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1、捕捉意象,探究意象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诗歌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优美的意境。
2、让学生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
单元教学重点:1、捕捉意象,感受意境。
2、学习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2、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
2、在诵读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境界。
3、以诗歌中的哲理和情感进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青春年华的珍惜。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初唐有位诗人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也因这一首诗,这位诗人“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这位诗人就是张若虚。
二、介绍及背景提示(一)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清商曲辞、吴声歌。
)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高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件
《扬州慢》节选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思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了用典和对比的手法。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之典。并将当年繁华的扬州城跟眼前荒凉 的空城进行对比,更能突出诗人的《黍离》之悲。
诗中有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景物形象。(景) 静谧之景中,有诗人对自然界小生命的喜爱之情。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意象白云如漂泊的游子;青枫浦是送别之地; 扁舟和月楼是离别之人的所在。这些意象都与别情 相关。因此,可由所写意象直接判断诗人所写之 情,为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 成高格,自有名句。”这里的“境界”指意境,是诗的氛围 和气韵。
积雨辋川庄作 王 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情感?
根据意象的特点以及意象的情感意蕴, 结合具体诗境,来判断作者的情感态度。
意象
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意象 是指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花草树木、 飞禽走兽、风霜雪雨、各色人等皆可成为意象。
诗歌的意象 人(诗中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诗中的景物、景象) 物(诗中的物象)
溪兴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内容及过程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
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
(重点)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难点)教学设想:1、朗读吟诵。
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现。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3、情感把握。
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而诗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即“孤篇盖全唐”。
上节课我们已布置了初步感知这篇杰作。
下面就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诵这首诗,相信会给大家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二、配乐诗朗诵听朗诵,教师简单评价,鼓励为主。
三、作者简介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字号不详。
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
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
工诗,尤擅七言。
诗以《春江花月夜》着名。
今仅存诗两首。
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
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
四、弄清大意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重在写月)1、春江、海(阔大的意境)(升)生(一个世界的诞生,有生命)何处春江(境界更为阔大)花林(丛)――素洁的画面(实中有虚)空里流霜……看不见……(过渡性)……江天一色无纤尘(纯净、空灵的背景上一轮明月,给月亮赋予了一种生命气息,孤独的一种情感)前8句:纯明、单一“孤”――一人和一月的精神对话,人类初始的月光,一尘不染---过渡至人2、人生宇宙的拷问:“江畔何人……初照人”、“人生代代……只相似”、“不知江月……送流水”(人一代一代无穷无尽的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她等待什么人,何时能等到?江水何时能把她等的人送到?月的孤独—月的期待――思妇的期待)3、人的期待:青枫点缀离愁;江边,扁舟子;远处: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时间流逝)“玉户帘中……拂还来”(有月的晚上,平凡人的诗意生活,“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卷”――长时间思念,无意识、无聊的举动瞬间的停住,一刹那的若有所思,无以言说的寂寞和孤独(举例:《我与地坛》母亲去世后,月光下的地坛、车辙、母亲的脚印)“鸿雁(善飞之鸟)---鱼龙(善潜游)”(人类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落月”(借月亮寄托思念,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变的无奈)“不知乘月……满江树”(这种离情别绪,这种思念之苦,在月落之后,将如何排遣?我们似乎看到月光隐没的一刹那,望月之人无奈的轻闭自己的双眼,我们似乎能听到离愁人的内心一声无奈的叹息,轰然作响,我们似乎还能看到,落月的余晖静静洒在江边的花林、枫树,月无声,林无声,天地间一片寂然无声。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课件(共53张PPT)
涯
马
家
鸦
致 远
.
秋 思
。 。,,
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
还在天涯飘泊。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 凉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哦! 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又到 黄昏时候了!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面 出现了人家。然而那不是他的家啊!看到小桥 流水人家,便想起自己的家,也很想回家,却 怎么能回得了呢?过了小桥,叩那家的门,骑 着瘦马,冒着西风,忍着饥饿,在那荒凉的古 道上颠簸。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仍然在天涯飘 泊,飘泊……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 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 音之感。 “落日”“秋风”意境雄 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 “心犹壮”的乐观与旷达。
1、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
雄浑壮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理解 词义、句义
古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诗 鉴 鉴赏 把握意境(景 、 事、情)
赏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
表现手法等)
评价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 通过吟诵,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 审美经验,在想像中让自己进入到诗 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 .
• 什么是意境?
•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 和联缀所构成 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 术境界。是整体的,空灵的。它突 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 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 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 即“境生象外”。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让学生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诗歌的起源和发展1. 诗歌的起源2. 诗歌的发展历程3. 诗歌的分类和特点第二章:诗歌的阅读方法1. 诗歌的阅读技巧2.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第三章:诗歌中的自然描写1. 自然景物的描绘方法2. 自然景物与诗人情感的关系3. 欣赏自然景观的诗歌第四章:诗歌中的人物描写1.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2. 人物情感的表达技巧3. 欣赏人物描写的诗歌第五章:诗歌中的情感表达1. 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2. 诗歌中的情感类型3. 欣赏情感表达的诗歌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阅读法、欣赏法、实践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3. 学生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的提高4. 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精选2. 参考书目:诗歌鉴赏教程、中国古代诗歌史论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源4. 网络资源:诗歌网站、相关博客和论坛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置身诗境的学习氛围。
2. 引导发现: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七、教学安排1. 课堂讲授:每个章节安排2-3课时进行讲授。
2. 课堂讨论:每个章节安排1课时进行讨论和分享。
3. 课后作业:每个章节安排1-2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4. 诗歌创作:每个章节安排1课时,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八、教学活动1.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设计总论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设计总论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诵读诗歌,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2. 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像,品味诗歌的意境3. 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学习方法】1. 目标定向,知人论世2. 诵读文本,整体感悟3. 涵泳品读,揣摩探究4. 鉴赏交流,展示成果5.熟读成诵,养护情感6.链接相关,触类旁通(参见《临沂市高中语文“三五六”课堂教学策略》)【课堂类型】1. 单元总领课本单元知识梳理2. 重点学习课《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扬州慢》3. 自主赏析课《菩萨蛮(其二)》《积雨辋川庄作》《旅夜抒怀》《新城道中(其一)》《长相思》4. 合作探究课五、成果展示课[课时安排] 8学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活动内容】1.学习“赏析指导”,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内涵。
2.结合注解,诵读理解《春江花月夜》一诗。
【活动过程】1. 阅读“赏析指导”,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内涵。
2. 掌握“意象与意境”“抒情的艺术方法”。
3. 自读学案《春江花月夜》的“鉴赏建议”,结合工具书和注解,做“积累整合”。
四、作业:背诵《春江花月夜》。
第二学时【活动内容】诵读《春江花月夜》,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诗歌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 结合“学练平台”引导学生探究理解诗歌。
二. 配乐(古曲《春江花月夜》)诗朗诵 1.教师范读。
2.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走进《春江花月夜》,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3出示幻灯字幕及配画,让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诵。
4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并提高。
三、用你那多彩的笔描绘出诗中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图画。
四、作业:学案“拓展应用”。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二单元++置
6.迷花倚石忽已暝. ___天_黑__、__夜__晚___________________
7.熊咆龙吟殷.岩泉 ___用__作__动_词__,__震__响_________________
8.栗.深林兮惊.层巅 __栗__:__使__…_…__战__栗_;__惊__:__使_…__…__震__惊____ 9.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____遮__住__天__空_______________
3.势拔.五岳掩赤城
___超__出__________________
4.我欲因.之梦吴越
___依__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渌.水荡漾清.猿啼
___渌__:___清__澈__;__清__:__凄__清_________
_列__:__通_“__裂__”__,_分__裂____缺_:__指__云_的缝隙
10.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_扉_:__门__扇__;_訇__然__:__形_容__声__音__很_大__
四、积累名句
1.天姥连天向天横,_势__拔__五__岳__掩__赤__城_________。 2.________千__岩__万__转__路__不__定__,迷花倚石忽已暝。 3.青冥浩荡不见底,_日__月__照__耀__金__银__台_________。 4.霓为衣兮风为马,_云__之__君__兮__纷__纷__而__来__下_____。 5.____安__能__摧__眉__折__腰__事__权__贵__,使我不得开心颜? 6.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______清__新__庾__开__府______,俊逸鲍参军。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栏 目 链 接
作家名片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一章:诗歌与情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诗歌的情感表达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喜欢的诗歌。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实践:让学生创作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作业1. 阅读一首喜欢的诗歌,分析其情感表达。
第二章:诗歌与景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景象描绘。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景象的感受和描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景象描绘2. 诗歌景象与情感的关系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景象的理解和喜欢的诗歌。
2. 讲解:介绍诗歌中的景象描绘和与情感的关系。
3. 实践:让学生创作一首小诗,描绘一种景象并表达相应的情感。
四、作业1. 阅读一首喜欢的诗歌,分析其景象描绘和情感的关系。
第三章:诗歌与意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意境创造。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受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意境创造2. 诗歌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喜欢的诗歌。
2. 讲解:介绍诗歌中的意境创造和与情感的关系。
3. 实践:让学生创作一首小诗,创造一种意境并表达相应的情感。
四、作业1. 阅读一首喜欢的诗歌,分析其意境创造和情感的关系。
第四章:诗歌与修辞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修辞手法与情感的关系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喜欢的诗歌。
2. 讲解:介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与情感的关系。
3. 实践:让学生创作一首小诗,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表达相应的情感。
四、作业1. 阅读一首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修辞手法和情感的关系。
第五章:诗歌的欣赏与解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如何欣赏和解析诗歌。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的景象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诗歌与意境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1.2 意境的概念与作用1.3 学习方法指导第二章:诗境中的自然景观2.1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与欣赏2.2 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2.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第三章:诗境中的人文景观3.1 城市与乡村的诗歌描绘3.2 历史与文化的融入3.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第四章:诗境中的情感表达4.1 诗人情感的多样性4.2 情感与景物的相互映照4.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第五章:诗歌朗诵与表演5.1 诗歌朗诵的艺术5.2 诗歌表演的形式与技巧5.3 学生诗歌朗诵与表演实践教学资源:1. 相关诗歌文本2. 诗歌朗诵与表演视频3. 诗歌创作指导素材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诗歌创作质量3. 学生诗歌朗诵与表演水平第六章:诗歌与生活6.1 诗歌与日常生活的关联6.2 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6.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第七章:诗歌与哲理7.1 诗歌中的哲学思考7.2 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7.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第八章:诗歌的形式与技巧8.1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8.2 诗人用词与句式的巧妙运用8.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第九章:诗歌鉴赏与批评9.1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9.2 诗歌批评的标准与原则9.3 学生诗歌鉴赏与批评实践10.2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10.3 未来学习建议与展望教学资源:1. 相关诗歌文本与分析资料2. 诗歌鉴赏与批评实例3. 学生诗歌作品集教学评估:1. 学生诗歌创作的深度与广度2. 学生对诗歌鉴赏与批评的能力3. 学生对课程的整体反馈与满意度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诗歌,让他们置身于诗境之中,通过景物描写来感悟诗人的情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诗歌朗诵与表演,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诗歌与意境的理解与欣赏2. 诗歌描绘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关系的体会3. 诗歌创作的实践4. 诗歌朗诵与表演的技巧5. 诗歌鉴赏与批评的方法与原则详细补充和说明:1. 诗歌与意境的理解与欣赏:这是教学的核心部分,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并通过具体的诗歌实例来展示意境的魅力和作用。
第二单元__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教师版)
第二单元__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教师版)第一篇:第二单元__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教师版)语文选修一·第二单元导学案执笔人:李伟国校核人:刘忠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习目标】一、诵读诗歌,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像,品味诗歌的意境。
三、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设想】一、重点学习课《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扬州慢》二、自主赏析课《菩萨蛮(其二)》《积雨辋川庄作》《旅夜抒怀》《新城道中(其一)》《长相思》三、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单元学习指导【学习目标】一、把握古典诗歌意象,发挥联想和想象。
二、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自学引导】一、学习方法1、从意象入手,品味意境2、借助联想和想象3、炼字传神,一字而境界全出二、学习指导1、为什么要从意象入手?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第二课时《春江花月夜》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学习目标】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一、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力。
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二、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三、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为人教版选修第二单元自主赏析,是选读课。
本诗反映诗人的思想情绪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类。
教师要将李白整个的人生经历及思想发展过程讲解清楚,然后由学生探讨总结,真正的认识李白,读懂本诗。
背诵是难点,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作段落层次划分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背诵任务。
为此,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时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4.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二、预习导学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
公元472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任了个侍御闲职。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解题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春江花月夜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美读全诗。
2.通过意象分析作者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2.难点:感受诗人哀而不伤的深沉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师:张若虚,扬州人,初唐诗人。
曾以“文词俊秀”明显长安。
《全唐诗》记载: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他一生仅留下两首诗,一首叫《代答闺梦还》,另一首则脍炙人口。
有“唐代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压倒全唐”“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美誉。
闻一多先生赞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就是——生:春江花月夜!师:今天,就让我们梦回唐朝,领略张若虚笔下的唯美月华。
二、诗歌美读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旋律。
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体会那形象、生动、立体的文字。
思考:用一两个词来形容诗境。
(一)派三位同学到讲台配乐朗读全诗(二)教师配乐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三)朗诵指导: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四)让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实境:唯美、静谧等。
三、品诗赏句讨论:置身于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诗人想到了什么?抒发了怎样感情?例如:1.这一句中,我感受到了……2.通过这些意象,我读到了……3.这些句子,我联想到了……4.这些字,我体会到了……(一)学生默读诗句,在课本上动手写出自己喜欢的诗句的感受(二)前后桌的同学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三)师生互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四、精段赏析(一)宇宙之月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任务:全体学生朗诵,分享感受。
拓展: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苏轼《赤壁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曹植《送应氏》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件
44
2022年
谢谢
看
收
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 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问题:
试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就“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 月,宿芦花”3句诗,写一段鉴赏文字。
2022/2/19
2022年
30
解答示例:
南飞的许多大雁,在秋天清冷的月色下,宿
于白茫茫的芦花中(景), 作者用了冷色调的 意象,渲染(烘托)了凄清、冷寂的氛围(境),
山色 月光皎洁溪面
平静水色清澈 桃花雨
春水漾漾
鱼涌浅滩 鲤鱼
明澈 秀丽 生机 勃勃
以清心灵妙的笔触,写出山水之美,渔家之乐。
2022/2/19
2022年
29
试题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 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 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26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 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 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情调、氛围。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2022年
2022年
11
例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答案)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答案1、“迟”字用得最好,在诗中是“迟缓”之意。
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
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2、此处化用典故,“争席”、“海鸥”二典,充满了老庄色彩。
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表达作者自己要隐居山林的愿望,抒写了诗人淡泊的心境。
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3、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
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
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氛围。
作者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出凄苦之情。
4、尾联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更突出沙鸥的孤独,也表达了自己的漂泊无依的凄苦之情。
(判断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对这手法加以阐述;给出表达效果)5、比喻,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
拟人,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
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意思相近即可)6、西山人家煮葵烧笋嬉闹春耕,一片繁忙景象。
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
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7、“寒”字用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
③有些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一联、一句、 一字之美,对这类作品,应重点引导学生 进行“炼字”“炼句”,感悟日常生活和 自然界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奇 之美。
如:
上山
唐伯虎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五湖四海皆一望。
此诗哪一句妙,妙在哪里?
④有些以景语作结的作品,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句 子的揣摩、感悟来品味意境和诗味。 如: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意境:一系列意象的 叠加组合,形成的情 景交融的画面。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
意 境
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 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 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也 就是一系列意象的叠加组 合形成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如:《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是由一个个鲜明的意象组成 的深秋黄昏行旅图,“断肠”二 字又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难忍的 思乡之痛,我们在吟咏之中,不 知不觉地就会为其苍凉的意境和 浓郁的乡情所打动。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通过把握诗歌的意象, 体会和品位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1、置身诗境:主要从诗歌形象
(意象)特点入手探讨诗歌意境 的方法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 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 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 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情的 事物,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 自然景物形象。
(1)人物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 样的环境。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 的形象。
(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优秀课件
1.积累诗歌素材,了解作家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置身诗境,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3.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 相应的欣赏方法,品读诗歌形象。
第 二 单 元
学法指导
单元目标
一、置身诗境
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欣赏时,要反
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意象再现。
意境是诗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 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一 般来说,意境包括物、情、意式及情景之间的关系,要
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篇幅较短、意象常见的诗歌,欣赏时只需将意象连缀起 来即可。 意象跳跃较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
思奇妙的诗歌,要根据诗中的关键点来补充连缀。
某些诗歌,精妙之处在于一联、一句、一字之美之妙, 以小见大,可以对这些佳句多加涵咏、玩赏。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6积雨辋川庄作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积雨辋川庄作1、学情分析诗歌鉴赏是高度凝练的文言文,学生虽然接触过诗歌和文言文,能基本读懂诗歌意思,但真正地深入鉴赏诗歌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相对其他的边塞诗和怀古诗而言,王维的具有佛性空灵的诗歌比较容易理解,能很大程度激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内容分析《积雨辋川庄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收集的一首诗,它是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这节课要让学生基本理解《积雨辋川庄作》的思想内容,也要让他们学会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王维的人生经历和思想。
②看视频,欣赏富于文采的诗歌。
③品味《积雨辋川庄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自己诵读、比较,掌握《积雨辋川庄作》等山水田园诗主要内容、特点。
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鉴赏的诗歌意境,教师作点拨、补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热爱山水田园和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掌握《积雨辋川庄作》等山水田园诗意境鉴赏的方法。
教学的难点:品味《积雨辋川庄作》等山水田园诗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5、教学流程图6、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登临泰山方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浑,访过西湖才晓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秀美,走过塞北就会明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
我心中有一个世界,我笔底有一个乾坤。
是啊,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今天就让我们回溯时光,一起去那织锦温柔的大唐,领略王维笔下的辋川山水。
(2)知人论世看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作品有《王右丞集》。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音乐、书法、绘画等,尤以绘画见长,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
晚年无心仕途,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专诚奉佛,晚年诗歌以禅入诗,世称“诗佛”。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示例:《春江花月夜》
合作探究1:景
全诗融情、景、理于一体,前八句为描绘月景的诗句
①找出开头八句所写的意象。
②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开头八句所写的美丽的景象。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
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想象:也作“想像”,是一种凭空(或者凭借经验)构想的思维。
①回忆:他想像当时情景,不由豪气陡生。
②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根据有无目的可分为不随意想像和随意想像;根据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创造想像是人们进行一切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选10篇古典诗词,分为“赏析示例”(1篇)“自主赏析”(4篇)和“推荐作品”(5篇)三大部分,本单元涉猎了从唐初张若虚到清初的纳兰性德,包括代表中国古典诗词高峰的李白、杜甫、苏轼等诗人的作品,风格多元,重点突出。内容主要以典范的唐宋诗词为主,文学时期跨度相对不大,层次及形式也较为单一。
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品味、感受意境,需要注意几点:
1.要“沉浸其中”,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对外界的各种因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想像的世界中。
2.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在想像中让自己进入到诗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中,去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的《长恨歌》,一首就是张若虚的《春江 花月夜》。
(二)意象解读 ①月亮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 美意境; ②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 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 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③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 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④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 的哲理思考。
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风流潇洒。“风流天下闻”,足见他的风 流;“白首卧松云”,可以看出他对隐居生活的 惬意。 马茂元先生在《中国文学史》里说,在他 人眼里,孟浩然是位地道的隐逸诗人。今天 我们学习的七言古诗《夜归鹿门歌》将展示怎样 的一个孟浩然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读出 它的神韵。
【答案解析】 ①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②人生;人生途程 ③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④落地为兄弟……斗洒聚比邻。 ⑤酒少。只要有一点酒,就聚邻共饮,大 家一起来尽情地品味那亲密欢欣的韵味。 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博爱的思想。 ⑥一天之中不可能有第二次早晨。
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入梦
云海漫漫
天姥远眺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请翻译这两联诗句?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
绕。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
地。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
寥。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
往。
3.被删掉的四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是写景句,构成两幅画面: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
(三)问题探究 关于“月”的意象探究 1.写月的诗句(齐读《步步高》P25页) 还记得哪些关于月的诗句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杨柳岸,晓风残月。
2.“月”通常所寄托的情感 ①思乡怀亲之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②清幽雅致之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③凄清孤苦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 经照古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 未还。”
(二)反复诵读,置身诗境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八句)写景: 依题目描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 妙境界。 第二部分(接下八句 )悟理: 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 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余下二十句 )抒情: 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 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第1层(“白云一片”到“鱼龙潜跃”),写思妇 怀人;第2层(“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写游子想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杂 诗/陶潜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凤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这首诗中写人生无常的名句是哪两句? 2.“飘如陌上尘”一句,把_____喻为“陌上尘”,以“陌上”喻 _____。 3.《论语》有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此诗和这个意思相 近的两句是__ ___,___ ___。 4.摘出能够表现诗人“桃花源”的理想生活的几句诗。 5.“斗酒”,是酒多还是酒少?“斗酒聚比邻”表现了陶潜什么 思想? 6.人生的“盛年”不会重来,就好比__ ___。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一、阅读文本,在文中勾划以下问 题的答案: 1.什么是“置身诗境”? 2.“置身诗境”有哪些途径? 3.什么是“缘景明情”? 4.意象的组合方式有几种?各应 采取什么不同的欣赏方式?
二、读准《夜归鹿门歌》
1.迅速阅读诗歌; 2.结合注解及课后研究探讨,除此之外, 对于此诗,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写在纸上。 3.与同桌及前后左右的人探讨,完成自己 提出的问题。
1.一夜飞度镜湖月:一个夜晚(梦中) 飞度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为什么不 用“渡” ? 2.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水 lù,清澈 3.脚著谢公屐 著 通“着” zhuó 穿
4.忽已暝:mí ng 日落,天黑。 5.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和“惊”为使 动用法; 6.水澹澹:dàn 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状。
孟浩然在40岁的时候去过长安,还给张九龄 丞相写过一首诗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前一半意思是说 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 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 “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耻愧 颜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自己多么希望被人举荐出 仕为官。
一个“争”字表明了世俗之人的争名夺 利,一个“喧”字描写出尘世的喧闹,这 样的情形跟山寺的静形成对照,可以隐隐 约约地感覺作者那种超脱的情怀。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1.这两句诗应该怎么读?
① “江村”和“鹿门”应重读,因为
有突出强调的作用。世人回家,而诗人离 家去鹿门,两种不同心情对比,表明了作 者的隐逸情怀。 ② “江村”应该用上扬调读,有突出 且还有一种不屑一顾的意思,“鹿门”要 用平直调,声音可以略低,重读不一定要 声音大,用虚声,也是一种强调。
孟浩然性格孤高狷介,不愿在权贵面 前摧眉折腰,但他始终怀抱济世之志,在 隐与不隐之间徘徊。所以 “寂寥”还掺杂 着一种无奈之情。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他 是一位无奈的隐者。 这样的隐者也是古代文人的真实写照, 谁不想立功、立德、立言呢?陶渊明欣欣 然归园田居,但最后还不是发出了“日月 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感叹?所以古代 真隐士少,假隐士多,是隐士就不会留名 于世了。隐士可谓各有隐衷,但是文人骨 子里流淌的那份耿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疏通文句,以意逆志
第一段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 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瀛洲 :yí ng 2.信难求:实在,的确 3.天姥:mǔ
4.天台:tāi
第二段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 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 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 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 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 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 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 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 兮列如麻。
4.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
处”一句中的“开”和“忽”字有什 么意味?
①诗歌中“开烟树”为何用一个“开” 呢?树如何开啊?其实这里是写树像花一 样美,朦胧可人一般开放,表现出作者的 喜悦之情。 ②一个“忽”,说明不知不觉就到了庞 公隐居的地方,因为朦胧的树被朦胧的月 光映照得太美了,所以作者陶醉了。 总的说来,颈联表现了作者一种喜悦与 洒脱之情 。
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关的一个故事: 公元733年,孟浩然去了京城长安,王维非 常欣赏他的才华。一天早上,王维邀请孟浩然去 交流诗歌创作,唐玄宗忽然驾临,情急之下,孟 浩然便躲到床底下。王维不敢隐瞒,如实禀告。 玄宗笑了一笑说:“我早就听说了这么一个人, 出来吧。”于是,孟浩然从床底下爬出来。唐玄 宗说:“你带诗来了吗?”孟浩然说不巧没有带 来。于是唐玄宗就让孟浩然背诵几诗听听,于是 孟浩然就背起“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唐玄宗皱起眉头,很不高兴地地说:“朕并没有 不要人才啊,是你自己不求进取!”结果,孟浩 然被打发回家了。
(二)解析诗歌 有人把这首歌做了一点改动, 你认为看看这样行不行? 山寺钟鸣昼已昏, 余亦乘舟归鹿门。 忽到庞公栖隐处, 惟有幽人自来去。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译文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 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着渡河回家的人。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杂乱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第三段
忽魂悸jì 以魄动,恍huǎng惊起 而长嗟jiē。惟觉jué时之枕席,失 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 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 青崖yá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整体感知 1.整个“梦游”的过程按照三个部分来分: 第1部分:(梦前)的入梦之由; 第2部分:(梦中)游历: 第3部分:(梦醒后)的魂悸。
(一)近孟浩然
湖北襄阳人,诗与王维齐名;有《孟浩然集》,他 的诗情感飘逸,语言隽永。他是山水田园诗人。 齐背《春晓》和《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三、赏析《春江花月夜》 (一)古今评说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 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 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 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1.一诗“孤篇盖全唐”、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2.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诗中 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仙雾弥漫
仙界云宇
半壁见海日
湖光山色
天姥龙潭
镜湖风光
美丽镜湖
镜湖扬波
古驿道
世外桃源
千岩万转
千姿百态
天姥连天
迷 花 倚
石
流连忘返
岩 泉 龙 吟
镜湖渔歌
天姥日出
白雪皑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