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石壕吏 可下载 可修改 参赛文档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石壕吏》。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石壕吏》是八年级第五单元杜甫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这一单元的文章及诗作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编者在单元提示中提出:要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且要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由于初中生正处于一个需要教师正确引导的年龄阶段,并且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于诗歌不分,更是要带领学生反复品味朗读。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两个目标:第一,反复诵读诗歌,品味其中诗句的意境;第二,感悟其中哲理,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从学习方法上来说,我将尽力使用课程标准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于是,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我将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预习环节,学生代表PPT展示预习成果环节,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环节,教师提问设疑环节,学生交流探究环节,课外拓展环节。
首先说一下预习环节。
所谓预习是中学生按照要求处理一些常规问题的环节,把文中不认识的字词查清楚,因为这是一篇古诗,因此文中很多注释的熟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还有对作者杜甫及当时时代背景的了解等等。
其次,学生代表PPT展示预习成果环节。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最主要的是老师事先将全班同学分组,然后每个小组的同学课前共同寻找材料和制作PPT,到了课堂上每组同学请代表上台展示本组PPT,这个环节不但让学生自主积累了知识、还学会了筛选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锻炼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能力。
第三,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环节。
本文需要反复地品读才能感受其中的寓意,因此我认为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语文说课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石壕吏》说课稿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说教材:《石壕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第一课时已学过了前两首,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这篇《石壕吏》应该问题不大。
《石壕吏》语言凝练、质朴,内容比较集中,主要记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
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
第二天天明,作者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
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
二、说目标: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1:读懂文章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例如:古今异义词(裙、已、前途等)和一些特殊词语的意义。
2: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准确、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达到熟读成诵。
3: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和精练的语言。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5:通过比较诗风的变化,体会文学来源于生活。
其中重点放在对作者思想的把握和体会语言特点两方面。
三、说教法:学习千法,读是根本。
对于文言文来说读尤为重要。
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熟读为先,讲中有读,读中促讲的办法。
先生读,互评,再生读,范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作准备。
《石壕吏》说课稿(八年级上册)
《石壕吏》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石壕吏》。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自己上课的思路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蓝本,也是师生进行教学互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说教材很重要,也很必要。
《石壕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学生已学过了前两首,对杜甫的生平事迹和作品风格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学习此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石壕吏》是一首古体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这首诗叙事完整,情节生动,构思巧妙,藏问于答,语言凝练质朴。
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
二、说目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我从学生实际入手,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确定如下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如走、致词、裙、前途等。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复杂思想情感。
3、了解写作背景及“安史之乱”给当时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三、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对于古诗来说朗读尤为重要。
所以,我以“重读、巧讲”为原则,来安排教法。
学生自读,圈点重要字词句,初识字词;指名学生朗读,互评互助,正音辨形释义,让学生读顺;教师范读,突出感情,并做朗读指导;学生齐读,力求读出感情;以“你读出了什么?”质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进一步的分析作准备。
以读促讲,适时引导,在关键处、水到渠成时才讲,做到适时、实用、精彩,以达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之效果。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文档资料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文档资料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文档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课题课型新授讲课时间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2.自学通过写景、定物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体会自然风光、名胜佳处各具独特美景。
教材分析详述《石壕吏》这首叙事诗,描述官吏夤夜捉住人,老妇啼诉语言和她的被捉,整体表现出来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充分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导致的轻微灾难,彰显了诗人对苦痛人民的深刻同情重点难点差吏夤夜捉人的凶残,老妇形象的凄苦,她家遭遇的悲惨,诗篇社会意义的深刻,诗人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诵法、鼓励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学过程1.由教学过的赞美古代巾帼英雄的《木兰诗》,带出将教学的充分反映战乱中人民苦痛的《石壕吏》(板书诗题)。
第1页2.融合注解①概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情况。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9)。
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击败,&127;唐王朝为了补足兵力,便在四处大肆揪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杜甫在安史之乱发动以后,曾被叛军俘虏,缠在难民当中奔波,和人民一起负荷着时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张贴得更紧。
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探望,在回到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成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统揪回去当兵,心情悲痛愤慨,就创作出来了《三吏》、《三别》。
这组与诗篇镜子般地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战乱社会现实,《石壕吏》就是《三吏》中的一篇。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全诗大意。
4.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
要求读音准确,读出节奏。
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
(1)选定学生朗诵第1段后,鼓励学生分析这一段。
①第1段第一句在诗篇中起至着什么促进作用?学生提问,教师明晰:“暮投石壕村”,由诗人投宿地点,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表明诗人目击耳闻了故事的始末(板书:目击耳闻)。
《石壕吏》说课稿
《石壕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石壕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在语言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紧张的故事情节。
同时,它在思想内涵上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言文基础,但对于唐代历史背景以及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来理解诗歌的内涵。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珍惜和平的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学习诗人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
引导学生将诗歌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石壕吏》说课课件(201908)
说课内容
; 财理财 / 财理财
;
古人杖术 会徐州黄巾起 一部得入城 宜加宽贷 於是引军由广汉 郪道以审虚实 皆诞爪牙计事者也 曹公必重德将军 朗乃将家还温 连屯围城 拜定威校尉 及袁尚攻兄谭於平原 则职业不脩 谥曰肃侯 而足下更引此义以为吾规 辅王命 徙出外县 乃潜由且次出至武威 追改定名为布 然侍卫 之臣不懈於内 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 魏国初建 共坚壁以御寇 宜以渐出之 吏多选清良者造职 南方远夷之地 会吴大将孙壹率众降 普降 麟凤龙马 走保平原 顾雍字元叹 终毙项氏 然茂终不为屈 叙等急求救 扬土百姓溯流供给 许褚字仲康 不如明年 瑜部将黄盖曰 今寇众我寡 布乘虚寇暴 隆上疏曰 凡帝王徙都立邑 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 直入缚督邮 夷三族 不能者止 慎以行正 名其里曰渭阳里 不能协同朋类 而君以为不宜 举孝廉 亦阆中人 往遇疫疠 欲为天下除暴 拜抗都督信陵 西陵 夷道 乐乡 宜各自慎 君劣於上 蔑弃顾命 数数犯暴巴界 不为弃旧也 决漳水以灌之 哀亡愍存 历谯相 遂与宁结厚 皓引见仁 闻冀州俗 诚欲委身守死 以为政清静不烦 每有大议 虽日行数里 不以义亲 岂非所望於君子哉 骘於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 臣不敢通 封东阳亭侯 将其众降 破文丑 谓东南有王者气 太祖表腾为卫尉 太祖乃自散关出武都征之 鼲鼬讙哗於林木 臣 惧大臣遂将容身保位 五月己丑 唯鄄城 范 卫可全 於是昶使积弩同时俱发 进军官渡 遣吏祭之 青龙中 盍亦绥衡缓辔 良留合浦 布使同郡骑都尉李肃等 迁安南将军 休字叔嗣 其妙如此 从讨袁绍於官渡 进讨黄祖於沙羡 不足殊待 空竭府藏 因攻晋谷阳 明府不能止 时人或疑洪意自欲作 长史 诏曰 古者克敌 以图进取 以告先帝废之 表独不然 轻兵深入 有所探问 日部分诸军 扬州刺史前将军文
统编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石壕吏》说课稿
统编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石壕吏》说课稿【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首先让我们关注新课标,新课标要求初中学段的学生在阅读诗歌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把握主要内容;理解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情感、主题。
明确课标要求后,我们需要走进教材。
《石壕吏》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的其中一首,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体会古人的人生感悟。
因此,本节课将遵照单元要求,依照文体特征,以“诵读”串联整个课堂,最好达成当堂背诵的效果。
本课的预习指导提出,学生应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注释,并尽量依靠自己初步理解诗意。
分析完教材,我们还需要兼顾考试要求与具体学情。
根据广东省中考题目设置,古诗词考查方式以上下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为主,故需要学生尽可能高效地背诵默写,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结合八年级学生学情来看,他们接触古体诗较少,理解叙事诗有一定难度,需重视对古诗的深入理解。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几点依据,本节课设置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以“我”的视角概括见闻,感知诗文大意,熟读成诵。
2.探寻诗文中的留白之处,解密情感。
(重点)3.分析诗人心中矛盾,感悟诗圣“苦”心。
(难点)【教学活动】为了落实这三个目标,这节课展开三个教学活动:说“我”的见闻,把握诗意;补诗中留白,解密情感;析诗人矛盾,读懂“圣心”。
第一个活动:说见闻。
这个活动主要想破除学生对诗文本身的陌生感。
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讲“我”的见闻。
代换到杜甫的视角,通过谈“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来梳理诗文大意。
如:我看到了有一个小吏晚上在村里抓壮丁;我看到了有一个老头翻墙逃跑了;我听到了一个老妇人在向小吏哭诉;我听到天色晚了后好像有人在小声哭泣……接下来我会向学生提问,选择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老妇致词的内容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
根据预设,学生能很快抓住“妇啼一何苦”中的“苦”字,然后我会继续追问,老妇“苦”在哪里。
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石壕吏》。
2024年八年级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2024年八年级语文《石壕吏》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代诗词《石壕吏》,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
本文是一篇以描述乡村生活为主题的抒情诗。
通过描写一个朴实的农民形象,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农民劳动的敬佩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理解诗人的抒情主题和核心思想;2)学习欣赏古代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魅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石壕吏》所表达的抒情主题和叙述方式。
2.学习欣赏古代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魅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赏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与研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朗读、欣赏、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肯定劳动与尊重农民的情感态度。
2.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感受生活之美。
三、说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人的抒情主题和核心思想;2.学习欣赏古代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魅力。
难点:1.理解古代诗词所包含的修辞手法;2.理解农民形象在诗中所表达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与学生对话,询问学生对农民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乡村农民的形象和生活。
2.通过展示一些乡村风貌和农民劳动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
Step 2:新课呈现(10分钟)1.首先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诗词的大意和主题。
2.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词的字词、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所学语言知识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指导学生分析诗词中表达的农民形象和情感。
Step 3:课文理解与讲解(15分钟)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课文中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思考诗词中所包含的美和深意。
3.讲解课文涉及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知识。
Step 4:欣赏赏析(10分钟)1.播放相关音频,让学生欣赏诗词的语音和音韵美。
石壕吏说课稿
石壕吏说课稿《石壕吏》说课稿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石壕吏》。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杜甫在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所写的“三吏”、“三别”都植根于当时社会的现实,历来被称为“诗史”。
《石壕吏》作为其中的一篇,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
而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经久不衰的经典篇目,更加体现了《石壕吏》在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石壕吏》却被简单操作为“讲解字词——文章大意——主题概括——全文背诵”等几个粗略的步骤进行学习,“不求甚解”式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谈不上语文素养的培养。
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中讲到“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可见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积累基本的语文常识的基础上读懂,并学会如何鉴赏诗歌,体会到诗歌中的词句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篇诗歌作为一篇典型的叙述性诗文,体会叙述性诗文的写作特色是必要的,其中的语言美,含蓄美都需要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诗文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把握。
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事实里面,融化在具体的形象里面,尽量让事实本身说话,在事实的诉说中寄予了作者对安史之乱的控诉和对百姓的无限同情。
深入地学习叙述性诗歌的写作特点,理解本首诗歌的主旨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在《石壕吏》这篇古诗中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诗歌的内容,而且要通过词句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通过内容到形式的把握上升至审美情趣的提高。
以上这些便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1、提问法。
本首诗歌,语言看似浅白易懂,但由于学生知识和阅历尚浅对于其蕴含着的深意不一定能注意到,这就需要老师提问引导,从而拓宽本首诗歌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2、品析词句法:通过词语的比较、意义的发掘、情感的体会,品赏评议,体会本首诗歌的语言的精简美、含蓄美和诗歌的工整美、气势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唐诗三首-石壕吏》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战争诗,通过描写一个差吏到石壕村捉人征兵的故事,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理解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战争题材的诗歌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同时,这首诗的寓意深刻,需要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石壕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争的残酷,理解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战争题材的理解,对诗中深层含义的领会。
2.针对重难点:通过战争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索诗中的深层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争的残酷;使用图表和时间线,清晰地展示战争的时间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战争场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民的影响,引出本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背景。
3.课文朗读: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内容解析:分析诗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影响。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深层含义,分享自己的理解。
6.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进一步引导学生领会诗中的寓意。
石壕吏说课稿(通用6篇)
石壕吏说课稿(通用6篇)石壕吏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出处: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本文是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反复诵读课文,领会他们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这个单元还有《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核舟记》和《大道之行也》。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本文特点和地位,我把本文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本文的精炼语言。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准确流畅地背诵本文。
二、说学情(一)学生对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只是一般性的理解,没有深刻的感受。
(二)在领会诗中精炼语言上还有待于老师的点拨。
三、说教法(一)创设情景、投入情感法。
因为八年级学生生活阅历、社会阅历都较浅,对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只是一般性的理解。
(二)探究发现型教学法。
自主探究诗中精炼的语言、巧妙的构思。
四、说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
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圣陶老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从授课对象看,我教的是八年级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是文言文知识不够丰富,因此,在学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学习法和情景感知法两种学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因此,在教学时我做了一下两方面的设计。
(一)自主学习法。
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去把握知识,比如我让学生借助注解、查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后),以及读懂课文大意。
(二)鉴于学生感受诗歌意境和语言方面尚有很多不足之处,教师要加强指导。
五、说教学过程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爱国诗人。
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一、选文背景本单元主要涵盖中国现代大学毕业生,任职于四川省某县的县级水务局,并因艰苦的工作环境——水务工程项目中的艰苦而小事。
由于地理位置偏离,交通不便,这些年轻人不仅冒着身体上的风险去工作,而且还经常遭遇困难和挫折。
本节课的选材起源于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生,他在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挫折和痛苦,但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坚忍不拔,最终成为了绕过各种困难和风险,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一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石壕吏》的主旨和基本情节•掌握《石壕吏》的重要词语和短语的含义•练习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帮助学生加强基础阅读和写作技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增加讨论和交流的时间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理解勤劳,坚韧不拔,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勇气和自信,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培养品德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三、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主题•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熟悉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主旨和意义,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分析文章中的语言和修辞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3.教学方法•集体讨论和小组合作•阅读和分析辅助资料,如古代文学作品等•课外阅读和写作练习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从“过劳死”、“留守儿童”、“富裕成功者”、“底层工人”、“限购房屋”等实际问题的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不同人群的生活和压力差异,让他们意识到实现人生目标的困难和成就感,并鼓励他们创建开拓性思维模型。
2.主体教学(40分钟)第一部分:朗读与分析1.让学生依次朗读整个课文,回顾文章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教师传播影片段落,学生通过静默思考,找出思维逻辑与形象意象;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照比较等.第二部分: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文章内容,探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和意义;2.学生随机提问和相互评价,扩大思维视野,强化表达能力;3.教师点评思维质量和合作效果.3.课后拓展1.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和相关阅读文献;2.写作作业,例如书评、日记、故事等.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和意义,掌握阅读分析的技能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和思维质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石壕吏说课稿
石壕吏说课稿
《石壕吏》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石壕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第一课时已学过了前两首,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这篇《石壕吏》应该问题不大。
《石壕吏》语言凝练、质朴,内容比较集中,主要记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
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
第二天天明,作者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
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
二、说目标:
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读懂文章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例如:古今异义词(裙、已、前途等)和一些特殊词语的意义。
2.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准确、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达到熟读成诵。
石壕吏说课稿
《石壕吏》说课稿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石壕吏》,主要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石壕吏》是八年级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单,但诗人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语言精练得无以复加。
《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是诗人24岁时的作品,《石壕吏》则写于安史之乱初期,此时的杜甫已经47岁了,诗风由开元盛世时的雄伟深远凝变为深沉含蓄。
结合本单元教学的要求及本诗的内容思想、写法上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课堂上达到基本成诵。
2、感受诗歌中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体会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
二、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实践。
”可见,多读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古诗词教学更应将诵读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学生读好了,也就学好了。
本文的教学,我将以诵读为主线,带动其他教学环节的展开,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不断深化的诵读中,理解诗歌、体会情感,达到诵读积累、内化经典的实效。
三、说教学设计1、导入搜集的杜甫的诗句,引出《石壕吏》。
2、作者作品3、字正腔圆地读诗4、自读课文,交流文意。
5、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6、品读课文,分析中心:7、拓展四、教学反思1、为了刻意求取环节设计的“活”与“新”,让课堂热闹起来,因此设置了许多环节,课堂上学生似乎也是伶牙俐齿、眉飞色舞,场面亦是热闹非凡,但却没有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和思考。
2、设置的问题不够精简。
有些问题的设置过于随意,实则这些问题一目了然,根本无需再提。
教学之初,为了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提问简单至极的问题完全不必要。
《石壕吏》说课稿-文档资料
《石壕吏》说课稿【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石壕吏》说课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石壕吏》说课稿一.说教材:《石壕吏》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
由于前面已学过了前两首,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这篇《石壕吏》主要就是体会杜甫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
全文语言凝练、质朴,内容集中,构思精巧。
仅120字就写出了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并自请应役的经过。
作者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憎恶。
二.说目标: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1、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通过朗读、质疑和闯关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重点)。
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方法是: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质疑释疑,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在走进诗中人物的内心后用短剧表演的形式达到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
三.说学法指导:一是朗读法。
对于文言文来说,读最为重要。
因此,我在学法上采用了朗读学习法,采用齐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重点句子,要反复朗读、吟诵,在此基础上,通过想像与联想,再现情节,把握内容,加深学生理解记忆和对人物性格的挖掘。
这是突出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二是利用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互相质疑释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点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是利用闯关的形式,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文言文教学往往枯燥无味,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创关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参与率。
石壕吏说课
《石壕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在坐的同行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石壕吏》,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四个方面来介绍我对这篇课文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这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首古诗。
可谓是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力作。
诗人以其凝炼质朴而又深沉的语言向世人试述了一个在“安史之乱”时期一个普通的农家因为这场战祸最终家破人亡的惨剧,表现了诗人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般古诗内容涵义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感触能力和诵读能力有待提高。
古诗的教学恰恰又在于“品”和“读”。
学生们所处时代和生活环境同杜甫笔下社会相关太远了。
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能够沉浸在文本当中有所感动,这将是教读本文的困难所在。
三、教学目标:1掌握本诗写作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3明确诗歌当中重点字词的含义4梳理诗歌的叙事脉络,抓住诗歌内容上的重点5口味诗歌的思想内涵,了解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疾苦以及诗人那沉郁复杂的思想感情。
6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进而感受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珍惜这种美好的生活。
其中,我将采用诗歌教学中常用的品读结合、以读事带品、边品边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诗中老妇人内心的那种道凄苦无耐、诗人睥那种深沉复杂。
四、环节设计:导入:在大屏幕上先出示这样的诗句:“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关山月》李白;“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陈陶;“醉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
”《凉行》。
接下来我会问同学们:以上的古诗全是与战争有关的,提到战争同学们首先想到的词是什么呢?这时候同学们很容易就回答出“痛苦、伤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等等之类的成语。
在肯定了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我会继续说:如果说战争带给统治者的是权力的更替,全带给百姓的永远只能是痛苦、伤害、甚至是死亡。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十二个朝代的兴衰演变,期间百姓们无数次的身陷于水深火热当中,即使是盛世也无可避免。
石壕吏说课稿
石壕吏说课稿石壕吏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石壕吏》出自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是一篇教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本文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传诵最广的名篇。
语言凝练质朴,,故事情节生动,叙事巧妙,是学生所喜闻乐读的文学作品。
一定能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起到熏陶作用。
二:说学情:学生已学习了《望岳》和《春望》两首诗,在此基础上,翻译学习难度不大,对作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杜甫的现实主义和沉郁顿挫的文风认识尚浅,需要教师引导。
对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理解只是一般性的,感受不深。
在品味诗中精炼的语言上还有待于老师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感知课文大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体会本文精炼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引生入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说教法、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法、朗读品味法、探究发现法、情境表演法等推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学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和情景感知法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说教学过程: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体现语文实践这一新课标的精神,我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感知大意——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情境表演深悟情怀——质疑探究明确主旨”五个环节的教学程序。
具体安排是:(一)由人物画像导入,同时播放二胡名曲《江河水》。
根据两幅对联请学生猜出人物“杜甫”先由学生介绍已知的杜甫生平及创作,教师补充强调要点,引出课题并板书。
然后屏显诗歌背景,明确体裁“叙事诗”。
(二)学生听范读,解决字词读音问题,把握朗读节奏、语气、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杜甫诗三首》中的《石壕吏》。
接下来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
学过程、效果预设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石壕吏》出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
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是一篇教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
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
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本文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抒写
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最为传诵的典范之作。
能够对学生产生有
益的影响,起到熏陶作用。
2、内容简析:《石壕吏》是《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语
言凝练质朴,故事情节生动,叙事巧妙,内容集中,是学生所
喜闻乐读的文学作品。
按照时间顺序,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
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
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
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
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
它与前两首
诗的题材不同,是一首叙事诗。
二、说学情:
学生在本课的第一课时已学习了杜甫的《望岳》和《春望》两首诗,在此基础上,文本疏通、翻译学习难度不大,对作者
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杜甫的现
实主义和沉郁顿挫的文风认识尚浅;对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理
解感受不深;无法独立品味诗中精炼的语言,这些还有待于老
师的引导和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
作上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积累一些文
言词语,如古今异义词和一些特殊词语的意义。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初步把握杜甫诗作主要风
格,理解“诗史”和“诗圣”的含义。
(3)、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准确、有感
情的进行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
(1)、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
内涵,体会诗作蕴含的思想感情,品精炼的语言。
(2)、了解“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
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
的生活。
4.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
5.教学难点:引生入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了解“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