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数据的整理
三年级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知识点归纳三年级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知识点归纳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有关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数据整理和表示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技能,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以下是三年级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的一些主要知识点:1. 数据的收集:学生学会如何收集数据。
他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观察实验或记录生活中的事件来收集数据。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的分类和排序:学生学会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排序。
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属性或特征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别,并根据某种规则对数据进行排序。
例如,学生可以将一组学生的身高数据进行分类,并根据身高的大小进行排序。
3. 数据的图表表示: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
常见的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适当的图表来呈现数据,并使用图表中的信息来回答问题。
4. 图表的读取和分析:学生学会读取和分析图表中的信息。
他们可以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和推断,并从中得出结论。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使用图表中的信息来回答这些问题。
5. 概率:学生将开始学习概率的概念。
他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可能性的词汇(如“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一半的可能性”等)来描述事件的发生。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通过学习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分类、排序、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这些技能不仅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有帮助,也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有益处。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据整理和表示的学习,帮助他们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18,3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第二课时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冀教版)
(1)如上图,折线的各条线段中,10月至11月间的线段
最陡,也就是说,从10月到11月的月产量增长最快, 这两个月月产量的增长率为 700 540 29.6%.
540 (2) (540 700 600) (300 350 450)
300 350 450 1840 1100
1100 67.3%. 答: 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的产量增加了 67.3%
表示各部分数据 占总体的百分比
时
例2 如图所示的四个统计图中,用来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平均 产奶量最为合适的是( D )
导引: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 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正符合这道题要 把不同品种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显示清楚的目 的.故选D. 答案:D
例3 某市团委在2015年3月初组成了300个学雷锋小组,现从中随机抽取 6个小组在3月份做好事件数的统计情况如图所示: (1)这6个学雷锋小组在2015年3月份共做好事多少件?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请估计该市300个学雷锋小组在2015年3月份共做好事多少件?
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能清 楚地表示出每个 项目的具体数目.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 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 中所占的百分比.
知识点 1 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各项 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顺次把各点 连接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要点精析: (1)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 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以反映事物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画出横轴和纵轴,并指明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2)在横轴上等距离取点表示各个项目,在纵轴上用一个单 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 (3)以各个项目的数量作为点的纵坐标描点,并用线段依次 连接各点.
统计学 第3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分组的标志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分组的标志:分组标志就是将总体分为各个性质不同的标准或根据。
根
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总体可按属性标志分组,也可按数量标志分组。
1.按属性标志分组
以属性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并在属性标志的变异范围内划分各组界限,将总体 分为若干组。属性标志划分,概念明确,容易确定分组组数,如性别。
2.按数量标志分组
以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并在数量标志的变异范围内划分各组界限,将总体 分为若干组。如工资。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五)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在统计分组时,根据统计研究目的不同,分组标志的选择可以是一个标志,也可以是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这样就有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之分:
1.简单分组 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数量次数分布的编制方法
在组距次数分布中,各组组距相同的次数分布称为等距次数分 布(表3-8)。各组组距不同的次数分布称为异距次数分布。
等距次数分布一般在现象性质差异变动比较均衡的条件下使用。
优点:
• 易于掌握次数分布的特性。
• 各组次数可以直接比较。
组数= 全距/组距
组距=全距/组数
100.00
提问:这是单 项次数分布还 是组距次数分 布?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数量次数分布的编制方法
例:对某工厂某月50名工人装配零件(件)情况进行调查, 得到下列初级资料:
106 81 98 111 91 107 86 105 93 106 82 108 114 122 109 104 125 103 113 102 106 84 128 104 91 112 85 96 115 89 97 105 92 111 107 97 105 124 106 86 96 110 112 103 108 110 109 125 101 119
数据、模型与决策(03)第3章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讲解
1. 下限(low limit) :一个组的最小值 2. 上限(upper limit) :一个组的最大值 3. 组距(class width) :上限与下限之差 4. 组中值(class midpoint) :下限与上限之
间的中点值
组中值 = 下限值+上限值 2
3 - 38
统计学
(第二版)
【例】某电脑 公司2002年前 四个月各天的 销售量数据(单 位:台)。试对 数据进行分组 。
。右边就是记录的原始数 据
3 - 20
绿色
健康饮品
用Excel制作频数分布表
统计学 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
(第二版)
(bar Chart)
1. 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 各类别数据的图形
2. 有单式条形图、复式条形图等形式
3. 主要用于反映分类数据的频数分布
4. 绘制时,各类别可以放在纵轴,称为条 形图,也可以放在横轴,称为柱形图
2. 不等距分组
各组频数的分布受组距大小不同的影响
各组绝对频数的多少不能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 状况
需要用频数密度(频数密度=频数/组距)反映 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K 1 lg( n) lg( 2)
2. 确定组距:组距(Class Width)是一个组的上限与下 限之差,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所分 的组数来确定,即
组距=(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数 3. 统计出各组的频数并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3 - 37
统计学
(第二版)
组距分组
(几个概念)
一般
78 26.0 198 66.0 180 60.0
满意
64 21.3 262 87.3 102 34.0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 数据的表示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
项目 所选人数
体育技能 25
科技创作 15
艺术特长 10
占全班人数百分比
50%
30%
20%
(2)根据上述表格中的人数百分比,绘制合适的扇形统计图. 解:(2)绘制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知识点2:扇形统计图的应用 3.小明对九(1)班同学“你最喜欢的球类项目是什么?(只统计图.由图可知,该班同学最喜欢 的球类项目是( B ) A.羽毛球 B.篮球 C.排球 D.乒乓球
等级 A B C D
人数 72 108 48 m
请你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被调查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2)求图表中m,n的值及扇形统计图中A等级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3)若该校共有学生1200人,估计满意度为A,B等级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解:(1)根据统计表可知:C 的人数是 48 人,所以本次被调查的学生人数是 48÷20% =240 人
解:(1)由题意得 48÷24% =200(人),则 n=200×31% =62(人),m=200-40-48
-62-26=24(人);故答案为:24,62 (2) 扇形统计图中 A 对应的圆心角是:360°×24000 =72°,故答案为:72 (3)800×22040 =96(人),答:该校九年级周末参加家务劳动的人数约有 96 人
(2)m=240-72-108-48=12,108÷240×100% =45% ,n=45;扇形统计图 中 A 等级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72 ×360°=108°
240 (3)∵ 该 校 共 有 学 生 1200 人 , ∴ 估 计 满 意 度 为 A , B 等 级 的 学 生 共 有 72+108 ×1200=900(人) 240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统计整理方案 1、 确定汇总的统计指标和
综合表; 2、 确定分组方法; 3、 确定汇总资料的形式; 4、 确定资料的审查内容和
审查方法。
第三章 统计数据整理与显示
§2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意义和作用 1、概念: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
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成若干 个不同的组别。 对总体而言是“分”,对个体而言是“合”。 2、统计分组的原则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与显示
➢ 数量分组的方法 ➢ 分配数列的编制
§1 统计数据整理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统计整理在统计工作中处于中间阶段,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数据整理,可 以使混乱、缺乏条理性的资料变成有条理 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说明总体特征的有 用的资料。
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对调查阶 段所搜集到的大量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 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反 映总体综合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
试将工人分成5组
其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全距(Range)=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576-432=144
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 变量分组或组距分组)。
第三步:确定组数和组距(interval)。当 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 组距=全距/组数
原则: 应将总体单位分别的特点显示出来 要考虑到原始资料的集中程度 要考虑到所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考
例:重庆市按GDP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
1980年
GDP
100
第一产业 38.4
第二产业 44.6
第三产业 17
1990年 100 33.4 39.7 26.9
2000年 100 17.8 41.4 40.8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汇总技术:
有传统手工汇总和现代电子计算机汇总两种技术。
(1)手工汇总。常用的汇总方式有四种: • 划记法。划“正”字符号计数,多用于对总体单位数或次数的简单汇总。
• 过录法。将原始资料分类过录到事先设计的汇总简表中,可用于对内容项 目较多的资料的汇总。
• 折叠法。将每张调查表中需要汇总的同类项目及数据折压一个印记,一张 一张的重叠在一起,再进行汇总。这种方法一次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及其数 据进行汇总,故适用于数据较少的资料。
• 卡片法。将需要汇总的项目数据分类登记在卡片上,再汇总计算。这种方 法适用于总体单位数多、且多采用复合分组形式的事物,特别是设备、器 材类的实物资产的汇总。
(2)电子计算机汇总。其数据处理程序如下: • 第一步,编程。使用计算机语言编写出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程序。
• 第二步,数据录入。计算机自动按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 存储在磁盘、磁带等磁介质中。
树茎
数叶
数据 个数
10 7 8 8
3
11 0 2 2 3 4 5 7 7 7 8 8 8 9
13
向上累 计个数
3
16
12 0 0 1 2 2 2 2 3 3 3 3 4 4 4 5 5 6 6 7 7 7 8 8 9
24
40
13 0 1 3 3 4 4 5 7 9 9
10
50
14 0 0 1 3
16284
22.3
第三产业
20228
27.7
合计
73025
100.0
3、变量数列的编制
成绩 (分)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布表
学生人数 频率 (人) (%)
向上累计
人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精品同步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设计了富有生活气息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活动。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含义和作用,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贴近实际。
3.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统计图表更直观地表示数据,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4.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数据整理和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数据整理和表示的实践任务。
2.教师为指导小组讨过讨论、交流,合作完成数据整理和表示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主动发现并提出可以用统计方法解决的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自主探索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例如,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布置更具挑战性的课题,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季节”,引发学生对数据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开展“数据整理和表示大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3引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整个数据分析过程中,获取准确、完整的数据至关重要,而数据的整理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潜在关系。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的例子来介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背景信息假设我们是一家电商公司,我们希望分析用户购买行为以及产品销售情况,以便为公司的业务决策提供依据。
为了进行分析,我们需要收集和整理以下几类数据:1.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地区)和购买历史记录等。
2.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的基本信息(如名称、价格、分类)和销售情况等。
3.购买订单信息:包括订单号、购买时间、购买数量、订单金额等。
数据的收集为了收集上述数据,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1.调查问卷:可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让用户填写基本信息和购买历史记录等来收集用户信息。
2.数据库查询:如果公司已经建立了数据库系统,我们可以通过查询数据库来获取用户信息、产品信息和订单信息。
3.网络爬虫:我们可以使用网络爬虫技术,通过抓取电商网站的页面数据来获取产品信息和销售情况。
4.API接口:如果公司与其他平台(如支付系统、物流系统)有集成,我们可以通过API接口获取订单信息和产品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数据收集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数据收集的目的和范围,并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用户隐私政策。
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整理是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合并,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可视化。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数据整理操作:1.数据清洗:检查数据中是否存在缺失值、错误值或异常值,并进行修正或删除。
同时,还需要检查数据格式是否一致,如日期格式、金额格式等。
2.数据转换:将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以满足后续分析的需求。
例如,将日期字段转换为特定格式的日期对象,将文本字段转换为数字字段等。
3.数据合并:如果我们从不同的数据源获取数据,可能需要将它们进行合并,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集供分析使用。
新北师大版7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6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 数据的表示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
27
12
12
9
(1)如果让你协助张老师买书,你会提出什么购买建议?你是如何考虑的?
我会建议多买点文学、科普、历史类的图书,因为最喜欢阅读这三类图书的人数排前三.
最喜欢阅读的图书类型
文学
历史
科普
军事
艺术
其他
人数
36
24
27
12
12
9
(2)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类型图书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多少?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科普
军事
艺术
其他
人数
36
24
27
12
12
9
(2)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类型图书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多少?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
30%
20%
22.5%
10%
10%
7.5%
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 30% + 20% + 22.5% + 10% + 10% + 7.5% = 1
用班级人数×33%
(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 9 hm2 稻田,那么扇形C表示多少公顷稻田?
由(1)知扇形A表示总体的25%,因为扇形B表示总体的33%,所以扇形C表示总体的1-25%-33%=42%,所以扇形C表示9×42%=3.78(hm2)稻田.
问题4 右图是甲、乙两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刚觉得就全年食品支出费用来说,乙家庭比甲家庭多,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单元教材梳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单元教材梳理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一、单元教材梳理1.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板块,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相关知识。
在第一学段,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分类,二年级下册学习了调查与记录,为本单元学习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奠定了基础;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下册将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五年级下册又继续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再认识,六年级上册还将学习扇形统计图和统计图的选择。
2.北师大教材编排结构本单元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3.本单元不同版本教材对比(1)教学编排北师大版统计的内容是在二年级下册开始学习的。
学习统计的一个目的就是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二年级下册学习的重点是“调查与记录”,即为了解决问题先开展调查,收集数据。
本册本单元重点则是“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这是在收集数据与分析数据之间要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人教版编排则是在二年级下册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而在三年级下册则教学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
浙教版则是在三年级下册才出现数据的处理这一内容,通过“整理数据,填统计表”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在四年级上册继续教学数据的调查和分类,认识复式统计表。
三版教材都是在四年级进行统计图的教学。
(2)情境载体北师大版、人教版和浙教版,用了不同的情景导入,但都是贴近生活的实际情景,从接近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体现统计的价值与必要。
第 3 章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1
第 3 章数据的整理与显示3.1 数据的预处理 3.2 统计分组与频数分布3.3 统计图3.4 统计表学习目标•了解数据预处理的内容和目的•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掌握品质数据的整理与图示方法•掌握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图示方法•用Excel作频数分布表和统计图•合理使用统计表统计应用把数据画图之后,要用用脑袋➢沃德(Abraham Wald)和许多统计学家一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也处理了战争与相关的问题。
他发明的一些统计方法在战时被视为军事机密。
以下是他提出的概念中较简单的一种➢沃德被咨询飞机上什么部位应该加强钢板时,开始研究从战役中返航的军机上受敌军创伤的弹孔位置。
他画了飞机的轮廓,并且标识出弹孔的位置。
资料累积一段时间后,几乎把机身各部位都填满了。
于是沃德建议,把剩下少数几个没有弹孔的部位补强。
因为这些部位被击中的飞机都没有返航数据的预处理•数据的审核▪检查数据中的错误•数据的筛选▪找出符合条件的数据•数据排序▪升序和降序▪寻找数据的基本特征一、数据审核数据审核—原始数据审核的内容•完整性审核⏹应调查的单位或个体是否有遗漏⏹调查项目或指标是否填写齐全•准确性审核⏹内容是否真实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是否有错误:逻辑检查、计算检查数据的审核—二手数据适用性审核⏹数据的来源、口径以及有关的背景材料⏹数据是否符合自己分析研究的需要•时效性审核⏹最新的数据•确认是否要做进一步的加工整理二、数据筛选数据筛选数据筛选的内容包括▪将某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或有明显错误的数据予以剔除▪将符合某种特定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数据筛选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三、数据排序数据排序将数据按一定顺序排列,以发现一些明显的特征或趋势。
•排序有助于对数据检查纠错,以及为重新归类或分组等提供依据•在某些场合,排序本身就是分析的目的之一数据排序(方法)•分类数据的排序▪字母型数据:升序、降序。
▪汉字型数据:按首位拼音字母排列,或按笔画多少排序。
•数值型数据的排序⏹递增排序:x(1)<x(2)<…<x(n)⏹递减排序:x(1)>x(2)>…>x(n)数据排序(方法)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及方法(一)统计分组的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志把被研究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但又有联系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土 地 面 积
人口密度
日本
美国
欧共体
统计地图
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的地域分布
(四)统计图的构成
图题
某国各地降水量
90 80 70 60 50 40
1 图题 2 图号 3 图目
4 图尺 5 图形 6 图注
图 目
降 水 量 ( 毫 米 )
图形
图注
东部 西部 北部
图尺 30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分配数列的种类
1.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品质变量数列:按品质变量分组形成
数值变量数列:按数值变量分组形成
2.数值变量数列还可分为 单项数列:每组只有一个变量值的变量数列 组距数列:每组变量值是一段区间的变量数列
连续变量数列:按连续变量分组形成的数列
离散变量数列:按离散变量分组形成的数列
品质变量分配数列实例
本章重难点提示
本章重点:统计分组、变量数列的编制、统计数据的显示方 法——统计表和统计图。 本章难点:统计分组、变量数列的编制、次数分布图的绘制。
第一节 数据整理的一般问题
一 数据整理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 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使 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 合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
100-500 500以上
180
85 35
7.83
3.70 1.52
合计
2300
100.00
单项式变量数列实例
表3-4 家庭人口数(人) 1 某市居民家庭按家庭人口数分组 家庭数(千户) 9.8 比重(%) 5.76
2
3
27.5
94.6
第三阶段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的教学
第三阶段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的教学第三阶段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的教学是指在教育课程中,针对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进行培养的阶段。
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和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1. 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概念和重要性: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或实际应用场景向学生介绍数据的概念和它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明白数据的价值和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数据收集方法的学习: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例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设计等。
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己设计并实施数据收集活动,从中学习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
3. 数据整理与清洗:学生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学会整理和清洗数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进行数据整理、筛选、排序等操作。
同时,要教导学生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学会处理数据中的异常值或错误。
4. 数据可视化与表达: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图表或其他形式的可视化工具,将整理后的数据呈现出来。
教师可以示范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以及如何添加标签、图例等元素,使数据更加清晰明了。
5. 数据分析与解读:学生要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从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和结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如平均值、频率分布等,帮助他们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6. 实际应用案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的数据收集、整理与表达技巧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技能,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因为数据收集、整理与表达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并且需要向他人清晰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结果。
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在线资源和工具来辅助教学,如数据分析软件、可视化工具、在线教育平台等,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统计学 第3章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主讲:王光玲,济南大学商学院 45
2.统计分组的方法
2)数量标志分组 ——按表现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 志进行的分组 。
例如,按职工人数分组、按人口年龄分组、按工资收 入水平分组、按销售额分组等
(1)单项式分组:每组变量值是一个值 (2)组距式分组:每组变量值是一个区间。
2020/5/14
46
小作业:课后将课本P50的例3-1和3-2的例子演示
一遍!
2020/5/14
39
3.2 统计分组与频数分布
3.2.1 统计分组 3.2.2 频数分布及统计图
主讲:王光玲,济南大学经济学院
3.2.1 统计分组
主讲:王光玲,济南大学经济学院
1、统计分组(见P52)
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 照一定的标志把被研究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但又 有联系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某单位共有1000名职工,每名职工的文化程度、月收入、 婚姻状况等个体特征都有所不同(变异)。若该单位领导 想从总体上了解职工队伍的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 等情况,则可先要通过登记方法获得每个职工的资料,对 这些描述每名职工个体特征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计 算,就可以了解该单位全部职工中有多少人未婚、多少人 已婚、多少人离婚、多少人丧偶,各自所占的百分比是多 少;也可以了解研究生、大学、中专(高中)等不同文化 程度职工的人数及比重;还可以了解职工月平均工资、各 类职工的工资水平、职工工资分布的均衡性等等,以上内 容均为统计整理的有效信息,这些统计信息对于制定企业 的人力资源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2020/5/14
43
2.统计分组的方法
1)品质标志分组 ——按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特征分组。
(2)复合分组:对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 行的重叠式分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中,组距=(33-12)/5=4.2,可取整数5 为最后选定的组距。
第三步,确定各组组限(Class limits) 并据此整理频数分布表。
▼注意:
1、分组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不重不 漏”(each data value belongs to one class and only one class)。因此,
组中值计算: 组中值=(上限+下限)/2
第三节 频数分布
预处理数据
分组
计算频数
描述统计
一、频数分布的基本概念
(一)频数分布:对分组后的数据,计算 各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或频数。
(二)分布数列的两个要素
一个是总体按某种标志所分的组,另一个 是各组对应所出现的次数。
◎ 频数分布或次数分布 (Frequency distribution):全部数 据按其分组标志在各组内的分布状况。
连续型
等距数列 异距数列
2、数量标志的分组方法
(1)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适用于离散型变量且变
量变动范围不大的场合。比如育龄妇女 按其生育子女存活数分组。
组距式分组适合于连续型变量或者 变动范围较大的离散型变量。
(2)间断组距式分组和连续组距式 分组
如果变量值只是在整数间变动,可采 用间断组距式分组,也可采用连续组距式 分组。比如企业数、职工人数等。
IBM
IBM
PackardBell Compaq
IBM
Packard Bell
Gateway200 PackardBell Compaq
Compaq
Gateway200 PackardBell
IBM
Apple
Compaq
IBM
PackardBell Apple
Apple
Compaq
Gateway2000 Compaq
(一)、数据的审核与筛选
审核:
对第一手资料(直接调查或试验取 得):审核其完整性与准确性
完整性审核:应调查的单位或个体是 否有遗漏;所调查的项目是否填齐全。
准确性审核:内容是否符合实际;计 算是否正确。
对第二手资料(获取他人的资料):审 核其完整性、准确性、适用性、时效性
筛选: 调查结束后,当对数据中发现的错误不 能予以纠正,或者有些数据不符合调查的要 求而又无法弥补时,就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
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
按反映的时间状态分
合。
(4)组距、组数、组限与组中值的计算
组距=上限-下限= 本组上限-前组上限 =本组下限-前组下限
组数的确定: 经验上以5~20之间为好,尤其注意不 要确定太多的组数,使得每组包含的数 据太少。
组数的确定: 实际分组时常按斯特格斯(Sturges) 提出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K:
K 1 lo 1 N0 lgo 1 20 g 或 1 3 .3l2 N g2
Relative
Percentage
Frequency
Frequency
Apple
13
0.26
26
Compaq
12
0.24
24
Gatewy2000
5
0.10
10
IBM
9
0.18
22
Total
50
1.00
100
The objective in developing a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s to provide insights about the data that cannot be quickly obtained by looking only at the original data.
如果变量值在一定范围内的表现既可 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只能采用连续 组距式分组。比如产值、身高、体重。
注意:“上限不在内”原则的应用。
(3)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
等距分组适用: 标志值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
异距分组适用: 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的场合; 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义的场
合; 标志值按一定的比例发展变化的场
◎相对频数(Relative frequency)/ 频率/比重
:各组频数与全部频数之和的比重。
The relative frequency of a class is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number of data items belonging to the class.(=Frequency of the class/n)
▼注意:
3、对离散型数据,可采用相邻两组组限间 断的办法解决“不重”的问题(如6~10, 11~15,16~20等);
对连续型数据,往往采用相邻两组组限 重叠,根据“上限不在内原则”解决 “不重”问题(如5~10,10~15,15~20 等)。
例2是离散型数据(天),采用组限间断方法, 因此可得频数分布表如下:
◎百分数频数(Percentage frequency):is the relative
frequency multiplied by 100.
二、 分步数列的编制 (一)、品质数据的分组与频数分布
例1:50个计算机购买者所购买的不同品牌的机型数据
Table, Datafromasampleof 50computer purchases(11/15,1994)
(二)、数值数据的分组与频数分布
★对数值数据(或按数值标志)分组时, 可先将数据进行排序,然后根据需要分组; 对较少的数据也可不排序直接根据需要分组。
★分组计频基本步骤:
确定组数
确定组距
(按组)整理成分布频数表
例2:一会计事务所对其20家客户(clients) 年底帐目辑核(audits)时间(天)统计 如下表:
例3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
考分 频数 频率 向上累计
向下累计
频数 频率% 频数 频率 %
50~60 2 5.0 2
50
40 1000
60~70 7 17.5 9
225
38 950
70~80 11 27.5 20
500
31 775
80~90 12 30.0 32
800
20 500
90~100 8 20.0 40 1000
Tabl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relative frequency and percent frequency distribution for the audit-time data
Audit Frequency Relative Percent
Time(days)
PackardBell Gateway200 Compaq
Apple
Compaq
分组与求频数 :
Table, Frequency Distribution/Relative and Percentage Frequency of Computer Purchases
Company
Frequency
2、统计分组的原则
穷尽性原则 互斥性原则
3、统计分组的种类
(1)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 复合分组。
(2)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 志分组(或称属性分组)和数量标志分 组(或称变量分组)
(3)按分组的作用和任务的不同,分为类 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二)统计分组的方法
1、品质标志的分组方法
Table Year-End Audit Times(in days) 12 14 19 18 15 15 18 17 20 27 22 23 22 21 33 28 14 18 16 13
第一步,确定组数(Number of classes)。 组数的确定一般视数据本身的特点及数据的多 少而定。
筛选包括: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或有 明显错误的数据;将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筛 选出来。
(二)数据的排序
数据排序是按一定顺序将数据排列。
排序目的:通过浏览数据发现一些明显的特 征趋势或解决问题的线索;有助于数据的 检查纠错。
排序方式:数字型数据/字母型数据 :升序 或降序;
汉字型数据:多种顺序 , 比如:拼音字 母顺序或笔划顺序 。
首先,最低组限(The lower class limit)应等于或小于数据的最小值,最大组限 (The upper class limit)应等于或大于数据 的最大值;
其次,对数据在每组中的归属习惯上采 用“上组限不在内”。
▼注意:
最后,确定组限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各组组限应将总体中事物质的 差异区分开来。 二是按所确定的组限编制的变量数 列应能真实地反映总体内部分布的特征。
分布在各组内的数据个数称为频 数或次数。
A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s a tabular summary of a set of data showing the frequency (or number) of items in each of several nonoverlapping classes.
Frequency Frequency
10~14
4
0.20
20
15~19
8
0.40
40
20~24
5
0.25
25
25~29
2
0.10
10
30~34
1
0.05
5
Total
20
1.00
100
▼注意:
1、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与其他数据相差悬殊时, 为避免空白组出现,第一组和最后一组可采用 “XX以下”及“XX以上”这样的开口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