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安全论文粮食安全问题论文-对建国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评价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10篇)_粮食安全论文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10篇)_粮食安全论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是对粮食安全工作的升级要求,更加强调全领域、全过程、全面系统的粮食安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全年有望获得好收成,能够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但应看到,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在高起点上继续保持粮食发展的好势头,面临更多挑战。
主要表现为“五个并存”。
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硬约束趋紧并存。
影响需求增长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人口增长,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在700万左右;另一个是消费升级,每年新增城镇人口1000多万。
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全国每年大体增加粮食需求200亿斤。
同时,耕地、水资源约束持续加剧。
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淡水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每年要减少耕地600万亩—700万亩,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还要挤压农业用水空间。
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还要适度退耕还林还草。
需求增长、资源减少,将使粮食等农产品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紧缺并存。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生产快速增长,而消费升级较慢,出现过短暂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
但这种供求格局已经改变。
从总量看,现在已经有缺口,未来缺口还会继续扩大。
预计到20__年,粮食需求总量大约在1.4万亿斤左右,按照目前1.2万亿斤的产量基数和95%的基本自给率,要保持年度产需基本平衡,每年粮食至少要增产200亿斤。
从结构看,现在一些品种缺口较大,未来缺口还会继续扩大。
典型的是大豆缺口逐年加大,去年进口大豆超过6000万吨。
有限的资源就摆在那儿,增加谷物种植就意味着减少其他作物种植,而需求又都在增加,这种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并存。
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论文最新7篇
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论文最新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论文最新7篇端牢中国饭碗综合施策保夏收心得7篇下面是本店铺的本店铺为您带来的7篇《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论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精选10篇)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10篇)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精选10篇)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正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篇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想必大家看到这首诗后,都想到了现实生活中那香喷喷的大米了吧!那一粒粒不起眼的大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可想而知,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那我们再想想,如果我们每天都浪费一点粮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吃饭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特别的挑食。
今天中午,他又遇到了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又开始浪费了。
他“趁热打铁,”趁老师打电话的时候,拿着自己的垃圾袋,偷偷地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倒了进去,他以为老师不会发现,可还是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现在吃的这些米饭,还有菜都是从哪里来的吗?”很多同学都说去超市买的,去菜市场买的呗。
老师却摇了摇头说:“其实不是的,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影片吧!”在影片中,农民伯伯在烈日炎炎下辛勤的劳作着,一刻都不停歇。
他们为了让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一会儿除草,一会儿犁地,一会儿播种,累得满头大汗。
尽管只有一条擦汗的毛巾,他们还是不停地工作着。
再看看他们的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老茧,像是干裂的松树干一样。
看着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我真切体会到了,粮食饭菜真是来之不易啊!而那位浪费粮食的男生看后也羞愧地低下了头说:“我以后再也不会浪费粮食了!”另一个影片在山区里,许多小学生的家庭非常贫穷,每天背着几个土豆去上学,土豆就是他们一天的口粮。
放学后,他们还要帮助家人干活,全身被晒得黑黝黝的。
他们干活的样子特别认真,每次他们回家时,总是汗流浃背,衣服湿了一大片。
看到这些,我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幸福,我为我以往在家浪费粮食的行为而感到惭愧,可耻。
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和现状论文5篇
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和现状论文5篇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的感悟篇一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
良田配良技,增粮又增效。
生产线上,工人忙着给水稻种子包衣;培训班上,农技人员向农民认真讲解绿色种植技术……在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红卫农场,春耕备耕有条不紊。
看全国,农业农村部做好冬春大培训,组织线上线下专题大讲座、专家大连线,启动“小麦促弱转壮夺夏粮丰收培训月行动”“科技壮苗行动”,培训热潮带动春管春耕高潮。
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控,一体化监测、一盘棋调度、一张图指挥,力争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科技赋能,粮食丰收更有底气。
春耕一线,农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新品种、新农艺落地,广袤田畴,平田整地用上北斗导航,打药施肥用上无人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成了种地的好帮手。
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为粮食生产注入源源动力。
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大江南北,春耕生产“绿”意更浓。
甘肃省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相结合,一体推进生态保护、粮食安全、产业升级。
四川省在丘陵山区因地制宜开展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推广“粮经”“粮经饲”复合发展模式。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良田里聚集新要素、激发新动能,生产向绿、效益向优,希望的田野上生机涌动。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心得篇二节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意识,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文明,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
节约更要成为我们的习惯。
有句话说得好:“人有一颗节俭节约的心,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不错的!在我的家庭里,也有一些勤俭节约的人:80几岁高龄的爷爷把家里用完的瓶瓶罐罐攒起来,一部分卖到废品站,剩下的洗净晾干,能装红酒、白酒等自家酿的特产!奶奶也不甘落后,家里的旧衣服和穿小的衣服扔掉太可惜。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论文(五篇)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论文(五篇)粮源于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要素,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和条件,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论文篇1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粮食不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剧,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超过30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23亿人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
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之下,论坛的举办生动彰显始终不渝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国担当和命运与共、和衷共济的天下情怀。
杂交水稻技术是中国开展国际农业合作的一张闪亮名片。
长期以来,中国在解决好自己吃饭问题的同时,积极致力于推动国际粮食安全合作,携手各方提升可持续农业生产能力,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努力促进世界粮食安全。
半个世纪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自1979年起,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近70国,为各国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端稳“中国饭碗”的关键经验。
助力世界粮食安全,中国格外注重“授人以渔”,杂交稻种植技术在全世界的推广就是一个鲜活例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仅在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就已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近110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员,占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派出专家总数的60%。
中方还通过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
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
中国杂交稻技术外援,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只是中国助力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致力增进世界人民福祉的一个缩影。
中国菌草技术被列为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推进项目向全球推广,已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被当地人称为“太阳草”“幸福草”;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1500多项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项目区平均增产40%至70%,超过150万户小农户从中受益;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粮食安全作为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充分展现推动各方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的责任担当。
中国粮食安全论文粮食安全问题论文-对建国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评价
中国粮食安全论文粮食安全问题论文-对建国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评价粮食安全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消费大国。
研究中国的粮食安全既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同于发达国家。
对粮食安全的分析评价不仅是政策判断和把握粮食安全形势的基础,而且是国家制定粮食安全政策的基础。
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粮食宏观预警监测模型,对粮食市场供求形势进行预测,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化解国家粮食安全风险。
为此,我们依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对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年度波动较大,但除极少部分年份外,都处于“基本安全”范围内,但从近期供需状况来看,粮食供需形势仍然较为紧张。
一、评价指标进行粮食安全评价,首先要选择确能反映粮食安全与否的评价指标,因而选择科学、合理指标并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是进行粮食安全评价与预警的基础和前提。
依据粮食安全的内涵,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并参照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的评价口径,我们主要选取11个指标作为评价预警指标。
1.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它是衡量粮食生产是否稳定的指标,反映了本期粮食产量可能偏离粮食长期趋势产量的程度。
粮食生产波动影响粮食的供给,从而影响粮食供求平衡及食物能量供求平衡,影响粮食安全状况。
粮食生产波动指数为:V=((Yt-Yt’)/Yt’)×100%,式中Yt为第t的实际产量;Yt’为第t年的趋势粮食产量。
2.产需差率产需差率反映国内粮食生产总量满足粮食总需求的程度。
因为粮食国内生产总量主要决定于粮食生产能力,因此该指标是反映粮食生产安全和粮食消费安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3.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反映土地资源对粮食生产约束作用的指标。
人均粮食播种面积=TA/TM×100%。
式中TA 为全部粮食播种面积数,TM为总人口数。
4.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反映农田基础建设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指标。
粮食安全论文(精选5篇)
粮食安全论文(精选5篇)粮食安全论文【篇1】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而言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居安思危,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
要认识到,我国粮食供求仍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品种供给结构性短缺,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农产品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依旧存在。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我国发展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
越是风疾雨骤,越是惊涛骇浪,就越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
从国内需求研判,我国粮食呈现供需结构性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逐渐转变的同时,也使得粮食供需关系出现了两对结构性矛盾。
一是低端产量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二是口粮安全与改善型需求的矛盾。
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必然导致食物消费结构进一步向高质量改善型需求升级,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将会越发突出。
从国内供给研判,粮食增产空间面临硬约束。
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是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面积距离18亿亩的耕地红线越来越近。
二是耕地质量明显下滑。
由于高强度利用,我国耕地基础地力也呈现下降态势,东北黑土地退化、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等问题尤为突出。
三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社会效益高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足。
部分农村地区出现耕地撂荒、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等现象。
从国际供给研判,国际粮食供应链稳定性不容乐观。
新冠疫情蔓延和国际形势的持续紧张对全球粮食供应体系造成很大冲击和影响,国际粮价出现大幅波动,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
我国部分农产品例如大豆对进口的依赖度较高,且进口对象国家高度集中,国际形势变化必然对我国粮食进口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我国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粮食安全形势和现状论文(5篇)
粮食安全形势和现状论文(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粮食安全形势和现状论文(5篇)粮食安全形势和现状论文(精选5篇)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十篇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十篇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篇1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
然而,我对粮食的珍惜,经历了由不懂到半懂、再到全懂的较长过程。
记得:年幼时,每逢吃饭,我总要在饭桌上掉下一大堆米粒等,此时,妈妈总是一粒一粒捡起来,边吃边教育我:“宝贝,不许这样!这叫别人笑话!”然而,我一直不以为然。
年少时,我一吃得味口不好,就把剩饭的碗,一推了之。
此时,妈妈看着扬长而去的我,总是喃喃地说:“这孩子,真是不懂事!”然而,我反感地边走边说:“不好吃!人家不想吃嘛!”去年暑假,爷爷带我们全家去舅爷爷的农场帮助干活时,爷爷说:“旸旸也参加吧!已经12岁园锁了,在旧社会都可以娶媳妇了,该懂得劳动重要了!”于是,我和姐姐们开始掰玉米棒。
开始,挺好玩。
一望无际的玉米田,让人心旷神怡。
一株株成熟的玉米,被四五个饱满的玉米棒坠得挺不直腰。
微微发黄的叶子,在秋风中摇晃,仿佛招手我们快快帮助卸下玉米棒的负担!我们比赛着,看谁掰的快、掰得多!然而,没有一会功夫,汗水像掉了线的珍珠,一个劲地往下流个没完没了。
我的内和身子,像胶水粘贴一样,粘贴在了一起。
我顾了擦汗顾不上掰玉米,手忙脚乱的不知所措。
更为害怕的是,没见过的大个蚊子,总在我头边讨厌地飞来飞去,不一会我胳膊上、腿上被咬起了十几个包!这次劳动,以及此后爷爷每次带我去农场的劳动,使我深深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使我从劳动汗水的`洗礼中,真正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使我在被虫咬的痛苦中,真正懂得了浪费粮食,就是犯罪!使我在不断参加劳动的实践中,真正懂得了:珍惜粮食,就是珍惜劳动!珍惜粮食,就是遵照“劳动创造世界”的哲理,珍惜劳动的开端!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篇2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我非常不注意节约粮食。
我每天吃饭都剩下许多白花花的米饭在桌子上,在碗里。
过不了几天,我剩下的米饭居然差不多有一碗那么多。
妈妈看见我这样浪费粮食,决定在星期天带我去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和现状论文
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和现状论文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和现状论文(五篇)古话说,“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我国粮食储备充足,是市场供求的“调节器”、救灾应急的“蓄水池”和战略安全的“压舱石”,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和现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和现状论文篇1牢守粮食安全底线端牢“中国饭碗”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既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牢守耕地红线,有效防止粮田“非粮化”。
__以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明确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耕地保护思维,熟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各项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做到粮田“非粮化”治理心有所尺、管有所据,强化耕地用途管理。
同时,做好耕地保护普法宣传,为老百姓解读好各项政策知识、法律法规,避免老百姓出现“耕地政策盲区”,为“牢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驾护航。
推动高标准农田改造,有效提升耕地质量。
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根据科学数据评估,耕地质量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可见推动高标准农田改造势在必行。
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40%,推动高标准农田改造依然任重而道远。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要强化农田改造学习,多向专家学者请教、多去田间地头走走,因“地”施策、科学施策,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让老百姓的“望天田”变成“囤粮田”,真正端牢“中国饭碗”。
规范土地流转,有效提升土地利用。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再加上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成本上涨,导致农村土地撂荒、利用率不高。
保障粮食安全现状分析论文(10篇)
保障粮食安全现状分析论文(10篇)保障粮食安全现状分析论文(精选10篇)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现状分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保障粮食安全现状分析论文(精选篇1)有人问:农民收入增幅下降,粮食保护价政策影响何在?要精确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模型计算。
我个人的判断,如果按保护价但不是敞开收购,粮食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也就是说市场粮价的回升点可能会出现得早一点。
但就目前农产品供求总体状况看,农民要想从农业获得更多的收入非常困难。
这些资源如果不种粮食而种其他农作物会不会使农民获得更好的收入?这其实很不确定。
现在有些人认为,过去几年的粮食政策,对粮食生产造成了相当数量的无效供给,造成了严重的库存积压。
这种认识隐含的前提就是粮食生产浪费了部分资源。
那么,是不是“不浪费”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这要看其他农产品是否存在短缺现象。
现实情况是,除粮食之外的其他农产品也基本没有短缺,而且绝大多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所以,即使这几年少种一点粮食、改种其他农作物,问题依然存在。
我大体的经验判断是:根据目前粮食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大体上需要保持在16.5—17亿亩之间。
低于16.5亿亩,当年生产的粮食就难以满足需求,粮价会上涨;超过17亿亩,则会供过于求,粮价下降。
因此,从总供求的角度看,粮食播种面积也就只有5000万亩左右的调整余地。
这几年粮食库存多了,确实可以适当减少粮食生产。
估计粮食播种面积在一两年内低于16.5亿亩问题不大,因为有库存;但连续3年以上我认为就会出问题。
这还只是从粮食这一个角度考虑,进一步要考虑:调减下来的粮食播种面积去种其他农作物,农民是否会获得更高的收入?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比如棉花、蔬菜等已是供过于求。
所以抑制农民增收的基本原因,还是市场需求制约和农民就业不充分。
以粮食安全为话题的论文(精选7篇)
以粮食安全为话题的论文(精选7篇)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以粮食安全为话题的论文,欢迎大家来阅读。
以粮食安全为话题的论文精选篇1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效益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
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安全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因此,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危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安全生产置于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落实。
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煤炭行业经济基础的不断增强,矿工生活的逐渐富足,伴随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煤炭行业和矿工群众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客观上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一、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
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隐患,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
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生产又是效益的保障。
谈到效益,我们总是想到利润、成本、资金、节支等字眼,很少有人想到安全。
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已经向我们证明,只有安全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效益又从何谈起?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推进安全科学化管理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
生产活动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类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现场的班组长、跟班队长,要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论文《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论文《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粮食生产量和质量都面临着挑战。
为了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中国需要解决粮食生产和供应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一、粮食生产能力不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但是在粮食生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耕地面积每年都在逐渐减少,而土地的肥力和产出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在农村地区,由于劳工力的流失和劳动力的老龄化,劳动力供应量也在逐渐减少。
这些因素导致了粮食生产的能力不足,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为了增加粮食生产的能力,中国可以采用科技手段,引入先进技术,加强肥料的利用,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耕地的质量。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和智能化农业设备的使用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二、粮食流通不畅中国的粮食流通不畅也是一个问题。
在某些地区,粮食受到天气灾害和农业病害的影响,导致供应短缺。
另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去了自给自足的能力,造成了粮食供应方面的短缺。
为了解决粮食流通不畅的问题,可以增加物流和运输方面的投入,建立更为完善的物流和运输网络。
此外,加强农民组织和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其运输和销售能力,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值,也可以加强粮食流通的能力。
三、粮食安全生产的迫切需求粮食安全生产是保障粮食供应的基础,防止粮食生产和使用中出现问题。
然而,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包括污染、化学农药和基因改造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影响了中国粮食的质量和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些粮食安全问题,可以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大对农业生产和消费的监督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粮食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另外,可以引入生态农业和生物技术,采用更为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外,中国也可以采取粮食进口和增加储备存粮等方式保障粮食安全。
谈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认识论文(五篇)
谈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认识论文(五篇)粮食是人民群众生存和生活必需品,是特殊商品。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谈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认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谈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认识论文篇1摘要:粮食问题不仅影响国内稳定,更影响国家安全。
2007-2008年间的全球粮食危机出现后,非传统安全领域里的粮食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思考。
促成全球粮食危机的深层原因包括全球市场上农业领域的分工及人们消费需求的革新;中层原因包括美元贬值和粮食投机;突发原因主要是频发的自然灾害及石油价格的上涨。
面对新一轮可能来袭的全球粮食危机,国家行为体应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和更加积极的措施应对威胁。
同时,这场粮食危机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中国一方面应加强农业生产,力主自给自足,同时适当进口,充裕国内粮食储备。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的资源优势,积极促进和开展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粮食危机;国际合作1 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全球粮食安全呼吁安全研究应超越传统的以国家行为体为中心,过分强调军事、科技因素的范式始于19世纪60年代。
冷战结束后,两极对峙体系解体,军事威胁可能性进一步下降,国际安全环境发生变化,发展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
与此同时,不同于传统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威胁,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恐怖主义等不断涌现,这些安全威胁由非国家行为体或由非军事性因素促成,被称为非传统安全威胁。
各国对持续泛滥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缺乏及时合理的应对措施和合作机制,传统的以军事——政治为核心的国家安全理论亦不能很好地解释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安全局势。
面对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以人文主义关怀,世界主义理念以及非国家中心主义的研究方法为特征的非传统安全研究逐渐渗透到国际政治研究中,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相对独立的次领域。
“安全到底是谁的安全”成为主要讨论议题,超越国家间差异重视人的安全、社会安全、以及国际安全的新型安全观逐渐被认可与接受。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论文(五篇)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论文(五篇)中国人口多,粮食储备不够。
中国坚持粮食政策,不放开粮食土地的红线,倡导人们节约粮食,不浪费食物。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论文(篇1)增减双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国家领导在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当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快行动,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
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要增减双措并举,做到“开源节流”,“开”增产“之源”,“节”减损“之流”。
“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虽然近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仓廪充足,粮食安全也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大考,但面对我国粮食需求将随人口增长而刚性增长,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双重挑战,我们必须增强粮食安全意识,通过增高粮食亩产量、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等方式,“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食为政首,地为粮本”,提高粮食亩产量,不仅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绝不触碰耕地红线这条“高压线”,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统筹规划建成高标准农田,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也要所有人一起行动起来,不为一己私欲,占用耕地,让耕地“非农化”,也不在耕地上实施任何“非粮”行为,让耕地“非粮化”。
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我们要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我们有袁隆平院士研究出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要做“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追求者和践行者,将现代化和高科技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支撑,向生产科技要亩产、要收益。
“节”粮食减损“之流”,减少粮食损耗现在,粮食减损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存在于粮食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保障问题论文(10篇)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保障问题论文(10篇)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保障问题论文(精选10篇)粮食安全事关稳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关于现代形势政策下的粮食安全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探讨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保障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保障问题论文篇1从以往的“民以食为天”随着时代逐渐的发展渐渐演变成了“民以食为乐”越来越多新奇古怪花样百出的食物出现在我们桌上,让大家渐渐忘了食物原本的意义。
逢年过节,家里常常来了许多人做客,一套套传统的菜被端了上来,老人们的眼里都布满了笑容和满足,而小孩子却在旁边拿着筷子嘴里嘟囔着:“怎么又是这些菜呀。
”记得那天,当桌上端上了菜,表妹就开始抱怨:“这些菜吃了那么多年早腻了,我们出去吃肯德基麦当劳。
”桌子被敲得咚咚的响,爷爷奶奶有些生气了,眉间显露出了一股沧桑感,双目盯着那几道菜,眼神飘得很远:“你们这些小孩呀,现在整天就想着吃好的,其实有的吃就已经很不错了,想当年我们那会吃饭吃肉都不是顿顿都有的呀!”坐在一旁的大人们也开始议论道:“爸妈,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不要老是跟孩子们说旧时代的事,孩子们,总想着吃些好的,人之常情么。
过去的就过去了就别再想了。
”爷爷奶奶听了,神情显得有些尴尬和失望,无奈的摇了摇手:“说的是这样没错,但是。
”“好了好了,别说这些了。
”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他们深深的叹了口气。
饭吃完了,桌上剩许多剩饭剩菜,看着这些菜,爷爷奶奶想说些什么但还是犹豫着没有说什么,安安静静的坐在旁边同时我仿佛又听到了他们的叹息。
坐在一旁的我听着大家的絮絮叨叨,想到在书上看到过的文章,现在的生活哪有好转,那些受到战争侵略的人呢,他们不是跟爷爷奶奶那辈一样么。
许多人因为战争饭都吃不饱,他们没有心思去想吃好的,因为他们却连吃饭都显得有些奢侈。
尽管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可是也不能处处都想到自己啊,也许节约一点食物节约一点水资源,那些人民也不会显的那么贫乏了。
粮食安全论文
粮食安全论文摘要一、引言粮食安全是指国家或地区能够稳定地提供足够的粮食,以满足其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它包括粮食供应的稳定性、粮食价格的合理性以及粮食质量的安全性。
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农业、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粮食供应总体稳定。
然而,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如粮食生产效率低下、粮食浪费严重、粮食储备不足等。
三、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1. 粮食生产效率低下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传统的耕作方式为主,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这导致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成本较高,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2. 粮食浪费严重我国粮食浪费现象严重,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
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粮食资源,也加剧了我国粮食供应的紧张局面。
3. 粮食储备不足我国粮食储备能力不足,难以应对突发事件导致的粮食供应危机。
这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四、我国粮食安全的应对策略1. 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我国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
2. 减少粮食浪费我国应加强粮食浪费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粮食节约意识。
同时,应建立健全粮食浪费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粮食浪费问题。
3. 增强粮食储备能力我国应加强粮食储备设施建设,提高粮食储备能力。
同时,应优化粮食储备结构,确保粮食储备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结论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国应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减少粮食浪费、增强粮食储备能力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精选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精选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5篇)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主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精选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人口增长放缓和人均口粮消费下降,口粮完全自给压力不大。
从中长期看,《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测我国人口总量在2030年将达到14.5亿人左右,与2021年相比增加约3700万人左右。
稻谷和小麦主要用于口粮消费,2021年稻谷和小麦产量合计为3.5亿吨,人均稻谷和小麦占有量约为246公斤。
若按照人均稻谷和小麦产量246公斤计算,需要增加910万吨稻谷和小麦(即比2021年增长3%)就可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口粮需求。
若从口粮消费看,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原粮消费趋于下降,202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原粮消费分别为120公斤和168公斤。
若按照城镇化率70%加权平均,2030年我国人均口粮消费为134公斤,口粮消费为1.94亿吨,仅占当前我国稻谷和小麦产量的56%。
因此,口粮数量的绝对安全是有保障的。
居民食物需求结构升级,对农副产品的需求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2013年到2019年,我国居民对谷物(稻谷、小麦、玉米)的人均消费量呈现递减趋势,依据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显示,人均年谷物消费量从138.9公斤下降到117.9公斤,降幅达到15.1%,而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对肉类的人均消费则从25.6公斤增长到29.5公斤(2018年),增幅为15.2%;禽类从7.2公斤增长到10.8公斤,增幅为50%;水产品从10.4公斤增长到13.6公斤,增幅为30.7%;蛋类从8.2公斤增长到10.7公斤,增幅为30.5%;奶类从11.7公斤增长到12.5公斤,增幅为6.8%。
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的供给决定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油、肉、糖、奶、水产品等重要农副产品则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升级需求,满足人们对美好、健康、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粮食安全论文粮食安全问题论文-对建国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评价粮食安全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消费大国。
研究中国的粮食安全既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同于发达国家。
对粮食安全的分析评价不仅是政策判断和把握粮食安全形势的基础,而且是国家制定粮食安全政策的基础。
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粮食宏观预警监测模型,对粮食市场供求形势进行预测,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化解国家粮食安全风险。
为此,我们依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对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年度波动较大,但除极少部分年份外,都处于“基本安全”范围内,但从近期供需状况来看,粮食供需形势仍然较为紧张。
一、评价指标进行粮食安全评价,首先要选择确能反映粮食安全与否的评价指标,因而选择科学、合理指标并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是进行粮食安全评价与预警的基础和前提。
依据粮食安全的内涵,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并参照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的评价口径,我们主要选取11个指标作为评价预警指标。
1.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它是衡量粮食生产是否稳定的指标,反映了本期粮食产量可能偏离粮食长期趋势产量的程度。
粮食生产波动影响粮食的供给,从而影响粮食供求平衡及食物能量供求平衡,影响粮食安全状况。
粮食生产波动指数为:V=((Yt-Yt’)/Yt’)×100%,式中Yt为第t的实际产量;Yt’为第t年的趋势粮食产量。
2.产需差率产需差率反映国内粮食生产总量满足粮食总需求的程度。
因为粮食国内生产总量主要决定于粮食生产能力,因此该指标是反映粮食生产安全和粮食消费安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3.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反映土地资源对粮食生产约束作用的指标。
人均粮食播种面积=TA/TM×100%。
式中TA 为全部粮食播种面积数,TM为总人口数。
4.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反映农田基础建设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指标。
有效灌溉面积比重=EA/TP×100%,式中EA为有效灌溉面积,TP为全部粮食播种面积数。
5.播种面积受灾率反映气象和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指标。
播种面积受灾率=AA/TP×100%,式中AA为受灾面积,TP为全部粮食播种面积。
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质投入的边际效益会逐步下降。
因此,科技进步是推动粮食投入产出水平提高的重要动力。
7.粮食消费价格指数粮食消费价格指数综合反映了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支出,是直接反映粮食平衡状态的晴雨表。
粮食消费价格指数=Pt/Pt-1×100%,式中Pt为第t期粮食市场价格;Pt-1为t-1期价格。
8.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为净进口量占总需求量的百分比,反映国家粮食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外贸依存度=(I-E)/X×100%。
其中I为粮食进口量,E为粮食出口量,X为粮食总需求量。
9.国家粮食储备率该指标是反映粮食供应安全状况最基本的指标,相对稳定的粮食价格是实现持续性粮食安全的基本条件之一。
计算公式为:粮食储备率=SL/TC×100%,式中SL是上年末或当年初国家粮食总储备数量;TC是当年粮食消费总量。
10.人均粮食占有量这一指标能直接、快捷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粮食安全与否。
人均粮食占有量=TD/TM×100%,式中TD为年粮食总消耗量,TD=年口粮直接消费量+年均种子、饲料、工业消耗等粮食间接消耗总量;TM为总人口数。
11.最低收入人群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该指标反映最低收入人群粮食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
在粮食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最低收入人群的粮食供给,可以显著提高粮食安全的水平。
计算公式为:最低收入人群粮食保障水=TS’/TD’×100%,式中TD’指最低收入人群年粮食消费需求量;TS’是最低收入人群粮食总供应量。
二、评价方法1.评价方法选择目前,指标评价的方法虽有多种,但相比其他评价方法而言,“标准比值法”可以围绕着100%上下取值,能清晰地显示粮食安全的基本特性,同时可以保证各单项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性,既可以得出粮食安全的总体判断,又可以对各个指标的安全做出判断,避免总体水平掩盖个别指标的粮食安全状况,因此我们主要以“标准比值法”作为粮食安全的评价方法。
2.指标阈值确定用“标准比值法”评价粮食安全程度,首先必须确定各具体评价指标的安全标准(阈值)和各指标所占的权重。
根据粮食安全的内涵,各评价指标安全标准(阈值)及所占权重详见表1。
①粮食生产波动指数。
当波动指数较大时,粮食安全水平降低。
从我国粮食50年来的波动指数来看,以1953年数为基数,50年代平均波动指数为21.3%,60年代年均为-13.8%,70年代年均为-4.51%,80年代年均为3.73%,90年代年均为7.62%。
对比各年代粮食安全形势,相比较而言,80年代较为平稳些。
同时,考虑这一波动指数受上世纪50、60年代特殊因素影响较大,有一定的水分,因此以-2%~2%(即正负波动2%之内)作为粮食生产波动指数的目标值。
②产需差率。
据国家粮食局专家测算,中国在粮食生产、管理、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上的粮食总损失率为8%左右,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5%的标准有不小的距离。
综合考虑粮食损耗、消费、出口等需要,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粮食产需差率最低要达到5%以上。
③人均粮食播种面积。
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和粮食消费需求的测算结果显示,2000~2004年5年平均粮食亩产和居民人均年粮食消费量(直接和间接消费)分别为291.7kg和379.1kg。
据此推算,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水平下,每人需要1.29亩的粮食播种面积,就可实现完全自给。
考虑到耕地面积下降的必然趋势和粮食进口的可能性,满足粮食消费需求的人均粮食播种面积水平可适当下调。
近5年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为1.21亩,由于进口和库存的调节,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的目标。
因此,从中长期看,要保证国内粮食供给安全,人均粮食播种面积最低安全线可定为1.2亩。
④有效灌溉面积比重。
利用近5年人均口粮消费量,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人均所需有效耕地面积数量。
目前,人均每年需要口粮消费200kg;据江苏、上海、山东、吉林、湖南等5个水利条件较好的省(市)推算,有效灌溉耕地亩产平均约为500kg,要满足全国居民口粮需求,按目前种植业生产结构及复种指数初步测算,需要有效灌溉面积9.69亿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54%。
⑤播种面积受灾率。
粮食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以来,我国年均成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率在0.4左右,因此,可将农作物成灾警戒线定为40%。
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根据我国粮食需求的增加和资源环境短缺状况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达到60%以上的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对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故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近期目标定为60%较为合适。
⑦粮食消费价格指数。
粮食价格是一把两刃剑,因此,粮食消费价格指数的标准应低于CPI涨幅或基本同步。
正常年份CPI涨幅都在4%以内,而且1953以来年均粮食上涨率为4.37%,所以粮食消费价格指数目标值定为104%为宜。
⑧外贸依存度。
按照《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的承诺,我国粮食自给率应保证95%以上。
因此,粮食的外贸依存度应控制在5%以下。
⑨国家粮食储备率。
FAO把年消费量的17%~18%确定为最低储备安全线,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等因素,可适当提高粮食储备率。
因此,我们把20%作为最低储备安全线。
⑩人均粮食占有量。
从历史的数据来看,如果我国连续几年人均粮食超过380kg,就会出现粮食过剩情况,如1983、1984年人均粮食分别为387、397kg,结果出现了建国来的第一次“卖粮难”现象;1990年人均粮食供给又达到了397kg,结果出现了第二次粮食过剩现象;1995~1999年人均了连续超过380kg,形成了多年连续性的粮食过剩问题。
因此,人均粮食占有量380kg为最佳安全标准。
最低收入人群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由于目前我国贫困发生率3.4%。
缺粮户比重不应高于这一比例。
因此,笔者将最低收入人群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安全标准(理想值)定为97%。
若超过此限度说明低收入阶层缺粮状况恶化。
3.计算方法第一步:依据各三级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模型,求出各三级指标的标准值(xi);第二步:三级指标安全程度计算。
对照各三级指标的安全标准,求出各三级指标与安全标准的比值(ki)。
其中,当指标属于越大越优型时,如产需差率、人均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国家粮食储备率、人均粮食占有量、最低收入人群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则ki=yi=xi/ti(ti为第i个指标的安全标准);当指标属于越小越优型时,如播种面积受灾率、粮食消费价格指数,则ki=ti/xi;当指标属于越中越优时,如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则ki=1-|xi/ti|。
第三步:指数合成。
我们采用线性加权法测算粮食安全综合指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E为粮食安全综合值;Wi为第i类指标权重系数,∑Wi=1,0<WIαij为第i类第j项指标权重系数,∑αij=1,0<αij<1;Kij为第i类第j项指标安全指数值。
三、评价结果运用粮食安全综合评价方法,我们对1953、1962、1970、1978、199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年等12个年份全国的粮食安全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详见表2。
从评价的结果来看:1.总体上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在“基本安全”范围内,但距适度安全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评价的12个年份中,只有1953、1970、1990年三年的粮食安全综合程度大于100,其余都在100以下。
其中,2003年粮食安全程度最低,只有60.95%。
这主要与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有关。
虽然自2004年起,中央连续几年下发一号文件,粮食安全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但仍未达到1953年的水平。
2006年我国粮食安全综合指数为77.69%,只有1953年的66.69%。
2.从结构上看,我国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安全程度较低从主要评价年份的评价结果来看,我国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安全程度较低,年均分别为88.34%、89.40%,分别比年均综合安全指数低6.18、5.12个百分点。
相对而言,流通安全程度较高,达到108.10%,比综合安全指数高出13.58个百分点,最高年份高出近50个百分点。
消费安全程度最低年份为1962年,安全指数仅为70.69%,比年均水平低18.71个百分点。
详见表3。
3.从各年间的比较看,我国粮食安全状况波动幅度大粮食安全程度最高年份1990年的综合指数为189.98%,与粮食安全程度最低年份2003年相比,相差129.0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