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酸碱理论h 2010 3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酸碱理论
§1、酸碱概念和酸碱强度
Bronsted-Lowry酸碱质子论 Lewis酸碱电子论 1923年Brø nsted J N 和Lowry T M各自独立提出了酸和碱的定义: 酸是质子的给体,碱是质子的受体,酸放出一个质子, 本身变成 碱 酸(A)→碱(B-)+质子(H+) 因此,酸碱反应的本质就是质子从酸迁移到碱,在有关质子迁 移平衡的两个化合物中,一个必须是酸,另一个是碱.例如,
表 软硬酸碱
酸 H+, Li+, Na+, K+,Mg2+, 硬 Ca2+,Al3+,Cr2+,Fe3+, BF3,B(OMe)3, AlMe3, SO3, RCO+, CO2 Fe2+, Co2+, Cu2+, Zn2+, SO2, Me3B, R3C+, Ph+ Cu+, Ag+, Pd2+, Hg2+, BH3, Br2, I2, carbene 碱 H2O,OH-,Cl-,OAc-, PO43-,SO42-,ClO4-, NO3-,CO32-, ROH, RO-, R2O, NH3, RNH2, NH2NH2
碳正离子是酸,碳负离子是碱,亲核取代,亲电取代可以看作 是Lewis酸、 Lewis碱的反应;亲电加成则是Lewis酸与π-电子 (Lewis碱)的反应,因此有机化学的很多问题可以用Lewis酸碱 理论来解释。
4.2 硬软酸碱及其硬(软)度
路易斯酸碱概念实际上是酸碱的电子论,是广义酸碱.但是电 子对给予和接受难以衡量,因此路易斯酸碱的强弱难以定量。 对于广义酸碱的分类,始于对络合物稳定性的研究.络合物的 形成体是酸,配体是碱.这类络合物的稳定性因配体的给电子 原子不同而大有差别.周期表的同族元素配体的每一种金属的 络合物,它们的稳定性随周期表作有规则的变化. 从络合物的一级稳定常数研究可以知道,酸有两类:一类像 Fe3+、H+,它们的卤离子络合物的稳定性随卤素相对原子质量 的增加而降低;
共轭:
带负电荷的碳如连在sp2碳上,即连在π-键上,这时形成类似pπ共轭,碳负转移部分负电荷到π-键上使碳负较为稳定;如果 与羰基或C=N相连,负电荷主要就集中在氧或氮原子上。
RCH
R
CH
O C
CH2
CHR
RCH
O RC
CH
CH2
CHR
α-位上的取代基对碳负离子的稳定化作用的次序为: NO2 >RCO >COOR >SO2 >CN≈ CONH2 >X >H
FCH 2CO2H > ClCH2CO2H > BrCH2CO 2H > ICH2CO2H > CH3CO 2H pKa 2.66 2.86 2.90 3.18 4.75
取代基的给电子诱导+I 效应使开链羧酸的酸性减弱: CH3CO2H -O2CCH2CO2H pKa 4.76 5.69 间位取代基的-I效应使苯胺的碱性减弱: Y m-Y H O2N MeO OH pKa(ArNH3+) 4.62 2.45 4.20 4.17
H2SO4 + H2O H3O + HSO4
HCl + C2H5OH
H3O + OH
CH3COOH + (C2H5)3N
C2H5OH2
H2O +
CH3COO
+
H 2O
Cl
+ (C2H5)3NH
(C6H5)3CH
+
NH2
(C6H5)3C
+ NH3
酸(HA)在水溶液中达成电离平衡后,质子的浓度是可以测定 的,因此质子酸的强度是可以测定的。
软碱:给电子原子的电负性小,可极化度高,容易氧化,对价 电子的束缚力小;
硬碱:给电子原子的电负性大,可极化度低,不容易氧化,对 价电子的束缚力强;
软酸:接受电子原子的原子体积大,正电荷小(中性分子或负 离子),价电子层中有未共用电子对,电负性小,可极化性大; 硬酸:接受电子的原子体积小,正电荷高,价电子层中没有未 共用电子对,电负性大,可极化性小。
脂肪胺、吡啶和腈分子中氮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分别处在sp3、 sp2、sp 轨道中。s成分越多,碱性越小;这是因为s成分越多, 轨道离核越近,受核束缚越强,相应的接受质子能力就越小。
溶剂的影响: 溶剂对酸碱性的 影响很大。 溶剂对pKa值的影响 酸 H2O 4.2 4.6 MeOH Me2SO 9.5 9.3 12.6 11.1 3.2 DMF 13.5 12.2 4.2 CH3CO2H 4.8 PhCO2H PhNH3+
§2、有机化合物的酸性和碱性
有机化合物中羧酸表现有酸性,胺表现有碱性。此外,很多有 机化合物表现出酸碱性,例如,醚的氧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以 结合一个质子,因此醚有碱性;羰基α-氢可以通过烯醇化而电
电离,因此有微弱的酸性;它们的酸碱性比羧酸和胺要弱;但 各种不同的羧酸和胺的酸碱性强弱也有很大的不同。影响这些 化合物的酸碱性强弱的因素有: 诱导效应(场效应) 取代基的吸电子诱导(-)I效应使开链羧酸的酸性增强: RCH2CO2H O2N Me3N+ NC EtO2S MeCO MeO HO pKa 1.68 1.83 2.47 3.35 3.58 3.53 3.83 可以想到, 卤素一取代乙酸的酸性与卤原子的电负性有关:
RC C (sp) > R2C
2 3 CH (sp ) ≈ Ar > R3CCH2 (sp )
芳香性:如果脱去一个氢原子成为一个碳负离子可以使结构达 到芳香性的要求,从而获得稳定化能,该碳负也必然较稳定。
CH 3CH 3 +
MgBr
EtMgBr
K
K
+ H2
上述反应说明环戊二烯有明显的 酸性(pKa=16),
NH2
共轭效应
取代基的共轭效应也是一种电效应,一般可以这样判断:如果 取代基是一个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原子,则它的p-π共轭效应 对苯甲酸酸性的影响是使酸性变小,因为p-π共轭是p-电子对向 π-轨道供电子。但是这种原子往往还有吸电子诱导存在,实际 的电子作用是这两种效应的综合。这种基团如果连在sp3碳上, 就只能起吸电子诱导的作用。 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基团,如果有共轭作用,例如硝基,就有吸 电子诱导:N-O 双键有一个键是应以p-p轨道成键的,这样的 基团其诱导和共轭都是吸电子的:
3.2 碳负离子的稳定性:
碳负离子是有机反应的一种中间体。C-H键电离后产生的碳负 离子,可以有很强亲核性(由弱的碳氢酸产生),也可能亲核 性较弱,这与碳负离子的稳定性有关。影响碳负离子稳定性的 结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碳原子的杂化状态:带负电荷的碳原子杂化轨道中s成分越多, 电子云越靠近原子核,碳负离子就越稳定。
OH O H O COOH C O
+
H
空间效应: 空间效应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对酸碱性有影响。
NEt2 NEt2 MeO OMe H
H
Et2N MeO
NEt2 OMe
H NMe2
pKa = 16.3
pKa = 5.1
O N O
Me O OH Me O N
Me OH
pKa 8.25
7.22
Me
杂化状态即轨道的s成分:
3.3 邻近杂原子的影响:
Ph3P
CH2
R2S
CH2
R3N
CH2
膦叶立德和硫叶立德的稳定性是由于带正电荷的杂原子的场效 应或是由于碳原子上的p-轨道与杂原子上的d-轨道重叠所致, 还是有争议的问题,氮叶立德中氮只能是场效应:
§4、 Lewis 酸碱电子论
4.1 概念
1923年Lewis提出了更为广义的酸碱电子论:凡是能接受电子对 的任何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统称为酸,又称为电子对受体;凡 是含有可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统称为碱,又称为 电子对给体. Lewis酸碱反应,实质上是形成配位键,产生加合 物.
§3、碳氢酸
3.1 碳氢酸的强度: 碳的电负性为2.55,氢的电负性为2.22,比较接近。因此有机化 合物中C-C和C-H键是共价键,一般难以电离,把有机化合物中 的C-H键看成像羧基中的O-H键那样易电离的酸是有点夸张了。 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富于变化的,一个碳上如果连有几个很 强的吸电基,就会使碳上氢的酸性极大地增强。例如, (NC)3CH的pKa为-5,那是一种相当强的酸;其它如硝基甲烷, pKa约为10;可见有机化合物中C-H键的酸性随结构的不同有很 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把C-H键看成是广义的酸,各类有机化 合物的pKa值见下表。
N O O
对硝基苯酚的酸性比间硝基苯酚强,这是因为间硝基苯酚中, 吸电子共轭几乎没有,只有吸电子诱导,而对硝基苯酚中这两 种作用都有。
氢键:
氢键对酸碱性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邻羟基苯甲酸
由于电离后邻位的羟基能 与羧酸根形成氢键而使羧 酸根较为稳定;
OH COOH pKa 4.20 COOH 2.98 OH 1.30 OH COOH
Me BMe3 + NH 3 Me B H N H H
Me
F BF 3 + OEt2 F B F O
Et Et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常见的Lewis酸有 SO3、 BF3、 AlCl3、 SnCl4、 FeCl3、 ZnCl2、 H+、 Ag+、 Ca2+、 Cu2+等等.
常见的Lewis碱有C5H5N、(C2H5)2O、NH3、(CH3)3N、C6H5NH2、 OH-、CO32-、HCO3-、SH-、CH3CO2-等,而且芳烃烯烃也 是碱; 如果比较一下Bronsted-Lowry质子论与路易斯电子论,可以看 出,对于碱来说多数是一致的.例如,HO - 能接受一质子, HO-也能给出电子对( Lewis ),而NaOH不能看做碱. 对于酸来说,两种理论很不一致.按照Bronsted的定义,H+不 是酸,但按Lewis的定义,H+ 是一个强酸.同样,BH3、AlCl3 不是质子给体,不能称为Bronsted酸.反之,按照Lewis的定义, HCl、H2SO4 、HNO3 、CH3COOH都不作为酸,但它们都能给 出质子,都是Bronsted酸. 这两种理论在有机化学中都在应用,往往用于不同的场合.
[Fe(X)6]3-
另一类像Pt2+,Hg2+,它们的卤离子络合物的稳定性次序恰相反, 即随卤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余金属则介于这两类 之间,其络合物稳定性改变不大.研究其他元素作配体的络合 物的稳定性也发现有类似现象,例如氨、水对碱金属和碱土金 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很强,而对重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例如 Pt2+,Hg2+的络合作用很弱;而硫醚、三烃基膦对碱金属和碱土 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很弱,对Pt2+,Hg2+的络合作用很强;从而 按络合物稳定性的次序把金属离子分为a、b两类, a类金属都是周期表内的A族元素,即主族元素.b类金属都是 过渡金属,即B族或副族元素.另一方面,配体也可分为两类, 一类如F-,它们的络合物稳定性依次递增. 1963年皮尔逊(R.G.Pearson)提出用硬软的概念来整理路 易斯酸碱.他把原子、分子或离子分为硬、软两类,硬软性与 原子或离子的大小、电荷(氧化态)的多少、可极化度的大小 以及中心原子的电负性有关.广义酸a类金属及其电子对受体的 特性是体积小,正电荷多,
3,5-二溴环戊烯能与吡啶生成红棕色的内盐:
Br
C 5 H 5N
Br
N Br
-HBr
N
这些都说明环戊二烯基负离子是很稳定的.如果质子电离后能 形成很大的共轭体系,该质子的酸性就会很大:
H C C H
pKa<7.0
CH
2
(DMSO)
环辛四烯甚至能形成二钾盐------带两个负电荷:
K, Et2O 22K
HA + H2O
H3O+ + A
Ka
[ H 3 O ][ A ] [ HA ]
作为溶剂,水的浓度基本不变,因此,把平衡中[H2O]项合 并在Ka中了 。但是上式中用了浓度,不是活度,所以这样计 算得到的Ka是近似的。不过, Ka用于各种酸的强度比较还是 可以的。但是文献中往往用pKa来表示各种酸的强度,因为各 种酸的强度相差很大。 但酸性很强的酸在水中几乎都是完全电离的。因此强酸在水中 就不能分辨其强度。可以看成是因为水的碱性太强了,起到了 所谓的“拉平效应” 。解决的办法是在碱性小的溶剂中测定。
相似的,酸性太小的酸(pKa<16)在水中也不能测,因为水电离出 的氢离子的浓度就比欲测弱酸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浓度还要大, 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碱性更强的溶剂中测定。例如,在甲醇中可 以测定pKa = 14~20之间的酸的强度,在DMSO中可以测定 pKa=13~18之间的酸的强度,在环己胺中可以测定pKa=18~3 2 之间的酸的强度。 碱的强度 : 碱的强度可以用它的Kb来表示,但文献中多用它的共轭酸的pKa 来表示。质子酸电离出一个质子后就变成相应的共轭碱,而碱 结合一个质子后就变成其共轭酸。碱性越大,结合一个质子后 就越不容易电离---这就是弱酸,因此,碱的强度可以用它相应 的共轭酸的pKa来表示, pKa越大,酸性越小,碱性越强。
§1、酸碱概念和酸碱强度
Bronsted-Lowry酸碱质子论 Lewis酸碱电子论 1923年Brø nsted J N 和Lowry T M各自独立提出了酸和碱的定义: 酸是质子的给体,碱是质子的受体,酸放出一个质子, 本身变成 碱 酸(A)→碱(B-)+质子(H+) 因此,酸碱反应的本质就是质子从酸迁移到碱,在有关质子迁 移平衡的两个化合物中,一个必须是酸,另一个是碱.例如,
表 软硬酸碱
酸 H+, Li+, Na+, K+,Mg2+, 硬 Ca2+,Al3+,Cr2+,Fe3+, BF3,B(OMe)3, AlMe3, SO3, RCO+, CO2 Fe2+, Co2+, Cu2+, Zn2+, SO2, Me3B, R3C+, Ph+ Cu+, Ag+, Pd2+, Hg2+, BH3, Br2, I2, carbene 碱 H2O,OH-,Cl-,OAc-, PO43-,SO42-,ClO4-, NO3-,CO32-, ROH, RO-, R2O, NH3, RNH2, NH2NH2
碳正离子是酸,碳负离子是碱,亲核取代,亲电取代可以看作 是Lewis酸、 Lewis碱的反应;亲电加成则是Lewis酸与π-电子 (Lewis碱)的反应,因此有机化学的很多问题可以用Lewis酸碱 理论来解释。
4.2 硬软酸碱及其硬(软)度
路易斯酸碱概念实际上是酸碱的电子论,是广义酸碱.但是电 子对给予和接受难以衡量,因此路易斯酸碱的强弱难以定量。 对于广义酸碱的分类,始于对络合物稳定性的研究.络合物的 形成体是酸,配体是碱.这类络合物的稳定性因配体的给电子 原子不同而大有差别.周期表的同族元素配体的每一种金属的 络合物,它们的稳定性随周期表作有规则的变化. 从络合物的一级稳定常数研究可以知道,酸有两类:一类像 Fe3+、H+,它们的卤离子络合物的稳定性随卤素相对原子质量 的增加而降低;
共轭:
带负电荷的碳如连在sp2碳上,即连在π-键上,这时形成类似pπ共轭,碳负转移部分负电荷到π-键上使碳负较为稳定;如果 与羰基或C=N相连,负电荷主要就集中在氧或氮原子上。
RCH
R
CH
O C
CH2
CHR
RCH
O RC
CH
CH2
CHR
α-位上的取代基对碳负离子的稳定化作用的次序为: NO2 >RCO >COOR >SO2 >CN≈ CONH2 >X >H
FCH 2CO2H > ClCH2CO2H > BrCH2CO 2H > ICH2CO2H > CH3CO 2H pKa 2.66 2.86 2.90 3.18 4.75
取代基的给电子诱导+I 效应使开链羧酸的酸性减弱: CH3CO2H -O2CCH2CO2H pKa 4.76 5.69 间位取代基的-I效应使苯胺的碱性减弱: Y m-Y H O2N MeO OH pKa(ArNH3+) 4.62 2.45 4.20 4.17
H2SO4 + H2O H3O + HSO4
HCl + C2H5OH
H3O + OH
CH3COOH + (C2H5)3N
C2H5OH2
H2O +
CH3COO
+
H 2O
Cl
+ (C2H5)3NH
(C6H5)3CH
+
NH2
(C6H5)3C
+ NH3
酸(HA)在水溶液中达成电离平衡后,质子的浓度是可以测定 的,因此质子酸的强度是可以测定的。
软碱:给电子原子的电负性小,可极化度高,容易氧化,对价 电子的束缚力小;
硬碱:给电子原子的电负性大,可极化度低,不容易氧化,对 价电子的束缚力强;
软酸:接受电子原子的原子体积大,正电荷小(中性分子或负 离子),价电子层中有未共用电子对,电负性小,可极化性大; 硬酸:接受电子的原子体积小,正电荷高,价电子层中没有未 共用电子对,电负性大,可极化性小。
脂肪胺、吡啶和腈分子中氮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分别处在sp3、 sp2、sp 轨道中。s成分越多,碱性越小;这是因为s成分越多, 轨道离核越近,受核束缚越强,相应的接受质子能力就越小。
溶剂的影响: 溶剂对酸碱性的 影响很大。 溶剂对pKa值的影响 酸 H2O 4.2 4.6 MeOH Me2SO 9.5 9.3 12.6 11.1 3.2 DMF 13.5 12.2 4.2 CH3CO2H 4.8 PhCO2H PhNH3+
§2、有机化合物的酸性和碱性
有机化合物中羧酸表现有酸性,胺表现有碱性。此外,很多有 机化合物表现出酸碱性,例如,醚的氧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以 结合一个质子,因此醚有碱性;羰基α-氢可以通过烯醇化而电
电离,因此有微弱的酸性;它们的酸碱性比羧酸和胺要弱;但 各种不同的羧酸和胺的酸碱性强弱也有很大的不同。影响这些 化合物的酸碱性强弱的因素有: 诱导效应(场效应) 取代基的吸电子诱导(-)I效应使开链羧酸的酸性增强: RCH2CO2H O2N Me3N+ NC EtO2S MeCO MeO HO pKa 1.68 1.83 2.47 3.35 3.58 3.53 3.83 可以想到, 卤素一取代乙酸的酸性与卤原子的电负性有关:
RC C (sp) > R2C
2 3 CH (sp ) ≈ Ar > R3CCH2 (sp )
芳香性:如果脱去一个氢原子成为一个碳负离子可以使结构达 到芳香性的要求,从而获得稳定化能,该碳负也必然较稳定。
CH 3CH 3 +
MgBr
EtMgBr
K
K
+ H2
上述反应说明环戊二烯有明显的 酸性(pKa=16),
NH2
共轭效应
取代基的共轭效应也是一种电效应,一般可以这样判断:如果 取代基是一个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原子,则它的p-π共轭效应 对苯甲酸酸性的影响是使酸性变小,因为p-π共轭是p-电子对向 π-轨道供电子。但是这种原子往往还有吸电子诱导存在,实际 的电子作用是这两种效应的综合。这种基团如果连在sp3碳上, 就只能起吸电子诱导的作用。 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基团,如果有共轭作用,例如硝基,就有吸 电子诱导:N-O 双键有一个键是应以p-p轨道成键的,这样的 基团其诱导和共轭都是吸电子的:
3.2 碳负离子的稳定性:
碳负离子是有机反应的一种中间体。C-H键电离后产生的碳负 离子,可以有很强亲核性(由弱的碳氢酸产生),也可能亲核 性较弱,这与碳负离子的稳定性有关。影响碳负离子稳定性的 结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碳原子的杂化状态:带负电荷的碳原子杂化轨道中s成分越多, 电子云越靠近原子核,碳负离子就越稳定。
OH O H O COOH C O
+
H
空间效应: 空间效应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对酸碱性有影响。
NEt2 NEt2 MeO OMe H
H
Et2N MeO
NEt2 OMe
H NMe2
pKa = 16.3
pKa = 5.1
O N O
Me O OH Me O N
Me OH
pKa 8.25
7.22
Me
杂化状态即轨道的s成分:
3.3 邻近杂原子的影响:
Ph3P
CH2
R2S
CH2
R3N
CH2
膦叶立德和硫叶立德的稳定性是由于带正电荷的杂原子的场效 应或是由于碳原子上的p-轨道与杂原子上的d-轨道重叠所致, 还是有争议的问题,氮叶立德中氮只能是场效应:
§4、 Lewis 酸碱电子论
4.1 概念
1923年Lewis提出了更为广义的酸碱电子论:凡是能接受电子对 的任何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统称为酸,又称为电子对受体;凡 是含有可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统称为碱,又称为 电子对给体. Lewis酸碱反应,实质上是形成配位键,产生加合 物.
§3、碳氢酸
3.1 碳氢酸的强度: 碳的电负性为2.55,氢的电负性为2.22,比较接近。因此有机化 合物中C-C和C-H键是共价键,一般难以电离,把有机化合物中 的C-H键看成像羧基中的O-H键那样易电离的酸是有点夸张了。 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富于变化的,一个碳上如果连有几个很 强的吸电基,就会使碳上氢的酸性极大地增强。例如, (NC)3CH的pKa为-5,那是一种相当强的酸;其它如硝基甲烷, pKa约为10;可见有机化合物中C-H键的酸性随结构的不同有很 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把C-H键看成是广义的酸,各类有机化 合物的pKa值见下表。
N O O
对硝基苯酚的酸性比间硝基苯酚强,这是因为间硝基苯酚中, 吸电子共轭几乎没有,只有吸电子诱导,而对硝基苯酚中这两 种作用都有。
氢键:
氢键对酸碱性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邻羟基苯甲酸
由于电离后邻位的羟基能 与羧酸根形成氢键而使羧 酸根较为稳定;
OH COOH pKa 4.20 COOH 2.98 OH 1.30 OH COOH
Me BMe3 + NH 3 Me B H N H H
Me
F BF 3 + OEt2 F B F O
Et Et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常见的Lewis酸有 SO3、 BF3、 AlCl3、 SnCl4、 FeCl3、 ZnCl2、 H+、 Ag+、 Ca2+、 Cu2+等等.
常见的Lewis碱有C5H5N、(C2H5)2O、NH3、(CH3)3N、C6H5NH2、 OH-、CO32-、HCO3-、SH-、CH3CO2-等,而且芳烃烯烃也 是碱; 如果比较一下Bronsted-Lowry质子论与路易斯电子论,可以看 出,对于碱来说多数是一致的.例如,HO - 能接受一质子, HO-也能给出电子对( Lewis ),而NaOH不能看做碱. 对于酸来说,两种理论很不一致.按照Bronsted的定义,H+不 是酸,但按Lewis的定义,H+ 是一个强酸.同样,BH3、AlCl3 不是质子给体,不能称为Bronsted酸.反之,按照Lewis的定义, HCl、H2SO4 、HNO3 、CH3COOH都不作为酸,但它们都能给 出质子,都是Bronsted酸. 这两种理论在有机化学中都在应用,往往用于不同的场合.
[Fe(X)6]3-
另一类像Pt2+,Hg2+,它们的卤离子络合物的稳定性次序恰相反, 即随卤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余金属则介于这两类 之间,其络合物稳定性改变不大.研究其他元素作配体的络合 物的稳定性也发现有类似现象,例如氨、水对碱金属和碱土金 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很强,而对重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例如 Pt2+,Hg2+的络合作用很弱;而硫醚、三烃基膦对碱金属和碱土 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很弱,对Pt2+,Hg2+的络合作用很强;从而 按络合物稳定性的次序把金属离子分为a、b两类, a类金属都是周期表内的A族元素,即主族元素.b类金属都是 过渡金属,即B族或副族元素.另一方面,配体也可分为两类, 一类如F-,它们的络合物稳定性依次递增. 1963年皮尔逊(R.G.Pearson)提出用硬软的概念来整理路 易斯酸碱.他把原子、分子或离子分为硬、软两类,硬软性与 原子或离子的大小、电荷(氧化态)的多少、可极化度的大小 以及中心原子的电负性有关.广义酸a类金属及其电子对受体的 特性是体积小,正电荷多,
3,5-二溴环戊烯能与吡啶生成红棕色的内盐:
Br
C 5 H 5N
Br
N Br
-HBr
N
这些都说明环戊二烯基负离子是很稳定的.如果质子电离后能 形成很大的共轭体系,该质子的酸性就会很大:
H C C H
pKa<7.0
CH
2
(DMSO)
环辛四烯甚至能形成二钾盐------带两个负电荷:
K, Et2O 22K
HA + H2O
H3O+ + A
Ka
[ H 3 O ][ A ] [ HA ]
作为溶剂,水的浓度基本不变,因此,把平衡中[H2O]项合 并在Ka中了 。但是上式中用了浓度,不是活度,所以这样计 算得到的Ka是近似的。不过, Ka用于各种酸的强度比较还是 可以的。但是文献中往往用pKa来表示各种酸的强度,因为各 种酸的强度相差很大。 但酸性很强的酸在水中几乎都是完全电离的。因此强酸在水中 就不能分辨其强度。可以看成是因为水的碱性太强了,起到了 所谓的“拉平效应” 。解决的办法是在碱性小的溶剂中测定。
相似的,酸性太小的酸(pKa<16)在水中也不能测,因为水电离出 的氢离子的浓度就比欲测弱酸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浓度还要大, 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碱性更强的溶剂中测定。例如,在甲醇中可 以测定pKa = 14~20之间的酸的强度,在DMSO中可以测定 pKa=13~18之间的酸的强度,在环己胺中可以测定pKa=18~3 2 之间的酸的强度。 碱的强度 : 碱的强度可以用它的Kb来表示,但文献中多用它的共轭酸的pKa 来表示。质子酸电离出一个质子后就变成相应的共轭碱,而碱 结合一个质子后就变成其共轭酸。碱性越大,结合一个质子后 就越不容易电离---这就是弱酸,因此,碱的强度可以用它相应 的共轭酸的pKa来表示, pKa越大,酸性越小,碱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