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岩体扩容和塑性软化的软岩巷道变形解析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原因分析及支护对策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原因分析及支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177e00baf45b307e871974f.png)
breaking situation,analysis reasons of surrounding rock defor m 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t h e supporting advice and program,and observing the deform 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fter supplement suppor t.This paper educes that should supplement support above l OOm lead mining face,and suppor ting m ember should be match with cable. Key words:soft rock reused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defor m ation supporting scheme
Zhang Jiang—li W ang M eng Jia Hang
(Shanxi Jincheng Anthracite Coal Group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Shanxi Jincheng 048000)
A bstract:A im ing surrounding rock deform ation of the w ind tunnel during m ining face extraction in changping m ine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支护方案研究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支护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06bae9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e.png)
42021年第2期收稿日期2020-07-30作者简介 尚伟鹏(1989—),男,河南新密人,2010年毕业于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井安全管理。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支护方案研究尚伟鹏(郑州中兴集团郑兴煤业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2370)摘 要 以郑兴矿为研究背景,通过实验室压缩试验和现场变形监测分析,得到了软岩巷道变形特征并验证了支护的合理性。
结果表明,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非对称、非均匀性,深部变形量逐步减小;支护初期围岩收敛较大,后期变形速率逐渐减小;“锚网索喷”联合支护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证巷道安全。
关键词 软岩;支护;变形;规律中图分类号 TD353 文献标识码 B doi:10.3969/j.issn.1005-2801.2021.02.002Study on Deformation Law and Support Scheme of Surrounding Rock in Soft Rock RoadwayShang Weipeng(Zhengzhou Zhongxing Group Zhengxing Coal Industry Co., Ltd., Henan Zhengzhou 452370)Abstract : Taking Zhengxing Mine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rough laboratory compression test and field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alysis,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rock roadway are obtained, and the rationality of support is verifi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soft rock show obvious asymmetry and non-uniformity.The amount of deep deformation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convergence of surrounding rock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support is large, and the deformation rate decreases gradually in the later stage. The combined support of "Anchor net cable spray"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roadway.Key words : soft rock; support; deformation; law软岩巷道围岩强度低、结构完整性差,围岩易风化,在软岩巷道开挖后围岩变形速率快,变形量大,且随时间变化变形量会持续增加[1],大大提高了矿井生产成本,增加安全隐患。
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控制对策分析
![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控制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eea54ef8c75fbfc67db296.png)
1工程概况经坊煤矿运输巷道大巷为经坊煤矿的永久大巷。
从运输大巷开挖情况来看,所经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巷道设计采用直墙半圆拱形,宽×高=4400mm×3500mm,原有支护设计采用锚网喷支护,巷道开挖后,出现了大范围的变形破坏,其中,顶板大面积下沉,低底板鼓起明显,两帮收敛剧烈,巷道整个支护体系失效严重,同时,巷道顶板与两帮的喷层大面积剥(a)巷道两帮片帮明显(b)巷道顶板离层严重(c)巷道整体大范围变形破坏严重图1巷道变形破坏现场图落,锚杆扭曲严重,所形成的网兜较多,导致运输大巷不能正常使用。
现场变形破坏图如图1所示。
2运输大巷变形破坏机理分析2.1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为更为深入的分析运输巷道大巷出现严重变形破坏的具体原因,选择使用FLAC3D对巷道围岩变形进行数值模拟,设计模型为长×宽×高=60m×60m×60m,共包含有21600个单元,数值模拟模型如图2所示。
图2巷道变形破坏数值模拟模型2.2大巷塑性区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巷道围岩在采用原有锚网喷支护后,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塑性区范围。
分析图3可知,在原支护条件下,运输大巷出现的塑性区范围多数集中在两帮的周边,特别是在拐角的位置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整个塑性区的范围呈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控制对策分析李凯亭(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长治047100)摘要:深部巷道围岩支护是制约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瓶颈性问题之一。
本文以经坊煤矿运输大巷出现的变形破坏为研究对象,使用FLAC3D对运输大巷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深部巷道支护特点,设计采用了“二次锚网索注支护”方案,从现场返修情况来看,实现了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控制,对类似巷道的支护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稳定性控制中图分类号:TD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797(2019)05-0068-03Deformation failure mechanism and stability control countermeasuresof deep soft rock roadwayLI Kaiting(Shanxi Governor Jingfang Coal Industry Co.,Ltd.,Shanxi Changzhi047100)Abstract:the surrounding rock support of deep roadway is one of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mining of deep coal resources.In this paper,the deformation and damage mechanism of transportation lanes in Jingfang coal mine transportation are studied,and FLAC3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eformation and damage mechanism of transportation lanes.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ite restoration,the stability control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is realized,and it has som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support similar roadway.Key words:deep;soft rock roadway;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stabilitycontrol 68··现出放射状。
软岩巷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与对策
![软岩巷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b51b1d2d15abe23482f4dde.png)
条件渐趋复杂,问题越来越明显暴露出来 。复合型 软岩 ,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 工程岩体。软弱破碎等岩性较差岩体在静压下能保
持安全使用 ,在动压下能产生 显著塑性变形而发生 支 护是 一种 较成 功 的方 法 。锚 杆 的允许 变形量 一般 破坏的岩体。其破坏是受工程 ( 力 地应力 、构造应 可达 20mm 以 内 ,有 的甚 至更 大 ,具 有一 定 强度 0
收 稿 日期 :20 — 5 2 070—5
挂金属菱形网,网 ̄, m× 0m 。采用管缝式 I0 6m 6 m
作者简介 :王凤 鸣 ( 98 16一),男 ,河南鹤壁人 ,助理 工程师 ,现从事煤矿技术管理工作。
5 3
维普资讯
20 年6巷道支护 ,不允许 单 易行。锚杆采用 1 金属管缝式锚杆或 1 .m 6 .m 8 硬岩进 入 塑性 ,因进入 塑性 状态 的硬 岩将丧 失承 载 × 8m 金属 树脂 锚杆 ,间排距 07m×07m , D1 m . .
能力 ;软 岩巷道另 一独 特之 处: 是,其 巨大 的塑性 能
坏。导致大巷和一些硐室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影响 失稳。因而软岩巷道支护的重心是要解决 “ 关键部 是未能解决好巷道 围岩和支护体间的相互作用 ,使 得支护体和围岩在强度 、刚度和结构上不匹配。因
而放 弃 刚 性 支 护 方 式 ,采 用 “ 柔 后 刚 ,先 让 后 先
方面的对策 ,取得 了良好 的技 效果和经济利益。
矿 井 生产 和 运输 。 四矿在 近 1 多年 的反 复实 践 , ( ) 通过 对变 形破 坏特征 的分 析 ,找 出在 软岩 巷道支 护
均匀 、整体性的破坏 ,而是巷道的一个或几个部位 首先开始变形 、 损伤 、破坏 ,进而导致整个支护体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_赵红超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_赵红超](https://img.taocdn.com/s3/m/00f16651804d2b160b4ec0ed.png)
12011轨道巷掘进期间采用钻屑量(S)、瓦斯解吸指标(Δh2)和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如图3所示。
经统计,12011轨道巷在执行措施前预测超标率为23%,在执行措施后预测超标率下降到3.9%。
4.3巷道进尺义安矿在未采取巷帮截流抽放与主巷超前排放措施技术以前煤巷掘进月进尺不足40m,12011轨道巷采用巷帮截流抽放与主巷超前排放措施后,月进尺达到了100m以上。
5几点看法(1)在突出煤层巷道掘进中,应用巷帮截流抽放与主巷排放钻孔相结合的防突技术比单项技术措施更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2)巷帮截流抽放技术、主巷排放钻孔技术与有效的管理相结合,可以实现了突出区域煤巷快速掘进,提高了生产率。
(3)巷帮截流抽放技术和主巷排放钻孔技术都涉及到钻孔布置合理性问题,因此,不同煤层赋存条件和地质条件的区域,抽放钻孔和排放钻孔间距需要在考察抽放半径和排放半径的基础上设计。
作者简介王念红,男,河南省宜阳县人,1971年7月生,1993年7月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现任洛阳义安矿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9-4-2)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学院赵红超王维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刘璐摘要目前,我国煤矿开采已经向深部发展,与之相伴的软岩巷道变形现象更加明显,综合国内外关于软岩巷道的理论研究现状,提出一种关于改变软岩微结构面的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的设想,并从理论上给予证明。
关键词深部矿井软岩巷道蠕变1引言目前,我国煤矿开采已经向深部发展。
我国的煤炭资源埋深在1000m以下的储量为2.95×1012t,占煤炭资源重量的53%。
据初步统计现阶段我国已经有数百对矿井开采深度超过1000m,其中,山东新汶孙村矿延伸水平深度已达到1300m。
同时,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平均开采深度正在以10~25m/a的速度逐年增加[1]。
预计在未来20年我国将有更多煤矿进入1000~ 1500m的深度。
软岩巷道修复方案的综合考虑
![软岩巷道修复方案的综合考虑](https://img.taocdn.com/s3/m/6b78250a16fc700abb68fc4e.png)
软岩巷道修复方案的综合考虑摘 要: 结合软岩巷道修复的工程实例,分析了软岩巷道变形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控制变形的修复技术方案,节约了巷修成本,对类似软岩巷道修复工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软岩巷道 修复方案0 引 言1 工程概况门,与5000mm ,高1810m2 2.1 2.1.1 根据2.1.2 1.0m 、0.6m 2.1.3 主要原因。
2.2降低了注浆效果,两帮内移和底臌未能有效阻止,在上覆岩层压力的作用下,帮、底岩层缓慢流变,造成两帮内移,巷道变窄,以至于不能使用,需要又一次修复。
2.3 巷道修复方案的确定根据现场调查,巷道虽然变形严重,但与上次修复前有很大的区别,U型棚仅是随巷道向内推移,未出现严重的扭曲变形,巷道顶部也较完整,巷修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⑴最大限度地利用第一次巷修工程,U型棚可就地整形;⑵顶板不应松动;⑶可使用高强预应力锚杆,提高帮部支护强度,增大帮部支撑厚度;⑷应继续注浆加固,进一步提高注浆效果和注浆强度,有效阻止岩层流变;⑸加大水害治理,严禁积水。
考虑到以上几个方面,该车场的修复方案应确定为:刷帮、蹬棚腿、整形支护,高强锚杆固定,喷砼、注浆。
3 施工措施3.1 主要技术参数3.1.1 断面尺寸中线至一帮宽度小于设计50mm,棚腿不动,大于50mm的,棚腿要蹬够设计宽度,巷道顶板保持原状。
修复后的巷道宽度最小不低于4900mm,高度为腰线以下1300mm,腰线以上最小达到2500mm,达到设计坡度要求,巷道总高度不低于3800mm。
断面形状基本保持原设计。
3.1.2 主要支护材料⑴高强锚杆:规格为φ20*2200mm无纵筋螺纹预拉力锚杆,每根锚杆使用Z2850树脂药卷3只,加长锚固,螺帽扭矩大于120N·M,每棚4根,两根一组,配合U型棚卡缆在巷道两帮固定棚腿,每组距拱基线为500mm。
⑵钢筋网:规格为500*800mm,φ10钢筋制成。
⑶注浆锚杆:采用6′钢管制作,壁厚4mm,杆体上顺序钻有φ6mm注浆孔,并焊有封孔挡圈。
考虑岩体扩容和塑性软化的软岩巷道变形解析
![考虑岩体扩容和塑性软化的软岩巷道变形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6f7dfbc8d376eeaeaa3165.png)
2009年2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Feb. 2009收稿日期:2007-05-31第一作者简介:姚国圣,男,1979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下软土工程、桩基础承载及变形特性的研究。
E-mail: ygs7993@文章编号:1000-7598 (2009) 02-0463-05考虑岩体扩容和塑性软化的软岩巷道变形解析姚国圣1, 2,李镜培1, 2,谷拴成3(1. 同济大学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2. 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3. 西安科技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西安 710054)摘 要:考虑岩体的扩容和塑性软化特性,引进扩容梯度和软化模量的概念,推导出均匀介质中软岩巷道应力和变形的理论解答。
与其他理论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通过算例分析了岩体的扩容梯度和软化模量对围岩塑性区、破裂区半径以及围岩变形和压力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岩体的扩容和塑性软化特性使得分析更加准确,研究成果对软岩巷道支护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 键 词:软岩;扩容;塑性软化;变形;解析解 中图分类号:TD 322 文献标识码:AAnalytic solution to deformation of soft rock tunnel consideringdilatancy and plastic softening of rock massYAO Guo-sheng 1, 2, LI Jing-pei 1, 2, GU Shuan-cheng 3(1. Key Laboratory of Geotechnica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2.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3.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Xi’an 710054, China)Abstract : By taking the dilatancy and plastic softening of rock mass into account and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the dilatancy gradient and softening modulus, the new analytic solution of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of the soft rock tunnel are educed.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esented model are verifi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other published theoretical models. The influences of the dilatancy gradient and softening modulus on the deformation and pressur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re analyzed by a case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e analysis is more rigorous than before by considering the dilatancy and plastic softening of rock mass.The conclusion obtained has some significance in guiding the support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oft rock tunnel. Key words : soft rock; dilatancy; plastic softening; deformation; analytic solution1 引 言对于软岩巷道变形破坏问题,仅靠一些经验方法是不能够完全解决的,必须做好理论基础的研 究。
考虑岩石扩容性质的隧道围岩塑性区位移分析
![考虑岩石扩容性质的隧道围岩塑性区位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de3511cc17552707220830.png)
收稿日期 1998209225 吉小明 男 1965年10月出生 讲师第12卷第4期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V o l .12 N o .41999年12月 JOU RNALO F SH IJ I A ZHUAN G RA I L WA Y I N ST ITU TE D ec .1999 考虑岩石扩容性质的隧道围岩塑性区位移分析吉小明1) 黄秋菊2) 王景春1)(石家庄铁道学院交通工程系1) 石家庄 050043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院三所2) 北京 100011)【摘要】考虑了隧道围岩塑性区的岩体将会发生扩容的性质,不再采用塑性区岩体体积不变的不合理假设,提出了考虑岩体扩容性质的塑性区位移计算的方程式。
【关键词】隧道 扩容 位移【分类号】U 4561 引言在岩石工程和岩石力学试验中,会遇到岩石受压体积膨胀的现象,即扩容现象。
扩容是岩石的一个重要性质。
岩石扩容破坏引起的体积变化要比相应的弹性体积变化大得多。
在以往求解隧道围岩塑性区位移的分析中,往往采用塑性区体积不变的假设,从而使求解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往往偏小。
因而在分析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塑性区的位移时,塑性区体积不变的假设是显然不合理的。
依据隧道围岩破坏特征推导出隧道围岩塑性区径向位移解的方程。
2 问题的基本方程及解答据隧道问题的特点,一般将其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来处理(如图1)。
在推导过程中将原始地应力场视为均匀应力P ,岩体为各向同性,均质介质。
图1 隧道开挖后围岩状态的分区在隧道围岩的塑性区,不考虑体积力的影响,其应力平衡方程为d ΡP r d r +Ρp r -Ρp Ηr =0(1)在塑性区里,破坏准则选用莫尔——库伦准则,其表达式为Ρp Η-k Ρp r -Ρc =0(2)式中,k =1+sin Υ1-sin Υ;Ρc =2co s Υ1-sin ΥC ;Υ,C 分别为塑性区围岩的内摩擦角及粘结力。
将破坏准则(2)代入应力平衡方程(1)得r d Ρpr d r +(1-k )Ρp r =Ρc 其径向应力通解为Ρp r =r k -1∫r -k Ρc d r (3)式中,k 及Ρc 是一个随围岩粘结力C ,内摩擦角Υ变化而变化的非常值的力学参数。
工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支护修复方案设计论文
![工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支护修复方案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e6c8a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a.png)
工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支护修复方案设计论文巷道变形,是工程软岩领域里让人头疼的问题。
支护不到位,修复不及时,都可能造成巷道变形,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安全。
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捋一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以及支护修复方案设计。
一、软岩巷道变形机理1.岩体特性软岩巷道所处的岩体,具有很高的塑性,容易发生变形。
岩体的结构、成分和物理性质,决定了它的变形特性。
比如,泥岩、页岩等软岩,含有大量的粘土矿物,遇水容易发生软化,导致变形。
2.地应力作用地应力是影响软岩巷道变形的重要因素。
随着巷道开挖,原本平衡的地应力状态被打破,巷道周围的岩体开始发生应力调整。
这种调整过程中,岩体内部的应力不断积累,当应力超过岩体的强度时,就会发生变形。
3.水的作用水是软岩巷道变形的催化剂。
软岩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水的作用使岩体软化,降低其强度,从而加剧变形。
水还会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使岩体更容易发生变形。
二、支护修复方案设计1.支护方案(1)初期支护初期支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巷道表面的岩体发生脱落和变形。
常用的初期支护方法有:锚喷支护:通过喷射混凝土和锚杆,增强岩体的整体稳定性。
拱形支架:采用拱形支架,对巷道进行支撑,防止岩体变形。
(2)二次支护二次支护是在初期支护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支护。
常用的二次支护方法有:钢筋混凝土衬砌:在初期支护的基础上,浇筑钢筋混凝土衬砌,提高巷道的承载能力。
预应力锚索:通过预应力锚索,对岩体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
2.修复方案(1)变形监测在巷道变形过程中,及时进行变形监测,了解变形发展趋势,为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2)修复材料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是保证修复效果的关键。
常用的修复材料有:聚合物混凝土:具有高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适用于软岩巷道的修复。
(3)修复方法喷射混凝土:对巷道表面进行喷射混凝土,增强岩体的整体稳定性。
预应力锚索:通过预应力锚索,对岩体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
位移控制:对巷道进行位移控制,防止岩体继续变形。
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_靖洪文
![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_靖洪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2d8cba69dc5022aaea00e4.png)
第28卷第6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 o l.28 N o.6 1999年11月 Journal of Ch ina U niversity of M ining&T echno logy N ov.1999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3α靖洪文 宋宏伟 郭志宏(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221008)摘要 通过对软岩巷道工程特征的研究,提出用定量指标——稳定的围岩松动圈厚度值L p(L p ≥150c m)来判定“软岩巷道工程”的方法.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了围岩松动圈碎胀、水胀及复合等变形机理,提出对大松动圈碎胀变形 , 类软岩采用锚喷网支护, 类软岩采用联合支护,对水胀变形软岩首先采用综合防治水措施的新思路,并被大量的工程证明是正确的.关键词 软岩,松动圈,碎胀变形,水胀变形,控制技术中图分类号 TD353第一作者简介 靖洪文,男,1963年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软岩巷道支护一直是煤矿生产建设中的难题,也是目前国内外尚未解决的问题.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软岩工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由于软岩问题的复杂性,目前不仅软岩工程支护设计仍停留在经验的工程类比及盲目的试验基础上,而且软岩工程判定及分类方法也缺乏可行的量化指标,造成工程实践中的浪费.在原岩中开挖巷道,破坏了围岩原有的三向应力平衡状态,围岩中的应力将重新分布,同时伴随应力集中现象出现.如果集中应力小于围岩强度,围岩虽有变形出现,但巷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不存在支护问题;只有当集中应力大于围岩强度,围岩发生破坏时,巷道才产生非线性变形.如果这种非线性变形得不到有效控制,巷道就会冒落或断面尺寸缩小而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而须进行加固或返修.本文在探讨软岩巷道工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用全面反映围岩应力和围岩强度等因素综合作用结果——稳定的围岩松动圈厚度来定量确定软岩工程,进而分析其非线性变形破坏机理,重点研究了碎胀变形机理及支护参数设计方法,并且经过工程实践证实其可靠性.1 软岩巷道工程的矿压显现特征软岩工程地压大,致使一般刚性支护不能进行有效的维护,多至3层料石碹也遭到破坏;围岩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一般达1~3个月;底臌现象明显.综合起来表现为支护难度大,在选择支护时必须摒弃各种刚性支护,而选择各种支撑力较强的可缩性支护.用这个概念来划分软岩工程的范畴将包括:深部工程、构造应力明显地区、密集工程群、受采动影响的巷道工程和遇水软化膨胀岩层地区等.它们都能达到上述支护难度,即每矿都有可能遇到软岩工程问题.围岩松动圈巷道支护理论[1]在对围岩状态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松动圈的存在是煤矿巷道围岩的固有特性,它的范围大小可以用声波仪进行测定.稳定后的围岩松动圈厚度是围岩应力p与围岩强度R的复杂函数,L p=f(p,R).它是一个综合指标,反映了支护的难易程度,而且大量相似模拟试验及现场实测表明,煤矿巷道的跨度(一般3~5m范围)及支护强度(一般为0.1~0.2M Pa)等影响不大.当松动圈厚度大于150c m时,多种支护,特别是刚性支护发生严重破坏;当松动圈厚度小于150c m时,支护破坏轻微.因此就这个意义而言,“软岩”已不单纯指围岩的软硬或者地应力水平的高低,而是把“软岩”与“硬岩”的界限划定在松动圈厚度为150c m处,大于该值时称为大松动圈软岩工程.大松动圈软岩工程分类见表1,共分成3类.α收稿日期 199906223煤炭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6建0101)表1 大松动圈软岩工程分类Table1 The classif ication of sof t rock roadwaywith a large broken zoneL p c m围岩类别围岩类型支护机理及方式备 注150~200 一般软岩锚杆组合拱理论锚喷网支护 200~300 较软软岩锚杆组合拱理论全断面锚喷网支护>300 极软软岩二次支护理论 联合支护 注 近期研究表明:L p相同但岩石不同时支护难度有差异. 用松动圈厚度判定软岩工程有两个突出特点:1)松动圈厚度可现场实测,容易取得且可靠性高;2)松动圈厚度是一个综合指标,它全面反映原岩应力(包括采动应力)、岩体性质(包括强度、裂缝、软弱夹层等)、施工和水等的影响,在工程中又不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观测和具体量化,现场应用方便.这一划分软岩工程支护范畴的分类方法已经过大量工程验证[2],获得良好的效果.2 大松动圈软岩变形机理分析巷道开挖后,一般总要引起巷道周边围岩的收敛变形,其变形量的大小是衡量巷道矿压显现强烈程度和维护状况的重要指标1研究其变形组成和机制,预测其变形规律、特征和变形量值,以便合理确定支护形式和参数,最大限度地利用围岩自身支撑能力,避免目前大松动圈软岩巷道中经常遇到的支护多次破坏和频繁返修的困难局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当围岩松动圈厚度L p≥150c m时,围岩突出地表现为软岩工程特征,但由于巷道围岩形成松动圈的机理不同,则其支护对策亦不同.因此,依据支护对象(碎胀变形、水胀变形、复合变形)及支护对策上的差异又可将分类表中大松动圈软岩分成碎胀型、水胀型和复合型3类.2.1 碎胀型软岩岩石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受力过程中,产生较小的变形就会进入破裂状态.破裂意味着岩石中裂隙增多,单位体积增大,我们把岩石由于破裂而产生的体积增大现象称为碎胀(破裂膨胀).碎胀型软岩是指主要支护对象为碎胀变形,它包括两种情况:1)高应力软岩——岩层在自然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较高,而且受水和风化影响较小;2)低强度软岩——岩层在自然状态下结构松散,软弱,胶结程度差,单轴抗压强度较低,一般小于30M Pa,而且受水和风化影响较大1上述两种岩层都是指围岩遇水无明显膨胀、软化的大松动圈软岩工程.它一般是由于埋深较大、构造应力明显、采动应力叠加、巷道较密等原因形成的.在地下开挖空间要扰动岩石介质,围岩应力进行重分布,导致围岩应力和围岩强度的变化,围岩应力超出围岩强度值越大,围岩变形破坏越快.由于起初巷道表面围岩内的应力集中系数最大而围岩强度最低,因此,巷道周边围岩首先发生变形甚至破坏,应力峰值向深部转移1在此过程中,尽管围岩产生破坏,但是只要它不坍塌、冒落,则对深部围岩体仍然具有一定的支护抗力,使围岩强度得到提高,围岩应力与围岩强度的差值逐渐减小,围岩破坏逐渐趋向缓和1当应力峰值趋近或小于围岩强度时,应力分布趋于稳定,围岩破坏过程趋于结束,最终达到新的应力平衡状态.由此看出巷道剧烈变形是由围岩破坏引起的,而且围岩松动圈厚度值越大,巷道围岩变形量越大,持续变形时间越长.实验室试验充分证实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在煤炭科学基金资助下,采用M T S815型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大理岩等5种岩石的19个试块进行“零围压”岩石单轴碎胀试验,测定了其全应力2应变过程中体积应变变化及碎(剪)胀力(图1)情况[3,4].从图1各条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岩石在受力过程中对接触介质的荷载影响程度(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图1 砂岩体积应变与碎(剪)胀试验曲线F ig.1 Experi m ental curves of vo lum etric strain anddilatancy fo r sandstone综上试验结果表明:1)影响巷道围岩收敛变形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破裂后(巷道围岩形成松动圈)的体积变形,岩石在峰值前(弹塑性)变形量很小,而峰后岩石体积变形要比峰值前大的多,一般达8~10倍,因此峰后破裂围岩体积膨胀变形才是巷道收敛变形的主要原因1在煤矿大松动圈(软岩)巷道围岩收敛变形中,由围岩破坏和软化、碎胀引起的变形占75%~95%,而围岩弹塑性区的变形引起巷道收敛变形量较小,一般约占5%~165第6期 靖洪文等: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25%12)在全应力2应变过程中,峰后岩石体积应变曲线可分成两段:在弱化段,体积膨胀增长较快;在残余强度段,体积膨胀增长比较平缓.说明岩石在弱化段大量裂隙张开贯通,而在残余强度段则是一种岩石结构滑移现象,这对研究岩石碎胀变形机理及分段建立岩石本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13)岩石峰后体积应变大小与岩石性质有关,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越高,则峰后体积应变量越大1即同样的围岩松动圈厚度,由于岩性不同,体积应变值亦不同,其支护难度是不同的1这一试验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围岩松动圈巷道支护理论”研究的深化.综上所述,碎胀变形力是巷道支护的主要荷载,这类巷道破坏的关键是松动圈(破裂区)内“危石”滑移脱落,即关键块体的坍塌引起其周围岩块的松动冒落.2.2 水胀型软岩水胀型软岩是指岩石在自然状态下强度并不低,但遇水后强度急剧下降,甚至软化成泥,同时伴随岩石遇水体积膨胀的一类岩石.这类软岩主要是富含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的岩石.由于这类岩石遇水软化、膨胀,改变了围岩强度与围岩应力的相对关系,而且加大了围岩应力,所以在这类地层中,如果对底板积水、空气潮湿控制不当,表面岩石日渐软化膨胀,将在同样地应力条件下使松动圈增大1同时,由于这类岩石遇水后体积成倍膨胀,膨胀变形压力巨大,又使围岩内应力升高,结果围岩的碎胀和吸水膨胀结合起来产生较大的围岩变形.这一现象有围岩流变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围岩不断地脱离应力场,破坏了围岩松动圈内的应力平衡,造成巷道围岩失稳、支架破坏、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水胀型软岩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岩石遇水软化(强度降低)、膨胀造成松动圈再次扩大,因此,支护的对策是严格控制水的影响,而支护阻力并不要求很大.2.3 复合型软岩复合型大松动圈软岩是指两种软岩变形因素同时存在,围岩碎胀变形及水胀变形均较大1一方面由于围岩应力较大而出现大松动圈,另一方面水的作用降低了围岩强度,围岩吸水发生体积膨胀.复合型大松动圈围岩(软岩)巷道之所以具有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的工程特点,是因为复合型软岩并非具有单一的碎胀或水胀变形机制,而是一种同时具有碎胀和水胀两种变形机制的复合类型,而且碎胀变形超前于水胀变形.复合型软岩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兼有碎胀和水胀两种变形,所以对于此类软岩要十分注重合理运用复合型向单一型转化技术1即首先利用对付水胀型软岩防治水措施,将复合型软岩转化为单一碎胀型软岩进行支护,然后按碎胀型软岩选择支护方式和确定支护参数.应当强调的是,煤系地层不同程度具有复合型软岩的特征,如果忽略这一点,就会造成支护的失败.3 控制技术大松动圈巷道围岩表面位移,绝对限制是无法办到的,也是不经济的.控制原理只能是既允许围岩有一定变形,释放压力,又控制其过大变形,保持巷道在不影响正常使用前提下的稳固,以防止冒顶和片帮.弹性变形在开巷瞬间基本完成,根本无法控制,它不会施加于支护结构.因此:1)对大松动圈围岩碎胀变形,只要及时提供支护抗力,并有适量的可缩变形量以释放压力,促使极限平衡及早实现,即可保持巷道稳定;2)对大松动圈围岩水胀变形,必须首先解决水的问题,水胀型软岩支护对策是严格控制水的影响;3)对大松动圈复合变形,必须十分注重合理运用复合型向单一型转化技术,利用对付水胀型软岩防治水措施,将复合型软岩转化为碎胀型软岩进行支护,然后按碎胀型软岩选择支护方式和确定支护参数.3.1 , 类大松动圈碎胀型软岩锚喷网支护由于岩体破坏、应变软化的结果,将使松动圈内岩体强度随变形发展而逐渐衰减,直至残余强度.松动圈内岩块的滑移碎胀变形(流变),并非有益的能量释放,而是以其承载能力的丧失为代价的,显然是一种有害变形,对此决不能等闲视之.因此,在巷道维护工作中,为充分保持并利用破裂围岩的自承能力,必须对破裂区内岩体进行支护和加固,目的是限制有害的滑移剪胀变形,控制其软化程度,提高其残余强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布置在岩体内部的锚杆支护和对岩体内部的注浆加固将是优越的支护形式和措施.锚杆支护能实现主动深入到围岩内部加固围岩,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和围岩一起形成一个加固圈;喷层可以及时充填围岩表面裂隙,封闭岩面和隔离水、风对围岩的破坏,缓解应力集中现象,密贴并提供一定的支护抗力,使巷道周边围岩从二向应力状态变为三向应力状态;金属网能加强喷层的整体性,提高喷层的抗弯、抗剪、抗拉265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28卷能力,而且将单个锚杆连结成整体锚杆群和混凝土形成有一定柔性的薄壁钢筋混凝土支护圈.因此锚喷网三者结合是内部加固与外部支护的结合,支护与围岩共同作用,浑然一体,并能柔性卸载,先柔后刚,先让后抗,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所以,锚喷网支护的性能十分符合软岩对支护性能特别是一次支护性能的要求.基于上述分析,根据松动圈厚度设计锚喷网支护参数,我们在开滦赵各庄煤矿11,12水平(埋深分别为961.1和1056.8m)受采动影响的底板岩巷( 类,L p=1.5~1.89m)大松动圈软岩巷道(采动碎胀型)及13水平(埋深1159m)煤及半煤岩巷( 类,L p=2.16~2.26m)大松动圈软岩巷道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获得了成功,年经济效益达500万元以上[5].3.2 类大松动圈碎胀变形联合支护对于 类大松动圈碎胀型软岩,一般为高应力强膨胀地区或节理化极破碎的岩石,对此类软岩工程巷道,支护阻力和可缩量是巷道支护成功的主要参数,高阻力和大的可缩量是确保此类极软岩巷道稳定性的关键.由于 类松动圈厚度大,其碎胀变形量也很大,一般达到600mm以上,所以一般常用锚杆(锚固长度1.6~2.0m,锚固力为5~8t)支护不能维护巷道周边围岩的稳定,必须增大锚杆支护强度及可缩量.从理论上讲,通过增大锚杆锚固力(锚杆直径加粗、加长等)及金属网强度等措施,锚喷网(锚索)支护仍可控制此类大松动圈巷道,但从经济实用及施工方便角度讲,采用锚喷网加U型钢可缩支架或注浆加固加U型钢可缩支架(或者用锚喷网加预留有变形充填层的料石碹、大弧板等方式)等联合支护方式则更为合理[6].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对 类大松动圈软岩巷道企图用一次支护特别是强刚性支护,包括双层料石碹、6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支护等不能获得成功[7],原因是它们不适应大松动圈软岩初期变形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因此,锚喷网一次支护主要是提高围岩松动圈内破裂岩石的残余强度,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以保证巷道在安全的条件下允许围岩在高阻控制下释放变形压力,以适应其碎胀变形力学机制.为保证巷道较长时间的稳定和服务期间的安全,在围岩变形稳定后必须进行二次支护,给巷道提供最终支护强度和刚度,并起到安全储备作用.锚喷网一次支护的关键是根据松动圈厚度确定“组合拱”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2m),进而确定锚喷网支护参数;二次支护的关键是确定支护时间:应在一次支护巷道围岩变形稳定后进行,具体应根据巷道开挖后监测情况确定,如松动圈厚度已基本稳定,u2t曲线变化平缓等.淮南谢桥煤矿东风井-240m总回风巷(泥岩, 类)大松动圈软岩工程中,采用单一常规锚喷网(非锚索)支护发生了失败,但返修时采用锚注与U型钢联合支护取得了成功[6].3.3 ~ 类复合型软岩转化关键技术——治水开巷后,大松动圈在产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碎胀变形的同时,破裂岩体出现宏观裂隙,地下水的渗入不仅降低破裂面的强度和作用在其上的法向应力,导致围岩强度下降,松动圈再次扩大,而且岩石遇水膨胀和软化,这种相互作用恶性循环,导致支护非常困难1所以,在这类地层中必须采取治水的措施.由于井下水源分布广,来源多,在巷道内存在水流,故治水方法必须采取治、防、管、排等综合治理措施.1)有水必治 井下施工巷道掘进头,对出水、淋水、积水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出水点,不能乱流、漫流,存留时间不能过长.哪里有水哪里治,能排则排,能导则导,能疏则疏,分段截流、分片治理,保持巷道无积水12)无水要防 施工巷道要有防水措施,做到预防为主.编制作业规程时,必须考虑治水方法、防水系统、防水设备和防水设施,做到有备无患.水沟要紧跟迎头,毛水沟距迎头不得超过15m,永久水沟距迎头不超过50m13)用水必管 施工迎头喷浆、洒水、喷雾、通风、消防、注浆等都需用水,但要管理好用水,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跑、漏、冒、滴,对用完的水,及时排入疏水系统,保持巷道干燥无水14)积水必排 井下巷道如有积水,必须及时排入排水系统.对于复合型软岩,只有围岩破裂松动,潮湿空气或水沿裂缝侵入围岩深部之后,其变形才能强烈的显现出来1而且水胀变形在时间上滞后于碎胀变形,但是如采取上述治水措施,使岩石无水可吸,水胀变形也就无从产生,则复合型软岩转化为单一碎胀型软岩,从而大大降低了支护难度.4 结 论1)采用单一综合指标——围岩松动圈厚度(L p≥150c m)判定软岩巷道工程,不仅能全面反映围岩的稳定性,而且现场应用方便1365第6期 靖洪文等: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2)大松动圈软岩工程,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其松动圈厚度值都在150c m以上1但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软岩工程,应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处理1应当强调的是,煤系地层不同程度的具有复合型软岩的特征,如果忽略这一点,会造成支护的失败.3) , 类大松动圈碎胀变形软岩采用单一锚喷网支护,用“组合拱理论”设计锚喷网支护参数可以获得成功; 类大松动圈碎胀变形软岩须采用联合支护方式,才可以获得成功.4)绝对限制大松动圈非线性变形不易实现,也不经济,只能是既允许围岩有一定变形以释放能量,减小围岩对支护的压力,又能有效控制其过大变形,保持巷道的使用空间和稳定性.仅考虑对岩体应力的控制或一味采用各种高强度支护手段是不适宜的.参考文献1 董方庭,宋宏伟,郭志宏等.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煤炭学报,1994,19(1):21~312 鹿守敏,靖洪文.巷道锚喷支护机理研究与实践.建井技术,1994(4):10~143 靖洪文,李世平.零围压下岩石剪胀性能试验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8,27(1):19~224 J ing H W,L i S P.Experi m ental study on vo lum etric strain of rock s in full stress2strain p rocess.Journal of Ch ina U niversity of M ining and T echno logy,1999,9(1):33~375 靖洪文,付国彬,郭志宏.深井巷道围岩松动圈影响因素实测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 18(1):70~746 何满潮.中国煤矿软岩巷道支护理论与实践.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1~367 陆家梁.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7~81Study on D efo rm ati on M echan is m of B roken Zone A round Soft Rock Roadw ay and Its Con tro l T echn iqueJ ing H ongw en S ong H ongw ei Guo Z h ihong(Co llege of A rch itecture and C ivil Engineering,CUM T,Xuzhou,J iangsu221008)Abstract T he engineering featu res of soft rock roadw ay are discu ssed.T he quan titative w ay of assess2 ing soft rock roadw ay by the th ickness L p(L p≥150c m)of b roken zone is pu t fo r w ard.Fu rther m o re,the defo r m ati on m echan is m of bu lk ing,dw elling and so on is analyzed.It is believed that fo r , bu lk ing soft rock bo lting and sho tcreting w ith w ire m esh shou ld be u sed,fo r com b ined suppo rting,and fo r dw elling soft rock w ater ough t to be treated firstly.T he reliab ility has been confir m ed by indu strial tests.Key words soft rock,b roken rock zone,bu lk ing defo r m ati on,dw elling defo r m ati on,con tro l techn ique 465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28卷。
巷道围岩弹塑性解析解及工程应用_曾开华
![巷道围岩弹塑性解析解及工程应用_曾开华](https://img.taocdn.com/s3/m/e716eae17c1cfad6185fa713.png)
收稿日期:2010 - 10 - 07 责任编辑:常 琛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0969007 ) 作者简介:曾开华( 1968 —) , 男, 江西丰城人, 副教授, 博士后。E - mail: zkh@ 163. com
第5 期
曾开华等: 巷道围岩弹塑性解析解及工程应用
753
在弹塑性交界r处围岩弹性区的应力亦满足屈服方程式3且径向应力连续整理得围岩塑性区半径r经典弹塑性理论假定塑性区体积应变为零即11平面应变对应dudr代入式11并以围岩弹塑性交界13由式9和式12可以看出此时塑性区和弹性区的位移表达式完全一样只是式9适用于r2011年第36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巷道变形情况围岩塑性区的弹性应变由广义胡克定律确定其表达式15围岩塑性区具有明显的剪胀特性体积应变不再为零塑性应变之间的关系由非关联流动法则确为剪胀角一般小于或等于内摩擦角
ZENG Kaihua1 , JU Haiyan1 , SHENG Guojun1 , ZHANG Changguang2
( 1.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99 ,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Geotechnica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 China)
围岩弹性区的应力和位移 为 2 2 σr = p o - ( p o - p y ) R / r σθ = p o + ( p o - p y ) R / r
2 2 2
( 7) ( 8)
1 R ( po - py ) E , G = ( 9) 2G r 2 ( 1 + ν) p y 为围岩弹性极限荷载解析解; E、 式中, ν 分别为围岩 u = 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G 为围岩剪切模量。 在弹塑性交界 r = R 处, 围岩弹性区的应力亦满足 屈服方程式( 3) , 且径向应力 σr 连续, 整理得围岩塑性 区半径 R 为 R = ri py =
yantubbs-圆形巷道围岩应变软化弹塑性分析
![yantubbs-圆形巷道围岩应变软化弹塑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c4cc0e02020740be1e9bf3.png)
1
引
言
对于圆形洞室的应力和变形弹塑性分析,众多 ~ 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1 4]:理论分析方面主要
收稿日期:2010–01–29;修回日期:2010–03–30
是基于理想弹塑、弹脆性力学模型计算相 /非关联 流动法则下围岩应力、变形弹塑性解析表达式,如 K. H. Park 和 Y. J. Kim[5]基于塑性区不同的弹性变 形规律给出了弹脆性模型下围岩应力和变形解析 , 解;S. K. Sharan[6 7]给出了 Hoek-Brown 弹脆性岩
根据平衡方程式(1)、屈服准则式(2)及边界条件
(4)
⎬ εθ i = ui / r ⎪ ⎭
ε ri = ∂ui / ∂r ⎫ ⎪
对于弹塑性问题,塑性变形使得围岩应力应变 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且塑性应变形取决于塑性 势。岩土类材料符合 Mohr-Coulomb 塑性势[15],即
式(10)的第一式,应力可统一表示为 σ ri = σ ic−1 (r / Ri −1 ) Ni −1 − Di ⎫ ⎪ ⎬ Ni −1 c σ θ i = Niσ i −1 (r / Ri −1 ) − Di ⎪ ⎭ 其中,
ELASTOPLASTIC ANALYSIS OF CIRCULAR OPENINGS IN STRAIN-SOFTENING ROCK MASSES
ZHANG Qiang,WANG Shuilin,GE Xiuru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Hubei 430071,China)
考虑剪胀和软化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分析
![考虑剪胀和软化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3885df33d4b14e852468b8.png)
度和 弹模 劣 化对 破裂 区范 围的影 响 , 为巷道 的稳定 分析 以及 支护设 计提供 理 论依据 。 关键 词 : 巷道 ; 弹 塑性 ; 剪胀 ; 软化 ; 解析 解 中图分 类号 : T U4 5 1 . 2 文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4 7 6 4 ( 2 0 1 3 ) 0 3 — 0 0 0 7 — 0 5
第 3 5卷 第 3 期
2 0 1 3年 6 月
土 木 建 筑 与 环 境 工 程
J o u r n a l o f Ci v i l .Ar c h i t e c t u r a l&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We i J i a n j u n ・
( 1 . S t a t e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f o r Ge o me c h a n i c s a n d De e p Un d e r g r o u n d En g i n e e r i n g,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 Te c h n o l o g y ,
Hale Waihona Puke El a s t i c — Pl a s t i c An a l y s i s o f S u r r o u nd i n g Ro c k s Co n s i d e r i ng Ma t e r i a l Di l a t a nc y a nd S o f t e ni ng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数值模拟分析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数值模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e033c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9.png)
第42卷第6期能 源 与 环 保Vol 42 No 6 2020年6月ChinaEnerg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Jun. 2020 收稿日期:2020-02-21;责任编辑:陈朋磊 DOI:10.19389/j.cnki.1003-0506.2020.06.036作者简介:魏勇齐(1986—),男,河南新乡人,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方向为水文及水资源。
通讯作者:董永智(1986—),男,河南新乡人,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为矿产资源勘查。
引用格式:魏勇齐,董永智,杜菊红,等.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数值模拟分析[J].能源与环保,2020,42(6):160 163.WeiYongqi,DongYongzhi,DuJuhong,etal.Deformationcharacteristicsandnumericalsimulationanalysisofsurroundingrockindeepsoftrockroadway[J].ChinaEnerg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2020,42(6):160 163.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数值模拟分析魏勇齐,董永智,杜菊红,王 莹(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针对深部煤矿开采条件下软岩巷道围岩出现持续流变时间长、变形大、地压高、巷道难以维护等特点,首先分析了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特征,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水平应力分布以及巷道围岩塑性区扩展规律。
研究得出,深部软岩巷道的围岩岩块呈松散破碎形态,相互翻转和滑移,岩体的模量和强度低;随着巷道埋深的逐渐增加,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系数逐渐减小,巷道垂直、水平应力峰值逐渐变大,塑性破坏范围扩展速率逐渐增加。
研究为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提供理论基础。
关于软岩巷道变形特征及其支护技术的探讨
![关于软岩巷道变形特征及其支护技术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dafe83f4b73f242336c5fef.png)
关于软岩巷道变形特征及其支护技术的探讨【摘要】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软岩巷道面临的问题日渐突出。
文章首先阐述了软岩的分类和软岩的特征,然后对软岩巷道的变形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软岩巷道的支护对策。
【关键词】软岩;巷道;支护技术近年来,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不稳定及极不稳定围岩与日俱增,特别是部分开采时间较长的矿井,都存在着软岩巷道支护问题。
部分或全部布置在软岩中的巷道易失稳变形破坏,表现为底鼓,两帮内挤出现折帮,顶板由于断裂、离层而造成掉顶或冒顶等,传统的支护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造成巷道维护困难,失修严重,多次维护成本高,矿井生产效率低下。
为此,需充分理解软岩巷道变形的机理及支护原理,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并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以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
1 软岩分类及特征软岩仅是地质岩体中一部分,但却是地质介质中极为复杂的部分。
按照软岩自然特征、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在工程力的作用下产生显著变形的机理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软岩分为五类:低强度软岩、膨胀性软岩、高应力软岩、节理化软岩和复合型软岩。
软岩有别于硬岩而独具的特性有以下几点:(1)可塑性,由于软岩胶结程度差,结构疏松,孔隙率高,强度低,粘土矿物亲水性强,在工程力和水的作用下矿物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吸附水分子形成水化膜,从而使岩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岩石强度急剧降低,在无控制条件下失去自身支承能力。
(2)膨胀性,软岩在水作用下产生体积膨胀现象。
(3)崩解性,软岩在物理、化学、力学等因素作用下发生鳞片状解体。
(4)流变性,有韧性的软岩受力发生流变,其过程与时间密切相关。
(5)易扰动性,由于软岩的内部结构特点,软岩对抗外界环境扰动的能力极差,对施工震动、吸水膨胀、软化泥化、暴露风化等影响极为敏感。
2 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1 软岩巷道的变形特点(1)软岩巷道的变形呈现蠕变变形三阶段的规律,并且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
软岩隧道大变形成因分析及处置措施
![软岩隧道大变形成因分析及处置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d885225524de518974b7d1c.png)
软岩隧道大变形成因分析及处置措施摘要:本文对软岩隧道大变形机理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软岩地区常见的支护设计和软岩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以解决当前施工阶段出现的问题,以期为软岩区隧道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软岩隧道;大变形;成因分析;处置措施0 引言由隧道大变形引起的地质灾害屡见不鲜,困扰着软岩区隧道的建设。
首例出现软岩大变形的隧道是1906年建成的新普伦隧道(全长19.8Km),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奥地利陶恩隧道,施工期间产生50~120cm的变形,日最大变形量达到20cm。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乌鞘岭隧道,拱顶沉降达到105cm,周边收敛达到103cm,而凉风垭隧道的周边收敛值达到197.25cm,此类的地质问题还有许多,软岩隧道不仅延长建设的周期,而且还会大幅增加工程造价。
软岩隧道的支护理论有多种,20世纪初由Haim、Rankine等提出的古典压力理论,以及在之后提出的塌落拱理论,这也是新奥法的理论基础,其核心是隧道围岩具有自稳能力,L.V.Rabcewicz提出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即新奥法),其后还有应变控制理论、能量支护理论、轴变论、软岩工程力学支护理论等。
近年来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对隧道变形进行初步的了解,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在施工技术、监测手段上也取得较大的发展,复合式衬砌、超前支护等应用于隧道工程中,高精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监测设备用于隧道变形和应力监测[1]。
1 隧道围岩大变形机理1.1 软岩大变形的工程定义目前对于围岩大变形尚未有明确的定性和定量判断依据,只是根据地质条件,以某一角度进行判断,而在实际的工程中,软岩大变形并未列入规范中。
软岩区隧道产生大变形与地质条件、时间、隧道的尺寸规模、埋深等有着密切关系,根据以上的影响因素,本文对软岩大变形给出如下定义:软弱围岩在水(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渗水)的作用下,采取常规的支护设计,围岩产生塑性变形,且无法有效控制,其变形量已经超过预留变形量或者规范的允许值,或者具有这种趋势,当二衬施工工后一段时间内,变形仍不稳定,且导致衬砌结构开裂的现象称为软岩大变形。
矿山压力课后答案
![矿山压力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5bbb19a8114431b90dd85f.png)
矿山压力与控制课后题参考答案矿山压力:开掘巷道或进行回采工作时,破坏了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引起岩体内部的应力重新分布,直至形成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山压力作用下,会引起各种力学现象,如岩体的变形、破坏、塌落,支护物的变形、破坏、折损,以及在掩体中产生的动力现象。
这些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矿山压力控制:为使矿山压力显现不致影响采矿工作正常进行和保障安全生产、必须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吧矿山压力显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对于有利于采矿生产的矿山压力也应当合理利用,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均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绝对应力或地应力。
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撑应力。
老顶:通常吧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直接顶初次垮落:煤层开采后,将首先引起直接顶的垮落。
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直接顶悬露面积增大,当达到其极限跨距时开始垮落。
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
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随着工作面推进,顶底板处于不断引进的状态。
由于在缓斜及倾斜工作面底板鼓起量比较小,因而常常可以忽略不计,为此顶底板移近量简称为顶底板下沉量。
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变形失稳)。
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顶板的台阶下沉),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急剧下沉。
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
煤矿开采中巷道变形的影响因素作用分析
![煤矿开采中巷道变形的影响因素作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d1ea5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f.png)
煤矿开采中巷道变形的影响因素作用分析摘要:煤炭是中国能源供应的主要形式。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煤炭资源逐渐减少。
西北部煤炭储量丰富,目前开采利用率低。
西北地区煤矿区的成岩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煤层底板以弱胶结软岩为主,如粉砂岩、碳质泥岩和中细砂岩。
岩层的机械强度较低,遇水时容易膨胀和泥泞,胶结性差。
在这种煤岩下开采煤时,在巷道开挖过程中,大断面软岩容易产生围岩大塑性变形范围,复合顶板下沉导致巷道弯曲破坏。
针对巷道开挖过程中引起巷道变形的主要因素,采用模拟分析方法分析其变形效应,为巷道支护提供参考,有针对性地开展巷道支护,减少巷道变形,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关键词:煤矿开采;巷道变形;影响因素;作用1巷道崛起技术概述巷道上升技术对煤矿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关键技术之一。
巷道上升对矿山也有积极影响,采矿巷道的数量将越来越多。
在我国,开展巷道崛起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悬臂挖掘机,在我国应用广泛,应用时间相对较长。
第二种是使用连续采矿机和杆式瞄准钻机,其应用有限,在蒙古通常使用较多。
三是挖掘和锚固单元的挖掘和锚固一体化的兴起。
这种方法尚未正式投入使用,仅在一些矿区进行了测试。
2巷道围岩变形分析模型的建立对引起巷道变形的影响因素作用进行仿真分析,在岩土工程数值模拟的软件中,选用FLAC3D对工作面巷道的变形破坏进行数值模拟。
FLAC3D能够对岩石、土质及其他的三维受力结构进行准确的模拟,特别是针对岩层的弹塑性破坏进行准确的模拟,在岩土工程界具有广泛的应用,适用于对巷道的变形进行分析。
以某正在开采中的弱胶结软岩巷道为例对巷道的变形进行分析,煤层的埋深为540m,侧压力系数为1.2,对引起巷道变形的因素进行分析,设定模型的大小为100m×20m×100m(长×宽×高),巷道的断面尺寸为5.6m×3.6m,是大断面巷道,对于巷道的变形更加敏感,建立巷道的模型。
隧道工程围岩扩容和塑性软化的变形解析
![隧道工程围岩扩容和塑性软化的变形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7972d65022aaea998f0fd6.png)
应的应变量 。参数 k 叩 ,: , 为引进的软化系数和扩容系数 , 将在下文定义 , , , o 分别与 ,, r o 对应 , r 占,
s 分别与 1 3 , , 对应 。
1 基本方程在极坐标系下可写为 )
平 衡 方程 为
dr
+
r
: , 0
() 1
收 稿 日期 :0 8—0 20 7—1 0
0 引 言
对于隧道工程围岩变形与破坏问题 , 仅靠经验方法是不可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的, 必须加强理论基 础 的研究 。Fn e 和 K s e 解 答代 表早 期研 究 , enr at r n 将岩 体视 为 金属 那 样 的理 想 弹 塑性 材 料 , 假定 体 积 应 并
变为零 , 果 与实 际具 有较 大 的 出入 ; 里公 式是 以理想 脆 塑性 建 立 起来 的 , 出的解 答 明 显偏 大 。 近年 结 艾 给
S p2 0 e.0 8
文章 编 号 :17 9 1 ( 0 8 0 0 5 6 2— 3 5 2 0 ) 3— 4 5—0 6
隧 道 工 程 围岩 扩 容 和 塑 性 软 化 的 变 形 解 析
杨荣尚
( 陕西西汉高速公路有 限责任公司 , 西 西安 706 ) 陕 104
摘 要: 系统考虑 隧道工程 建设过程中隧道 围岩岩体的扩容和塑性软化特性 , 引入岩石扩容梯度 和软 化模 量 的概 念 , 导 出均 匀介 质 中软 岩 隧道 围岩 应 力场 和 变形 场 的 理论 解 析 , 其他 研 究者 推 与 理论模型进行 比较 , 验证本文理论模 型研 究的正确性。通过算例分析 了隧道工程岩体 的扩容梯
度和 软 化模 量对 围岩 塑性 区 、 裂 区半径 以及 围岩 变形和 压 力 的影 响 , 究 结果 对 隧道 支护 设 计 破 研 与施 工具有 指 导意 义 。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治理技术应用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治理技术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643066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3.png)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治理技术应用
程晋
【期刊名称】《江西煤炭科技》
【年(卷),期】2024()1
【摘要】针对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加剧问题,以山西侯村煤矿轨道大巷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现场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巷道在无支护条件与采用锚索支护+注浆改性条件下的围岩变形情况,设计了轨道大巷围岩支护加固与注浆技术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应用。
根据施工后的巷道围岩变形情况,巷道半年内两帮最大变形量为38 mm,顶底板最大变形量为25 mm,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总页数】4页(P22-24)
【作者】程晋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22;TD353
【相关文献】
1.近煤层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治理技术研究
2.动压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综合治理实践
3.交叉点区域软岩巷道围岩治理技术实践与应用
4.千米深井大变形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应用实践
5.深埋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控制一体化支护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2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Feb. 2009收稿日期:2007-05-31第一作者简介:姚国圣,男,1979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下软土工程、桩基础承载及变形特性的研究。
E-mail: ygs7993@文章编号:1000-7598 (2009) 02-0463-05考虑岩体扩容和塑性软化的软岩巷道变形解析姚国圣1, 2,李镜培1, 2,谷拴成3(1. 同济大学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2. 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3. 西安科技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西安 710054)摘 要:考虑岩体的扩容和塑性软化特性,引进扩容梯度和软化模量的概念,推导出均匀介质中软岩巷道应力和变形的理论解答。
与其他理论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通过算例分析了岩体的扩容梯度和软化模量对围岩塑性区、破裂区半径以及围岩变形和压力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岩体的扩容和塑性软化特性使得分析更加准确,研究成果对软岩巷道支护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 键 词:软岩;扩容;塑性软化;变形;解析解 中图分类号:TD 322 文献标识码:AAnalytic solution to deformation of soft rock tunnel consideringdilatancy and plastic softening of rock massYAO Guo-sheng 1, 2, LI Jing-pei 1, 2, GU Shuan-cheng 3(1. Key Laboratory of Geotechnica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2.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3.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Xi’an 710054, China)Abstract : By taking the dilatancy and plastic softening of rock mass into account and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the dilatancy gradient and softening modulus, the new analytic solution of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of the soft rock tunnel are educed.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esented model are verifi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other published theoretical models. The influences of the dilatancy gradient and softening modulus on the deformation and pressur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re analyzed by a case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e analysis is more rigorous than before by considering the dilatancy and plastic softening of rock mass.The conclusion obtained has some significance in guiding the support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oft rock tunnel. Key words : soft rock; dilatancy; plastic softening; deformation; analytic solution1 引 言对于软岩巷道变形破坏问题,仅靠一些经验方法是不能够完全解决的,必须做好理论基础的研 究。
以著名的Fenner 和Kastner 解答为代表的早期研究,将岩体视为金属那样的理想弹塑性材料,并假定体积应变为0,结果与实际不符。
艾里公式是基于理想脆塑性建立起来的,给出的解答明显偏 大。
近年来,国内袁文伯等[1]、马念杰等[2]给出了考虑应变软化的巷道变形压力的解答,但没有考虑岩体的扩容特性;付国彬[3]考虑岩体的应变软化和破裂膨胀特性,给出了巷道应力与变形的解析解,但对软化特性的考虑不够全面。
本文进一步分析岩体扩容和软化特性的影响,给出更为全面的软岩巷道应力及变形的解析解答。
2 理论分析2.1 力学模型巷道开挖后力学模型[1,3]如图1所示。
其中:①巷道处于静水应力场中,原岩应力为0p ;②取巷道断面为圆形,半径为0R ;③围岩岩体为均质、各向同性岩体;④支护体提供的是均匀径向支护阻力i p ;⑤巷道开挖后,周边围岩产生半径为b R 的塑性破坏区和p R 的塑性软化区。
2.2 岩体特性模型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31-εε曲线可用图2的3线段型模型来描述[4−6],按轴对称平面应变问 题进行分析,其中,1ε、3ε为大、小主应变;p 1ε、p 3ε和b 1ε、b 3ε分别为塑性软化区和破坏区在局部坐标系中对应的应变量;12 k ηη、、为引进的软化系数和扩容系数,将在下文定义; r θσσ、分别与1σ、3σ对应; r θεε、分别与1ε、3ε对应。
图1 软岩巷道力学模型Fig.1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soft rock tunnel(a )3线段型应变软化模型(b )31-εε曲线图2 岩体特性模型Fig.2 Characteristics model of rock mass(1)极坐标系下基本方程 平衡方程为d 0d r r rr θσσσ−+= (1)几何方程为d d r u u r rθεε==, (2) 式中:u 为巷道围岩的径向位移。
(2)采用线性莫尔-库仑屈服准则[7]p c r K θσσσ=+ (3)式中:p (1sin )(1sin )K ϕϕ=+−;ϕ为岩体的内摩擦角;c σ为岩体的峰值强度。
在塑性软化区,有:p p p p c r K θσσσ=+ (4)式中:p p r θσσ、分别为塑性区围岩的切向应力、 径向应力;p (1sin )(1sin )K ϕϕ=+−,p c 2c σ=⋅ ,p c σ为取决于塑性区主应变增量p∆θε的岩体单向抗压强度;c 、ϕ为岩体塑性区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p 0c c c M θε=−,p 0M ϕθϕϕε=−;c M M ϕ、分别为塑性软化区凝聚力软化模量和内摩擦角软化模量[8−9],并有b e 0())c M c c θθεε∗=−−, b e 0()()M ϕθθϕϕεε∗=−−;0c 、0ϕ和∗c 、∗ϕ分别为岩体峰值区和残余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e θε、p θε、b θε分别为弹性区、塑性软化区和破裂区切向应变。
根据本文选择的模型,令图2(a )中30σ=,可得pp p e c c 0c ∆[()]c r R M M θθθσσεσεε==−=−− (5)为方便下文计算,令软化系数c k M =。
在围岩破坏区则,有:b b pc r K θσσσ∗=+ (6)式中:b b r θσσ、分别为破裂区围岩的切向、径向应力;c σ∗为岩体单向抗压残余强度。
(3)根据图2,考虑岩体体积扩容的流动法则,在塑性软化区为p p 10r θεηε∆+∆= (7)式中:p r ε∆、p θε∆分别为塑性软化区围岩的径向、切向应变增量;1η为考虑塑性区岩体扩容引进的参数,考虑岩石体积扩容时,11η>;否则,11η=,并有1p (1sin )(1sin )K ηϕϕ==+−。
在围岩破裂区为b b 20r θεηε∆+∆= (8)式中:b r ε∆、b θε∆分别为破裂区围岩的径向、切向应变增量;2η为考虑破裂区岩体扩容梯度引进的参数,考虑岩石扩容性时21η>,否则21η=。
根据扩p 0p 0p 0p第2期 姚国圣等:考虑岩体扩容和塑性软化的软岩巷道变形解析容梯度的定义得21ηφ=+,对Former 的试验资料[10]进行分析的结果,φ多介于0.30~0.50之间。
因此,一般可取2η=1.30~1.50。
3 巷道围岩弹塑性解析3.1 巷道围岩应力、位移的分析(1)弹性区围岩应力[1,3]p pe 220p p e 220p p [1()]()[1()]()r R R p R r R r p R r R r θσσσσ⎫=−+⎪⎬=+−⎪⎭(9)式中:pR σ为p r R =处的径向应力,p0(2R p σ=−c p )(1)K σ+。
弹性区径向位移为p220ppe(1)()R p R AR u Errνσ+−==(10)式中:E 为弹性模量;A 为参数,p(1)(R A υσ=+−0)p E ,υ为岩石泊松比。
在p r R =处,由式(2)及式(10)可得e e r A θεε=−= (11)(2)塑性软化区 该区内总应变可以写成:ppe p e p ()()r r r R r r R θθθεεεεεε===+=+, (12)由式(12)及式(7)、(2)可得软化区的位移协调方程为11d (1)d u uA r rηη+=− (13) 由边界条件pep r R u AR ==,得软化区位移场为11p p12111R u Ar r ηη+⎧⎫⎡⎤⎛⎞⎪⎪⎢⎥=+−⎨⎬⎜⎟+⎢⎥⎝⎠⎪⎪⎣⎦⎩⎭(14) 将式(14)与式(1)联立得11p ppp c 1211rR kK A r ηθσσση+⎡⎤⎛⎞⎢⎥=+−−⎜⎟+⎢⎥⎝⎠⎣⎦(15) 将式(15)与式(4)联立,利用边界条件ppe p ()()r r R r r R σσ===,得到塑性区的应力表达式:p 1p p c 0p p p p 111p c p1p 1p p (1)211(1)()211111r K K kA p K K K K R rkA R r ησσησηη−+⎡⎤+=++⋅⎢⎥+−−+⎢⎥⎣⎦⎡⎤⎛⎞⎛⎞⎢⎥+−−⎜⎟⎜⎟⎜⎟++−−⎢⎥⎝⎠⎝⎠⎣⎦(16)11p p p p c 1211r R kK A r ηθσσση+⎡⎤⎛⎞⎢⎥=+−−⎜⎟+⎢⎥⎝⎠⎣⎦(17) (3)破裂区根据图2(b ),破裂区内总应变可以表示为bbp b p b ()()r r r R r r R θθθεεεεεε===+=+,(18)由式(18)、(8)和式(2)求解,过程同上,可以求得破裂区围岩径向位移为 1211p bb 12b 112111R R u Ar r R ηηηη++⎧⎧⎫⎡⎤⎛⎞⎛⎞⎪⎪⎪=+−+⎢⎥⎨⎨⎬⎜⎟⎜⎟++⎝⎠⎢⎥⎝⎠⎪⎪⎪⎣⎦⎩⎭⎩ 1112(1)ηη⎫−⎬+⎭(19)由此,巷道周边位移0u 的解析计算公式为2111pb 00120b 112111R R u Ar r R ηηηη++⎧⎧⎫⎡⎤⎛⎞⎛⎞⎪⎪⎪⎢⎥=+−+⎨⎨⎬⎜⎟⎜⎟++⎢⎥⎝⎠⎝⎠⎪⎪⎪⎣⎦⎩⎭⎩ 1112(1)ηη⎫−⎬+⎭(20)由式(6)和式(1)求解,并利用边界条件bbp b r r ()()r R r R σσ===,得到破裂区的应力表达式为 p p p bc 0pp p p 111b 1c c c p p p 1p p (1)211(1)()2(1)()(1)()1rK K K kA p K K K K R kA r R K K R K σσηησσση−−∗∗⎧⎡⎤+⎪=++⋅⎢⎥⎨+−−+⎢⎥⎪⎣⎦⎩⎛⎞⎫⎛⎞++−⎪−−⎜⎟⎜⎟⎬⎜⎟⎜⎟−+−⎪⎝⎠⎭⎝⎠(21)b b pc r K θσσσ∗=+ (22)3.2 巷道围岩破裂范围的确定(1)塑性区半径当围岩处于破裂状态时,根据式(17)、(22),由bbb p ()()r R r R θθσσ===,或令p bc c r R σσ∗==,,代入式(20)可得1111c cp b (1)()12R R kA ηησσ∗+⎡⎤+−=+⎢⎥⎣⎦(23)当围岩处于塑性自稳而即将产生破裂区的临界状态时,令式(23)中b 0R r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