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七讲现代货币主义经济理论
现代货币主义经济理论
![现代货币主义经济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e493cc0eff9aef8951e0641.png)
不把货币流通速度V看作一定的值,而是当作货币需求 函数一样的稳定函数。如公式中影响V的因素有三类: 各种利率水平、价格变动水平及w与u等不易作数量测 定的因素。
• 弗里德曼依据大量资料证实V在长期内是相当稳定的,
因而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相当稳定的,是比消费函数还 要稳定的函数。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货币供给量 变动时人们是如何调整其货币持有量,改变其财富的 构成,以致影响到产量、价格和货币收入。
调节国际收支的 平衡;
• 4.收入指数化方案: • 即把工资、政府债券和其它各种收入同
生活费用或物价指数的变动相联系,使 各种收入随物价指数的变动而伸缩。以 抵消价格波动的影响。
23
六、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争论
• 第一,关于货币的作用和重要性 • 凯恩斯学派的理论认为,货币量的变动会影响总
产量或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但这种影响是通过 M→r→I→GDP的方式发生的,而利率只是影响投 资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他们认为,影响投 资的更多的、更重要的是另外一些因素,如预期 的利润率及与利率的比较、资本成本、预期收益、 未来竞争情况、技术变革、有效需求、对未来价 格、成本、等的预期,甚至于气候变化、投资者 的情绪与信心等。
第七讲 现代货币主义经济理论
• 一、货币主义概述
• 1. 什么是货币主义
• 货币主义是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
经济学流派,创始人是Milton Friedman 。
• “货币主义”(Monetarism)一词由卡尔•
布伦纳首次提出,后被一些经济学家接受 并形成货币主义学派。
1
• 所谓货币主义,简单说就是站在重视货币
的作用;个别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对国 际市场的利率水平的影响很小;而国际 市场的利率水平的波动将促进国际范围 内的资本流动,这种流动对一国通货膨 胀率的影响,从而对世界通货膨胀率的 影响,不是稳定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率的货币政策所能消除的。
第七讲货币学派
![第七讲货币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1d8ac56e48d7c1c708a145f3.png)
2、稳定政策有效还是无效
在政策方面,货币主义注重控制货币数量,主张反通货膨胀
优先,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虽然货币主义 者并不完全赞成完全不受束缚的“自由放任”,但他们又认为,
一方面应把国家干预限制到很小的程度;另一方面,最好通过
市场机制调节。 从经济思想史角度看,货币主义是凯恩斯主义的有力挑战
(二)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比较分析 如果把传统货币数量论模型中的K(K=1/V)看作是Y以 外的其他变量,即把K(或V)看作取决于W,rm,rb,re, (1/P)*(dP/dt),u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则两个函 数方程是一致的。 1、传统货币数量论把K或V看作有一定制度决定的变量; 而现代货币数量论则把它看作W,rm,rb,re,(1/P)* (dP/dt),u等可观察到的几个有限量值的稳定函数。
二、货币主义的产生
“货币主义”(Monetarism)一词最先是由美国的货币主 义者卡尔· 布朗纳(Karl Brunner)提出来的。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种重新表述》一 文中提出货币极端重要的观点,在当时并未在西方经济学界引 起很大反响。但到了70年代,由于凯恩斯主义对于“滞胀”束 手无策,既不能解释原因,更不能开出有效的药方,凯恩斯主 义随着资本主义的“滞胀”的产生而衰落,货币主义才脱颖而 出。 通货膨胀成为头号的经济问题。 菲民收入的 比率:K=M/PY。实际上,K是交易方程中V的倒数,M=PY/V。
剑桥方程M=KPY可改 写为: M/P=KY。
式中:M/P表示人们自愿在手中保存的实际现金余额。 因此,剑桥方程也是一个实际货币需求函数方程。表明: 人们自愿在手中保存的实际现金余额的大小取决于国民 收入。在KY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增多,物价就会上 涨。
货币经济学课件
![货币经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e6ea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9.png)
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汇率政策:调整汇率,增加出口
产业政策:鼓励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社会保障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通货膨胀
紧缩的定义与原因
定义:紧缩是指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物价下跌,经济活动减少的现象。
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如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等
货币政策: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05
货币政策与工具
货币政策的定义与目标
定义: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实现经济目标而采取的调节货币供应和信贷的政策措施。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对全球经济、贸易、金融的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汇率波动、资本流动、金融风险等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从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现在的浮动汇率制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多元化、自由化、市场化
汇率制度的类型与特点
固定汇率制度:汇率固定,由政府或中央银行决定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
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产业政策:通过扶持特定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财政政策:通过税收、支出等手段调节经济
贸易政策: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调节国际贸易
汇率政策:通过汇率调整,影响进出口和国际资本流动
06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流通手段,商品交换的媒介;贮藏手段,保存财富的手段;支付手段,偿还债务的手段。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课件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b2c807eff9aef8941e0683.png)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现代经济理论与金融理论的第一位大师:凯恩斯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货币本质观一、货币金属观(金属主义)以16、17世纪重商主义者为代表主要观点:1 货币天然是贵金属,天然是财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多,财富就多2 生产只是创造财富的前提,流通才是财富的直接来源二、货币名目观主要观点:货币不是财富。
货币只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票券,是一种价值符号。
货币的价值是由国家规定的。
货币不具有商品性,没有实质价值。
只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计算单位,只在名目上存在三、两种货币本质观在20世纪的交替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货币本质观占上风,恢复金本位制第二节货币数量说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关系一、早期货币数量说主要观点:认为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是由货币数量的变化决定的。
货币数量增加所引起的物价上涨有一个传导过程。
并认为货币数量增加与物价上涨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比例关系二、近代货币数量说(18/19世纪)主要特征是运用数学方法作为分析工具1 现金交易数量说(甘末尔、费雪)主要观点:一定时期内用于交易的货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共同决定物价甘末尔的交易方程式MR=NEPM:货币流通数量R:货币流通速度MR:货币流量供给N:所交易的商品数量P:商品的价格E:交易次数NE:商品供给NEP:货币需求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T MV/T=P费雪认为物价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1)流通的货币平均数量(2)流通货币效率V (3)商品的总数量T从流通角度分析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关系2 现金余额数量观(马歇尔、庇古)(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观点:一定时期人们的现金余额即手持货币数量决定物价庇古的剑桥方程式1)公式:M=KPY(K货币形态的财富与总财富之间的比率,Y总财富,M货币供应数量)2)庇古认为人们拥有的财产与收入有三种用途:一是投资于事物形态,从事生产;二是用以直接消费;三是保持货币形态,形成现金余额,现金余额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就减慢,即使货币数量不变,货币也必然升值,物价必然下跌从贮藏角度分析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关系第三节信用利息理论一、信用理论1 信用媒介论(亚当·斯密,李嘉图,穆勒)主要观点:银行的功能就是为信用提供媒介。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全套课件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d7dc06caaedd3383c4d3b3.png)
• 二、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主题
• 1、货币理论中心主题的转变 • 凯恩斯认为,古典经济学的货币理论是一种物价的货币理论。
该理论没有将货币引入到生产中研究,因而不能解释失业问 题。为此,必须将货币决定物价的理论转变为货币影响就业 和产量的理论。这种转变被称为“凯恩斯革命”。由此,凯 恩斯将就业作为其货币理论的中心主题。同时,将利息率的 决定看作是纯粹的货币问题。货币与利息一道成为凯恩斯解 释就业问题的关键。
• 2、凯恩斯对古典理论原理的批判
• 凯恩斯为了建立自己的理论,首先抨击了古典经济学的三个 原则:
• (1)“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凯恩斯则 颠倒过来,认为不是供给创造需求,而是需求创造供给。
• (2)古典经济学认为,由于利息率的调节作用,储蓄等于投 资,且储蓄决定投资;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供求所决定 的,它不能调节储蓄和投资的均衡,对储蓄和投资的均衡起 作用的是产量或收入,且投资决定储蓄,而不是相反。
• 3、两者的共同缺陷: • (1)两者都以充分就业为假定前提,这不符合现实。 • (2)两者都是长期的均衡理论和静态的理论,而对导致经济
变动的经常性的短期经济变动未作分析。
• (3)两者都没有研究方程式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事实 上,方程式中的各因素都是可变的,且是相互作用的。
第二节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 3、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 (1)相关概念
• 有效需求:指产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 总需求。
• 总供给价格:全社会资本家预期因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所生 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得到的最低限度卖价。
• 总需求价格:社会购买这些产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
• (2)原理关系
• 就业和产量由有效需求决定,而有效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 资需求。有效需求能否保证充分就业的实现,取决于投资需 求的大小。而投资需求又取决于两个因素:资本边际效率和 利息率。前者大于后者时,资本家才会投资。而利息率又取 决于货币的供求。由于货币供给由央行控制,是外生的,故 决定利息率的关键是货币需求。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七章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七章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fbb111cef90f76c661371aa4.png)
“剑桥方程式”则强调人们手持现金的作用
(货币需求量的作用)。
• 在“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理论中,尤 其是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可
以明显地看出剑桥学派特别重视货币需 求分析这一理论传统的影响。
•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也对米尔顿·弗里 德曼的货币理论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 只是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 包含了更多的资产种类,而不象凯恩斯 的模型,只包含了货币与证券两类资产。
• 弗里德曼十分清楚,现实中“不存在任何完全 纯粹的制度,每一制度都是某种类似混合制度 的东西;一方面,包括着指令性因素,而另一 方面,却又主要地依赖于自愿合作。问题在于 一种比例问题,在于将指令性因素降至最小, 而且,在引入指令性因素的地方,在于在实现 人们所追求的生产效率目标以外的其它目标的 同时,以一种尽可能小地妨害市场运行的方式 来实现这种指令性因素最小化” 。
• 费雪的老师是凯默尔。凯默尔在1907年出 版的《货币和信用工具与一般等物价的关系》 中对于信用和物价水平关系的研究对费雪很有 启发。
• 费雪1911年出版了《货币的购买力》一书, 提出了以“交易方程式”为代表的著名的现金 交易数量说。
费雪的“货币交易方程式”
• P = MV/T; 或者 MV = PT • 如考虑到银行存款因素,设M'为银行存
• 英国经济学家布赖恩•摩根对此说道:“财政政 策的失败和便宜货币的灾难性后果加重了某些 经济学家关于货币理论发展的过于狭窄的说法 的份量,结果出现了另一种替代的学派,他们 对当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这些解决 办法的基本概念比作为凯恩斯学派体系的基础 的货币过程更为广泛。它以货币数量的变化作 为中心。这一学派被称为货币学派或现代数量 学派。”
• 弗里德曼在分析消费和收入的关系时, 将收入分为暂时性收入和持久性收入。 暂时性收入指短期内得到的,非连续的 和带有偶然性的收入。持久性收入指消 费者从自己拥有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中,在长期内经常能得到的,带有长久 性和规则性的收入流量。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PPT课件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21b9237c1cfad6185fa79b.png)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2021/3/3
1
学习目标
❖一、学派代表人物 ❖二、形成背景 ❖三、思想渊源 ❖四、基本理论观点 ❖五、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六、简要评论
2021/3/3
L2OGO
引言
❖ “财政政策的失败和便宜货币的灾难性后果加重 了某些经济学家关于货币理论发展的过于狭窄的 说法的分量,结果出现了另一种替代的学派,他 们对当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这些解决 办法的基本概念比作为凯恩斯学派体系的基础的 货币过程更为广泛。它以货币数量的变化作为中 心。这一学派被称为货币学派或现代数量学派。”
2021/3/3
1L3OGO
四、基本理论观点
5、货币数量的变化并不会直接影响收入,他最先 影响的是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
❖ 这种行为使得现有资产(债券、股票、房地产、 其他实物资本)的价格上升(货币数量增加 时),利息率下降,鼓励了人们扩大开支,最 终导致产量和收入增加。
2021/3/3
1L4OGO
四、基本理论观点
1、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同名义收入的增长率有着保 持一致的关系。
2、货币数量的增长变化对收入发生影响作用需要 一段时间。
3、货币量变化只在短期内影响产量。
2021/3/3
1L1OGO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 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2021/3/3
L8OGO
三、思想渊源
2、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直接来源)
❖ MV=PT。 p为社会平均物价水平,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
T为社会总交易量。 ❖ 后又引入存款货币公式:MV+M’V’=PT 。 考虑到银行存款因素,设M’为银行存款, V’为银行存款流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课件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dbfd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b.png)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继续关注货币政策研究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将继续关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探索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和 实施方式。
拓展研究领域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将拓展研究领域,加 强对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政策的关注。
3
对货币政策效果的过度乐观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对货币政策效果的过度乐观, 忽视了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与其他经济学派的比较与争论
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比较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与凯恩斯主义学派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争论。
VS
与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比较
特点
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主张货币政策独立且具有灵活性,反 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20世纪5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开始提出并发展现代货币主义学 派的理论。
发展
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影响力逐渐 扩大,成为主流经济学派之一。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02
中国将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走廊机制,提高利
率调控的有效性。
加强货币政策国际合作
0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将加强与国际央行的货币政
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金融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 ,央行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工具来调节市场流动性,促进经 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第7讲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第7讲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baeb2690daef5ef7ba0d3c1e.png)
弗里德曼的主要贡献
现代货币数量论:
认为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并建立了 自己的货币需求函数。认为各个时期的消费支出 中只有较小部分与现期收入有关,主要与恒久收 入正相关。 由于消费支出与现期收入关系不大,因而政府为 了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如减税)可 能是无效的。 货币需求是相当稳定的,而货币供应量由于受政 府操纵短期内易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影响了经济 体系的稳定性。要稳定经济发展,必须是货币供 应与货币需求相适应。
LOGO
五、“现代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总结1:“现代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 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 认为经济自由是经济政策主张的基调。
LOGO
五、“现代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总结2:弗里德曼把正确的货币政策归结为 三点:
第一,货币政策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 主要根源。 第二,货币政策能够给经济运行和发展提供一个比 较稳定的背景。 第三,货币政策能够有助于抵消经济体系中其他原 因引起的比较重要的干扰。
LOGO
弗雷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在1956年《货币数量论之重申》中提 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提倡经济自由和货币杠 杆作用的发挥。他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 三方面的影响,即收入和财富的变化、持币的 机会成本、持币带来的效用 货币主义的核心命题是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最重要, 主张货币发行增长率要保持一个不变的速度,让 经济中的个体对通货膨胀有充分的预期,这种货 币导向机制被称为“弗里德曼规则”
LOGO
主要内容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形成背景及过程 三、思想渊源 四、基本理论观点 五、基本政策主张 六、简要评论
LOGO
一、学派代表人物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ppt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ppt](https://img.taocdn.com/s3/m/928578d9f90f76c661371a7f.png)
• 本课程采取以学派为核心的纵向研究线索,对现 代西方十个主要经济学派在货币金融诸问题上的 系统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进行了研究评价,它们 是: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剑桥学派的货币 金融学说;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凯 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哈耶克的货 币金融学说;弗莱堡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瑞典 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供给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 金融学说。
• 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进一步发展了早期的货 币数量说,成为早期货币数量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 认为货币的价值就完全由供给数量来决定。 • 坎特罗(Riehard Cantillon,?-1734)在洛克研究的基础 上,又对货币数量增加引起物价上涨的过程作了论述。坎 特罗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后物价不是同比例地上涨。他认为, 货币数量与物价上涨之间虽存在因果关系,但却无严密的 比例关系。坎特罗是最早论述货币数量增加如何引起物价 上涨过程的,也是第一个认识到货币数量增加与物价上涨 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等比例关系的经济学家。他的这种分析 后来成为维克塞尔“累积过程理论”的基础,而维克塞尔 的累积理论又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起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研究线索 了解货币本质观基本内容; 熟悉金融制度与经济周期; 熟悉维克塞尔对现代金融理论的贡献 掌握货币数量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现代金 融理论的影响; • 掌握信用利息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研究 线索
• 中外经济学家们一般都把凯恩斯发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部历史巨著 的时间——1936年作为现代经济理论和金 融理论的分界线,凯恩斯本人也就被看作 现代经济理论和金融理论的第一位大师。 本课程亦采用这种分期,主要介绍、评价 和研究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西方货币金融 学说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效果。
现代货币主义PPT课件
![现代货币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7dc22410a6f524ccbf85d1.png)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全球
化及其不足》一文中指出,”20 世纪80 、90 年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依据与美国财政部
达成的‘华盛顿共识’,向许多南方国家及经济转轨
国家硬性推出‘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
贸易’三大政策建议,由此导致一些国家的经济崩溃
和社会动荡……”
第五章 现代货币主义
第1节 现代货币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2节 现代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 第3节 现代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第1节 现代货币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在与凯恩斯主义抗衡中形成和发展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在凯恩斯主义占居 绝对统治地位时,一批经济自由主义者坚守芝加哥大 学的经济理论阵地,与凯恩斯主义抗衡,并待机反击。
A、拉美地区 具体实践:
奉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拉美地区,20 世纪80 年代由于实行了贸易自由化,加快国营企业私有化, 开放金融市场,放宽对外资限制,减少甚至取消国家 对价格、汇率、利率等的干预和控制。
积极影响: 有些国家实现了从封闭的进口替代模式向外
向发展模式的转变,恶性通胀得到控制,宏观经济形 势一度得以好转。
20世纪60年代后,时机到来——“滞胀”出 现,开始对凯恩斯主义进行全面反击,主张以控制货 币数量的金融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形成现代货币主 义流派。
芝加哥大学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
美国芝加哥大学长期以来集中了一批信奉新自
由主义经济哲学、强调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经济学家。
他们也被称之为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承继了“新古典学派”的自由放
企业私有化、
价格自由化(包括利率和汇率自由化)
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自由化
由于“华盛顿共识”的所谓“规范改革”方案具有 国际权威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一度使新自由主义成 为全球不可阻挡的潮流。
《现代货币主义》PPT课件
![《现代货币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db1ba6a6c30c2258019e6b.png)
刘海燕
谢谢观赏!
刘海燕
刘海燕
健全的福利制 度使这对夫妻 双双失业、拥 有7个孩子的 普通英国家庭 每年可领约4.2 万英镑(合人 民币44万)社 会福利金,未 来生活目标是 生14个孩子…
刘海燕
刘海燕
刘海燕
3.通货膨胀与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市 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 状态的失业率,即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自愿失 业和摩擦性失业)。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由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
失业&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短期存在,长期不成立。扩张性财政和 货币政策无法消除失业,反而加剧通货膨胀。Why?
— 国内r — 国通刘胀海 燕
经济政策
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基础,反对国家过多干预,市场能 自发使经济趋向均衡。反对财政政策,强调正确货币政 策的作用。
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反对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保持固定 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货币政策存在“时滞”)
2.“收入指数化”方案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钱 银行
美元 贬值
古代货币主义
“单一规则”
货币政策 货币
弗里德曼 货币数量说
现代货币主义??
基本观点:反对凯恩斯,自由放任,货币重要
一、产生背景 二、代表人物 三、思想渊源 四、基本理论 五、经济政策 六、简要评论
刘海燕
产生背景 20C50s产生于美国,70s兴起。布伦纳提出,1956
英国,撒切尔夫人,全面实施货币主义政策主张 时间:1979—1985年 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减少社会福利 支出;改革劳资关系等 结果: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同时,失业率持续上升。
第七讲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总结PPT课件
![第七讲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总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f2205dfab069dc51220146.png)
小,那么货币供应量主要取决于高能货币H的
变化。
24
(3)由于高能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决定 的,因此,中央银行完全可以通过控制 高能货币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从上述的 分析中,弗里德曼和施瓦兹认为,货币 供应量是由货币当局控制的外生变量
表示。
12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的预期报酬率/ 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
货币的名义报酬率一般为零 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目前的收益+预期
的非固定价格变动率 目前的收益=预期的固定收益的报酬率rb+预
期的非固定收益的报酬率re
13
(3)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
对于个人或企业来说,持有货币既可 以用于日常交易的支付,又可以应付 不测之需,还可以抓住获利的机会, 这就是货币所提供的效用。
了以反对通货膨胀、稳定货币供应为主要内
容的政策主张,所以说,稳定的货币需求函
数成为货币学派理论及政策的立论基础和分
析依据。
19
第3节 货币供应理论 一、货币供应的决定模型 二、货币供应的外生性和可控性 三、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
20
从式中可见,决定货币供应量主要是三个 因素:高能货币H、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准 备金之比D/R、商业银行存款与公众持有 的通货之比D/C。弗里德曼和施瓦兹把这
是收入与利率,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差,
收入对货币需求影响大,但永恒收入的稳定使
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
18
第三,货币流通速度基本上是一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特点具有重要意
义。论证并强调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
其目的在于说明货币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主
要来自货币供应方面。据此,货币学派提出
是影响的主
对货币需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