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08动植物检疫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复习

最新08动植物检疫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复习
最新08动植物检疫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复习

08动植物检疫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复习

08动植物检疫专业综合技能测试与训练复习指导

植物检疫学

一、植物检疫基础知识

1.什么是植物检疫? 其与植物保护有何关系?

植物检疫:为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植物产品的人为调运传播,由政府部门依法采取的治理措施。

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①防治对象不同;②处理的要求不同;③研究内容与工作方法不同。植物检疫制度具有强制性、工作对象具有特殊性、除害处理要求彻底性、具有国际性、制度的实施具有多部门性、机构和人员具有权威性。

2.什么是检疫性有害生物?什么是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试比较二者的区别。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其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一种在进口国虽有广泛分布,但存在于进境的种植材料上,并将对其原有用途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因而进口方的法律、法规可以规定对其采取限制措施。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比较:

①有害生物状况检疫性有害生物:输入国不存在或分布有限。

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已存在并可能广泛分布。

②传播途径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卫生法规和程序可应用于任何寄主或传播途径。

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卫生措施仅针对某种预定用途的特定寄主的种植用植物。

③经济影响检疫性有害生物:影响是预计(潜在)的。

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影响已知。

④官方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如在输入国存在则需采取根除或封锁的植物卫生措施对其进行官方控制。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也需官方控制,但采取的是针对特定种植用植物,目的是对其进行一直的植物卫生措施。

3.我国目前的植物检疫体系结构是什么?

⑴我国的植物检疫体系:口岸检疫、国内农业检疫、林业检疫;

⑵植物检疫法规的立法和管理由农业部负责;

⑶口岸的进出境植物检疫现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国内的植物检疫由农业部和国家林业总局分别负责。

4.疫区、非疫区、非疫产地、非疫生产点、IPPC、SPS、ISPMs的定义,非疫区与非疫产地有何区别?

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且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中的地区。

非疫区: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分布,并由官方维持这种状况的地区。

非疫产地:是指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

非疫生产点:指科学证据表明特定的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维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产地内作为一个单独单位以非疫产地相同方式加以管理的限定部分。

IPPC:即《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是为确保各缔约方能够采取共同而有效的行动来防止植物及植物产品有害生物的扩散和传入,并促进采取防治有害生物的适当措施所订立的公约。

SPS:即《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一项多边贸易协议,它突出地反映了WTO各成员国努力追求维护国家主权与实现开放式贸易体制利益之间的平衡。

ISPMs:即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是由FAO下属的IPPC秘书处编纂发布的,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检疫政策和技术援助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向粮农组织成员和其他有关各方提供使植物检疫措施在国际上统一的准则,以促进贸易并避免各国不恰当地使用技术壁垒等措施所造成的矛盾。

非疫区与非疫产地的区别:

二者虽有共同的目标,但在实现方式不同。

①一个非疫区比一个非疫产地大得多,它包括许多个产地,也可能包括整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

②一个非疫区可能被一个天然屏障或通常被一个相当大的缓冲区所隔离,但一个非疫产地可能位于一个有关有害生物普遍发生、但被隔离的区域内,一般在其毗邻的地方建立一个缓冲区;

③非疫区一般可毫不间断地保持许多年,而非疫产地的状况可能仅保持一个或几个生长季节;

④作为一个整体,非疫区常由输出国国家植物保护组织来管理,而非疫产地则是在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监管和负责下由生产者独立经营管理;

⑤若在非疫区内发现有害生物,整个区域都会被认为有问题,若在非疫产地内发现有害生物,该产地丧失其非疫状况,但同一区域内实施同一个体系的其他产地则不受直接影响。

5.什么是PRA?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有哪些?

PRA:即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价生物学或其他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2《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11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转基因生物材料(GMO)风险分析》《潜在的经济重要性和相关术语解释与应用指南》《环境风险分析》

6.简述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基本过程。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分3阶段:

①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起点:可能被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可能会使检疫

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的传播途径,通常是一种进口商品;因检疫政策的修订而重新开始作风险分析。

当有害生物被确定后,同时需划定PRA地区。在第一阶段结束时,有害生物已被确定是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确定是否是单独的或与某一传播途径相联系的,然后进入下一阶段。

②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第一阶段已经确定了应进行风险评估的某一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的清单(在从传播途径开始的情况下)。第二阶段将逐个考虑这些有害生物。将审查每一种有害生物是

否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在审查过程中,PRA考虑每一种有害生物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关于其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的实际资料。然后利用专家评判来评估其在PRA地区的定殖、扩散和经济重要性的可能性。最后描述传入PRA地区的可能性的特点。

如果有害生物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应当利用专家评判来审查第二阶段中收集的资料,以决定有害生物是否具有足够的经济重要性和传入可能性,亦即是否具有足够的风险,来证明采取植物检疫措施是正当的。如果是,则进入第三阶段;如果不是,对该有害生物的PRA就到此为止。

③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主要包括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及其与之相一致或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方案的设计和评估。

在第三阶段结束时,已经决定了有关有害生物或传播途径的适当的植物检疫措施。第三阶段的完成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仅完成第一、二阶段,然后没有对风险管理备选方案进行适当评估就采取植物检疫措施是不正当的。在实施植物检疫措施之后,应当监督其有效性,如有必要应当对风险管理备选方案进行审查。特别注意,在实施PRA 过程后,还应当进行必要的记录。

7.简述植物检疫的基本程序。

植物检疫程序包括:检疫许可(审批)、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与出证、检疫监管。

8.什么是检疫许可?其意义何在?

检疫许可:指在调运、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进禁止进境物时,输入单位须向当地植物检疫机关预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经过审批做出是否批准引进的法定程序。

9.什么是检疫申报?

检疫申报:有关检疫物进出境或过境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植物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10.简要说明植物检疫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

现场检验主要包括:现场检查和现场抽样。现场检查主要是针对运输及运输工具、货物及存放场所、携带物及邮寄物等应检物进行查验,主要方法有:X光机检查、检疫犬检查、肉眼检查、过筛检查;

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包括:肉眼检测、过筛检测、比重检测、染色检测、X光检测、洗涤检测、保湿萌芽检测、分离培养与接种试验、噬菌体检测、显微镜检测、血清学检测、指示植物接种检测、分子鉴定和计算机辅助鉴定。

11.植物检疫处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基本类型?

基本原则:①检疫处理必须符合检疫法规的规定,在保证危险性有害生物不传入传出国境的前提下,尽量使处理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②检疫处理要彻底,达到完全杜绝有害生物传播的目的;

③检疫方法应安全可靠,不造成中毒事故,无残毒,不污染环境,不降低植物存活能力和植物繁殖材料的繁殖能力,不降低植物产品的品质、风味、营养价值,不污损其外貌;

④对于不能进行除害处理或除害无效的,坚决作停运、退货或销毁处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