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游资源教案
河北文旅资源教案

河北文旅资源教案教案标题:河北文旅资源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教授学生河北省的文化和旅游资源,通过了解河北省的独特文化和景点,培养学生对河北省的兴趣和认知。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河北省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了解河北省的历史文化背景。
3. 了解河北省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特色。
4. 培养学生对河北省的兴趣和认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5. 提高学生的地理和历史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1. 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小学)a. 展示河北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b. 介绍河北省的区位、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c. 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河北省的地理特点,如河流、山脉等。
d. 分组讨论并制作河北省的地理特征海报。
2. 历史文化背景(初中)a. 简要介绍河北省的历史文化沿革。
b. 重点讲解河北省的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学。
c. 分析河北省历史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d. 以小组形式进行河北省历史文化知识竞赛。
3. 主要旅游景点和特色(高中)a. 列举河北省的主要旅游景点,如长城、颐和园等。
b. 介绍每个景点的历史背景、特色和重要性。
c. 分析河北省的旅游资源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d. 学生分组制作河北省旅游宣传手册。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河北省的地理、历史和旅游景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 视听材料: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材料,让学生感受河北省的文化氛围。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河北省的一些旅游景点,加深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理解。
五、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河北省的介绍、制作河北省旅游宣传海报等,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创意。
3.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教案

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2. 了解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和方法;3. 掌握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和挑战;4.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资源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概念和意义;2. 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和方法;3. 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旅游文化资源的兴趣,并问学生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有什么了解。
2. 概念和意义教师简要介绍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概念,即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其独特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教师可阐述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意义,包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
3. 原则和方法教师可与学生一同探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如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加强监管、注重环境保护等。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开发与保护之间进行平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现状和挑战教师介绍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和挑战,包括开发过度造成的环境破坏、文化失真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和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小论文或设计一个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方案。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他们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旅游景点或相关机构,与专业人士交流,了解实际的开发与保护情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地理教学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1)山岳风光①五岳名山:□01东岳泰山、西岳□02华山、北岳□03恒山、□04南岳衡山、中岳□05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某某□06五台山、□07某某九华山、某某□08普陀山、□09某某峨眉山。
(2)水域风光:如某某□10某某山水、长江三峡、某某西湖、某某某某□11太湖、某某□12日月潭等。
2.人文旅游资源(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13京杭运河、故宫、某某□1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某某□15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16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17火把节等。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1.状况: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18年7月已有53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01二位。
2.分类(1)世界自然遗产。
(2)世界文化遗产。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3.开发与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02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
建筑结构设计风格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读下列四幅民居景观图,回答1~3题。
1.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来说,民居建筑应属于( )A.自然景观旅游资源B.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D.园林建筑旅游资源答案 C解析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说,民居建筑是人类建造的,主要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应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来此地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图③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它所在省区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 )A.龙门石窟、少林寺 B.云冈石窟、平遥古城C.五台山、恒山悬空寺 D.北岳恒山、王家大院答案 B解析“乔家大院”位于某某省,该省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五台山、某某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
亚洲人文风光教案中班

亚洲人文风光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各地的人文风光,包括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
2. 培养学生对亚洲各国的兴趣,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3. 提高学生的地理和历史知识水平,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亚洲各地的人文风光,培养他们对亚洲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对亚洲各国的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亚洲各地的风景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亚洲的美丽风光,引起他们的兴趣。
2. 学习亚洲各国的历史文化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亚洲各国的历史文化,比如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日本的富士山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文化的背后故事,激发他们对亚洲文化的好奇心。
3. 了解亚洲各国的风土人情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亚洲各国的风土人情,比如中国的春节习俗、泰国的水灯节、日本的樱花季等。
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习俗和文化,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4.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亚洲各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感受。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亚洲各国的人文风光,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制作海报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关于亚洲人文风光的海报,展示在教室里。
通过制作海报,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亚洲各国的人文风光,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亚洲各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海报制作,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亚洲文化活动,让学生对亚洲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旅游资源教案

旅游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和开发原则。
3、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和开发原则。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旅游资源。
如何让学生理解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和开发。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图片或视频,如长城、黄山、九寨沟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吸引众多游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引出旅游资源的概念。
2、知识讲解(30 分钟)旅游资源的概念简单介绍旅游资源的定义,强调其能够吸引旅游者并为旅游业所利用。
旅游资源的分类按照属性,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并分别举例说明,如自然旅游资源有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人文旅游资源有历史古迹、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现代建筑等。
旅游资源的特点讲解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地域性、季节性、观赏性、不可转移性等特点,结合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案例分析(20 分钟)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案例,如桂林山水、故宫、丽江古城等,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这些旅游资源属于哪种类型?它们具有哪些特点?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4、小组讨论(15 分钟)给出一个旅游资源开发的案例,如某地区计划开发一个新的旅游景区,让学生讨论在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
5、总结归纳(10 分钟)回顾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评价方法。
强调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旅游活动中树立保护意识。
旅游资源教案

旅游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种类、特点和价值;2.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法;3.培养学生的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种类1.旅游资源的概念;2.旅游资源的种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
2. 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1.旅游资源的特点: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多样性、地域性、时空性等;2.旅游资源的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
3.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1.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2.旅游资源的保护方法;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4. 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1.旅游资源意识的培养;2.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3.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种类、特点和价值;2.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法;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交流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1.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种类1.讲解旅游资源的概念;2.分类介绍旅游资源的种类。
2. 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1.讲解旅游资源的特点;2.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
3.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1.讲解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2.分析旅游资源的保护方法;3.探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4. 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1.培养学生的旅游资源意识;2.培养学生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3.探讨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旅游资源知识掌握情况;2.学生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法掌握情况;3.学生的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培养情况。
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2.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3.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旅游资源-教案 【完整版】

旅游资源教学目标: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2、明确旅游资源的类型。
3、通过学习,欣赏和认识旅游资源,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
2、通过欣赏,认识旅游资源,清楚旅游资源的分类,培养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兴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列举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旅游业。
1、旅游者概念: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
2、旅游者的条件:社会条件:社会富裕与社会闲暇和人们的旅游权利。
个人条件:有“钱”,有“闲”,旅游动机,身体条件。
二、导入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在旅游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自然资源多姿多彩,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丰富。
这也为我国成为亚洲旅游大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三、新课:(一)知识点一:旅游资源概念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4个含义:•1、吸引性•2、可进入性•3、价值性•4、变化性(二)知识点二:旅游资源的类型: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为8个主类:1、地文景观:自然旅游地、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过程遗迹和岛礁。
(列举、图片欣赏)2、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河口与海面、冰雪地等。
(列举、图片欣赏)3、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列举、图片欣赏)4、天象与气候景观: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形成的景观。
(列举、图片欣赏)5、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列举)6、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所、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居住地与社区、归葬地、交通建筑和水工建筑。
(列举、图片欣赏)7、旅游商品:指地方旅游商品: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水产品与制品、中草药材及制品、传统手工产品、工艺品等。
中职旅游:旅游资源 教案

中职旅游——旅游资源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掌握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旅游事业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2. 自然旅游资源3. 人文旅游资源4. 旅游资源的评价5. 旅游资源的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2.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评价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旅游资源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类旅游资源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旅游宣传片引起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1)讲解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基本知识。
(2)讲解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资源,让学生掌握各类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
(3)讲解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艺术、民俗、宗教等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类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3. 案例分析:以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为例,分析其特点、评价和保护措施,让学生深入了解旅游资源的具体情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资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旅游资源评价与保护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实践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掌握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分布情况,培养他们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
中职旅游:旅游资源 教案

中职旅游——旅游资源精品教案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分类2. 旅游资源的特点3. 旅游资源的价值与作用4. 旅游资源的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价值与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资源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旅游资源的含义。
2. 讲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价值与作用。
3. 分析旅游资源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4. 小组讨论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5. 总结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资源定义、分类、特点、价值与作用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旅游资源保护措施的认识。
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分类2. 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3. 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与作用4. 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价值与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旅游资源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旅游资源的含义。
2. 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价值与作用。
3. 分析自然旅游资源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4. 小组讨论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5. 总结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自然旅游资源定义、分类、特点、价值与作用的掌握。
旅游资源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旅游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旅游资源的特点。
3. 旅游资源的保护。
教学难点:1. 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
2. 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旅游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旅游资源的定义。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旅游资源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1. 旅游资源的定义:教师讲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强调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满足旅游者审美、休闲、娱乐等需求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
2. 旅游资源的分类:教师列举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旅游资源类型,并讲解其特点。
3. 旅游资源的特点:教师从观赏性、娱乐性、休闲性、知识性等方面讲解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旅游资源类型,分析其特点,并制作成海报展示。
2.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我心目中的旅游资源”为题,写一篇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旅游资源的保护:教师讲解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保护措施。
2. 旅游环境保护意识: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旅游热点地区,提出保护措施,并制定保护方案。
2.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旅游环境保护”为题,写一篇短文。
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旅游资源的掌握程度。
2. 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3(教案)

④漆器。
⑤金属工艺品。
(2)风味佳肴
①山东菜系(鲁菜)②四川菜系(川菜)
③江苏菜系(淮扬菜)④广东菜系(粤菜)
⑤浙江菜系(浙菜)⑥福建菜系(闽菜)
⑦安徽菜系(徽菜)⑧湖南菜系(湘菜)
(3)中国名酒
①白酒、②黄酒、③果酒、④啤酒、⑤配制酒。
(4)中国名建筑、人造景观
(1)博物馆
博物馆是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参观博物馆也成为人们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
此外,中国名人的纪念馆也遍布全国各地。
(2)人造景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旅游业的发展,中国的现代人造景观开始问世。此外,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现代化的建筑已经或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形象的新景观,这些景观也将成为旅游的新热点。
⑤浙江菜系(浙菜)⑥福建菜系(闽菜)
⑦安徽菜系(徽菜)⑧湖南菜系(湘菜)
(3)中国名酒
①白酒、②黄酒、③果酒、④啤酒、⑤配制酒。
(4)中国名茶
①绿茶、②红茶、③乌龙茶、④花茶、⑤白茶、⑥紧压茶。
3.现代建筑、人造景观
(1)博物馆
博物馆是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参观博物馆也成为人们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
(2)我国的传统民间节日
①春节、②元宵节、③清明节、④端午节、⑤中秋节、⑥重阳节。
(3)民族传统文化艺术
①戏剧艺术、②中国画艺术、③书法艺术。
2.风物特产、风味佳肴
(1)风物特产
①织绣工艺品:
刺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织锦。
②陶瓷器:
瓷器:景德镇瓷器、醴陵釉下彩瓷、德化白瓷。
陶器:宜兴紫砂陶、洛阳唐三彩。
2.风物特产、风味佳肴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旅游资源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3. 理解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教学内容:1.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3. 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资源案例,探讨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实践。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实践案例,分享讨论成果。
2. 口头报告:学生选择一个旅游资源案例,进行口头报告,介绍案例中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章节二:自然旅游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3. 了解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
教学内容:1. 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3. 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旅游资源案例,探讨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2. 口头报告:学生选择一个自然旅游资源案例,进行口头报告,介绍案例中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章节三:人文旅游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3. 了解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
教学内容:1. 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3. 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讲解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文旅游资源案例,探讨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人文古迹幼儿教案中班

人文古迹幼儿教案中班第一课时,认识古迹。
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人文古迹,能够简单地说出一些人文古迹的名称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人文古迹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人文古迹?2. 世界著名的人文古迹有哪些?3. 人文古迹的特点是什么?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介绍人文古迹的视频,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人文古迹。
然后和幼儿一起讨论,看看他们对人文古迹有什么了解。
2. 活动一,认识人文古迹(15分钟)。
教师给幼儿展示一些世界著名的人文古迹的图片,如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希腊雅典卫城等,然后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古迹的特点。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古迹的独特之处,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 活动二,制作人文古迹模型(25分钟)。
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纸板、颜料、贴纸等,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制作自己心目中的人文古迹模型。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4. 活动三,小结(10分钟)。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人文古迹的特点和世界著名的人文古迹。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古迹模型,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
第二课时,探索古迹。
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一些人文古迹的故事和历史,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一些著名人文古迹的故事和历史。
2. 探索古迹的方法和技巧。
3. 小组合作探索古迹。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些著名人文古迹的故事和历史,如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国长城的保卫故事等,引导幼儿对历史文化产生兴趣。
2. 活动一,探索古迹(20分钟)。
教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古迹探索场景,设置一些障碍和谜题,让幼儿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和探索,解决这些难题,找到“古迹”的宝藏。
中职旅游:旅游资源 教案

中职旅游——旅游资源精品教案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作用3. 旅游资源的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价值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资源的保护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旅游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旅游资源的定义。
2. 讲解:讲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价值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旅游资源的保护案例。
4. 总结:强调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旅游资源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2. 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旅游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3. 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旅游资源,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
2. 讲解: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案例。
4. 总结:强调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自然旅游资源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2. 让学生思考如何开发和利用自然旅游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三章:人文旅游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
二、教学内容1. 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3. 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
《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教学设计

《旅游文化》项目一任务二“旅游资源”教案【授课课题】项目一任务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二部分旅游资源【授课对象】高一旅游专业【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并能说出杭州的主要旅游资源。
50%以上的学生能对旅行社产品设计框架有所了解。
能力目标:能学会运用理论概括、分析问题;能对给定材料进行整合;能进行小组合作,较好的语言表达。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情节,增强专业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概念、类型、特点【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进行桐庐旅游资源推荐【教学准备】桐庐旅游资源的资料、八张铅画纸、胶水、PPT【学情分析】本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旅游专业学生,在课改的背景下,有21人选修《美丽乡村小导游》,他们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操作基础和摄影技能。
但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为此,我把握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行业实际和地方旅游现状,通过多种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
【教学方法】1、挖掘行业信息,实现任务驱动“以就业为主导,以任务为导向”。
本堂课很好贯彻了这一新理念,教师结合桐庐全域旅游大景区:“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以“桐庐旅游资源推介”为任务主线,让学生有强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体验。
2、注重合作竞争,培养职业素养一切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本堂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讨论、演说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
3、信息化助力教学【学法指导】信息化、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环节一:赏旅游资源设计思路:这一环节教师通过视频引入课堂,以家乡桐庐为切入点,增强爱乡意识,提高职业敏感性。
同时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让学生面对任务寻求解决方案,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导入:伴随着《my lovet桐庐》,刚刚我们欣赏的是在上海旅游推介会上桐庐的城市宣传片《my lovet桐庐》桐庐是青山与绿水的融合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峰烟水阁严子陵钓台瑶琳仙境桐君山圆通寺这些凝固在城市角落的印记……丰富的旅游资源给这座城市奠定了诗画江南的城市气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桐庐,一起为桐庐做旅游推介课前的微课有看过吗?……桐庐旅游资源推荐美篇有做吗?好,老师在平台上已经看到大家的作业,大多数同学都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但是部分同学反映对旅游资源的概念?桐庐有哪些旅游资源?如何进行旅游资源推介?不是很懂……。
文化旅游教案

文化旅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目的,掌握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估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文化旅游资源的能力,掌握文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化旅游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文化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目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估;文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2. 难点:如何深入分析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文化旅游规划与开发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和案例,引导学生进入文化旅游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文化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目的,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估。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文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流程和技巧。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一些具体的文化旅游资源,培养他们分析资源的能力。
同时,让他们设计一份简单的文化旅游规划方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化旅游的相关知识。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文化旅游资源,并撰写分析报告。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旅游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2. 作业:布置一份文化旅游规划方案设计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简单的文化旅游规划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PPT学习教案

第19页/共28页
(2)都江堰
建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的岷江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建的一项驰名中 外的巨大水利工程。它是公元前250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修建 的。都江堰建成后,消除了岷江的水患,变害为利,使川西平原变成了沃野 千里的“天府之国”。
第11页/共28页
殷墟
楼兰古国遗址
咸阳遗址
第12页/共28页
汉长安城遗址
山西平遥古城
云南大理古城
云南丽江古城
第13页/共28页
江苏南京古城
(2)长城
长城的旅游价值及重点游览地段 ①长城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建筑。据专家研究,秦长城长
5000余公里,明长城超过12700多公里,若把历代修筑的长城合 计计算,总数应在5万公里,即10万华里以上。万里长城,何止1 万里!
②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
孤立的一线城墙,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 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③长城还是文化艺术的摇篮。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用诗词歌
赋、书法绘画讴歌长城,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文化 遗产。“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秦时明日 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 城非好汉”有多少气吞山河的诗篇由长城引发而出,又传之干秋 万代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会计学
1
人文旅游资源的概念: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 的古今人类文明的成果,即迄今人类 所发明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
旅游资源》教案

《旅游资源》教案
【课题】旅游资源【课型】新授课
【授课班级】13级财会专业【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三大基本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之一,是教材的重要内容。
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旅游资源的含义和分类,采用小组研讨教学法。
教学中列举我国及济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深刻记忆所学内容的同时,培养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从而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为高一年级财会专业学生,由专业特点分析,学生们有严谨的态度、理性的思维特点。
联系刚刚度过的五一小长假旅游热点,激发调动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学习热情。
结合人民币纸币背面景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用心生活、用心观察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含义。
2.掌握旅游资源的八大主类。
德育和情感目标:赏析济南乃至祖国绚丽的自然风光和灿烂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和美好情感;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泉水;不在纸币上乱涂
乱画,增强职业责任感。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与感悟,拓宽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识,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旅游资源概念的含义及类型。
2.难点:旅游资源的类型。
【教学方法】小组研讨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教案

一、图片导入对比播放我国自然旅游资源(黄山、九寨沟、杭州西湖等)和人文旅游资源(北京故宫、长城、西安兵马俑、苏州园林等),请同学们谈谈这两类旅游资源各自的特色。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是我国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同学们应该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第四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古都名城、古代工程、古代建筑、宗教古迹、古典园林、文化习俗、风土民情、土特产品和工艺品等。
一、古都名城1、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教师简要介绍城市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认识城市出现的必然性。
2、我国政府三次公布了99 座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学生读表2-1,认识我国主要历史文化名城。
3、七大古都: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安阳。
多媒体出示七大古都,名称和城市景观图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七大古都在历史上的影响,可见展示各自的旅游特色,使学生加深理解。
二、文物遗址1、古人类文化遗址通过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复习中国历史知识,在课堂上有学生做讲解员介绍我国主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并在地图上指出其所在位置。
2、名人故居通过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认识孙中山、宋庆龄、鲁迅、徐悲鸿、郭沫若等人物,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事迹,在地图上指出他们的故居所在的位置。
3、革命遗址及纪念地三、古代建筑1概述课件展示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如故宫、布达拉宫等,对比展示西方建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认识我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①巧妙而科学的木框架式结构。
②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③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除上述特征外,我国古代建筑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肃、对称协调。
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规矩,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旅游资源教案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一、图片导入
对比播放我国自然旅游资源(黄山、九寨沟、杭州西湖等)和人文旅游资源(北京故宫、长城、西安兵马俑、苏州园林等),请同学们谈谈这两类旅游资源各自的特色。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是我国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同学们应该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
导入新课
二、新授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古都名城、古代工程、古代建筑、宗教古迹、古典园林、文化习俗、风土民情、土特产品和工艺品等。
一、古都名城
1、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师简要介绍城市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认识城市出现的必然性。
2、我国政府三次公布了99 座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
学生读表2-1,认识我国主要历史文化名城。
3、七大古都: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安阳。
多媒体出示七大古都,名称和城市景观图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七大古都在历史上的影响,可见展示各自的旅游特色,使学生加深理解。
二、文物遗址
1、古人类文化遗址
通过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复习中国历史知识,在课堂上有学生做讲解员介绍我国主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并在地图上指出其所在位置。
2、名人故居
通过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认识孙中山、宋庆龄、鲁迅、徐悲鸿、郭沫若等人物,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事迹,在地图上指出他们的故居所在的位置。
3、革命遗址及纪念地
三、古代建筑
1概述
课件展示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如故宫、布达拉宫等,对比展示西方建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认识我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①巧妙而科学的木框架式结构。
②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③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除上述特征外,我国古代建筑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肃、对称协调。
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规矩,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这一点在皇家宫殿和大型寺院的建筑上反映最为明显。
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类屋顶的样式和代表、戗兽的位置和形状、各种级别台基、斗拱、彩画等),引导学生认识建筑物的各类等级。
(2)建筑物的等级:
①屋顶:
a式样:我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式样以庑殿式等级最高,以下依次是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
如:北京故宫太和殿是重檐屋顶的典型代表,级别最高。
天安门城楼则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形式。
b戗兽的数目:戗兽越多,级别越高,且多为奇数。
我国古代建筑中戗兽最多为11 个。
c琉璃瓦颜色:黄色高于绿色,绿色又高于其他颜色。
黄色在我国是最尊贵的色彩。
自唐代始,黄色被定为皇室特用的色彩。
②台基:台基级数多的级别高于级数少的;白玉台基级别高于其他材料台基;有围栏的台基级别高于无围栏的台基。
③面阔间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都以“间”作为计数单位。
面阔间数越多,则级别越高。
一般面阔间数为奇数,在中国以面阔11 间为最大。
在间数中,往往以“九五”象征帝王之尊
④斗拱:斗拱多的建筑级别高于斗拱少的建筑。
⑤彩画:通常见到的画于建筑物表面的彩画有三种: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它们的级别依次递减。
2、宫殿建筑
3、礼制建筑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模拟导游形式简要介绍故宫、布达拉宫、天坛、孔庙、成都武侯祠等着名宫殿、礼制建筑,使学生认识宫殿、礼制建筑特色。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模拟导游形式简要介绍故宫、布达拉宫等着名宫殿,使学生认识宫殿建筑特色。
4楼阁建筑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认识楼阁的种类,多媒体课件展示着名的楼阁建筑,如:江南三大名楼。
四、古代工程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劳动人民在军事、水利、桥梁、城郭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浩大雄伟的工程。
它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所了解的古代工程有哪些?再逐一介绍。
1、防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