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探讨
浅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设计
浅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设计摘要: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LID)。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低影响开发;初期雨水引言造成我国水体环境恶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初期雨水径流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
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大量的污染性气体,待降落到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地面,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因此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通常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若这部分雨水不加以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道,将会给河道造成严重的污染。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民对于绿色环境及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不断加大城市绿化,改善城区环境,创建美丽宜居城市,在市区完善道路绿化环境,兴建生态绿地成为必然。
一、海绵城市建设必要性的分析根据XX市海绵试点实施方案对水环境的控制目标,试点区河道水质目标为地表IV类水,雨水径流污染物(以SS计)去除率达到65%以上。
地表径流污染严重,从而导致泵站初期雨水污染较重,污染物含量较高,雨水径流污染成为仅次于农业面源的第二大污染源,是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因此,需对雨水泵站初期雨水进行治理,将区域内的初期雨水通过泵站进入调蓄池,净化处理后排入排涝河道。
为促进非传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合理配置,提高区内水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地块雨水,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考虑对地块雨水进行收集,以补充公园水体。
同时考虑到初期雨水污染比较严重的现实情况,在回补公园水系前,需对雨水进行处理,主要指标达到再生水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后,方可用于补充公园水体。
在景观工程范围内,通过大面积的绿化,加强对于绿地和湿地的保护和改善,对于整个地区的环境将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发挥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同时适当开辟的休憩设施,不但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更可以服务周边居民,合理引导周边居民休闲活动,陶冶市民情操,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形成独特的大众文化,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众多领域 ,包括水文、生态、环境工程 等,技术难度较大。目前,我 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还有待 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得到公众的 支持和参与,但目前公众的环 保意识还不够强,参与度较低 。
目前,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法 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给建设 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水系连通
通过疏通河道、连通湖泊等水系,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调蓄能力,降低内涝 风险。
03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源头控制技术
总结词
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减少污染排放。
详细描述
源头控制技术主要针对雨水排放的源头进行治理,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降低地表的径流速度和 流量,从而减少雨水携带的污染物质。例如,利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技术手段,增加地表的渗水性,延缓雨 水流速,减少径流量。
将城市传统排水系统改造为现代生态排水系统,即“渗、滞 、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促进雨水资源 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使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等多方面 效益得到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通过加强城市海绵化建设,提高城市地面的渗水能力,减 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有效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雨水收集与
通过集水设施,如集水池 、集雨罐等,将雨水收集 起来。
雨水利用
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冲厕 、浇花、洗车等日常用途 ,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雨水回用
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景观 补水、绿化灌溉、道路清 洗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效率。
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
绿色屋顶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通 过植物的吸收和蓄滞作用,减少 雨水径流。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摘要】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首先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的概述,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关键措施、经验和启示,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结合规划与实践的案例,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未来发展、推广与普及,以及其重要性。
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治理。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 城市规划, 应用, 关键措施, 经验, 启示, 挑战, 解决方案, 规划, 实践, 未来发展, 推广, 普及, 重要性1. 引言1.1 海绵城市理念概述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以“海绵”为概念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管理、自然灾害防治、城市生态保护等问题。
海绵城市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利用自然的生态功能,实现城市水、气、土的循环利用,减少城市水logging、水污染和洪涝灾害等问题。
海绵城市倡导“水兼容”的城市建设理念,打破传统城市规划中的硬化和单一性,注重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生态优先、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起源于荷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国际上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理念之一。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理念被引入城市规划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未来,海绵城市理念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城市规划实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使城市能够更有效地处理雨水、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洪涝风险等。
在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融入自然生态系统:将自然生态系统纳入城市规划中,通过保留湿地、绿地、河道等自然环境,帮助城市更好地吸收雨水、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理念、技术与实践
海绵城市理念、技术与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管理和城市防洪排涝等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成为了解决城市水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技术。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的理念、技术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海绵城市的内涵及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荷兰,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构建具有高效自净能力的城市水系统,实现雨水的最大程度自然渗透和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自然优先、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终端控制”的原则,通过构建绿色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是“源头控制”,即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增加绿地和透水铺装,使雨水得以自然渗透,减少径流污染和城市内涝风险。
海绵城市倡导将城市打造成一个“海绵”,能够吸收、储存、净化和利用雨水,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修复。
二、海绵城市的技术海绵城市技术主要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湿地公园、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利用等多种技术手段。
其中,绿色屋顶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雨水花园和湿地公园则可以起到净化雨水、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的作用,提升城市生态景观品质。
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增加地表透水性,减缓雨水径流速度,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同时,透水铺装还可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则可以将雨水资源有效利用,满足城市景观绿化、农业灌溉等多种用水需求,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海绵城市的实践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例如,北京市通过推广绿色屋顶、建设雨水花园等措施,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承载力。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LD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LD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例如洪涝、水源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成为了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理念,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的自然资源,减少城市的环境压力。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雨管理:海绵城市通过合理的降雨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
这包括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湾,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建设雨水渗透地面,增加了城市地表的渗透能力,减少了雨水径流的量。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城市的洪涝风险,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2. 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注重建设绿色基础设施,通过增加自然植被和湿地等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护能力。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设置绿化带和湿地公园,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并提供自然的水资源保护功能。
同时,绿色基础设施还可以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 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注重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的水资源。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循环水供应系统,可以节约城市的自来水资源。
此外,海绵城市还可以通过提高城市的自给水能力,减少对外界水资源的依赖,保证城市的水源供应。
4. 土地利用和建筑物设计:海绵城市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建筑物设计,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例如,可以在城市中建设多个绿色屋顶和墙面,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降低城市的表面温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小型水体和增加绿化空间,改善城市的热环境,提高城市的舒适度。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城市的环境压力,还可以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护能力,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绵城市不仅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实践,同时也是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探索。
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体现分析
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体现分析“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通过自然化的方式,增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的储存和稳定性,减缓城市水资源的过度利用,改善水环境质量和城市微气候,同时提升城市美观性、生态性和适宜性。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然化的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中,首先需要将景观设计自然化。
城市的绿化、水体等自然因素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使城市更加美观。
在景观设计时,可以加入自然的元素,比如花草、树木、小溪等,使城市景观丰富、生态、自然化。
同时,针对不同地形条件、土壤性质、降雨特征等,进行不同的景观设计,增加地面透水面积,使大量降雨能够被自然系统处理,降低地表径流和洪涝风险。
二、选择适宜材料和绿植品种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选择适宜的材料和绿植品种。
合理选择的材料能够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增加地图透水面积,减轻雨水径流对城市的影响。
同时,合理选择的绿植品种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有效的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提高空气质量。
因此,科学地选择适宜的材料和绿植品种,能够更好地实现“海绵城市”的理念。
三、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在“海绵城市”中,除了景观设计之外,综合治理也很重要。
城市的排水、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问题,都需要得到综合治理。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配合使用,确保城市各项设施的完善,如:城市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生态防护等等。
只有将综合治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才能在城市建设中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理念。
四、强化公众教育意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最后一个重要体现是强化公众教育意识。
城市建设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景观设计的水平,在于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的理解和认同。
城市的生态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需要市民能够从自身做起,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
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需要注重公众教育意识的培养,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合理利用公共资源,并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共建“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设计原理
海绵城市设计原理
海绵城市设计原理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特性和功能,将城市转变为一个具有高效排水和水资源管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海绵城市的设计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是基于水循环优先的理念。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使得雨水能够在城市内部得到充分的收集、利用和排放。
例如,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导到湖泊、河流或地下水,以充分利用和储存水资源。
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是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
绿色基础设施包括湿地、绿地、河流和湖泊等自然景观,它们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雨水,并通过植物的蒸散作用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还包括建设适应性强的建筑和道路。
建筑物可以采用透水铺装或设置雨水花园等措施,以减少雨水径流的产生,并提供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
道路可以采用透水铺装或设置雨水收集设施,以减少雨水的积聚和洪水的发生。
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还包括加强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监控能力。
通过建立智能监测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城市的水资源
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还可以建立水资源管理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协调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是基于水循环优先、绿色基础设施、适应性建筑和道路以及水资源管理和监控的理念。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可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设计原理的应用将有助于建设更加可持续和宜居的城市。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海绵城市概念是指在城市建设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和推动力度不断增强,各地纷纷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示范区,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本文将从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浅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指将自然的生态系统融入城市,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生态设施和灵活的城市用地管理手段,实现雨洪调蓄、污染物截留和净化、城市绿地增加等功能,从而减缓城市化过程中对水资源、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也就是说,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要求城市在发展的兼顾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倡导绿色生态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将自然生态系统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提倡生态修复、节水减排、绿色建筑等理念,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推动城市绿地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打造绿色空间网,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3. 强化城市雨洪管理能力。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加强城市雨洪调蓄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抗洪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和雨洪灾害的发生。
4. 建立多元化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海绵城市建设倡导多元化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水质净化、水资源回用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
以上这些方面都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即城市与自然的融合共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的引入和推广,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探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示范区。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大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在一些地区设立了海绵城市试点和示范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
海绵城市公园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公园设计理念海绵城市公园设计理念:海绵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生态的原则,旨在创造一个能够在城市中有效管理和利用降雨水资源的空间。
它不仅能够解决城市水资源过剩和排水问题,还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海绵城市公园的设计中,我将采用以下几个重要的设计理念:1. 自然化设计:公园将模拟自然景观的形式,如湖泊、河流和水生植被等,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同时,公园将种植大量的绿化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地,以增加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
2. 雨水收集和利用:公园地面将采用透水铺装,以优化雨水的渗透效果,减少雨水流失和水源的污染。
同时,在公园内建造雨水蓄存池,收集和存储雨水,以供公园的浇灌和清洗。
3. 河道修复和修建:在公园内修复城市河道和水系系统,恢复其自然状态,并建设雨水处理设施,如湿地和人工水处理池,以净化和存储雨水。
这不仅能够改善水质,还能够提供一个生态友好的环境。
4. 生态景观设计:在公园内设置湖泊、河道和湿地等水体,引入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建立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
这不仅可以吸引和保护各种动植物物种,还可以提供一个观赏和休闲的场所。
5. 雨水管理教育与参与:公园将开展雨水管理教育,向公众普及雨水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公园的雨水管理活动,如湖泊清理和水质监测等。
通过以上的设计理念,海绵城市公园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降雨水资源,解决城市的排水问题,减轻洪涝灾害的风险。
同时,公园还能够提供一个美丽、生态友好的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教育的场所。
总之,海绵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海绵城市是一种生态智慧型城市,其核心理念是利用自然系统模仿净化污染物的过程,将城市的功能与生态系统融合在一起,实现水循环的优化管理,达到调节城市水文的目的。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城市开发中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建设不足、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在城市的综合规划中采用生态、经济、社会等多元化思路,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是“以自然为师,依据景观”,其核心思想是用生态系统代替传统的土木工程,实现城市的自然化和智慧化。
海绵城市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如河流、湿地、植被等结构体系,将自然界和城市交相辉映,促进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互动和平衡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是“全国一盘棋,总部坐北山”,即统筹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发掘城市生态潜力,打造自然生态系统,集中建设海绵城市总部,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在具体实施中,要把握城市的优势,以“生活控制圈”为基础,在城市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水循环管理,包括:城市雨水管理、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水资源和生态水污染处理等。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降低城市的水灾风险。
3.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4.重视河湖湿地保护和修复,实现城市水环境自净。
5.采用多元化的治污措施,建立健康的海绵城市环境。
今后,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建设海绵城市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命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强化政策跟踪、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主体作用,共同营造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环境。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结构具有一定的“海绵”功能,它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储存和利用雨水和雨水径流,减轻城市雨洪和地表径流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同时提高城市自然环境保护能力。
在建筑设计中,海绵城市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规划者所采纳,它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提高城市生态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的理念源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它强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雨水管理和自然生态的因素,以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质、水量和水体生态安全的影响。
海绵城市通过建立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和改善城市自然环境的方式,实现了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
1.屋顶绿化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屋顶绿化,它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吸收大量的雨水,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屋顶进行绿化,比如种植草坪、植物和树木等,形成绿色屋顶,提高屋面的生态功能和环境适应性。
2.雨水收集系统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比如设置雨水收集槽、排水管道和地下储水箱等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绿化和生活用水等,减少城市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3.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手段,它利用透水材料和透水结构来减少地面径流和提高雨水渗透能力。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和透水草坪等材料来铺设道路、广场和人行区域,使雨水可以迅速渗透到地下,并有效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
4.湿地净化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设置湿地净化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净化作用,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提高雨水的水质和水量,同时增加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城市景观价值。
5.生态绿地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建立生态绿地,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绿地可以种植树木、草坪和花草等植被,实现雨水渗透和植物蒸腾,减少地表径流和地质灾害风险,同时提高城市自然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体现分析
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体现分析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规划措施,使城市具备适应气候变化和降低洪涝风险的能力。
它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模板的城市设计理念,强调将城市的功能与自然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提高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
以下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分析。
一、优化绿地布局海绵城市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增加绿地面积,通过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社区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增强城市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公园、广场、社区绿地等公共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
还可通过合理规划居住小区的绿地,增加居民的绿色休闲空间,使城市更加宜居。
二、构建湿地系统湿地是城市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生态要素,对减缓雨水径流、提高水质有着重要作用。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构建湿地系统,可以通过打造人工湿地、湿地公园、河道封堵等方式,增加城市的湿地面积,提高城市对洪涝的承灾能力。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湿地植物、湿地材料等元素,营造湿地景观,不仅增加城市的自然气息,还能提升城市景观的观赏性。
三、提升道路排水能力城市道路是城市景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海绵城市理念中,道路排水被赋予更高的重要性,要求提高道路的排水能力,减少积水情况。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路缘石、设置绿化护坡等措施,改善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提升城市的抗洪能力。
四、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海绵城市理念强调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通过设计雨水花园、雨水收集装置等,将雨水纳入城市的循环利用系统,降低城市的水资源消耗。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植被选择、地形塑造等手段,将雨水引导到合适的地方,使雨水得以收集和储存,并用于绿化、冲洗等用途,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海绵城市的核心思想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城市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高景观的生态价值。
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一、海绵城市的概念与重要性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设计理念,它借鉴自然界中海绵的吸水、储水、释放水的功能,通过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纳、蓄存和利用能力。
这种设计理念对于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通过构建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和渗透。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还能够提高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海绵城市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城市公共空间、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在公共空间,可以通过设置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吸纳和净化雨水;在住宅区,可以采用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可以通过建设屋顶花园、雨水收集系统等,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二、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市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美学和功能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通过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城市空间。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与海绵城市的融合:1. 利用地形和植被设计,构建自然排水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地形,形成微地形,引导雨水流向低洼地区,通过植被的自然渗透和净化,减少雨水径流。
2. 采用透水性材料,提高地面的透水能力。
在人行道、广场等硬质铺装中,使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材料,增加地面的透水性,减少雨水的表面径流。
3. 设计多功能的景观元素,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
例如,设计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既可以作为景观元素,又可以收集和净化雨水,为城市提供额外的水资源。
4. 利用屋顶空间,构建绿色屋顶系统。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被,形成绿色屋顶,既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径流,又可以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基本理念与设计探讨
• 根据地形和汇水分区特点,合理确定雨水排水 分区和排水出路,保护和修复自然径流通道, 延长汇流路径,优先采用雨水花园、湿塘、雨 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径流雨水。
• 5、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和重点建设区域。
• 注:1 下沉式绿地率=广义的下沉式绿地面积/绿地总 面积,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调蓄容积(在 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进行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 不包括调节容积)的可用于调蓄径流雨水的绿地,包 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等;下沉 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 度,下沉深度小于100 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 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限 的渗透设施除外),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施 系指调蓄深度;
• 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 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 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 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 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 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 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 (见图2-1)
• 图2-1 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
• 4 屋面雨水利用宜采取收集回用及入渗相结合的方式, 优先排入绿地、雨水储水池等雨水滞蓄、收集设施;
• 5 硬化地面雨水宜有组织排向绿地等雨水滞蓄设施。 小区内机动车道雨水宜利用地面生态设施净化后渗入 地下,也可采取渗排一体化设施。
• 6 设有雨水低影响开发系统的建设用地,应设置雨水 外排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规划控制目标
• (三)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 城市径流污染物中,SS往往与其他污染物指标具有一 定的相关性,因此,一般可采用SS作为径流污染物控 制指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SS总量去除率一般 可达到40%-60%。年SS总量去除率可用下述方法进行计 算: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思路是在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及城市洪涝灾害等问题的背景下形成的。
海绵城市的概念源于荷兰,主要解决城市雨水的超量入渗和雨水污染的问题。
发展海绵城市旨在通过改变城市的排水制度和城市规划设计,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城市抗洪能力。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是将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由“排水”转向“蓄、调、渗、净”。
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注重排水功能的实现,导致大量的雨水迅速排入排水管网,形成了城市内部排水体系和城市外部水体之间的割裂。
而海绵城市要求在规划设计时考虑雨水的蓄存、调节、渗透和净化,使城市内部的雨水能够充分利用,满足城市绿化和生活用水的需要,并通过雨水的渗透方式补充地下水。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实现雨水的多渠道引入、能量转换和多元利用,形成多功能的城市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是通过构建“海绵网络”实现雨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海绵网络包括雨水收集、贮存、净化和利用等各个环节。
在建设海绵城市时,需要将各种水资源元素进行垂直、水平的整合,形成一个蓄、调、渗、净的综合管理系统。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湿地净化系统等,实现雨水的分散收集和污水的净化,同时将净化后的水资源用于城市的绿化、农田灌溉等方面。
通过海绵网络的建设,实现雨水资源在城市内循环利用,减少对外界水资源的依赖,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质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以生态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注重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湿地、河流、湖泊等水体的保护和修复,同时要建设生态景观和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品质。
海绵城市的建设还要注重低碳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方式探讨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方式探讨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内涝现象等更是层出不穷,这说明盲目的建设不符合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需要新的城市建设方式来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利影响。
因此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本文就是针对海绵城市的概述、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出阐述。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设计;设计方式前言由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城市的建设也应转变传统的设计方案,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做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双重发展。
海绵城市能够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建设两方面的要求,可以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保持建设的稳定发展。
一、海绵城市概述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建设中日益显现出现来,想要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和保证城市居民的稳定生活,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对解决这些问题是有利的,这种建设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可以把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很好的融合。
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就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在城市建设的同时考虑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做到发展与保护共同进行,不能在相关设施时损害自然环境[1]。
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城市的抗风险与灾害的能力提升是有利的。
如发生洪涝时,海绵城市就可以发挥作用对其进行调节,不但可以避免灾难对于居民用水的影响,还可以及时调整水资源的水质情况。
很多地方的降水多为季节性降水,某一季节的降水量会剧增,若城市建设的储水能力不足,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影响巨大。
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对城市建设的相关设施进行改进,增强城市的储水能力,解决季节性降水量增多的问题。
另外,当城市出现季节性缺水时就可以对储存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经过对水资源的净化,这些水可以作为居民的清洗用水,缓解季节性缺水问题。
图1 海绵城市排水设计理念二、海绵城市理念下建筑设计方式1、雨水收集技术一般来说,城市建筑设计中的雨水收集,包括直接收集建筑屋顶的降水和园区设置雨水收集两方面的内容。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是以“透水、透气、积水、慢排放”为主要特点的建设模式,以及“低影响开发、绿色开发、生态配置、平衡管理”的建设思路。
这种建设模式依靠自然保护与人为干预的相结合,让城市具备一定的海绵能力,可以有效减缓城市的洪涝灾害、水资源危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的海绵设计。
对城市进行评估和规划,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和海绵设计。
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地形、环境和自然等因素,合理布局各项城市设施,能够更好地实现自然过程。
同时需要统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利用城市空间的合理配置进行控制,使城市的水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其次,要注重生态保护。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加强植被绿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措施,建立绿色走廊和生态红线,通过植被的采用和配置等措施,增强海绵城市的生态性和环境适应性。
同时,通过垂直绿化、覆土绿化等措施,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和绿色景观宽度,有效降低光热、噪音和空气污染等。
第三,要加强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城市管理应加强的制度建设,注重水资源管理和河道治理,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强城市更新建设的水生态环境建设。
同时,需要制定灾害应急预案等,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事件。
最后,需要创新技术手段,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
从技术方面来说,可以采用下垫面技术,提高城市的渗透能力。
通过无土种植、雨水存储利用等技术手段,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率。
同时,需要加强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探索更加可持续、高效的建设方式。
综合来看,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生态适应、低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
在未来的城市化发展中,需要更加具体的执行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城市的建设与生态治理,实现近在眼前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海绵城市设计基本理念是什么
海绵城市设计基本理念是什么海绵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自然为师,建设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保护能力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优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强调生态优先原则,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城市打造成均衡、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
这意味着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要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确保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 多功能性: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将城市空间用地的多功能性最大化,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将城市用地既能充分利用,又能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
例如,在建筑的屋顶和立面种植绿化植物,既可以增加城市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又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和风速,提高城市的耐旱性和防风性能。
3. 储水调蓄:海绵城市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雨水的储存和调蓄,以应对极端天气和不可预测的气候变化。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置城市的湿地、湿地公园、雨水花园等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储存和调蓄起来,以供景观浇灌、地下补给水、河道和湖泊补给等多种用途。
4. 渗透过滤:海绵城市的设计力求将城市表面的径流率提高,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城市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透水性的城市,实现雨水自然渗透和过滤。
通过建设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设施,将雨水引导到地下水体,提高城市地下水位,减少洪水和干旱的影响。
5. 人水和谐: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实现城市与水资源的和谐发展,注重人水关系的协调。
通过合理设计城市的绿地、水域和水景等,打造优美的水景环境,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和水环境的良好状态。
总之,海绵城市的设计基本理念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城市打造成均衡、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城市的灾害风险、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同时提升城市的适应能力和韧性,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之一便是城市内涝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已经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海绵城市,即以海绵为灵感源头,将城市打造成为具有吸水、保水、排水、减灾等功能的生态城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一、建设理念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就是以生态为导向,通过地面转变、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设施建设等综合手段,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使其具有运输、排水和蓄水等多种功能。
它的建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1、雨水的应用通过雨水资源开发,可以减轻城市的用水压力。
在海绵城市中,雨水被收集和存储在灌溉池、水生态系统中,并利用自然过程进行净化和回收,再利用雨水水资源来满足城市绿化、景观和家庭环境用水等需求。
2、城市地面转变海绵城市的地面通常是由高效透水材料构成,可以增加下雨天地面的渗透性,减少了水的积聚。
而且,透水材料也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使城市更加宜居。
3、景观和绿色空间设计为了保持城市和谐的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在规划设计时,注重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通过绿色设计和生态景观的引入,可以增加城市容积率,让城市在美观的同时也能发挥出海绵的功能,减少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
二、建设思路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系统设计、人文设计和科技创新。
1、系统设计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要对产业结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生态流线进行系统性设计。
应当强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造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和生态连续带,科学规范城市建设标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的海绵化提供支撑。
2、人文设计建设海绵城市时需关注人居、生态、景观等多个方面,注重车辆人行流线的规划,结合交通规划,合理提升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的建设,减少城市交通对环境的污染。
3、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有一部分城市通过降低建筑物和地面的污染,构造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来缓解城市内涝的问题。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海绵城市是一种灵活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旨在通过模仿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洪涝灾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
其核心理念是将城市打造成一个类似于海绵的结构,能够自主吸收、储存和利用雨水,实现循环利用和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首先,海绵城市注重自然与城市的融合。
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和改造现有的自然环境,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和景观廊道,使城市的水系、湿地、绿地等自然要素相互贯通,营造出丰富的生态景观,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海绵城市强调雨水的合理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设施,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起来,用于城市绿地、农田灌溉、景观水体充实等用途,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
同时,海绵城市还注重水质的净化和恢复,通过湿地植被和人工湿地等手段,降低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水体的自净能力。
另外,海绵城市注重洪涝灾害防治。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和修建,将城市的道路、广场、建筑物等雨水排放系统与自然水系相衔接,实现雨水的自然排泄和蓄积,有效减少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在建筑物和道路设计中,采用透水材料,增加地面透水面积,提高城市地表透水性,减少洪水滞留时间和范围,降低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最后,海绵城市注重社区参与和共建共享。
通过组织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引导居民节约用水,鼓励绿色出行,推广环保生活方式,共同营造宜居、低碳、环保的城市生活氛围。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以“自然、循环、共享”为核心,通过模拟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解决城市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洪涝灾害防治方面的问题。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质量,还能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年SS总量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低影 响开发设施对SS的平均去除率。
• 城市或开发区域年SS总量去除率,可通过 不同区域、地块的年SS总量去除率经年径 流总量(年均降雨量×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汇水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得出。
精品PPT
• (四)控制目标的落实 • 1、保护水生态敏感区。 • 2、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 3、合理控制不透水面积。
• 表1-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一 览表
精品PPT
二、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 统
• (一)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 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 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 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 生态环境保护。
精品PPT
精品PPT
• 图2-1 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
精品PPT
• 雨水低影响开发应采用入渗、滞蓄系统,收集回用系 统,调节系统之一或其组合,并满足如下要求:
• 1 建筑与小区宜优先采用雨水入渗、滞蓄系统; • 2 大型公共建筑屋面宜设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收集屋
面雨水,经有效处理后回用于绿地浇灌、场地清洗及 渗入地下; • 3 市政条件不完善或项目排水标准高的地区,宜设置 调节系统,减少外排雨水的峰值流量; • 4 屋面雨水利用宜采取收集回用及入渗相结合的方式, 优先排入绿地、雨水储水池等雨水滞蓄、收集设施; • 5 硬化地面雨水宜有组织排向绿地等雨水滞蓄设施。 小区内机动车道雨水宜利用地面生态设施净化后渗入 地下,也可采取渗排一体化设施。 • 6 设有雨水低影响开发系统的建设用地,应设置雨水 外排措施。
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设 计探讨
精品PPT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 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 、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 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精品PPT
一、基本原则
• 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 本原则是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 制宜、统筹建设。与常规的雨水回用系统相比, 海绵城市更注重入渗、滞蓄系统 。
精品PPT
• 3、理想状态下,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应以开发 建设后径流排放量接近开发建设前自然地貌 时的径流排放量为标准。自然地貌往往按照 绿地考虑,一般情况下,绿地的年径流总量 外排率为15%-20%(相当于年雨量径流系数 为0.15-0.20),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实践经验,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最佳为80%-85%。这一目 标主要通过控制频率较高的中、小降雨事件 来实现。以南宁市为例,当年径流总量控制 率为70%和85%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3.5 mm和40.4 mm(详见表F2-1)。
精品PPT
• 表F2-1我国部分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 的设计降雨量值一览表
精品PPT
• 4、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 • 我国大陆地区大致分为五个区,并给出了各
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的最低和最高限值,即I 区(85%≤α≤90%)、II区(80%≤α≤85%)、 III区(75%≤α≤85%)、IV区(70%≤α≤85%)、 V区(60%≤α≤85%),如图3-3所示。各地应 参照此限值,因地制宜的确定本地区径流总 量控制目标。
• 合理设定不同性质用地的绿地率、透水铺装率 等指标,防止土地大面积硬化。
• 4、合理控制地表径流。
• 根据地形和汇水分区特点,合理确定雨水排水 分区和排水出路,保护和修复自然径流通道, 延长汇流路径,优先采用雨水花园、湿塘、雨 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径流雨水。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三、规划控制目标
• (一)、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 1、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径流总量控制一
般采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控制目标。 • 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
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 渗透、储存、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 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 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 (三)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 方面
• 1、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 2、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 • 3、三是低影响开发。 •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
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 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 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 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 净化。
精品PPT
• (四)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 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
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 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 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 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 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 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 (见图2-1)
精品PPT
• 图3-3 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精品总PPT 量控制率分区图
示范分区结构图
示范分区结构图
精品PPT
• (二)、径流峰值控制目标 • 低影响开发设施受降雨频率与雨型、低影响开发设施
建设与维护管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对中、小降 雨事件的峰值削减效果较好,对特大暴雨事件,虽仍 可起到一定的错峰、延峰作用,但其峰值削减幅度往 往较低。 • (三)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 城市径流污染物中,SS往往与其他污染物指标具有一 定的相关性,因此,一般可采用SS作为径流污染物控 制指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SS总量去除率一般 可达到40%-60%。年SS总量去除率可用下述方法进行计 算:
• (一)基本术语 • 低影响开发(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指
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 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 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 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储存、蒸发(腾) 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 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