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课件公开课

合集下载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25张PPT)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文章结尾的
九个字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是作者的切身体会,也是作 者对广大青少年的殷切期望。三句话意思上层层递进 。读书好:倡导大家读书,读书有益。多读书:在读书的 数量上给予建议,多读多受益。读好书:在读书的选择 上给予指点,选好书,受益无穷。
关于读书的名言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四岁时”“七岁时”“此后” (幼时) “在我十二三岁时”(少年时)。
活动一
2.读课文,作者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呢?觉得 怎么样?写了那些具体的事情呢?
①《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 泪上床”“哭了一场”。 ②《水浒传》“尤其欣赏”,人物个性鲜明。 ③《红楼梦》“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二、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活动一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是课文结
“一谈尾作到者读对书广大,青我少的年的话殷就切多期望了。!今”天“就一让…我… 就……”的句式表明了什么?(同桌交流)
们一起去文中瞧一瞧作者是如何语重心长的道
出这表九明个作字者的心吧中! 抑制不住的感情, 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切的体会。
活动三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 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 中最大的快乐!”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 么作用?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 的体会。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总的说或总之的意思,在文中 起强调突出的作用。作者把读书看成“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抒发了强烈的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书才算是 “好书”呢?
故事情节精彩 人物形象生动 有真情实感 语言质朴浅显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 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17张PPT)
——《 论 语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 论 语 》
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不懂的字词勾画出来,集体讨论交流。
吾句意】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
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学习要 有思考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准确了理解了 重点字词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也初步感知 了其中所包含的道理。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 阅读《论语》六则,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人文主题:读书明智
语文要素: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
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
表述,突出重点。
25 古人谈读书
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首创人。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较为集中地反应了孔子的 思想。与《大学》《中庸》《孟 子》合称“四书”。
知之为知之,不知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同“智”,智慧。

实 【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
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喜好
以……为耻。
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向地位、学问不
如自己的人请教 谦 虚 【句意】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
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教诲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读“zhì”,记住。
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30张PPT)

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30张PPT)

学习活动我:会1.读独学:运用学古文的方法,默读第一则文言文 。
2.合学: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
学习活动我:会1.读独学:运用学古文的方法,默读第一则文言文 。
2.合学: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
学习活动我:会默读读课文,思考孔子通过这几句话向告诉我们该 怎么读书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 如学也。
评价标准:我能读正确。 我能读流利。 我能读出停顿。
知知之道/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同知“敏默我学知(智///非(z而而如”h/zī好识不生,hī学 之 及而智√z慧, , ,知h√ìz不 学 犹之hì耻者//)而 恐)下,也不 失之问好。厌之为。古,。,知诲敏之人/,以/不不求倦知之。为者也不。知,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 如学也。
评价标准:我能读正确。 我能读流利。 我能读出停顿。
观点是

最后,祝

①读到孔子的“

这句话,我想到了

②我很赞同孔子

观点 ,我就有这样的经历 。
我会背
知之
,不知
,是


,不耻 。

,学
,诲人

我非
者,好古,敏


,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 ,终夜
,以思,无益,不
如。
我会背
知之为知之,
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
我非生而知之者,

25古人谈读书(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学人教(部编版)(22张ppt)公开课课件

25古人谈读书(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学人教(部编版)(22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25古人谈读书-2019-2 020学 年五年 级上册 语文同 步教学 人教(部 编版) (22张ppt)公开课课件
《论语》带给我们哪些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 处和短处,真正有智慧的人要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只有虚 心向别人请教,勤奋学习,才 能学到更多知识。
(名师示范课)25古人谈读书-2019-2 020学 年五年 级上册 语文同 步教学 人教(部 编版) (22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25古人谈读书-2019-2 020学 年五年 级上册 语文同 步教学 人教(部 编版) (22张ppt)公开课课件
如何做到这三到呢?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首先要做到“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 精力集中,心思用在读书上,在此基础上,要 运用我们的眼晴和嘴巴,不断地看书,读书, 才能牢牢地记住知识。
随便
一定
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了我们几种学习态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 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 正的智慧。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 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总 说
(名师示范课)25古人谈读书-2019-2 020学 年五年 级上册 语文同 步教学 人教(部 编版) (22张ppt)公开课课件
见识 恒心
知学问无尽 不敢以一得自足
无不成之事
(名师示范课)25古人谈读书-2019-2 020学 年五年 级上册 语文同 步教学 人教(部 编版) (22张ppt)公开课课件

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34张PPT).ppt

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34张PPT).ppt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教的态度
喜欢古代文
天生
献或文化。 勉励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
是喜欢古代文献,通过勤奋的追
求而获得知识。
道理:没有天生就知道
知识的圣人,像孔子这
样多知多智的人,之所
以能达到这一境界,也
是因为多听多记、勤奋
好学的缘故。
相似,如同
好像 不如;比不上 尚且仍然
读书需用心, 才能记得牢
语气词,意 为“吗”
三到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心到
三 到
眼到
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 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 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时 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 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学法导读
初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把握 停顿。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了解词语的古今 异义现象,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读书 方法对你有何启发。最后,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背诵 课文,并学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明道理的方法。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
睡觉
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 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 不如去学习。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 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 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 不能自满,不能患得患失。

25.古人谈读书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25.古人谈读书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人物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风气,提倡仁 义礼智信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 深远影响。
孔子逝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把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和思想统计下 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第2页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 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 西省婺源)。宋朝著名理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 世尊称为朱子。
笔顺:
第11页


音序: Q 结构: 上下 偏旁: 山 笔画数: 6 组词: 岂止 岂敢 岂有此理
笔顺:
第12页
héng 音序: H 结构: 左右

偏旁: 忄 笔画数: 9 组词: 永恒 恒心 持之以恒
笔顺:
第13页
kuī

音序:K 结构:上下
偏旁:穴 笔画 13
数:
组词:窥探 窥见
笔顺:
第14页

偏旁:耳 笔画 10
数:
组词:耻辱 不耻下问
笔顺:
第8页
huì

音序:H 结构:左右
偏旁:讠 笔画 9
数:
组词:教诲 诲人不倦
笔顺:
第9页
wèi

音序:W 结构:左右
偏旁:0页
sòng 音序:S 结构:左右

偏旁:讠 笔画 9
数:
组词:诵读 朗诵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 解》《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其 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教科书和 科举考试标准。
第3页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 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 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湘军创建者和统帅。

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18张PPT).ppt

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18张PPT).ppt
——【宋】朱熹
我会解释
说 余尝 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会解释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随意
我会解释
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难道
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 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
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 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 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朱熹(1130年~1200年)
•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 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
•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
《礼》《乐》《易》《春秋》)。 •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
细读课文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 的境界。反面: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 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 三点的重要性。
课外拓展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 迟。——颜真卿 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1张PPT)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 【为】是 【知】读zhi,同"智",智慧。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启示:学习不可弄虚作假,要实事求是。
课文解读之内容点睛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聪敏;【而】表并列,又;【好】喜好; 【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翻译:天资聪明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启示:我们学习要谦虚好学。
肆 技法闯关
学习了这么多知识, 这里有几道小问题想要考一考大家!
技法闯关
一、 说出下面标红字的意思.
敏而好学: 敏以求之者也: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聪敏 勤奋 以……为耻 满足 教诲,倦怠
技法闯关
二、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中五个“知”都是知道的意思。 (X)
心到最重要,因为心到了,眼和口也回到了。 启示:告知了我们读书的方法和要领。眼到指认真看。口到指认真读 心到指认真 体会。即读书要集中精力,眼看口诵心悟,不能有丝毫懈怠,这样才能有实实在 在的收获。
课文解读之融汇贯通
那这篇课文我们学习得差不多了,现在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通过学习这一 篇文章,我们学到了什么?
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 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 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 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课文解读之人物介绍
朱熹(尊称:朱子,又称:紫阳先生、朱文 公),字元晦、仲晦,是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 集大成者。

25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35张PPT).ppt

25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35张PPT).ppt

任务三:迁移运用共学习
我会诵读
拓展阅:《古人谈读书》一
【原文】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①。 ——《论语》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王贞白 力学如力耕②,勤惰③尔④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⑤时。 ——[宋]刘过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⑥;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
谢谢谢谢同同学学们们观观看看
地去探求知识的人罢了。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形 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 间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学习。”
任务一:借注释,品《论语》
任务二:巩固背诵来拓展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 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任务三:迁移运用共学习
任务二:巩固背诵来拓展
知之为( ),不知为( ),是( )。
敏而( ),( )下问。
默而识之,(
),( )不倦。
我非(
),好古,敏(
)。
学如( ),犹恐( )。
吾尝(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
《论语》是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 的经典。 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 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 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 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 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共146张PPT)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共146张PPT)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 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 论 语 》
同“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 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句话讲的是_________(学习态度 学 习方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小红勤奋好. 学,品学兼优,得到全班同学的好. 评。 2.今天我认识. 了清代颜元,他是一位博闻强识. 的学者。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耻诲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初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注意 把握停顿。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了解词语的古 今异义现象,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读书 方法对你有何启发。最后,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背诵课 文,并学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明道理的方法。
第四步:查资料
查资料,填一填 1.《论语》是中国____春__秋____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
文集,主要记录___孔__子___及其___弟__子___的言行,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___孔__子__的__思__想_____,是 ___儒__家____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_丘___,字仲尼,_春_秋__时__期__鲁国人。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__儒__家__的创始人。
25 古人谈读书
助读资讯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 思想。与《大学》《中庸》《孟 子》合称“四书”。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1张PPT)
古代文化
hào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zhì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记住
zhì
博闻强识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我曰非:生“而敏而知好之学者,,不好耻下古问,敏,是以以求谓之之者‘也文’。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充或纠正。 第三步,根据句子的大意,给长句子画上停顿线,并
试着读一读。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宋】朱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24张PPT).ppt

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24张PPT).ppt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于自己知道的知识要有信心, 对于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要勇于承认。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一、选自《论语》字词句分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这句话是告诉人们学习要默默地积累,不厌其烦地学习。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才能使 自己的学问更加深厚。
关于古人谈读书的拓展知识
另外,《童蒙须知》中朱熹的读书三到也告诉学生们读书时需要用心专注。他指出, 心到、眼到、口到是读书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将 其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总之,《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让学生们了解到古人在读书方面的见解和态度,帮助 他们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和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选自《论语》
一、选自《论语》
了解一下有关《论语》知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 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论语》中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通过简单的对话和行动展示了人 物形象。其语言简练,浅近易懂,但用意深远,具有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关于古人谈读书的拓展知识
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和兴趣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 爱和兴趣的建议:
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故事 会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活动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在班级中组织阅 读小组或读书俱乐部,让学生们可以一起阅读、讨论和分享。
引入有趣的书籍: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从引入有趣的书籍开始。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如故事书、探险小 说、科普读物等,这些书籍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部编五上语文25古人谈读书(完美版)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五上语文25古人谈读书(完美版)公开课PPT课件

自读课文
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读好停 顿,注意长句子的断句。
提示:可以先借助注释猜一猜句子的意 思,再读文言文,和同学相互交流读法, 注意断句。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余 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 心到、 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 眼 不看 仔细,心眼 既不专一,却 只 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 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 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 不到乎?
吾尝_终__日__不__食___,_终__夜__不__寝__,__以_思___,_无__益__, 不如学也。
结构梳理
求实 谦虚
论 勤奋 语 勤勉
不知满足,主动进取 学习与思考
课堂小结
• 学习了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言论 • 懂得了读书应该具有的态度 • 了解了读书方法
课堂演练
一、说说课文第一部分都有哪些成语。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默读 默写 默默
默而识之。
大意: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大意: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不感 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大意:我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 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取知识的人。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大意: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 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要紧、重要。 今义:着急。
句意:这“三到”里面,“心到” 最重要。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
组词:羞耻 耻辱
意思:羞辱、侮辱。
学认字
qǐn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 思,无益,不如学也。 宀+丬+ =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公开课课件

心到、眼到、口到。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这里(书本)
那么
理解词句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既然 能记,记亦不能久。
专心 一意
随便 也
一定
译文: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集 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理解词句
要紧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 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难道

译文: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 口难道会不到吗?
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回答问题
自学指导 要求: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3 后比比谁最棒!
• 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 2.三到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用原 文回答)
学习态度
理解词句
谦虚
喜好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以……为耻
向比自己地 位低的或学 问不如自己 的人请教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 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理解词句
满足
倦怠Βιβλιοθήκη 教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记住
教诲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 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厌倦。
第四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
自学指导 要求: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3 后比比谁最棒!
拓展:
《论语》中有关读书学习的句子还有: ___子__曰__:__“__温__故__而__知__新__,_可__以__为__师__矣_。__”________________ ___子__曰__:__“__学__而__不__思__则__罔__,_思__而__不__学_则__殆__。__”____________ ___子__曰__:__“__学__而__时__习__之__,_不__亦__说__乎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53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53张PPT)

作者简介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 学家、教育家、诗人,众人尊称为朱子。其 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朱熹著述很多, 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 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 有《朱子大全》等。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由朗读第二则文言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 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 习的时候一 定要用心,把学习态度放在第一位。
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这两则文言文告知了我们哪些读书态度和方法?
第一则文言文谈到的是读书态度和方法。我们在学习上,要 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时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7.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9.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10.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1.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思考: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诗句“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注释】 ①每:时常。②亲:近。 ③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 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④胸次:胸中,心里。⑤尘:杂念。 ⑥金鞍玉勒(lè):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泛指马鞍、 笼头的贵美。 ⑦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 这里指书房。
自读第一则文言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024版《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2024版《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学以致用
古代读书人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 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深化对知 识的理解,实现知行合一。
谦虚谨慎
虚怀若谷
古代读书人常怀谦虚之心,对待学问 和知识始终保持着敬畏和虚心的态度, 不断追求进步。

自我反省
古代读书人善于自我反省,经常审视 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及时 纠正自己的错误。
谨慎言行
他们在言行举止上非常谨慎,不轻易 发表未经深思熟虑的观点,以免误导 他人或造成不良影响。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古代读书方法与技巧 • 古代读书人的修养与品质 • 古代读书人与社会的关系 • 古代读书人的成就与贡献 • 古代读书观念对现代的影响与启示
01
引言
Chapter
课件背景与目的
背景
介绍古代读书人的社会地位、读书 目的和方法
目的
通过了解古代读书人的读书观念和 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态 度,提高阅读能力和素养
推动社会进步
古代读书观念提倡积极进取、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激励现代人不断探索、创新, 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古代读书人的成就与贡献
Chapter
学术成就
经学研究
01
古代读书人致力于经学研究,对儒家经典进行深入的解读和阐
发,形成了丰富的经学传统。
历史编纂
02
他们重视历史编纂,通过修史来总结历史经验,为后人提供借
鉴,如《史记》、《汉书》等。
科技发明
03
古代读书人在科技领域也有卓越成就,如四大发明(造纸术、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创造与改进。
提倡因材施教
古代教育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现代教育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54张PPT).ppt

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54张PPT).ppt
在理解文意的基 础上读好节奏, 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同桌交流文意。 片段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 尝:曾经。 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终日不食:整天不吃。
终夜不寝:整夜不睡。
读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同桌交流文意。
片段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 这句话的意思:我曾经整天不 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吃,整夜不睡,用来冥思苦想,
片段1: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待其 他事物的态度——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 态度。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 自欺欺人。
补充之前学过的通假字,加深理解。
片段1: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①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
读书只有勤奋、坚持,才能有所收获。
古人关于读书的方法和体会还有很多,自由默读丛书中 的《古人谈读书》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理解大意。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
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不同的年龄段,生活阅历不同,阅读的感受和收获也不同。
任务三:读第二则文言文,借助注释,了解 大意,谈谈读书启发。
这是孔子的学习态度。孔子认为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天才, 后天 刻苦学习、勤奋追求学问才会有丰富的知识。他的知识就是通过学 习古代文化得来的。
读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同桌交流文意。 片段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在理解文意的基 础上读好节奏, 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同桌交流文意。 片 段 5 : 学 如 不 及 , 犹 恐 失 之 。及:赶上。
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而 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疲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共161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共161张PPT)

志向
总 说
见识
恒心
理解词语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下等,劣等
句子翻译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有志向就不甘心成为下等;
东汉的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 十分刻苦,经常读书至深夜。他害怕自 己睡着,就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为出人头 地而发愤读书。深夜,当他打瞌睡时, 就用铁锥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拓展延伸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再读文章,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以后学习遇到 困难,我不能 再轻易说我不 会,要去思考 解决办法!
我知道了要想 成功,既要既 要有志向,又 要有见识,还 要有毅力!
想一想:“读书有三到”和“读书三有”各点 明了读书需要哪几种态度?重点各是什么?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最 重要
志向 见识
缺一不
恒心 可
常用的意思变得不常用了,而不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常用的意思变得常用了。比如本
课中的“急”“断”,再比如:
走,我们现在的常用的意思是步
行,在过去指的是“跑”。
句子翻译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有恒心就绝对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铁杵成针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 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 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 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 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部编版五上语文-25《古人谈读书》课件

部编版五上语文-25《古人谈读书》课件
4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2)根据课文片段的内容填空。
心不在此
眼不看仔细
漫浪诵读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
(3)下列各项中,与朱熹的读书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②)(填序号)
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一心一意万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机。 ③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请打开《语文作业本》P104。
个别错误之处,可修改,可调整。
尊重他人的劳动是一种美德。
范范
2020年秋天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第一课时
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借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5 . 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请联系自己的读书 体会,写一写。
我觉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说得很有 道理,我们在读书时,要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能有所 收获。
我觉得“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说得很有道 理,我在读书时……
是呀,课文 中说的……我深有 体会。
请打开《语文作业本》P104。
确的。
(√ )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 些收获呢?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同装懂。学习要把知识 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第二课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课堂
自主学习: 1.默读第一则文言文,结合注释,用自 己的话说说每句的意思,说不清的先圈 起来。 2.小组交流,交流三句话的意思,并做 好小组展示准备。
借助注释,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以……为耻
聪敏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
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
同“智”,智慧
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
说一说
1.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 “心到、眼到、口到”。
2.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不可以,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
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3.平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效果怎样?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便是用心读书和不用心读 书的结果,如果想要得到高效的 学习,就需要我们用心读,用心 学。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我们 才有可能成功。
井底之蛙: “河伯观海”和“井底之
蛙”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 人见识短浅。
这里运用典故说明了没有见识就没有办 法沉下心来学习,容易自满自足的道理。
有见识可以让人看到自己的 无知,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 的无知,却还是不坚持学习,这 样的人会成功吗?这篇小短文里 是怎么说的?
分层三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尝 谓 读 书 有 三
乎 既到记只细不谓余
到之记漫心在心尝
——[ ]
矣中亦浪眼此到谓
眼心不诵既则眼读

口到能读不眼到书 岂最久决专不口有
朱 不急也不一看到三
熹 到心三能却仔心到
实践活动
想一想,前两则文言文中哪 些句子对自己启发最大,抄录 在书签上。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 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 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 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 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 三者缺一不可。
“默而识之”的表面意思是告诉我们要 静静地默不作声地学习并记住所学的知识, 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要静下心来,这样你才 能全神贯注,调动内心所有的能量。
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 问要诚实。
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
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由三则小短文组成。 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 学、勤学好问; 第二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 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 “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作业设计
1. 学完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 写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口急三记诵一细此到到余
// /
// /
// /
/
/ ——[ ]

朱 熹
岂 不 到 乎 ?
。 心 既 到 矣 , 眼
到 之 中 , 心 到 最
亦 不 能 久 也 。来自读 , 决 不 能 记 ,
, 却 只 漫 浪
, 心 眼 既 不 专
, 则 眼 不 看 仔
、 口 到 。 心 不 在
, 谓 心 到 、 眼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几个“知” 的意思一样吗?
是“讨厌”的意思吗?
3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 记住
满足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
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为什么孔子说要“默”而识之,而不 是“读”而识之或“学”而识之等等呢?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一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
《 论 语 》
厌 , 诲 人 不 倦 。
默 而 识 之 , 学 而 不
为 不 知 , 是 知 也 。
知 之 为 知 之 , 不 知
问 。
敏 而 好 学 , 不 耻 下
学习第二部分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分层论述,从分号那里可以看出来。
分层一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决不
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
所以,我们读书学习 仅仅有志气就够了吗?还 需要有什么?
分层二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仅仅有志气不够,还需要有见识,有见 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 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说的都是没有 见识的人。
默而z识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多音字
zhì (博闻强识)
识 shí (认识)(识别)
学习第一部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关于《论语》——《论语》 你了解多少?
知识备查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 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 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清]曾国藩
学习第三部分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 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 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 一不可。
——[清]曾国藩
作者简介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 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 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 的创立者和统帅。
翻译第一句话 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 到、口到。
这“三到”的关系是怎样的?
翻译第二句话 2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 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能久也。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 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 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 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的意思是什么?与我们现在的 “急”的意思一样吗? 急:要紧、重要。 今义:着急。 为什么“心到最急”呢?
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说一说
这“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文中 的哪句话表明了这一“到”的重要性?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翻译第三句话
3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的
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这三者可以缺少其一吗? 三者缺一不可
只有“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相 辅相成才能取得成功。
整段翻译
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 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 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 伯观海,井蛙观天,这些说的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三者缺一不可。
这段话出自曾国潘的家书,这位伟大 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呢?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本文的意思。
说一说
1.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
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2.何为“有志”“有识”“有恒”? 就是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
3.曾国藩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知识典故
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 观海”,一个是“井底之蛙”,这两个典故 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河伯观海出自《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 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意思是: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 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 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 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2. 背诵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好学——好问
古 人
诚实——智慧
读书方法多
谈 读
不厌——不倦
虚心听教诲
书 心到——眼到——口到
有志——有识——有恒
声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 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 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宋]朱熹
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 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 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 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 被世人尊称为“朱子”。
互动课堂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默读第二则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圈出不理解的句子,同桌交流。
25 古人谈读书
文言文小知识
•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 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随着历史变迁, 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现代书籍中的文言 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初读课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同“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