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PPT)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1页)](https://img.taocdn.com/s3/m/ff9481b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f.png)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 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词有词牌,即曲调。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如《水调 歌头》《念奴娇》《如梦令》等等。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宰相词人”——晏殊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 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 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
12日),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诞生于书香门 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 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 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
阳人,宋代词人。 靖康年间 (1126-1127),金兵攻破东
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押解北 上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室南 迁。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总算获得暂时 的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时, 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时所写。
【诗词品读】
诗词
【诗词朗读,读出心情】
采桑子
欧阳修
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爱好那里的民风、景物,
隐隐笙歌处处随。
晚年辞官后便定居在此 地。这首词是他泛舟颍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州西湖后所作。
惊起沙禽掠岸飞。
朗读提示
诵读时应怀着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阅读,读出 恬淡、闲适、愉悦之情。读“西湖好”“处处随”“琉 璃滑”“掠岸飞”等时,末字要稍拖长音。
热闹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
词有词牌,即曲调。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如《水调 歌头》《念奴娇》《如梦令》等等。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宰相词人”——晏殊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 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 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
12日),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诞生于书香门 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 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 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
阳人,宋代词人。 靖康年间 (1126-1127),金兵攻破东
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押解北 上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室南 迁。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总算获得暂时 的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时, 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时所写。
【诗词品读】
诗词
【诗词朗读,读出心情】
采桑子
欧阳修
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爱好那里的民风、景物,
隐隐笙歌处处随。
晚年辞官后便定居在此 地。这首词是他泛舟颍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州西湖后所作。
惊起沙禽掠岸飞。
朗读提示
诵读时应怀着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阅读,读出 恬淡、闲适、愉悦之情。读“西湖好”“处处随”“琉 璃滑”“掠岸飞”等时,末字要稍拖长音。
热闹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相见欢》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电子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相见欢》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cfe8c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3.png)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 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 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 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 请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 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 线战事的关切。
赏读感悟意境美
这首词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 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 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下片前面直抒胸臆,表 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 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 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 情感。
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 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 请西风把自己的泪吹到扬州。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 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 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 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 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 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 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赏读感悟意境美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 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 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 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 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 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赏读感悟意境美
相见欢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洛阳人。著有《岩 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 词集《樵歌》(也称《太平 樵歌》),《宋史》卷四四 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 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 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课件(共20张PPT)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505cf3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1f.png)
第肆章
当 堂 反 馈
理解性默写
诗中通过传说表明人的寿命是有限 的诗句是:
诗中表现人虽临近暮年,却老当益 壮,雄心不减的句子是:
诗中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顺应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 能延年益寿的句子是: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
运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 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 追求的豪情壮志。 表达了诗人的胸襟、 抱负,散发出催人奋进的力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龟虽寿
龟 虽 曹寿
操
学 习
壹 理解诗歌,背诵诗歌
目
标
贰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壹章
读 诗
龟虽寿
以幸 年之但盈 壮烈志老 终腾犹神
咏甚 福在缩 心士在骥 为蛇有龟
志至 哉
可 得
天 养
之 期
不 已
暮 年
千 里
伏 枥
土 灰
乘 雾
竟 时
虽 寿
歌 永怡不
第贰章
译 诗
神犹 龟有
灵异的神鬼虽然能活几千
之 在 的期限,但不仅仅是上天的
期 天 安排。
养可
怡得
保养自己身心健康
之 永 的益处,就在于能延年益寿。
福年
在此输入标题
歌幸 庆幸得很,好极了,写下 以 甚 这首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咏 至
志哉
第叁章
品 诗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 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 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
谢谢观看
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
“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
还要继续奋斗,此时刘备在豫州, 刘表在荆州,刘璋在益州,张鲁 在汉中,孙权在东吴,要统一中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5b762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f.png)
花自飘零水自 流,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
——《一剪梅》
这是写给新婚未 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 赵明诚的,词中她诉 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 孤独寂寞,急切盼望 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来自拓展阅读:武陵春
【南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
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
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助读资料
写作背景: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被迫来 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 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 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 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李清 照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 了国家败亡、故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 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应的 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词苑千载,群芳竞 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谢谢
分析词句
游览溪亭,饮酒赏景,叫人流连 忘返,兴趣那么高,酒喝得那么欢乐, 直到黄昏时候,竟至于“沉醉不知归 路”。待到兴尽,方才回舟,在“沉 醉”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荷塘深处 方始发觉。急着寻路回家,声音惊动 了栖息的沙鸥白鹭。
1.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呢?
诗人“不知归路”,一是因为酒醉, 二是因为她尽兴而心醉。 2.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 字的妙处。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 花瘦。
——《醉花阴》
词人对花兴叹, 望花自怜,因愁苦而 憔悴的容貌堪比菊花 之黄瘦,让人心生同 情之情。
《声声慢》:
寻寻XXX,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 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9张PPT).ppt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9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5ad22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4.png)
“夕阳垂地”指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 中。这种情景,让人联想起南宋国势衰落、江河日下的现状, 也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 无声,通过景物描写,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 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 的强烈愿望,试同倩时悲也风是吹对泪朝过扬廷州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
,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
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
,有“
”之称。
1、暗写出了船行快而慌乱; 2、栖息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3、水鸟惊飞,又带给词人意外喜悦。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 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 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 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 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 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 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 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一首 刚填好的词,即新歌 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一曲 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 西下几时回?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落日
听一首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 亭台楼阁依然在。西下的落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只身一人,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词——唱新词,旧亭台——唱词喝酒的环境,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 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怀。 既是写景,又是映射心情,写出了作者慨叹时光的流逝,人世的变更无 法挽回。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 无声,通过景物描写,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 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 的强烈愿望,试同倩时悲也风是吹对泪朝过扬廷州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
,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
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
,有“
”之称。
1、暗写出了船行快而慌乱; 2、栖息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3、水鸟惊飞,又带给词人意外喜悦。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 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 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 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 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 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 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 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一首 刚填好的词,即新歌 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一曲 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 西下几时回?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落日
听一首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 亭台楼阁依然在。西下的落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只身一人,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词——唱新词,旧亭台——唱词喝酒的环境,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 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怀。 既是写景,又是映射心情,写出了作者慨叹时光的流逝,人世的变更无 法挽回。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幻灯片42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幻灯片42张)](https://img.taocdn.com/s3/m/6300bd1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a.png)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 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
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 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翱翔。
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 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 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前三句 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 如同琉璃 ,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 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 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 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 飞去 ,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
采
桑
欧子
阳 修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六一居士初谪滁
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山,自号醉翁。既
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 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
老而衰且病,将退
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进,被诬贬知滁州。 休于颍水之上,则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又更号六一居士。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
六“一”:
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 导。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
一万卷书、一千
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 卷金石文、一张
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 琴、一局棋、一
• ① 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 ② “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 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 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③ 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 忆,表达了他期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 宋朝廷的不满情绪。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5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50页)](https://img.taocdn.com/s3/m/f0f36e2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8.png)
课外古诗词 诵读
目录
壹
贰
浣
采
溪
桑
沙
子
叁
肆
相
如
见
梦
欢
令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熟读全词,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大意。 3.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壹
浣溪沙
(宋)晏殊
作者介绍
晏殊,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 西进贤)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自幼聪慧,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被任命为 秘书正字。
诗词翻译
在金陵西门城楼上,倚栏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长江在夕 阳下流去。金人入侵,中原大乱,达官显贵们四散逃走,什么时候能够 收复国土?试请悲风把我的泪水吹到扬州去。
诗词鉴赏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变了他们的生活, 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朱敦儒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词作柔美婉约。国破家亡的 残酷现实警醒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词上片写 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 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 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一个“乱”字,概括了 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 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 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 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思考探究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 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这两句词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 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青春易 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目录
壹
贰
浣
采
溪
桑
沙
子
叁
肆
相
如
见
梦
欢
令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熟读全词,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大意。 3.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壹
浣溪沙
(宋)晏殊
作者介绍
晏殊,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 西进贤)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自幼聪慧,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被任命为 秘书正字。
诗词翻译
在金陵西门城楼上,倚栏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长江在夕 阳下流去。金人入侵,中原大乱,达官显贵们四散逃走,什么时候能够 收复国土?试请悲风把我的泪水吹到扬州去。
诗词鉴赏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变了他们的生活, 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朱敦儒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词作柔美婉约。国破家亡的 残酷现实警醒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词上片写 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 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 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一个“乱”字,概括了 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 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 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 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思考探究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 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这两句词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 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青春易 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幻灯片33张)
![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幻灯片33张)](https://img.taocdn.com/s3/m/b9afe9b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f.png)
创作背景
曹植自曹丕篡位后,被贬到贫困的 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巨不幸的环境中, 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 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 大方激愤之作。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 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 生活,反应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 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文解读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两句简简单单的十个字,描 生动的画面;并引发读者进一步想象:这位妇女正在想些什么 回忆往日的幸福?因为这奇树生在他们的庭院之中,往日夫妻 花树下,消磨过许许多多欢乐的时光。在那叶茂花盛的时候, 儿,是不是曾经把那美丽的花朵插在她鬓发之间呢?而如今, 丈夫正在哪儿?可曾遭遇到什么?她自己所感受的痛苦,远方 感受到了吗?不管她想到了什么,有一点她总是不能摆脱的, 年华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无比惋惜。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 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 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诗文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 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
前两句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描画了这样一幅图景 里,有一棵珍贵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盛的花朵, 勃。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但首句中的“庭中” 景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思妇面 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 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诗的开头四句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 的意境,引发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 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 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 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可是,如今眼前 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不禁令人感 时此刻,她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来,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 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爱情。也许,她指望这花 分相思的痛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平静;也许,她 手中的花枝,能够打动远方游子的心,催促他早日归来。总之,在 中,蕴含着许多诗人没有写明的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精品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9c957cdd3383c4ba4cd2d4.png)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 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 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 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 生遭遇的象征。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 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 题。
征讨荆、吴,准备统一中原之
前。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
歌辞《步出夏门行》此时曹操
已到知天命之年,所以诗一开
头便说道:“神龟虽寿,犹有 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 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 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政治:社会动荡、宫廷暴乱、徭役赋税 沉重、农民起义、外戚宦官专权
经济:破坏严重、两极分化、朝不保夕 思想:儒家经学、文学观念转变、老庄
思想盛行、佛教传入
古诗十九首概说
5、篇目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 《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 《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 《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 《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 《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 《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概说
6、思想内容
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 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
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与痛苦 青青陵上柏
表现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揭露社会黑暗 驱车上东门、明月何皎皎
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 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概说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6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5d1c1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9.png)
赏 慨与惆怅也轻轻袭来。想到风物依然而时光飞逝,词人不禁
悄声暗问:“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之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
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能够重现的微茫的希望。“几时回”
三个字,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深知难返的心态。
诗歌赏析
下片紧承“夕阳西下几时回”,既流露了词人对繁华易尽的 “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 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透露出生 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无人能阻止,但消逝的同 时美好事物仍能再现,生活不会因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最后一句写词人独自徘徊,似赏景,亦似沉思,心情无法平静。 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低沉。
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原
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注
释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喝醉了都不知 道回家的路了。尽了兴致,天色已晚,只好乘船返回,却 迷了路划进了荷花池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 划出去呀,惊得一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宋
这首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
词 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 鉴
赏 乎在哭泣。
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一个“乱”
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
无心抗敌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
无望的感叹。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
八年级上册(部编)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八年级上册(部编)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3dcca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3.png)
诗歌赏析
课件PPT
《赠从弟》共三首,为刘桢代表作,尤以第二 首著称于世。
该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 志向之坚贞。
诗歌赏析
作者运用对照手法,让“山上松”和“谷中风” 展开较量,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 “劲”,又用“一何”加以咏叹,对松柏的赞美之 情溢于言表。
起首二句,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以风的 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绘影绘声,简洁生动,突出了 青松的傲骨。
词语解释
课件PPT
竟:终结,这里指死去。 螣(téng)蛇: 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蛇。 骥(jì):骏马,好马。 枥(lì):马槽。
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怡,愉快。 永年:就是长寿。
参考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 的时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词语解释
从弟:堂弟。 亭亭:挺拔的样子。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一何:多么。 惨凄:严酷。 罹( 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参考译文
山上高耸挺拔的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 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劲挺! 当冰霜降下,周围一片凄惨凄凉景象之时,松 柏却依然终年端正挺直。 难道松柏不怕严寒吗?那是松柏具有不畏严寒 的本性!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布啊,她哭泣的泪水 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们二人相距也没 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却只能)含情 脉脉地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诗歌赏析
这首诗感情浓郁,逼真动人。全诗以物喻人, 构思精致。开篇以“迢迢牵牛星”起兴,触发了邈 远的情思。继而专从织女方面来写,写她心不在焉, 织布不成,泪如雨下,引出相思的主题。诗的后四 句转为抒情,以浪漫的想象,轻浅的话语,道出牛 郎织女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的爱情悲剧。全诗至此 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不尽。
八年级上册(部编)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4张幻灯片)
![八年级上册(部编)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4张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995307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4.png)
赏析
•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 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 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 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 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 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 遇的象征。
梁甫行
曹植
作者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 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诞生于东阳武 (今山东莘县,一说甄诚),是曹操与武宣卞 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 “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 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巨不幸中, 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 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应了边海农村的残 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短。但:仅, 只。 养怡:保养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永:长 久。 •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 • 真是荣幸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 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 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 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 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 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58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5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97561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b.png)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 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 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 树的腰杆却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 遭遇凝重的寒意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 寒的本性!
朗读指导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参考译文
山上高耸挺拔的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 中挺立。
作者介绍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
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 《古诗十九首》。
这十九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 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 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史称魏武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背景资料
东汉末年,居住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乌桓奴隶主贵
族,乘东汉末大乱之际,不断向边境侵扰。建安十 二年,曹操毅然率军北征。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 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此时已五十三岁的 曹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写下了乐府歌辞——著 名的组诗《步出夏门行》,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壮 志。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 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 《冬十月》《河朔寒》《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 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 则可以独立成篇。《龟虽寿》即为其中的第四章, 也是其四言诗中的佳作。
诗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深切的怀 念之情。第一至四句描绘了春天庭院中妇女折花送 给丈夫的场景。这种场景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 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人遐想。第 五、六句紧承前两句来写,描绘出了花的珍贵,暗 示了人物的神情。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相思怀念。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 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 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朗读指导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参考译文
山上高耸挺拔的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 中挺立。
作者介绍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
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 《古诗十九首》。
这十九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 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 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史称魏武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背景资料
东汉末年,居住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乌桓奴隶主贵
族,乘东汉末大乱之际,不断向边境侵扰。建安十 二年,曹操毅然率军北征。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 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此时已五十三岁的 曹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写下了乐府歌辞——著 名的组诗《步出夏门行》,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壮 志。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 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 《冬十月》《河朔寒》《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 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 则可以独立成篇。《龟虽寿》即为其中的第四章, 也是其四言诗中的佳作。
诗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深切的怀 念之情。第一至四句描绘了春天庭院中妇女折花送 给丈夫的场景。这种场景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 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人遐想。第 五、六句紧承前两句来写,描绘出了花的珍贵,暗 示了人物的神情。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相思怀念。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 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 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共26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627445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8.png)
溪边的亭子 黄昏的时候 大醉
尽了兴致 乘船反回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荷花
奋力把船划出去
这里泛指水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课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呢?
一是因为酒醉, 二是因为她尽兴而心醉。
“不知归路” 写出作者留 连忘返的情致。
如梦令
李清照
作者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是 婉约派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仕宦之家,其父李格非,苏轼 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 工于词章。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 “苏门后四学士”。
其母王氏,其祖父王拱辰是北宋仁宗天 圣年间的状元,自幼饱读诗书,才气十足。
第三阶段(国破南渡)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破汴京,徽 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因明诚丧母而奔丧 至建康。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 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 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 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于赴任湖州途中在建康病逝。其 后李清照随南宋朝廷辗转江南各地,夫妇二人平生所收集的金石 书画在颠沛流离中几乎丧失殆尽。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赵李两家相继被卷入其中,赵 明诚兄弟受到牵连,一度入狱,不久都被罢官。其后,李清照随赵家屏 居青州(今属山东)十年,夫妇猜书斗茶,花前月下,相从赋诗。两人 共治金石之学,她又独撰《词论》,阐述对词的看法,伉俪之谐古今罕 见。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复出后,历任莱、缁(今均属山东)等地 知州,李清照均随夫赴任共同生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f73ee9e915f804d2a16c16d.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 诗词诵 读教学 课件(共 32张PP 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 诗词诵 读教学 课件(共 32张PP T)
《龟虽寿》的体裁: 乐府诗,四言古风。
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不但:不仅仅,不只。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 诗词诵 读教学 课件(共 32张PP T)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 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 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 诗词诵 读教学 课件(共 32张PP T)
阅读诗歌的旁批,逐句理解诗 的大意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 一天。 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 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 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 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 情吧。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 诗词诵 读教学 课件(共 32张PP T)
作者简介
❖ 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 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
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
人,汉族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
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共84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共8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150410faaea998fcc220ebc.png)
赠从弟(其二)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刘桢(?—217) 东汉末诗人。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 东宁阳北)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 性亢直。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为“建安七子” 之一。后人以他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但作品 流传很少,内容多为酬答亲朋,抒写个人抱负。原有集, 已散佚,明人集有《刘公干集》。
衬托下,开满了茂密的花朵。妇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 好看的一枝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花的 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 何也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稀罕的呢? 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精读细研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图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知识备查
《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 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 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 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 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 《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 不知作者。”并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 主流观点。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 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 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龟虽寿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 三国时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 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代表作有 《短歌行》《蒿里行》《观沧海》 《龟虽寿》等。
整体感知
龟虽寿 曹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玄宗时教坊曲
浣溪沙 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不得已,没 有办法。
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 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 却似曾相识,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令人感 伤。而我只能在带着幽香的小径上独自徘徊。
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 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词人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 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2
5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 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 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 。 “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 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 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 逝,伤别怀旧之情。千古奇偶句。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1
0
本词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上片思昔,写把酒听歌的情境,淡淡写来,
却蕴含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
下片伤今,通过最有特征的具体事物和生活
细节来深化上片的意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R ·八年级上册
诗 《浣溪沙》晏殊
词 课
《采桑子》欧阳修
题 《相见欢》朱敦儒 总
览 《如梦令》李清照
浣 溪 沙晏
殊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 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与其第七 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 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其代表作品有《珠 玉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 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相见欢
朱敦儒
相见欢
朱敦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
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
qìnɡ
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 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洛阳(今属 河南)人。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获得“词俊” 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代表作品有《岩壑老人诗文》《太平樵歌》。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 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金人侵占中 原,天下大乱,士家贵族散了,什么时候收 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2 4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上片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
写登楼所见: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 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
1 6
名句理解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赏析:第一句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后三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一幅 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了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 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桨。
指颍州西湖。
形容道路或河道 弯曲而长。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指歌唱时有 笙管伴奏。
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 砖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
水的波纹。 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 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 隐传来的音乐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下阕主要写“绿水逶迤”。
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 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 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接着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 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静,所以轻 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
思想感情: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
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 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采桑子
欧阳修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 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 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后人 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 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 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代表作 品有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
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倚楼观看清秋 时节的景色。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
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 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 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
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
请人代自己做。
收复国土。
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即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
宋抗击金兵的前线。
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 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 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 点,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舟动景换,渐次写出堤 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 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 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 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抒发了词人赏景之乐,以及愉悦畅快之感。
8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 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 (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 非的惆怅情思。
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 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