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腹泻ppt演示课件【22页】
勤洗手,特别是在处理食物和上厕所后。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接种相关腹泻疫 苗。
家庭护理
补充水分
确保腹泻患者有足够的水分摄入,以 预防脱水。
观察病情
注意患者的排便次数、形状和颜色, 以及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腹痛 等。
暂时禁食
对于严重腹泻患者,可能需要暂时禁 食,以减轻肠胃负担。
使用非处方药
常见的引起腹泻的食物包括海 鲜、乳制品、水果、蔬菜等。
在腹泻期间,应避免食用高脂 肪、高糖分、高刺激性的食物 ,以免加重症状。
腹泻与锻炼的关系
适量的锻炼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有助于缓解便秘,但对腹泻患者 来说,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症状
。
在腹泻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 选择轻度的活动如散步、瑜伽等
。
腹泻患者应在症状缓解后再逐渐 恢复运动,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
。
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 衡,从而减轻腹泻症状。益生菌
可以通过食物或补充剂获得。
休息和补水
确保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并喝足 够的水和其他含电解质饮料,以
防止脱水。
预防性治疗
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特别是在上厕所后和准备食物之前。这是 防止病菌进入肠道,引起腹泻的有效方法。
避免污染食物和水
腹泻的分类
急性腹泻
病程通常在2-3周内,多由感染引起 ,如细菌、病毒等。
慢性腹泻
病程超过4周,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 肠道炎症、肠道菌群失调、消化系统 疾病等有关。
腹泻的病因
感染
细菌、病毒等感染是腹泻的常见 原因,如霍乱弧菌、轮状病毒等
。
食物不耐受
某些人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 受,如乳糖不耐受、麸质不耐受等 。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接种相关腹泻疫 苗。
家庭护理
补充水分
确保腹泻患者有足够的水分摄入,以 预防脱水。
观察病情
注意患者的排便次数、形状和颜色, 以及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腹痛 等。
暂时禁食
对于严重腹泻患者,可能需要暂时禁 食,以减轻肠胃负担。
使用非处方药
常见的引起腹泻的食物包括海 鲜、乳制品、水果、蔬菜等。
在腹泻期间,应避免食用高脂 肪、高糖分、高刺激性的食物 ,以免加重症状。
腹泻与锻炼的关系
适量的锻炼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有助于缓解便秘,但对腹泻患者 来说,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症状
。
在腹泻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 选择轻度的活动如散步、瑜伽等
。
腹泻患者应在症状缓解后再逐渐 恢复运动,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
。
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 衡,从而减轻腹泻症状。益生菌
可以通过食物或补充剂获得。
休息和补水
确保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并喝足 够的水和其他含电解质饮料,以
防止脱水。
预防性治疗
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特别是在上厕所后和准备食物之前。这是 防止病菌进入肠道,引起腹泻的有效方法。
避免污染食物和水
腹泻的分类
急性腹泻
病程通常在2-3周内,多由感染引起 ,如细菌、病毒等。
慢性腹泻
病程超过4周,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 肠道炎症、肠道菌群失调、消化系统 疾病等有关。
腹泻的病因
感染
细菌、病毒等感染是腹泻的常见 原因,如霍乱弧菌、轮状病毒等
。
食物不耐受
某些人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 受,如乳糖不耐受、麸质不耐受等 。
腹泻病PPT课件
病毒: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 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 轮状病毒(rotavirus) 星状病毒(astrovirus) 杯状病毒(calicivirus)科的诺如病毒属(Norovirus) 如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札如病毒属(sapovirus) 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s virus)、埃可病毒(echo virus)、肠 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等, 冠状病毒(coronavirus)科的环曲病毒(torovirus)等。
细菌:
致腹泻大肠杆菌 致病性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产毒性 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 侵袭性 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出血性 enterhemorrhagic E. coli EHEC 粘附-集聚性 enteroadherent aggregative E. coli EAEC
发病两个高峰期。 发病两个高峰期。 夏季腹泻:发生于6 夏季腹泻:发生于6、7、8月,主要是致病性大肠杆 菌与痢疾杆菌, 菌与痢疾杆菌, 秋季腹泻:发生于10 11、12月 10、 秋季腹泻:发生于10、11、12月,为,主要致病菌为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 危险因素: 岁以内婴儿; 小儿照看人卫生差; 危险因素:①1岁以内婴儿;②小儿照看人卫生差; 小儿饭前不用肥皂洗手; ③小儿饭前不用肥皂洗手; 既往经常患腹泻病; 饮用水不洁; ④既往经常患腹泻病;⑤饮用水不洁; 禽畜放养。 ⑥禽畜放养。
五、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分泌少,酶活力偏低;生长发育快, 分泌少,酶活力偏低;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 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进入量较多, 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进入量较多,加重 了胃肠道的负担;婴幼儿水分代谢旺盛, 了胃肠道的负担;婴幼儿水分代谢旺盛,对缺水 的耐受力差,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儿时期神经、 的耐受力差,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儿时期神经、 内分泌、循环、 肾功能发育不成熟, 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 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演示ppt课件
02
细菌性腹泻
常见细菌种类及其特点
痢疾杆菌
引起细菌性痢疾的主要 病原菌,可导致严重腹
泻、发热和腹痛。
沙门氏菌
广泛存在于家禽、家畜 和宠物中,通过食物或 水传播,引起急性胃肠
炎。
志贺氏菌
又称痢疾杆菌,主要引 起细菌性痢疾,表现为 发热、腹痛、腹泻等。
空肠弯曲菌
主要引起急性肠炎,表 现为水样便、发热、恶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汇报人:XXX 2024-01-18
目 录
• 引言 • 细菌性腹泻 • 病毒性腹泻 • 寄生虫性腹泻 • 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并发症与危害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定义和分类
定义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是指由细菌、 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 的肠道感染,导致腹泻为主要症 状的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其他感染性 腹泻病可分为细菌性腹泻、病毒 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不同 病原体引起的腹泻病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如细菌性腹泻常伴有脓血便,病毒性腹 泻多为水样便等。
诊断依据
诊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常 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血清学检查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 史、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确定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新型疫苗研发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有望研发出针对其他感染 性腹泻病的新型疫苗,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精准医疗应用
通过基因测序等精准医疗技术,实现对病原体的 快速准确检测,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智能化预防策略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制定更加智能化 的预防策略,降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
腹泻病课件
钙、镁补充
① 对营养不良、佝偻病患儿早期给钙 ② 输液中抽搐给10%葡萄酸钙5 ~10ml
静注,必要时重复 ③ 钙剂无效试补镁
七、治疗---液体疗法(纠正脱水)
第二天以后的补液
1) 补生理及继续损失量,口服或静滴 2) 生理维持量 60 ~80ml/kg,1/5张 3) 继续损失量 丢多少补多少1/2~1/3张 4) 二者12~24小时内均匀静滴
全身症状
腹泻 呕吐 腹痛
脱水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发热 神萎 意识障碍 多脏器损害
不同程度脱水表现
轻
中
重
失水量(占体重%) 精神状态 皮肤弹性 黏膜 前囟、眼窝 肢端 尿量 脉搏 血压
3~5% 稍差 尚可 稍干燥 稍有凹陷 尚温暖 稍少 正常 正常
5~10%
>10%
萎靡/烦躁 嗜睡~昏迷
差
极差
返回主菜单
三、发病机制---根据病生学特点划分
❖ 渗透性腹泻:肠内高渗状态 (eg.乳糖不耐受) ❖ 分泌性腹泻:肠液分泌增加 (eg.霍乱) ❖ 渗出性腹泻:肠炎症渗出性 (eg.侵袭性细菌感染) ❖ 动力性腹泻:胃肠蠕动增加 (eg.肠易激综合征)
► 腹泻并非单一机制引起,往往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
➢ 便检:真菌孢子和菌丝 ➢ 免疫低下者、慢性腹泻者,
长期抗生素或激素等使用 者
迁延性、慢性腹泻
寻找病因尤为重要,多伴营养不良 ❖ 全身性及系统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免疫缺陷、
肿瘤、内分泌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自身免 疫性疾病,HIV感染 ❖ 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真菌性肠炎 ❖ 过敏性腹泻: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 ❖ 吸收不良腹泻病:先天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脂肪消化吸收不良
腹泻优秀课件PPTppt
2、乳糖耐量试验: 不正常;
方法: 口服50g 100g乳糖(+水400ml)后15′30′60′90′120′取静脉血测定血糖.
结果判断:如BS升高>25mg/100ml为正常,BS升高<20mg/100ml为异常.
在试验过程中或试验后可出现腹胀,绞痛,腹泻.
3、根据治疗反应判断:停食乳糖或牛奶后症状缓解;
↘ 结合胆盐↑(结肠) 细菌分解 双羟胆酸↑ → 腹泻
2021/1/5
11
( 4)吸收不良
.2肠粘膜面积减少:
小肠手术切除----短肠综合症 → 吸收不全 → 腹泻
.3细菌过度生长:
细菌分解结合胆盐,影响微胶粒形成 → 脂肪泻
.4肠粘膜淤血:
门V高压,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
肠粘膜淤血 → 吸收不良 → 腹泻
4) 水肿、发热及夜尿。
治疗: 避免食用含麦胶饮食;
对症和支持疗法:补充多种维生素,纠正电解质紊乱;
2021/1/危5 重者可静滴皮质激素。
14
( 5)肠系膜淋巴管梗阻
◆ 腹腔淋巴瘤; ◆ 淋巴肉瘤; ◆ 何杰金病; ◆ Wipple病;
以上均可导致肠系膜淋巴系统梗阻。
——脂肪在肠内消化,由小肠粘膜吸收,进入肠系膜淋巴管, 最后到血液中,当肠系膜淋巴系统梗阻,小肠淋巴液回流障碍, 可致脂肪泻。
手术切除,尽可能减少肿瘤数量;对症处理(减轻腹泻可用洛派丁胺
2-4mg 3/d)。
2021/1/5
24
(三)渗出性腹泻
发病机理
◆ 炎症、溃疡、肿瘤浸润→损害病变部位血管、淋巴、粘 膜→渗出大量粘液、脓、血→腹泻;
◆ 肠粘膜大面积损伤 → 水、电解质、溶质吸收障碍 → 腹 泻;
《腹泻病儿科》ppt课件
补充营养素
根据病情需要,适当补 充锌、维生素A等营养 素,有助于缩短病程和
减轻症状。
05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手部卫生
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 惯,特别是在饭前便后, 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 清洗双手。
不随地吐痰
培养儿童不随地吐痰的习 惯,避免病菌通过飞沫传 播。
个人物品不共用
提倡儿童不与他人共用餐 具、饮具、毛巾等个人物 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腹泻病儿科ppt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腹泻病概述 • 儿科腹泻病特点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总结回顾与展望
01
腹泻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 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 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分类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病、迁 延性腹泻病和慢性腹泻病。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电解质检查、血气分析、腹部X线平片、B超等辅助检查, 以协助诊断。
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结合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腹泻病的诊 断。
鉴别诊断
与细菌性痢疾、霍乱等具有相似症状 的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误治。
04
治疗原则与措施
一般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 吐、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 包括大便常规、大便培养、血清学检查等。对于迁延性和慢 性腹泻病,还需进行详细的病因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腹泻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2 经济影响
疾病发病率高,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负担。
3 控制措施
全面排查原因,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家庭护理和康复
家庭护理
如排便前候靠立位、尽量保持 卫生等。
康复措施
如增强自身免疫力、进行合理 运动等。
疗效评估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随时调整 治疗方案及康复进度。
饮食调理
1 忌口类
如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 饮食禁忌
酗酒、饮浓茶等均需适当控制。
2 宜食类
如易消化、清淡、高营养的食品。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
如粘膜保护剂、止泻药、抗生 素等。
中药治疗
针对具体症状,使用不同药方 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和用药时间调整用药 量,注意处方副作用。
慢性腹泻的治疗
药物治疗
寄生虫
包括以滴虫、蠕虫为代表的寄生虫。
检查和检测
1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颜色、质地、性状等。
传染病特异性检查
2
如病毒检查、菌群检查等。
3
血液检测
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影像学检查
4
如腹部CT、MRI、超声等。
临床分型和治疗原则
临床分型
急性腹泻、慢性腹泻、难治性腹泻等。
治疗原则
• 清除病原体 • 控制症状 • 改变肠道环境
《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解读腹泻的病因与危害,分享不同治疗方法,让您掌握更多腹泻相关知识。
什么是腹泻?
腹泻是人体一种常见病症,指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量增加,水分占比增 多,粪便质地较软或稀水状。
腹泻的病因和分类
病因
食物中毒、病毒感染、肠道菌 群紊乱、肠道感染等。
疾病发病率高,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负担。
3 控制措施
全面排查原因,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家庭护理和康复
家庭护理
如排便前候靠立位、尽量保持 卫生等。
康复措施
如增强自身免疫力、进行合理 运动等。
疗效评估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随时调整 治疗方案及康复进度。
饮食调理
1 忌口类
如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 饮食禁忌
酗酒、饮浓茶等均需适当控制。
2 宜食类
如易消化、清淡、高营养的食品。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
如粘膜保护剂、止泻药、抗生 素等。
中药治疗
针对具体症状,使用不同药方 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和用药时间调整用药 量,注意处方副作用。
慢性腹泻的治疗
药物治疗
寄生虫
包括以滴虫、蠕虫为代表的寄生虫。
检查和检测
1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颜色、质地、性状等。
传染病特异性检查
2
如病毒检查、菌群检查等。
3
血液检测
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影像学检查
4
如腹部CT、MRI、超声等。
临床分型和治疗原则
临床分型
急性腹泻、慢性腹泻、难治性腹泻等。
治疗原则
• 清除病原体 • 控制症状 • 改变肠道环境
《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解读腹泻的病因与危害,分享不同治疗方法,让您掌握更多腹泻相关知识。
什么是腹泻?
腹泻是人体一种常见病症,指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量增加,水分占比增 多,粪便质地较软或稀水状。
腹泻的病因和分类
病因
食物中毒、病毒感染、肠道菌 群紊乱、肠道感染等。
秋季腹泻疾病PPT演示课件
要点二
发病原因
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 播。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 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排列 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 裸露病变,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 ,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
况。
03
治疗原则与措施
一般治疗原则
饮食调整
腹泻期间应避免刺激性食 物,以易消化、营养丰富 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
补充水分
腹泻易导致脱水,应及时 补充足够的水分,如温开 水、淡盐水等。
休息充足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 度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 。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
止泻药
针对腹泻症状,可选用止泻药如 蒙脱石散等,缓解腹泻。
充足睡眠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 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
复和增强免疫力。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及 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身体免
疫力。
05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程度评估
01
脱水
由于腹泻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可能引发脱水,表现为口渴、尿少、
皮肤干燥等症状。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重度脱水则需要静
秋季腹泻
汇报人:XXX 2024-01-15
contents
目录
• 秋季腹泻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秋季腹泻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要点一
定义
秋季腹泻,也称为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由轮状病毒感染 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小儿腹泻ppt课件
05
结论
小儿腹泻的挑战和前景
挑战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由于病因多样,治疗和管 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腹泻可能导致脱水、营养不良和 生长发育迟缓等严重后果,对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 胁。
前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腹泻病因及治疗的研究深入, 小儿腹泻的治疗和管理将更加科学和有效。同时,家长和医 护人员对腹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有助于早期 发现和治疗,降低腹泻的危害。
确保宝宝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注意保 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避免皮肤感染和 其他并发症。
益生菌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缓解腹泻症状。家长可以在医生的建 议下给宝宝补充适当的益生菌。
家庭护理和预防
保持卫生
家长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 惯,定期清洗宝宝的餐具 和玩具,避免交叉感染。
接种疫苗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给 宝宝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以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腹 泻。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感染、过敏、乳糖不耐受、药物副作 用等。
发病机制
肠道感染或过敏导致肠道黏膜受损, 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引起腹泻。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进行鉴别,如肠套叠、肠梗阻等。
03
小儿腹泻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生素治疗
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小 儿腹泻,医生可能会开具 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目的和意义
提高家长和医护人员对小儿腹 泻病的认识,了解腹泻病的预 防和治疗方法。
帮助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减轻 患儿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强调预防为主,预防小儿腹泻 病的传播和流行。
腹泻病的课件讲解PPTPPT课件
03 腹泻病的治疗
CHAPTER
一般治疗
01
02
03
休息
腹泻期间应适当休息,减 少体力消耗,缓解病情。
饮食调整
腹泻期间应保持清淡、易 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 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 道负担。
补充水分
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因此 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对症治疗
止泻药
针对腹泻症状,可适当使 用止泻药,如思密达等, 以缓解腹泻症状。
谢谢
THANKS
留意腹泻的次数、颜色和性状,如 出现血便、高烧不退等症状应及时 就医。
保持舒适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衣物 和床单清洁干燥。
饮食调理与注意事项
清淡易消化食物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 稀粥、面条等,避免油腻、辛
辣食物。
适量摄入高营养食物
如鱼、肉、蛋等,以补充腹泻 时丢失的营养。
避免过敏食物
留意患者是否有食物过敏史, 避免摄入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
解痉药
对于腹痛症状,可适当使 用解痉药,如颠茄片等, 以缓解腹痛。
抗生素
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可适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 疗。
病因治疗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不洁、变质食物,注意餐具 消毒等措施,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
提高免疫力
加强锻炼,保持良好作息,提高自身 免疫力,预防腹泻病的发生。
04 腹泻病的预防与护理
腹泻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实 验室检查,治疗则根据病因和病情采 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 调整和补充水分等。
病程
腹泻病的病程因病因和个体差异而异, 一般发病较急,病程较短,但若治疗 不当或不及时,可能导致病程延长或 反复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jejuni) 耶尔森菌(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其他:沙门菌、鼠伤寒、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等
真菌( Fungi ):白色念珠菌。 原虫( Protozoa ):梨形鞭毛虫、阿米巴原虫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AD ):
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等, 冠状病毒(coronavirus)科的环曲病毒(torovirus)等。
细菌:
致腹泻大肠杆菌 致病性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产毒性 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 侵袭性 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出血性 enterhemorrhagic E. coli EHEC 粘附-集聚性 enteroadherent aggregative E. coli EAEC
六、感染因素
1、 肠道内感染: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 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2、肠道外感染: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肾盂肾炎、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 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部 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 (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
腹泻病
一、概念
腹泻病(diarrhea disease)是由多病原、 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是有大便性状改 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在未明确病因前, 统称为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 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 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 的主要原因之一。1982年,石家庄会议把腹 泻病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因素
2)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豆浆)过敏而 引起腹泻。对牛奶过敏者较多。
3)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本要为乳糖酶)缺乏 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使乳糖 积滞引起腹泻。
2、气候因素 气候突变、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 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 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
发病两个高峰期。 夏季腹泻:发生于6、7、8月,主要是致病性大肠杆
菌与痢疾杆菌, 秋季腹泻:发生于10、11、12月,为,主要致病菌
为 轮状病毒,
危险因素:①1岁以内婴儿;②小儿照看人卫生差; ③小儿饭前不用肥皂洗手; ④既往经常患腹泻病;⑤饮用水不洁; ⑥禽畜放养。
五、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 分泌少,酶活力偏低;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 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进入量较多,加重 了胃肠道的负担;婴幼儿水分代谢旺盛,对缺水 的耐受力差,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儿时期神经、 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 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除了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乳糖酶的 水平之外,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 调,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 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 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七、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1)喂养不当: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喂养不 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 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那些 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 肠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 起腹泻。
二、病程分类Biblioteka 1、急性腹泻病(acute diarrhea disease): 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腹泻病(persistent diarrhea disease): 病程在2周-2个月
3、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 disease): 病程在2个月以上。
三、临床分类
1、感染性腹泻: 痢疾、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
3、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
病毒: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 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 轮状病毒(rotavirus) 星状病毒(astrovirus) 杯状病毒(calicivirus)科的诺如病毒属(Norovirus) 如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札如病毒属(sapovirus) 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s virus)、埃可病毒(echo virus)、肠
主要是饮食的量与质不恰当,使婴儿消化道 功能发生障碍,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并积 滞于肠道上部,同时酸度下降,有利于肠道下部 细菌上移繁殖,使消化功能紊乱。肠道内产生大 量的乳酸、乙酸等有机酸,使肠腔渗透压增高, 加之腐败酸的毒性产物如胺类等刺激肠道,使肠 蠕动增强,引起腹泻。
2、非感染性腹泻: 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病 症状性腹泻病
过敏性腹泻病等.
四、流行病学
小儿腹泻病为第三世界国家小儿第一位常 见多发病,死因在我国居第二位。1986年 对广东等七省妇幼卫生示范县及北京市的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岁以下小儿急性腹泻 年发病率为201.46%,平均年发病次数为 2.01±0.03次/人,平均死亡率为0.51‰。 1988年21省入户调查发现5岁以下小儿发 病率为每年0.86-3.9次/人,平均为每年 2.5次/人。
八、发病机制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 的物质。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不少腹泻并非由某种单一机制引起,而是在多种机制共同 作用下发生的。
八、发病机制
(一)消化道功能紊乱:
易感因素
2、机体防御功能差:①婴儿胃酸偏低,胃 排空较快,对进人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 弱;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 igM、igA) 和胃肠道分泌型 igA均较低;③新生儿生后 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 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 感染。
易感因素
3、人工喂养: 家畜乳中虽有母乳中某些 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 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染,故人工喂 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