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

合集下载

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申报书

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申报书

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申报书一、项目名称: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二、项目背景和意义:协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通过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合作,将各自的优势资源有效结合,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进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发展。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各领域的优势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加强科技研发与产业实践的结合,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目标:1.建设一所国际先进水平的协同创新中心,为各领域的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交流与合作平台。

2.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

3.培育和吸引创新人才,搭建人才培养与交流的平台,推动人才的流动与集聚。

4.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内容:1.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综合楼。

包括办公区、研发区、展示区等功能区域,配备先进的设施和设备,为各参与单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研发环境。

2.建设协同创新实验室。

为各领域的科研团队提供共享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和合作。

3.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为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所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实现项目的落地和快速发展。

4.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组织培训、学术交流等形式,提供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和素质。

5.建设项目合作平台。

通过建立合作网络和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各领域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五、项目预算:根据项目内容和建设规模,估算项目总投资为1000万元,其中包括建设投资和运营费用。

建设投资主要用于综合楼和实验室的建设、设备的购置等,预计为800万元;运营费用主要用于协同创新中心的日常运行和维护,预计为200万元。

项目预算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资金筹措,具备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六、项目可行性:1.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协同创新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协作中心获批申请书模板

协作中心获批申请书模板

协作中心获批申请书模板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协作和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提高我国在XX领域的竞争力,促进XX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计划申请成立一个XX 协作中心。

该中心将致力于推动XX领域的协作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我国XX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中心定位和功能1. 中心定位:本协作中心定位于成为国内外XX领域协作研究的平台、技术创新的高地、人才培养的摇篮。

我们将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的优势,推动XX领域的创新发展。

2. 中心功能:(1)组织协作研究:围绕XX领域的关键问题,组织国内外专家开展协作研究,推动技术突破和创新。

(2)技术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国内外XX领域的高层次技术研讨会和论坛,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3)人才培养与培训:开展人才培养和培训项目,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4)成果转化与推广:推动中心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三、申请单位基本情况1. 单位名称:XX大学2. 单位性质:公立大学3. 单位地址:XX市XX区XX路XX号4. 单位简介:XX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在XX领域,我校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我校在XX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XX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申请单位具备的优势条件1. 人才优势:我校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研究团队,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

2. 设备优势:我校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检测仪器,为协作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合作优势:我校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高校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推动协作中心的创新发展。

4.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XX领域的发展,为本协作中心的成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申请步骤和时间安排1. 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资料,撰写申请报告,制作申请材料。

2. 申报阶段: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材料,跟进申报进度。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3.10.12•【字号】苏教科[2013]8号•【施行日期】2013.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工作的通知(苏教科〔2013〕8号)各有关高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0号)精神,积极推动我省高校大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适应我省实施科教强省和创新驱动战略,更好地服务创新型省份建设,经研究,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继续组织实施“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评审认定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经请示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定原则(一)需求引领。

坚持以江苏急需和国内一流为导向,支持高校与国内外优质资源开展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进行实质性合作,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支持高校与区域、行业企业紧密合作,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构建良好的机制体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产出标志性成果。

重点支持前期培育成效明显、与行业企业有实质性合作以及产出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成果的协同创新中心。

(二)择优遴选。

适应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创新型省份、哲学社会科学强省的迫切需要,对照首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有关要求、认定条件和评审标准,按照“质量从优、重点突出、宁缺毋滥”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有实效”的要求,择优遴选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三)统筹兼顾。

充分考虑所申报协同创新中心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和建设要求,在培育建设情况及成效大体相当情况下,适当兼顾地区、行业、领域及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

协同创新申请书

协同创新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您好!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充分发挥我单位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提升整体科研实力,我们拟开展一项协同创新项目。

现将申请报告如下: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科研资源分散、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计划开展协同创新项目,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协同创新,实现以下目标:1.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通过整合科研资源,搭建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生。

2. 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4. 培育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全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项目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研究方向确定:根据我国产业需求和发展趋势,确定项目的研究方向,确保项目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

2. 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

3. 平台建设: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包括实验室、测试中心等,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4. 产学研合作: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

5. 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确保项目按计划、高质量完成。

四、项目预期成果本项目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X项。

2.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X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X篇。

3.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4. 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五、项目经费预算本项目总经费预算为人民币XX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 人员经费:包括项目组成员的工资、补贴等。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

附件1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类型: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中心名称:牵头单位(公章):主要参与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二〇一三年月日一、概述(2000字内)(一)重大需求分析(二)协同创新总体思路与目标(三)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与分工(四)机制体制改革与制度设计(五)培育组建的实施成效二、重大需求分析(一)重大需求形成的主要依据(二)该需求面临的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三)该方向国内外、省内外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四)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五)开展协同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三、总体思路与目标(一)协同创新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二)培育组建阶段的目标体系包括:在科技创新、学科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经费投入等方面培育组建的具体任务和目标(三)目标体系建立的基本依据(四)开展协同创新的基础与条件包括:与协同创新方向密切相关的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四、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情况(一)协同创新体前期合作基础(二)协同创新体组建形式与分工(三)人才团队组建结构、方式与规模(四)协同创新中心组织与管理模式(五)承担的重大科研任务包括:在研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国际合作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大人文社科项目以及行业、地方和企业的重大任务等(六)协同创新中心资源整合情况包括:现有的基地、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七)牵头高校和主要参与单位的保障条件五、机制体制改革与制度安排(一)机制体制改革的整体设计(二)已建立并实施的改革措施(三)已给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四)机制体制改革的实施成效六、培育组建的实施效果(一)培育组建阶段性目标的总体完成情况(二)人才培养的成效(三)队伍建设规模与水平包括:代表性人才和团队的介绍(四)科技创新的阶段性代表成果(五)协同创新中心的实际运行状况七、经费筹措情况(一)培育组建阶段经费筹措及使用情况表1:款、其他。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模板】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模板】

***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中心名称:(请使用仿宋3号字)依托主体学科:(填写一级学科)牵头高校: (公章) 中心主任: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公章)2019年3月一、中心情况和现实需求(2000字)1.发展历程(简要介绍组织形式、研究方向、主要协同单位等方面的演变过程)2.综合实力(具体介绍中心运行管理、科研条件、人才团队、科研任务、成果贡献、行业产业社会影响力等总体情况)3.现实需求(简要分析经济社会、行业产业重大现实需求,满足需求的途径、政策环境、科技形势等)二、省级认定后取得的标志性成果(5000字)具体介绍不超过5项重大科技创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政策建议与咨询报告、机制创新科研育人等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或案例,以体现创新贡献和协同增效,突出服务需求、支撑发展、传承文化、支撑决策等方面的主要贡献和重要意义。

三、未来四年发展规划(3000字)1.发展目标2.重点任务3.实施计划4.保障措施5.预期成效四、中心自我评价简述存在问题、改进措施,面临挑战、应对思路等。

中心主任(签名)五、牵头高校推荐意见及支持保障措施(盖章)六、地方推荐意见及经费投入承诺(盖章)七、附件(一)省级认定支持相关佐证文件(包括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文件、专项资金投入证明材料等)(二)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相关佐证材料(包括全职骨干人员名单、10项以内重要科研成果或领导批示清单、规章制度清单及证明材料等)(三)产学研协同能力佐证材料(行业产业委托任务、共建研发平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市场企业用户评价等)备注:1.本申报书所填内容须真实客观、准确规范、简明扼要;2.本申报书所填内容均为中心获省级认定以来的数据;3.本申报书所附佐证材料须真实可靠,否则取消申报资格并予以通报。

“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通知范文

“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通知范文

“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通知范文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22〕6号),加快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22计划”)的组织实施,根据《AA省教育厅AA省财政厅关于实施AA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湘教发〔2022〕66号),决定开展第三批AA省高等学校“2022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原则遵循“2022计划”的总体精神和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择优认定符合“AA急需、国内一流”条件、具有解决重大问题的协同创新能力、具备重大机制体制改革基础、前期培育成效明显的协同创新中心。

二、申报对象和申报办法1.申报对象。

凡开展了协同创新工作的普通本科高校(含部属高校),每校可牵头申报1个中心。

2.申报办法。

请各高校认真学习国家和我省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申报条件和标准在校内进行遴选,幵择优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推荐申报。

三、立项规模1.本次新立项10个AA省高等学校“2022协同创新中心”。

2.从去年立项的5个“培育”的AA省高等学校“2022协同创新中心”和今年申报的中心当中遴选出10个“认定”和5个“培育”的AA省高等学校“2022协同创新中心”。

四、申报条件AA省高等学校“2022协同创新中心”按照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区域发展四类协同创新平台申报。

由1所AA高校牵头,核心协同单位原则上丌超过3个。

申报AA省高等学校“2022协同创新中心”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方向选择紧密围绕国家、AA戒行业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模式选取合理。

2.已建立了实质性的协同创新体,各方任务明确,职责清晰,建立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机制和形式,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创新氛围。

3.从协同创新的实际出发,在组织管理、人员聘任、科研考核、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开展了有效的机制体制改革,方案具体,措施得当,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高职院校大数据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申报材料

高职院校大数据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申报材料

高职院校大数据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申报材料一、申报单位概况[此处简要介绍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特色、科研实力等。

]二、申报中心的基础条件1. 硬件设施:本中心拥有先进的大数据应用技术硬件设施,包括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能够满足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需求。

2. 软件资源:中心配备了丰富的大数据应用软件,如Hadoop、Spark、Elasticsearch等,覆盖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等各个环节。

3. 人才队伍:中心拥有一支具备大数据应用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的人才队伍,包括多名教授、副教授和一批富有经验的研究人员。

4. 学科支撑:依托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等专业,中心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和学术积淀。

三、拟开展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意义1. 主要方向: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

2. 意义: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迫切需求。

本中心拟开展的研究方向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四、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及社会贡献[此处详细介绍申报单位在大数据应用技术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社会贡献,包括科研项目、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成果转化等情况。

]五、协同创新中心的人员构成及学术水平1. 人员构成:中心拥有由教授、副教授、研究人员等组成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创新能力。

2. 学术水平:本中心在大数据应用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

六、协同创新中心的条件保障能力1. 政策支持:学校将为本中心的设立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包括经费投入、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2. 资源整合:中心将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技术研发团队,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 校企合作:中心将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大数据应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协同创新中心申请报告

协同创新中心申请报告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计划申请建立协同创新中心。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协同创新中心的设立背景、目标、建设方案及预期效益。

二、项目名称[企业/机构名称]协同创新中心三、设立目的1.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协同创新中心,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 培养创新人才: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培养一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 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4. 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建设方案1. 组织架构- 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方代表组成,负责协同创新中心的战略规划、决策和管理。

- 技术委员会:由行业专家、学者组成,负责技术研究和指导。

- 运营管理部:负责协同创新中心的日常运营、项目管理、人才引进等工作。

2. 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工作。

- 企业合作: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 国际合作:与国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 资金来源- 政府资金: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

- 企业投入:企业自筹资金,用于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营和管理。

- 社会资金:通过设立基金、众筹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五、预期效益1. 经济效益:通过协同创新,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2. 社会效益: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生态效益: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申请书

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申请书

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申请书申请项目概述:本申请旨在申请高校协同创新项目资助,以促进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申请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多学科合作,深化研究课题,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学校发展。

项目内容:本项目计划成立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由来自不同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组成。

团队将致力于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1. 学术研究:团队成员将共同开展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在先进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推动科技创新;- 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探索新的交叉学科领域,开展前沿科研。

2. 教学改革:团队成员将共同开展教学改革项目,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创新课程,并使用跨学科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制定教学评估体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开展学生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

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团队组建阶段:申请获批后,将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确定团队成员和相应的研究方向。

2. 研究阶段:团队成员将进行研究并定期召开研讨会,共同讨论研究进展和问题,并及时调整研究方向。

3. 教学改革阶段:团队成员将根据项目目标,设计并实施教学改革方案,并定期分享经验和教学成果。

4. 项目总结和评估阶段:项目结束后,将对项目整体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撰写项目报告,并向相关机构和领导汇报。

项目预期成果:1. 学术研究方面:通过跨学科合作,预期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包括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申请专利、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等。

2. 教学改革方面:通过教学改革项目,预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示范和经验。

项目预算和支持:本项目预计需要XX万元资金支持,用于团队成员的科研经费、课题研究设备和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

同时,我们希望能获得相关学校和部门的支持,包括提供实验场地、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等。

江苏高校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高校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高校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暨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
联合开放课题
申请书
项目名称:
申请人:
工作单位:
申报日期:
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
二O一八年八月制
填表说明
1.填写申请书前,请认真查阅本开放课题基金的有关申请通知要求。

申请书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

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2.“项目名称”应简洁明了,字数不超过25个字。

3.申请书与附件合并装订,提交质文件一份,电子档一份,电子档发送到ae@。

4.申请书由申请人所在科研团队负责人及学院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3008信箱,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盐城工学院),邮
编224051。

申请书内容(限8000字)
一、立项依据(包括项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四、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包括研究工作的总体计划、年度阶段性目标及成果、项目最终提交成果,须逐项填写)
五、申请人工作简历、近三年研究成果(需提供发表的相关论文、获奖证书、承担项目的复印件)
六、经费概算(单位:万元)
七、申请者承诺
申请人保证上述内容的真实性。

如获资助,保证按要求完成预算成果。

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申报书

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申报书

附件:认定申报书(格式)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XXXX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申报书(格式)主管部门(公章):牵头申报单位(公章):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二〇一年月日信息表一、协同创新中心基本情况简述1.1 国家重大需求与协同创新需求分析1.2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使命与发展目标1.3 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方式、主要分工以及培育过程1.4 协同创新中心机制体制改革整体思路与主要创新点1.5 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基础与实力二、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的主要实施情况2.1 重大协同创新任务承担与进展情况重点说明中心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的来源、支持方式、实施周期、拟突破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以及主要创新指标等。

2.2 团队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执行情况重点说明中心实际到位的人员与团队情况、聘用与考核模式以及实际执行的绩效奖励方式等。

2.3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执行情况重点说明在新的培养模式下学生招录、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以及相应人才计划的实施情况等。

2.4 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情况重点说明中心在基地、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创新要素的整合情况、形成的新能力与长效机制等。

2.5 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情况重点说明中心已开展的重大国际合作研究、主持召开的重要学术会议、联合基地建设以及人员交流与互派互访等情况。

2.6 其他方面改革措施的执行情况三、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的代表性成效(举例说明)四、协同创新中心保障与支持情况4.1 条件保障重点说明牵头高校和主要协同单位专门用于支持中心培育组建所需工作用房、研发条件、人员配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4.2 政策保障重点说明牵头高校、主要协同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地方等在推进中心改革方面落实的具体政策与措施等。

4.3 投入保障4.3.1 培育组建阶段的实际投入情况详细说明中心已获得的各类资源与投入情况,包括国家已有的投入(如985、211以及其他专项计划等)、行业产业部门的专项支持、地方政府落实的支持和专项配套、各类科研经费、学校自筹、企业投入以及社会支持与捐赠等。

2023年度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申报工作

2023年度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申报工作

2023年度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申报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2023年度,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的申报工作将继续推进,以促进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

一、背景介绍高校协同创新项目是指不同高校之间共同开展科研创新活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科研团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该项目旨在通过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申报要求1. 项目主题明确:申报项目应具有明确的科研主题,与国家或地方的重大需求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2. 资金支持:申报项目需明确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扶持政策,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3. 团队合作:申报项目应明确团队成员及其分工,强调团队的协同合作和优势互补,提升项目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

4. 研究方案:申报项目需具备完整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等,合理安排研究进度,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5. 预期成果:申报项目应明确预期成果,包括科研成果、技术转化、产业化等方面的预期目标,提升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三、申报流程1. 项目立项:申报团队需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立项申请,经过初审合格后,进入项目立项环节。

2. 项目申报:立项通过后,申报团队按照规定的申报时间和要求,提交完整的项目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简介、研究方案、预期成果等。

3. 专家评审:申报项目将由专家组进行评审,评估项目的科研水平、创新性和实施可行性,确定是否通过评审。

4. 项目审批:评审通过的项目将进入审批环节,由相关部门进行最后的审批,并确定项目的资金支持和实施计划。

5. 项目执行:项目获得批准后,申报团队将按照项目计划进行研究和实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预期成果的实现。

6. 成果评价:项目完成后,需进行成果评价和验收,评估项目的科研成果和实际应用效果,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申报书格式

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申报书格式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XXXX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申报书(格式)主管部门(公章):牵头申报单位(公章):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二O一年月日信息表一、协同创新中心基本情况简述1.1 国家重大需求与协同创新需求分析1.2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使命与发展目标1.3 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方式、主要分工以及培育过程1.4 协同创新中心机制体制改革整体思路与主要创新点1.5 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基础与实力二、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的主要实施情况2.1 重大协同创新任务承担与进展情况重点说明中心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的来源、支持方式、实施周期、拟突破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以及主要创新指标等。

2.2 团队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执行情况重点说明中心实际到位的人员与团队情况、聘用与考核模式以及实际执行的绩效奖励方式等。

2.3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执行情况重点说明在新的培养模式下学生招录、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以及相应人才计划的实施情况等。

2.4 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情况重点说明中心在基地、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创新要素的整合情况、形成的新能力与长效机制等。

2.5 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情况重点说明中心已开展的重大国际合作研究、主持召开的重要学术会议、联合基地建设以及人员交流与互派互访等情况。

2.6 其他方面改革措施的执行情况三、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的代表性成效(举例说明)四、协同创新中心保障与支持情况4.1 条件保障重点说明牵头高校和主要协同单位专门用于支持中心培育组建所需工作用房、研发条件、人员配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4.2 政策保障重点说明牵头高校、主要协同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地方等在推进中心改革方面落实的具体政策与措施等。

4.3 投入保障4.3.1 培育组建阶段的实际投入情况详细说明中心已获得的各类资源与投入情况,包括国家已有的投入(如985、211以及其他专项计划等)、行业产业部门的专项支持、地方政府落实的支持和专项配套、各类科研经费、学校自筹、企业投入以及社会支持与捐赠等。

高校创新中心申请书

高校创新中心申请书

一、申请单位基本信息单位名称:XX大学单位地址: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联系人:张三联系电话:138xxxx5678电子邮箱:****************.cn二、申请理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特申请设立“XX大学创新中心”。

三、创新中心建设目标1. 建立高水平科研团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的科研人才。

2. 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3.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四、创新中心建设内容1. 团队建设: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业互补的科研团队。

2. 科研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平台,为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3. 科研项目申报:组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4. 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5. 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中心科研成果在产业中的应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五、创新中心运行机制1. 管理机构:成立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创新中心的全面管理工作。

2. 人才培养:设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选拔优秀人才参与创新中心项目。

3. 科研项目评审:建立健全科研项目评审制度,确保项目质量。

4. 质量监控:对创新中心科研项目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确保科研成果达到预期目标。

5. 成果转化:设立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创新中心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

六、经费预算1. 团队建设经费:100万元2. 科研平台建设经费:200万元3. 科研项目申报经费:100万元4. 学术交流与合作经费:50万元5. 成果转化经费:50万元总计:500万元七、预期成果1.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篇以上。

2. 申请发明专利30项以上,授权发明专利20项以上。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22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22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2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0号)有关要求,经学校申报、项目初审、专家评审、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并向社会公示,确定第二批立项建设30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6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同时立项建设5个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中心,现予公布。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高校要把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和有特色高水平学校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各方教育科技资源,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战略融合,不断加快创新型省份和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步伐,为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附件:1.第二批立项建设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共30个)2.第二批培育建设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共6个)3.立项建设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中心名单(共5个)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3月13日附件1第二批立项建设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共30个)协同创新中心名称申报高校1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2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3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4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5轻型通用航空飞行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社会公共安全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南京理工大学7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8“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9肉类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11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药科大学12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协同创新中心江南大学13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矿业大学14卫星通信与导航协同创新中心解放军理工大学15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师范大学16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师范大学17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18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19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协同创新中心南京邮电大学20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1先进无机功能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22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财经大学23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南京艺术学院常州工学院24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师范大学25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徐州医学院26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科技大学27神经再生协同创新中心*南通大学28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常州大学29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盐城工学院30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淮阴师范学院注:*原为首批培育建设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模板

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模板
XXXXXXXX
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
牵头单位:
合作单位:
中心负责人:
创新方向:
二○一五年 月 日
信息表
中心名称
中心类型
□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
牵头
单位
情况
单位名称
牵头人
姓名
年龄
职务/职称联系电话-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电源自邮箱
主要
参与
单位
培育
组建
情况
包括:协同创新体构建与分工、开展的机制体制改革方案与措施、资源汇集与获得的支持情况以及企业的重大需求与实质性投入(限500字内)
二、协同创新内容(研究方向、发展规划与目标)
三、企业需求和可行性论证
(一)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龙头企业或大型骨干企业的强烈科技创新需求,申报单位与其建立的科技合作关系;
(二)申报单位汇聚相关产业链上的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创新力量情况(合作协议);
(三)申报单位具备解决该企业重大科技需求的良好科研基础、人才队伍、优势学科与平台;
起止时间
2015.5-2017.6
下阶段
主要
任务
包括:新的机制体制改革重点、可新增资源与支持情况、人才引进与聘任以及主要研究计划等(限500字内)
拟申请省级
政策与专项
经费支持计划
拟申请政策及专项经费支持计划
一、中心(基地)基本信息
(一)协同创新中心(基地)名称、依托校内单位名称、人员明细表
(二)协同校外单位名称、联系人
四、申报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情况介绍
(一)依托科研项目明细表(项目名称、委托单位、主研人员等)
(二)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学术简历;
(三)协同创新中心校内主体成员学术简历;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申报表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申报表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申报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申报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XXXX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试行)主管部门(公章):牵头单位(公章):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二O一年月日信息表中心名称中心类型推荐部门(可多个)单位名称牵头单位情况姓名牵头人联系电话主要参与单位电子邮箱包括:协同创新体构建与分工、已开展的机制体制改革、资源汇集与获得的支持情况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效(限500字内)年龄职务/职称□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培育组建情况起止时间包括:新的机制体制改革重点、可新增资源与支持情况、人才引进与聘任以及主要研究计划等(限500字内)下阶段主要任务拟申请国家政策与专项经费支持计划概述(201*字内)1.建设背景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3.前期培育组建情况4.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5.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一、建设依据、背景与意义1.1协同创新方向选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2该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1.3我国在该方向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1.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二、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2.1近中期发展目标2.2整体发展思路2.3重点建设任务三、申报基础与培育组建情况3.1牵头和主要参与单位的已有基础与影响力注: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3.2协同创新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3.3已开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3.4人才队伍建设情况3.5创新要素的汇聚情况注:包括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平台、基地整合,现有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基础条件3.6已获得的相关支持情况3.7前期培育取得的其他主要成效四、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4.1新的机制体制改革计划与措施4.2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安排4.3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4.4新的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4.5实施周期与年度计划安排五、中心组织管理保障与政策支持5.1组织机构与职责5.2管理运行方式5.3骨干人员介绍六、政策支持与保障6.1已建立和落实的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注:包括部门、行业、地方、高校等已给予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以及已有的各类国家级基地和教育部平台等6.2希望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七、经费需求与筹措方案7.1总体经费需求与测算依据7.2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注:部门、行业、地方、企业、985工程、211工程以及高校自筹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等表1:来源支持方式(含项目名称)金额(万元)支持年限可使用的主要范围7.3专项经费总体使用计划注:须扣除筹措经费中可解决的部分后,详细说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总需求和使用计划、年度需求和使用计划以及协同创新体间的分配计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类型: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申报书
中心名称:
牵头单位(公章):
主要参与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二〇一三年月日
一、概述(2000字内)
(一)重大需求分析
(二)协同创新总体思路与目标
(三)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与分工
(四)机制体制改革与制度设计
(五)培育组建的实施成效
二、重大需求分析
(一)重大需求形成的主要依据
(二)该需求面临的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
(三)该方向国内外、省内外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
(四)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五)开展协同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三、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协同创新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二)培育组建阶段的目标体系
包括:在科技创新、学科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经费投入等方面培育组建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三)目标体系建立的基本依据
(四)开展协同创新的基础与条件
包括:与协同创新方向密切相关的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四、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情况
(一)协同创新体前期合作基础
(二)协同创新体组建形式与分工
(三)人才团队组建结构、方式与规模
(四)协同创新中心组织与管理模式
(五)承担的重大科研任务
包括:在研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重大国际合作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大人文社科项
目以及行业、地方和企业的重大任务等
(六)协同创新中心资源整合情况
包括:现有的基地、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
(七)牵头高校和主要参与单位的保障条件
五、机制体制改革与制度安排
(一)机制体制改革的整体设计
(二)已建立并实施的改革措施
(三)已给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
(四)机制体制改革的实施成效
六、培育组建的实施效果
(一)培育组建阶段性目标的总体完成情况
(二)人才培养的成效
(三)队伍建设规模与水平
包括:代表性人才和团队的介绍
(四)科技创新的阶段性代表成果
(五)协同创新中心的实际运行状况
七、经费筹措情况
(一)培育组建阶段经费筹措及使用情况
表1:
款、其他。

(二)下阶段经费筹措和落实情况
(三)申请省经费计划
注:详细说明省财政专项资金的总需求和使用计划、年度需求和使用计划以及协同创新体间的分配计划等。

八、预期成效(指协同创新中心经过省专项支持后,预计能够完成的主要任务与考核指标)
(一)科研创新:包括主要在研的重大任务、拟突破的重大理论、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开辟的新领域和新方向、重大科研成果产出以及国际学术影响等
(二)条件保障:包括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平台与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资源库以及数据库等
(三)学科发展:包括面向需求的多学科集成、主体学科发展和国际排名提升、相关学科的带动与影响、交叉和新兴学科的培育等(四)队伍建设:包括全职固定人员与团队、兼聘与双聘人员、访问与流动人员、技术与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等
(五)人才培养:包括国内外优秀中青年人才吸引与培养计划、优秀博士后培养计划、优秀研究生及本科生培养计划、新编教材计划等
(六)国内外合作交流:包括拟开展的重大国际合作研究、主持召开的重要学术会议、人员交流与互派互访、学生交流与联合培养等(七)社会服务与贡献: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直接带动的产业规模与效益、重大民生改善和决策咨询建议等
(八)其他
九、年度实施计划与绩效指标
分年度阐述年度实施计划与总体发展规划的关系、每年任务完成计划和具体的绩效目标等。

十、高校或行业组织的自评意见
十一、地方等有关部门意见
十二、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
(一)协同创新体组建与分工协议
(二)协同创新中心全职人员聘用合同清单、非全职人员聘用合
同清单,牵头人、首席科学家、骨干研究人员聘用合同复印件(三)创新中心人员荣誉、人才计划、创新团队相关证明材料(四)各类科研任务清单,重大任务需提供项目名称、负责人和项目的起止时间的盖章页
(五)基地建设批文复印件
(六)2010年以来主持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相关证明材料
(七)已开展的相关机制体制改革的文件
(八)培育组建阶段代表性成果与实施成效证明
(九)其他相关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