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日本》教案正式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世界的日本》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和特点:崛起为东方强国,开始实现“富国强兵”。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废除不平等条约踏上对外扩张之路;对朝鲜的侵略;对台湾的侵略。
(二)过程与方法:
1、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
2、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
3、通过历史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讲日本的1889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进行比较。并且通过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崛起的一面历史的镜子以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889年日本宪法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2、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对外侵略扩张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
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近代日本社会的发展情况:1889年日本宪法,崛起为东方强国和踏上对外扩张之路。首先要明确,这些变化是在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发生的,是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它展现了进入近代的日本在政治体制、国际地位以及对外政策方面的发展情况。由于这一课要求学生分析理解的内容较多,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表和文字材料,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
海内外人士热议中国改革开放30年
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24.66万亿元--这个数字是1978年的67倍。人均GDP则由381元升为18665元,是1978年的49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
“1978年前,中国几乎没有自己完整的汽车工业,但现在,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销量已近千万辆。”上汽集团副总裁丁磊感慨,“这个速度,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根本无法想象。”
教师:就在中国现代化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不时会传出欧美国家发出的“中国威胁论”的叫嚣。
那么中国在崛起后将以怎样的面貌融入世界呢?让我们从历史中吸取一些智慧吧!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那么,日本是以怎样的面目走向世界的呢?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1889年日本宪法:
1、背景: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1)农民:负担沉重,发动暴动;
(2)中小地主和中小资产阶级:发动“自由民权运动”
时间:19世纪七八十年代
内容: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等
影响:运动范围遍及全国,推动明治领导人进行政治改革。
【备课资料1】日本“自由民权运动”
运动的展开
1873年因征韩论失势而下野的板垣退助,与后藤象二郎、江藤新平及副岛种臣等人在1874年成立爱国公党并且向政府左院提交民撰议院设立建白书,及后在高知成立立志社。1875年,虽然在全国也成立了爱国社,但后来因板桓在大阪会议后复归参议及资金困难,不久解散。江藤在递交建白书后,他发起了佐贺之乱(1874年)。当知道江藤被判处死刑后,士族多对政府抱有反感,而当时的自由民权运动就是建基于这个情况上,与武力闘争只有很少的分别。但是,以武力进行对抗的士族动乱的西南战争(1877年)最终平息了,而当时籍着西南战争发动叛乱的立志社,最终也在立志社之狱事件中,其干部被逮捕了。
运动的进展
1878年,爱国社再次复苏;1880年,在第四次大会中成立了国会期成同盟,并向政府多次提出开设国会的诉求.。在提倡地租改正的主张上,该运动除了渗透至不满的士族外,也渗透至农村,特别是当时各地的农村指导层正背负着地租的重压。因此,运动开始演变成全国民性的运动。
在这时,以不平士族阶层为中心所进行的运动称士族民权,以农村指导层为中心的则称为豪农民权。除此之外,都市中的资产阶级,草根阶层,以至博徒人士等也对当时的政府抱有各式各样的批判立场,并加入至该运动中。
私拟宪法
在国会期成同盟提倡国约宪法论的前提下,该会决议会员自行撰写宪法;并在翌年1881年之前,把自己所写成的草案带来交换浏览。于是撰写宪法的小组诞生,并由植木枝盛及交询社(与庆应义塾有关的组织)等人负责撰写宪法私案。1968年,在东京多摩的一农家仓库内发现了有名的“五日市宪法”。此发现可见当时民权运动在各地情势之高涨及其思想之深刻。
明治十四年政变与成立政党
面对民权运动的高涨,政府以颁布谗谤律,新闻纸条例(1875年)及集会条令等法令进行言论弹压来加以对抗。参议大隈重信虽然在政府内倡导开设国会,但在1881年发生了明治十四年政变,大隈因伊藤博文的缘故而被罢免。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认识到开设国会的必要性,为了避开对政府的批评,政府借明治天皇颁下“国会开设敕谕”,承诺在10年后开设国会。自此,开设国会的时间表得以具体落实;但实际上,政府以为10年后该运动便会冷却下来。
其后,国会期成同盟在第三次大会出决议成立自由党,而因政变下野的大隈在翌年自行创立立宪改进党并就任该党总理。
自明治十四年政变,在政府内以大隈为首同情自由民权运动的激进派被赶走,政府得以成功巩固以伊藤为中心的体制,结果,准备了对该运动进行较为强硬弹压的环境。
激化事件
自由党为开设国会进行政党准备化。但是,因松方财政等政策加深了农民的贫穷而引起不满,致发生了一些激化事件。1884年,自加波山事件发生起自由党就解散了;同年年尾立宪改进党的大隈退党,实际即解散了该党。在秩父事件中,政府更出动军队镇压农民。
大同团结运动以后
其后1886年,由星亨等人发起了大同团结运动,把民权运动再推上高潮,而中江兆民及德富苏峰的思想更见活跃。翌年,井上馨以欧化主义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引发了三大事件建白运动,该运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