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NASS退变性腰椎滑脱诊疗推荐指南,唯医,allinmd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推拿治疗 目的:缓解腰肌紧张,恢复腰椎稳定。 治则:局部放松,整复滑脱,制动。 部位及取穴:背部、腰骶部及阿是穴。 手法:滚法、揉按法、扳法。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预后 病情易反复,预后较差。
注意事项 1 避免劳累,注意休息及腰部保暖,带 腰围。 2 锻炼腰背肌力量,增加脊柱稳定性。
发病特点 常见于老年女性。多发生于4、5腰椎。 病因 病因不明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分类 1 真性滑脱 :椎弓根峡部骨不连所致 之前滑脱。此类最多见。 2 假性滑脱:无峡部骨不连,仅因脊椎 或间盘退行性病变,或其他原因所引起 的椎体轻度前移位,较常见。 3 后滑脱:较少见。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临床表现 1 腰痛或臀部、大腿痛。休息后可缓解。 2 有的有神经受压症状。 3 腰部活动受限。有摇摆步态。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定义 是指由于腰椎退变而引起的椎弓完整 的腰椎向前、向后或向侧方的移位。其 中,向前滑脱较常见。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生理解剖: 上下关节突之间有一狭窄区→椎弓根峡 部。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单纯性峡部不连无症状,但由于腰椎稳 定性差,局部易出现劳损。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诊断 1 临床表现。 2 腰部肌肉紧张,腰5棘突显著后突。 3 腰5棘突明显压痛。 4 神经受压者,可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症 状。 5 X-ray表现:前后位、侧位与斜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度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治疗 1 平卧硬板床,带腰围。 2 药物缓解症状。 3 小重量腰牵。 4 针灸、理疗、按摩。 5 手术。
本病要点
1.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主要表现。 2. 腰椎滑脱症与腰椎管狭窄的鉴别要点。 3.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要点。
2014NASS退变性腰椎滑脱诊疗推荐指南,唯医,allinmd
2014NASS退变性腰椎滑脱诊疗推荐指南,唯医,allinmdA.诊断与影像学哪些病史和体格检查最支持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诊断?目前尚无充分证据就这一问题加以说明。
工作组共识在影像学检查提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中,其临床特征如下:仅偶发的背痛;慢性下腰痛伴或不伴神经根症状以及伴或不伴体位变化诱发疼痛;神经根症状伴或不伴神经功能缺失;以及神经性间歇性跛行。
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进行充分有力的观察性研究来评价在体格检查的诊断价值。
推荐2:为了更好地理解与退变性腰椎滑脱诊断相关的患者的特性或临床表现的重要性,进行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是必要的。
最佳的诊断性检查有哪些?推荐:侧位平片是判断退变性腰椎滑脱最佳的,无创性的检查。
推荐等级:B工作组共识在缺少可靠证据时,(工作组)建议尽可能行站立位侧位平片检查。
工作组共识MRI是判断伴有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最佳的、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
推荐:仰卧位MRI显示小关节渗出液>1.5mm提示可能存在退变性腰椎滑脱。
应进一步评估,包括站立位的平片。
推荐等级:B推荐: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诊断中直立坐位MRI检查的价值。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推荐: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应用轴向负荷MRI检查来评价腰椎退变性滑脱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硬膜囊横截面面积。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推荐:对于退变性腰椎滑脱、特别是MRI检查禁忌的患者,平片脊髓造影或CT脊髓造影是评价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推荐等级:B工作组共识对于合并有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如果MRI检查禁忌或无确定结果,推荐CT脊髓造影检查作为明确椎管狭窄或神经根侵及的最佳检查方法。
工作组共识对于合并有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如果MRI和CT脊髓造影检查均为禁忌,无确定结果或不相符的,推荐CT作为明确椎管狭窄或神经根侵及的最佳检查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前瞻性研究来更好的评价仰卧位,轴向负荷以及体位MRI检查在观察和评估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椎管狭窄的价值。
《2024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范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症状包括腰痛、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然而,术后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等。
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
三、研究结果1. 患者基本信息与术后疗效本研究共纳入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XX例,其中男性XX 例,女性XX例。
年龄分布主要在XX-XX岁之间。
统计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不显著。
2. 手术方式与术后疗效本研究中,手术方式包括椎间融合术、椎体固定术等。
分析发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疗效的关键因素。
椎间融合术适用于轻度至中度滑脱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疗效较好;而椎体固定术适用于重度滑脱患者,但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3. 术前症状严重程度与术后疗效术前症状的严重程度对术后疗效具有显著影响。
症状较轻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疗效较好;而症状较重的患者术后恢复较慢,可能需辅助康复治疗。
4. 术后康复与疗效术后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统计结果显示,接受规范康复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疗效较好。
四、讨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术后康复治疗是关键因素。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遵循康复指导,以促进术后恢复。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
为提高术后疗效,医生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关注术前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遵循康复指导,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考1982年Willis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制定。
1.腰痛伴臀部疼痛、或和下肢疼痛、麻木。
2.X线示腰椎退行性改变〔牵拉性骨刺、椎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无峡部不连表现。
3.腰椎前后平行滑移大于2mm。
具备1、2和3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腰腿酸胀重着,时轻时重,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
舌淡苔白滑,脉沉紧。
2.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5.气血亏虚证:面色少华,神疲无力,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下肢麻木。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1.松解类手法〔1〕基本手法:腰腿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腰骶部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腰部牵引法:患者俯卧位,两手紧抓床头,术者位于床尾,两手分别握住其两下肢的踝部,沿纵轴方向进行对抗牵引。
〔3〕腰部屈曲滚拉法:患者仰卧位,两髋膝屈曲,使膝尽量靠近腹部。
术者一手扶两膝部,,一手扶两踝部,使腰部过度屈曲,再将双下肢用力牵拉伸直。
2.整复类手法〔1〕坐姿定位旋转复位法:〔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课题号:2002-Ⅲ-09〕第1步:晃腰推拿。
患者俯卧,全身放松,医生双手置脊柱两旁,骶棘肌外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节奏地推揉骶棘肌,同时使腰段脊柱左右晃动。
2014年版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指南解读
2014年版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指南解读【摘要】腰椎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重要手术方法,自2005 年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发表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第1 版指南后,2014 年再次发表新版指南。
新版指南通过文献分析从腰椎融合术后腰椎功能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价、影像学评价等16 个方面,对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析,确定不同的推荐级别,以指导临床实践。
本文通过对新版指南进行概要性解读,以使国内神经外科医师和脊柱外科医师对新版指南有所了解。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致腰背部疼痛和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手术方法。
2005 年,J Neurosurg Spine 发表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第1 版指南[1]。
2009 年,神经外科专家和脊柱外科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对该指南进行审议,通过回顾第1 版草案和2005-2011 年相关文献,对一些方法学进行改进,最终制订新版指南并于2014 年发表在J Neurosurg Spine[2]。
与2005 年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采用5 层证据划分,可以更好地区分低级别证据[3]。
本文通过对新版指南进行简要解读,以便神经外科医师和脊柱外科医师能够更好地依据指南提供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一、腰椎融合术后腰椎功能的评价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主观功能评价对于评价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脊髓功能,包括疼痛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共10 项条目,每项评分0 ~ 5 分,总评分50 分,若10 项条目均回答,评分方法为实际分值/ 50 × 100%;若1 项条目未回答,评分方法为实际分值/ 45 × 100%,评分越高、脊髓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
采用36 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和12 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12)评价术后患者生活质量,SF⁃36 量表是美国医学局研究组(MOS)开发的一项普适性量表,包含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疼痛、总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心理卫生共8项内容;SF⁃12 量表是其简化版,由于较为简短,研究对象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测试。
腰椎滑脱治疗方法
腰椎滑脱治疗方法腰椎滑脱根据慢性下腰部疼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钉、严重时出现摇摆步态及畸形体型,棘突台阶状,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压体征,结合X-线及MRI影像学专有表现较易诊断。
X-线侧位片对腰椎滑脱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滑脱程度测量主要手段。
椎体向前滑移并有不同程度旋转,峡部不连时可见斜形透光带。
左右斜位X-线片上峡部裂呈狗带项圈征。
动力位X-线片椎间移位大于3mm有助于退行性滑脱的诊断。
MRI上峡部裂表现为低信号带,双关节征、双边征有助于腰椎滑脱诊断。
不论是腰椎退行性滑脱,还是椎弓根峡部崩裂性滑脱,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反复发作者多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指证有:①Ⅱ度以下滑脱、顽固性下腰部疼痛或下腰部疼痛症状加剧,经过保守治疗无效。
②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出现下肢神经根性疼痛,间歇性跛钉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
③病程长并有逐渐加重趋势,症状轻重与滑脱加重程度和椎间盘退行变程度相符,影像学检查证实滑脱进度。
④Ⅲ度以上严重滑脱。
?传统的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常用手术方法,对侧隐窝和椎间孔减压不彻底。
往往是术后神经根症状残留的重要原因。
后外侧植骨融合病变椎体间未作植骨,脊柱前中柱缺乏支撑和融合,很难纠正椎体滑脱和恢复椎体生理弧度,在后外侧植骨融合及椎弓根系统传递绝大部分重力负荷情况下,椎间盘存在微小变形和移位,可能是下腰部疼痛持续存在的原因。
?经过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技术。
经过椎体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前柱的支撑作用及后柱的张力带功能获得较好的稳定性,经过切除椎间盘组织消除了椎间盘致痛性物质,椎体间融合消除了椎体间的不稳,从而消除了物质及生物力学致痛因素。
对退行性腰椎滑脱可行单侧操作,通过单侧部分椎板和上关节突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保留了脊柱后侧韧带复合体结构及肌肉附丽点,有利于腰背肌的功能恢复,增加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
尤其经椎间孔植骨融合术操作在出孔神经下方,纵行神经根上方和硬膜囊外侧间隙,对神经根和硬脊膜的牵拉小,大大降低神经根损伤和神经根周围疤痕形成或硬膜囊撕裂机率。
腰椎滑脱症全面解析: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策略2024(附表)
腰椎滑脱症全面解析: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策略2024(附表)腰椎滑脱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主要见千中老年人群,是指腰椎中的某一椎体与其邻近的椎体发生了相对向前或向后的滑移。
类型及病因根据发生滑脱的原因,分为椎弓发育不良性、椎弓峡部裂性、退行性、创伤性、病理性和医源性滑脱这几种类型,临床上以椎弓峡部裂性和退行性多见。
1、椎弓发育不良性:通常发生在Ls/S1。
由先天性胀骨关节突或Ls 脊柱后方结构断裂,造成Ls全体滑向骨前方;么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最常见的原因。
多发生在腰低部,主要是椎弓峡部断裂或骨折所致;3、退行性:主要是由千老化,腰椎后方小关节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的滑脱,面椎板峡部并无异常。
发病多见L3-Ls。
常出现Ls神经根受压迫的临床表现;4、外伤性:由千脊柱除峡部以外有部位的骨折而引起;5、病理性:由千腰椎骨肿瘤、代谢性骨病导致;6、医瀛性:在医疗中对脊椎后方结构过分减压而造成。
症状1、腰祗疼痛:疼痛涉及到腰抵部,多为钝痛,极少数患者可发生严重的尾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逐渐出现,或千一次扭伤之后持续存在;站立、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2、坐骨神经受累:峡部断裂处的纤维结缔组织或增生骨痴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L5或S1神经根受牵拉,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Kemp征阳性。
疼痛及麻木症状可出现在两侧,但因腰椎紊乱后的扭曲侧弯可使两侧受损程度不一,而症状表现轻重不等,甚至只在单侧出现症状;3、间歇性陂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跋行症状;4、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1、椎弓崩裂征象:X线腰椎45°斜位摄片示上关节突轮廓似“狗耳”,横突似“狗头",椎弓根似“狗眼”,下关节突似“狗前肢",关节突间部或称峡部似“狗颈部“、椎弓峡部崩裂时“狗颈部“可见裂隙;上关节突妇关节突问邓(峡祁)下关节突植廿趴哀腰椎斜位片椎弓峡部裂征象示意图2、Meyerding腰椎滑脱分度:腰椎滑脱侧位片示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发生向前移位。
退变性腰椎滑脱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退变性腰椎滑脱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分析尚显文;刘日光;尹培荣【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05(29)9【摘要】退变性腰椎滑脱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特征为一个腰椎体于下位椎体之上发生向前移动,而滑脱椎弓峡部是完整的。
目前认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病人采用减压加融合术优于单纯减压术,但对是否应用内固定器械达到牢固融合仍存在争议。
我科自1997年5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退变性腰椎滑脱56例,其中资料完整获随访者48例,采用单纯减压加融合术者29例,采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治疗1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798-799)【作者】尚显文;刘日光;尹培荣【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550004;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550004;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7【相关文献】1.PLIF手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影响及疗效分析 [J], 万仲贤;陈泽;李强2.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分析 [J], 李世渊;曾明;关宏业;谭健韶;杨林;杨健齐;邝满源3.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4.单纯椎管减压术与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短期疗效分析[J], 付国勇; 邴爱玲; 姜坤; 孙恋冬5.Ⅰ~Ⅲ°退变性腰椎滑脱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附82例病例分析) [J], 高健伟;陈君生;孟新;董宜忠;郭红燕;刘学义;初培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NASS循证医学指南解读
表1证据推荐等级分级意义A 级证据佳:I 级研究且文献结果有一致性(能支持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B 级证据一般:II 级或III 级研究且文献结果有一致性(能支持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C 级证据差:IV or V 级研究(能支持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I 级证据不足或矛盾(不能支持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注:证据水平分级:I 级:高质量RCT 或系统评价(基于I 级RCT );II 级:低质量RCT (无盲法,不正确随机)、前瞻性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基于II 级RCT );III 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对照研究、系统评价(基于III 级RCT );IV 级:病例系列;V 级:专家共识。
摘要: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 )是临床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为提供最佳、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2011年北美脊柱外科协会更新了DLSS 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在充分研读最新版NASS 指南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最新研究进展,对DLSS 的临床诊治展开评述,并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指南解读;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681.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43(2020)04-0398-05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NASS循证医学指南解读*王宝剑1,高景华1,2,孙武1,2,高春雨1,2,魏戌1,2,杨克新1,2,张平1,冯敏山1,2,银河1,2,梁龙1,王源1,张静茹1(1.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2.中医正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694)。
作者简介:王宝剑(1991-),男,博士研究生在读,住院医师,主要从事退行性脊柱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孙武,E-mail :*****************。
DOI :10.11656/j.issn.1673-9043.2020.04.08退行性椎管狭窄症(DLSS )是指由于后天退变等因素(如关节突关节增生、韧带增厚)造成椎管、神经根管狭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出现以腰腿痛、间歇性跋行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
退行性腰椎滑脱
谢谢! ! !
术后滑脱椎体复位, 腰椎节段稳定
• 手术治疗方式(前路)
•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时, 几乎全部患者均需要直接减压, 前路椎间融合在减压方面作用较小, 因此不作为 最优选择。对于既往充分减压而持续存在不稳或后侧融合失败, 前路椎体间融合可以作为合理选择。
争议
• 复位: 有的作者认为DS复位固定后脊柱节段稳定,能减轻病人腰背痛,但 多数学者对DS的手术复位并不完全同意,尤其是对老年DS患者似无必要, 因其滑脱一般不重,且多有椎骨骨质增生椎间趋于稳定,一般主张DS手术时 并不试行复位。
• 神经症状:
• ①腰4神经根--膝上前内侧感觉减退,膝反射减弱;
• ②腰5神经根--小腿外侧及足背内侧痛觉减退、趾背伸 力弱;
• ③骶1神经根--足外侧痛觉减退,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辅助检查
一、X线检查(首选): 凡对长期腰痛 不愈的老年患者或主诉有坐骨神经压 迫症状而无明显体征者,既应想到有无 DLS的可能。一般拍摄站立位常规正 侧位X线片及过伸、过曲位X线片可明 确诊断。X线改变为: 椎间隙狭窄、边 缘硬化、骨质增生、脊柱侧弯、扭曲 等。
移位程度
0-25% 26%-50% 51%-75% 76%-100%
临床表现
症状
• 1)仅有偶发的腰骶部疼痛; • 2)慢性下腰痛伴或不伴根性症状以及有无
体位改变诱发腰部疼痛症状; • 3)神经根性症状伴或不伴有神经功能的缺
损以及有无背痛; • 4)神经间歇性跛行、大小便功能障碍。
《2024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范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简称DLS)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常伴随神经压迫和疼痛症状。
手术治疗是针对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而术后的疗效与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本文将通过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疗效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观察。
同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康复锻炼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明确各因素与术后疗效的关系。
三、结果(一)患者基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XX例,其中男性患者XX例,女性患者XX例。
患者的年龄分布、手术方式等基本情况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二)术后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1. 年龄因素:年龄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术后疗效具有显著影响。
年轻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较快,疗效较好;而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较慢,疗效相对较差。
2. 手术方式: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术后疗效也有一定影响。
采用微创手术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疼痛减轻明显;而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疼痛缓解较慢。
3. 手术时间:手术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患者的术后疗效。
手术时间短,对患者的损伤小,术后恢复较快;而手术时间长,对患者的损伤大,术后恢复较慢。
4. 术后康复锻炼:术后康复锻炼是影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积极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疗效较好;而未进行康复锻炼或锻炼不积极的患者,术后恢复较慢,疗效较差。
(三)统计学分析通过对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术后康复锻炼等因素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术后疗效密切相关。
其中,年龄、手术时间和康复锻炼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治疗与疗效评定。
本《指南》适用于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治疗与疗效评定。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腰椎滑脱症是指由于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或退化、断裂,椎曲改变,使小关节不稳,致椎体向前、向后或向侧方滑脱,刺激和压迫脊神经、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
腰椎滑脱症,属中医“腰痛”、“痹证”范畴。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本病多见中老年人,女性居多,与日常劳动和外伤有密切关系,特别是长时间久坐或妇女妊娠期椎曲加大,由于载重的压应力造成椎弓峡部长期充血而退变、断裂,椎曲异常后出现椎体滑脱。
3.1.2临床表现3.1.2.1症状多为慢性腰痛,常为酸胀、沉重、乏力感,开始时感到下腰酸软无力,久坐、久站即感下腰酸痛,卧床休息后减轻,严重时下腰痛,放射到骶部,或双下肢麻痹,甚至酸痛无力,或大小便障碍。
3.1.2.2体征前滑脱者腰部外观上有明显腰椎前凸,臀部后凸,腰部触诊局部有压痛、凹陷,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状”样改变,腰部活动障碍。
后滑脱者腰部可呈板硬、僵直,病变节段棘突隆起,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状”样改变,腰部屈伸受限。
侧滑脱者可见腰部侧弯,臀部向一侧侧凸,双肩不等高,腰部旋转、前屈、后伸受限。
腰椎滑脱可伴有下肢相应的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退,直腿抬高试验多为弱阳性或阴性,膝或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1.2.3影像学检查3.1.2.3.1X线检查正位X片示:椎体旋转或轻度侧弯,侧方滑脱可见椎体向侧方位移。
侧位X片示:前滑脱者椎曲加大、变直或出现上弓下曲,呈Ⅲ—Ⅴ级,并可以显示滑脱程度。
后滑脱者可见椎体向后方滑脱,椎曲一段变直或反弓,呈Ⅲ—Ⅳ级。
左右斜位摄X片示:椎弓峡部不连续或断裂。
3.1.2.3.2CT检查CT检查在反向扫描相应断层可见椎弓根峡部断裂,横断面可显示脊柱滑脱处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是否合并椎间盘突出。
NASS: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诊疗指南(语音版)
NASS: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诊疗指南(语音版)作者:虎群盛博士,主治医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发表SCI 论文1 篇,中文核心论文5 篇。
编译英文文献超100 万字,全网阅读量超200 万人次。
个人学术公众号「老虎讲骨」获得15000名骨科医生喜爱NO. 59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点击收听今日内容的语音音频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诊疗指南来自老虎讲骨00:00 10:59作者:虎群盛平台:老虎讲骨(laohujianggu)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是脊柱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2014年北美脊柱学会(NASS)循证医学指南委员会发布的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诊治指南,结合高质量文献,分别对此类患者的自然史;诊断和影像学;药物、干预、手术治疗的预后;成本效益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了详细总结。
适用人群为年龄大于等于18岁的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
共计29个问题,20余项推荐建议。
总体印象1.影像诊断和滑脱程度较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上争议不大。
成人峡部裂型滑脱与非峡部裂型滑脱者相比,具有更大的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
2.仅有的2项A级推荐是关于融合的。
程度较轻的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建议行后外侧融合与360°融合手术治疗改善预后。
360°融合比后外侧融合影像学融合比例更高。
3.而对于药物、牵引及功能锻炼等治疗的有效性及预后;手术疗效是否优于保守治疗;减压后是否进行椎间融合、微创脊柱手术的预后是否优于开放手术;滑脱程度较重行融合手术的长期预后;增加融合节段能否提高预后等多个方面还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或者前瞻性对比研究的高等级文献支持,无法得出可靠推荐意见。
需要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具体条文一、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定义椎弓峡部异常引起的一个腰椎相对于下段腰椎前移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包括背部和(或下肢疼痛,损伤节段或损伤节段以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㊃共识解读㊃[收稿日期]2023-07-07[作者简介]张世民(1965-),男,北京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脊柱科疾病诊治研究㊂‘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张世民,时福东(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一科,北京100102) [摘要] 近年来,随着腰椎管狭窄症(d e g e n e r a t i v e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D L S S )诊疗技术的发展,‘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应时发布,该共识对以往D L S S 诊疗指南或共识进行更新补充,为临床医生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指导㊂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对其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医务人员对该共识的理解,使患者得到准确诊断及规范化治疗㊂[关键词] 椎管狭窄;诊断;治疗;共识解读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7-3205.2024.01.001 [中图分类号] R 68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24)01-0001-05腰椎管狭窄症(d e g e n e r a t i v el u m b a rs pi n a l s t e n o s i s ,D L S S )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在>60岁的人群中,其椎管相对狭窄与绝对狭窄的发病率可高达到47.2%与19.4%[1],其患病率将随着人口老龄化而继续上升㊂对于D L S S 的诊断以及其治疗措施的选择,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㊂自2011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以及2014年‘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以来[2-3],对D L S S 的诊断以及治疗均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㊂随着微创诊疗技术的开展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对D L S S 的诊疗规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鉴于此,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㊁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科微创分会组织业内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23年共识)[4],该共识在D L S S 的定义㊁分类㊁发病机制㊁诊断㊁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均有所补充,为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好地指导,现解读如下㊂1 D L S S 的定义D L S S 是因腰椎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增生内聚㊁黄韧带肥厚等)导致椎管㊁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的狭窄,而引起神经源性跛行或下肢神经根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㊂2023年共识强调了对于D L S S 的诊断将症状㊁体征以及影像学三者结合的重要性,若仅存在腰椎M R I 或腰椎C T 等影像学上狭窄,而无相应的临床症状,应诊断为影像学上的腰椎管狭窄,并非D L S S ㊂此外,新共识还明确指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㊁腰椎滑脱或脊柱侧弯继发导致的椎管狭窄,因有其自身的疾病特点,并不属于D L S S ,若合并D L S S 时,可根据疾病主次行伴随诊断,为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㊂2 D L S S 的分类2023年共识基于解剖位置(即中央椎管㊁侧隐窝或椎间孔),新增了D L S S 分类的描述㊂椎间隙高度丢失㊁上关节突增生内聚㊁骨赘形成以及黄韧带肥厚是D L S S 发生的主要因素[5],椎管和硬膜囊受累时发生中央管狭窄,侧隐窝受累时发生侧隐窝狭窄,椎间孔受累时发生椎间孔狭窄㊂明确椎管狭窄的责任节段㊁部位以及范围,有助于术前减压目标的确定以及术式的选择,行个体化手术减压㊂3 D L S S 的发病机制2023年共识新增了D L S S 的发病机制,对其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㊂新共识对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症状与姿势和运动状态相关的机制进行解释说明:上关节突增生内聚㊁黄韧带肥厚发生椎管结构性狭窄导致的神经根缺血是间歇性跛行发生的主要机制,除此之外,神经根氧合不足㊁代谢物积聚亦可引发神经源性跛行㊂当处于前屈位时,脊柱的前凸变小和黄韧带绷紧,椎管容积增大,反之则椎管容积变小,是D L S S 患者症状与姿势和运动状态相关的主要原因㊂㊃1㊃第45卷第1期202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45 N o .1J a n . 20244D L S S的诊断4.1 D L S S症状及体征 D L S S治疗的有效性取决于诊断的准确性,将病史㊁症状㊁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正确诊断的基础㊂间歇性跛行㊁患者症状与姿势动态相关以及症状多㊁阳性体征少是D L S S的典型临床表现㊂2023年共识依据狭窄的部位及程度,更系统地对D L S S症状进行描述,进一步将患者症状㊁体征以及影像学相结合,有利于对D L S S选择针对性治疗㊂4.2 D L S S影像学诊断腰椎MR I对椎管软组织解剖结构(椎间盘㊁后纵韧带㊁黄韧带等)具有更高的对比度,优越于其他检查方法,而腰椎管内充满神经㊁脂肪㊁纤维等软组织,故2023年共识指出腰椎M R I是临床诊断D L S S的主要检查方法㊂腰椎M R I测量的硬膜囊正中矢状位直径<10mm被认为是椎管狭窄,神经根管直径<4mm时被认为神经根管狭窄[5-6]㊂M R I不需要暴露在辐射下,具有较好的软组织㊁神经根以及硬膜囊分辨率,对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㊂鉴于腰椎M R I在D L S S 诊断中的广泛应用,2023年共识补充了基于腰椎M R I的影像学狭窄分级评分系统,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㊂L e e等[7]根据T1加权矢状面图像提出腰椎椎间孔狭窄的3度分级法,S c h i z a s等[8]基于硬脊膜囊形态将椎管狭窄分为4级以及B a r t y n s k i等[9]将腰椎侧隐窝狭窄程度分为4级,这些分类方法,对了解椎管狭窄的程度及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帮助㊂2023年共识指出,腰椎C T是一种D L S S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㊂其对骨质改变㊁韧带钙化及骨化方面显示更为清晰,可明确侧隐窝骨性狭窄程度及范围㊂而腰椎X线片在评估软组织㊁椎间盘和神经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单凭X线片难以确定椎管狭窄㊂4.3 D L S S辅助诊断2023年共识补充强调了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D L S 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㊂对于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存在责任节段诊断困难等情况,应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可明确狭窄节段及部位,以达到精准靶点治疗的效果,有助于微创诊疗技术的开展㊂同时,对于不耐手术的患者,神经根阻滞技术亦可联合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病变神经根以消除炎症和水肿[10]㊂此外,鉴于肌电图虽然能判定神经根性病损情况,但在临床上诊断D L S S的特异度较低,多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因此,2023年共识认为肌电图在D L S S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㊂5D L S S的治疗5.1非手术治疗针对于D L S S的非手术治疗方面,2023年共识进一步细分为基础治疗与药物治疗,是病变程度不重㊁症状较轻D L S 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㊂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健康宣教㊁脊柱健康管理及物理锻炼,可长期改善D L S S患者预后;对于药物的选择,仍以应用控制疼痛㊁消除炎症㊁改善血液循环以及营养神经等药物为主[11],相较于以往未见明显变化㊂但是,2023年共识新增了抗抑郁药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的相关推荐㊂一项包含21项研究的M e t a分析发现[12]:抑郁症㊁行走功能障碍或心血管疾病等是影响D L S S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负面因素㊂此外,鉴于近年来中医药在D L S S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2023年共识首次肯定了中医药治疗D L S S的应用效果㊂根据证型,中医将D L S S分为风寒痹阻型㊁肾气亏虚型㊁气虚血瘀型以及痰湿阻滞型,在应用中药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以辨证施治[13]㊂5.2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通过增加椎管狭窄水平的横截面积,以解除神经压迫㊂2023年共识明确指出5点D L S S手术适应证,为临床医生治疗选择提供指导,如对于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或症状持续加重的患者,建议选择手术减压治疗,这亦是ȡ65岁D L S S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最常见原因[14];但是对于一些存在神经根严重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应首选手术干预,以防止神经功能持续损害㊂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 n h a n c e dr e c o v e r y a f t e r s u r g e r y,E R A S)理念在脊柱外科领域不断发展,2023年共识首次将 加速康复 概念纳入D L S S 手术的基本原则,旨在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患者的创伤应激,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㊂5.2.1椎管减压术随着D L S S微创及阶梯治疗的理念不断深入,对于D L S S不伴腰椎失稳的患者,建议首选单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㊂关于开放性椎管减压术式的选择,2023年共识与以往共识所一致,建议尽可能选择创伤小㊁手术时间短㊁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强调充分减压的基础上最大化保留脊柱的稳定性㊂目前有关微创手术治疗D L S S的研究逐步增多,其可减少开放手术造成的椎旁肌组织损伤以及脊柱后部结构的破坏,在保证减压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15-17]㊂因此,2023年共㊃2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1期识首次提出 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医院优先选择微创椎管减压术 的观点㊂D L S S微创减压手术主要包括全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p e r c u t a n e o u s e n d o s c o p i c l u m b a r d i s c e c t o m y,PE L D)㊁椎间盘镜下椎管减压术等㊂P E L D包含经椎板间入路和经椎间孔入路[18]㊂对于中央型椎管狭窄,经椎板间入路P E L D可切除椎板增生骨质㊁肥厚黄韧带以及增生的上关节突,扩大椎管和神经根管,对硬膜囊及神经根具有良好的减压效果[19];对于神经根管出口区(椎间孔)狭窄,经椎间孔入路P E L D通过切除增生关节突和部分椎弓根,扩大椎间孔和侧隐窝的范围,能对椎间孔狭窄进行直接减压治疗,是P E L D治疗椎间孔狭窄的最佳选择[20];对于单侧侧隐窝狭窄,神经根致压因素偏于背侧者,经椎板间入路更为适合,致压因素偏于腹侧者,经椎间孔入路更为便捷,具体术式选择,需考虑术者的偏好及不同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对于双侧侧隐窝狭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 n i l a t e r a l b i p o r t a l e n d o s c o p y,U B E)通过切除棘突基底部㊁对侧黄韧带和部分关节突,以达到椎管内270ʎ减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21]㊂2023年共识指出,P E L D治疗D L S S目前尚不能完全代替开放性椎管减压手术㊂首先,对于重度或极重度狭窄的患者,由于其器械移动空间狭窄,操作受限,难以充分减压,建议行开放性椎管减压;其次对于多节断狭窄神经根受压患者,由于其核心为靶点治疗,视野及操作空间有限,使其难以对多节段椎管狭窄进行良好减压㊂因此,2023年共识认为 开放性椎管减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手术方法 ㊂5.2.2腰椎固定融合术腰椎固定融合术目前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治疗策略,对于D L S S伴有椎体失稳或减压后存在失稳风险的患者,减压后需行腰椎固定融合术,以维持其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㊂2023年共识根据手术入路更系统地将腰椎固定融合术分为3类:①经后方入路,如后路椎间融合术(p o s t e r i o r 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P L I F)㊁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 r a n s f o r a m i n a l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T L I F)等㊂近年来,随着经皮螺钉内固定和通道技术的发展,微创T L I F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脊柱退行性疾病,疗效显著,其减少肌肉损伤及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结构破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㊂②经侧方入路,如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 b l i q u el u m b a r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O L I F)㊁极外侧椎间融合术(e x t r e m e l a t e r a l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X L I F)/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d i r e c t l a t e r a l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D L I F)等㊂O L I F㊁X L I F及D L I F属于经腹膜外间隙到达腰椎侧方的微创椎间融合技术,X L I F/D L I F需要劈开腰大肌,存在腰大肌损伤及较高的腰丛神经损伤的风险, O L I F则利用左侧腰大肌和腹主动脉间隙,降低了腰丛神经的损伤风险㊂侧方入路通过置入大面积融合器来恢复椎间隙高度,以实现间接减压和重建腰椎间稳定性,但不适用于严重中央椎管狭窄Ⅱ度及以上椎体滑脱㊂③经前方入路,即椎体间融合术(a n t e r i o r 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A L I F)㊂A L I F 采用腹直肌旁小切口腹膜后入路,进行椎体间融合,能有效恢复腰椎前凸,恢复椎间孔高度,对椎间孔狭窄进行间接减压,并具有较高的融合率㊂6围手术期E R A S管理自E R A S理念于1997年被K e h l e t[23]首次提出以来,在脊柱手术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并展现出诸多优势,故2023年共识新增了围手术期E R A S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术前评估宣教㊁术中处理㊁术后康复㊁围手术期疼痛管理㊂6.1术前评估宣教 D L S S多见于老年患者,对患者进行术前专项评估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全面详实评估,以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减少麻醉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㊂研究发现术前宣教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及减少住院时间[24]㊂2023年共识建议对术前预防镇静㊁镇痛以及 预康复 措施内容进行重点宣教,旨在消除患者恐惧和焦虑情绪,降低术后负面因素影响和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㊂6.2术中处理研究表明,通过优化脊柱手术入路㊁减少损伤出血㊁控制疼痛等方法,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25-26],因此,2023年共识建议在术中需仔细操作,保护神经,减少患者损伤㊁出血等㊂6.3术后康复在常规术后诊疗的基础上,2023年共识提倡D L S S患者应术后早期行功能康复锻炼,以避免肌肉萎缩,促进术后功能康复㊂相关研究表明,术后早期下地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27]㊂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间节点及方式应结合患者手术方式及身体情况个体化开展㊂㊃3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1期6.4围手术期疼痛管理预防性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的疼痛管理方式是E R A S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核心内容,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缩短住院时间㊂2023年共识指出术前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术后疼痛,鉴于阿片类药物会导致出现恶心呕吐㊁呼吸抑制及肠道抑制等不良反应,以非甾体抗炎药为基础,联合其他低剂量镇痛药的多模式镇痛,有助于减少镇痛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㊂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如疼痛情况㊁用药史㊁药物反应等方面,以便针对性给予镇痛药物㊂7结语综上所述,2023年共识在以往指南或共识的基础上,对D L S S的定义及诊断进行更细分阐述,新增了对D L S S分类㊁发病机制㊁分级及责任节段诊断方法的描述;探讨了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作用机制,肯定了中医药在D L S S的临床疗效;修改完善了D L S S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原则,纳入 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医院优先选择微创椎管减压术 的新推荐;更加关注E R A S原则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做好围手术期管理,促进D L S S患者恢复㊂因此,2023年共识对于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化㊁个体化诊治D L S S具有重要意义㊂[参考文献][1] K a l i c h m a n L,C o l e R,K i m D H,e t a l.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p r e v a l e n c ea n da s s o c i a t i o n w i t hs y m p t o m s:t h ef r a m i n g h a ms t u d y[J].S p i n e J,2009,9(7):545-550.[2] W a t t e r s W C3r d,B a i s d e nJ,G i l b e r t T J,e ta l.D e g e n e r a t i v e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 n 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c l i n i c a l g u i d e l i n e f o rt h e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d e g e n e r a t i v e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J].S p i n e J,2008,8(2):305-310.[3] K r e i n e rD S,S h a f f e rWO,B a i s d e nJ L,e t a l.A ne v i d e n c e-b a s e dc l i n i c a l g u ide l i n ef o r t h e d i a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d e g e n e r a t i v e 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u p d a t e)[J].S p i n eJ,2013,13(7):734-743.[4]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科微创分会.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3,16(2):97-103. [5] D e e rT,S a y e dD,M i c h e l s J,e t a l.Ar e v i e wo f l u m b a r 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w i t h i n t e r m i t t e n t n e u r o g e n i c c l a u d i c a t i o n:d i s e a s e a n dd i a g n o s i s[J].P a i n Me d,2019,20(S u p p l2):S32-S44.[6] W a s s e n a a rM,v a nR i j nRM,v a nT u l d e rMW,e t a l.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 f o rd i a g n o s i n g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p a t h o l o g y i na d u l t p a t i e n t s w i t hl o wb ac k p a i n o rs c i a t i c a:ad i a g n o s t i c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E u r S p i n e J,2012,21(2):220-227.[7] L e eS,L e eJ W,Y e o m J S,e ta l.A p r a c t i c a l M R I g r a d i n gs y s t e m f o r l u m b a r f o r a m i n a l s t e n o s i s[J].A J R A m JR o e n t g e n o l,2010,194(4):1095-1098.[8]S c h i z a sC,T h e u m a n nN,B u r nA,e t a l.Q u a l i t a t i v e g r a d i n g o fs e v e r i t y o f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b a s e d o n t h em o r p h o l o g y o ft h e d u r a l s a c o n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e s[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10,35(21):1919-1924.[9] B a r t y n s k iW S,L i nL.L u m b a r r o o t c o m p r e s s i o n i n t h e l a t e r a lr e c e s s:M R i m a g i n g,c o n v e n t i o n a l m y e l o g r a p h y,a n d C Tm y e l o g r a p h y 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 s u r g i c a l c o n f i r m a t i o n[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03,24(3):348-360.[10] K oS,J u nC,M i n WK,e t a l.P a i nr e l i e f a f t e rs e l e c t i v en e r v er o o t b l o c ka s a p r e d i c t o r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a l o u t c o m e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d e g e n e r a t i v e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d e c o m p r e s s i v e s u r g e r y[J].S p i n e(P h i l a P a1976),2022,47(9):666-671.[11] T e m p o r i t i F,F e r r a r i S,K i e s e r M,e t a l.E f f i c a c y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h y s i o t h e r a p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E u rS p i n e J,2022,31(6):1370-1390.[12] A a l t o T J,M a l m i v a a r a A,K o v a c s F,e t a l.P r e o p e r a t i v ep r e d i c t o r s f o r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i n l u m b a r 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06,31(18):E648-E663.[13]崔学军,朱越峰,姚敏.腰椎管狭窄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世界中医药,2023,18(7):936-944.[14] D e y oR A.T r e a t m e n to f l u m b a r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b a l a n c i n ga c t[J].S p i n e J,2010,10(7):625-627.[15]刘兵兵,任志楠,张盼可,等.经皮内镜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2,22(7):553-558.[16] D e e rT R,G r i d e r J S,P o p e J E,e t a l.T h eM I S T g u i d e l i n e s:t h e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c o n s e n s u s g r o u p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p i n et r e a t m e n t[J].P a i nP r a c t,2019,19(3):250-274.[17] H e r m a n s e nE,A u s t e v o l l I M,H e l l u m C,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3d i f f e r e n t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u r g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ar a n d o m i z e dc l i n i c a lt r i a l[J].J AMA N e tO p e n,2022,5(3):e224291.[18]张世民.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面临的问题[J].中国骨伤,2021,34(1):5-8.[19]S u n F,L i a n g Q,Y a n M,e ta l.U n i l a t e r a l l a m i n e c t o m y b ye n d o s c o p y i nc e n t r a l l u m b a rc a n a l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t e c h n i c a ln o t e a n d e a r l y o u t c o m e s[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20,45(14):E871-E877.[20]南运东,徐长科.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1,29(19):1811-1812.[21] K i m H S,P a u d e l B,J a n g J S,e t a l.P e r c u t a n e o u s f u l le n d o s c o p i cb i l a t e r a l l u m b a rd e c o m p r e s s i o no f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t h r o u g h u n i p o r t a l-c o n t r a l a t e r a l a p p r o a c h: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p r e l i m i n a r y r e s u l t s[J].W o r l d N e u r o s u r g,2017,103:201-209.㊃4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1期[22] G eD H,S t e k a sN D,V a r l o t t aC G,e t a l.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t w ot r a n s f o r a m i n a l l u m b a r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t e c h n i q u e s: o p e nT L I F v e r s u s w i l t s e M I S T L I F[J].S p i n e(P h i l a P a1976),2019,44(9):E555-E560.[23] K e h l e t H.M u l t i m o d a l a p p r o a c h t o c o n t r o l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a n d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J].B r JA n a e s t h,1997,78(5):606-617.[24] K o n g C B,J e o nD W,C h a n g B S,e t a l.O u t c o m e o f s p i n a l f u s i o nf o rl u m b a rd eg e n e r a t i v ed i s e a s e:a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s t u d y i nK o r e a[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10,35(15):1489-1494.[25] L e s c h k eJ M,C h e n C C.S u p p l e m e n t i n g d e c o m p r e s s i o n w i t hi n s t r u m e n t e d f u s i o n f o r s y m p t o m a t i c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c r i t i c a l a p p r a i s a l o f a v a i l a b l e r a nd o m i ze d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s[J].N e u r o s u r g R e v,2021,44(2):643-648.[26] H e r m a n s e nE,A u s t e v o l l I M,H e l l u m C,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3d i f f e r e n t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u r g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ar a n d o m i z e dc l i n i c a lt r i a l[J].J AMA N e tO p e n,2022,5(3):e224291.[27] C h e n C Y,C h a n g C W,L e e S T,e t a l.I s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i n t e r v e n t i o n d u r i n g 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e n o u g h f o r f u n c t i o n a li m p r o v e m e n t s i n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l u m b a rd e c o m p r e s s i o ns u r g e r y?A p r o s p e c t i v e 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s t u d y[J].C l i nN e u r o lN e u r o s u r g,2015,129(S u p p l1):S41-S46.(本文编辑:赵丽洁)㊃5㊃张世民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腰椎融和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
初发的腰椎间盘脱出伴有下腰痛/腰椎不稳的治疗
• 腰椎融合术推荐用于初发的LHNP神经根病出现轴线下腰部 疼痛或者影像提示腰椎不稳的患者。 • 之前的研究得出,后外侧融合术可用于初次腰椎间盘切除 术治疗那些体力劳动或者伴有明显的术后下腰部疼痛的患 者(证据级别: Ⅲ级)。Matsunaga 的回顾性研究也得出 相似的结论,并且认为融合术后能使有更好的机会回归到 之前工作的地方,和保持在术前功能水平(证据级别: Ⅳ 级)。Eie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Satoh 的研究也得出那 些下腰部疼痛的病人应用融合术的病人有更好的术后对于 。 • 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融合术能够成功的治疗腰椎间盘 脱出伴有腰椎不稳或大量腰椎间盘脱出的患者
2014腰椎融和术治疗腰椎退变 性疾病指南 解读
前言
为了改善腰椎间盘脱出神经根病的诊断和治疗, 北美脊柱神经外科杂志最新发布了“腰椎融和术 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神经根病”的治疗指南
指南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腰椎融合术临床治疗 方法进行了总结 引自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performance of fusion procedures for 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lumbar spine. Part 8: Lumbar fusion for disc herniation and radiculopathy , Neurosurg Spine ,2014 .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的推荐等级评价标准
A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 来的获益实质性压倒其潜在的风险。 B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 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风险。 C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 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 法进行一般性推荐。 D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 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其潜在获益。
退变性腰椎滑脱腰骶角测量价值
退变性腰椎滑脱腰骶角测量价值作者:苗卫强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1期【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腰骶角测量价值。
方法 9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站立正侧位X线摄片,测量每例患者侧位腰骶角度和椎体滑脱距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腰骶角与腰椎体前向位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结论腰骶角的大小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及椎体滑脱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测量腰骶角大小可为临床正确评估保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提供更多参数。
【关键词】腰椎;退变;腰骶角;脊椎滑脱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DLS)是由于腰椎退行性变引起相邻椎体之间的滑移,导致临床上出现下腰痛、神经根性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运动减退及间歇性跛行等临床表现的疾病。
以往的研究显示,退变性腰椎滑脱总发病率约为8.7%,多在50岁以后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加,女性的发病率约是男性的4倍,以腰4、5节段多见。
腰骶角的大小与椎体滑脱程度及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腰骶角增大,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的危险因素增大。
本文97例患者的常规腰椎站立正侧位X线片结果表明,腰骶角增大的患者占86%,而且随腰骶角增大椎体向前滑脱距离在增加。
因此,在退变性腰椎滑脱摄片中有必要观察腰骶角大小。
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9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男22例,女75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2岁。
对97例患者拍摄以下腰椎为中心的站立常规腰椎正侧位X线片。
腰骶角测量:采用Ferguson’s。
测量方法,从第1骶椎上缘画一延伸线,该线与水平线的交角。
椎体滑脱距离的测量是以滑脱椎体下方腰椎为基准,测量患椎向前滑脱的距离。
计算97例腰骶角与椎体向前滑脱距离的统计学相关系数r。
2 结果97例患者中向前滑脱者78例占80%,向后滑脱者16例,椎体侧滑脱3例。
椎体滑脱以第4椎体发生率最高,共57例占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NASS退变性腰椎滑脱诊疗推荐指南,唯医,allinmdA.诊断与影像学哪些病史和体格检查最支持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诊断?目前尚无充分证据就这一问题加以说明。
工作组共识在影像学检查提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中,其临床特征如下:仅偶发的背痛;慢性下腰痛伴或不伴神经根症状以及伴或不伴体位变化诱发疼痛;神经根症状伴或不伴神经功能缺失;以及神经性间歇性跛行。
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进行充分有力的观察性研究来评价在体格检查的诊断价值。
推荐2:为了更好地理解与退变性腰椎滑脱诊断相关的患者的特性或临床表现的重要性,进行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是必要的。
最佳的诊断性检查有哪些?推荐:侧位平片是判断退变性腰椎滑脱最佳的,无创性的检查。
推荐等级:B工作组共识在缺少可靠证据时,(工作组)建议尽可能行站立位侧位平片检查。
工作组共识MRI是判断伴有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最佳的、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
推荐:仰卧位MRI显示小关节渗出液>1.5mm提示可能存在退变性腰椎滑脱。
应进一步评估,包括站立位的平片。
推荐等级:B推荐: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诊断中直立坐位MRI检查的价值。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推荐: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应用轴向负荷MRI检查来评价腰椎退变性滑脱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硬膜囊横截面面积。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推荐:对于退变性腰椎滑脱、特别是MRI检查禁忌的患者,平片脊髓造影或CT脊髓造影是评价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推荐等级:B工作组共识对于合并有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如果MRI检查禁忌或无确定结果,推荐CT脊髓造影检查作为明确椎管狭窄或神经根侵及的最佳检查方法。
工作组共识对于合并有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如果MRI和CT脊髓造影检查均为禁忌,无确定结果或不相符的,推荐CT作为明确椎管狭窄或神经根侵及的最佳检查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前瞻性研究来更好的评价仰卧位,轴向负荷以及体位MRI检查在观察和评估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椎管狭窄的价值。
哪些是诊断稳定VS不稳定的最佳诊断或体格检查方法?由于缺少不稳定限定的统一参考标准,没有足够证据推荐诊断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稳定或不稳定的最佳诊断或体格检查方法。
没有公认的诊断稳定与不稳定腰椎滑脱的标准。
许多研究利用站立或侧卧位屈伸平片来评价不稳定;然而,关于不稳定的界定非常宽泛。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未来研究需要建立可普遍被接受的、一致的与临床症状相关的不稳定的参考标准。
推荐2:不稳定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来进一步确认。
动态MRI和/或动态CT脊髓造影检查(包括站立位和轴负荷位)是有助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诊断检查吗?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在动态MRI和动态CT脊髓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进行前瞻性研究来证实动态MRI和/或动态CT 脊髓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
B.药物/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预后的评价退变性腰椎滑脱治疗的最佳预后评价方法是什么?最新的文献研究没有指导性,更多的参考信息见NASS推出的题为Compendium of Outcome Instruments for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of 《SpinalDisorders》的出版物。
C.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注射封闭在退变性腰椎滑脱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应用注射封闭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工作组共识当主要表现为椎管狭窄的神经根症状时,在逻辑上更应该着重治疗椎管狭窄。
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未来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结果评价应该包括每一种药物/介入治疗方法的结果,按患者症状分层的结果(例如仅有轴向背痛,轴向背痛合并神经根病)。
推荐2:尽管缺乏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物理治疗疗效的研究,工作组建议随机对照研究来比较优先进行物理治疗的益处。
这里面也应包括治疗偏好的研究,研究时应注意测试者之间的可信度,因为有文献指出在治疗下腰痛患者时,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会影响其治疗偏好。
推荐3:工作组推荐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研究,长期随访评价不同药物/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
D.手术治疗单纯减压手术疗效要优于单纯药物/介入治疗吗?推荐:对于继发于轻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症状性椎管狭窄患者,其症状经药物/介入治疗无改善,可考虑行手术减压治疗。
推荐等级:C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应用手术减压治疗经药物/介入治疗无改善、继发于轻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症状性椎管狭窄患者。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由于缺乏对单纯减压的认识,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在逻辑和伦理上恐难以完成。
工作组认为以前发表的高质量研究证实在应用RCT研究对比北美患者手术与药物/介入治疗存在本质困难。
因此不太可能获得关于手术与药物/介入治疗疗效比较的高质量数据。
需要更大样本的,独立的,回顾性的或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研究椎管减压治疗症状性椎管狭窄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潜在效果和微创手术方法(棘突间间隔器)。
此外,工作组推荐进行广泛的多中心研究来进行长期随访评价手术和药物/介入治疗的疗效。
手术减压腰椎融合伴或不伴内固定疗效要优于单纯减压术吗?推荐:与单纯减压术相比,应用手术减压融合治疗症状性椎管狭窄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预后更佳。
推荐等级:B推荐:对于症状性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如果滑脱为轻度(推荐等级:B未来研究方向:由于缺乏对单纯减压术的认识,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在逻辑和伦理上恐难以完成与减压融合术的比较。
工作组推荐进行广泛的多中心研究来进行长期随访评价各种手术技术的疗效,包括减压术伴或不伴融合。
手术减压腰椎融合伴或不伴内固定疗效要优于单纯药物/介入治疗吗?推荐:与单纯药物/介入治疗相比,应用手术减压融合术伴或不伴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预后更佳。
推荐等级:B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应用手术减压融合伴或不伴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预后优于单纯药物/介入治疗。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进行大量的前瞻性研究或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来比较各种手术技术包括手术减压融合(伴或不伴内固定)和药物/介入治疗治疗单节段和多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
手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疗效要优于单纯手术减压融合术吗?推荐:对于症状性的椎管狭窄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建议增加内固定以改善融合率。
推荐等级:B推荐:对于症状性的椎管狭窄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增加内固定并不能改善预后。
推荐等级:B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进行大量的前瞻性研究或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来比较手术减压融合使用或不使用内固定的疗效。
手术减压后外侧融合与手术减压360°融合的预后相比如何?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哪种融合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预后更佳。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建议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于积累证据以便更进一步评价手术技术的效果,包括后外侧融合和360°融合。
手术减压360°融合术疗效要优于单纯360°融合术吗?没有发现阐述上述问题的证据。
由于相关资料的缺乏,工作组不能对此作出推荐。
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数据库研究可为360°融合有无减压的预后比较提供数据。
弹性固定术疗效要优于非手术治疗吗?没有发现阐述上述问题的证据。
由于相关资料的缺乏,工作组不能对此作出推荐。
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工作组推荐进行广泛的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来比较手术治疗包括弹性固定与药物/介入治疗的疗效。
推荐2:工作组推荐前瞻性的研究来比较弹性固定与药物/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
棘突间间隔器置入疗效要优于药物/介入治疗吗?推荐:没有足够的和相矛盾的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哪种治疗方式的预后更佳。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工作组推荐进行广泛的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来比较棘突间间隔器置入手术与药物/介入治疗的疗效。
推荐2:工作组推荐未来对于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棘突间间隔器的评价除与药物治疗比较外还应与手术减压伴或不伴融合相比较。
推荐3:工作组推荐未来棘突间间隔器的评价应包括长期随访评价是否存在间隔器在可容许限度内下沉并发症的发生率。
复位(手术复位)融合术的作用是什么?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应用复位融合术治疗。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进行对比和多中心研究来评价滑脱复位与原位融合。
对于接受后外侧融合术的患者,自体骨移植疗效要优于骨移植替代品吗?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哪种骨移植材料预后更佳。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进行多中心研究评价骨移植物(骨移植类型)与自体骨移植的失败率。
推荐2:进行对比的成本分析研究来评价骨移植物与自体骨移植的成本效益。
微创手术疗效a.要优于传统开放减压术(椎板切除)吗?b.要优于传统(开放)减压融合术或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吗?推荐:微创手术和开放减压融合(有或无内固定)术的预后均有显著改善,但究竟何种手术技术预后更佳目前证据不一致。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或相矛盾证据反对)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进行随机对照和前瞻性研究来比较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疗效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值得引起重点注意的是因为缺少统一的关于微创手术的定义,因此微创手术的推荐具有复杂性;因此工作组推荐在未来研究中评价微创手术的效果时要对其做出清晰明确的定义。
手术治疗的长期预后(4年以上)是什么?推荐:对于症状性椎管狭窄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减压融合术可能是显著改善长期预后的治疗方法。
推荐等级:C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对于症状性椎管狭窄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如伦理上可行,未来关于手术效果的长期研究应包括与当前最佳药物治疗方法对比。
对研究对象持续的随访可以获得手术治疗与药物/介入治疗疗效对比的高质量的数据。
推荐2:对于症状性椎管狭窄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未来的长期预后随访研究非常有必要比较不同手术技术的疗效。
哪些患者特有的特点会影响治疗(手术或其它)疗效?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非原发疼痛可能会影响治疗疗效。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关于患者年龄和3种以上并存疾病对其治疗疗效的影响。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关于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对其治疗疗效的影响。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关于患者肥胖(BMI>30)对其治疗疗效的影响。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推荐:工作组推荐立足于人口的观察性研究例如进行多中心研究来调查与较差的药物/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疗效有关的患者的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