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初一上册的语文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知识点逐渐变得熟悉和掌握。
下面将对初一上册语文期末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回顾。
一、古代文学与诗词鉴赏1. 《论语》与《孟子》是两本重要的文学著作,通过学习这些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圣贤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2. 古代文学中的诗词创作是一门艺术,通过学习《古诗十九首》、《十七种梅》等古诗词,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人对自然、爱情、家国等主题的表达。
二、现代文学与阅读1. 现代文学是对当代社会和人生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作品,通过阅读《飞鸟集》、《草房子》等现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2.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分析、理解、抒发个人观点,并学会运用一些阅读技巧来提高阅读效果。
三、修辞与演讲技巧1. 修辞是一种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来进行美化和修饰的表达方式,在修辞学中,我们学习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通过运用这些手法,我们可以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 演讲技巧是一种通过言语和表演来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的技巧,在学习演讲技巧时,我们需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手势的协调运用以及语言的表达流畅等要素。
四、写作与应用文1. 写作是一种通过书面表达来传递信息和观点的方式,通过学习写作规范和技巧,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初一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叙事文、议论文等不同的写作形式。
2. 应用文是一种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通过书面形式给他人传递信息或请求帮助的文体。
通过学习应用文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实际生活中的写作需求,如写求职信、写请假条等。
五、阅读理解与写作素材积累1.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一种提高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训练方式。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2. 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多阅读、多思考、多积累,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观点和资源,使自己的写作更加富有内涵和亮点。
陕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考点4古诗文默写课件新人教版
期末复习特训 特训二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考点4 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型默写 1.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影__入__平__羌__江__水__流_____。 2. ____正__是__江__南__好__风__景_____ ,落花时节又逢君。 3. 遥怜故园菊, ______应__傍__战__场__开_______ 。 4. ____回__乐__烽__前__沙__似__雪_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 5. 晴空一鹤排云上, ____便__引__诗__情__到__碧__霄_____ 。 6. ____君__问__归__期__未__有__期_____ ,巴山夜雨涨秋池。 7. 僵卧孤村不自哀, ____尚__思__为__国__戍__轮__台_____ 。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 将诗人的忧愁、怀念托付给明月,遥寄对友人的关 心 的 句 子 是 : ____我__寄__愁__心__与__明__月____ , ___随__君__直__到__夜__郎__西_____ 。
4.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海__日__生__残__夜______ , ____江__春__入__旧__年________”两句写红日和黑夜、新年 和旧年的交替,境界开阔。
14. ___终__古__高__云__簇__此__城_____ ,秋风吹散马蹄声。 15. 非淡泊无以明志, ____非__宁__静__无__以__致__远____ 。 16. ______秋__风__萧__瑟________ ,洪波涌起。 17. _____博__学__而__笃__志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8. 潮平两岸阔, _____风__正__一__帆__悬_______ 。 19. 杨花落尽子规啼, ___闻__道__龙__标__过__五__溪_____ 。 20. 岐王宅里寻常见, ___崔__九__堂__前__几__度__闻_____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资料大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各位同学:本册资料按照文本顺序整理,集结而成。
内容涵盖字词注音、解词、作家作品、文章内容理解赏析、文本主题思想、写作特色、词语分类、修辞手法、文学常识、名著导读、中考链接等诸多方面内容。
整理时,结合本册内容老师作了拓展延伸,希望同学们保存好、利用好。
一、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咏雪》《小桔灯》)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包含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方式: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戏剧和小说一样)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一、课文内容复习
1. 复习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 总结每篇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3. 理解每篇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故事情节,并能够简要概括。
二、词汇复习
1. 复习每篇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词组。
2. 根据课本提供的词汇表,掌握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
三、语法复习
1. 复习每个单元中学习的语法知识,包括句子结构、动词时态、介词用法等。
2. 掌握每个单元中的重点语法知识,能够正确运用在自己的写
作中。
四、写作复习
1. 复习每个单元中的写作要求,包括写人物描写、写景描写等。
2. 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五、阅读理解复习
1. 复习每个单元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
2. 阅读课外书籍或文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课外拓展
1. 阅读其他相关领域的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 参加语文俱乐部或写作班,与他人交流学习。
3.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的要点,希望能够帮助你顺利
复习并取得好成绩。
祝你成功!。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课文内容1.《庐山谣》- 掌握《庐山谣》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 能理解和解释诗句中的长句和比喻、修辞手法。
- 能理解表达庐山险峻、壮丽山色的词语。
2.《小燕子》- 能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 能研究国学经典《三字经》。
- 会读写多音字和生僻字。
3.《小松鼠》- 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笔画;能读、会写生字、困难字。
- 了解小松鼠的食物、性、特点等。
4.《读书》- 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
- 掌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言警句。
- 能表达读书的重要性和正确的读书方法。
5.《目送》- 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 掌握“山川草木皆可识,因人而异境风情”等句子的含义。
- 能用正确的朗读语音、抑扬顿挫等技巧读出情感和意境。
二、泛读能力- 能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文中人物的性格、行为、情感等特点。
- 能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旨;能理解用具体例子阐明观点的文章。
- 能用上下文推断出词语的含义;能理解上下文逻辑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
- 能正确朗读文章,使用语音语调表达文中情感;能够自如地讲述文章结构。
三、写作能力- 能熟练使用标点符号和书写规范的字体;能自检、修改自己的作文错误。
- 能做到词语连贯、行文条理、意思清晰的文段表达。
- 能用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达观点;能够以不同的视角(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和方式写作。
- 能够按照提纲、要求撰写读书笔记、游记、电影评论等不同类型的作文。
以上就是本次期末复习知识点的汇总。
希望同学们能抓住重点,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字词专题复习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一字词篇基础字词练习卷(一)一、给加点字注音。
应和.( ) 卖弄.( ) 喉咙..( ) 抖擞.( ) 嗡.嗡( ) 嘹.亮( )嫩.芽( ) 烘.托( ) 黄晕.( ) 酝酿..( ) 窠.巢( ) 风筝.( )沐浴..( ) 匿.笑( ) 肌.肤( ) 一髻.( ) 绿萍.( ) 宽敞.( )地毯.( ) 澄.清( ) 委屈.( )慈.善( ) 水藻.( ) 贮蓄..( )铃铛.( ) 覆.盖( ) 姊.妹( ) 并蒂.( )花苞.( ) 彩棱.镜( )静谧.( ) 高邈.( ) 莅.临( ) 吝啬..( ) 攲.斜( ) 池畦.( )粗犷.( ) 睫.毛( ) 烦闷.( ) 祷.告( ) 心绪.( ) 取决.( )淡雅.( ) 诀.别( ) 烂漫.( ) 捶.打( ) 憔悴..( ) 仿膳.( ) 梗.( ) 分歧.( ) 拆散.( ) 熬.过( ) 霎.时( ) 水波粼.粼( )繁花嫩.叶( ) 瘫痪.. ( )( ) 水墨.画( )蓝汪.汪( ) ..( ) ( ) 絮叨荫蔽..( ) ( )..( ) ( ) 徘徊..( ) ( ) 菡萏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liáo( )亮赶tàng( )儿 jiàn( )壮摇lán( ) cí( )善xiá( )窄 zhù( )蓄 chéng( )清地tǎn( ) duān( )庄花bāo( ) méng( )发 jiāo( )媚 zī( )容一fān( )风情粗guǎng( ) 静mì( ) qīng( )诉屋yán( ) qī( )冷yáo( )望化zhuāng( ) lì( )临冷liè( ) 干sè( )草duò( ) 干zào( ) fán( )闷莲peng( ) 遮bì( )bào( )怒墙bì( ) huī( )复 shì( )弄 chuí( )打fán( )杂 yāng( )求 wān( )豆 jué( )别烂màn( )分qí( ) 取jué( ) 一shà( )时委qu( ) 毕jìng( ) dǎo( )告 qiáo cuì( ) ( )三、成语或四字词语填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专题三:语法
举例
姑娘、农夫、水藻、太阳、精神、 传统、秋天、昨天、上、下、左、 右、里、外
特点 表示人、具体事物、抽 名词 象事物、时间、方位等,一 般作主语和宾语。
动作行为:说、笑、看、走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 发展变化:减少、提高、降低、发生 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心理活动:爱、恨、喜欢、讨厌 动词 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表示可能、意愿:能够、敢、愿意 多数能带宾语。 表示动作趋向:上来、下去、进、出 表示判断:是 形容 词 表示形状的:大、高、长、笔直、弯曲 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 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表示性质的:好、高明、美丽、诚实 表示状态的:香、冰凉、干净、悠闲 形容词形容词能作谓语或 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 表示颜色的:黑、苍白、碧绿、绿油油 够直接修饰名词,如:红太阳。 表示性质的:好、高朋、美丽、诚实
类型
叹词 拟声 词 助词
特点
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 声音的词。
举例
唉、哎、嗨、喂、哎呀
是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 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 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 立性没有实质的意义。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 啦
二、短语
类型 特点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组合 而成,词与词之间是并列 关系。并列短语一般前后 可以互换位置但有一定次 序的并列短语不能前后颠 倒位置如继承和发展、接 近文学和爱好文学等。 举例 名词十名词:文化教育良师益友 动词十动词:调查研究团结互助 形容词十形容词:光辉灿烂风和日丽 代词十代词:我和他这样那样 数量词十数量词:四面八方千秋万代
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它们 指示代词:这、那、这样、那样、此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样、哪、多少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提纲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提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提纲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③《夏感》作者梁衡。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ò)栖息(qī)鳊鱼(biǎn)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芊芊细草轻飞曼舞三、课文内容把握:①《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总结资料一重点字音、字形资料二重点词义资料三古诗文名句一、古诗词名句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山岛竦峙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6.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7.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8.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9.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其一)】)..,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1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12.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二、古文名句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专题一:字音、字形
期末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酝酿( niàng ) 黄晕( yùn )
着落( zhuó )
澹澹( dàn ) liáo( 嘹 )亮
静谧( mì
)
粗犷( guǎng ) 水zǎo( 藻 )
抖擞( Soǔ )
看护( kān )
莅临( lì) 贮蓄( chù )
池畦( qí ) 棱镜( léng )
chuí( 捶 )打
憔悴( qiáo 菡萏( hàn dàn
淡yǎ( 雅 )
cuì ) )
tān
huàn( 瘫痪 )
第三单元 确凿( záo ) 蝉蜕( tuì ) 绽开( zhàn ) 桑椹( shèn )
并蒂( dì )
jiàn( 鉴 )赏 小心yìyì( 翼翼 )
惭愧( cánபைடு நூலகம்)
云xiāo( 霄 )
花团锦Cù( 簇 )
第四单元
狭隘( ài )
慷慨( kǎi ) 挪动( nuó )
殉职( xùn )
鄙薄( bó ) 晕眩(xuàn)
抽噎( yē )
派qiǎn( 遣 )
坍塌( tān )
líng( 凌 )乱
热忱(chén ) 水渠( qú )
纯粹( cuì )
废墟( xū )
淫慢(yín ) 拈轻怕重( niān )
酬劳(chóu ) 刨根问底( páo ) 怦怦( pēng ) 参差不齐( cēn cī ) 干涸( hé ) 恍愡( huǎng hū )
zhàng peng( 帐篷 ) 沉默guǎ( 寡 )言
第五单元
污涩( sè )
虐待( nüè ) 惩戒( chéng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知识点一、重点字词例如:分歧(qí)、蹲(dūn)下、瘫痪(tān huàn)、侍(shì)养、诀(jué)别、憔悴(qiáo cuì)、仿膳(shàn)、豌豆(wān dòu)、匿(nì)笑、嗅(xiù)、膝(xī)、犄(jī)角、怦(pēng)、寒颤(zhàn)、攥(zuàn)等。
二、文学常识1.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2.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3. 《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4.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5. 《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6. 《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7.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等。
9. 《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10.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三、古诗词名句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3.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期末复习课件
叹.服( tàn ) 葱.茏(cōng ) 匀称.( chèn) 着.陆( zhuó) 日晕.( yùn ) 预兆.( zhào) 木杮.( fèi )
语文·新课标(RJ)
单元复习五┃ 基础积累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ì( 逝 )去
万zǎi( 载 )
fǔ( 腐 )朽
qū( 躯 )壳
zhòu( 皱 )纹
——语言上
第 24 课 ﹡月亮上的足迹
小结:
这篇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 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 者对登月成功的一种喜悦之情以及对人 类聪明才智的赞颂。
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
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 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 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 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 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杰出的聪明 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首创了人类对宇 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
单元复习五┃ 阅读理解
11.写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 古义:_____这__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判__断__动___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事__物__的___道__理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物__理__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知其一 古义:_____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但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知识结构第1课《春》(一)文学常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
(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第2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情态。
(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第3-7段: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第3段:描写春草,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写其勃发。
“钻”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描写小草的质地和色泽,也显示着它蓬勃的活力。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大面积写春草长势的旺盛。
第4段:描写春花,突出的是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写出百花争春的情态。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形容花色的艳丽。
展开联想:从花香想到秋天果实累累。
“闹”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
第5段:描写春风,突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
先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了触觉方面的感受:和煦、轻柔。
“抚摸”表现了春风轻柔、和煦的特点。
再写嗅觉方面的感受:清新。
最后写视觉和听觉感受。
第6段:描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征,后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
写雨的特征: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雨中的景象: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第7段:写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景。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末复习专题十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重点人群有哪些?
【材料三】下面是采访摘录: 记者:新冠疫苗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专家: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和暂时的,如头痛发热,还 有接种部位局部的红晕或者出现了硬块,可通过多喝水、多休息的方式, 通常 1~2 天后可自行缓解。 记者:疫苗接种后多久能产生抗体? 专家:从目前研究来看,疫苗发挥作用的时间主要是接种疫苗第二 剂次的两周后,疫苗会激发体内产生主动免疫功能。
节日来临,要有怀念之情,有铭记之意,有敬畏之心,比如用文明 的方式表达敬意,包括对先人、先烈的祭拜,一个都不能少,这既是身 体力行行孝的需要,也是以言传身教说服后人的必然,是传承文化的必 须之举。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文化血脉,不可缺失。君不见, 海外华人自始至终铭记着它,我们吮吸中华传统文化养分,不能忘本, 否则,愧对祖先。
【材料四】古代的时候,风筝不只是放着玩的,风筝更是战争中常 用的武器。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在决战时,刘邦的大将韩信曾放起一 只风筝,根据风筝的引线的长短来估计秦朝皇宫的距离,从而确定方位, 然后开凿出地道,赶在项羽之前攻进了秦朝皇宫。明朝的时候,有一种 火器,名叫“神火飞鸦”,它其实是一种鸦形风筝,内装炸药,用四个大 的起火装置作为动力,当这种风筝飞到敌方的上空时,盘香就会点燃导 火线,引起火药爆炸,具有一定的攻击力。
1.材料二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主要介绍了风筝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风筝的形状和 建造材料。
2.阅读材料,请简要概括风筝的作用。
①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武器;②古代的科研工具;③古代的生产工具;④ 娱乐,放风筝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
3.下列有关“风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忙趁东风放纸鸢”指的是风筝。
高。
C.风筝在古代不是放着玩的,而是一种武器和生产的工具。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资料(附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资料(附答案)一、字词注释(1)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2)儿女:这里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3)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 (4)差可拟:ch nǐ 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
因:凭借即:表示“这就是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二、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大风满天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她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一、字词释义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行,出行。
至:到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时年:今年。
戏:玩耍,嬉戏。
尊君在不(fǒu):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没有。
委,丢下,舍弃。
家君:家父,谦词,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信:诚信,讲信用。
惭:感到惭愧。
引:拉,顾:回头看。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
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三、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陈太丘离开以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部编(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期末总复习ppt课件-专题一--字音字形
第四单元
殉职( xùn ) 热. 忱(chén) 坍塌. ( tā ) 溜. 达( i ) 突. 兀( ù ) 恍惚. ( huǎng ) 拈. 轻怕重( niān) 哄. 堂大笑( hōng ) .
2.易错字形
纯cuì( 粹 ) 干zào( 燥 ) 闪shuò( 烁 ) 畏jù( 惧 ) 安wèi( 慰 )
B.静• 谧(mì) 堕落(du•ò) C.庇• 护(bì) 徘徊(•huí)
•
D.诅咒(zǔ)
干涸(•gù)
•
澄澈(déng)
•
憔悴(qiáo)
倔•• 强(jué)
滑稽• (jī) 收敛• (liǎn) 攲 斜 ( qī )
•
贮• 藏(chǔ) 唱和(hé)
•
【点评】 A项“澄澈”的“澄”读chéng;C项“徘徊”的“徊” 读huái;D项“贮藏”的“贮”读zhù,“干涸”的“涸”读hé, “唱和”的“和”读hè。 【答案】B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1)-(3)小题。
轻轻地打开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tān
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决别时收获的“好好儿活”的勇气;
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鸟鸣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
终年zhù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语
文的世界里徜徉,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歧( qí )
•
tān( 瘫 )痪
zhù( 贮 )蓄
徜徉( cháng
)•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1)-(3)小题。 轻轻地打开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陕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考点2名著阅读课件新人教版
(2)为了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你与同学约好周日下午3 点一起观看纪录片《先生鲁迅》。当你兴致勃勃地正 要出门时,父亲指着一套试卷对你说:“给我把这套 题写完。写不完,就不准去。”这使你联想到鲁迅在 ____《__五__猖__会__》___(篇目名)中也描写过类似的情节。
于是,联系这篇文章的内容(或主题),你会这样对父亲 说:“_示__例__:__爸__爸__,__鲁___迅__小__时__候__在__去__看__五__猖__会__前__也___曾__ _被__父__亲__逼__着__背___《__鉴__略__》__,__虽__然__他__当__时__按__照__要__求__背__过___了__, _可__后__来__不__仅__丧___失__了__看__五__猖__会__的__兴__趣__,__甚__至__连__书__中___写__的__ _是__什__么__内__容__也___不__记__得__了__。__这__种__机__械__式__学__习__的__方__法__不___可__ _取__。__等__回__来__后__,__我__再__认__认__真__真__完__成__这__套__题__,__好__吗__?____”
关的是《五猖会》一文,文中写了“我”去看五猖会之 前被父亲强迫着背《鉴略》,“我”失望、郁闷至极, 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据此可概括理由 为:去看五猖会前,被父亲强迫背诵枯燥无趣的文字。
(2)空结合“反感”和理由一栏的内容可知,与此相 关 的 是 《〈 二 十 四 孝 图 〉》 。 据 此 可 知 阅 读 的 书 籍 是 《二十四孝图》。
返回
4. [整本书阅读]通过“《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 有同学发现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 都经历了“遇难——化难——脱难”的过程,但却无 一难相同。请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______示___的__创___作__手__法__和__想__象__力__,___ _成__功___地__做__到__了__九__九__八__十__一__难__中___无__一__难__相__同__,__让__读___ _者__在__阅__读__过__程__中__保__持__了__持__续___的__新__奇__感__和__兴__趣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知识大全
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知识大全一、重点字音和字形第一单元1、易错易混字的读音贮蓄(zhù) 眨眼(zhǎ) 高邈(miǎo) 宛转(wǎn) 蓑衣(suō) 抖擞(sǒu)碣石(jié)澄清(chéng) 静谧(mì) 棱镜(léng) 莅临(lì) 发髻(jì)镶嵌(xiāng qiàn) 竦峙(sǒng zhì)吝啬(lìn sè) 淅沥(xī lì)窠巢(kē cháo) 澹澹(dàn dàn)萧瑟(xiāo sè)酝酿(yùn niàng)咄咄逼人(duō duō)2、易错易混字形酝酿抖擞嘹亮贮蓄澄清静谧高邈娇媚棱镜凄冷碣石澹澹竦峙吝啬屋檐睫毛干涩淅沥窠巢第二单元1、易错易混字的读音仿膳(shàn) 侍弄(shì) 诀别(jué) 整宿(xiǔ) 分歧(qí) 憔悴(qiáo cuì) 霎时(shà) 粼粼(lín) 嗅觉(xiù) 祷告(dǎo) 神采奕奕(yì) 菡萏(hàn dàn) 匿笑(nì) 并蒂(dì)攲斜(qī) 柳絮(xù) 瘫痪(tān huàn) 徘徊(pái huái) 2、易错易混字形瘫痪侍弄匿笑憔悴诀别烂漫分歧粼粼沐浴姊妹徘徊遮蔽心绪捶打荫蔽喜出望外第三单元1、易错易混字的读音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 绽开(zhàn)油蛉(líng) 秕谷(bǐ)斑蝥(máo) 缠络(lào) 觅食(mì) 竹筛(shāi) 曲肱(gōng) 笃志(dǔ) 蝉蜕(tuì) 盔甲(kuī) 脑髓(suǐ) 收敛(liǎn) 厥土(jué) 浸满(jìn) 珊瑚(shān hú) 搓捻(cuō niǎn) 倜傥(tì tǎng) 拗过去(ǎo) 系鞋带(jì) 金叵罗(pǒ) 人声鼎沸(dǐng) 人迹罕至(hǎn) 花团锦簇(cù) 锡箔(xī bó) 2、易错易混字形确凿云霄鉴赏倜傥绅士绽开奥秘企盼争执人迹罕至人声鼎沸不求甚解疲倦不堪小心翼翼恍然大悟第四单元1、易错易混字的读音殉职(xùn) 狭隘(ài) 热忱(chén) 派遣(qiǎn) 鄙视(bǐ) 废墟(xū)乍看(zhà) 突兀(wù)坍塌(tān) 干涸(hé) 戳穿(chuō) 流淌(tǎng)灼人(zhuó)抽噎(yē)呻吟(shēn)晕眩(xuàn)恍惚(huǎng)酬劳(chóu) 参差不齐(cēn cī)哄堂大笑(hōng)拈轻怕重(niān)2、易错易混字形派遣殉职狭隘热忱酬劳呼啸慷慨帐篷废墟坍塌溜达突兀险躁干燥刨根问底见异思迁沉默寡言拈轻怕重第五单元1、易错易混字的读音相称(chèn) 污涩(sè)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羞怯(qiè) 婢女(bì)嗔怪(chēn) 一缕(lǚ) 小凫(fú) 麝香(shè) 怅然(chàng) 蹒跚(pán shān) 禁锢(gù) 驯养(xùn) 虐待(nüè) 苫蔽(shàn)咒骂(zhòu) 怂恿(sǒng yǒng) 2、易错易混字形懒惰怂恿乞丐怅然蜷伏惩戒冤枉虐待匍匐鹦鹉安详预警苫蔽眈眈假寐狡黠神采奕奕第六单元1、易错易混字的读音滑稽(j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女娲(wā) 开辟(pì)勋章(xūn)称职(chèn) 御聘(yù pìn) 缥缈(piāo miǎo) 澄澈(chéng chè)骇人听闻(hài) 莽莽榛榛(zhēn zhēn) 掺和(chān huo)钦差大臣(qīn) 随声附和(hè) 中伤(zhòng)躇步跐蹈(chú cǐ)2、易错易混字形炫耀愚蠢妥当钦差滑稽狡猾爵士勋章缥缈澄澈气概爱慕凯歌臃肿魁梧骇人听闻莽莽榛榛杞人忧天随声附和学法指导:1.泰安市的字音、字形的考查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是将字音和字形混在一个选项中,3分一个,我们复习时一定要读准字音,认准字形;2.该题型考查是直接选取课文当中的原句,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回归原文,熟悉重点字、词所在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重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复习重点《散步》1.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我”和妻子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肩负着培养、教育抚养孩子的重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一个“像”字架起了母子亲情关系今昔比较的桥梁:儿子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是个乖孩子;母亲现在老了,十分尊重、顺从正当中年的儿子;可以说是母慈子从,儿孝母顺。
写出了母子间几十年来相处和谐的关系,充满骨肉亲情。
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侯我依赖她一样。
3.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总算”表露出“我”对春天的渴盼,盼望、急切的心情。
表达了“我”对慈母的孝敬之情。
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巨。
5.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太迟,太迟了”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致使一些老人经不住严冬的折磨而在清明将到时死去的怅恨之情,其间也交织着对自己母亲身体的担忧和焦虑之情,暗示母亲年岁已高,身体不佳。
6.对选文第⑥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7.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晚辈尊重孝敬老人。
长辈爱惜小孙子。
尊老爱幼的品质。
8.为什么我会感到责任的重大?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
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我的决定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全家别别扭扭,于是我感到责任之重大。
(这其中表达式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9.“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前”“后”“叫”“笑”描绘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10.“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实际上是向着春天走去,向着美好走去。
1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我”希望母亲通过散步,多活动活动筋骨,延缓肌体衰老,保持身体健康,能够长寿。
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关爱。
12.“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因为母亲年老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13.母亲为什么要“变了主意”决定走小路呢?因为母亲疼爱小孙子。
1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①“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是春的气息的透露,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也是对生命力的礼赞。
②景物描写,突出散步的环境、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渲染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祥和、欢乐温馨的气氛,表现了我对生命的热爱,衬托了我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的生命将会获得新的活力而喜悦的心情,联想到生命的顽强、延续。
(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为后文作铺垫。
)15.“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是忍受艰苦的生活之意,母亲身体不好,从冬天挺过来是很不容易的,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6.假设“我”把母亲冷落在家,那会怎么样?那会让老人觉得很孤单,何况春天来临,老人家呆在家里难以感受到自然和生命的美好,还有家人同行的快乐。
17.“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景物描写。
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充满诗情画意,烘托了一家人的和谐、美满,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
《秋天的怀念》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
(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2)妈妈央我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3)结尾写我去看花,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并完成母亲的遗愿。
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扑”字写出动作速度快、幅度的大的特点,想象地表现母亲不顾一切,竭力制止儿子的自虐行为,不忍心孩子再受伤害,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3.当“我”喊着活着没劲时,母亲“忍住哭声”说出娘儿俩好好儿活的话,此时母亲心里很苦,但她为什么要“忍住哭声”呢?母亲怕自己的哭泣引得儿子更痛苦、绝望,为了安慰、鼓励儿子,所以忍住哭声,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和坚忍的个性。
4.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儿子看见落叶伤心,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是想让儿子见花开颜。
“央求”一般用于晚辈对长辈,可这里却是母亲对儿子,足见母亲对儿子的诚恳与耐心,仁慈与博大。
5.为什么母亲对于“跑”、“踩”之类的词语比“我”还敏感?因为母亲不想让双腿瘫痪的“我”听到这些词而回想往事,引来更多的伤心。
母亲的敏感足以体现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
6.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
(1)写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
(2)秋风中绽放的菊花象征着我已从痛苦绝望中走出来,变得了乐观坚强。
7.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多余。
作者在结尾浓墨重彩地描写这些菊花,既表现了作者已经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嘱托,要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
也暗示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带着感激与自责。
8.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9.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10.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1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12.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两次。
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怀念母亲对儿子博大无私的爱;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告慰母亲在天之灵)13.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很重14.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喜欢花”是母亲热爱生活的体现,但为了照顾生病的儿子,母亲放弃了生活享受。
15.“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回来。
”这两句话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和睦、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2.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
4.理解性默写:①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③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⑤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6.“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7.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1.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2.3.4.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