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和体温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nku.baidu.com
高,产热量增加。
(二)精神活动: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
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
4%。
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情绪激动
等)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肉紧张性增强、
交感神经兴奋及促进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
多等原因,产热量可显著增加。
可编辑ppt
7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概念:由食物引起机体产生“额外” 热量
可编辑ppt
9
四、基础代谢 (一)基础代谢的概念: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 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所谓基础状态是指清醒、安静、静 卧半小时、空腹12小时以上、室温保持在 20~25℃时人体的状态。 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可编辑ppt
10
(二)基础代谢率的衡量标准
代谢率的高低与体表面 积成正变关系。 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公式: 体表面积(m2) =0.0061×身高 (cm)+0.0128×体重(cm) -0.1529 体表面积测算图:
可编辑ppt
4
(二)能量转移和利用 1.转移:
热能(50%以上) 三磷酸腺苷(ATP):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
质,又是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
磷酸肌酸(CP):是ATP的贮存库。 2.利用: 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合成代谢和神经传导等
转变
热能、机械功
可编辑ppt
5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测定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即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 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 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 进食前有所增加,这些 “额外” 热量是由进食
引起的。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
进食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30%; 糖和脂肪增加4~6%; 混合性食物增加10%。
可编辑ppt
正常值:
直肠温度:36.9~37.9℃。 口腔温度:36.7~37.7℃。 腋窝温度:36.0~37.4℃。 直肠温度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但由于测
试不便,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 注意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10min)。
另外,科研中还常用食管温度(等于体核 温度)、鼓膜温度(等于下丘脑温度)。
8
其产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氨基 酸在肝脏氧化脱氨基作用有关。 (四)环境温度
人体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在20~30℃时, 的能量代谢最为稳定。当环境温度低于20℃ 时,由于寒冷刺激反射性引起肌肉紧张度增 加和战栗产热;环境温度高于30℃时,可能 由于细胞内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出汗以及呼 吸、心脏功能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使能量代 谢增加。
授课时间:2学时
可编辑ppt
2
第一节 能量代谢
概念:指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释放、 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 合成代谢:机体不断从周围环境摄取营养物 质以合成体内新的物质。 分解代谢:机体不断分解自身原有物质,释 放能量供给各种生命活动需要。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转化 人体不能直接利用外部环境中的热能、电能、 光能和机械能等,唯一能利用的能量是蕴藏在 食物中的化学能。
可编辑ppt
11
可编辑ppt
12
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相差的百分比:
一般情况下,基础代谢率实测值与正常平 均值比较,相差在±10% ~±15%以内属 于正常。相差值超过20%时,才可能有病 理变化。
可编辑ppt
13
第二节 体温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一)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值 1.体温的概念:
可编辑ppt
16
体温: 概念: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 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生
理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如:
T < 22℃→心跳停止; T >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
可编辑ppt
17
2.测量部位及正常值 测量部位:腋窝、口腔和直肠温度。
因此,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 就可测算出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的 量,即能量代谢率。 (二)测定方法: 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简便测算法
可编辑ppt
6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肌肉活动:骨骼肌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
响最为显著。运动或体力劳动可使能量代谢升
可编辑ppt
18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正常人的体温可因昼夜、性别、年龄和机体
的活动等而有所变动。 1.昼夜波动 昼夜节律: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 律。
人和高等动物机体都具有一定的温度,但各 部分的温度并不相同。
人体的温度可分为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 体表温度:外周组织即表层,包括皮肤、皮
下组织和肌肉的温度。易受环境温度或机体散 热的影响,所以,波动幅度较大,且各部分温 度差也大。
可编辑ppt
14
体核温度:是指人体深部(如内脏)的温度。 比体表温度高,且相对稳定,但由于代谢水平 不同,各内脏器官的温度也略有差异: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能量代谢 第二节:体温
可编辑ppt
1
目的要求:
掌握内容: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 念;产热器官和主要产热方式;皮肤的散热 方式;体温调节中枢。
熟悉内容: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人体正 常体温及体温生理变动;体温调节机制。
了解内容: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能量代谢 的测定。
可编辑ppt
3
(一)能量来源 主要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
1.糖:占70%左右。 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
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昏 迷以及抽搐。 2.脂肪:占30%。 3.蛋白质:很少(长期饥饿或消耗极大而体内糖 原、脂肪储备耗竭时,才依靠蛋白质分解供能, 以维持必要的生理活动)。
肝脏温度为38℃左右,在全身中最高; 脑产热较多,温度也接近38℃; 肾、胰腺及十二指肠等温度略低。 血液是体内传递热量的重要途径,由于血液 不断循环,可使深部各个器官温度经常趋于一 致。体核温度范围和体表温度范围的相对比例, 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可编辑ppt
15
在寒冷的环境 中,体核温 度范围缩小; 在炎热的环 境中,体核 温度范围可 扩展到四肢。
高,产热量增加。
(二)精神活动: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
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
4%。
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情绪激动
等)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肉紧张性增强、
交感神经兴奋及促进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
多等原因,产热量可显著增加。
可编辑ppt
7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概念:由食物引起机体产生“额外” 热量
可编辑ppt
9
四、基础代谢 (一)基础代谢的概念: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 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所谓基础状态是指清醒、安静、静 卧半小时、空腹12小时以上、室温保持在 20~25℃时人体的状态。 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可编辑ppt
10
(二)基础代谢率的衡量标准
代谢率的高低与体表面 积成正变关系。 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公式: 体表面积(m2) =0.0061×身高 (cm)+0.0128×体重(cm) -0.1529 体表面积测算图:
可编辑ppt
4
(二)能量转移和利用 1.转移:
热能(50%以上) 三磷酸腺苷(ATP):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
质,又是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
磷酸肌酸(CP):是ATP的贮存库。 2.利用: 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合成代谢和神经传导等
转变
热能、机械功
可编辑ppt
5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测定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即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 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 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 进食前有所增加,这些 “额外” 热量是由进食
引起的。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
进食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30%; 糖和脂肪增加4~6%; 混合性食物增加10%。
可编辑ppt
正常值:
直肠温度:36.9~37.9℃。 口腔温度:36.7~37.7℃。 腋窝温度:36.0~37.4℃。 直肠温度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但由于测
试不便,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 注意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10min)。
另外,科研中还常用食管温度(等于体核 温度)、鼓膜温度(等于下丘脑温度)。
8
其产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氨基 酸在肝脏氧化脱氨基作用有关。 (四)环境温度
人体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在20~30℃时, 的能量代谢最为稳定。当环境温度低于20℃ 时,由于寒冷刺激反射性引起肌肉紧张度增 加和战栗产热;环境温度高于30℃时,可能 由于细胞内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出汗以及呼 吸、心脏功能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使能量代 谢增加。
授课时间:2学时
可编辑ppt
2
第一节 能量代谢
概念:指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释放、 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 合成代谢:机体不断从周围环境摄取营养物 质以合成体内新的物质。 分解代谢:机体不断分解自身原有物质,释 放能量供给各种生命活动需要。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转化 人体不能直接利用外部环境中的热能、电能、 光能和机械能等,唯一能利用的能量是蕴藏在 食物中的化学能。
可编辑ppt
11
可编辑ppt
12
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相差的百分比:
一般情况下,基础代谢率实测值与正常平 均值比较,相差在±10% ~±15%以内属 于正常。相差值超过20%时,才可能有病 理变化。
可编辑ppt
13
第二节 体温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一)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值 1.体温的概念:
可编辑ppt
16
体温: 概念: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 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生
理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如:
T < 22℃→心跳停止; T >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
可编辑ppt
17
2.测量部位及正常值 测量部位:腋窝、口腔和直肠温度。
因此,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 就可测算出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的 量,即能量代谢率。 (二)测定方法: 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简便测算法
可编辑ppt
6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肌肉活动:骨骼肌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
响最为显著。运动或体力劳动可使能量代谢升
可编辑ppt
18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正常人的体温可因昼夜、性别、年龄和机体
的活动等而有所变动。 1.昼夜波动 昼夜节律: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 律。
人和高等动物机体都具有一定的温度,但各 部分的温度并不相同。
人体的温度可分为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 体表温度:外周组织即表层,包括皮肤、皮
下组织和肌肉的温度。易受环境温度或机体散 热的影响,所以,波动幅度较大,且各部分温 度差也大。
可编辑ppt
14
体核温度:是指人体深部(如内脏)的温度。 比体表温度高,且相对稳定,但由于代谢水平 不同,各内脏器官的温度也略有差异: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能量代谢 第二节:体温
可编辑ppt
1
目的要求:
掌握内容: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 念;产热器官和主要产热方式;皮肤的散热 方式;体温调节中枢。
熟悉内容: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人体正 常体温及体温生理变动;体温调节机制。
了解内容: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能量代谢 的测定。
可编辑ppt
3
(一)能量来源 主要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
1.糖:占70%左右。 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
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昏 迷以及抽搐。 2.脂肪:占30%。 3.蛋白质:很少(长期饥饿或消耗极大而体内糖 原、脂肪储备耗竭时,才依靠蛋白质分解供能, 以维持必要的生理活动)。
肝脏温度为38℃左右,在全身中最高; 脑产热较多,温度也接近38℃; 肾、胰腺及十二指肠等温度略低。 血液是体内传递热量的重要途径,由于血液 不断循环,可使深部各个器官温度经常趋于一 致。体核温度范围和体表温度范围的相对比例, 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可编辑ppt
15
在寒冷的环境 中,体核温 度范围缩小; 在炎热的环 境中,体核 温度范围可 扩展到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