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考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必修二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高一必修二地理考试中必考的知识点:1. 自然地理环境(a)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上各种气象活动的发生场所,包括对流圈、平流圈和臭氧层等。

(b)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分的循环系统,包括蒸发、降水和河流等。

(c)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空间,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等。

2.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a) 气候:气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对人类的农业、交通、建筑和生活方式等有重要影响。

(b)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地势高低,对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等有重要影响。

(c)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风化形成的肥沃层,对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3. 人口与城市化(a)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受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徙等因素的影响。

(b)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包括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率等指标。

4. 经济地理(a) 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是指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各种劳动和生产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b)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受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5.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a)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人类利用的能源,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b) 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受水循环和水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c)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以上是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考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你将对地理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完整归纳.doc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完整归纳.doc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完整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

人口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万年来人口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正负值均可)、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5、人口发展不同于人口再生产,还包括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的内容。

二、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或人口转变模式)及其转变6、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传统型。

欧洲除冰岛外,均为现代型,德国、匈牙利已连续多年负增长;北美全为现代型;亚洲除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拉美除古巴、乌拉圭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

7、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数+65岁及以上人数)/(15-64岁人口数)] 100%。

当人口负担系数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孕龄妇女(15-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的基础。

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自然增减即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定;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的迁出和迁入,由此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又称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人口迁移理论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方面。

推力是消极因素,它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 拉力是积极因素,把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一部分,以下是本册的知识点概述: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周长约为40075公里。

它的形状和大小对于进行地理研究和制作地图至关重要。

2. 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导致了季节变化。

3.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从地球表面通过北极点的线路到达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长度,而纬度则是从南北两极到达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长度。

4. 地球的地理格局地球被划分为七大洲和五大洋,地球上形成了多种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

地球的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的结构和特点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一些卫星、小行星等组成,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2.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它位于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的轨道上。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地理现象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地球的内部圈层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薄壳,地幔在地壳之下,地核则位于地幔之下。

2. 地球内部圈层的运动地球内部的圈层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运动和地幔对流。

地壳的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而地幔的对流则影响着地球的地理形态。

四、板块构造与地理环境1.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的地壳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地质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的对流作用下不断移动。

2. 地球地壳运动的地质灾害地质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地壳变形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地理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水资源的利用与水问题1. 水的分布和利用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宝贵,它广泛分布在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等形式中。

人类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 地球与地理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对于理解地理学很重要。

地球的主要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椭球体,由于自转造成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在赤道处略微胀大。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由内到外分为核心、地幔、地壳三层结构,各层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变化,公转则导致了季节和年份的变化。

•地球的大气圈:地球有一层薄薄的大气包围着,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等。

•地球的水圈: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陆地水域和大气中,构成了地球的水循环系统。

•地球的生物圈:地球上存在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2. 区域与区域差异地球上各个地区具有独特的环境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即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人文因素:文化、经济、历史等人文因素也是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区域联系:地球上的各个地区通过交通、通信等联系在一起,形成地理区域。

了解区域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地理学的相关内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1. 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主要的自然地理区划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地区、西部高原地区和西南山地地区。

每个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特点。

2. 中国的山脉和高原中国境内分布着许多重要的山脉和高原,包括祁连山、大兴安岭、长江流域和西南喀斯特地区等。

这些山脉和高原对于中国的水资源和气候等自然条件产生重要影响。

3.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其中最重要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珠江等。

这些河流和湖泊不仅是中国的重要水资源,还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和经济有深远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高一地理必修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与板块构造、火山、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与能源资源。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

地球的形状为近似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图是人们为了观察和了解地球表面特征而制作的地面投影图。

地球的经纬度是表示地理位置的重要工具,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

二、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是在太阳系中公转的一颗行星,在太阳系中它处于第三颗离太阳最近的位置。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产生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基础。

三、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衣壳分为大洲地壳和大洋地壳。

地幔是位于地壳下方的可塑性岩石层,地幔由上地幔和下地幔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最深处,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四、地壳与板块构造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在地球表面形成了陆地和海洋。

板块构造理论指出地壳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壳上以不规则的形状移动,导致了地球表面的地质活动。

五、地震与火山地震是地壳发生快速振动的自然现象,是由地壳的断裂或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的。

火山是地表以下岩石熔融物质喷出地表的地质现象,火山喷发会伴随着火山灰、岩浆和熔岩的喷出。

六、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人类生活、农业、工业都离不开水资源。

但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

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加强水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七、矿产资源与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内部藏有的各种矿石和矿藏,如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等。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地理第二册重点知识点

高一地理第二册重点知识点

高一地理第二册重点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生活的学科,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加深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第二册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地球的结构与运动地球是一个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的行星。

其中,地壳是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的最外层,地壳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变化,公转则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和年份的长度。

二、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是用来确定地球上任意点位置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经纬度坐标系统,经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点与本初子午线的夹角,范围从0°到180°东经或西经;纬度则是地球表面上点与赤道的夹角,范围从0°到90°北纬或南纬。

三、大气环流与气候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大气层内不同地区气候变化形成的大规模气流,主要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低气压带等。

气候是指长期时期内某一地区的天气状况,气候受地理位置、环流系统、地形和海洋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分为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四、地球的天然资源地球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植被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等。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两大类。

水资源是维持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和冰雪等。

五、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的是地球上人类经济活动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它包括资源配置、工业布局、农业布局、交通运输和城市规划等内容,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区经济的特点和差异。

六、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的总和。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主要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是指人口较多、经济发达、社会功能较为复杂的居住地区,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和交通网络等因素密切相关。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指对自然环境中各种资源和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管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过渡模式)“三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对于地球的认知是地理学的基础。

本章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图的使用。

1. 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由固态的地壳、流态的地幔和铁镍合金构成的核心组成。

地壳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围的一层,表面厚度不均,海洋地壳较薄,陆地地壳较厚。

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呈近似于椭球体,但由于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在赤道处略为膨胀,而在两极处略为扁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27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极半径约为6356.8公里。

3. 地图的使用地图是地球的缩影,是人们观察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分布的重要工具。

在使用地图时,需要了解地图的比例尺、方向标和图例等基本要素,以便准确地读懂地图上的信息。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主要介绍宇宙中的地球位置以及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关系。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

1. 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众多的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

太阳系的形成是由一个巨大的分子云逐渐坍缩而成的,其中太阳质量占据整个太阳系质量的绝大部分。

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的内部行星地带,距离太阳约 1.496亿公里,成为第三颗从太阳算起的行星。

地球的轨道呈椭圆形,公转周期为365.24地球日。

3. 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关系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例如,地球从太阳获取能量,并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向宇宙释放能量。

第三章:碰撞地壳构造和地理环境本章主要介绍地球地壳的构造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对地壳形态的影响。

了解地球地壳的构造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

1. 地壳构造的特点地壳构造是指地壳上地理现象的总体分布格局和形态特征。

地壳构造包括大地构造和小地构造两个层面,大地构造是指地球上大范围地理现象的总体分布格局;小地构造是指地球上局部地理现象的形态特征。

高一必修2地理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2地理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2地理必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各种自然现象的科学。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地理是一门必修科目,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提高学业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高一必修2地理的必考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一、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地理是以空间为基本要素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其中,自然地理包括地貌、气候、生态环境等;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等。

地理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二、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部分构成。

其中,地壳是我们生活所处的地球表面,它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三、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势、气候、水文等方面。

地理位置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地势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式,气候和水文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大气圈是地球上层的空气包层,它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

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受到纬度、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影响。

五、地球的水圈和水文水圈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水文学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文过程,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六、地球的生物圈和生态环境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活动的区域,由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七、地球的人口和城市人口是地球上居住的人的总数,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是人类聚居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

八、地球的农业和工业农业是人类的基本生产方式,通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畜禽来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

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通过加工和制造来生产各种产品。

九、地球的交通和通信交通是联系地球上各地的桥梁,交通方式包括陆路、水路和空路。

通信是信息传递的方式,包括信件、电话、互联网等。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一、自然地理1. 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2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1.3 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1.4 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1.5 海洋与海洋资源2. 大陆地理2.1 陆地的形成与地壳演化2.2 地形、地势与地貌2.3 土壤与农业生产2.4 矿产资源与能源利用2.5 内陆水系与水资源3. 生物地理3.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2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3.3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1.1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1.2 人口增长与控制1.3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4 城市规划与管理2. 农业与农村2.1 农业的类型与特点2.2 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技术 2.3 农村的变迁与发展3. 工业与工业化3.1 工业体系与工业布局3.2 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3.3 工业园区与经济开发区4. 交通与通信4.1 交通方式与发展4.2 交通网络与交通规划4.3 通信技术与信息社会5. 其他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城乡差异、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内容。

总结: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共分为两大部分,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部分包括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大陆地理和生物地理等内容,涵盖了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等重要概念。

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农村、工业与工业化、交通与通信以及其他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例如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农村的变迁与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等。

通过掌握这些地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联系与影响,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基础支持。

高一必修2地理书上的必记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2地理书上的必记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2地理书上的必记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2地理书上的必记知识点总结(一)1.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评估依据是耕地资源,因为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料。

2.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人口与水资源关系特别紧张.3.改善我国人口与环境问题必须贯彻执行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4.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⑴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少,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低,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资源相对短缺;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进入现代型,但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数量大⑶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

高一必修2地理书上的必记知识点总结(二)1.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2.糖料作物:甜菜、甘蔗3.饮料:咖啡、茶叶、可可4.纤维:剑麻、黄麻、亚麻、橡胶、棉花5.水果:苹果、柑橘等6.油料作物:花生、油菜、油棕、大豆、胡麻、芝麻其中2、3、4、5可统称为经济作物。

★主要农作物播种收获季节棉花:4——9月油菜:12——次年5月花生:4——10月甜菜:5——9月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南方:4——7月7——10、11月(双季)★主要农作物习性及主要产区水稻喜高温多雨、地势低平(最大面积印度,最大产量中国,最大出口泰国)小麦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春小麦东北,华北冬小麦)玉米喜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美国产量出口量最多,其次吉林)棉花喜高温(美国中央大平原、南疆地区)甜菜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中温带地区,我国西北华北)甘蔗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亚热带地区,长江以南)花生喜温干燥、砂质土壤(山东产量最多,暖温带、砂土)油菜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四川产量最多,长江流域)高一必修2地理书上的必记知识点总结(三)1.人口增长模式:。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高一地理必修2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地球的运动、自然地理现象、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地理知识体系。

一、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

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旋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这一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的产生。

公转则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周期为一年,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和地球上温度、气候的差异。

二、大气和气候大气是地球的外层气体包裹,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

大气层中的气候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和大陆的分布、地形等。

气候类型多样,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各具特色。

三、水文循环与河流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子不断循环变化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河流是水文循环中的重要部分,它通过雨水补给,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

河流的流域特征、流向和水文特征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地貌形态及其演变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脉、平原、盆地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和外力作用(如水蚀、风蚀)的共同影响。

地貌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变迁。

五、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矿产、水资源等。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一方面,人类依赖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六、人口与城市化人口分布和迁移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它带来了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大挑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高一第2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第2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第2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作为高一学生,我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第2册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自然地理环境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

其赤道直径约为地球两极之间的直径的1.003倍。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而公转则造成了四季的变化。

3.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上空的气体包围层,保持了地球上的适宜气候和生物活动。

4.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大气水蒸汽等。

5. 地壳运动:地球表面的地壳不断发生运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二、人口与城市1.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全球人口的分布不均衡,主要原因是资源分布不均和地理条件限制。

人口迁移受到经济、政治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三、资源与经济发展1. 能源资源:包括传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 水资源:水资源是维持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发展的重要资源,但也面临着过度利用和水污染的威胁。

3. 农业与农业资源:农业是人类最主要的生产活动,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等。

4. 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也引发了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城市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问题等。

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2.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任务,包括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同时也保护未来世代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发展模式。

地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

在高中教育阶段,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环境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系统梳理高一必修二地理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而公转则引起季节的变化。

此外,地球运动还会引发多种地理现象,如潮汐现象、气候差异等。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生应学会识别地图上的比例尺、图例和方向,并能够运用地图解读地理信息。

二、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水文、地貌、生物等要素。

在大气方面,学生应理解气候类型、气候带的分布以及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水文部分则涉及水循环、河流特征和湖泊类型等内容。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的科学,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生物地理学则关注生物分布的规律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人文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涉及人口、城市、交通、经济活动等方面。

人口地理学关注人口分布、迁移和增长的规律。

城市地理学则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交通地理学探讨交通网络的布局和运输方式的选择。

经济地理学则涉及资源分布、产业布局和全球化等议题。

四、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

学生应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它们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灾害管理中的作用。

五、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学生需要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并学会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篇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2.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篇二时间计算(1)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正午时刻、昼长、夜长等则为地方时的计算;凡没有特别说明的都为计算区时。

(2)北京所在的时区(东八区)、伦敦所在的时区(零时区或中时区)要当常数记忆。

(3)北京时间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时间标准。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116°E)的地方时。

(4)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要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早晚区分开。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早晚往往是针对同一地点来说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小时间越早;而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是针对不同的地点来说的,一般来说是根据同一纬线上看到日出的早晚来区分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

(5)在进行新旧一天的计算时,新旧一天可结合地方时的早晚来判断,建议画出极点俯视图来辅助计算,以避免混乱。

在计算区时时,直接按照区时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不需要考虑日界线。

3.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篇三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地理高一必修二常考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二常考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二常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掌握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常考知识点对于提高地理学科的成绩非常重要。

下面将整理地理高一必修二常考知识点,并结合相关实例进行讲解。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它研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形成、发展、分布和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对地球的利用与管理。

二、地球的结构与运动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倾斜。

三、地球的热带与温带气候带1. 气候带的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2. 热带气候带特点:全年高温、降水充沛。

3. 温带气候带特点:四季分明、降水适中。

四、陆地河流系统与水力资源1. 全球主要河流: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等。

2. 陆地河流系统的构成:源头、干流、支流、河口。

3. 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电站、灌溉、航运等。

五、地球与生命1. 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等。

2. 生态环境保护:植被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等。

六、城市与工业化1. 城市的特点:人口聚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2. 工业化对城市的影响:工业区分布、城市扩张、环境污染等。

七、地理信息系统(GIS)1. GIS的定义与作用:地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展示。

2. GIS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城市规划、气象预测、资源勘探等。

八、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的产生:工业化进程、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

2.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生态建设等。

总结:地理高一必修二的知识点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地球的结构与运动、热带与温带气候带、陆地河流系统与水力资源、地球与生命、城市与工业化、地理信息系统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地球与人类的关系,并为进一步学习地理学提供基础。

为了更好地应对考试,建议同学们多做相关练习,并且结合实际例子,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人口的变化。

1. 人口的自然增长。

-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有的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如德国、俄罗斯等。

-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快,如印度、尼日利亚等。

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如一些原始部落。

-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多为此模式。

-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转变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从原始型向传统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是从出生率的下降开始的。

3. 人口的迁移。

- 人口迁移的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 人口迁移的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例如欧洲人迁移到美洲和大洋洲。

- 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 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主要是从东部地区迁往内地和边疆地区。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大量从内地向沿海,从农村向城市迁移。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

例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与气候有关。

- 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如就业机会、经济收入等。

- 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如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吸引人口迁入西部。

二、城市与城市化。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2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增长速度常见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8、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3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比较及制约因素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2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类型:[记忆]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举例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重庆2城市的功能分区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功能区3、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记忆]4、住宅、商业、工业功能区比较P20-21 [理解记忆]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理解记忆]6、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2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德国南部为例2.3城市化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记忆]4、城市化的意义:[记忆](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P35表格 [理解记忆]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记忆] 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

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记忆](1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科技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记忆]3、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市场、交通因素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5、农业地域的含义:[记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6、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记忆](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7、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8、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记忆]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带经营特点:家庭大农场,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发展措施:东水西调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1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生长(2地形:平原和三角洲,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人多地少,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5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6喜爱稻米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记忆]----“一大,一小,一高,三低(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2单产高,商品率低(原因:A精耕细作B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C人口众多(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区: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不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修水利工程原因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作物:小麦、玉米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1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交通运输便利(3市场广阔(4地广人稀(5机械化程度高(6农业科技先进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记忆]分布: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2.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有利区位条件[记忆](1气候温暖,草类茂盛(2地广人稀,地价地(3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发展措施[记忆](1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2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4、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记忆]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5、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1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2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6、乳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经济效益1.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2.类型名称典型工业部门优势发展地区①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②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③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二、社会效益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国防的需要: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三.环境效益读课本P61《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分析过程:某工厂——污染类型——如何治理四.一个工厂的区位选择整体分析思路: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3、环境效益4.2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1投入——产出的联系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