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与思考
加快XX县工业园区建设的体会与对策思考
加快XX县工业园区建设的体会与对策思考引言工业园区的建设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吸引外资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加快XX县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经验体会和对策思考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快XX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路径。
一、经验体会1.从重视政策扶持出发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政策的全力支持。
在加快XX县工业园区建设中,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例如提供税收减免、土地优惠政策、财政支持等,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建设。
2.从规划保障出发规划保障是工业园区建设的前提。
XX县工业园区建设应注重科学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产业定位、交通配套等,确保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和步骤清晰明确。
3.从招商引资出发招商引资是工业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
XX县工业园区应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组织招商推介会、参加展览会、与企业进行洽谈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工业园区。
4.从创新驱动出发创新是工业园区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XX县工业园区应注重培育创新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政策支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5.从人才培养出发人才是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资源。
XX县工业园区应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的氛围,吸引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到来。
二、对策思考1.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政府部门应搭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审批和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2.加强合作,拓宽渠道XX县工业园区应积极与周边地区进行合作,共同打造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协同发展,壮大工业园区的规模和竞争力。
3.完善配套,提升吸引力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对于吸引企业入驻至关重要。
XX县工业园区应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工业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促进创新,培育优势产业XX县工业园区应注重培育优势产业,重点支持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激励和资金支持,推动优势产业的壮大和升级。
河南工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 重点项 目( 0 A L 0 , 0 7 J 06) 亚行 技 援 项 目《 支持 河 南 经济 发展 的 财政 政 策研 究》 项 目编 号 : (
T 79 A 1 2一P C) 阶段 性 成 果 。 R 的
作 者 简 介 : 熙保 , 汉 大 学 经 济发 展 研 究 中心 主 任 、 授 、 士 生 导 师 ; 郭 武 教 博 苏甫 , 汉 大 学 经 济 发 展 研 究 中 心研 究 生 。 武
《 合竞 争 力》 综
21 0 0年 第 6期
河 南 工 业 竞 争 力的 比较 分析
。郭 熙保 苏 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察各地 区工业 发 展 的 软硬 件 环 境 , 括 制度 环 包
一
、
检 验 ( 表 1 , MO 统 计 量 在 0 7以 上 , at t 球 见 )K . B ret l
B re 球 度 捡 验 att lt
近 似 卡方 分 布
自由度 显 著 性
6 9 28 4 .3
2 8 0
度 检验 的显 著 性 接 近 0 说 明数 据 适 合 做 因 子分 析 。 ,
凝 c ㈣
i 。 l 5 础I } 5
《 综合竞 争力》
21 0 0年第 6期
二 、 南 工 业 竞 争 力 的 比较 分 析 河
( ) 一 规模 影响竞 争力 比较
我 们选 取 了各 地 区 全 部 国 有 及 规 模 以 上 非 国
将标 准 化 数 据 用 Q a ia urm x方 法 旋 转 , 果 显 示 为 t 结 表 2 提 取 对 应 特 征 根 大 于 1 两 个 公 因 子 , 别 命 , 的 分 名 为 f 和 f, 两 个公 因子 的累 积 方 差 贡献 率 接 近 1 2这 9 % , 原始 变量 有 很 强 的 解 释 力 。 0 对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近年来,我县通过大力实施“兴工强县”、“兴工旺商”战略,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势头较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加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
从纵向和自身相比,成绩显著,2003年至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从59.7亿元增长到127.4亿元,年均增长接近15%。
但从横向比较来看,和全省、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工业总量偏小,占GDP的比重低,工业化水平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总体上看,我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着小企业多、规模企业少,大路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传统产业多、高新科技产业少等问题。
下面,通过比对张家港市、义乌市等江、浙经济发达地区,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差距(一)客观方面一是经济总量不大。
规模工业增加值太少,我县2007年是16.2亿,虽然增长速度达到28.4%,但和张家港市、义乌市两市相比,我们全县的工业增加值仅相当于人家一个中等企业的水平;规模企业户数太少,我们到2008年底才有156户,仅相当于人家一个普通村(社区)的户数,或相当于人家一个产业的规模企业户数,义乌市仅2007年就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74户;经济贡献太小,我们的工业利税和利润5年分别增长了2 倍多、5倍多,就自认为了不起,但是和张家港市、义乌市一比较,差距之大,简直望尘莫及;市场份额太小,在江浙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企业,人家都宣传他们有哪些企业、哪些产品在全国、在全世界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什么“之都”,什么“之城”,中国第几、世界第几。
可见他们追求的就是市场占有率,追求的就是市场地位。
我们引以为荣的打火机、小五金等一些产品,尽管在全国市场也有一定的占有率,但是和人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江、浙的企业把各级授的“匾”、“牌”都作为很宝贵、很珍贵的资料,不仅挂在墙上,而且对外津津乐道。
2023年7月湖南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现状分析报告
品种和质量提升
1. 提升产品品种多样化:湖南食品工业可以进一步加强品种研发,推出更多种类的食品产品。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引进新的食品加工技术和设备,开发独特的产品品种,提升市场竞争力。
2. 湖南食品工业创新技术应用情况:湖南食品工业在创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据统计,湖南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中,有XX%的企业采用了智能化生产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湖南省食品工业企业中有XX%的企业开展了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4
湖南食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
总体概述
1. 产业规模:湖南食品工业在2022年7月的规模逐渐扩大,成为湖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数据显示,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值持续增长。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湖南省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对推动当地农产品加工、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 主要产品和细分行业:湖南食品工业的主要产品包括农副产品加工、肉类加工、食品饮料制造等。其中,农副产品加工是湖南食品工业的重点领域之一,主要涉及粮食、油脂、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加工和利用。此外,肉类加工和食品饮料制造也是湖南食品工业的重要部分,涵盖了肉类、饮料、糖果、酒类等多个细分行业。这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带动了相应的产业链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食品工业集群。
湖南食品工业特色产品产值增长
促进产业链融合
湖南食品工业:加强融合,促进合作,提高效益
产业结构优化
创新驱动发展
1. 创新技术应用:2022年7月,湖南食品工业在创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据统计,湖南食品工业年度总产值中,创新技术应用占比达到了30%以上。其中,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在湖南食品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全程监测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湖南食品企业还积极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南沙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南沙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南沙区统计局【内容摘要】工业作为南沙的主导产业,对南沙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005年以来,随着广汽丰田汽车、广汽丰田发动机及相关汽配项目、植之元油脂、中船龙穴造船等一批龙头骨干项目的投产,南沙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了解南沙工业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及问题所在,探讨如何继续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为南沙经济社会持续性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南沙区面临的重要任务。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根据南沙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以及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数据的对比,对南沙区工业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南沙工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规模以上工业的基本情况2005年以来,在以广汽丰田汽车、广汽丰田发动机为代表的一批新引进的高附加值、低能耗的大型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翻了两番,营业利润增长了2.7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4倍,而单位产值能耗下降了81.08 %,不仅实现了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的有机统一,也注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稳步增长2005年以来,我区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从业人员数日益增多。
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数为246家,比2004年增加100家,是2004年的1.68倍,占全区工业法人企业的比重达到56.04%,比2004年提高了16.58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数为6.68万人,比2004年增长43.59%,增加了2.03万人,占全区法人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9.29%(详见表1)。
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从业人员队伍不断扩大,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生产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完成产值969.41亿元,比2004年翻了两番,增加798.15亿元,年均增长52.99%;实现工业增加值272.82亿元,比2004年增长4.74倍,年均增长53.4%,快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在全区经济高速增长中领跑全局。
湖北省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特征分析
文章编号:2095-6835(2017)20-0010-04湖北省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特征分析王景秋,段君(武汉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中心,湖北武汉430023)摘要:湖北省武汉市自2011年起跃升我国经济总量十强城市之列,2016年,在我国十大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位列第二位,武汉企业创新发挥了主导作用。
基于《2006—2015年武汉市科技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和不同类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提升武汉市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关键词:企业创新;工业企业;城市创新能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图分类号:F424.3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7.20.010自2010年湖北省武汉市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列为首要战略。
企业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主体,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它既是自主研发的主体,也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
充分了解武汉市企业创新的现状、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态势,对于武汉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武汉市企业创新能力影响要素参照《奥斯陆手册》[1]中关于创新的定义以及相关人员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创新驱动能力和创新投入能力4个方面来综合分析武汉市企业的创新特征。
1.1知识产权能力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活动的直接成果,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后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知识产权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柱,对于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激励企业持续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应用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1.2协同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是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吴江市桃源镇工业企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吴江市桃源镇工业企业现状分析与思考桃源镇经济服务中心在三月份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对各企业的厂区厂房面积、注册资金、年销售收入、职工人数、投资总额、年利税六项指标进行全面清查。
现根据调查结果对桃源镇工业企业的现状作浅要的分析。
一、桃源镇工业企业的现状分析1、桃源镇服装企业历史悠久,是桃源镇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桃源镇的服装企业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到2005年底,共有服装企业112家,缝纫机超过11000台,职工人数12260人,年销各类服装近4000万件,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美、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1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2.7%。
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安排劳动就业,吸引外来劳动力,增加居民收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总投资1000万美元的天王服饰(吴江)有限公司,引进了国外先进管理水平及制作工艺,年产服装能力100万件,产品将全部出口。
全面投产后,有望成为桃源镇的龙头企业;江苏国际震壕集团公司,总投资2.5亿元投资8000万元的工程已完工并开工生产;投资1.5亿元的华天国际服装城已破土动工。
这三大项目的建成,实现桃源服装行业集产、商、贸于一体,将提升桃源服装行业层次,使桃源成为名副其实的服装生产基地。
2、纺织行业迅速发展,成为桃源经济的支柱产业。
桃源的纺织企业,主要是受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辐射而迅速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到目前已拥有纺织企业78家,其中销售超过1000万元的规模企业有28家,织机总数5260台,职工人数4780人,年产值1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7%。
计划投资1.1亿的吴江市宇源织造印染有限公司和计划投资3.5亿的吴江震濠丝织有限公司将为桃源的纺织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纺织业有望成为桃源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3、精细化工企业,规模效益明显。
桃源镇现拥有26家精细化工企业,年销售8亿多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2%左右。
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
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作者:任西侊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第01期[摘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企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各指标的评分等级及具体标准,可用于比较相近企业科技工作的相对状况,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生产企业;科技评价;科技竞争力[作者简介]任西侊,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四川成都,610016[中图分类号] F22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1-0025-0003企业科技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社会,保有与增强科技竞争力是发展企业的通途,因而成为企业活动的重心。
与此相伴,对科技活动的重视也产生了如何衡量和评价科技工作状况的需求。
评价结果不仅可对同行业评价对象排序,更主要强调对评价对象科技竞争力现状的诊断以及对科技竞争力提高的指导作用,促进企业不断完善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运行机制,逐步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后劲。
因此,研究企业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对客观认识企业科技活动状况、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科技评价或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创立是一项较新的研究内容。
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这类研究,我国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探索。
目前这类研究使用有多种方法,如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概率论、数据包络分析法、几何平均法、生产函数法、因子分析法和叠加法,等等。
但每种方法均有其特定的假设条件,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各有其优缺点,有些还需有较完善的评价指标配合。
所以,简单地运用某种方法,尚不能比较合理、准确地反映企业科技状况。
目前,对企业科技状况的评价研究,主要存在如下不足:(1)概念较多,如科技能力评价、科技进步评价和科技竞争力评价等,有些提法对企业不适用;(2)许多研究只提出了指标体系,而无评价方法和评等标准,企业无法应用;(3)已有指标体系多适用于行政区域或行业的综合评定,缺乏针对企业个体的成熟可行的研究;(4)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太多,大小俱全,面面俱到,不易考察,难以操作。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潢川县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材料(工业方面)潢川县中小企业局根据潢政办(2007)88号文件精神,我局近期组织人员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8年新上重点工业项目、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等课题,进行专题调研。
一、如何做大做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截止2007年底,我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共实现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低、分布不均衡。
一是数量少。
全县仅有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不足20%;二是分布偏。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布的地区结构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城区附近,占54%,全县有近三分之一的乡镇至今还没有一家;三是发展速度慢。
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2007年10月止,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四是实力弱。
截止2007年10月,51家企业实现增加值12.2亿元但华英一家就实现9.3亿元占75%。
51家规模以上企业至2007年12月止尚有20家工业产值达不到1000万元,其中有两家由于种种原因未生产。
2、企业配套不完整,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
由于缺乏产业发展方向的宏观指导,我县农副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等几大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问题。
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分布散,各自为政,在协作配套上还不适应龙头企业做大的需求(包括质量和数量)。
规模以上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市场的无序竞争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压力。
3、企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规模以上企业中的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现象较普遍等。
做大做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几点建议1、以中共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扶持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是建议县委、县政府根据有关政策,尽快制定鼓励、扶持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扶持突出“优先”和“更优”。
二是抓紧研究中央、省、市相关政策,结合我县发展实际,积极向国家、省争取优惠政策。
三是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让其充分享受政策的扶持。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什么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在国家统计局规定的产业分类体系中,以工业(包括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为主要经营活动的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经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认定,按照一定的资产规模、从业人员以及年销售收入等指标来划分的。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规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指标包括:1.资产总额:资产总额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总和,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中,通常要求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一定的数额,例如1亿元以上。
2.年销售收入:年销售收入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中获取的收入总额。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通常要求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达到一定的数额,例如2000万元以上。
3.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是指企业雇佣的全职员工人数。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通常要求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一定的数额,例如200人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意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们通常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够承担大规模的生产任务。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存在,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就业的增加、技术的进步等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份额,提高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如何评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应该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
标准过高,可能导致很多优秀的中小型企业无法达到,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标准过低,可能导致一些不具备一定实力和条件的企业获得规模以上企业的地位,降低了规模以上企业的质量和竞争力。
因此,制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应该进行综合考虑,充分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注重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总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是经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认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资产总额、年销售收入和从业人员等指标是评判工业企业规模的重要依据。
广东省阳江市统计年鉴数据124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大中小微型国有集体股份合作企业经济主要指标
广东省阳江市统计年鉴数据124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大中小微型国有集体股份合作企业经济主要指标根据广东省阳江市统计年鉴数据,以下将对124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大中小微型国有集体股份合作企业的经济主要指标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 企业数量与规模广东省阳江市的124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大中小微型国有集体股份合作企业数量庞大。
据统计,该市共有大、中、小、微型企业124家,其中国有企业占比较大。
2. 从业人数这些124家企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业人数庞大。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了解到,这些企业总计雇佣了数以千计的员工。
3. 产值与税收124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大中小微型国有集体股份合作企业的经济主要指标之一是产值。
据数据表明,这些企业的年产值庞大,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这些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税收收入。
根据统计数据,这些企业每年纳税数额庞大,充实了阳江市的财政收入。
4. 利润与资产规模这些124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取得了可观的利润。
从统计数据来看,这些企业的年利润总额较高,体现了它们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盈利能力。
此外,这些企业的资产规模也是庞大的。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它们的总资产规模较大,进一步证明了它们在当地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经济实力。
5. 投资与创新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力,这些企业积极进行投资和创新。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它们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市场开拓,从而保持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
总结:综上所述,广东省阳江市124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大中小微型国有集体股份合作企业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分析企业数量、从业人数、产值、税收、利润、资产规模以及投资与创新等经济主要指标,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在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高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贵州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生产深度与发展的建议
贵州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生产深度与发展的建议引言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在近年来,贵州的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的发展。
然而,贵州的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在生产深度和发展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贵州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的生产深度和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贵州的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应积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引进,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企业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创新成果,提升全省的技术创新水平。
推进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贵州的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应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可通过引入清洁生产技术、建设环保设施等方式来实现绿色生产目标。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贵州的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应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
同时,企业还应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
加强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贵州的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合理规划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
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发展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贵州的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应加强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利合作。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实现产业链条的完整和企业的互补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
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政府支持和引导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贵州的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如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技术支持等方面。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漳州工业化水平分析及发展战略思考
韩雪芬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能源监测统计中心摘要:漳州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前期的全省领先到改革开放以后相继被周边的厦门、泉州等市赶超,就是由于没有把发展工业经济,提升工业化水平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导致的。
论文从漳州工业的发展演变入手,分析了当前漳州工业化的水平及发展阶段,提出漳州当前工业化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工业化;水平;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476-02一、漳州工业演变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到改革开放前期,漳州农业发展全国领先;直到2000年,漳州市委市政府才提出“加快工业化进程”战略,首次把发展工业摆上经济工作首位;2002年漳州再次提出工业立市发展战略,2006年10月市委审时度势提出工业强市战略。
目前,漳州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工业经济总量成倍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01年漳州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2003年漳州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农业增加值,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超越200亿元。
而200亿元之后相继突破500、700、800、900亿元都分别只用了1年的时间,提升幅度明显加快。
2011年工业化率(工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40%,2013年工业化率提升到41.0%,工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二)工业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经营状况不断改善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全市人均GDP 2006年不足17000元,2013年突破45000元大关,达到45509元,实现了历史性的连续跨越。
同时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6.65%,创下有编制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以来的最高点。
2007-2013年期间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达20.7%,工业税收有力支撑财政收入加快发展。
(三)产业聚集能力增强,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漳州工业在发展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向产品精深化、规模合理化、市场国际化方向发展。
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
规模 以上生产企业科技竞争 力评价方法
任 西 优
[ 摘 要 ] 采用层 次分析法建立企业科技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 设定各指标的评分等级及具体标准, 可用于比较相近
企 业科 技 工作 的 相 对状 况 , 现 并 改进 存 在 的 问题 。 发
[ 关键词 ] 生产企业; 科技评价 ; 科技竞争力
2 S
理和产 出三个 方 面 ,由这 三 方 面要 素 的状 态来 确 定 企业 的科技 竞争力 。
2 均 衡性 与代 表性 。为 系统 反 映科技 活动 的 . 内涵 , 按相关 要素 均衡设 置 。 由于指标 体系无必 应 要包 括所有 工 作方 面 ,应 有 重 点地 选择 有代 表性 的指标 , 以点代 面 。 3 简便 实用 。指 标设 置 在可 靠反 映评价 对象 . 实质 的前 提下 应简 洁 , 指标 数 据 可采 集 , 评价 过程 方便操作 , 运算 简单 。
深入的企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 , 具有重 要而现 实 的意义 。 根据评 价的 目的和 内容 , 业科技评 价应 以层 企 次 分析法 这类 综 合评 价 方法 来进 行 。层次 分析 法 是 一种定 性 分析 和定 量 分析 相结 合 的多 目标 决策
和评价方法 , 在资源分配 、 政策分析选优排序等领 域有着广泛的使用。但如前所述 , 它的良好使用效 果必须以一个科学的 、具有针对性 的评价指标体 系为 基础 。本 文 的重 点 就是建 立 这样 一个 评价 指 标体系。
以, 简单 地 运用 某 种 方 法 , 尚不 能 比较 合 理 、 准确 是 生产性 建设 性投 入 ,在 促 进企 业科 技 进步 中起 地 反映企业科 技状况 。 着重 要 的支撑 作用 。企业 科技 进 步还 取 决 于管理 目前 , 对企业科技状况 的评价研究, 主要存在 的科学化、 规范化。研发活动的组织与其进行过程 如下 不足 :1概念 较 多 , 科技 能 力评 价 、 技进 中 , 不带有 管理 的因素 。而科技 活动 的效果 在很 () 如 科 无
xx县工业经济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xx县工业经济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一、概况xx县工业经济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据统计,截至2019年,xx县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5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家级、省级企业7家,县级示范企业25家,显示了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xx县工业以机械、电子、化工、建材、轻纺、食品、饮料等产业为主,形成了一批以“xx特色”命名的品牌。
其中,xx县某某公司的某某产品于2019年荣获全国质量标杆企业称号,xx县某某公司的某某产品连续五年获得全国工业设计大奖,显示了xx县制造业的不断优化与升级。
二、存在问题1.企业数量不足:虽然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却不突破预期,这限制了工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2.科技创新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依赖进口、跟随研发模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和服务,成为影响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能源和物资的过度消耗:目前xx县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和物资基本上是通过进口等渠道获取,这些渠道的消耗量过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潜在影响。
三、制约因素1. 经济结构单一xx县工业发展依靠单一产业经济,虽然在某些领域保持着市场竞争优势,但难以满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 产业链条短缺xx县工业产业现状不利于形成完整、稳定的产业链条,多个工业产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导致市场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3. 竞争力不足虽然xx县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仍存在大量“小散、乱、差”的情况,行业竞争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结构不尽科学,影响了工业企业的创新性及市场数量发展。
四、对策建议1.抓紧优化项目布局,扩大工业规模,并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明星企业;2.推进科技创新,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3.加强能源和物资消耗管理,规范用能用料行为,降低工业企业的环境负担;4.拓宽企业发展路径,引导企业拓展多元化业务发展领域,支持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5.加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鼓励企业间的联合发展,共享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6.积极培育人才,推进产业人才培育机制改革,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形成强大人才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所在行业分析及行业竞争分析思考
精品资料
小结(xiǎojié):行业分析调查 表
1、行业最主要的经济特性是什么? 2、行业中的变革驱动因素有哪些? 3、决定在行业环境中取得竞争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4、行业是否具有吸引力以及取得超过年平均水平的盈利前景如何? 5、行业的竞争结构如何?哪一方力量最强大? 6、客户能找到替代产品的难易程度如何? 7、供应商对该行业有多大影响力? 8、在购买过程中,客户是否有很大的讨价还价能力? 9、经销商在该行业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再加上历年的趋势分析及对 外在环境的状况分析,使公
特性,以调整市场组合策略, 例如改变促销的方法或调整
价格,而刺激一些市场的成 长。
司能估算出总需求量。
细分市场成长状况估计
产品细分市场成长状况的预测, 目的如同区域成长状况一样, 可供做资源投入及变更策略之 用。公司营销业绩优劣的产生, 即源自每一细分市场的成长状 况及竞争的成败。
8、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在何处?相对于竞争对手,我们客户的优劣势在何处?
9、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是什么?
10、企业处于什么样的竞争地位?
精品资料
1、行业(hángyè)最主要的经济特性是什么?
各个行业之间在特征和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别,所以行业及竞争分析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把握 行业中最主要的经济特性。
市场规模
客户在各个竞争品 牌之间进行选择的
基础是什么?
竞争成功因素的寻
企业要在行业内
找
企业要在行业内
获取持久的竞争
取得竞争成功需
优势必须采取什
要怎样的资源和
么样的措施?
竞争能力?
精品资料
几种(jǐ zhǒnɡ)可供参考的关键成功因素
与技术相关的关键 成功因素
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工业企业作为工业领域的龙头,其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则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按行业分类,对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钢铁行业钢铁行业作为基础工业,直接影响到国家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发展。
其主要指标包括产量、销售收入、利润以及国际市场份额等。
过去几十年,中国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市场。
然而,由于过剩产能和环境压力,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拓展国际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石油化工行业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其主要指标包括石油、炼油、化工产品产量、销售收入以及利润等。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近年来持续增长,海外投资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该行业也面临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等问题。
未来,企业应积极转型升级,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三、电力行业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其主要指标包括发电量、售电量、电力总装机容量以及供电可靠率等。
中国电力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市场。
但是,电力供求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也是该行业面临的问题。
未来,企业应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实现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四、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是国内外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其主要指标包括汽车产量、销售收入、利润以及市场份额等。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
然而,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仍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品牌附加值较低等问题。
未来,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升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汽车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
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与指标分析
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与指标分析作者:魏世灼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21期提要本文主要的工作是建立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选取评价指标。
笔者认为,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在其投入、产出和市场方面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建立了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十一个评价指标。
关键词: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制造业是一种产业,它是指对采掘的自然物质资源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提供日用消费品的社会生产制造部门。
在联合国1989年制定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第三版,即ISIC/Rev3中,它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10个大项,在每个大项中再分若干个中项,每个中项又分若干个小项,每个小项又分为若干个细项。
在10个大项中,制造业属于第3项,主要包括:食品制造与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皮革皮毛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化纤制造业、塑料及橡胶制造业、非金属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等。
我国亦有自己的关于国民经济的划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作为我国国家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实施。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两次修订,即1994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形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1994),2002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形成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并于2003年起逐步应用于计划、统计、财政、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等国家宏观管理和部门管理活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与思考一、引言工业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统计,2010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3%,比2009年提高9.3个百分点,可见,工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益越来越明显,而且拉动效应越来越大。
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为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贡献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小企业的5倍以上,可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进一步推动实施大企业集团带动战略的重要措施,研究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可以进一步明确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情况,同时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行业地位,激励其做强做大。
通过加强培育和扶持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主业突出、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自主研发能力强、技术装备先进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依托,全面提升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带动效应。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界定要界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得首先明确工业企业的范围,工业企业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或企业。
虽然从2011年开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起点标准由原来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
但是鉴于统计资料收集年限有限,本研究所指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是沿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三、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是评价指标的选取,对于其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不仅能全面反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还需要对其量化。
因此,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全面性及可行性原则,并考虑数据信息的收集的可行性,本文从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及成长潜力三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1)。
表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年平均人数可以从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产品销售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从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提取,而工业增长率则通过2009年度数据与2008年度数据相比较求得,即工业增长率=2009年工业生产总值/2008年工业生产总值-1。
(二)评价方法根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类标准,本研究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评价,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评价。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一)采集原始数据本文根据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统计年鉴2009》和《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的统计数据,在31个省区市工业经济状况主要指标体系提出数据如下表2。
表2 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指标原始数据运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31个省区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无量纲与数量级的不同。
通过SPSS自动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所以在得到计算结果后的变量都是指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变量,并同时通过系数相关矩阵相关选项同时得到相关矩阵如下表3所示。
人数这几个指标存在着极其显着的关系,可见许多变量之间直接的相关性比较强, 证明他们存在信息上的重叠。
因此,需进行主成分的选取,明确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贡献的主要指标。
(三)主成分提取主成分个数提取原则为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的前m个主成分。
特征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表示主成分影响力度大小的指标, 如果特征值小于1, 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的平均解释力度大, 因此,一般可以用特征值大于1 作为纳入标准。
通过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总体方差分析表如下。
表4 总体方差分析成份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载入合计方差的 % 累积 % 合计方差的 % 累积 %, 即m=3。
说明有三个主成分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影响较大。
同时在进行因子分析的过程中,得到了各因子得分系数。
表5 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工业增长率、总资产贡献率和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指标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二主成分基本反映了工业增长率、总资产贡献率和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三个指标的信息,资产负债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在第三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三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资产负债率和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两个指标的信息。
所以提取三个主成分是可以基本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 所以决定用三个新变量来代替原来的十一个变量。
(四)竞争力综合得分这三个新变量的表达还不能从输出窗口中直接得到, 需要将其特征向量运用SPSS描述性功能求出来,与标准化后的数据相乘, 然后就可以得出主成分表达式如下:F 1=0.416233ZX1+0.433484ZX2+0.425522ZX3+0.416233ZX4+0.077408ZX5-0.103063ZX6+0.153046ZX7-0.030521ZX8+0.114564ZX9+0.422868ZX10+0.228685 ZX11F 2=-0.147927ZX1-0.096416ZX2-0.129436ZX3+0.052831ZX4+0.281985ZX5+0.320948ZX6+0.282645ZX7+0.421326ZX8+0.546800ZX9-0.112266ZX10+0.44444ZX11F 3=0.019910ZX1+0.053094ZX2+0.018251ZX3+0.213206ZX4-0.520987ZX5+0.644597ZX6-0.279574ZX7-0.160112ZX8+0.336816ZX9+0.060561ZX10-0.205740ZX11通过上述三个新变量,代入经标准化处理的数据可以计算三个变量的得分值,然后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得到综合模型如下:F=0.288217ZX1+0.390162ZX2+0.314338ZX3+0.682270ZX4-0.161594ZX5+0.862482ZX6+0.156117ZX7+0.230693ZX8+0.998180ZX9+0.371163ZX10+0.467385ZX11根据主成分综合模型即可计算综合主成分值, 并对其按综合主成分值进行排序, 即可对各地区进行综合评价比较, 结果见表6。
表6 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一)各地区间竞争实力不均衡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总体上东部地区省份的工业企业综合竞争优势非常明显,东部地区省份占前十强里面的比例达到了60%,进入前十位的东部沿海地区分别是山东、江苏、黑龙江、广东、河北、浙江。
随着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尤其是围绕工业化进程来推进中部崛起,中部省份的河南和湖南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也挺近了十强的前列,而广大的西部地区,仅陕西和新疆两省区进入前列,并且其规模优势和经济效益优势并不明显。
另外,从综合竞争力得分情况来看,全国仅13个省区市综合竞争力得分为正,其他18个省区市综合竞争力得分为负,得分为负的省区市占据一半以上,表明全国整体上来看,竞争力不高的省区占据大部分。
对于综合竞争力不足的原因,笔者认为既有规模上的原因、也有地区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原因,更有企业成长竞争力不足方面的原因,这些都是综合影响它们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二)各地区的竞争优势有所差别从前面提取的三大主成分来看,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而这一主成分又刚好是企业规模竞争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基本上代表了地区企业规模竞争力的整体水平,更是反映了地区规模以上企业规模竞争优势;而工业增长率、总资产贡献率和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指标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而这一主成分又刚好是企业经济效益竞争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基本上代表了地区企业经济效益的竞争优势;资产负债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在第三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这一主成分又刚好是企业企业成长竞争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基本上代表了各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竞争优势。
从这三个主成分的得分值排序来看,如下表7所示。
表7 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优势评价纵观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优势表格,可以明显地看出,在综合优势的排序基础上,如果将企业规模竞争优势、企业经济效益竞争优势、企业成长竞争优势进行单独排序的话,各地区的竞争优势有所差别,通过其相关的分析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综合优势与规模优势方面。
有些地区可能综合优势比较强,但是企业规模竞争优势并不是很强,如黑龙江综合优势排第三,但是规模优势居于中等,排到了第15位,新疆的综合优势排第7位,而规模优势排第23位,而反过来,有些地区并不具备综合优势,但是其地区企业具有规模优势,如上海综合优势排第21位,但是规模优势居于前列,排到第8位。
辽宁综合优势排第18位,而其规模优势居于第7位。
进一步分析认为,黑龙江、新疆等地区作为国家沿边地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将来,国家都一直加大对于沿边地区的工业投入,加上当地资源丰富,适合工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其综合优势明显。
而辽宁和上海作为全国传统的工业基地和对外开放的城市,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工业化发展历程,成为工业企业布局的集中地,因而其工业企业规模优势比较强,但是近年来,随着上海金融中心的树立以及辽宁打造旅游大省的实践,这些地区的整体工业化投入和占比有所调整,因而,综合优势逐步减弱。
第二方面,综合优势与企业经济效益方面。
企业经济效益是反映当地企业资源配置带来的价值,在企业经济效益排比中湖南省非常具有明显的优势,排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前列,这与湖南近年来重视工业化发展,大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更是给湖南的工业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如湖南近年来在机械制造、冶金、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的成就,无不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但是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综合优势非常明显的江苏,企业经济效益却并不占优势,这可能与当地的产业布局以及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成本影响因素有关,如当地的工业企业建设成本可能比中西部地区要高,在同等条件下就提高了企业的固定成本,降低了其经济效益。
第三方面,综合优势与企业成长竞争优势。
在企业成长优势排名中,最显着的要数西藏(排第一)、青海(排第五)等省份,这些省份综合优势、规模优势都不具备,但是其成长优势尤其显着,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这些地区处于西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带来的政策性支撑,以及地处西部的这些省份矿产、冶金等资源十分丰富,只要工业化推进,国家加大投入,这些地区的工业企业必将带来很好的效益,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的工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