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的书法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
唐代是一个文化大国,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社会。唐太宗任贤纳谏,励精图治,且又酷爱书法, 推崇二王。书法界更是人才辈出,灿若星斗,初唐书法家中就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及薛稷最负盛名,史称“初唐四家”。欧阳询(557 ~641) , 字信本, 潭州临湘( 湖南长沙县) 人。他是由陈、隋入唐的著名书法家。他的祖父欧阳危页是陈朝的大司空,父亲欧阳纥是陈朝的广州刺史,后其父因事被杀,欧阳询由他父亲的好友陈朝尚书令江总(519 ~594) 收养。教其书学,欧阳询长相虽很丑陋,但勤奋好学,颇有时名。隋时官至太常博士,他与李渊是好朋友,李渊登基后,官至给事中。太宗时历任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官至太子率更令, 故世常称之为“率更”、“欧阳率更”。他博通经史, 尤精三史。武德七年(624) 奉敕与裴矩、陈叔共撰《艺文类聚》一百卷。其书法各体皆精, 尤以楷书最工。初学二王, 后兼得秦篆、汉隶、魏碑之法,自成一家,笔力险劲,体势峻拔险峭,法度平整, 规范森严, 世称“欧体”,历代书论家评价很高。张怀《书断》云:“欧阳询八体尽能, 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 风旋电激, 掀举若神。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宕流通,示之二王,可为动色。”姜夔《续书谱·用笔》云:“欧阳率更结体太拘,而用笔特备众美。虽小楷而翰墨洒落,追踪钟、王, 来者不能及也。”《唐人书评》称赞欧阳询书法云:“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目真目,力士挥拳。”莫云卿《莫廷韩集》云:“欧之正书,禾农纤得度,刚劲不挠,点画
工妙,意态精密,杰出当世。”《宣和书谱》认为欧阳询为翰墨之冠,名扬海外,邻邦高丽曾派使者求其墨迹,唐高祖叹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遂固谓魁梧耶?”欧阳询对书法爱好成癖。传说他在一次外出途中,偶而看见路边杂草丛中有一石碑,于是便下马观看,发现是西晋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碑石,欧阳询非常喜欢,端详了许久,可是站的时间太久,感到腰酸腿痛,便转身骑马离去,走了不远,又策马回来,继续观看,迟迟不愿离去,最后干脆用毛毯铺地,坐在碑前观看了三天三夜,细心琢磨领会碑文书法的风采和神韵。这个传说虽然说有些夸张,但我们由此可看出欧阳询对书法追求的痴情之心。欧阳询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不衰。他的传世书迹主要有楷碑《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隶碑《房彦谦碑》、行书墨迹《仲尼梦奠帖》、《千字文》、《卜商读书帖》、《张翰思鲈帖》等。现择
其要介绍如下:《九成宫醴泉铭》。此碑是欧书碑刻中流传最广、最著名的一种,简称《九成宫》或《醴泉铭》。唐贞观六年(公元632 年) 四月立,碑在陕西麟游天台山。九成宫即隋之仁寿宫,原为隋文帝杨坚的避暑行宫,依山而建,豪华壮观。杨坚在此宫内为其子杨广所杀。隋亡后,唐太宗下令复修,因山有九重,而改隋“仁寿宫”为“九成宫”。其宏伟壮丽为唐代离宫之首,魏征的描绘是:“冠山抗殿,绝谷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 高阁周建, 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观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但宫内缺水,贞观二年唐太宗在宫中“西城之阴,高阁之下”见一块地方潮湿,遂以杖导地,得水而甘,因名醴泉。并命时任秘书监的魏征纪事,命欧阳询书写立碑。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
678年) 天台山山洪暴发,九成宫被毁,此后再未修复,现仅存遗址残迹。但《九成宫》碑至今保存完好,弥足珍贵。此碑高7. 4 尺,宽3. 6 尺,楷书二十四行,每行五十字。为欧阳询七十六岁的应诏之作,写时精神高度集中, 用笔、结构、章法, 无一庇漏。堪称人书俱老,炉火纯青,高华浑穆,气象万千。此碑在欧书碑刻中,字体较大,写得劲拔险峻,有晋魏风韵,开唐人之先。正如明赵山函《石墨镌华》所说, 推此为正书第一,是楷书中登峰造极之作。此碑由于立碑伊始即频遭捶拓,加上年久腐蚀,磨损严重,致使笔画变细,到清代已非常瘦细,后又被人加刻变粗,也就失去本来面貌。现存最精美的拓本,当属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北宋拓本不但点画丰腴,而且字迹清晰,所以是学写欧字的最好范本。《房颜谦碑》全称《唐故都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剌史临淄定公房公碑铭并序》。唐贞观五年(公元631 年) 三月刻石。碑在山东章邱县,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隶书,36 行,行78 字; 碑阴15 行,行13 字,碑侧3 行计33 字。篆额“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碑文、碑阴皆隶书,因为欧阳询隶碑少,此碑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碑主房彦谦,字孝中,唐太宗时宰相房玄龄之父,此碑虽为隶书,其实字介于隶楷之间, 用笔与“二”相似。横法和撇尾还保留燕尾似的波挑,结体端严,挑拔险峻,是一种隶楷混合体。前人曾有“草隶之妙, 冠绝当时”的称誉。由此可见,欧字是从汉魏晋书法演变而来。所以,如果要学欧阳询的楷书,应重视此碑。《卜商读书帖》,墨迹本。无款, 欧阳询书。疑摹本。纸本,纵25. 6 厘米,横16. 6厘米。6 行, 53 字。签题:“唐欧阳询书”5 字,乃宋徽宗瘦金体。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为欧阳询入唐以后的晚年字迹,
虽无年月,但可以从他的行笔来断定。其字的结构已呈长方形,用的是右军笔法。但字态修长,具有自己面目。在欧阳询以前,没有这种特色。这幅字的最大特点是,点画丰腴,精华内敛, 字体修长, 气韵生动。清高宗评其书云:“风力振采,藻耀高翔。”现在能看到欧书墨迹甚少,而又以此为上乘,弥足珍贵。《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墨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欧阳询先后写过几本《千字文》,可惜现仅存此件。有北宋王诜跋:“东坡公云: 欧率更书非托于褊,无所措其奇,其末流遂至李国辈,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仆非唯此评,又爱其笔札瑰伟,遂先白主人而取之,主人自有好事之病,怜我病更甚,故取之而不拒也。晋卿书。”仔细观察此墨迹,可以看出是欧阳询中年以后写的,行笔内压,外拓并用,转折自如,气脉贯穿。字的结构凝重而丰致,布白准确,疏密适度。欧阳询的正书,是人人敬仰的“法书”。他的行书寓于楷书之内。《行书千字文》墨迹,其点、画、转、折,无一不是楷书的笔致。他把魏、晋、六朝书法的长处融化吸收,形成自家面目,学古人,又不拟古人,所以成为初唐书林的高手,几代宗师。后来中唐、晚唐的书家,都是学他的。人们一般对欧阳询碑版知道较多, 对行书《千字文》墨迹了解较少。现在已将此墨迹影印出版,这对学习欧阳询行书的书法爱好者将会提供不少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