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方案

合集下载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重点解读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重点解读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重点解读一、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剂量、给药途径和药物比较01治疗疗程和剂量治疗疗程治疗疗程根据用药时间大致可分为冲击治疗、短程、中程和长程治疗,以及替代治疗。

冲击治疗:大部分适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如重度感染、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等,使用一般≤5天。

激素使用期间必须配合使用其他有效治疗措施。

因疗程短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应用。

短程治疗:适用于应激性治疗,或感染及变态反应类疾病所致的机体严重器质性损伤,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停药时需逐渐减量以至停药。

使用一般<1月。

中程治疗: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如风湿热等。

治疗剂量起效后减至维持量,逐渐递减直至停药。

使用一般<3月。

某些特殊疾病,如活动性甲状腺眼病,使用激素每周一次冲击治疗,一般维持12周。

长程治疗: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及反复发作的多器官受累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可采用每日或隔日给药。

逐步减量至最低有效维持剂量,停药前需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

使用一般>3个月。

替代治疗:a.长程替代方案:适用于原发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b.应急替代方案:适用于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及肾上腺危象;c.抑制替代方案:适用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

一般认为给药剂量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冲击剂量:以甲基泼尼松龙为例,7.5~30 mg/kg.d。

•大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大于1 mg/kg.d;•中等剂量:以泼尼松为例,0.5~1 mg/kg.d;•小剂量:以泼尼松为例,<0.5 mg/kg.d;•长期服药维持剂量:以泼尼松为例,2.5~15 mg/d。

02给药途径不同制剂的糖皮质激素大多具有相同的生物等效性,吸收率相近。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及护理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及护理

(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 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 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每日或隔日给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 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 (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减退症,并于各种应 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
3. 注意事项
1 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2 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 3 其他注意事项
1 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
2.严重精神病史
3.癫痫
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5.新近胃肠吻合术后
6.骨折
7.创伤修复期
8.寻常型银屑病
9.严重高血压
10.严重糖尿病
11.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 12.活动性肺结核; 染)
• 严重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 、 药疹、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光化性皮炎、 剥脱性皮炎
•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疱病 • 血管炎性疾病 :血管炎、脂膜炎 • 与免疫相关的疾病 :白癜风、红皮病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
中国药师,2012,15(7):1009-1011
糖皮质激素 的合理使用及护理
1. 糖皮质激素概念及作用 2. 发展及使用现状
1.1 糖皮质激素概念
糖皮质激素(Gc)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 皮质醇,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作用,还具有抑制 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及退热作用。因 为其调节糖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所以称其为“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缺乏时则发生低血糖。

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全套

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全套

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全套一、概述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苗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1)体内糖皮质激素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具有调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等作用。

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类1按来源分为内源性的: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外源性的: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地塞米松2、按作用时间长短分为短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长效:地塞米松3、按给药途径分为口服、静脉、局部外用、吸入4、可的松与氢化可的松区别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具有生理活性的是氢化可的松无生理活性,需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物可的松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肝脏代谢转化发生代谢转换的部位肝脏可的松与氢化可的松药代动力学吸收差异氢化可的松生物利用度高于可的松,因此同等疗效,氢化可的松的用量小于可的松代谢差异氢化可的松无需转化,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及急性或严重应激状态药效学与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同时具有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活性适用于生理替代疗治疗用于药理作用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副作用明显5、泼尼松和泼尼松龙的区别具有生理活性的是泼尼松龙无生理活性,需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物泼尼松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代谢中相互转化发生代谢转换的部位肝脏药代动力学一代谢差异,肝功能障碍患者直接使用活性成分泼尼松龙药效学一作用完全相同,可等剂量交换6、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过敏作用抗毒抗休克作用内分泌系统疾病替代治疗、紧急情况抢救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多与自身免疫有关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等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联合化疗方案组分之一肾脏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等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严重细菌性疾病伴有休克或与感染有关的脏器损伤、严重病毒性疾病7、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疾病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严重精神病史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骨折创伤修复期单纯疱疹性角、结膜炎及溃疡性角膜炎、角膜溃疡8、药物相互作用避孕药、雌激素:药理作用增加或减少非苗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增加三环类抗抑郁药:毒性反应增加免疫抑制剂抗胆碱药排钾利尿药9、停药反应长期中或大剂量使用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样症状轻者表现为精神萎靡、乏力、食欲减退、关节和肌肉疼痛重者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低血压等危重者甚至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需及时抢救10、反跳现象长期使用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使原发病复发或加重应恢复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常需加大剂量,稳定后再慢慢减量I1糖皮质激素常见不合理使用主要类型遴选药品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配伍禁忌重复给药。

全身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选择、用法及注意事项

全身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选择、用法及注意事项

全身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选择、用法及注意事项全身糖皮质激素包括可的松(cortisone)、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泼尼松(prednisone)、泼尼松龙(prednisolone,强的松龙)、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甲强龙)、曲安西龙(triamcinolone,去炎松)、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氟美松)与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

给药方式:口服(摄入)或胃肠外给药。

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与吸入糖皮质激素相同,但可能到达与吸入糖皮质激素不同的靶细胞。

【相关药物】1.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氢化可的松抗炎作用为可的松的1.25倍,还具有免疫抑制、抗毒素、抗休克等作用,对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亦有作用。

此外,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盐皮质激素活性。

适用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应早期给予快速静脉糖皮质激素疗法。

急性期快速疗法时应遵循早使用、高剂量、短疗程的原则。

氢化可的松通常在使用后4~6小时起作用。

急性期快速治疗时的血浆可的松浓度应在1000μg/L以上才能达到治疗水平,因此氢化可的松的剂量应在2~4mg/kg,每4~6小时静脉给予方能达到这一水平。

2.醋酸泼尼松(prednisone acetate)醋酸泼尼松又名醋酸强的松、去氢可的松。

药理机制同氢化可的松,水、钠潴留及排钾作用比可的松小,抗炎及抗过敏作用增强。

由于泼尼松的气道抗炎作用是短效制剂的4~6倍,口服制剂吸收良好,作用时间适中,且半衰期较短,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时间较地塞米松短,钠、水潴留较弱,故适宜于重度慢性哮喘的长期维持治疗,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口服糖皮质激素。

在哮喘急性发作期,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症状缓解后也通常改用泼尼松维持口服。

目前泼尼松治疗主要有短程、中程和长期维持治疗三种方案。

(1)短程口服疗法:适用于慢性发作的重度哮喘经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后仍未能控制的患者,其疗程为2~3周,口服连续用药,第1周为治疗期,第2~3周为撤药期,治疗期间仍然应给予配合足量吸入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Corticosteroid)是一类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也称为“激素的五指”。

它们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于一系列炎症性、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如关节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

然而,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副作用,正确的应用原则对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适应症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应用范围广泛,但需权衡其益处与副作用。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以及某些癌症的化疗过程中。

二、使用剂型和途径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给药,包括口服、局部涂抹、局部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选用剂型和途径需结合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和激素的特点加以考虑。

例如,表皮糖皮质激素是用于局部治疗的最常见剂型,常见的有药膏、乳液、喷雾和凝胶等。

三、剂量调整原则合理的剂量调整是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关键环节。

剂量一般以最小有效剂量为原则,个体差异和疾病类型决定了每个患者所需剂量的不同。

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疗效进行剂量调整,既要控制疾病进展,又要尽量减少副作用。

四、疗程和停药原则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时间应尽量短,避免长期使用。

慢性疾病的治疗过程需要根据疾病的活动性和控制情况来评估疗程。

对于急性疾病,通常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少剂量,最终停药。

五、副作用及预防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是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肾上腺皮质抑制、易感染、骨质疏松、高血压和血糖异常等。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医生应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并在必要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支持治疗。

六、特殊人群的应用孕妇、儿童和老年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特别注意。

孕妇要权衡母婴的风险与利益,避免过度使用。

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剂量和用药时间需要特别斟酌。

七、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糖皮质激素与许多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药物可能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如非甾体抗炎药和抗凝药物。

糖皮质激素抗炎使用方案、地塞米松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感染及激素应用体会

糖皮质激素抗炎使用方案、地塞米松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感染及激素应用体会

糖皮质激素抗炎使用方案、地塞米松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感染及激素应用体会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和免疫抑制作用,药物取得显著疗效。

激素使用合并肺炎的非重症患者使用激素治疗。

不需住院非重症患者不使用常规使用激素,视具体情况决定。

如果氧合下降或吸氧需求上升可以使用地塞米松或者其他剂型激素。

诱发哮喘急性加重或AECOPD可按相应指南使用激素。

注意事项综合考虑病情进展速度、呼衰程度、影像特点、基础疾病等因素决定激素剂型、剂量和用法,必要时酌情增量或减量。

需吸氧或机械通气重症、危重症患者使用地塞米松6mgqd,也可选用甲泼尼龙32 mg、泼尼松40 mg 或氢考150 mg,一般不超过10 天,使用时间偏长不要骤停等效剂量其他激素,如。

诊疗方案不得独立启动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主要针对新冠肺炎感染重型或危重型患者以及临床症状加重或孕24至34 周有早产风险等患者,首选地塞米松6 mg/日或甲泼尼龙32 mg/日、泼尼松40 mg/日,口服或静脉注射。

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有进展为重型和危重型高危因素的,在评估无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后即可在疾病加快进展的早期应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

疾病进展较快高危患者、需要氧疗普通型患者或需无创或有创呼吸支持治疗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应立即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根据病情采用地塞米松 5 -10 mg或者甲泼尼龙20 -60 mg/d短期治疗。

成人Omicron病毒感染初始诊疗方案激素是伴有低氧或者呼吸衰竭Omicron病毒感染金标准,年龄大于70岁患者激素酌情减量,严格监测高血糖、高血压、低钾血症、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等激素不良反应,根据治疗反应可以短于7天。

首选地塞米松内源型糖皮质激素: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与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为短效制剂,具有糖和盐皮质激素活性,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但用于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不良反应明显。

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五、临床应用原则
(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宜怀孕。孕妇慎用糖皮质激素。特殊情况下临床医师可根据情况决定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例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妊娠期应坚持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严重的妊娠疱疹、妊娠性类天疱疮也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哺乳期妇女应用生理剂量或维持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婴儿一般无明显不良影响。但若哺乳期妇女接受中等剂量、中程治疗方案的糖皮质激素时不应哺乳,以避免经乳汁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五、临床应用原则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五)其他-解热作用
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不作为常规退热剂。
四、分类与常用药物
它们的磷酸钠盐及琥珀酰钠盐为水溶性制剂,可用于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剂。混悬剂吸收缓慢,关节腔内注射可维持约1周。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分布,以肝中最多,血浆次之,脑脊液、胸水、腹水再次之,肾和脾中分布少。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内分别转化成氢化可的松和氢化泼尼松才有生物活性。
五、临床应用原则
(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冲击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大部分情况下不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冲击治疗。(2)短程治疗:疗程小于1个月,包括应激性治疗。适用于感染或变态反应类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短程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3)中程治疗:疗程3个月以内。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如风湿热等。生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要逐渐递减。(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用每日或隔日给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并于各种应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

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方案

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方案

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方案1. 引言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蛋白尿、水肿和低蛋白血症为特征的疾病群,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激素治疗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本文将介绍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的方案以及注意事项。

2. 治疗方案2.1 激素选择在肾病综合征的激素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抗过敏作用,能够有效减轻肾小球的炎症反应,并抑制免疫反应,从而减少蛋白尿和水肿。

2.2 使用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肾功能等因素,确定激素的使用剂量。

起始剂量一般为每日1-2mg/kg,最大剂量一般不超过60mg/d。

治疗开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逐渐减少剂量,直至最小有效维持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减量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尿蛋白定量,以确保治疗效果的稳定。

2.3 治疗时间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时间一般为6-12个月,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可适当延长或缩短治疗时间。

在治疗结束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肾功能和尿蛋白定量,以及相关的免疫学指标,如C3、C4等。

2.4 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激素可能无法控制病情,此时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

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增强治疗效果,但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监测药物浓度。

2.5 特殊人群的治疗考虑对于老年患者、儿童、孕妇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激素治疗需要特别注意。

在使用剂量时要谨慎选择,并密切监测病情和药物的副作用。

3. 注意事项3.1 药物副作用激素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包括免疫抑制、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胃溃疡等。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血糖、血压、肝肾功能等。

3.2 感染风险激素治疗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口服激素。

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接触病毒和细菌,注意个人卫生,并定期进行相关的免疫学检查。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一、简介糖皮质激素(GC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内源性激素,可通过模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来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

本指南旨在提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准确使用建议,以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疗效与安全性。

二、药理学2.1 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与细胞胞质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影响D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等过程,从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组织纤维化等。

2.2 药代动力学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吸收迅速,在体内广泛分布,并与蛋白质结合。

它们经过肝脏代谢,并通过肾脏排泄。

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对吸收和消除影响较大。

三、适应症3.1 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可用于缓解炎症性疾病的症状,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2 免疫调节糖皮质激素可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如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3 呼吸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3.4 皮肤疾病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疾病。

四、用药注意事项4.1 剂量和给药途径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进行个体化调整,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疗程原则”。

4.2 用药时机与频次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用药并注意规律性。

4.3 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水肿、高血压、骨质疏松等。

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4.4 注意长期使用问题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许多潜在的副作用,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附件: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专家共识表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药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糖皮质激素:一类内源性激素,具有免疫、抗炎、抗过敏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简称激素药物,是一类常用于治疗炎症、免疫性疾病和过敏反应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来达到治疗效果。

虽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们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处方点评指南,以帮助医生们更好地使用这类药物,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适应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有一定的应用,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皮炎、湿疹、哮喘等。

但是,在使用激素药物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确保患者符合激素药物的适应症。

同时,注意合理的激素药物选择,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和剂量。

2. 激素药物的副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虽然对许多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其副作用也不能忽视。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免疫系统的抑制、内分泌紊乱、皮肤变化、骨质疏松等。

为了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医生需要在处方时慎重考虑激素药物的使用,并定期进行复诊,及时调整剂量和治疗方案。

3. 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注意事项为了更好地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临床观察在处方激素药物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观察,包括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和患者的生活方式等。

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激素药物种类和剂量。

3.2 注意合理的剂量和疗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避免长期高剂量使用,以免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在激素药物疗程结束后,还应逐渐减量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引起反跳现象。

3.3 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和监测指标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的监测。

例如血糖、血压、骨密度等,以及激素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的评估。

4. 患者教育和沟通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充分的教育和沟通,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类和剂量换算、甲强龙、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等用法用量和注意要点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类和剂量换算、甲强龙、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等用法用量和注意要点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类和剂量换算、甲强龙、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治疗Bell麻痹、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急性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等疾病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要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称为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甾体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功能,应用临床多个领域疾病。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类及剂量换算按照作用体内时间长短,糖皮质激素分为短效、中效与长效三类。

氢化可的松、可的松等短效激素,作用时间为8—12小时;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松龙等中效激素,作用时间为12—36小时;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长效激素,作用时间多在36—54小时。

短、中、长效激素激素计量换算:可的松 25 = 氢化可的松20 = 泼尼松5 =泼尼松龙5=甲泼尼龙4 =去炎松4=倍他米松0.6=地塞米松0.75。

短、中、长效激素激抗炎作用换算:氢化可的松1=可的松1/0.8(即 1.25)=泼尼松 1/3.5=泼尼松龙1/4=甲泼尼龙 1/5=去炎松 1/5 =倍他米松 1/25=地塞米松1/30。

Bell麻痹Bell 麻痹治疗及时使用激素是关键,早期大剂量应用激素类药物可抑制组织炎性反应,脱水消肿,减轻神经受压,有利于神经恢复。

激素用法用量:1)地塞米松5—10mg/d 静脉注射;或泼尼松 20—30 mg/d,晨一次顿服,一周后渐停用;由带状疱疹引起者,糖皮质激素联合阿昔洛韦 0.2 g, 每日 5 次,连服 7—10 天。

2)对于无禁忌症16岁以上患者,发病3天内选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30—60mg/d,连用 5 d,之后于5d内逐步减量至停用,发病 3 天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获益尚不明确。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常用口服治疗方案为泼尼松1 mg/kg/d或每日 60mg开始,维持4周,之后缓慢逐渐减量,根据临床好转情况,每2—4周减5—10mg。

治疗效果判断需1—3个月。

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案应综合病人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品种的选择、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以下方案中除非明确指出给药途径,皆为全身用药即口服或静脉给药。

1.药物品种的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症,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比较见表1。

表1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比较注:表中水盐代谢、糖代谢、抗炎作用的比值均以氢化可的松为1计;等效剂量以氢化可的松为标准计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

一般认为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长期服用维持剂量:2.5〜15.0mg/d;②小剂量:<0.5mg/(kg・d);③中等剂量:0.5~1.0mg/(kg ・d);④大剂量:>1.0mg/(kg•d);⑤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30.0mg/(kg・d)3.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日。

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

冲击治疗需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大部分情况下不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冲击治疗。

(2)短程治疗疗程小于1个月,包括应激性治疗功适用于感染或变态反应类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

短程治疗需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

(3)中程治疗疗程3个月以内。

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如风湿热等。

生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要逐渐递减。

(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用药方案、特殊人群应用、全身不良反应、急诊疾病应用、风湿病中用法及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用药方案、特殊人群应用、全身不良反应、急诊疾病应用、风湿病中用法及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用药方案、特殊人群应用、全身不良反应、急诊疾病应用、风湿病中用法及注意事项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被广泛用于呼吸科等多学科疾病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国家医疗所需的基本药物,不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药源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等药品不良事件。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种类繁多,按照药物作用时间的差异,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如表1所示。

由于不同疾病的治疗差异,糖皮质激素的给药剂量分为:中剂量:0.5-1 mg/(kg*d)泼尼松大剂量:>1mg/(kg*d)泼尼松冲击剂量:7.5-30mg/(kg*d)甲泼尼龙长疗程维持剂量:2.5-15mg/d泼尼松其用药方案包括:冲击治疗,短程、中程、长程治疗以及替代治疗。

糖皮质激素在特殊人群应用特殊人群通常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由于这类群体特有的生理状态,糖皮质激素在特殊人群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有别于其他用药人群。

为此,临床应严格把控特殊人群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指征。

对于儿童,需根据其病情、年龄、体重确定糖皮质激素的最佳治疗方案。

孕妇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以控制原发疾病;接受中等以上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20mg/d)的哺乳期妇女应避免哺乳。

全身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亦有众多的药品不良反应。

1.皮肤和外貌:皮肤紫纹、轻度多毛症、水牛背、满月脸。

2.眼:眼球突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3.心血管系统:液体潴留、高血压及早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4.消化系统: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5.血液系统: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加,易被误认为细菌感染。

6.骨骼和肌肉: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

7.内分泌和代谢: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皮下脂肪分解增加、皮肤变薄。

8.神经精神系统:睡眠紊乱、谵妄、情绪不稳。

9.免疫系统: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

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治疗应用和禁忌症介绍

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治疗应用和禁忌症介绍

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治疗应用和禁忌症介绍糖皮质激素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其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

然而,由于其潜在的副作用和禁忌症,正确的使用和了解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治疗应用和禁忌症至关重要。

一、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等。

在过敏性疾病方面,糖皮质激素药物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疾病的治疗。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糖皮质激素药物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治疗。

在炎症性疾病方面,糖皮质激素药物可用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治疗应用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来达到治疗效果。

糖皮质激素药物可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

同时,糖皮质激素药物还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减少免疫细胞对组织的损伤。

二、糖皮质激素药物的禁忌症尽管糖皮质激素药物在治疗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其也存在一些禁忌症。

首先,对于已知对糖皮质激素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该类药物。

其次,对于存在真菌、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患者,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

因为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会抑制机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导致感染的加重或扩散。

此外,对于正在接受疫苗接种的患者,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也需要慎重考虑。

因为糖皮质激素药物可能会降低疫苗的效果,减弱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除了上述禁忌症外,糖皮质激素药物的长期使用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水肿、高血压等。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时,医生需要权衡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三、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替代治疗由于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潜在副作用和禁忌症,一些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替代治疗方法。

目前,一些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和中药等被认为是潜在的替代治疗方法。

免疫调节剂是一类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应用原则

糖皮质激素应用原则

06
妊娠初期及产褥期;
07
寻常型银屑病。
08
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糖尿病
06
急性心力衰竭
05
近期手术后
04
肠道疾病或慢性营养不良的患者
03
动脉粥样硬化
02
库欣综合征
01
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有精神病倾向
01
青光眼
02
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重症肌无力、严重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病
03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急性变应性结膜炎
干眼:中重度
03
01
02
细菌性角膜溃疡:一般不用
01
真菌性角膜溃疡:禁用
02
角膜病毒感染:有角膜溃疡者禁用,角膜基质炎或内皮炎可局部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03
棘阿米巴角膜炎:禁用
04
蚕食性角膜溃疡
05
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
浅层巩膜炎
01
巩膜炎:轻者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重症病例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足够剂量,病情控制后剂量递减
点滴
涂抹
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紫纹淤斑
类固醇性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加重)
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甚或骨坏死(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女性多毛月经紊乱或闭经不孕、男性阳萎出血Leabharlann 向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01
诱发或加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各种感染
02
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大剂量的滥用
糖皮质激素应用中常见误区
对治疗指征不明确造成的滥用或误用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常被用来治疗可逆性和不可逆性气道炎性疾病,吸入糖皮质激素3~4周有助于鉴别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3~4周后症状明显改善者提示哮喘的可能。

不含氯氟烷烃(CFC)的与含氯氟烷烃的糖皮质激素吸入器的吸入剂量可能不同。

加压气溶胶吸入器的含CFC抛射剂正在被氢氟烷烃(HFA)抛射剂所代替。

当患者应用不含CFC吸入器时应保证新式吸入器的有效性并且告知他们应用新型吸入器会使气溶胶的感觉和味觉与以前不同。

如遇到问题应咨询医师或药剂师。

如果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导致咳嗽,预先应用β2受体激动药可能会缓解。

哮喘糖皮质激素控制哮喘很有效,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减轻气道水肿和黏液的分泌)。

吸入糖皮质激素多在以下情况应用:哮喘轻度持续以上
(第2级以上)患者(见哮喘分级);患者近两年有急性加重必须以全身糖皮质激素或一种吸入型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时(见于哮喘分级和长期治疗方案)。

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哮喘恶化的风险。

吸入糖皮质激素必须规律使用以产生最大的效益。

通常在使用3~7日后症状减轻。

二丙酸倍氯米松(二丙酸氯地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和糠酸莫米松疗效相当。

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药的复合制剂与以同样的两种药物分别使用比较,前者可能更有益。

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可转换为吸入糖皮质激素,但是转换必须缓慢。

在哮喘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逐渐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再过渡为吸入糖皮质激素。

当吸入标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药或其它长效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时,如患者仅获部分疗效时,建议加大吸入糖皮质激素剂量。

只有在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效果明显好于较低剂量时才可持续应用。

一般不要超过推
荐的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最大剂量。

但是,如果需要使用更大的剂量(例如氟替卡松成人使用量超过一次500µg,一日2次或4~16岁儿童使用量超过一次200µg一日2次),应由医师指导下应用。

应用大剂量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剂量。

在患者发生感染或哮喘急性加重时,往往需要更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但吸入的药物到达小气道的量可能会减少,因此患者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以增加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会减少急性加重。

当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比例小于50%,且一年中有2次或2次以上的病情加重而需要抗生素时,除已有支气管扩张药治疗外,应考虑予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注意在伴有活动期或静止期结核时,吸入糖皮质激素要谨慎;在应激阶段、有气道阻塞或有黏液阻碍药物进入小气道时,可以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矛盾性支气管痉挛
矛盾性支气管痉挛(paradoxical bronchospasm)应牢记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出现矛盾性支气管痉挛,此时需要停药和替换治疗。

对于轻度支气管痉挛,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药、或者将气雾吸入剂改为干粉吸入剂可缓解。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普遍认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较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的全身不良反应少,但也有不良反应的报道。

长期吸入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有引起肾上腺功能抑制的潜在危险,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有一张“皮质糖皮质激素卡”;当这些患者在应激状态下(例如手术)可能需要补充糖皮质激素治疗。

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与发生肾上腺危象和昏迷相关联,故应避免超剂量使用,一般氟替卡松常规剂量为50~100μg一日2次,不能超过200μg一日2次。

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大剂量的吸入糖皮质激素也与下呼吸道感染有关,包括肺炎。

随着长期吸入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骨矿物质密度会
降低,导致患者骨质疏松。

因此尽量使用能够保证患者的哮喘得到良好控制的最低剂量。

在哮喘轻度发作病情控制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可以停止,但患者要知道在哮喘再次加重或峰流速下降时应恢复使用糖皮质激素。

儿童生长迟缓与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关,但在应用推荐吸入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时生长受抑现象并不明显;虽然初始的生长速度可能延缓,但并不影响其到达正常成人身高。

但是,仍建议对接受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儿童要监测身高,当出现生长缓慢时,要考虑就诊于儿科医生。

5岁以下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时应使用大容积贮雾罐装置,但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和成人同样也适用,特别当需要较大药物剂量时。

贮雾罐装置在提高药物气道沉积的同时可减少口咽部的沉积。

有报道称长时间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会轻度增加青光眼的危险;也有白内障与吸入糖皮质激素相关的报道。

通常只有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时才会出现声嘶和口咽部念珠菌感染(见下文)。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和血管性水肿)
罕有报道。

其它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矛盾性支气管痉挛、焦虑症、抑郁症、睡眠紊乱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如亢奋及易激惹等。

念珠菌病吸入糖皮质激素伴发的口腔念珠菌病可通过应用贮雾罐来减少其发生(见上述),在没有终止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情况下可应用抗真菌药,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后漱口(儿童可清洗牙齿)对预防真菌感染有帮助。

口服哮喘急性加重期应考虑短程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开始时剂量可较大,例如泼尼松龙一日40~50mg持续1周。

糖皮质激素对于急性加重的哮喘患者通常很快起效。

轻度加重的哮喘在症状控制后通常可快速停药(见糖皮质激素的停药),但对于哮喘控制不满意的患者,糖皮质激素要逐步减量,以免引起严重的复发。

对于慢性持续期哮喘,当其它药物不能很好的控制时,给予长期的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是必要的;如可能应尽量替换为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这样可以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予泼尼松龙一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