥、出汗----lead failure 心室波振幅太小
• 心电示波干扰:其他无接地设备的应用 • 基线不稳:床上活动、呼吸 • 皮肤刺激(发炎)-----抗过敏软膏、更换位置
第29页/共47页
心电监护所能发现的问题
• 心率 • 心律----危险的心律失常 • ST-T分析
第30页/共47页
关闭报警系统 This practice defeats the purpose of the alarm system
and should never be adopted.
第28页/共47页
心电监护常出现的问题
• 快心率误报:muscle potentials • 慢心率误报:皮肤表面至监护仪之间的电信号不好:电极脱落、
G
L
R
第26页/共47页
电极放置
• 电极片贴于皮肤上 皮肤的准备:备皮、清洁、干燥 电极片的准备:现取、尽可能多地接触、轻按 必要时更换电极片:几天时间、示波减弱、病人出汗多、皮肤不适;
第27页/共47页
报警设置
• 根据患者的心率设置: 60-100次/分:上限140次/分 下限50次/分 较慢或较快:界限较窄 50次/分:上限80次/分 下限40次/分 • 误报警:设置较宽的报警界限(40-180次/分)
五种危险的室性早搏之一
• 频发性室早(PVC):每分钟>6次
第31页/共47页
五种危险的室性早搏之二
• 二联律(或成对出现):常常是室速的前兆
第32页/共47页
• R on T
五种危险的室性早搏之三
第33页/共47页
R on T
第34页/共47页
五种危险的室性早搏之四
• 多源性室早
• 心电示波干扰:其他无接地设备的应用 • 基线不稳:床上活动、呼吸 • 皮肤刺激(发炎)-----抗过敏软膏、更换位置
第29页/共47页
心电监护所能发现的问题
• 心率 • 心律----危险的心律失常 • ST-T分析
第30页/共47页
关闭报警系统 This practice defeats the purpose of the alarm system
and should never be adopted.
第28页/共47页
心电监护常出现的问题
• 快心率误报:muscle potentials • 慢心率误报:皮肤表面至监护仪之间的电信号不好:电极脱落、
G
L
R
第26页/共47页
电极放置
• 电极片贴于皮肤上 皮肤的准备:备皮、清洁、干燥 电极片的准备:现取、尽可能多地接触、轻按 必要时更换电极片:几天时间、示波减弱、病人出汗多、皮肤不适;
第27页/共47页
报警设置
• 根据患者的心率设置: 60-100次/分:上限140次/分 下限50次/分 较慢或较快:界限较窄 50次/分:上限80次/分 下限40次/分 • 误报警:设置较宽的报警界限(40-180次/分)
五种危险的室性早搏之一
• 频发性室早(PVC):每分钟>6次
第31页/共47页
五种危险的室性早搏之二
• 二联律(或成对出现):常常是室速的前兆
第32页/共47页
• R on T
五种危险的室性早搏之三
第33页/共47页
R on T
第34页/共47页
五种危险的室性早搏之四
• 多源性室早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识别与处理PPT
详细描述
心房颤动可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正常人。心电图上P波消失,代之 以频率约350-600次/分的f波,R-R间期绝对不齐。
室颤的识别
总结词
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电图上表现为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颤动 波。
详细描述
室颤是心脏停搏前的早期表现,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心电图上QRS-T波完全 消失,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颤动波。
参考文献2
王五, 马六. (2019). 心电图在恶性心律失常诊断 中的应用.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参考文献3
陈七, 刘八. (2018). 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控制 .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THANK YOU
在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其识别与处理 至关重要。
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危害性
恶性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进一步恶化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
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救治原则
及时识别
通过心电图等手段及时发现恶 性心律失常。
迅速处理
挑战
当前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部分患者 对药物治疗不敏感、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心脏起搏器植入 禁忌等。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高诊疗技术 和治疗效果。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2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2020).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心电 图的识别与处理.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房室传导阻滞的识别
总结词
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律失常,心电图上 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 直到P波下传受阻,脱漏一个QRS波群。
心房颤动可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正常人。心电图上P波消失,代之 以频率约350-600次/分的f波,R-R间期绝对不齐。
室颤的识别
总结词
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电图上表现为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颤动 波。
详细描述
室颤是心脏停搏前的早期表现,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心电图上QRS-T波完全 消失,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颤动波。
参考文献2
王五, 马六. (2019). 心电图在恶性心律失常诊断 中的应用.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参考文献3
陈七, 刘八. (2018). 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控制 .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THANK YOU
在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其识别与处理 至关重要。
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危害性
恶性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进一步恶化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
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救治原则
及时识别
通过心电图等手段及时发现恶 性心律失常。
迅速处理
挑战
当前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部分患者 对药物治疗不敏感、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心脏起搏器植入 禁忌等。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高诊疗技术 和治疗效果。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2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2020).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心电 图的识别与处理.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房室传导阻滞的识别
总结词
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律失常,心电图上 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 直到P波下传受阻,脱漏一个QRS波群。
高危心电图识别课程讲义_2023年学习资料
SSS-【辅助检查】-一、心电图检查-①持续而显著心动过缓,50次/min以下-②窦性停搏或/和窦房阻滞; ③慢-快综合征严重心动过缓与室上速、房颤/房扑交替-④交界性逸搏/AVB-132735D1-185:-赛性 武-房性逃搏-短房速-停菊3600多g-爱爱医-课程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冲动-不协调心 乱颤成人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房速-发病机制和病因上相似,有时可以互相转化-房 发作可呈:阵发性、持续性-快速房颤-心室率100~160次/min-缓慢房颤-心室率<100次/min-【 因】-阵发性房颤-一正常人,情绪激动或运动后、心脏病-持续性房颤-一最常见于心血管疾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他病因:“特发性房颤 (原因不明)-低温麻醉、胸腔或心脏手术后、预激综合征-、III-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T-胸壁导联:V1○V6、V, Vg及V3RVR-精品课程
正常心电图-P波-1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2P波的方向:I、Ⅱ、aV℉、V4-V6向上,aVR 下;-P波振幅:肢导<0.25mV,胸导<0.2mV;-P波时相<0.12s。-V1导联的P波常常为双相。 正相波-一右房除极,-负相波-一左房激动。-精品课程
QRS波群命名示意图-Q型-QS型-十-RS型-R型-个-qRr型-Sr'-R屋-Rsr型-精品课程
正常心电图-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到复极开始的时间。-·ST段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否抬高或压低!-·抬高: 1V2导联≤0.3mV,V3导联≤0.5mV,-其它导联≤0.1mV;-压低:任何导联的ST段压低都≤0. 5mV;-ST segment-J point-精品课程
CCU高危心电图识别 课件
9
医学课件
10
医学课件
发生机制
交感神经亢进 心功能不全代偿 心肌梗死并发症 合并其它临床情况 药物影响
11
医学课件
临床诊断思路
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寻找病因 详细体格检查,是否存在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
表现,血压变化 实验室检查:血糖、血气、D-D、甲状腺机能 辅助检查:胸片、CT
但心律失常药物常也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
25
医学课件
常用药物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重症心功能不全和缺血 心肌特别敏感,应用要谨慎
Ic易诱发致命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无休止室 性心动过速),用于器质性心脏病治疗时安全 性较差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具 有负性肌力作用,易诱发心力衰竭,受到一 定限制
16
医学课件
17
医学课件
处理
急诊PCI术,LAD置入支架,血流动力学平稳 术后BP120/70mmHg,即刻给予倍它乐克
6.25mg,患者无不适,逐渐滴定倍它乐克剂 量,患者心律逐渐下降至稳定 超声心动图:EF45%,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18
医学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后房颤
19
医学课件
定义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急性 心肌梗死时其发生率为 7%-18%。
➢ 治疗窦速的药物应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
14
医学课件
对合并心衰的窦性心动过速应该进行病因治疗 在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可以酌情加用小剂量强心苷 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则经DAVIT1和
DAVIT2等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能增加心梗患者左 心衰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不主张早期使用
15
医学课件
CCU高危心电图识别及处理
8种罕见危重症心电图识别课件
主要机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1相、2相初期出 现跨室壁电位差,预示着心脏电活动的不稳定
多见于心肌梗死超急性期、低温损伤、早期复极 综合征
可引发二位相折返的室颤致晕厥和心脏性猝死
17
ECG
18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
多见于年轻人,静息时发生率低,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诱 发双向或多行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结构正常,运动实 验可重复诱发
14
ECG
15
J波
指J点基线明显偏移,形成一定幅度(>0.1mv)持续 一定时间(>20ms),为圆顶驼峰状波
可见于下、侧、后壁或全导联,、神经源性J波
、早期复极综合征J波、特发性J波、Brugada综合征J 波、缺血型J波
16
J波
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禁用ATP 药物治疗首选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药物无效建议植入
ICD
19
谢 谢!
20
7
Lambda波
8
ECG1
9
ECG2
10
ECG3
11
de winter syndrome
①胸前V1-6导联J点压低1-3mm,ST段呈上斜 型下移,随后T波对称高尖
②QRS波通常不宽或轻度增宽 ③部分患者胸前导联R波上升不良 ④多数患者aVR导联ST段轻度上抬
12
ECG
13
6+2现象
ECG
1
Epsilon波
Epsilon波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特 有的心电图表现,约出现在30%的ARVC患者
它主要由右心室延迟除极产生,V1-V2导联QRS波 终末部分最为清晰
主要表现为低振幅的小棘波,持续数毫秒
2
ECG
多见于心肌梗死超急性期、低温损伤、早期复极 综合征
可引发二位相折返的室颤致晕厥和心脏性猝死
17
ECG
18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
多见于年轻人,静息时发生率低,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诱 发双向或多行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结构正常,运动实 验可重复诱发
14
ECG
15
J波
指J点基线明显偏移,形成一定幅度(>0.1mv)持续 一定时间(>20ms),为圆顶驼峰状波
可见于下、侧、后壁或全导联,、神经源性J波
、早期复极综合征J波、特发性J波、Brugada综合征J 波、缺血型J波
16
J波
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禁用ATP 药物治疗首选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药物无效建议植入
ICD
19
谢 谢!
20
7
Lambda波
8
ECG1
9
ECG2
10
ECG3
11
de winter syndrome
①胸前V1-6导联J点压低1-3mm,ST段呈上斜 型下移,随后T波对称高尖
②QRS波通常不宽或轻度增宽 ③部分患者胸前导联R波上升不良 ④多数患者aVR导联ST段轻度上抬
12
ECG
13
6+2现象
ECG
1
Epsilon波
Epsilon波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特 有的心电图表现,约出现在30%的ARVC患者
它主要由右心室延迟除极产生,V1-V2导联QRS波 终末部分最为清晰
主要表现为低振幅的小棘波,持续数毫秒
2
E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