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织,禽兽之皮是衣也”。 《礼记·札运篇》又云:“„„未有火化,食草之实,鸟兽之类, 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半坡氏族织布示意图
原始人物服饰
篦纹陶器编织物
贰 纺编织物的设计形式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良渚文化早期发现有不少竹编织物、草编织物和丝麻织物,竹 编器上能看到人字纹、菱形花样、十字纹等,显示出相当高的工艺 水平。尤其是丝织物的出现,更说明我国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开始养 蚕织绢,是世界上最早出产丝织品的国家,这表明我们祖先具有的
《中国设计史》课件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时期
Leabharlann Baidu
设计的起源与石器的制作设计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艺术设计
壹 设计的起源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设计起源于劳动,但不排斥其它诸说的合理因素,有些艺术样 式表面看来并不是直接产生于生产劳动,是来源于其他的一些方面。
在原始社会中,关于设计的性质特征:
物纹,以鱼、蛙、鹿及鸟为装饰对象,尤以
人面鱼纹、鱼纹、鱼鸟结合纹,生动精采, 变化多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人面鱼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
长颈小口双耳罐
舞蹈纹盆
马家窑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 年至前2050年。马家窑文化在一 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征,一般分为马家窑、半 山和马厂三个类型,分别代表三个发展时期。
此钵为夹炭黑陶,腹身接近长
椭圆体,器表平滑,黑色纯正。 器外壁两面均刻有猪纹,刻痕为 白色。猪纹图案与实物形象稍有 出入,嘴部极长,四腿颇高,脚 趾与禽类有相似之处。猪身饰以 圆涡纹和花叶纹,颇添盎然生趣。
《中国设计史》课件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第三节 原始社会时期
纺编织物的产生与设计形式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二节 原始社会时期
陶器的制作与器形的设计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艺术设计
壹 陶器的产生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在我国的古老传说中,陶器最初是由舜开始设计制造的,所谓 “陶可滨,作什器于寿丘。”记录的就是“舜陶于水滨”这段传说。 陶器最早起源于距今七千至五千年前由老官台文化发展而来的 仰韶文化时期。那时陶器“合土为釜”,为生活用品,制作简单、 粗糙,表面有绳席或人面鱼纹及兽面纹样装饰。此后到了距今4900 年至41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彩陶
陶器制作 (1)彩陶制作 最初人们只是在木制或编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后来才直 接用粘土作成成型的容器,加以烧制,这就是最早的陶器。 (2)黑陶制作 黑陶是在陶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注入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将碳 渗入陶器形成乌黑如漆的效果。
贰 重要的陶文化期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中国设计史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任课教师:万凡
《中国设计史》课件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主讲教师:万凡
本章提要:
本章即从原始社会的石器产生与制作开始,探讨艺术设计的起源和随之 发展起来的诸种手工艺品种的生产和技术水平、艺术特色,以期将艺术 设计的源流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概貌。
我国原始人群、氏 族分社遗址分布图
宽带交叉纹壶
彩陶菱格网纹壶
龙山文化
当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彩陶衰落之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
又兴起了“黑陶文化”,又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现属章丘县)龙山镇, 所以又称为“龙山文化”。
早期龙山文化又称“庙底沟第二期文化”其陶器以黑陶和褐黑陶为主,器形以
平底器为主,其次是三足器和圈足器。
壹 纺编织物的产生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纺织和衣着,开始时人们
用动物的羽毛和兽皮来遮掩和御寒。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开始有了纺织和编 织的衣料。
黄帝、尧、舜时代以有成型的衣服。
服装形式以定为上衣下裳,最初的衣裳 大概只是围裙和披肩。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图
《韩非·五蠹篇》曰:“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
河姆渡遗址水井井架和草顶复原图
原始半穴居建筑复原图
新石器时期建筑的技术、艺术成就
(1)创造了聚落、居住建筑、陶窑、祭坛等多种建筑形式,为后代 建筑的发展奠定了最早和最基本的基础。
(2)在结构上,窑洞、木梁架和干阑三种类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
发展,基本确立了以后几千年中国传统建筑的土木结构形式。
(3)坯砖、木骨泥墙、烧烤地面、白灰面及室外散水等建筑材料与技术的
(1)设计源于劳动(如装饰纹样起源于劳动节奏和生活); (2)设计具有象征性(如象征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鱼有子孙繁 衍的意义); (3)设计具有抽象性(如纹样从现实中抽象而来); (4)设计有功能性(如工具是有着其实用功能的,再强调其装饰 性)。
贰 石器设计的出现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人类在敲敲打打中度过了饥寒交迫的几十万年,作为最基本的生存工 具,石头经过了粗糙的打制时期(元谋、蓝田、北京人、丁村人)到了磨 制钻孔(山顶洞人)时期。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彩陶即陶器 烧好后再描绘朱、黄、白、黑等彩色纹饰,色彩容易脱落。仰韶文化的彩陶工 艺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1953年首次发
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因而得名。陶器以
卷唇盆和圆底的盆、直口鼓腹尖底瓶为典型 器物,造型比较单纯。其纹饰主要有:①动
应用,不但大大改善了当时建筑的使用及人们的生活条件,而且还为后世
长期所沿袭。 (4)审美观念亦已反映到建筑中。例如室内墙面涂以白灰,不但增加了亮
度,也增加了美观。
(5)环绕向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建筑布局原则及若干基本几何形体 的应用,已大量应用于或体现在聚落、祭坛和居住建筑之中。
《中国设计史》课件
龙山文化
典型龙山文化以山东为中心。陶器的制作以轮制为最多。薄而光的蛋壳黑陶大 量出现。
陶鬶,蒸煮器。它是由 陶鼎演变而来的,以三条肥 大中空的款足代替了鼎的实
心足,扩大的用火加温时的
受热面积。器颈部拔高,整 体造型宛如一只昂首挺胸的
大鸟,形态别致。体现了实
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造型设 计思想。
良渚文化
刃和尖,形成特定的工具,例如箭头。 细石器出现的意义:一是石器制造技术的精细化;二是出现了弓箭,人类狩猎 能力的飞跃。
下川细石器
带柄工具与杠杆原理和动力原理
人类使用工具之始,都是直接用手把握,
而不知柄的作用。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原始先民才逐步意识到带柄工具所 具有的省力作用。
《中国设计史》课件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练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石器制作中的设计因素? 2、原始陶器的特点及其主要设计特色是什么?
3、原始纺编织物的种类及其设计特点是什么?
4、原始居住屋所揭示的我国建筑设计的主要雏形有哪些?
的基座,用桩柱绑扎方式立柱、架梁、盖
顶的半楼式建筑,是巢居的继承和发展。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干栏式建筑遗迹是迄今 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木构建筑。
原始人的住所,先是以天然洞穴作 为栖身之处,所谓“昔者先王,未有宫 窑,冬则居管窑,夏则居槽巢……” (《礼记· 礼运》)
河姆渡遗址干阑式民居复原图 半坡村原始社会大方型房屋复原图
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
造起穴居和半穴居的建筑,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地面上的木架房屋。为了适
应公社生活的需要,还出现了上百个房屋聚集在一起的村落。 此外,生活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人们,则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
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且采用了榫卯结构。
干栏式建筑
是一种以桩木为基础,构成高于地面
纺织设计意识的产生,并朝着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方向发展。
《中国设计史》课件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第四节 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居住设计的雏形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艺术设计
我们的祖先最早的居住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天然岩洞;一是构 巢而居。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就地采材、
因地制宜地营造自己固定居室的活动。
从旧石器过渡到新石器,经过了很长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在考古学上被 称为“中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和新石器混用时期,同时,在石器
制作的渐变中,出现一种过渡石器,被称为“细石器”。
细石器制作: 是在旧石器打制方法中出现的。一般是先在石料上砸打出一个台面,然后
从台面上多次砸击,就会打下若干细小的长条石片,这些石片再进一步加工出
良渚文化,代表了浙江北部和太湖周围地区的一种黑陶文化。制作作为轮制, 表面经过打磨,烧制后呈漆黑色的光泽。
良渚文化 黑陶高柄盖圈足罐
良 渚 文 化 玉 器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 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 猪纹长圆形黑陶钵
旧石器的主要特征是: a、工具用途未真正分化,一件有着薄刃的工具,可以用来刮削, 也可切割、钻凿; b、工具形制没有统一,打制出的石器什么形状都有,没有按照用 途统一样式; c、使用时不加第二步加工,任选一片就使用。
新石器时代的工具是凿磨而成的,制作出来的工具比较精致,用途
也分化了,同类石器的形制呈现出明显的统一性。有的新石器还安上木 柄,钻孔穿绳。
半坡氏族织布示意图
原始人物服饰
篦纹陶器编织物
贰 纺编织物的设计形式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良渚文化早期发现有不少竹编织物、草编织物和丝麻织物,竹 编器上能看到人字纹、菱形花样、十字纹等,显示出相当高的工艺 水平。尤其是丝织物的出现,更说明我国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开始养 蚕织绢,是世界上最早出产丝织品的国家,这表明我们祖先具有的
《中国设计史》课件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时期
Leabharlann Baidu
设计的起源与石器的制作设计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艺术设计
壹 设计的起源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设计起源于劳动,但不排斥其它诸说的合理因素,有些艺术样 式表面看来并不是直接产生于生产劳动,是来源于其他的一些方面。
在原始社会中,关于设计的性质特征:
物纹,以鱼、蛙、鹿及鸟为装饰对象,尤以
人面鱼纹、鱼纹、鱼鸟结合纹,生动精采, 变化多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人面鱼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
长颈小口双耳罐
舞蹈纹盆
马家窑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 年至前2050年。马家窑文化在一 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征,一般分为马家窑、半 山和马厂三个类型,分别代表三个发展时期。
此钵为夹炭黑陶,腹身接近长
椭圆体,器表平滑,黑色纯正。 器外壁两面均刻有猪纹,刻痕为 白色。猪纹图案与实物形象稍有 出入,嘴部极长,四腿颇高,脚 趾与禽类有相似之处。猪身饰以 圆涡纹和花叶纹,颇添盎然生趣。
《中国设计史》课件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第三节 原始社会时期
纺编织物的产生与设计形式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二节 原始社会时期
陶器的制作与器形的设计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艺术设计
壹 陶器的产生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在我国的古老传说中,陶器最初是由舜开始设计制造的,所谓 “陶可滨,作什器于寿丘。”记录的就是“舜陶于水滨”这段传说。 陶器最早起源于距今七千至五千年前由老官台文化发展而来的 仰韶文化时期。那时陶器“合土为釜”,为生活用品,制作简单、 粗糙,表面有绳席或人面鱼纹及兽面纹样装饰。此后到了距今4900 年至41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彩陶
陶器制作 (1)彩陶制作 最初人们只是在木制或编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后来才直 接用粘土作成成型的容器,加以烧制,这就是最早的陶器。 (2)黑陶制作 黑陶是在陶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注入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将碳 渗入陶器形成乌黑如漆的效果。
贰 重要的陶文化期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中国设计史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任课教师:万凡
《中国设计史》课件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主讲教师:万凡
本章提要:
本章即从原始社会的石器产生与制作开始,探讨艺术设计的起源和随之 发展起来的诸种手工艺品种的生产和技术水平、艺术特色,以期将艺术 设计的源流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概貌。
我国原始人群、氏 族分社遗址分布图
宽带交叉纹壶
彩陶菱格网纹壶
龙山文化
当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彩陶衰落之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
又兴起了“黑陶文化”,又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现属章丘县)龙山镇, 所以又称为“龙山文化”。
早期龙山文化又称“庙底沟第二期文化”其陶器以黑陶和褐黑陶为主,器形以
平底器为主,其次是三足器和圈足器。
壹 纺编织物的产生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纺织和衣着,开始时人们
用动物的羽毛和兽皮来遮掩和御寒。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开始有了纺织和编 织的衣料。
黄帝、尧、舜时代以有成型的衣服。
服装形式以定为上衣下裳,最初的衣裳 大概只是围裙和披肩。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图
《韩非·五蠹篇》曰:“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
河姆渡遗址水井井架和草顶复原图
原始半穴居建筑复原图
新石器时期建筑的技术、艺术成就
(1)创造了聚落、居住建筑、陶窑、祭坛等多种建筑形式,为后代 建筑的发展奠定了最早和最基本的基础。
(2)在结构上,窑洞、木梁架和干阑三种类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
发展,基本确立了以后几千年中国传统建筑的土木结构形式。
(3)坯砖、木骨泥墙、烧烤地面、白灰面及室外散水等建筑材料与技术的
(1)设计源于劳动(如装饰纹样起源于劳动节奏和生活); (2)设计具有象征性(如象征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鱼有子孙繁 衍的意义); (3)设计具有抽象性(如纹样从现实中抽象而来); (4)设计有功能性(如工具是有着其实用功能的,再强调其装饰 性)。
贰 石器设计的出现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人类在敲敲打打中度过了饥寒交迫的几十万年,作为最基本的生存工 具,石头经过了粗糙的打制时期(元谋、蓝田、北京人、丁村人)到了磨 制钻孔(山顶洞人)时期。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彩陶即陶器 烧好后再描绘朱、黄、白、黑等彩色纹饰,色彩容易脱落。仰韶文化的彩陶工 艺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1953年首次发
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因而得名。陶器以
卷唇盆和圆底的盆、直口鼓腹尖底瓶为典型 器物,造型比较单纯。其纹饰主要有:①动
应用,不但大大改善了当时建筑的使用及人们的生活条件,而且还为后世
长期所沿袭。 (4)审美观念亦已反映到建筑中。例如室内墙面涂以白灰,不但增加了亮
度,也增加了美观。
(5)环绕向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建筑布局原则及若干基本几何形体 的应用,已大量应用于或体现在聚落、祭坛和居住建筑之中。
《中国设计史》课件
龙山文化
典型龙山文化以山东为中心。陶器的制作以轮制为最多。薄而光的蛋壳黑陶大 量出现。
陶鬶,蒸煮器。它是由 陶鼎演变而来的,以三条肥 大中空的款足代替了鼎的实
心足,扩大的用火加温时的
受热面积。器颈部拔高,整 体造型宛如一只昂首挺胸的
大鸟,形态别致。体现了实
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造型设 计思想。
良渚文化
刃和尖,形成特定的工具,例如箭头。 细石器出现的意义:一是石器制造技术的精细化;二是出现了弓箭,人类狩猎 能力的飞跃。
下川细石器
带柄工具与杠杆原理和动力原理
人类使用工具之始,都是直接用手把握,
而不知柄的作用。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原始先民才逐步意识到带柄工具所 具有的省力作用。
《中国设计史》课件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练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石器制作中的设计因素? 2、原始陶器的特点及其主要设计特色是什么?
3、原始纺编织物的种类及其设计特点是什么?
4、原始居住屋所揭示的我国建筑设计的主要雏形有哪些?
的基座,用桩柱绑扎方式立柱、架梁、盖
顶的半楼式建筑,是巢居的继承和发展。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干栏式建筑遗迹是迄今 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木构建筑。
原始人的住所,先是以天然洞穴作 为栖身之处,所谓“昔者先王,未有宫 窑,冬则居管窑,夏则居槽巢……” (《礼记· 礼运》)
河姆渡遗址干阑式民居复原图 半坡村原始社会大方型房屋复原图
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
造起穴居和半穴居的建筑,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地面上的木架房屋。为了适
应公社生活的需要,还出现了上百个房屋聚集在一起的村落。 此外,生活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人们,则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
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且采用了榫卯结构。
干栏式建筑
是一种以桩木为基础,构成高于地面
纺织设计意识的产生,并朝着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方向发展。
《中国设计史》课件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第四节 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居住设计的雏形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艺术设计
我们的祖先最早的居住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天然岩洞;一是构 巢而居。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就地采材、
因地制宜地营造自己固定居室的活动。
从旧石器过渡到新石器,经过了很长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在考古学上被 称为“中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和新石器混用时期,同时,在石器
制作的渐变中,出现一种过渡石器,被称为“细石器”。
细石器制作: 是在旧石器打制方法中出现的。一般是先在石料上砸打出一个台面,然后
从台面上多次砸击,就会打下若干细小的长条石片,这些石片再进一步加工出
良渚文化,代表了浙江北部和太湖周围地区的一种黑陶文化。制作作为轮制, 表面经过打磨,烧制后呈漆黑色的光泽。
良渚文化 黑陶高柄盖圈足罐
良 渚 文 化 玉 器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 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 猪纹长圆形黑陶钵
旧石器的主要特征是: a、工具用途未真正分化,一件有着薄刃的工具,可以用来刮削, 也可切割、钻凿; b、工具形制没有统一,打制出的石器什么形状都有,没有按照用 途统一样式; c、使用时不加第二步加工,任选一片就使用。
新石器时代的工具是凿磨而成的,制作出来的工具比较精致,用途
也分化了,同类石器的形制呈现出明显的统一性。有的新石器还安上木 柄,钻孔穿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