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课件公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背诵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好学——好问
古 人
诚实——智慧
读书方法多
谈 读
不厌——不倦
虚心听教诲
书 心到——眼到——口到
有志——有识——有恒
声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 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 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默而识之”的表面意思是告诉我们要 静静地默不作声地学习并记住所学的知识, 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要静下心来,这样你才 能全神贯注,调动内心所有的能量。
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 问要诚实。
翻译第一句话 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 到、口到。
这“三到”的关系是怎样的?
翻译第二句话 2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 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能久也。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 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 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 也不能长久。
知识典故
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 观海”,一个是“井底之蛙”,这两个典故 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河伯观海出自《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 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意思是: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 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 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 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井底之蛙: “河伯观海”和“井底之
蛙”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 人见识短浅。
这里运用典故说明了没有见识就没有办 法沉下心来学习,容易自满自足的道理。
有见识可以让人看到自己的 无知,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 的无知,却还是不坚持学习,这 样的人会成功吗?这篇小短文里 是怎么说的?
分层三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默而z识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多音字
zhì (博闻强识)
识 shí (认识)(识别)
学习第一部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关于《论语》——《论语》 你了解多少?
知识备查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 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 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这段话出自曾国潘的家书,这位伟大 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呢?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本文的意思。
说一说
1.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
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2.何为“有志”“有识”“有恒”? 就是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
3.曾国藩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一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
《 论 语 》
厌 , 诲 人 不 倦 。
默 而 识 之 , 学 而 不
为 不 知 , 是 知 也 。
知 之 为 知 之 , 不 知
问 。
敏 而 好 学 , 不 耻 下
学习第二部分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尝 谓 读 书 有 三
乎 既到记只细不谓余
到之记漫心在心尝
——[ ]
矣中亦浪眼此到谓
眼心不诵既则眼读

口到能读不眼到书 岂最久决专不口有
朱 不急也不一看到三
熹 到心三能却仔心到
实践活动
想一想,前两则文言文中哪 些句子对自己启发最大,抄录 在书签上。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 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 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 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 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 三者缺一不可。
分层论述,从分号那里可以看出来。
分层一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决不
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
所以,我们读书学习 仅仅有志气就够了吗?还 需要有什么?
分层二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仅仅有志气不够,还需要有见识,有见 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 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说的都是没有 见识的人。
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
说一说
1.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 “心到、眼到、口到”。
2.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不可以,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
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3.平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效果怎样?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便是用心读书和不用心读 书的结果,如果想要得到高效的 学习,就需要我们用心读,用心 学。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我们 才有可能成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的意思是什么?与我们现在的 “急”的意思一样吗? 急:要紧、重要。 今义:着急。 为什么“心到最急”呢?
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说一说
这“三到”中哪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到”最重要?文中 的哪句话表明了这一“到”的重要性?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翻译第三句话
3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的
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由三则小短文组成。 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 学、勤学好问; 第二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 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 “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作业设计
1. 学完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 写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25 古人谈读书
文言文小知识
•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 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随着历史变迁, 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现代书籍中的文言 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初读课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同“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这三者可以缺少其一吗? 三者缺一不可
只有“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相 辅相成才能取得成功。
整段翻译
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 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 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 伯观海,井蛙观天,这些说的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三者缺一不可。
互动课堂
自主学习: 1.默读第一则文言文,结合注释,用自 己的话说说每句的意思,说不清的先圈 起来。 2.小组交流,交流三句话的意思,并做 好小组展示准备。
借助注释,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以……为耻
聪敏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
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
同“智”,智慧
——[清]曾国藩
学习第三部分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 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 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 一不可。
——[清]曾国藩
作者简介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 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 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 的创立者和统帅。
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几个“知” 的意思一样吗?
是“讨厌”的意思吗?
3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 记住
满足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
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为什么孔子说要“默”而识之,而不 是“读”而识之或“学”而识之等等呢?
——[宋]朱熹
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 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 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 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 被世人尊称为“朱子”。
互动课堂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默读第二则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圈出不理解的句子,同桌交流。
口急三记诵一细此到到余
// /
// /
// /
/
/ ——[ ]

朱 熹
岂 不 到 乎 ?
。 心 既 到 矣 , 眼
到 之 中 , 心 到 最
亦 不 能 久 也 。
读 , 决 不 能 记 ,
, 却 只 漫 浪
, 心 眼 既 不 专
, 则 眼 不 看 仔
、 口 到 。 心 不 在
, 谓 心 到 、 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