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共6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共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41707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b.png)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教学设计散文诗二首 7* 散文诗二首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以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作者冰心的简介。
3.课文录音。
4.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5.PPT演示文稿。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
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芒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着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例句:(1)“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淘气、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2.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7447ae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e.png)
《散文诗二首》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对比阅读,明确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三、核心素养《散文诗二首》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包含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与冰心的《荷叶∙母亲》。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间亲情,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都以母爱为主题,篇幅短小,却语言凝练优美,内涵丰富,诗意深刻隽永,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学生阅读这些文章,能够加深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接触过现代诗歌,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
通过《秋天的怀念》《散步》的学习,学生对于母爱、亲情也有了进步的感受与体会,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要想品读散文诗中所蕴含的深意,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朗读,品读语句,进一步的感受人间亲情。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七、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金色花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带来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了解文体,初识作者1.了解文体课件出示: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精粹、凝练,又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2afe4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d.png)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同学们,咱们这堂课呀,就是要一起走进两首美美的散文诗,感受它们的魅力!咱的目标有这么几个哈:1. 能让大家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散文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引导大家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感受亲情的温暖和美好。
3. 培养大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大家也能试着写一写简单的散文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呢,就是要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还有那些生动的意象。
难点就是咋样让大家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有味道的散文诗。
三、教学方法咱们这堂课呀,就不搞那些死板的套路。
主要用朗读法、讨论法和仿写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铃响啦,同学们都坐好哈。
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前几天呀,我在街上看到一对母女。
女儿大概十来岁,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妈妈在后面喊着:“慢点儿,别摔着!”女儿回过头,笑嘻嘻地说:“妈妈,我不会摔的,你快来追我呀!”妈妈无奈地摇摇头,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突然,女儿停了下来,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等我长大了,也这样牵着你走。
”妈妈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紧紧地抱住了女儿。
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亲情,简单又温暖。
今天咱们要学的两首散文诗,也和亲情有关呢。
(二)朗读诗歌现在,大家先自己把诗歌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字音和节奏哈。
读完了?那咱们一起来朗读,要读出感情哦!(三)理解诗歌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两首诗都写了啥。
大家分组讨论一下,诗歌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亲情?(同学们热烈讨论)好啦,咱们来听听大家的想法。
(四)仿写练习同学们,咱们感受了这么美的诗歌,现在也来试试自己写一写吧。
就以“亲情”为主题,写一首小小的散文诗。
(五)课堂总结这堂课呀,咱们一起读了诗,感受了亲情的美好,还自己写了诗。
希望大家以后能多观察生活中的小美好,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下课铃响啦,同学们,咱们下次课再见哟!。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0b57b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7.png)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散文诗两首》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的课文之一,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散文和诗歌的区别、特点和优美的语言风格。
本文主要介绍《散文诗两首》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篇文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和散文的区别。
(2)学生能够掌握判断诗歌和散文的特点。
(3)学生能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4)学生能够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文学语言并感受文学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创新思维,在交流和探究中积极学习。
(3)通过精讲和演练散文诗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文学的美感。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利用问题导入,让学生感受散文和诗歌两者的差别。
问:诗歌和散文有什么不同?它们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
第二步:讲授知识通过课堂讲解,由老师详细阐述散文和诗歌的概念,特点和区别,让学生对散文和诗歌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讲解内容涉及:什么是散文/什么是诗歌/散文和诗歌的区别和特点/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
在讲解的过程中,新增加相关词汇和语言表达,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
第三步:展现学生欣赏能力在讲解之后,老师可以放一段散文或诗歌让学生欣赏,并要求学生在欣赏过后提出意见。
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感,增强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步:组织小组讨论在学生分组散文阅读之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展开,引导学生探究散文的特点,交流阅读心得,丰富学生思维。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热情。
第五步:精讲散文诗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翻译课文,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篇章结构。
通过精讲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真正领悟文学的美感。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f46c7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1.png)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千古传诵,歌颂母爱的诗歌——《游子呤》,下面让我们集体背诵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金色花》《荷叶母亲》(板书课题)二、交流资料1、大屏幕展示泰戈尔、冰心画像及其概况。
2、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沉船》、《小沙子》等,泰戈尔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3、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超人》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播放《鲁冰花》背景音乐,并范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多媒体显示:衍(yǎn)匿笑(nì)沐浴(mù)祷告(dǎo)并蒂(dì)菡萏(hàn)(dàn)欹斜(qī)徘徊(pái)(huái)4、教师指点,学生朗读。
5、组织朗读竞赛。
把全班分成男生、女生两大组,组织一场男、女生朗读竞赛。
可分为集体朗读竞赛和个人朗读竞赛。
四、再读课文,研讨内容〈一〉大屏幕显示研讨问题。
《散文诗二首》教案(通用10篇)
![《散文诗二首》教案(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5ba64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a.png)
《散文诗》教案《散文诗二首》教案(通用10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诗二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文诗》教案篇1一、教材《散文诗二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四篇课文的主题都是亲情,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
学习这个单元,我们要进一步体会不同时代、不同背景情况下不同家庭表现出来的至纯亲情,也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品味把握或直白或含蓄的人间真情。
《散文诗二首》这个篇目实际上包含两篇散文诗,散文诗虽然是刚上初中的孩子没有接触过的体裁,但这两篇文章从内容上来看,还是比较简单的。
泰戈尔的《金色花》通过一个美丽的假设——孩子变成金色花,生动巧妙地表达了孩子对妈妈亲密与关爱的情感;冰心的《荷叶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母亲对孩子的呵护关爱,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依恋之情。
二、目标本课两篇短文都属于散文诗,而散文诗的本质还是诗,诗歌有强烈的抒情性。
所以,要想走进这两首散文诗,让学生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必须首先引导学生读好诗歌,进入情景。
我据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而要深入体会中外诗人各自文章里表现出的具体情感,我们必须透过具体的语言去品味,找到不同文章在语言表达、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各自特色。
我据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二:品味词句,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两首散文诗在写法上都运用了借物抒情这种独特手法,而初中学生有必要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建立对这种手法的认识。
我因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三:体会借物抒情手法在表达情感上的独特效果。
三、教法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说过:“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同样引起感情作用的。
”因此教这篇文章时,要唤起学生心底同样的情感体验,就要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36f18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0b.png)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三篇以“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为主题的散文:篇一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嘿,朋友!你说这散文诗二首的教学设计,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按部就班地讲讲课文,分析分析词句。
可我觉得吧,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咱就拿《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来说,这两篇散文诗多美呀!就像那春天里绽放的花朵,娇艳动人。
要是教学设计不好,那不就把这美给糟蹋了?我想呀,教学设计得先让同学们感受到诗中的情感。
比如说,《金色花》里孩子那调皮又可爱的小心思,是不是像我们小时候偷偷干的那些小坏事?也许我们都曾想过变成个啥来逗逗爸妈开心呢!然后呢,得让大家品品那些优美的词句。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
”这写得多形象呀!就好像那金色花就在眼前晃悠。
再说说教学方法,能不能来点新鲜的?别总是老师讲,学生听。
也许可以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或者来个小组讨论,说不定还能演个小短剧呢!哎呀,我这想法可能有点乱,不过这教学设计不就是得不断琢磨嘛!说不定我的这些胡思乱想,还真能有点用呢!你觉得呢?篇二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哇塞,一提到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我这脑袋里就像开了锅的粥,咕嘟咕嘟直冒泡!你们说,这教学设计是不是就像给学生搭一座通往诗歌世界的桥?可这座桥要怎么搭,才能让他们走得稳,看得远,还能满心欢喜呢?我觉得吧,一开始得把那诗歌的背景故事给挖出来,就像挖宝藏一样。
比如说,作者为啥要写这两首诗,当时心里是咋想的。
也许他们是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灵感爆棚,一挥而就;也许是经历了什么刻骨铭心的事儿,非得用诗来倾诉。
然后,咱得把诗里那些生僻的字词给搞定,不然学生读起来磕磕绊绊,哪还有心情欣赏诗的美?这就好比走路遇到了石头,不搬开能行吗?还有啊,教学的时候能不能别那么死板?老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这多糟糕!我觉得可以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轻柔的音乐,想象自己走进了诗里的画面,那感觉,说不定能美上天!哎呀呀,我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大胆?可能有人会说,这能行吗?可谁知道呢,不试试怎么知道!说不定就能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让学生对散文诗爱得死去活来!篇三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嘿呀!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兴奋的活儿!你想想,要怎么才能把这两首散文诗像美味的糖果一样,送到学生嘴里,让他们甜在心里?这可不容易啊!我琢磨着,是不是得先给他们来点“开胃菜”?比如说,讲个和母爱、童真有关的小故事,引起他们的兴趣。
散文诗两首优秀教案
![散文诗两首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9046e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7.png)
散文诗两首优秀教案第一篇:散文诗两首优秀教案4散文诗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②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2、能力目标:①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②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得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方法手段】1、诵读教学法:2、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二、作家介绍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
他生长于一个文学艺术气氛极浓的家庭,从小受到较好熏陶。
1878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法律,但致力于研究英国文学和西洋音乐。
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
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
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但在辉煌的背后却是他不幸的一生。
他在很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在他三十五岁前后,亲爱的妻子死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也都相继夭亡。
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却使他做出世界上最柔和甜美的爱的颂歌。
《散文诗两首》教案(精选12篇)
![《散文诗两首》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d235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7.png)
《散文诗两首》教案(精选12篇)《散文诗两首》教案篇1学习目标:①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自主学习1、预习安排:①解决生字词,写在下面;熟读课文;②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③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二、合作探究1、阅读第一首诗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2、阅读第二首诗①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②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纸船,并以三、拓展交流1、学习这两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四、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67923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8.png)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第1篇: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散文诗两首这是初一(上)第一单元中的两首散文诗,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
它们是爱的美文。
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进行沟通、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妙的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妙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们不仅能唤醒学习者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习者更加深化地了解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育。
散文诗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纳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本文依然是写母爱、亲情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培育鉴赏诗歌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两课时1.创设情境2.引导点拨法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第一课时《金色花》一、导入:播放《鲁冰花》音乐。
同学们你们在歌中听出了什么感情?(学生回答),不错是对妈妈的依恋之情,是对母爱的赞美,是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
母爱,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一起走进《金色花》体会大诗人泰戈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走近:(学生班内沟通,老师出示课件补充)泰戈尔(1861-1941)印度着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着,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4941e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c.png)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篇一:《散文诗两首》的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通过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二、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课前准备: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简介、重点字词、朗读练习,质疑问难四项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引课题: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
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
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读“荷”,说印象:1、1、2小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预习学案上的作家作品简介和重点字词。
2、第3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
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3、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4、谈谈触动你心灵的地方。
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1、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被5—7段中展现的画面感动了,请你和着优美的旋律自由的、动情的大声朗读,让美好的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2、小组合作探究:以6人小组为单位对5—7段进行品位和赏析,提示:(1)、为画面拟写小标题、(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
每组一个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板书: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孩子。
)4、让我们再次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5—8段,回味这温馨感人的画面)。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散文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散文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696da61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7.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散文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两首散文诗,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基本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散文诗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散文诗的基本特点,主题分析,意象描绘,表达技巧的运用。
2. 教学难点:散文诗的深层含义,学生独立分析与创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散文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散文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散文诗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技巧。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深入讲解散文诗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5. 练习与拓展: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创作一首散文诗,并进行交流展示。
四、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散文诗,掌握诗歌的字词、句式和韵律。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散文诗,进行模仿创作,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讨论积极性高,表现出对散文诗的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作业认真,对散文诗的分析深入,创新能力强。
3. 创作展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散文诗创作,展现个性化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课时散文诗《再别康桥》教学分析徐志摩的抒情风格和诗歌意象学生进行诗歌角色扮演,体会情感2. 第七课时散文诗《春》教学探讨朱自清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学生进行散文诗创作尝试,以春天为题材3. 第八课时散文诗《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教学理解鲁迅对秦淮河夜景的描述及其文化意义学生进行散文诗创作,以夜景为题材4. 第九课时散文诗《荷塘月色》教学分析荷塘月色中的静谧美学生进行散文诗创作,以自然景色为题材5. 第十课时散文诗《故都的秋》教学探讨郁达夫对北京秋天的独特感受学生进行散文诗创作,以秋天的景象为题材七、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b5dba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f.png)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篇一目标:1、引导幼儿与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并学习朗诵。
2、欣赏优美的语言,丰富词:拌、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生活情趣。
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过程:一、提问引出活动内容。
小朋友,你们见过会变颜色的房子吗?你们想看变色房子是怎么变颜色的吗?二、老师有表情的朗诵散文诗,引导幼儿感知散文诗的内容。
1、散文诗叫什么名字?2、散文诗里有些什么?三、出示图片,老师再次朗诵散文诗,引导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并学习朗诵和丰富词。
(一)分节理解朗诵。
图一,小兔做了一件什么事?怎么装扮新房子的?理解词:拌;跟老师朗诵第一节。
图二,春天,小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房子变成了什么房子?理解词:绿油油;跟老师朗诵第二节。
图三,夏天,小苗有什么变化?房子变成了什么房子?理解词:红艳艳;跟老师朗诵第三节。
图四,秋天小树又有了什么变化?房子变成了什么房子?小兔住在变色房子里,日子过得怎么样?理解词:金灿灿;跟老师朗诵第四节。
(二)小朋友跟老师完整朗诵散文诗的内容。
四、讨论:如果你有一间新房子,你会怎么装扮你的新房子?1、为什么小兔住在变色的房子里过得很快乐?2、如果你有间新房子,你会怎么装扮它?体育游戏:搭房子目标:1、能根据纸箱的特点,探索不同的玩法。
2、能与小朋友合作完成搭建高楼。
3、体验玩纸箱的乐趣。
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准备:大小不同的纸箱若干。
过程:一、幼儿自由探索纸箱的玩法。
1、幼儿自由玩耍。
2、合作拼图玩迷宫游戏。
二、竞赛游戏:搭房子。
1、讲解玩法、规则。
2、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比赛,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箱合作搭房子。
《散文诗》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2、体会诗歌的内容。
3、了解爱背后的两位伟大的作家。
教学重点: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导语: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2bf5c50975f46527d3e1ed.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三篇】《散文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3、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水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升鉴赏诗歌的水平。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首三分钟说话训练一、导入二、研读《金色花》1、介绍作者、金色花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金黄色花。
2、初读感知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体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这首诗向我们体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2)、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的孩子。
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___的妈妈。
3、品读诗歌仔细品读课文再结合语句与小组同学谈一谈。
文中的母子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4、写法研讨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
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5、小结三、共同学习《荷叶母亲》1、导入2、作者介绍、文体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人,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她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
3、检测字词4、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后的直接感受是什么?5、合作研讨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心情、红莲的样子?6、品读文章找出诗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语段,分析体会其中的情感!7、拓展练习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二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bd54254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4.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理解散文诗的特点,感受散文诗的美。
2.分析散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尝试创作自己的散文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散文诗的特点,感受散文诗的美。
2.教学难点:分析散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学习散文诗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散文诗作品、PPT、教学音频。
2.学生准备:散文诗作品、笔记本、彩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散文诗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散文诗作品和作者。
二、散文诗特点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散文诗的形式特点,如段落、标点、词汇等。
三、散文诗意象分析1.教师挑选一首散文诗,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意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四、散文诗情感体会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散文诗中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一、散文诗写作技巧学习1.教师讲解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如排比、拟人、象征等。
2.学生通过示例,学习散文诗的写作技巧。
二、散文诗创作实践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创作一首散文诗。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散文诗作品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散文诗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四、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创作一首散文诗。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学生反思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对散文诗的理解、情感体会和写作能力。
2.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学习散文诗的特点、意象、情感和写作技巧,使学生对散文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创作出自己的散文诗作品,提高了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abf91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01.png)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背诵相关段落。
(2)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把握散文诗的基调,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赏析,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亲情的伟大,学会感恩。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笔描绘了母爱的伟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散文诗,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母爱。
2.展示泰戈尔和冰心的图片,简单介绍两位作家的生平及代表作。
(二)字词积累1. 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朗读。
匿笑(nì)、沐浴(mù)、嗅到(xiù)、梗 (gěng)、祷告(dǎo)、徘徊(pái huái)、花瑞(ruì)、欹斜(qī)、衍 (yǎn)、遮拦(zhē)、荫蔽(yīn bì)、并蒂(d ì)、姊妹 (zǐ)、菡苔 (hàn dàn)2.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菡药: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动。
鼓斜:倾斜,歪斜。
慈怜:慈爱怜惜。
荫蔽:(树叶)遮蔽。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cab9c3524de518964b7d37.png)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母亲的依赖非常大,尤其女生中体现得更加强烈。
通过学习这两首散文诗让学生们充分朗读,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教学过程设计金色花一、新课导入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二、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1.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受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
3.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A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三、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007598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c.png)
课题7.散文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是《散文诗二首》,分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与我国现代诗人冰心的《荷叶∙母亲》。
《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紧扣本单元的“亲情”,都以母爱为主题,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却凝练优美,内涵丰富,诗意深刻隽永。
学习本课,可以进行文本联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分析物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母爱的歌颂和赞美,培养学生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恩。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2.品味“以小见大”的手法,理解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3.学习清新优美的语言,理解不同背景下作者对母爱歌颂和赞美的相似性;4.学会理解母亲,培养对挚爱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以小见大”的手法,理解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清新优美的语言,理解不同背景下作者对母爱歌颂和赞美的相似性。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母亲,培养对挚爱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母亲与孩子的双向奔赴,是穿越时空的漫长告白:“你不记得我了,但我依然爱你。
”“我不认识你了,但我依然爱你。
”孩子是母亲最柔软的肋骨,也给予她们最坚强的铠甲。
又是一年母亲节,爱华中学文学社团为大家带来两首不同国家主题作品,让我们一起去参与活动,感受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母爱吧。
任务一:花之韵,爱的声音任务二:花之意,爱的内涵任务三:花之语,爱的表达任务四:花之情,爱的味道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作者连连看】作者国籍作品或代表作泰戈尔(1861-1941),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
作品以“母爱、童真、自然”的爱的哲学为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两首
这是初一(上)第一单元中的两首散文诗,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
它们是爱的美文。
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们不仅能唤醒学习者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散文诗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用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本文依然是写母爱、亲情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两课时
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导入:播放《鲁冰花》音乐。
同学们你们在歌中听出了什么感情?(学生回答),不错是对妈妈的依恋之情,是对母爱的赞美,是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
母爱,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一起走进《金色花》体会大诗人泰戈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学生班内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着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着,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2、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听读中想一下改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示例:轻松活泼,表现儿童的调皮。
3、自读课文,带着感情读给同桌听,准备朗读展示。
4、再读课文,思考:①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示例:“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
②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活泼可爱、热爱母亲)
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妈妈?(慈爱善良、疼爱孩子)
③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做祷告时散发香气;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拿灯去牛棚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三、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行思辨):
寻美之旅: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小组讨论学习。
老师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去感受亲情美和母子的形象美。
)
预设示例:
想象力之美:泰戈尔的想象新奇而美妙,通过想象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反映了母爱的光辉。
语言之美:“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话语中含着嗔怪。
就是这种嗔怪——一个“坏”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妈妈”对我的浓浓的母爱。
而此时“我”却说“我不告诉你,妈妈。
”也只一句,就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幅多么真实的母子画面,也是生活的写照。
亲情之美:孩子领受着母爱,他想回报母爱,于是就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浓浓的爱。
拓展延伸:
1、背诵文章竞赛。
2、在这首诗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课堂小结(学生小结基础上教师总结):
诚如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作业:写一写: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宁愿化作一朵圣洁的金色花,悄悄地爱着母亲,带给母亲一份芳香、一片影子、一个惊喜。
善良而富有想象力的你们呢?将以怎样的方式回报母亲,为爱你的母亲做点什么呢?请你按照“假如我变成了,我要”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吧。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一、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母爱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该如何表现母爱那?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
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作者的有关情况(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作家简介: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她1923年于燕京大学文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
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曾于1921年参加由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主张。
冰心的着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
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
2、字词检查(小组互查)
姊.妹(zǐ)菡萏
..(páihuái)荫蔽.(bì)欹.(qī)斜
..(hàndàn)徘徊
3、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4、小组合作朗读展示。
思考: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是怎样的思路写作的?
示例: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三、合作探究:
1、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先练读,然后美美的读一读读,细细地品一品,可以“我喜欢
(段),因为”的句式表达。
示例:我喜欢“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
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示例:我喜欢“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因为这几句话写出了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的痛苦得到安慰,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表达了子女对母爱的赞颂,深化了主题。
2、质疑提升:学生针对所学进一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
(1)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示例:?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
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
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示例: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四、拓展延伸: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示例: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课堂小结:这篇文章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
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作业:1、积累读一读中字词。
2、?同学们,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眼睛;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