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历史批评看《万箭穿心》

合集下载

电影万箭穿心深度解析

电影万箭穿心深度解析

电影万箭穿心深度解析
《万箭穿心》是法国导演威廉·克莱德·贝尔的电影作品,于2002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艺术和政治的故事。

以下是对《万箭穿心》的深度解析:
背景与历史:电影背景设定在1967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的时期。

电影通过展现当时的政治运动、红卫兵的活动和文化审查等,揭示了这个时期对人们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巨大影响。

爱情与艺术:电影主要围绕着主人公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和他的中国女友玛莉(Marie)的爱情故事展开。

克里斯托弗是一名法国电影制片人,他来到中国拍摄纪录片。

他与玛莉相爱,但他们的爱情受到了政治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和冲突。

电影通过他们的爱情故事,探讨了爱情和艺术在极端政治环境下的困境和挣扎。

艺术与政治:电影中的克里斯托弗是一个热爱电影艺术的人,他希望通过拍摄纪录片来展现真实的中国。

然而,他的创作受到了政治审查和限制。

电影通过展示他与当地官员和红卫兵的冲突,揭示了政治对艺术创作的干预和艺术家在极权主义社会中的困境。

个人与集体:电影中的主人公们面临着个人选择和集体责任之间的冲突。

他们必须在个人的爱情和追求艺术的梦想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电影通过展示他们的内心挣扎和抗争,探讨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万箭穿心》是一部深入探讨爱情、艺术和政治的电影,通过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描绘,展现了个人与集体、爱情与政治之间的冲突和困境。

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艺术、自由和人性的问题,引发观众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九一八事变的电影评析历史题材的艺术表达

九一八事变的电影评析历史题材的艺术表达

九一八事变的电影评析历史题材的艺术表达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在影视剧领域中也有不少作品对此进行了表达。

本文将对几部涉及九一八事变的电影进行评析,探讨历史题材电影在艺术表达方面的特点和价值。

一、《南京!南京!》导演陆川的《南京!南京!》以九一八事变后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通过真实而残酷的画面展现了日本侵华军队对南京市民的大规模屠杀与奸淫掳掠。

这部电影以观众的视角切入,让人们亲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命运和故事,他们的遭遇和奋斗令人动容,使得观众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更加深刻。

同时,电影中的音乐、摄影和表演等方面也展现出了导演的艺术才华,使得整部影片更具感染力。

二、《万箭穿心》《万箭穿心》以九一八事变发生期间的伪满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中国东北的爱情故事。

导演罗宾·李彼得斯通过这段故事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强调了个人在历史背景下的选择和价值。

电影中的细腻描绘和真实情感使得观众更容易与影片中的角色建立情感共鸣,并通过他们的遭遇更好地理解九一八事变对普通人的影响。

影片的摄影和服装设计也颇具特色,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戏剧化的历史场景。

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以辛亥革命为主线,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后的混乱时期。

这部电影通过辛亥革命英烈们的奋斗和牺牲,呈现了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历程。

导演张黎通过大量真实的历史素材和精彩的演员表演,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动荡与激情。

电影中的动作戏和场面铺陈都较为精彩,同时也通过角色的塑造和情节的铺设,展现了历史变革时期的人物心理和价值取向。

这部电影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观赏性,为观众提供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总结来说,历史题材电影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表达和再现,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过去的历史,引发对当下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在电影制作方面,对历史细节的还原和角色的塑造都需要较大的努力和创造力,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剧情和情感中。

《万箭穿心》对现实生活的映射和启示

《万箭穿心》对现实生活的映射和启示

《万箭穿心》对现实生活的映射和启示肖义成电影《万箭穿心》于2012年底开播,情节很简单:讲述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武汉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丈夫马学武是一家国企的厂办主任,妻子李宝莉是汉正街的一名小贩,二人有个儿子小宝。

一次企业分房让这个家庭住进了新房,岂料从搬家那天起一系列让人始料未及的变故接踵而来:丈夫马学武提出离婚、妻子发现丈夫出轨、无家可归的婆婆要入住新家,终于,马学武在一系列打击下投江自尽。

宝莉的好友小景把一切厄运归结于新房的风水不好,称之“万箭穿心”,个性倔强的李宝莉不屈从于命运安排,决意撑起这个家,她毅然去市场做了“女扁担”,可当长大成人的儿子金榜题名时却将她赶出了这个家,最终她只得跟一个有过十多年牢狱史的建建走到一起……影片引起我的思考。

现实的题材加现实的表现手法,让人感觉到这便是真的一样。

生活中,寻找这样一个完全吻合的单例可能有点为难,可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均对应了现实生活,或喜或悲,将有价值或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并从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质,使饮食男女们从中得到宝贵的经验或启示。

影片首先直指夫妻相处的问题。

马学武和李宝莉本来也算门当户对,马来自农村,却是知识分子,还是国企的领导,李一直生活在都市,可文化水平不高,是体制之外的自谋职业者,马性格方面比较懦弱、内向,李风风火火,心直口快。

可以说二者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二人的感情也不可谓没有基础。

小宝的出生就是明证之一,李宝莉担心失去马学武影片中随处可见,马学武也并非不爱李宝莉,只是不能接受李宝莉性格方面的一些缺陷。

而这,正成为马情感出轨的诱因。

马的出轨,原因不能只归咎于李宝莉,马也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责任。

如果夫妻间懂得相互交流与沟通,又何至于把所有人都搞得万箭穿心!对马学武的评价,他的情人周芬讲得很好: “马主任是个好人,但是不太懂女人的心。

”可谓一语中的。

李宝莉指摘马学武不应该开烟给搬家的工人,当着别人的面使马学武颜面扫地,于是他就不声不响生闷气,无论李宝莉怎么迁就他他都不领情,他不停的生闷气,李宝莉甚至到了讨好他的地步:下班回家,主动帮马学武去脱袜子,帮马学武夹菜,可是马一点不领情。

万箭穿心读后感

万箭穿心读后感

万箭穿心读后感《万箭穿心》是当代作家周树人创作的长篇小说。

这本小说以鲜明的笔触描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以及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读完《万箭穿心》,我深受触动,对于作品中所揭示的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社会的诸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以一个农村家庭为背景展开,通过讲述主人公堂中少爷的成长经历,深入地勾勒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种种弊病。

作品以铁饭碗家庭、官僚乡绅和地主阶级等群体为分界线,真实地描绘了农民、工人、学生等不同阶层的生活境遇。

作品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展示了农村青年才子的成长历程和内心的挣扎。

他在与种种困境和弊端斗争中逐渐觉醒,变得勇敢而坚毅。

作品以巧妙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勾勒了各个人物的命运轨迹,展现了他们的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

主人公堂中少爷是一个有灵性的人物,他努力追求真理和自由,同时也忍受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

在小说的情节推进中,他面临着许多道德和良心的考验。

这种内心的挣扎,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人性的脆弱与复杂。

小说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人们在种种困境中的奋斗和抗争。

特别是对于农民、工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刻画,让我对他们的生活感到深深地同情和震惊。

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常常让人读书如呼吸般急促。

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象征和隐喻,使得小说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万箭穿心》不仅描绘了农村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涉及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众多问题。

作者通过对官员、地主等阶级的描写,暗示了当时国家政治的丑恶现象。

小说中对于教育问题的揭示也非常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僵化和束缚。

通过读后感受,《万箭穿心》引起了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思索和反思。

作品中对于人性弱点和社会问题的揭示,使我对社会变革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小说不仅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问题,也对于时代进步和社会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读完《万箭穿心》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这本小说通过对农村社会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引发了我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思。

电影万箭穿心的教育意义

电影万箭穿心的教育意义

电影万箭穿心的教育意义电影《万箭穿心》是由中国著名导演江志强执导的一部作品,该片于2002年上映。

该片根据王安忆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青春与友谊的故事,通过一个中学生的视角,反映了中国文化大革命对普通人生活产生的巨大冲击。

电影《万箭穿心》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电影中展现了集体主义观念对个体的压迫。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集体主义观念盛行,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文艺作品成为禁忌。

在电影中,主人公波澜的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但在政治运动中却被追杀,最终自杀身亡。

这一描写展示了当时政治运动对个人才能与追求的残酷打压,从而引发人们对集体主义观念的反思。

电影提醒着观众要关注和保护个体的权益,避免盲目追随集体主义。

其次,电影中呈现出人性的复杂性。

在电影中,主人公波澜面临着个人追求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困境。

他的好友受伤时,波澜因为私心而拒绝扶起他,这一举动使得波澜深受内心的煎熬。

这一情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往往会产生矛盾的情感和行为,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教育意义在于,引导观众学会去理解和接纳人性的复杂性,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的错与对。

再次,电影展现了友谊的力量。

在电影中,波澜的朋友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一起生活、学习,共同面对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度过了艰苦的岁月。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友谊的力量是巨大的,朋友可以给予我们勇气、支持和希望。

教育的力量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朋友之间相互鼓励和帮助来实现。

最后,电影中传递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反思。

电影《万箭穿心》中通过讲述一个中学生的成长故事,切实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和个人命运的波折。

这种对历史进行思考与反思的精神,可以帮助观众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助于观众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与反思。

教育意义在于,引导观众在面对历史时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总而言之,电影《万箭穿心》通过讲述一个中学生的成长故事,反映了中国文化大革命对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冲击,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电影万箭穿心深度解析

电影万箭穿心深度解析

电影万箭穿心深度解析【一、电影《万箭穿心》概述】《万箭穿心》是一部2012年上映的中国电影,导演是王竞,主演有颜丙燕、陈刚等。

该片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面临生活困境时,妻子李宝莉(颜丙燕饰)为了家庭而拼搏,却导致家庭矛盾不断升级的故事。

影片凭借其真实、质朴的表现手法,赢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好评。

【二、剧情深度解析】1.故事背景及人物关系电影背景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普通家庭,主人公李宝莉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妇女,与丈夫马学武(陈刚饰)和儿子马小宝一起生活。

马学武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李宝莉则在家照顾孩子。

故事开始于马学武回家探亲,期间发现妻子与邻居黄鹤产生了婚外情。

2.角色心理分析李宝莉:作为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她深爱着丈夫和孩子,为了家庭生活而努力拼搏。

但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时,她无法抑制自己的欲望,与邻居产生了婚外情。

在她心中,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但她也明白,自己的错误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马学武:他是一个忠诚、善良的人,在外工作辛苦,却发现妻子背叛了自己。

面对妻子的出轨,他选择隐忍,但仍无法化解心结。

在影片结尾,他选择离开家庭,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

3.主题探讨电影《万箭穿心》通过李宝莉一家的故事,探讨了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人性等方面的议题。

在这个普通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在为生活努力,但却难以避免犯错。

面对家庭矛盾,他们如何选择,如何面对,成为了影片的核心内容。

【三、影片拍摄手法及艺术表现】导演王竞在拍摄这部电影时,运用了写实主义的拍摄手法,力求还原上世纪90年代的生活氛围。

镜头紧紧跟随主人公,让观众深入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此外,影片的色彩、音乐等元素也都表现出真实、质朴的特点。

【四、社会意义与影评人观点】《万箭穿心》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它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普通家庭的矛盾和困境。

影评人认为,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面貌,让人深思。

同时,颜丙燕的表演也得到了高度评价,她成功塑造了一个复杂、矛盾的李宝莉形象。

万箭穿心影评3篇

万箭穿心影评3篇

万箭穿心影评3篇万箭穿心影评1浓浓的武汉标签:大桥、江滩、汉正街、民主路、热干面、油闷大虾、汉骂、刀子嘴豆腐心的武汉女人。

主题是家庭、伦理、婚姻、宿命,性格决定命运。

故事冲突足,女主表演好,片子有人味,生活化。

都是经过高考过来的,家庭问题、性格问题见了不少,这些人物形象在身边真心能找到很多 .真是近年来难得的好片,好剧本,好演员,细腻真实的触动人的神经。

刚开场的时候,亲切的武汉方言,熟悉的场景让全场稀松坐着的我们四个观众默契的笑着。

可是,到后来,场子越来越安静,我们开始低声抽泣起来。

也许导演和编剧的本意并非想把本片弄的那么煽情,于是给它安了个颇具黑色幽默的名字《万箭穿心》,女主的悲剧命运表面上是她家风水不好,就连她自己也无奈的承认“老子命不好”。

可是,这“代人受过隐忍坚强”、这“苦尽却并未甘来”、这“亲叛又子离”的苦涩真实的命运不得不让人有种揪心的痛。

这一切都源于失败的婚姻。

然而女主的选择又往往取决于她的个性使然。

长相出众的城市底层女,选择了一个闷骚的知识凤凰男。

有些固执和骄傲的女主暴脾气急性子,婚姻不和谐,闷骚的老公借职务之便看上了办公室有几分姿色的同事,于是出轨了。

女主去抓奸的过程中迂回的采用了保全颜面的方式,让老公丢了工作,懦弱的老公自杀了。

女主硬是顽固的没有掉一滴眼泪,她认为不是她的错。

她毅然选择了去汉正街挑扁担养活儿子和婆婆,撑起三口之家。

与生俱来的憨和钝让女主无畏生活里各种形式的苦难和打击而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那个曾经相互扶持过的男人羞辱了她,她也只是说了句“谈感情伤钱”就回家给儿子做晚饭,想想还得过下去,什么尊严啊感情暂时又都不值一提。

可儿子要跟她断绝关系的时候,她万念俱灰,当她被儿子赶出家门独自深夜在江滩边枯坐,可是以她的性格也断然没有想到去死。

于是,当她抬头看见夜空中突然绽开的烟火,一群中学生在很欢乐的给其中一个孩子庆祝生日,她想到儿子因为自己失败的婚姻从小就失去的那些同龄人应有的快乐。

电影《万箭穿心》的悲剧叙事与文化反思

电影《万箭穿心》的悲剧叙事与文化反思

电影《万箭穿心》的悲剧叙事与文化反思一、悲剧叙事:线性结构与角色对立悲剧,作为一个特定的美学范畴,是从古希腊美学中产生的,是古希腊美学家在对古希腊文学,特别是古希腊戏剧作品的理性考察中建立起来的。

悲剧无论是作为一种意识、观念和精神,还是作为文体意义上的艺术类型,它都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就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悲剧正是“借激起怜悯和恐惧来达到这些情绪的净化”。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的艺术样式,悲剧源于生活又浓缩生活的丑与恶,打破人们深层对美好的心里期许与审美认知。

影片《万箭穿心》是一种充满悲剧气息的现实主义作品,导演通过条理清晰的线性叙事结构贯穿全片,在保证叙事主线“李宝莉与马学武”的情感矛盾不断升级的叙事冲突下,合理安排了万小景、马学武母亲、儿子、健健、何嫂等多条副线,通过主线与副线的矛盾交织共同完成线性叙事的故事脉络。

从时间线索上分析,故事从李宝莉和马学武搬入新房为故事开端,交待了李宝莉泼辣急躁的性格和马学武压抑沉闷的婚姻生活,在深层的婚姻矛盾辐射下,李宝莉当着搬家工人对马学武的批判和挖苦成为马学武敢于打破婚姻关系的导火索,故事第一个巨大的叙事矛盾节点就此出现。

在家庭中得不到尊重和温暖的厂办主任马学武,在单位获得了厂办打字员周芬的仰慕,男性的自尊和价值由此获得了新的宣泄口,马学武与周芬的偷情随即成为影片前半部叙事矛盾的核心冲突,也成为推动悲剧进程的重要催化剂。

在90年代的社会转型期,婚外情带有强烈的批判属性和道德否定,因此李宝莉报警后马学武不但失去了厂办主任的事业前景,还因此丢了工作,这似乎已经超越了一个“懦弱”男人所能承载的心理极限。

悲剧本质源于人性,源于人对自我的无力与执念。

如若此时李宝莉反思自己的家庭角色和性格定位,丈夫也?S能悬崖勒马,真心回归。

但李宝莉的人物悲剧就在于心理价值的自我高位和自我认识不够理性,马学武的婚外情成为李宝莉惩罚马学武的情绪武器,使原本遭遇挫折有悔过之心的马学武无处遁行,只有再次寻求外部的心理慰藉。

《万箭穿心》:一曲江城市井女性的命运哀歌

《万箭穿心》:一曲江城市井女性的命运哀歌

《万箭穿心》:一曲江城市井女性的命运哀歌作者:罗荣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8期罗荣[云南大学文学院,昆明650091]摘要:电影《万箭穿心》既是一部家庭生活影片,也是一部世相影片。

导演王竞将女性置于表达的主体,真实客观地再现了上个世纪末江城汉正街一带升斗小民的日常琐碎和凡俗生活。

本文先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女主人公李宝莉的悲剧形象,再从三个方面去追溯她悲剧的源头,旨在引发人们对当下市井女性生存环境的细心观察及对女性命运的热烈关切。

关键词:《万箭穿心》李宝莉悲剧形象悲剧根源电影《万箭穿心》是根据武汉知名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说改编,它围绕女主人公李宝莉这个角色,将绝大多数“城中村”人的痛苦串联了起来:挣票子、分房子、老人的赡养、强行拆迁、出轨、下岗、寻短见、蹲监狱、离婚、高考、婆媳失和、母子决裂、单亲家庭、扫地出门、风水、技术革新、文化水平不同造成的隔阂等,这些市井小卒的破事,均在李宝莉身上应验。

她的闺蜜万小景很自信地将这一切不幸归结为房子风水不好,难道真的是风水惹的祸?然而,命由心生,勿怪风水。

深究李宝莉悲苦的一生,也许只有她自己才能解答。

一、李宝莉的悲剧形象(一)职场的凑合者和转业者李宝莉一直没有一份正式且体面的工作,菜市场的成长环境让她习惯了打零工的状态。

她那帮人看摊卖丝袜的营生,还没挑扁担的何嫂子收入高。

钱少不说,连向老板请个假也得多费口舌。

李宝莉对此选择将就,心想着混一天算一天吧。

家庭的主要收入靠丈夫,丈夫死后,李宝莉为了手头有比较宽裕的现钱来应付生活开支,不得不转行做扁担,靠力气吃饭。

十几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地挑货,使这个曾经光彩照人的倔强女人弹指一挥间容颜枯槁,一群江边玩耍的小孩儿都喊她“婆婆”。

电影中有一处细节,和李宝莉相好的建建想让李宝莉去他的快递公司做事,他透露快递这个新兴行业可能即将取代扁担。

李宝莉本无心再转行,可又担心儿子小宝高昂的大学学费没着落。

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李宝莉可能面临失业而重新择业的困境。

《万箭穿心》原著作品分析

《万箭穿心》原著作品分析

生活是水,苦难作舟——《万箭穿心》原著作品分析一个作家,她的悲悯情怀,她对人性的理解,对弱者的同情,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思考都决定了她的作品方向。

方方是个善于思考的作家,她的小说体现了精神的独异性,在对平凡生活的描摹中探寻存在的意义,其中还包括了宿命的意味。

她笔下的人物总是具有野草般顽强的生命力,在苍凉的人世里浮沉,在不幸的命运前挣扎,在人生的悲剧里轮回,这使得她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灰色的基调,显得深沉而凝重。

《万箭穿心》是一个常见的关于女性命运的故事。

女主人公李宝莉就是很多“新写实”小说中的小市民形象之一,她虽然下岗了,但丈夫在国营大厂里正春风得意,被提拔为厂办主任。

小说的一开始就写她和好朋友万小景去看自己的新房,她陶醉在就要搬入新居的喜悦中。

在幸福的背后,危机正悄悄向她袭来……好的艺术作品总能给心灵以强大震撼。

这个故事给人的震撼是难以形容的,不是因为这个故事多么曲折动人,也不是这个故事的题材有多么新颖,而是它揭示了物质繁荣表象之下的现实危机,让人看到生活本身的残酷,看到人性在与生活搏斗时的扭曲和变异,小人物在底层恶劣环境下的挣扎与奋争的精神就变得尤为可贵。

小说用热气腾腾的细节,再现了一个小人物支离破碎、“万箭穿心”的现实生活。

在物质条件极大满足的今天,夫妻之间、婆媳之间、母子之间本应温馨欢乐,和睦恬然,但因为人性中的贪婪、冷酷、自私使得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复杂。

《万箭穿心》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怨恨,人生在恨的因果间轮回。

一、爱恨纠缠的婚姻围城丈夫马学武在妻子李宝莉和万小景口中,是一个对妻子及其宠爱言听计从的好先生,而马学武的正式出场,却像是给李宝莉和读者所共同感受到的如高速汽车般飞驰的欢快情绪踩了一脚急刹车。

看完新房的当天,马学武对李宝莉的主动示好视而不见,和她发生激烈争吵。

此时的马学武完全像一个在妻子的淫威下被压抑了太久以至于最终爆发并疯狂反扑的丈夫的形象,几乎完全颠覆了读者起先的印象。

作为大专生的马学武爱上了小学毕业即开始卖菜赚钱的李宝莉,以为拥有了爱情的马学武接受并容忍了李宝莉的火爆脾气,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此为幸福。

电影《万箭穿心》感悟

电影《万箭穿心》感悟

电影《万箭穿心》感悟在电影的开头,导演为我们展现出的李宝莉是一个典型的市井泼妇。

她很彪悍,生命力旺盛,她又是粗鄙的,不愿意吃一点亏。

她出身于城市底层,在这个阶层里,她懂得怎么生存,她渴望体面生活,但又不善思考。

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愿意去抗争命运,即使没有成功,但他依然是他自己,即使被命运搓磨,也不曾改变他愿意迎难而上的勇气。

或许用迎难而上来说不是很准确,但是我认为她对待生活的态度就是迎难而上。

对丈夫,女主即使感激他能够为一家人带来体面的生活,可对他出身农村和懦弱无能又是各种鄙视、贬低、辱骂。

对儿子即使是抱以厚望却也是训斥、谩骂、责备。

在家里每天就是吼。

丈夫烦他,儿子怕她。

丈夫出轨,她报警。

丈夫身败名裂,下岗,情人分手,家里鸡飞狗跳,最终丈夫自杀。

宝莉承担起养孩子和婆婆的重担,十年如一日挑扁担为生,待儿子高考完,儿子提出与她断绝母子关系,并把她扫地出门。

她最后同意了,然后与一个市井混混在一起了。

无论是对待家人还是外人我们都能看出女主的以自我为中心,从不为他人感受,这也是导致他如此命运的最主要的因素。

她性格强势,即使是向丈夫示好,也不愿将态度软下来,将夫妻之间的关系闹得非常僵硬在发现丈夫出轨后,也是直接举报,丝毫不留情面,即使事后又后悔,想要补偿丈夫的想法,却也是强势的,给人的感觉依旧是带有命令的。

可是,撕开着强势的伪装,我们便能看到女主这个女人心中的脆弱,心中缺乏的安全感,一切的强横霸道无理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低自尊。

他本就是来自城市底层的人,为了能够让从农村打拼上来的高知识分子的丈夫不将自己看低,就会以强硬的态度去对待他;与搬家的工人斤斤计较丝毫不让自己吃亏,也是为了掩饰自己曾与他们是一类人的事实;每次强硬的态度去让儿子努力学习,甚至不惜斥责也只是为了不让儿子与自己一样吃了,这没文化的亏。

即使现实万箭穿心,女主的生活,打击的支离,破碎千疮万孔,但他心中依旧将生活看做是光芒万丈的。

丈夫死后,她用自己的肩膀承担了儿子的成人之路,换来的却是无尽的冷漠,以及被赶出家门。

从两性伦理角度解读电影《万箭穿心》

从两性伦理角度解读电影《万箭穿心》
2 0 1 4 _ 乇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影 视 评 论
从两性伦理角度解 读 电影《 万箭 穿心》
颜静如
( 福建师范大学 传播 学院, 福建 福 州 3 5 0 0 0 1 )
摘 要 : 《 万箭穿心》 号称是 2 0 1 2年 中国最好 的电影 , 看 完之后确 实感触颇 多, 电影改编 自武汉作 家方芳的 同名 小 说, 倚仗 小说深厚 的文化底 蕴 , 曲折 的情 节 , 饱 满的人物 形象 , 强烈的 时代 感与宿命 感。令许 多观众都发 出感慨 道—— 看完这 个片子总觉得有许 多话要说 , 又不知从何说起 , 也不知, 成绩不好就对孩子破 口大骂 , 而父亲则时常在饭后
作 为母 亲 , 她在片中唯一一次与孩提时期的小宝 家国企 的厂办主任 , 妻子李宝莉是汉正街的一名小贩 , 二人 还 辅导孩子做题。 有一个儿子小宝 。 一 次企业分房让这个家庭住进 了新房 , 岂料从 的互 动 也 是 想 要 利 用 孩 子 去 挽 留 丈夫 的 心 ,她 教 小 宝 哭 着 对 爸 搬家那天起一系列让人始料 未及 的变故接踵 而来 :丈夫 马学武 提出离婚 、 妻子发现丈夫 出轨 、 无家 可归的婆婆要入住新 家 , 终 于马学武在一系列打击下走 向了 自杀之路 。丈 夫死后妻 子决意 撑起这个家 , 在小商 品街做起 了“ 扁担 ” , 十年扁 担艰 辛路 供儿 子 上学读 书, 岂料 儿子 高考后却将母亲赶出家门。 女主人公李宝莉 爸说 : 你不要生妈妈气 。 当儿子还小的时候 , 她是蛮横 的母亲 , 害死了父亲。当儿子 成长时 , 她忙 于挑扁担 , 只能给生活费。当儿子长得学习成绩优 异 的高考种子考生时 , 在儿子 眼中, 她 只是 一个 没有 文化的底层 妇女 , 并且跟地痞有染 。当儿子逐渐变得强大 , 而母 亲随着年纪 的增长 , 所从 事行业 的式微 , 越来越 显得弱小和无力 时 , 最 终结

影视鉴赏论文:试论个人对电影《万箭穿心》的鉴赏心得

影视鉴赏论文:试论个人对电影《万箭穿心》的鉴赏心得

试论个人对电影《万箭穿心》的鉴赏心得《万箭穿心》这部小成本国语片,是我这学期课上看过的最有感触的一部电影,以至于我在影片结束回宿舍的路上还在细细琢磨着影片的人物性格及处事方式。

这一部影片也让之前不愿意触碰国产电影的我对国产片(特别是一些小成本制作片)有了信心。

全片从李宝莉一家搬家开始,以李宝莉搬家---彻底离开这个家结束,中间,李宝莉在这个房子里住了十年-----奋斗了十年,也纠结了十年。

片名《万箭穿心》的英文名是”Feng Shui”(风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似乎,真的是这座房子的风水问题,导致了女主人公李宝莉悲剧的人生。

起初,李宝莉“不信这个邪”,一直企图“扼住命运的咽喉”,但是,她好像总是找不到那个咽喉在哪里,总是被命运一次次地击败,输到最后连儿子都不认她这个母亲,要把她赶出家门。

李宝莉是一个对生活积极且性格强势的女人,在家里主导了一切,丈夫马学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标准的知识分子,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好学校进而脱离乡村融入了城市,并娶了李宝莉这样的城市女子为妻,两人组成了一个普通的家庭。

下岗之后,李宝莉在一家卖袜子的店里打工,后来搬进了丈夫单位分的新房,生活上了一个台阶。

在这个事情上,宝莉显然也是感谢自己的老公,但是并未多加表示。

就在搬进新家之后,丈夫终于对宝莉的长久强势忍无可忍,再加上搬家过程中的一系列事情,他提出了离婚,并和单位的女同事渐生情愫。

妻子将夫妻关系恶化的原因完全归结于丈夫的背叛,并耍手段使两人分开,令丈夫前程尽毁。

丈夫在得知自己将面临下岗之后,万念俱灰,投江自尽。

丈夫自尽,遗书上一句话却都没有留给自己,对她来说,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却隐约感觉到了什么。

难过归难过,生活还得继续吧?宝莉这个似乎从来没有向生活屈服过的人,自此,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也是现实的重担---做挑工,不嫌苦不嫌累,自己吃着面而让读书的儿子喝着牛奶,每天的苦力费全部给婆婆以便供养孩子好好读书,到头来,却落得孩子不认自己母亲的结局。

电影《万箭穿心》:平凡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自我救赎

电影《万箭穿心》:平凡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自我救赎

电影《万箭穿心》:平凡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自我救赎【摘要】电影《万箭穿心》是一部探讨平凡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与自我救赎的电影。

通过女主角的经历,展现了她在家庭和职场中的挣扎与成长。

在自我救赎的过程中,她重新认识到幸福与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勇敢面对困难并追求真正的内心满足。

这部电影引发了观众对社会议题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重新审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

通过对电影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平凡女性在实现自我救赎的过程中,如何重新定义幸福与成功,并在现代社会中发现自己的独立与自主。

电影《万箭穿心》对于平凡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自我救赎的启示。

【关键词】电影《万箭穿心》, 女性主体意识, 觉醒, 自我救赎, 幸福, 自我实现, 社会议题, 反思, 平凡女性主体意识, 现代社会, 启示1. 引言1.1 电影《万箭穿心》:平凡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自我救赎电影《万箭穿心》通过一名普通女性主人公的生活经历,探讨了平凡女性在当下社会中的主体意识觉醒与自我救赎的主题。

这部电影以细腻真实的叙事风格,刻画了女性在家庭、职场、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所遭遇的困境和挑战,同时展现了主人公在经历磨难后逐渐觉醒、成长和改变的过程。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不仅体现在对自身角色和定位的重新认知,更包括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和反思,以及对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义和寻找。

通过主人公的自我救赎之路,观众得以反思当下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和期待,以及女性如何在面对困境时发现内在力量并实现自我价值。

电影《万箭穿心》在平凡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与自我救赎的情感和心灵层面上,引发了观众对于幸福和自我实现的深刻思考,为当代女性的自我救赎提供了重要启示。

2. 正文2.1 电影背景介绍电影《万箭穿心》是一部在2009年上映的中国电影,由导演徐浩峰执导,由著名演员周迅、张涵予和梁静主演。

这部电影以一个普通女性的生活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平凡女人在面对生活困境和自我迷茫时,逐渐觉醒和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

2023年《万箭穿心》观后感_1

2023年《万箭穿心》观后感_1

2023年《万箭穿心》观后感2023年《万箭穿心》观后感1故事开头就听到了《东方红》,歌颂改革开放的红歌,浓烈的时代气息由此凸显。

当然,从主人公搬家的建筑及装潢风格也能看出当时是八、九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

主人公宝莉,没什么文化。

因家里条件不好而读书少的人在那个年代随处可见,宝莉便是其中之一。

小景,宝莉的发小,也是电影的一个关键人物。

她的性格及人物形象无不透露着当时年代的另一面特征,同时,她的坚强、现实和迷信也与当今社会有着紧密连接。

电影中每次小景的出现都暗示着下一个情节的开始。

小景被丈夫打了跟宝莉倾诉,揭开了宝莉发现自己丈夫在外有了姘头并报警、直至丈夫绝望跳江的情节。

于是小景便开始在台词中点题——“万箭穿心”,说宝莉的房子风水不好。

迷信、风水、八卦在二十世纪末还是相较流行的,人们开厂房、搬新家、办红事白事都要请风水先生算上一卦才能一路心安。

这也暗中细致地描绘了人们缺乏安全感的心理。

强烈的时代感激起观众对那个年代的无穷追忆,不由得细细咀嚼起来。

电影虽是平铺直叙,也没有细致表现人物心理,但在人物形象、行为、形貌上的拍摄极其细腻到位,可谓“不言而喻”。

当小景第一次提到“万箭穿心”后,宝莉以“万丈光芒”来辩驳,可见当时的她年轻自信、不信命、且勇于与命运抗争。

她的儿子跟她的丈夫是一个脾气的人,有话不直接说,在人背后暗暗“寻找”——儿子“寻找”父亲自杀的原因,丈夫“寻找”女人的爱。

就是这样“不痛快”的性格才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事情的发展愈演愈复杂、揪心和痛苦。

儿子对母亲的恨也因缺乏沟通日渐加深。

他们都是不完美的人,他们都不珍惜被爱,他们都不够懂包容与宽恕。

这也正是人的本性,“自利”的天性!电影对人物的剖析,真实到让人感觉似乎被扒光衣服一般。

儿子的眼中只有死去的父亲,要母亲离开,完全不愿认那个含辛茹苦靠挑担养大他的妈。

残忍的现实、母子断绝的痛对于宝莉来说又如“万箭穿心”。

小景再次出现了,电影中她第二次点题,宝莉依旧不信那一说法,但看得出她不坚定了,她开始怀疑,怀疑命,她开始动摇了……后来宝莉为了儿子离开家,她对着建建说那房子在个“万箭穿心”的地方。

电影万箭穿心的教育意义

电影万箭穿心的教育意义

电影万箭穿心的教育意义电影《万箭穿心》是一部由中国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该片讲述了19世纪末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发生的一场血腥的农民起义,并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出发,探讨了社会变革、阶级矛盾和个体命运等问题。

这部电影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以下将从历史觉醒、民族认同、社会正义和人性拷问四个方面来探讨其教育意义。

首先,《万箭穿心》这部电影通过历史觉醒的方式,对中国人的历史自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影片中,农民们从最初的被剥削、愚昧无知的状态逐渐觉醒,开始追寻自身的权益。

这种历史觉醒在我们现实中仍然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只有通过对历史的重新认识和思考,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历史的进程,从而洞察现实并审视自身。

其次,《万箭穿心》通过展示主人公阿义和周杰的民族认同的转变,引发了观众对中国民族认同问题的思考。

在影片中,两个人物最初都是外国傀儡政权的卫兵,对自身国家和民族并没有深入的思考。

而在历经各种磨难和与农民的接触后,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认同,最终选择加入农民起义。

这个转变关乎个体的自我认同,也代表了整个国家在历史变革中的身份重新认同。

这对观众来说,引发了对民族认同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第三,《万箭穿心》通过呈现主人公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社会正义进行了有力的倡导。

农民们在剥削和压迫面前选择对抗,并为追求公平正义而不懈努力。

这种对社会正义的呼唤,对我们现实中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观众们可以从电影中获得正义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鼓励自己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为实现社会正义而努力。

最后,《万箭穿心》通过对人性的拷问,引发了观众对生命、时间、爱与被爱的思考。

影片中,主人公们历经磨难,经历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考验,从而对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观众们可以从电影中感受到情感的真实与珍贵,进而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这种对人性的拷问,使观众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注重对他人的关怀和爱护。

综上所述,电影《万箭穿心》通过历史觉醒、民族认同、社会正义和人性拷问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万箭穿心的观后感

万箭穿心的观后感

万箭穿心的观后感《万箭穿心》观后感《万箭穿心》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通过其细腻的情节和真实的表演让观众深受触动。

影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追求的故事。

观看电影后,我不禁被其深情和情感所打动,下面就是我对电影的观后感。

影片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为基础,展开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们虽然生活在动荡的年代,却依然坚守着对爱情的追求。

他们身陷困境,却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种对爱情的执着与坚持令人动容。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非常立体,他们的情感起伏、内心的挣扎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看电影时,我时而为他们的坚持喝彩,时而为他们的困境而心疼。

片中的情节设计严谨,剧情的发展自然流畅,引人入胜。

影片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铺垫与高潮的交错,让观众一直紧绷着神经,目不转睛地跟随剧情的发展。

影片的镜头运用非常出色,每一个画面都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无论是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是细腻的爱情描写,都让人难以忘怀。

导演通过镜头语言传递出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将观众带入电影的世界。

影片的配乐也功不可没,每一首音乐都与剧情紧密相连,营造出恰到好处的氛围。

音乐将观众的情绪引导至高潮,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效果。

配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整个电影更加有力度和感染力。

《万箭穿心》影片拍摄精良,制作质量上乘,无论是服装、道具还是场景的搭建,都恰到好处。

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使得观众仿佛穿越回那个时代。

整个电影的视听效果非常震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观看《万箭穿心》,我不仅感受到了电影带来的情感冲击,更对爱情、追求和坚持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片,它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深刻探讨了人性、命运以及对梦想的追求。

它不仅仅是一部触动人心的电影,更是一部思想深邃的作品。

总之,《万箭穿心》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电影万箭穿心观后感

电影万箭穿心观后感

电影万箭穿心观后感电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当我们步入电影院,或是在家里舒适地躺在沙发上,电影总能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思考。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名为《万箭穿心》的电影,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万箭穿心》是一部法国电影,由阿卡奥雷斯·愚狄尔执导,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影片主要设置在1969年的法国阿尔卑斯山脉,背景是当时反对越南战争的社会氛围。

故事的主人公克劳德是一名摄影师,他遇到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孩艾米丽。

两人之间发展出一段短暂而激情的恋情,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转变,他们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电影通过克劳德镜头下的叙述,展示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们内心的挣扎。

我被影片所呈现的细腻而真实的情感所打动。

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克劳德作为一个摄影师,通过镜头捕捉到的是战争的悲惨和人们的抗议,这让他感到迷茫和绝望。

他渴望改变社会,但却被现实所束缚,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这种挣扎和痛苦在电影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呈现,让人深感共鸣。

艾米丽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

她美丽而神秘,用神秘的眼神和微笑吸引着克劳德。

然而,随着电影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艾米丽是一个外表虚幻,内心孤独的人。

她试图通过与克劳德的关系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但最终发现自己无法依赖他。

艾米丽在电影中的形象可谓是一个象征,象征着现实面前的幻灭和矛盾。

在电影中,导演通过精心布置的画面和音乐,营造出了一种忧伤和迷幻的氛围。

风景的美丽和摄影技巧的高超令人陶醉,同时也和主题相呼应。

电影中那些经过摄影机镜头所留下的影像,仿佛是万箭穿心一样,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这部电影让我不禁思考起电影的意义和价值。

电影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更是一种表达和传递思想情感的方式。

通过影像和故事的呈现,电影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让我们对生活和社会有更多的思考。

电影亦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缩影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社会历史批评看方方的《万箭穿心》
文院汉(师)
杨钟沛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离不开历史,文学本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现在就从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三个角度考查方方的小说《万箭穿心》。

真实性
1、对于下层人物的悲欢离合的展示
小说中的开头,就是主人公李宝莉和她的闺蜜万小景去看她的新房。


中李宝莉对于房子的喜欢溢于言表,“幸福便顺着些思想一直流进骨头里……李宝莉挺胸昂头走出电梯.高跟皮鞋敲着瓷砖地”。

而在我们的现实生
活中,房子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心中的牵挂。

因此文中的李宝莉得到了这套房子,自然是喜上眉梢。

小说讲到了李宝莉的丈夫出轨事件。

在当今的社会中,这种情况也并不
罕见。

当李宝莉得知丈夫出轨后的表现,是文章的一个小高潮。

她在巨大的
悲痛之后,转而是愤怒,接着是想着要惩罚和报复。

于是她竟然采取计策,
给警察打电话。

她想着这样给丈夫一点教训。

这样的做法有点狠,但是在这
个情节中,对于一个女子在得知丈夫出轨后的内心活动的描写却真的是很逼真,很让人感叹作家对人物性情的挖掘。

婆媳之间的矛盾的展示也是和现实生活非常类似的。

在小说中,李宝莉
的婆媳矛盾不仅是婆婆和,还扩大到了和公公之间。

李宝莉的婆婆和公公将
自己归为“马家的人”,视李宝莉为外人。

而且作家对两方是有明显的感情
倾向的,在两方的角力中,李宝莉多是处在让步和忍让的地位。

李宝莉和建建之间的感情是人物情感发展的一次小波折和小插曲。

李宝
莉一方面遭受着残酷的失去丈夫,公婆压迫,儿子不认的悲惨,但是她也有
万小景、建建这样的朋友在背后支持。

生活在现世中的我们,一方面感受到
生活中的许多无奈和压力,但是偶尔也能遇到一些顺心和温暖的人;我们的
生活就像小说中李宝莉的生活一样,一勺苦药一勺蜜地过着。

通过对李宝莉
的悲欢离合的展示,其实是对下层小市民的生活的酸甜苦辣的展示。

2、人物性格
李宝莉代表的火辣的武汉人性格是非常真是也具有代表性的。

泼辣、坚强、热情、吃苦耐劳等这些品质都是武汉女性的典型性格。

李宝莉是个圆型
人物,形象丰满,颇为真实。

另外,小说中对她的性格的来源也有追溯,那就是来自于她的卖鱼的母亲。

“李宝莉最佩服的人就是母亲。

李宝莉跟万小景说, 我姆妈这样的人, 不
管是穷是富,放到哪里都是块金子。

”李宝莉的好强的,不屈的性格在很大程
度上就是来自于她的母亲影响,毕竟是“直系亲属”,性格上的遗传或者影
响不难理解。

除了李宝莉之外,她的丈夫的性格也颇具代表性和真实性。


学武有一定的知识文化,算是半个知识分子,爱面子;但是同时又受到了李
宝莉的压制,面对粗俗的李宝莉,渐渐心生厌弃,最后在偷情的时候被抓,
被下岗,在羞愧之下投河自尽。

3、情节的真实
小说中,对马学武的出轨的原因是有的铺垫的。

“倒是小床上的马学武一夜没睡着。

他想,这个婚姻带给他的是幸福多呢还是痛苦多?这个问题他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

”可以看出马学武的出轨,在很大程度上与李宝莉的性格和生活态度脱不了干系的。

李宝莉的性格过于强势,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些粗俗,和马学武的知识分子的性格显然是不合的。

李宝莉强势的乃至有些蛮横不服输的性格是这出悲剧(离婚-跳河)的起点,也是《万箭穿心》后来故事情节不断发展的动力。

*她的忍辱负重,我觉得这是不真实。

我不得不说,按照真实的角度,李宝莉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面,面对着儿子马小宝的无理和冷漠,承受着公公婆婆冷眼和压迫,却依旧无怨无悔,无私奉献,不计前嫌,我觉得多多少少有些失真。

现实中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是要么心灰意冷,要么暴跳如雷。

李宝莉竟然能为了儿子而去当“扁担”,但是儿子对她却是刻薄至极,多多少少有些匪夷所思。

倾向性:
1、对于勤劳的歌颂,对于女性生命力的赞扬
倾向性是对文章的思想倾向的考查。

读完这篇小说,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宝莉的勤劳的品质,和与此相结合的旺盛的不屈的生命力。

李宝莉的丈夫去世了,她为了多挣点钱,撑起这个家的生活,选择去汉正街当“扁担”。

一个女性去当劳力,其间的悲苦作家也花了很大的笔墨去描述。

幽默的笔调之下,既让我们同情,也让我们喜爱这个形象。

最后的是一个给人希望和积极情绪的结尾,有点浪漫的色彩,“望着乱七八糟、嚣声嘈杂而又丰富多彩、活力十足的汉正街, 建建仿佛看到哪里都有李宝莉的影子。

他大声说, 我晓得!”一个积极的,昂扬的,有着勃勃生机的女性形象已经呼之欲出了。

2、对于下层人物命运的关切,同情
首先我们从题材的选择来看,选择的是一个“扁担“,这是属于社会下层的职业。

通过对于一个“女扁担”十几年生活的心酸和喜悦的关注,展现出作家对下层人物命运的关怀。

期间的许多情节,比如李宝莉的卖血,都让人觉得心酸,也让我们觉得同情。

3、对于武汉女性性格的赞扬和反思
李宝莉当看到有人在讹诈“女扁担”何嫂的时候,不顾自己生命安去就去出头,导致自己最后的受伤住院;当见到警察的责备,她还幽默地问,能不能算作是“见义勇为”。

我们可以看到李宝莉的性格是热情、仗义并且积极的。

若不是积极,或许她也会选择逃避这些责任,自怨自艾。

在文中,“李宝莉想.人生是自己的.不管是儿孙满堂还是孤家寡人.我总要走完它。

”话虽然朴实,但是却是很有勇气和质量。

当时,方方也有对悲剧原因的分析和反思,那就是李宝莉的性格。

在上文中也已经讲了,李宝莉的性格中的火爆、粗野、蛮横,是她的丈夫马学武要和她离婚的重要原因;而最后她的生命开始出现巨大的转折,就是她的丈夫跳河,而她丈夫的跳河,正是因为李宝莉不饶人地去向公安局举报她丈夫的外遇。

尔后的十几年,李宝莉受尽了她的亲身儿子小宝的刻薄、冷漠,也
是因为小宝知道了他的父亲跳河的原因。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李宝莉的悲
苦一生,的确是她的性格造成的。

方方是个武汉女作家,但是她已然清晰地
察觉到了武汉女性性格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将李宝莉内在性格和外在命运
的相勾连,对这种性格进行着反思。

社会效果
1、生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气
社会历史批评会关注一部作品产生的社会效果。

方方的万箭穿心可以唤起人们对充满烦忧的不幸的现实生活的勇气,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
生活态度。

当然,这一点正是通过李宝莉实现的。

在最后,建建“望着
乱七八糟、嚣声嘈杂而又丰富多彩、活力十足的汉正街,建建仿佛看到
哪里都有李宝莉的影子。

他大声说.我晓得!”是非常有鼓动性和感染力
的,李宝莉的不服输昂扬的形象依然跃然纸上。

2、如何处理婚姻问题、家庭问题
李宝莉的这几十年多多少少是个悲剧。

通过她的悲剧和心酸,也启示我们反思,应该怎么处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母子关系;遇到丈夫出
轨的时候采取怎样的态度才是合理的。

像李宝莉这样的“报警”显然是
需要慎重思考的。

3、美丑对照
方方的《万箭穿心》虽然没有非常尖锐的笔触和社会批判力,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中看到美丑的对照。

比如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李
宝莉的无私和奉献的美与公婆的冷漠和傲慢的丑进行对照;人物自身的
美丑对照:李宝莉充满生命力的美和她的野蛮粗俗的丑进行对照。

通过
美丑对照,唤起我们读者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对假丑恶的厌恶,这也是
《万箭穿心》所具有的社会效果。

文院汉(师)
杨钟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