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集散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评估.ppt
DCS集散控制系统课件 ppt课件
DCS集散控制系统课件
• 功能单一的小型或微型专用计算机,具有 维护简单、方便的特点,当某一局部或某 个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在不影响整个 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在线更换,迅速排除故 障。
DCS集散控制系统课件
• 各工作站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各种数据, 整个系统信息共享,协调工作,以完成控 制系统的总体功能和优化处理。
DCS集散控制系统课件
• 甲醇制烯烃(I/O点4919个) • 聚乙烯(I/O点1637个) • 聚丙烯(I/O点3037个) • 公用工程(I/O点2824个)
DCS在大美尾气综合利用项目中的应用
中央控制室
甲
醇 制 烯 烃 现 场 控 制 室
聚 乙 烯 现 场 控 制 室
聚 丙 烯 现 场 控 制 室
DCS集散控制系统课件
• 有源 : 信号源本身可以输出信号,不需 要负载电源,可直接驱动阻性负载, 例如, 四线制的仪表,两线为电源线,两线为信 号线,信号回路不能再接电源。信号回路 需要接电源,否则信号源将无信号输出, 例如,两线制变 送器,需要在信号回路中 接入电源。
• 无源 : 信号回路需要接电源,否则信号源 将无信号输出,例如,两线制变 送器,需
I/O卡件:
DCS集散控制系统课件
DCS集散控制系统课件Fra bibliotekDCS集散控制系统课件
DCS集散控制系统课件
控制器:
机柜:
DCS集散控制系统课件
• 系统维护 • 系统生成 • 测试
DCS集散控制系统课件
DCS集散控制系统课件
DCS集散控制系统课件
DCS集散控制系统课件
• 操作和监视功能 • 过程报告功能 • 报警和信息输出功能 • 趋势功能 • 开放式数据接口功能
集散控制系统PPT课件
第二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集散控制系统一般由集中管理部分、分散控
制部分和通信部分组成.其中,分散控制部分 的各现场控制单元,按地理位置分散于现场, 每个控制单元一般可控制一个或多个回路, 具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运算功能.集散控制 系统软件一般由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数 据库管理系统、数据通信软件、组态软件 和各种应用软件所组成.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
美国FOXBORO公司在1987年推出I/A S 系统,标志着集散控制系统进入了第三 代.其系统网络通信能力增强,已不再是 常规控制、逻辑控制与批量控制的综合, 而是增加了各种自适应或自整定的控制算 法,用户可在对被控制对象的特性了解较 少的情况下应用所提供的控制算法,由系 统自动搜索或通过一定的运算获得较好的 控制器参数.开放系统是第三代集散控制 系统的主要特征.
10
第二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结 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 基本控制单元(站) 、 CRT操作站、高速数据 公路、监控计算机等.
11
第二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基本控制单元是DCS的基本部件,是DCS中直 接控制生产过程的部分,也称现场控制站、 过程控制站或基本控制器.基本控制单元由 微处理器、存储器、模拟量和数字量I/O接 口、电源、通信接口及内部总线组成.它具 有数据采集、回路控制和顺序控制功能,它 能独立地完成生产过程的直接数字控制.基 本控制单元通过高速数据公路和其他基本 控制单元、CRT操作站、监控计算机相连, 实现大规模的控制与管理.
15
第二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14
第二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1)硬件配置 定义各现场控制单元的站号, 进行单元内I/O配置,如定义各I/O信号性质、信 号调理类型等.
集散控制第8-2次
操作透明度: 操作透明度:操作信息和更新速度 易操作性:方便地达到所需要的操作,不易 易操作性:方便地达到所需要的操作, 发生误操作 容错技术: 容错技术:发生误操作时不影响正常运行 安全性: 安全性:进入相应操作环境的安全许可措施
一、操作透明度
操作透明度:生产过程的操作信息是否清 操作透明度:生产过程的操作信息是否清 操作信息 晰地为操作员所接受和理解, 晰地为操作员所接受和理解,并被应用于 为操作员所接受和理解 生产过程的操作中去的能力。 生产过程的操作中去的能力。 检测仪表使用初期:现场工作、 (1)检测仪表使用初期:现场工作、有实 感的理解过程(真实、形象) 感的理解过程(真实、形象)
过程操作画面的切换比重大(过程之间相互耦 过程操作画面的切换比重大( 合、联系等) 联系等)
减少工作量、提高可靠性,减少过程操作画面的切 减少工作量、提高可靠性,减少过程操作画面的切 过程操作画面的 换操作
切换画面的方法:固定键、动态键、下拉菜单、 切换画面的方法:固定键、动态键、下拉菜单、 画面编号、 画面编号、页面切换等 评价过程显示功能的优劣: 评价过程显示功能的优劣: 过程显示功能的优劣 画面显示全面、切换方法简易、 画面显示全面、切换方法简易、调用的快捷性
控制点的操作:设备的开停、正反转、 控制点的操作:设备的开停、正反转、控制 方式、连锁状态、报警限制等。 方式、连锁状态、报警限制等。 评价:专用键的多少、动态键能否使用、 评价:专用键的多少、动态键能否使用、调 整参数是否方便 组态操作:为系统、回路、 ②组态操作:为系统、回路、报警等组态时 进行的操作,有离线组态和在线组态之分。 进行的操作,有离线组态和在线组态之分。 离线组态有利于和安装时间同步进行, 离线组态有利于和安装时间同步进行,可缩 短投产时间。 短投产时间。 在线组态不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 在线组态不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进行回路 结构等的改动。 结构等的改动。
第三章集散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评估.ppt
过程操作画面的切换比重大(过程之间相互耦合、联 系等)
减少工作量、提高可靠性,减少过程操作画面的切换操作
切换画面的方法:固定键、动态键、下拉菜单、画面 编号、页面切换等。
评价过程显示功能的优劣: 固定健、动态键的数量; 画面显示全面;切换方法简 易;调用的快捷性。
41
(2)过程监视功能
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功能主要通过操作站 实施。从易操作性来分析操作功能的实施, 其判别准则是:
如何获得所需信息 经过多少项操作达到能提供信息的画面 如何对过程实施操作
39
(1)显示功能
显示画面: ① 过程操作画面:概貌画面、过程画面、 组画面、回路画面、历史趋势画面、报警 画面等 ② 维修和组态画面:系统维修、系统组态、 回路组态、报警组态、趋势组态等
R(t) N0 N f (t) Ns (t)
N0
N0
6
MTB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
设备或系统各次故障间隔时间的平均值, 也就是各段连续工作时间的平均值。
n
ti
MTBF(h) i1 n
MTBF 0 R(t)dt
7
MTTF 到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指不能修理的设备或系统,到发生故障为 止的工作时间的平均值,即不可修理产品 的平均寿命。
14
冗余系统的可靠度
工作冗余(使若干同样装置并联运行,只有全部 失效,系统才停止工作)
Rp 1 (1 R1)(1 R2 )
R(p t) e1t e2t e(12 )t MTBF 1 1 1
1 2 1 2
15
冷后备系统
n个相同部件,一个部件工作,其余备用,第一 件失效后启动第二部件,直到全部部件失效。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调节,以保持系统运行在稳定、高效的状态下。
为了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我们需要定义一些指标,并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
一、响应速度响应速度是指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改变作出相应的速度。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输入信号也会发生变化,控制系统需要能够及时地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态误差。
动态特性可以通过系统的阶跃响应来评估,而稳态误差则可以通过系统的静态特性来评估。
二、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控制系统在面对干扰或变化时的抵抗能力。
一个稳定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保持输出信号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出现震荡或过度调节的情况。
稳定性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系统的零极点分布、伯德图和罗斯特曼图等。
三、精度精度是指控制系统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之间的差异程度。
对于某些特殊的生产过程,精度要求非常高,一般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够与期望信号完全匹配。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系统的静态误差和误差曲线。
四、鲁棒性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对于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的抵抗能力。
在实际工程中,控制系统的参数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系统也会面临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
鲁棒性评价方法包括系统的灵敏度函数和鲁棒边界。
五、稳定裕度稳定裕度是指控制系统距离稳定临界点的距离。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参数变化、外部干扰等因素的存在,控制系统可能会临界失稳。
稳定裕度评价方法主要有相角裕度和增益裕度。
六、能耗能耗是指控制系统在完成一定任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如能源稀缺或环境要求苛刻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评价控制系统的能耗情况。
能耗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系统的能耗模型和功耗曲线。
综上所述,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涉及多个指标,包括响应速度、稳定性、精度、鲁棒性、稳定裕度和能耗。
DCS集散控制系统 ppt课件
DCS系统在工厂中的应用举例
PPT课件
6
术语定义
• APC-先进过程控制 CCS-压缩机控制系统 CCTV -现场摄像监视系统 DCS-集散控制系统 DLP/MPDP-大屏幕监视系统 EWS- DCS 工程师站 FAS-火灾报警监视系统 FRR-本项目的现场机柜 间 GDS-可燃、有毒气体报警系统 I/O-过程输 入/输出 LCR-本项目现场控制室 MMS-机组监 视系统 OPS- DCS 操作员站 PAS-在线分析仪系 统 PLC-可编程序控制系统 SAT-现场验收 SIL/AK -安全度等级 CCR-中央控制室 FRR -现场机柜间 LCR -现场机柜间 SIS-安全仪表系统 GDS-可燃 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的监控系统 GPS-时钟同步系 统 OTS -动态仿真系统
• 系统维护 • 系统生成 • 测试
PPT课件
33
组态画面
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PPT课件
36
操作员站
• • • • • 操作和监视功能 过程报告功能 报警和信息输出功能 趋势功能 开放式数据接口功能
PPT课件
37
PPT课件
38
PPT课件
39
PPT课件
40
PPT课件
41
仪表控制面板
操作控制键
其它键
44
辅助操作台
• 通过硬接线来显示和操作DCS或SIS系统。
PPT课件
45
中央控制室
PPT课件
46
DCS结构
从结构上划分,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理级。过程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 I/O单元和现场仪表组成,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操作级包括:操 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完成系统的操作和组态。管理级主要是指工厂管理信息系 统(MES系统),作为DCS更高层次的应用,目前国内行业应用到这一层的系 统较少。 DCS的控制程序:DCS的控制决策是由过程控制站完成的,所以控制程序是由 过程控制站执行的。 过程控制站的组成: DCS的过程控制站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电源、CPU(中央处理 器)、网络接口和I/O组成 I/O:控制系统需要建立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这就是I/O。DCS中的I/O一般 是模块化的,一个I/O模块上有一个或多个I/O通道,用来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 (调节阀)。 I/O单元:通常,一个过程控制站是有几个机架组成,每个机架可以摆放一定 数量的模块。CPU所在的机架被称为CPU单元,同一个过程站中只能有一个CPU 单元,其他只用来摆放I/O模块的机架就是I/O单元。
第三章集散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评估
• 其中
Ns NF 1 R(t ) 1 N N
dF (t ) d [1 R (t )] f (t ) 1 dR (t ) dt dt (t ) R (t ) R (t ) R (t ) R (t ) dt
dR(t ) • 即 (t )dt R(t )
x min
1i n
xi
• 串联系统可靠度R(t):
R(t ) P( x t ) P(min xi t ) Ri (t )
1i n i 1
n
• 若各元件的Ri(t)服从指数分布,即
Ri (t ) exp( i ( )d )
0
t
• 则:
R(t ) exp( ( )d )
•
F (t ) F1 (t ) F2 (t ) Fn (t )
•
系统中MTBF是各组成部件的MTBF(i)之 和,即 n
MTBF MTBF(i)
i 1
•
若各部件具有相同的故障率 ,且服从指 数分布,则
R(t ) 1 F (t ) e
i 0 n 1 t
(t )i i!
(1)
i
i 1
n
(80 25 100 2 150 9.6 10) 10 376.6 10
(2)
8
8
R(t ) e
1
t
e
376.6108 t
1 (3) MTBF 265533 8 376 .6 10
• 例2、某系统由4个相同元件并联组成,系 统若要正常工作,必须有3个以上元件处于 工作状态,已知每个元件的可靠度R=0.9, 求系统的可靠度。
《集散控制系统》PPT课件_OK
2021/9/3
21
9.2 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例:TDC-3000网络系统
2021/9/3
22
9.2 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 TDC-3000有三种通信网络:工厂控制网络(PCN)、局部控制网络 (LCN)、通用控制网络(UCN)和高速数据通道(Data Hiway)。前 三者均为局域网,通信特性相同。后者用来支持设备间点对点的通信 及资源共享。局部控制网络用两条冗余的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通 信协议采用IEEE802标准,介质存取方式为令牌总线,信息以帧方式传 递。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码和重发纠错技术,以确保信息的安全传送。 每个网络最多可接64个设备,信息在64个设备上传送的时间最长约为 0.42s,最短为1.8ms,每个设备占用介质发送时间为30s。每个设备都有 两个网络接口,对两条同轴电缆发送和接收信息,互为冗余。发送与 接收电路采用变压器隔离方式。所采用的硬件和软件措施可保证网络 通信的高速、可靠和安全。
– PLC一般均带有RS-422标准的异步通信接口,可 与上位机连成主从式总线型网络,构成DCS。
2021/9/3
16
9.2 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 ②集中操作监控级
• 集中操作监控级的主要功能是过程操作、监视、优化过程 控制和数据存档等。该级是面向操作员和控制系统工程师 的,因此配有技术手段齐备、功能强的计算机系统及各类 外部装置,特别是CRT显示器和键盘,一级需要较大存储 容量的硬盘或软盘支持;另外还需要功能强的软件支持, 确保工程师和操作员对系统进行组态、监视和操作,对生 产过程实行高级控制策略、故障诊断、质量评估。其具体 组成包括:监控计算机;工程师显示操作站;操作员显示 操作站。
经营管理级
生产管理级
《集散测控系统》课件
系统组成
集散测控系统主要由现场控制器、传感器 、执行器、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
故障诊断和报警
集散测控系统能够检测和诊断设备故障, 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便于及时处理和预防 事故发生。
数据采集和处理
集散测控系统能够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 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并进行处 理和存储。
监控功能
集散测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的状 态和参数,并通过人机界面进行显示和控 制。
《集散测控系统》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
• 集散测控系统概述 • 集散测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 集散测控系统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 集散测控系统的硬件组成 • 集散测控系统的软件组成 • 集散测控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
01
集散测控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集散测控系统是一种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 和图形显示技术等结合起来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对工 业生产过程的集中监控和分散控制。
和工艺流程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扩展,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设计原则
标准化与开放性
集散测控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际通用的标准和规范,同时 具备开放性和可互操作性,方便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和信 息交互。
易用性与可维护性
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体验,方便用户进行监 控和控制操作。同时,系统应具备易于维护和升级的特点 ,降低维护成本。
节能环保
在集散测控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的需 求,采用高效节能的控制算法和设备,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系统设计流程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集散测 控系统的方案设计,包括硬件配 置、软件功能、网络拓扑等。
需求分析
首先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控制要 求、系统规模等进行详细的需求 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 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Rs R1R2 R3 Rn Ri i 1
注:在串联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可靠度等于0, 那整个系统的可靠度就为0。
13
并联系统可靠度
Rp 1 (1 R1)(1 R2 )(1 Rn )
n
1 (1 Ri ) i 1
注:在并联系统中,并联的子系统越多,可靠性 越高。
工作时间 A 工作时间 不工作时间
A
MTBF
MTBF MTTR
21
MTTF
MTBF MTTR
MTBF越大,MTTR越小的系统可靠性越高.
22
二、提高可靠性的途径
从可靠性设计和维修性两方面分析
1、可靠性设计的准则
(1)有效地利用以前的经验 (2)尽可能减少零件数 (3)采用标准化产品 (4)检查、调试及互换容易实现 (5)零件互换性好 (6)可靠性特殊设计方法
27
供电系统的冗余:外部双重化供电(交流供电或干 电池\不间断电源等)、内部大容量电池供电保护 RAM数据;自动化水平高的集散系统中,冗余供电 系统也可采用多级并联供电。
过程控制装置的冗余:装置冗余(N:1)和CPU冗 余(双重化冗余、热后备方式);
通信系统的冗余:双重化冗余,智能现场总线设备 进行数据通信; 现场总线链路主设备的冗余。至少设置一个链路主 设备的后备。
M (60) 22 100% 88% 25
19
例3:某机器在某年的维修时间和件数统计如 下:
维修完
时间,h
1
2
3
4
5
6
维修完
件数
20
15
5
3
1
1
MTTR
总维修时间 总维修件数
78 40
1.95h
20
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
有效度:可修复的机器、零件或系统,在某 特定的瞬间内维持其性能的概率。
操作两项设计准则。 冗余设计:系统某一部件故障时自动切换到
备用部件,使系统不受故障影响。 降级操作:系统某一部件故障时能旁路或
降级操作,从而降低故障影响的设计。
26
设计冗余结构的范围与系统的可靠性、 自动化水平以及经济性一起考虑。
越是处于下层的部件、装置或系统越需 要冗余,而且冗余度越高。
第三章 集散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评估
1
第一节 集散系统的可靠性
一、可靠性
1、可靠性 机器、零件或系统在规定的工作条 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具有正常工 作性能的能力。
2
广义可靠性和狭义可靠性: 狭义可靠性:一次性使用的机器、零件或系
统的使用寿命。 广义可靠性:可修复的机器、零件或系统,
在使用中不发生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又易 修复,使之具有经常使用的性能。(包含 可维修性)
Rp
n1eti0(t)ii!MTBF n
16
维修性及维修性指标
维修的三要素: 1、机器、零件或系统是否被设计得容
易维修; 2、进行维修人员的技能; 3、维修所需的备品备件、设备。
17
维修性指标
维修度:可修复的机器、零件或系统,在规 定的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维修的概率
t
R(t
)
e
0
(t
) dt
9
偶然失效期
3 初期失效期
失
效 率
2
1
耗损失效期
200
寿 命 /h
1000
失效率浴盆曲线
10
电子产品可靠度的计算
一般在分析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时,都是 产品在偶然失效期的可靠性。
R(t) et
注:利用上式可以求取不同工作时间内的可靠 度,但计算时t不得超出偶然失效期.
14
冗余系统的可靠度
工作冗余(使若干同样装置并联运行,只有全部 失效,系统才停止工作)
Rp 1 (1 R1)(1 R2 )
R(p t) e1t e2t e(12 )t MTBF 1 1 1
1 2 1 2
15
冷后备系统
n个相同部件,一个部件工作,其余备用,第一 件失效后启动第二部件,直到全部部件失效。
售后服务和备品备件:人员培训、售后维 修、升级及备品备件的服务。
31
冗余技术
信息同步技术: 工作部件和冗余部件之间实现无扰动切换 技术的集成。
故障检测技术:工作部件需要及时被检测、隔离。包括故 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故障报警等。
故障仲裁和切换技术。对故障进行分析、比较和仲裁,确 定是否需要切换。切换时需高速、安全、正确和无扰动。
运行人员对全过程的被控变量(控制、 监视)有全面的监视,掌握设备的开 停等信息。
概貌显示画面:过程变量的位号、过 程变量与设定值的偏差、过程变量的 棒图、报警限值、报警信息等。
42
运行人员定性了解过程变量是否超过它 的规定值,与极限值的偏离程度。
评价: 根据系统提供的概貌画面、运行人员的
23
2、提高集散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1)不易发生故障的硬件设计 故障预防准则。为了提高MTBF,从下面
几个方面考虑硬件的设计和系统的选型: 运动部件:由于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比机
械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长,因此,运动部件 的寿命就成为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指标。 接插部件:卡件本身、卡件和卡件座接触部 分的设计——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
薄。 需要操作员的经验、知识和思维方式对信息
进行处理和理解,从而降低操作透明度。 (3)集散控制系统: 建立与生产过程、模拟仪表及其相似的趋势
显示画面、面板,实时更新等。用来提高操 作透明度。
35
二.易操作性
易操作性:集散系统所提供的操作环境容易 为操作员所接受,并根据提供的信息对生产 的全过程进行操作。
28
操作站的冗余:2—3台操作站并联运行, 组成双重化冗余或(2,3)表决系统冗余;
系统输入输出信号的插卡部件的冗余以及 上位机冗余等。
冗余设计是以投入相同的装置、部件为代 价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9
(3)能迅速排除故障的硬件设计
为迅速排除故障,减小MTTR,除了具有足够的备 品备件以及提高维修人员技能外,在硬件设计方
要求、画面提供的信息量等进行综合评 价。
43
(3)操作功能
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过程操作、组 态操作和维修操作 ①过程操作:对控制回路的操作、对 各控制点的操作
控制回路的操作:控制方式、设定值、 手动输出值、报警限制值、控制器作 用方式、调整参数等。
44
控制点的操作:设备的开停、正反转、控制 方式、连锁状态、报警限制等。
M ( ) P(T ) 0 m(t)dt
MTTR平均修复时间:故障发生后,需事后维 修的时间平均值。
18
例2:某插接卡在运行中发生故障25件,其 修复时间分别为:18,20,21,23,27, 30,35,37,37,38,41,42,44,45, 46,48,49,51,52,55,60,62,67, 72(分),则一小时维修度:
2) lim R(t) 0 t
3) 0 R(t) 1 4) R(t) 是时间t的单调递减函数
5
如果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可靠度是一个 定量的指标,可以通过抽样统计来确定
设有N0个同样的产品,在同样的条件下 同时开始工作,经过t时间以后有Nf(t)个 产品发生故障,那么该产品的可靠度为
11
例1
已知某电子元件的 1/1000,求该元
件工作50h、1000h的可靠度。
R(50) exp( 50 ) 0.951 1000
R(1000) exp(1) 0.368
12
串并联情况下的可靠度
一个复杂系统的可靠度除了与构成系统的子 系统及其元器件的可靠度有关,还与系统的 结构形式有关。
如果某产品的可靠度为 R(t),该产品的 平均寿命m可用可靠度的数学期望来表达:
m 0 R(t)dt
8
失效率(故障率)
指系统运行到t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可 靠度的下降与t时刻可靠度之比
R (t )R(t t )
(t) t
R(t )
(t) 1 dR(t)
R(t) dt
3
2、衡量可靠性的指标
(1)可靠度 (2)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3)到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MTTF(Mean
Time To Failure) (4)(瞬时)故障率FR(Failure Rate)
4
可靠度
无故障正常状态下的概率,用R(t)表示,即: R(t) = P(X>t) 性质:1) R(0)=1
分级画面显示,进行故障定位,读取硬 件配置的有关参数。
评价:显示画面的内容是否有利于维修 定位。
46
(三)容错技术
注意区别提高易操作性的容错技术与提 高可靠性的容错技术
发生误操作 容错技术:发生误操作时不影响正常运行 安全性:进入相应操作环境的安全许可措施
33
一.操作透明度
操作透明度:生产过程的操作信息是否清 晰地为操作员所接受和理解,并被应用于 生产过程的操作中去的能力。
(1)检测仪表使用初期:现场工作、有实感 的理解过程(真实、形象)
34
(2)CRT集中显示和操作: 操作员对生产过程的状态的认识和实感变淡
40
过程操作画面的切换比重大(过程之间相互耦合、联 系等)
减少工作量、提高可靠性,减少过程操作画面的切换操作
切换画面的方法:固定键、动态键、下拉菜单、画面 编号、页面切换等。
评价过程显示功能的优劣: 固定健、动态键的数量; 画面显示全面;切换方法简 易;调用的快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