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知识点大全
外科学重点-总论
![外科学重点-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0f52ccf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4.png)
外科学重点-总论一、水电平衡体液:①体液约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约占40%,细胞外液约占20%。
②肾素-醛固酮系统维持血容量,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维持渗透压。
等渗性缺水:①最易发生,不口渴。
②丧失5%血容量不足,6%~7%休克伴代酸。
③补充平衡盐溶液。
④补等渗盐水量L=(血细胞比容上升值/血细胞比容正常值)×体重kg×0.25。
低渗性缺水:①组织间液减少>血浆的减少,低钠性休克。
②低渗血容量低,高渗细胞内脱水而口渴。
③需补充的钠盐量mmol=(血钠的正常值-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0.5)。
④消化液急性丧失是等渗,持续丧失是低渗。
高渗性缺水:补水量mL=(血钠测得值-血钠正常值)mmol/L×体重kg×4。
钾:①过浓过多,过快过早。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②总量<8g,浓度<3g/1000ml,速度<80滴/min。
③低钾:肌无力,腱消失,肠麻痹,传导阻滞,节律异常。
T低平倒置,ST降低、QT延长、U波。
低钾低氯尿酸代碱。
浓度:≤0.3%,40mmol/L,3克;速度:(<80滴/分,20 mmol/h);见尿补钾:(尿量>40ml/h);补钾不过量(24 h补钾量<6~8 g:100~200mmol)。
浓度40,速度20。
④高钾:肾功能减退,休克骤停。
T髙尖,QT延长、QRS增宽、PR延长。
25%葡萄糖400ml+10%葡萄糖酸钙100ml+11.2%乳酸钠50ml+胰岛素30U,6d/min。
钠和氯:①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影响细胞内外水的移动。
②参与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③参与胃酸的形成。
④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Na可增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钙:①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过敏反应时通透性增高,可用钙剂治疗。
②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低血钙使肌肉兴奋性升高,引起抽搐,也可用钙剂治疗。
③作为Ⅳ因子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外科学总论重点整理
![外科学总论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64d2d6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6.png)
外科学总论重点整理绪论外科疾病分类外科疾病的基本形式⼤致分为七类:损伤(Injury):内脏破裂、⾻折、烧伤等。
感染(Infection):坏疽阑尾的切除等。
肿瘤(Tumor):良性肿瘤切除可获得治愈;对恶性肿瘤,⼿术能达到根治、延长⽣存时间或者缓解症状的效果。
畸形(Deformity):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脏病等;后天性畸形,如烧伤后瘢痕挛缩等。
内分泌功能失调(Abnormal function of endocrine):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寄⽣⾍病(Parasite):如肝包⾍病和胆道蛔⾍症等。
其他(Others):外科病⼈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Na+ 135-145 mmol/LK+ 3.5-5.5 mmol/LCl-102 mmol/LHCO3-21-27 mmol/L⾎浆渗透压: 正常值290--310 mmol/L【等渗性缺⽔】isotonic dehydration⽔和钠成⽐例地丧失,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正常,⼀般不发⽣细胞内缺⽔。
代偿机制:肾⼩球⼩动脉壁的压⼒感受器受到管内压⼒下降的刺激,以及肾⼩球滤过率下降所致的远曲⼩管液内Na+的减少激发肾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渗性脱⽔低渗性脱⽔等渗性脱⽔发病原因⽔摄⼊不⾜或丢失过多体液丢失⽽单纯补⽔⽔钠等⽐例丢失⽽未补充发病机制细胞外液⾼渗,细胞内液丢失为主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丢失为主细胞外液等渗,细胞内外液都有丢失临床表现⼝渴,尿少,脱⽔热,脑细胞脱⽔脱⽔体征,休克,脑细胞⽔肿⼝渴、尿少,脱⽔体征,休克⾎清钠>150mmol/L <135mmol/L 135~145mmol/L 治疗低渗盐⽔⾼渗盐⽔平衡盐低钾⾼钾a. 肢体软弱⽆⼒+-b. EKG表现1、T波低平、倒置1、T波⾼⽽尖2、S-T段下降2、QRS波增⾼3、Q-T间期延长3、QT间期改变4、U波4、PR间期改变C. 其他肠⿇痹⼼搏骤停代谢性酸中毒主要原因1.丢碱过多:腹泻、肠、胆、胰瘘等;应⽤碳酸肝酶制剂,可使肾排H+及重吸收HCO3-减少。
外科总论重点
![外科总论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f03930168884868662d637.png)
外科学名解1.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其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其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2.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血钠,特点是钠丢失多于水,血清钠浓度<135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减少。
4.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减少合并高血钠,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和内液都减少。
5.等渗性脱水:细胞外液减少而血钠正常,特点是水钠成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6.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过多引起的pH下降,以血浆原发性HCO3-减少为特征,是临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
7.代谢性碱中毒:是指细胞外液碱增多和(或)H+丢失引起pH升高,以血浆原发性HCO3-增多为特征。
8.呼吸性酸中毒:是指CO2排除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pH下降,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
9.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肺泡通气过度引起的PaCO2降低、pH升高,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为特征。
10.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是指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式炎症反应。
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心律失常,白细胞溶解及减少,血压升高甚至发生休克、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
11.新鲜冰冻血浆:是全血采集后6小时内分离并立即置于-20°~-30°C条件下保存的血浆。
12.冰冻血浆:新鲜冻血浆保存1年以上,5年以内为普通冰冻血浆。
也可以是在全血有效期内分离并置于-30°C条件下保存的血浆。
13.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1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
外科学总论知识点大全
![外科学总论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4fd5a956f1aff00bfd51e38.png)
1外科学的范畴:①损伤:各种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组织破坏及功能障碍②感染:炎症、感染、外科感染③肿瘤④畸形⑤需要外科治疗的某些功能障碍性疾病。
2.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3.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4.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5.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者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6.伤口沾染的来源:①皮肤②鼻咽腔③感染病灶和有腔器官④空气中的带菌微粒⑤器械、用品、药物等7.清除细菌的方法:①机械的除菌方法②物理灭菌法: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③化学消毒法:醇类、氧化剂、表面活性剂、酚类、烷化剂8.物品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7日,在寒冷干燥的条件可延长到14日,逾期应重新处理。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这种在外科病人最易发生。
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临表:恶心厌食少尿,但不口渴,眼窝凹陷皮肤松弛等,若短期内体液丧失细胞外液的25%则有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等血容量不足症状,丧失30~35%有更严重的休克表现。
休克伴发代酸,若丧失的体液为胃液则伴发代碱。
诊断:实验室检查有血液浓缩,RBC、HB、血细胞比容均明显升高,尿比重增高,钠氯一般无明显降低。
治疗:静滴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溶液),纠正缺水后,排钾量会有所增加,血清钾因细胞外液量增加而被稀释故在尿量达到40ml/h后,补钾即应开始。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失钠,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低渗性脱水的主要病因及治疗原则。
主要病因有: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或慢性肠梗阻,以至于大量钠随消化液排出。
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外科总论知识点总结
![外科总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1aa3f2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4.png)
外科总论知识点总结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外科学是医学的一大重要分支,其主要任务是治疗身体外部器官的疾病、外伤和先天性畸形。
外科学包括多个专业领域,如普通外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等等,每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病症和治疗方法。
外科学治疗的疾病涉及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外伤(如刀伤、枪伤、交通事故伤害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溃疡、肝脏疾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胰腺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等)、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结石、肾炎等)、整形美容等。
外科手术的原则有:明确手术适应证、手术切口的选择、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体位的选择、手术操作的方法、手术并发症的预防等等。
外科学治疗原则即为尽量保守治疗,在无法控制病情发展的情况下才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外貌。
外科手术的预防感染保肝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手术后的预防感染处理、保肝处理是手术治疗的关键环节。
外科学的临床实践和技术外科学的临床实践是极其复杂和繁重的,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治疗技术。
无论是简单的皮肤缝合还是复杂的心脏手术,医护人员都需尽心竭力地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外科手术所需的技术设备和医疗器械非常多样化,其中包括手术刀具、电子显微镜、超声刀、激光刀、纳米医疗器械等等。
这些设备和器械的运用需要医护人员具备高超的操作技能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外科学的快速发展,不断更新换代的医疗技术给临床实践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机会。
传统的外科手术已经逐渐被微创治疗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所取代,这对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外科学的教育和研究外科学的教育与研究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外科学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和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
通过广泛的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外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外科学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方法、手术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外科药物的研发等等。
外科学总论复习资料
![外科学总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86b1a5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3.png)
外科学总论复习资料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之中最具有辐射性和影响性的一门学科,它是通过手术、介入或者其他方法治疗各种疾病的学问。
熟练的外科医师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急救和抢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本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外科学的相关知识,为外科医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外科学研究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整形外科、心胸外科、脑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外科、骨科等。
每个领域都有其细节和技巧,因此外科医生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在临床工作中获得成功。
第一章:外科学基础知识1. 全身麻醉和局麻的区别以及其应用范围和副作用。
2. 外科医生需要掌握各种手术器械和手术技巧,以便快速识别并处理手术过程的意外情况。
3. 了解患者术后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康复建议和指导。
第二章:不同领域的外科学1. 心胸外科心胸外科主要处理与心脏、肺和其他与呼吸和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
对流行病学、生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使用正确的手术策略。
心胸外科医生还需要透彻了解各种手术器械、药物和器官支持设备的使用方法。
2. 脑外科脑外科主要处理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
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涉及到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等方面。
脑外科医生需要掌握先进的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械。
了解大脑的成像技术,如CT和MRI等,也是重要的。
3. 整形外科整形外科主要处理与外表和外貌有关的疾病。
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集成于解剖学、生理学、美学和材料学的基础上,包括了整形手术、注射、填充剂和皮肤修复技术等。
整形外科医生需要掌握各种手术器械和材料,并了解这些技术的优势和限制。
第三章:外科治疗过程1. 手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病情评估、麻醉医生的参与以及手术室的设置。
术前的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全身情况、危险因素和合并症的识别。
2. 手术过程外科医生需要了解手术器械的基本用途和操作方法,以确保顺利完成手术过程。
他们还应该能够快速识别并处理可能的意外情况。
《外科学》总论知识点
![《外科学》总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56e4d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7.png)
《外科学》总论知识点1绪论1.现代外科三大进展:解决了外科的疼痛问题,手术感染问题,止血,输血.2.外科学的范围:①外科学的范围是动态的②外科学不是手术学③多学科综合治疗,尤其是恶性肿瘤④多器官同时移植,克隆.3.外科学的近期发展:①术学准备②一些禁区的进入,如神经外科的延脑手术③x刀γ刀的应用④体外震波激光高温,超声高能聚焦⑤各专业的协作,营养支持,显微外科,细小血管,神经的吻合等⑥外科的实验研究;如胰岛和睾丸联合移植⑦中西医结合急性胰腺炎,肿瘤的治疗.4外科按病因分类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其他(气管梗阻、血循环障碍)22体液失调★成年男性体液含量60%,细胞内液占体重40%;女性50%、35%。
★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阴离子Cl-、HCO3-、蛋白质;★细胞内液中阳离子K+、Mg2+,阴离子HPO42-、蛋白质。
4正常体液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含量是机体稳定的基本保证。
5体液及渗透压的稳定是由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的。
体液正常渗透压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来恢复的维持的;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是通过肾素-醛固酮系统。
6人体通过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和肾的排泄完成对酸碱的调节;血肿缓冲系统是HCO3-/ H2CO3(20:1);肺通过CO2的排出使血中PaCO2下降;肾调节Na+-H+交换排H+,HCO3-重吸收,产生NH3与H+结合成NH4排出,尿酸化排H+。
水钠代谢1、Na+在汗中有25~50mmol/L;正常人水出入量:1500~2500ml/d。
★体液平衡失调有三种表现:容量失调、浓度失调、成份失调。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处理原则:掌握病史检查体征,有无平衡失调的症状体征,综合资料确定失调类型和程度,处理原发病同时制定纠正失调的治疗方案.9钾代谢★低钾血症:①[定义]血钾浓度低于 3.5mmol/L而引起的一些列代谢紊乱的疾病。
②[病因]①长期进食不足②应用呋噻米,依他尼酸等利尿剂③补液病人长期接受不含钾盐的液体或静脉营养液中钾盐补充不足④呕吐,持续胃肠减压肠瘘等钾从肾外丧失⑤钾向组织内转移见于大量输出葡萄糖和胰岛素或代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
外科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外科学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c8ba5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01.png)
外科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外科总论。
1. 无菌术。
- 概念: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 手术器械、物品的灭菌、消毒法。
- 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这是应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医用物品,如手术器械、敷料等,压力104.0 - 137.3kPa,温度121 - 126℃,维持30分钟。
- 消毒: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
如化学消毒法中的浸泡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2%戊二醛,适用于不耐热的精密仪器等的消毒。
- 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 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一般先更换手术室专用的清洁鞋和衣裤,戴好帽子和口罩。
手臂消毒法常用肥皂刷手法和碘伏洗手法等。
- 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目的是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
一般手术区域皮肤的毛发应剃除,用2.5% - 3%碘酊涂擦皮肤,待碘酊干后,以70%酒精涂擦2 - 3遍脱碘。
2.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 等渗性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浓度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常见病因有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肠瘘等)。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补充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补充量为丧失量加上每日生理需要量(一般为2000 - 2500ml)。
- 低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病因如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丧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
轻度缺钠者给予等渗盐水补充;重度缺钠者可补充高渗盐水。
- 高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常见于水分摄入不足(如食管癌患者不能进水)或水分丧失过多(如高热大量出汗)。
治疗除病因治疗外,应补充低渗溶液,如0.45%氯化钠溶液。
- 钾的异常。
-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外科学总论知识点大全
![外科学总论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45d90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8.png)
外科学总论知识点大全1.外科学的定义和范畴:外科学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医学专业,包括外科学的发展历史、特点、目的和任务等内容。
2.外科医师的基本素质:外科医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丰富的手术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责任心等。
3.外科手术的基本原理:外科手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手术创伤的形成、手术目标的确定和手术的操作技巧等。
4.手术创伤的形成:手术创伤是指手术过程中对组织产生的损伤,包括机械性损伤、热损伤和化学性损伤等。
5.手术目标的确定:外科手术的目标包括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和重建性手术等。
6.手术的操作技巧:手术的操作技巧包括解剖学知识、止血技术、缝合技术和手术器械的使用等。
7.外科手术的分类:外科手术可以分为普通外科手术、骨科手术、胸外科手术、心血管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眼科手术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等。
8.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外科疾病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9.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和处理: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包括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处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0.外科学的发展历史:外科学的发展历史包括古代外科学、现代外科学和未来外科学等。
11.外科学的研究方法:外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等。
12.外科学的技术进展:外科学的技术进展包括显微外科技术、微创外科技术和机器人外科技术等。
13.外科学的团队合作:外科手术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过程,需要外科医师与麻醉师、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合作完成。
14.外科医疗质量和安全:外科手术是高风险的医疗行为,需要注意医疗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包括手术操作规范、感染控制和错误处理等。
15.外科学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方向:外科学的前沿技术包括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和生物材料等;研究方向包括手术教育、手术质量评价和手术后康复等。
以上是关于外科学总论的一些知识点,涵盖了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技术等方面。
外科学总论重点总结
![外科学总论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4c2d26453610661ed9f472.png)
外总总结1、外科疾病分类①损伤;②感染;③肿瘤;④畸形;⑤其他性质的疾病2、无菌术名解无菌术是针对可能的感染来源和途径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无菌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等。
3、病人手术区的准备注意事项①涂擦药液时,应由手术区中心部向四周涂擦。
如为感染伤口或为肛门区手术,则应自手术区外周涂向感染伤口或会阴、肛门处。
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回擦清洁处。
②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如手术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事先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4、(多看,易出选择)细胞内外液主要离子、正常血浆渗透压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主要的阴离子是Cl—、HCO3—和蛋白质。
细胞内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K+和Mg2+,主要的阴离子是HPO42—和蛋白质。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mol/L5、(1)正常pH:7.35~7.45(2)人体通过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系统和肾的排泄完成对酸碱的调节作用。
①血液中的缓冲系统以HCO3—/H2CO3最为重要。
HCO3—的正常值为24mmol/L,,H2CO3平均为1.2mmol/L,两者相比值HCO3—/H2CO3=24/1.2=20:1.只要HCO3—/H2CO3的比值保持20:1,无论HCO3—及H2CO3绝对值有高低,血浆pH仍能保持为7.40②肺的呼吸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CO2经肺排出,可使血中PaCO2下降,也即调节了血中的H2CO3③肾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为:I、通过Na+—H+交换而排出H+;II、通过HCO3—重吸收而增加碱储备;III、通过产生NH3+并与H+结合成NH4+后排出而排H+;IV、通过尿的酸化过程而排H+6、等渗性缺水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烧伤等。
其丧失的体液成分与细胞外液基本相同。
(完整版)外科学总论重点
![(完整版)外科学总论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4b3c4abb4cf7ec4bfed002.png)
外科学1 现代外科学奠基于三大问题的解决:手术疼痛、伤口感染、止血、输血2 无菌术:无菌术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规范,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无菌术包括灭菌、消毒、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手术伤口感染的细菌来源①人体皮肤表面。
②人体鼻咽腔内。
③体内感染灶和胃肠道、气管等④空气。
⑤手术器械、敷料和其它未消毒或被细菌污染的手术用品。
3 应用灭菌的物理方法有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
用物理的方法(高温等)能把应用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彻底消灭掉。
手术器械和应用物品如手术衣、布单,都可用高温灭菌,紫外线用于室内空气灭菌。
电离辐射法和应用:主要用于药物如抗生素等的制备过程。
也用于一次性医用物品的灭菌。
辐射消毒优点:①可在室温处理(冷消毒)②射线穿透力强,消毒均匀彻底,无有害残留物③易于集装处理,效果高、可靠性强,便于连续作业④成本低、处理价格便宜有些化学品如甲醛、环氧乙烷及戊二醛等也可消灭一切微生物。
应用化学方法还可用于某些特殊手术器械的消毒,手术人员的手和臂的消毒以及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某些药液的蒸气(如甲醛)可渗入纸张、衣料和被服而发挥灭菌作用。
4 (一)高压蒸气法①下排式高压蒸气灭菌器由一个具有2层壁的耐高压的锅炉构成。
清毒室内、蒸气产生高压高温而发挥灭菌作用。
灭菌器压力104~137.3kPa。
温度达121~126℃。
维持30′。
能杀灭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一切微生物。
②预真空式蒸气~170kPa。
132℃。
4~6分钟达到灭菌效果注意事项①包裹大小适中。
包扎不宜过紧,体积上限40cm×30cm×30cm②包裹排列不宜过密③预置包内、包外灭菌指示纸带(以前同硫磺)粉末溶化为达到标准。
④易燃、易爆物品如碘仿、苯类禁用⑤瓶装液体灭菌,用纱布包扎瓶口。
外科总论知识点
![外科总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2e4b5283d049649a665812.png)
1.外科疾病:分5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性质的疾病2.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2)消毒法:(抗菌法),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的微生物。
①高压蒸汽灭菌法②煮沸灭菌法③火烧法④药物浸泡法3.等渗性缺水:水、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内:血清钠在135-145mmol/L间: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mol/L。
4.水中毒:(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的摄入水总量超过了排除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
5.休克(shock);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把创伤和失血引起的休克均划人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最常见。
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MODS的发病基础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也可由非感染性疾病诱发,如果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有逆转的可能。
临床分为迟发型和速发型两类。
7.急性肾衰竭(AR):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几小时至儿日)内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严重综合病征。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9.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指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最低肺泡浓度。
MAC愈小麻醉强度愈大。
10.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外科各论期末重点总结
![外科各论期末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d5e5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4.png)
外科各论期末重点总结一、外科学基本概念1. 外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外科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3. 外科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4. 外科手术的必备要素5. 外科器械和设备的使用与保养二、外科学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1. 消化系统疾病(1)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2) 胆囊疾病和胆结石(3) 肠梗阻和肠穿孔(4) 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肿瘤(5) 胰腺疾病和胰腺炎2. 呼吸系统疾病(1) 肺部感染和肺炎(2) 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3) 胸腔积液和胸腔肿瘤(4) 结核病和胸腺疾病(5) 肺部损伤和肺创伤3. 心血管系统疾病(1) 冠心病和心肌梗死(2) 心脏瓣膜病和心脏衰竭(3) 动脉瘤和血管病变(4) 先天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5) 心包疾病和心包积液4. 泌尿系统疾病(1) 肾脏疾病和肾结石(2) 膀胱炎和膀胱肿瘤(3) 前列腺疾病和前列腺增生(4) 泌尿系统感染和尿路结石(5) 尿失禁和尿道狭窄5. 妇产科疾病(1) 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2)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脱垂(3) 妇科感染和宫颈疾病(4) 妊娠并发症和产后出血(5) 不孕症和避孕措施6. 骨科疾病(1) 骨折和脱位(2) 骨肿瘤和骨炎(3) 关节病变和关节置换(4) 脊柱疾病和脊柱手术(5) 运动损伤和劳损病三、外科手术技术和操作要点1. 术前准备和手术室管理2. 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3. 切口选择和皮肤消毒4. 手术器械和缝合材料的选择5. 手术围巾和手术台的使用6. 消毒与无菌操作7. 手术切开和解剖8. 出血控制和止血技术9. 脏器重建和缝合技术10. 伤口愈合与术后护理四、手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1. 感染和切口裂开2. 出血和血管损伤3. 内脏损伤和脏器功能障碍4. 麻醉并发症和术后疼痛5.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6. 术后出血和伤口感染7. 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8.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五、外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趋势1. 微创与介入外科技术的发展2. 精准外科和个体化治疗的进展3. 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在外科学中的应用4. 智能手术机器人和虚拟现实技术5. 电刺激和光疗在外科治疗中的应用6. 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的研究进展以上是对于外科各论期末考试的重点总结。
医学外科学总论
![医学外科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cb7ad4e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6.png)
医学外科学总论医学外科学总论重要知识点:1、常用的灭菌消毒方法:高压蒸气灭菌法(最常用),化学气体灭菌法,煮沸法,药液浸泡法,干热灭菌法,电离辐射法。
2、煮沸法杀灭芽胞需要1小时。
3、手臂消毒能够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清除皮肤表面几乎所有暂居菌和少部分常居细菌)。
4、外科手消毒最常用的是刷洗法,按一定顺序刷洗手臂3分钟。
5、皮肤消毒法是先用3%的碘酊涂擦手术区,待其干燥后再用70%的酒精涂擦两遍以脱去碘酊。
6、涂擦消毒剂时应从手术区中心部向四周涂擦,感染部位和肛门区手术时相反。
7、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的区域。
8、铺巾原则为先铺相对不洁区,最后铺靠近操作者一侧,铺完后只能外移,不能内移。
9、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手术器械。
10、做皮肤切口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再消毒皮肤一次。
11、高压灭菌的物品保存的最长时间为两周。
12、新洁尔灭用于浸泡消毒的有效浓度为1:1000。
13、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个人的无菌空间为肩部以下、腰部以上的身前区和双侧手臂。
1、男性体液占体重的60%,女性占50%。
2、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
3、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
细胞内液中主要阳离子为K+和Mg2+,细胞外液中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Cl-和HCO3-。
4、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90-310ol/L。
5、动脉血浆的pH为7.35-7.45。
6、HCO3-/H2CO3为体内最重要的缓冲对,其比值为20:1。
7、人体对酸碱的调节是通过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肾的排泄而完成的。
8、血钠正常值为135-145mol/L,轻度缺钠(130-135),中度缺钠(120-130),重度缺钠(<120)。
9、血镁增高时其心电图变化为与高血钾的心电图变化相似。
10、离子化钙占血钙的百分比为45%。
11、高渗性缺水时细胞内液与外液均减少。
12、体内正常渗透压是通过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来维持,血容量是通过肾素-醛固酮系统来维持。
外科总论重点整理
![外科总论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f74b7a3a76e58fafbb0034c.png)
外科总论名词解释1、外科:医生能够以手术或手法治疗得疾病仅限于人体体表创伤、疮疡、骨或关节得伤病,这个医疗专业就称为外科。
2、无菌术:就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得一系列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与一定得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3、灭菌:指杀灭一切活得微生物,包括芽孢。
4、灭菌法:指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域或伤口得物品上所附带得微生物。
5、消毒:指杀灭病原微生物与其她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6、容量失调:指等渗性体液得减少或增加,只引起细胞外液量得变化,而细胞内液容量无明显改变。
7、浓度失调:指细胞外液中得水分有增加或减少,以致渗透微粒得浓度发生改变,也即就是渗透压发生改变。
8、成分失调:细胞外液中其她离子浓度改变,但因渗透微粒得数量小,不会造成对渗透压得明显改变,仅造成成分失调。
9、水中毒:指机体得摄水量超过了排水量,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与循环血量增多。
10、高渗性缺水:又称为原发性缺水,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11、低渗性缺水:又称为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12、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与钠呈比例地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得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13、低钾血症: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即为低钾血症14、高钾血症: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即为高钾血症15、呼吸性酸中毒:指肺泡通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得二氧化碳,以致于血液中得P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
16、呼吸性碱中毒: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得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以致于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引起低碳酸血症。
外科学总论重点总结
![外科学总论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e0789b22b160b4e777fcf52.png)
外科学总论重点总结概述1. 外科疾病分类(1) 伤害;(2)感染;(3)肿瘤;④畸形;(5)其他疾病2、无菌技术名解无菌操作是对可能的感染源和途径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灭菌、消毒和无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等。
3、病人手术区准备注意事项(1) 涂抹药液时,应从手术区中部向四周涂抹。
如果是感染伤口或在肛门区域的手术,则应从手术区域的外围应用于感染伤口或会阴和肛门。
接触到受污染部分的液体纱布不应放回清洁处。
(2) 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应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 的区域(如果手术有延长切口的可能,皮肤消毒范围应提前相应扩大)4.细胞内外液中的主要离子和正常血浆渗透压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钠离子,主要阴离子是氯、碳酸氢盐和蛋白质。
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钾离子和镁离子,主要阴离子是羟丙基氧42-和蛋白质。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正常的血浆渗透压为290-310毫摩尔/升5,( 1 )正常的酸碱度为7.35-7.45(2) 人体通过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系统和肾的排泄来调节酸碱。
①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是血液中最重要的缓冲系统。
碳酸氢钙的正常值为24 毫摩尔/升。
H2CO3 的平均值为1.2 摩尔/ 升,碳酸氢钙/H2CO3 的比较值=24/1.2=XXXX 年。
心血管疾病的血压调节:①高血压患者应继续服用抗高血压药物,避免出现戒断综合征。
(2)血压低于160/100毫微克,因此无需特殊准备。
(3) 高血压(> 180/100毫微克)患者术前应选择合适的抗高血压药物。
使血压稳定在一定水平,但在降至正常之前不需要手术。
32、缝线拆除时间;切口的分类和示例;记录方法时间:①术后4~5 天拆线;(2)术后6~7 天切除下腹和会阴;(3) 胸部、上腹部、背部和臀部手术后7~9 天拆线;(4)肢体手术后第10-12天拆线(关节附近位置可适当延长);⑤在14号拆除减张力缝线。
分类:①清洁切口(i类切口):指封闭无菌切口,如甲状腺切除术等。
外科学总论重点
![外科学总论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9f476ef5335a8102d220bd.png)
1。
ARF时低钠的原因.①水潴留②钠过多丢失③代谢障碍④钠再吸收减少2〃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由于肾单位损伤的量和程度以及液体动力学变化的不一致所致。
当仅有部分肾小管细胞变性坏死和肾小管堵塞,肾小管与肾小球损害程度不一致时,以及有些肾单位血流灌注量并不减少,血管并无明显收缩和血管阻力不高时,就会出现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3〃ARF的预防措施.①注意高危因素,严重创伤、较大的手术、全身性感染、各种因素引起的持续性低血压以及肾毒性物质,均应及时处理、预防或减轻这些因素,以免引起肾缺血和中毒。
②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时正确的抗休克治疗,防止有效血容量不足,解除肾血管收缩,可避免肾性ARF发生。
③软组织挤压伤及误输异型血,在处理原发病同时。
④在进行影响肾血流的手术前,应扩充血容量,术中及术后应用甘露醇或呋塞米,以保护肾功能。
⑤出现少尿时可应用补液试验,既能鉴别肾前性和肾性ARF,又可能预防肾前性ARF发展为肾性ARF。
6〃如何治疗ARF病人出现的高钾血症?治疗ARF高钾血症方法有⑴起效快但仅短时间有效的方法有①静脉内注入钙剂以对抗钾离子对心脏的毒性作用;②输入碳酸氢钠以提高血液PH值,使钾离子移入细胞内。
③葡萄糖胰岛素液,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
⑵口服钠离子型或钙离子交换树脂,与钾交换,使钾排出。
⑶最有效的方法是透析治疗。
7〃ARF会引起哪些电解质酸碱紊乱?ARF最常见的是引起高钾血症、高镁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10〃ARF少尿期的治疗原则。
①限制水分和电解质②维持营养供给热量③预防和治疗高血钾④纠正酸中毒⑤严格控制感染⑥血液净化4〃诊断MODS时应做到哪几点?①熟悉MODS的高危因素,一旦发现前述的发病基础,应即提高警觉。
②运用症状诊断学知识,结合具体病情作出鉴别诊断。
③诊断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的病变,愈早愈好。
④发现某一系统器官有明显的功能障碍,即应根据其对其他系统器官的影响,病理连锁反应的可能性,检查有关的病理生理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夕卜科学的范畴:①损伤:各种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组织破坏及功能障碍②感染:炎症、感染、外科感染③肿瘤④畸形⑤需要外科治疗的某些功能障碍性疾病。
2.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3.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4.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5.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者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抱等)6.伤口沾染的来源:①皮肤②鼻咽腔③感染病灶和气中的带菌微粒⑤器械、用品、药物等7.清除细菌的方法:①机械的除菌方法②物理灭菌法: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③化学消毒法:醇类、氧化剂、表面活性剂、酚类、烷化剂8.物品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7日,在寒冷干燥的条件可延长到14日,逾期应重新处理。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这种在外科病人最易发生。
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痿、大量呕吐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临表:恶心厌食少尿,但不口渴,眼窝凹陷皮肤松弛等,若短期内体液丧失细胞外液的25%则有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等血容量不足症状,丧失30~35%有更严重的休克表现。
休克伴发代酸,若丧失的体液为胃液则伴发代碱。
诊断:实验室检查有血液浓缩,RBC HB血细胞比容均明显升高,尿比重增高,钠氯一般无明显降低。
治疗:静滴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溶液),纠正缺水后,排钾量会有所增加,血清钾因细胞外液量增加而被稀释故在尿量达到40ml/h后,补钾即应开始。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失钠,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低渗性脱水的主要病因及治疗原则。
主要病因有: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或慢性肠梗阻,以至于大量钠随消化液排出。
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③肾排出水和钠过多,如应用排销利尿剂未注意补给适量钠盐,使体内缺钠程度多于缺水。
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
临表:恶心呕吐视觉模糊软弱无力,一般均无口渴感,当循环血量明显下降时,肾滤过量相应减少,一直代谢产物潴留,神志淡漠、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
①轻度缺钠,v 135mmol/h疲乏头晕手足麻木。
② 中度缺钠,v 130除有上诉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脉压减小、站立性晕倒尿少。
③重度缺钠v 120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木僵甚至昏迷,常伴休克。
诊断:尿比重在1.010以下,钠和氯明显减少血钠低,RBG Hb血细胞比容、血尿素氮均升高。
治疗:①积极处理致病原因。
②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输注,以纠正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
速度先快后慢,总输入量分次完成。
③重度缺钠出现休克者应先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晶体液(复方乳酸氯化钠和等渗盐水)胶体液(羟乙基淀粉和右旋糖酐、血浆)都可应用,然后静滴高渗盐水。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缺水更多,血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主要病因有:①摄入水分不足②水分丧失过多,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糖尿病未控制致大量排尿等。
临表:轻度缺水时口渴尤其他症状,缺水约为体重2%^4%,中度缺水有极度口渴乏力、尿少、眼窝下陷烦躁,缺水量为体重4%~ 6%;重度者可出现幻觉甚至昏迷,缺水超过体重6%。
诊断:尿比重增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白细胞比重升高,血钠大于150mmol/L。
治疗:①病因治疗②无法口服者,静滴5%葡萄糖或低渗的0.45%氯化钠,补充已丧失的液体。
③尿量超过40ml/h后补钾。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水量,以致水在体内储留,引起血液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病因:①各种原因致ADH分泌过多②肾功能不全,排尿能力下降③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多静脉输液。
临表:急性水中毒(颅内压增高,脑疝)慢性水中毒(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体重明显增加、皮肤苍白湿润)。
诊断:RBC Hb、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血浆渗透压降低。
治疗:①禁水②利尿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00ml静脉快速滴注。
低钾血症:血清钾v 3.5mmol/L,引起以肌细胞功能障碍为主的病症。
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有①钾的摄入过少。
②应用利尿剂、盐皮质激素过多,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多尿期,使钾从肾排出过多。
③钾从肾外途径丧失,如呕吐、持续胃肠减压等。
④钾向组织内转移,如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或代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
⑤补液病人长期接受不含钾的液体。
临表:最早出现肌无力(先四肢以后延及躯干和呼吸肌),还可有软瘫、腱反射减退,腹胀肠麻痹,心电图早期T波降低变平或倒置,随后ST段降低、QT 延长和U波。
低钾血症可致代碱、反常性酸性尿。
(低钾三联征: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②胃肠肌力减退③心脏张力减低)。
诊断: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 血清钾测定。
治疗:(1)补钾方法:能口服者尽量口服,不能口服者应静脉补给。
补钾的量可参考血清钾降低程度,每天补钾40—80mmol (约相当于每天补氯化钾3- 6g)。
少数严重缺钾者,补钾量需递增,每天可能高达100〜200mmol。
(2)注意事项:①严禁静脉推注补钾。
②补钾的浓度为每升液体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相当于氯化钾3g)③补钾的速度一般不宜超过20mmol/ h,每日补钾量不宜超过100 —200mmol。
④如病人伴有休克,应先输结晶体液及胶体液,待尿量超过40ml /l后,再静脉补充钾。
高钾血症:血清钾超过5.5mmol / L称高钾血症,是一种短时间内可危及生命的体液失调。
原因:①摄入太多,如口服或静脉补充氯化钾,大量输入保存期久的库存血②肾排钾障碍如急慢性肾衰,应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氨苯蝶啶,盐皮质激素不足③胞内钾移出如溶血组织损伤酸中毒等。
临表:神志模糊、感觉异常、肢体软弱无力,严重高钾有微循环障碍(皮肤苍白发冷青紫低血压);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严重者心搏骤停。
大于7.0mmol/L有心电图改变,早期T波高尖,P波波幅下降,随后QRS增宽。
治疗:停用一切含有钾的药物或溶液。
①使K+暂时转入细胞内,静脉滴注5 %碳酸氢钠100-200rnl②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用25 %GS100- 200ml,每5g糖加入胰岛素1U静脉滴注等;肾功能不全者可用10 %葡萄糖酸钙100ml, 11.2 %乳酸钠溶液50ml, 25 %葡萄糖溶液400ml,加入胰岛素20U,作24小时缓慢静脉滴入。
③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每日口服4次,每次15g ,可从消化道携带走较多的钾离子。
④透析疗法: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用于上述疗法仍不能降低血清钾浓度时。
以对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10 %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
钙与钾有对抗作用,能缓解K+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血钙正常2.25-2.75mmol/L ,其中45%为离子化合物,维持神经肌肉稳定的作用。
正常血镁0.7-1.1mmol/L,对神经活动的控制、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传递、肌收缩、心脏激动性均有重要作用。
低钙血症:病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坏死性筋膜炎、肾衰、消化道痿、甲状旁腺受损害的病人。
临表: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引起,口周及指尖麻木针刺感'手足抽搐'肌肉绞痛、腱反射亢进。
诊断:Trousseau、Chvostek 征阳性,血清钙测定低于2.0mmol/L治疗:10%葡萄糖酸钙20ml或5% 氯化钙10ml静注,如有碱中毒应同时纠正。
镁缺乏:病因:长时间胃肠消化液丧失,如肠痿或大部小肠切除术后、加上进食少、长期应用无镁溶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等。
诊断:记忆减退,精神紧张,易激动,烦躁不安,手足徐动,严重缺镁可有癫痫发作。
镁负荷试验有助诊断。
治疗:氯化镁或硫酸镁溶液静滴。
代谢性酸中毒:是临床最常见的酸碱失调,由于体内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
主要病因:①碱性物质丢失过多,如腹泻、消化道疾等使HCO9丧失过多,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可使肾小管排H+减少。
②肾功能不全,造成HCO3-吸收减少和(或)内生性H+不能排出体外。
③酸性物质过多,如失血性及感染性休克,组织缺氧,脂肪分解等使有机酸生成过多,糖尿病或长期不能进食,体内脂肪分解过多可形成大量酮体,引起酮体酸中毒。
临表:轻度可无明显症状,重症疲乏、眩晕、是谁,迟钝或烦躁,最明显表现是呼吸深快,呼吸肌收缩明显。
面颊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常偏低。
代酸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周围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病人易心律不齐,急性肾功能不全和休克。
诊断:有严重腹泻、常楼或休克病史,又有深快呼吸,血气分析HCO3-、BE'PaCO2均降低。
治疗:①病因治疗放首位:只要能消除病因,再辅以补液,较轻代酸(HCO3-为16~18mmol/L )常可纠正不必用碱性药物;低血容量休克伴代酸经补充血容量之后也可纠正;对这类病人不宜过早用碱剂②低于15mmol/L者应在输液同时用碱剂碳酸氢钠溶液,首次补给5%碳酸氢钠100-250ml不等,用后2-4h复查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浆电解质浓度,根据测定结果再决定是否继续输给以及输给用量,边治疗边观察,逐步纠酸是治疗原则。
代谢性碱中毒:体内H+丢失或HCO今增多引起。
病因:①胃液丧失过多是外科病人最常见原因:酸性胃液大量丢失丧失大量H+'CI-。
肠液中HCO3-未能被胃液的H+中和,HCO®被重吸收入血。
另外胃液中CL丢失使肾近曲小管CL减少,代偿性重吸收HCO3-增加,导致碱中毒。
大量胃液丧失也丢失钠,钾钠交换、氢钠交换增加,即保留了钠,但排出钾和氢,造成低钾血症和碱中毒。
②碱性物质摄入过多:长期服用碱性药物,大量输入库存血③缺钾:低钾血症时。
钾从胞内移出,每3个钾从胞内移出,有 2钠1氢进入胞内,引起胞内酸中毒和胞外碱中毒。
④利尿剂作用:呋塞米、依他尼酸抑制近曲小管对钠、氯再吸收,而并不影响远曲小管钠和氢交换。
因此,随尿排出CL比Na多,回入血液的Na和HCO&增多,发生低氯性碱中毒。
临表:一般无明显表现,有时可有呼吸变浅变慢或精神异常如嗜睡、精神错乱,可有低钾和缺水的症状。
治疗: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对丧失胃液所致代碱,可输注等渗盐水或葡萄糖盐水③尿量大于40ml/h同时给予补氯化钾④治疗严重碱中毒时,可用稀释盐酸溶液O.1mol/L 或0.2mol/L。
切记周围静脉输入而应经中心静脉导管缓慢输入。
呼吸性碱中毒:系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血PaCO2降低,引起低碳酸血症,pH值升高。
病因:很多,忧郁、疼痛、发热、CNS疾病、低氧血症、肝衰竭、呼吸机辅助通气过度。
临表诊断:呼吸急促,眩晕,手、足、口周麻木针刺感,肌震颤,心率加快,危重病人发生呼碱常提示预后不良,或将发生ARDS.治疗: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纸袋罩住口鼻,增加呼吸道死腔可减少CO2排出③危重病人或CNS疾病所致者,可用药物阻断其自主呼吸,由呼吸机进行适当辅助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