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案3新版沪科版
2.1动与静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1 动与静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我设计的这节课的主题是"动与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 让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让学生能够运用相对性原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对性原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滑轮组、小车、木块等。
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我会让学生站在教室的窗前,观察远处的景物,然后问他们:"你们觉得远的景物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学生会发现,远的景物看起来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在移动。
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我会问他们:"如果你们坐在车里,看着车外的景物,你们觉得车外的景物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学生会发现,车外的景物看起来也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车在移动。
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远的景物看起来在运动?""为什么车外的景物看起来也在运动?"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相对性原理。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对性原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会通过实践活动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对性原理。
上完这节课之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想一想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相对性原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相对性原理。
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对性原理。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2.1动与静教案
第一节动与静本节内容描述的是自然界的机械运动,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和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本节内容是运动学最基础的课程,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在各类考试中,尤其是各地历年中考中重点考查的是参照物的选择和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的世界和运动的描述,主要讲述不同的运动形式及人类文化中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从而引出科学描述运动的方法。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运动的概念及研究机械运动时对参照物的选择,教学难点是结合具体问题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教学中不提倡单纯的说教,提倡运用多媒体手段,多视角向学生展示运动的世界。
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参与教学活动。
如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描述运动的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作品并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一些小实验,理解有关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等物理概念。
学习本节知识时,可通过日常生活观察到的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在老师指导下结合身边的一些物品做一些与运动有关的小实验,进行分析与思考,来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并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时,它的运动情况不同,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多媒体播放设备、机械运动演示课件等。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3)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自然、生活现象体会到世界是运动的;(2)通过观察和判断来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生活动中持续强化与同学(他人)的协作意识)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竞赛法。
教具准备课件,木块,摄像头,纸飞机,背景墙,多媒体课件“动与静”。
授课时数一课时总4课时教学内容P13—15)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月明星溪的夜晚,我们在外面散步时,常常有月亮跟着我们走的感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就涉及到运动的相关知识,今天开始学习相关运动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机械运动的现象.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知道参照物.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三、学法指导:用10分钟时间看课本18页—20页,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判断,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13-15,思考下列问题: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足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3.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2.1动与静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学习参照物的概念,并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3. 学习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概念,并掌握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知道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3. 让学生理解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概念,并掌握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
2.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提问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并让学生说明判断的依据。
2. 概念讲解:介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讲解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参照物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些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练习题。
5. 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讲解:讲解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概念,并讲解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方法。
6.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例题,让学生理解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概念。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些关于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重要工具3. 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目: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2.1动与静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明白,孩子们的认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幼儿园课程,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与静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体验、互动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车、玩具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动与静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观察与体验(10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领取一个小车和一些玩具,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3. 互动游戏(10分钟)通过卡片游戏,让孩子们进一步巩固动与静的概念。
4. 创作与表达(10分钟)让孩子们用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动与静的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法,让孩子们生动有趣地了解了动与静的概念,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同时,孩子们在创作和表达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在课后,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增强家校互动。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教案:2.1动与静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动与静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与静的概念,知道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与静的概念,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难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用动与静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PPT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 讲解:讲解动与静的概念,解释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6.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动与静的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动与静的概念,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难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用动与静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动与静的概念,是否能够正确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否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判断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并尝试解释原因。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希望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深刻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我选择的实例都是贴近生活的,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本节课主要介绍运动的相对性,内容包括:1. 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静止的定义和特点3. 相对性的概念和运动的相对性原理4.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5. 实际情景中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让学生理解静止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判断物体的静止状态。
3. 让学生掌握相对性的概念和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能够运用运动的相对性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的定义和特点,静止的定义和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难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的应用,实际情景中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视频播放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例如在公交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景物,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静止的定义和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并用黑板板书重点内容。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乘客在公交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要求学生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判断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
5. 应用实例: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特点:速度、方向、加速度静止的定义和特点静止:物体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特点:速度为零、方向不变、加速度为零运动的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a) 一辆行驶的汽车b) 一架停在机场的飞机c) 一颗从树上落下的苹果问题:一个乘客在公交车上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后退,为什么?答案:因为乘客和公交车都在向前运动,所以相对于乘客来说,窗外的景物看起来向后退。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培养:强调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热情。
4.结束语: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动与静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标准。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7.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但对物体运动与静止的深层次理解尚有不足。他们对生活中的动与静现象充满好奇,但往往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对力的作用效果及其与运动状态的关系认识模糊。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思维定势,难以从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5.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标准,能运用参照物概念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所学的物理知识,讨论生活中的动与静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案3新版沪科版
§2-1动与静课标与教材课标要求: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明白世界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能科学的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明白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分析:内容包括运动的世界、运动的描述。
要紧讲述不同的运动形式和人类文化中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从而引出科学描述运动的方式。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自然界中的神奇,生活中的神奇,了解了前人对神奇现象的探讨历程,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和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维持对自然界的好奇,进展对科学的探讨爱好,养成良好的思维适应教学目标1.明白机械运动,明白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明白参照物,明白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形需要选定参照物。
明白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通过实例分析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4.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方式与媒体1.利用多媒体多视角向学生展现运动的世界。
2.引导学生踊跃斗胆参与教学活动3.引导学生利用身旁的物品,彼此展现并明白得等物理概念。
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引入新课:一、一战期间,一名正在执行任务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觉前方飞着一个“小虫”,便伸手去捉。
后来发觉抓住的竟是德军射来的子弹。
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徒手抓住飞来的子弹吗?二、试探: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上,小明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师:如何正确的回答那个问题呢?咱们一路来学习一下§2-1动与静一、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那个运动的世界:人在林阴道上行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飞机在天空中翱翔;小鸟在树林中飞翔;师:这些都是一些运动的现象,你能举一些静止的物体吗?生:黑板、桌子、讲义、、、、、、师:这些物体是绝对静止的吗?月球绕地球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整个宇宙的成千上万个星系都在运动。
那个地址让学生再列举自己熟悉的一些运动现象,结合多媒体展现和学生举例自己得出:世界是运动的。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在设计这节《动与静》的物理教案时,我的意图在于通过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认识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来确定。
【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方面: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需要参照物。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活动过程】活动一:实例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行驶的汽车、跳跃的篮球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活动二:概念讲解我利用PPT展示运动和静止的定义,然后通过讲解和互动,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活动三:参照物的选择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每组给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活动四:实践活动我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需要参照物。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想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给予肯定。
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勇于分享,展现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我会继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拓展延伸方面,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多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巩固他们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周围的环境,尝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这节《动与静》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2. 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坐在公交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景物不断后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解释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行驶的汽车、旋转的地球等,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判断方法讲解:讲解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如选择参照物、观察物体的位置变化等。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动与静2. 板书内容: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选择参照物、观察位置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为什么会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答案:太阳:运动月亮:运动地球:运动教室里的桌子:静止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因为我们观察物体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判断结果也会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但在教学中,可能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讲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强化。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天、交通运输等。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1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材第二单元的第1节“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学习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性原理,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难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滑轮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
2. 概念讲解: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讲解相对性原理。
3. 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讲解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改变。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8. 布置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性原理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桌子上的书本(2)教室里的电风扇(3)行驶的汽车(1)小明站在原地不动,他的朋友在小明的前方10米处跑步。
(2)一辆自行车在平坦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3. 一辆小车在平直的马路上行驶,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后停止运动。
请分析刹车过程中力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再通过讲解、实验、例题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和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案(新版)沪科版
- 提问与讨论:提出疑问,参与讨论,深化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例题5:
题目: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以-2m/s²的加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经过3秒后,物体的速度和位移分别是多少?
答案:
我们知道物体的初速度是10m/s,加速度是-2m/s²,时间为3秒。根据速度公式,速度等于初始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所以物体的速度是10m/s + (-2m/s²) * 3s = 10m/s - 6m/s = 4m/s。根据位移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平方的一半,所以物体的位移是10m/s * 3s + (-2m/s²) * 3s² / 2 = 30m - 9m = 21m。
例题4:
题目: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m/s²的加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经过3秒后,物体的速度和位移分别是多少?
答案:
我们知道物体的初始速度是0,加速度是2m/s²,时间为3秒。根据速度公式,速度等于初始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所以物体的速度是0 + 2m/s² * 3s = 6m/s。根据位移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平方的一半,所以物体的位移是0 * 3s + 2m/s² * 3s² / 2 = 0 + 18m = 18m。
-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② 词、句:
- 物体在静止状态时,速度为零。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 静与动 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会解释相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体验并认识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时,它的运动情况不同,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理性的认识,有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会进行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1.能科学的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二、【教学流程】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 1.【趣味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身边似乎有一个“小虫子”,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德国制造的一颗子弹.飞行员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本领,徒手抓住一颗子弹呢?你们能做到吗?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也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新课一、运动的世界PPT展示:宇宙的运动;太阳系的运行;地壳运动;跨栏者;奔跑的狗等。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
生活中有静止的物体吗?生:黑板、讲桌、书课、凳子、师:这些物体是绝对静止的吗?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了解人们对于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描述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在描述运动。
动画展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图片展示。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播放音乐:蓝色多瑙河(莫扎特)4.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想想议议:讨论:花花运动了吗?如何判断的?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位置的改变就称为运动。
教师指出:(一)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2.1动与静》教学设计
总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能从阅读中找到答案
课堂
小结
一、运动的世界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3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应用
总结本节收获。
(让学生展示效果更好)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
课题
动与静
授课人
时间
课时安排
1
课标要求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知道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学情分析
这是八年级物理教材(沪科版)中第一节概念课,对学习物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同时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习惯、方法的养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如何使学生能认识并理解有关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等物理概念是很重要的。教好这节课也将为学生学好力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分析
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
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
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
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
物体物体
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
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运动
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
学生很感兴趣
一、新
课
教
学
1.运动的世界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状态。
2. 学习参照物的选择方法,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掌握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状态。
2. 能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方法。
2.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2. 概念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为什么需要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状态。
3. 参照物选择方法讲解: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例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6.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概念和判断方法。
7.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作业设计1. 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
2. 一架飞机在空中飞行。
3. 一块石头在河里漂流。
答案:1. 运动状态:运动。
判断依据: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与地面有相对运动。
2. 运动状态:运动。
判断依据:飞机在空中飞行,与地面有相对运动。
3. 运动状态:运动。
判断依据:石头在河里漂流,与河岸有相对运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方法,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研究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标准;2.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 掌握参照物的选择方法;4. 运用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小车、木板、滑轮等);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2. 概念讲解:介绍运动和静止的定义,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小车在木板上运动和静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教材中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定义;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明理由:a. 行驶的汽车;b. 停在路边的汽车;c. 飞翔的鸟儿;d. 静止的树木。
答案:a. 运动;b. 静止;c. 运动;d. 静止。
2. 下列现象中,属于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是:a. 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b. 把地球看作一个整体,地球绕太阳运动;c. 把太阳看作一个整体,地球绕太阳运动;d. 站在地球上,看到天空中的星星闪烁。
答案:a、b、c。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1. 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2.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运动的判断:教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掌握参照物的选择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2. 教学重点:运动的判断,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在不同的参照物下可能会有所不同。
2. 讲解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通过PPT展示相关实例,讲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4. 运动的判断:教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解释原因。
6.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2. 参照物的选择3. 运动的判断七、作业设计(1)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2)教室里悬挂的钟表;(3)书桌上的文具盒。
(1)坐在教室里的学生;(2)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运动。
答案:1. (1)静止;(2)静止;(3)静止。
2. (1)运动;(2)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八年级
§2-1动与静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能科学的描述物体的运动、运动;知道运动与运动的相对性。
教材分析:内容包括运动的世界、运动的描述。
主要讲述不同的运动形式以及人类文化中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从而引出科学描述运动的方法。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自然界中的神奇,生活中的神奇,了解了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历程,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以及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运动的相对性。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方法与媒体
1.利用多媒体多视角向学生展示运动的世界。
2.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参与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相互展示并理解等物理概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一战期间,一名正在执行任务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前方飞着一个“小虫”,便伸手去捉。
后来发现抓住的竟是德军射来的子弹。
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徒手抓住飞来的子弹吗?
2、思考: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上,小明是运动的?还是运动的?
师:如何正确的回答这个问题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2-1动与静
一、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这个运动的世界:人在林阴道上行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飞机在天空中翱翔;小鸟在树林中飞翔;
师:这些都是一些运动的现象,你能举一些运动的物体吗?
生:黑板、桌子、课本、、、、、、
师:这些物体是绝对运动的吗?
月球绕地球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整个宇宙的成千上万个星系都在运动。
这里让学生再列举自己认识的一些运动现象,结合多媒体展示和学生举例自己得出:世界是运动的。
二、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地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充分鼓励学生说出描述运动的诗词、音乐、绘画、词汇等。
例如在诗词方面举出他们学过或看过的各种诗句。
教师可依据学生说出的一些诗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如绝句•登天门山等)。
在音乐和绘画方面学生可能举出得少些,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古曲《流水》、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沐浴的玩球者》或祖国的传统国画等。
鼓励学生用语言描音乐和绘画所表现出的运动情景。
在词汇方面学生可以述说出“上升、下落、跑步、转动、飞奔”等。
教师活动:展示诗词、音乐、绘画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情感去体验运动的各种形式。
三、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的呢?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位置的改变就称为运动。
教师指出:物理学中所说的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这里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reference object)。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rest)的。
动手动脑:请大家将文具放在书本上,然后缓缓拖动书本,那么,书本上的文具是运动还是运动的呢?
用多媒体展示动画:人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问人是运动的还是运动的?路边的树是运动的还是运动的?(找同学分析
思考:路旁的树能跑起来吗?广场中心的建筑物能转动起来吗?
总结:运动与运动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学生做游戏“谁在动”(类似教材的练习),然后利用多媒体优势展示,讨论分析:抽4个学生上讲台依次排成一排后,让全班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变动4个学生的位置后,请其他学生判断谁运动了,谁没有运动?进一步理解运动和运动的相对性。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应用运动和运动的相对性为我们服务。
多媒体展示一些动画(如电梯、联合收割机、同步通信卫星等)。
学生讨论回答:以______为参照物,电梯里的乘客是运动的;以____为参照物,电梯里的乘客又是运动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_____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又是________的。
说同步通信卫星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