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做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一、

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④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⑤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⑥作亭者谁?⑦山之僧智仙也。⑧名之者谁?⑨太守自谓也。⑩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_ _______句。写景的顺序是________ ________。概括描写滁州地理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

①~⑤。从远到近,从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环滁皆山也。

2.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

视觉,听觉。

3.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

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

4.写山和泉有什么作用?

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醉翁亭周围的环境,又为写亭作了自然的铺垫。

5.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提示可分为二层)

①第一层(①~⑤)交代醉翁亭周围的环境②第二层(⑥~(12))醉翁亭命名的由来。

6.交代亭的来历的句子是:_______ _。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7.“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引出下文。

8.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9.第一段文字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1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一千古名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11.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什么?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二、

12.以简短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写了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之景,乐趣无穷。

13.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朝景:日出而林霏开。

暮景:云归而岩穴暝。

春景:野芳发而幽香。

夏景:佳木秀而繁阴。

秋景:风霜高洁。

冬景:水落而石出。

14..由“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水落石出”

头就显露出来了,现在常用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15.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

抓住了不同时令景物的各自特点。

16.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分——总。先写山间之景,再写观景的感触(景中之乐),强调了“乐亦无穷”。

17.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

三、

18.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与宾客的宴酣之乐。

19.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

四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

20.“伛偻提携”指什么?是什么修辞方法?

老人、小孩。借代。

21.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什么?这和太守有什么关系?

反映了滁州人民生活安定富足,怡然自乐。

因为太守励精图治,政治清明,使人民安居乐业。

22.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是什么?

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23.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4.太守真正醉的原因是什么?

①陶醉于山水风光。②陶醉于百姓安居乐业。

25.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山间野味,取之于当地。

这样写出了滁地的富足,揭示了宴酣之乐来自山水之乐。

26.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醉”是“乐”的表现。

27.出自本段的成语及意思。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四、

28..第四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太守与宾客日暮醉归,在议论中含蓄点明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9.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照应上文什么内容?

暮而归。

30.这段紧扣一个“乐”字,作者是怎样使用衬托手法的?

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再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递进,突出了太守之乐(作者的心情)。

3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因何而乐(乐的含义)?

①与民同乐之乐。②寄情山水之乐。③宴酣之乐。

32.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什么?

醉能同其乐。

33.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悠然自得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

旷达胸襟。

34.文章结尾“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才点出醉翁的名字,有什么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