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动点问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动点问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动点问题
1.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110°。
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2OMN=30°),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0逆时针旋转至图2,使一边OM在ZBOC 的内部,且恰好平分ZBOC·则ZBON=35·
(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0以每秒10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ZAOC,则的值为多少?
【解答】解:(1)如图2,.OM平分ZBOC,
:ZMOC=2MOB,
又:/BOC=110°
·MOB=55°,
·MON=90°,
·LBON=ZMON-ZMOB=35°
故答案为:35;
(2)·/BOC=110°,
·LAOC=70°,
当直线NO恰好平分锐角LAOC时,LAOD=/COD=35°,·BON=35°,ZBOM=55°,
即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55°,
由题意得,101=55,1=5.5.
当ON平分LAOC时,ZAON=35°,'LAOM=55°,即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180°+55°=235°,由题意得,10t=235,1=23.5.
综上所述,t=5.5或1=23.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1.题目描述:给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两个点A、B的坐标,以及一辆汽车从原点出发沿x轴行驶,求汽车到达离A点最近、离B点最近和距离两点和最短的位置坐标。
解题思路: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汽车到达任意位置与A、B两点的距离,进而判断哪个位置离A、B最近,哪个位置距离两点和最短。
最终画出图像,标出所求位置的坐标。
2.题目描述:给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三个点A、C和O,满足一定条件,求动点P、Q在规定时间内的运动,以及点F、G、E在特定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解题思路: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点A、C、O的坐标,以及三角形ODP、ODQ的面积。
然后根据P、Q的速度和时间,求出它们的运动轨迹。
对于点F、G、E,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坐标,进而分析它们的运动情况。
3.题目描述:给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一个长方形ABCD的两个顶点坐标,以及一个点P的坐标,求长方形的面积和点P 在一定条件下的伴随点坐标。
解题思路: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长方形ABCD 的面积。
对于点P的伴随点,可以根据题目所给公式求出其坐标,然后根据题目所要求的点的伴随点,反复使用公式求出所求点的坐标。
2.若点A1的坐标为(a,b),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点An均在x轴上方,则a,b应满足的条件为: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An在x轴上方,即An的纵坐标大于0.因此,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有bn>0.而An是由A1向上移动n个单位得到的,因此有An的纵坐标为b+n。
所以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有b+n>0,即b>-n。
综上所述,a和b的取值范围为a∈R,b>-n。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A(0,1),B(2,0),C(2,1.5).1)求△XXX的面积:设AB向量为a,AC向量为b,则△ABC的面积为|a×b|/2,其中×表示向量的叉积。
因为AB向量为(-2,1),AC向量为(2,0.5),所以|a×b|=|-4-1|=5,因此△ABC的面积为5/2.2)如果在第二象限有一点P(a,0.5),试用a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的面积:四边形ABOP的面积等于△ABP的面积加上△AOP的面积。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1、如图6-7,已知A 、B 两村庄的坐标分别为2,2、7,4,一辆汽车在x 轴上行驶,从原点O 出发.1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A 村最近 写出此点的坐标.2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B 村最近 写出此点的坐标.3请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距离两村的和最短2.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OC 的直角顶点O 为原点,以OC 、OA 所在直线为x 轴 和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 0,a ,Cb ,020b -=.1 则A 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C 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2 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 、Q 同时出发,P 点从C 点出发沿x 轴负方向以1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匀速移动,Q 点从O 点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y 轴正方向移动,点Q 到达A 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AC 的中点D 的坐标是1,2,设运动时间为tt >0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S △ODP = S △ODQ ,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点F 是线段AC 上一点,满足∠FOC =∠FCO ,点G 是第二象限中一点,连OG ,使得∠AOG =∠AOF .点E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连CE 交OF 于点H ,当点E 在线段OA 上运动的过程中,OHC ACE OEC∠+∠∠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长方形ABCD , AB ∥y 轴,点A 1,1,点Ca , b , 满足035=-+-b a .1求长方形ABCD 的面积.2如图2,长方形AB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平移,同时点E 从原点O 出发沿x 轴以每秒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①当t=4时,直接写出三角形OAC 的面积为 ; ② 若AC ∥ED ,求t 的值;3),我们把点(P y '-+,已知点1A 的伴随点为2A ,3A 的伴随点为4A 3,…,n A .①若点1A 的坐标为 ,点A②若点1A 的坐标为a ,b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点n A 均在x 轴上方,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为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A 0,1,B 2,0,C 2,. 1求△ABC 的面积;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a ,,试用a 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 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四边形ABOP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相等 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位置分别是A 1,0,B -2,3,C -3,0. 1求△ABC 的面积;2若把△ABC 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 B C ''',请你在图中画出△A B C ''';3若点A 、C 的位置不变,当点P 在y 轴上什么位置时,使2ACPABCSS=;4若点B 、C 的位置不变,当点Q 在x 轴上什么位置时,使2BCQABCSS=.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 ,0,Cb ,2,且满足2(2)20a b ++-=,过C 作CB ⊥x 轴于B .1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2若过B 作BD ∥AC 交y 轴于D ,且AE ,DE 分别平分∠CAB ,∠ODB ,如图2,求∠AED 的度数;3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三角形ABC 和三角形ACP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 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0,0,B 7,0,C 9,5,D 2,7 1在坐标系中,画出此四边形; 2求此四边形的面积;3在坐标轴上,你能否找一个点P ,使S △PBC =50,若能,求出P 点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8、如图,A 点坐标为-2, 0, B 点坐标为0, -3.1作图,将△ABO 沿x 轴正方向平移4个单位, 得到△DEF , 延长ED 交y 轴于C 点, 过O 点作OG ⊥CE , 垂足为G ;2 在1的条件下, 求证: ∠COG =∠EDF ; 3求运动过程中线段AB 扫过的图形的面积.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0,4,C -5,4,点A 是x 轴负半轴上一点,S 四边形AOBC=24.1线段BC 的长为 ,点A 的坐标为 ;2如图1,EA 平分∠CAO ,DA 平分∠CAH ,CF⊥AE 点F ,试给出∠ECF 与∠DAH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式,并说明理由;(3)若点P 是在直线CB 与直线AO 之间的一点,连接BP 、OP,BN 平分CBP ∠,ON 平分AOP ∠,BN 交ON于N ,请依题意画出图形,给出BPO ∠与BNO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 =4,OC =8,四边形ABCO 是平行四边形.A(-2,0)B(0,-3)yx1求点B 的坐标及的面积ABCO S 四边形;2若点P 从点C 以2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CO 方向移动,同时点Q 从点O 以1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OA 方向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 秒,△AQB 与△BPC 的面积分别记为AQB S ∆,BPC S ∆,是否存在某个时间,使AQB S ∆=3OQBPS 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四边形QBPO 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并证明你的结论,若变化,求出变化的范围.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 ,B 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 ,B 的对应点C ,D 连结AC ,BD . 1求点C ,D 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 的面积S 四边形ABDC ;2在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连结PA ,PB ,使S △PAB =S △PDB ,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若点Q 自O 点以个单位/s 的速度在线段AB 上移动,运动到B 点就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 秒,1是否是否存在一个时刻,使得梯形CDQB 的面积是四边形ABCD 面积的三分之一4是否是否存在一个时刻,使得梯形CDQB 的面积等于△ACO 面积的二分之一12、在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顶点A —2,0,B 2,4,C 5,0. 1求△ABC 的面积2点D 为y 负半轴上一动点,连BD点D使得ADE BCE S S ∆∆=若存在,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F5,n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连BF ,若△ABG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DC 用含n 的式子表示。
七年级动点问题知识点
七年级动点问题知识点随着初中学习的深入,动点问题越来越多地涉及到我们的学习中,那么什么是动点问题呢?动点问题即与物体恒定或非恒定运动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讲解七年级动点问题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直线运动1.物体的位移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从出发点到终点的位移量,即为位移。
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和终点在直线上的距离。
2.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我们常说的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物体的位移,而加速度则是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当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为负数;当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为正数;当物体以匀速运动时,加速度为零。
3.图像分析物体在直线运动时,我们可以通过物体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图像来进行分析。
直线运动的图像通常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两种。
二、斜抛运动1.斜抛运动的基本概念斜抛运动是物体在向上抛或向下抛的过程中,同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初速度,而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2.斜抛运动的公式及分析物体在斜抛运动过程中,会根据重力的作用而先上升,最高点后下降,最终落地。
我们可以通过斜抛运动的公式进行分析。
斜抛运动的公式:h=v₀t+½gt², x=v₀xt其中,h表示高度,t表示时间,v₀表示初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x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三、圆周运动1.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圆周运动是物体在圆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向心力作用下做的运动。
向心力的作用是始终保持物体沿着圆周运动。
2.圆周运动的相关概念当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我们通常会涉及到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相关概念。
角度:表示物体在圆周上所占的位置,可以用弧度和角度两种方式表示。
角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做圆周的弧长,通常用ω表示。
ω=Δθ/Δt角加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角速度的变化率,通常用α表示。
α=Δω/Δt四、应用实例1.物体运动的实例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存在着直线运动、斜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等不同类型的运动。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概述。
1. 分析动点的运动轨迹。
- 明确动点是在直线(如数轴、坐标轴上的直线)上运动,还是在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边或内部)中运动。
例如,在数轴上的动点,其位置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而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则需要用一对数(x,y)来表示。
2. 用含时间t(或其他变量)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线段的长度。
- 若动点在数轴上,设动点的初始位置为a,速度为v,运动时间为t,则经过t时间后动点的位置为a + vt(当向右运动时v为正,向左运动时v为负),两点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它们在数轴上的坐标相减的绝对值来表示。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动点P(x,y)从点A(x_1,y_1)出发,沿x轴方向速度为v_x,沿y轴方向速度为v_y,运动时间为t,则x = x_1+v_xt,y=y_1 + v_yt。
对于线段长度,可以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d=√((x_2 - x_1)^2+(y_2 - y_1)^2),将坐标用含t 的式子代入来表示线段长度。
3. 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 常见的等量关系有:线段相等、面积相等、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等。
例如,若两个三角形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列出方程,然后求解方程得到关于t(或其他变量)的值。
二、题目及解析。
1. 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 - 1和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x。
- 解析:因为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所以| x - (-1)|=| x - 3|,即| x + 1|=| x - 3|。
当x+1=x - 3时,方程无解;当x + 1=-(x - 3)时,x+1=-x + 3,2x=2,解得x = 1。
- 若点P在点A、点B之间,且PA+PB = 4,求点P对应的数x。
- 解析:因为点P在A、B之间,PA=| x+1|=x + 1,PB=| x - 3|=3 - x,由PA+PB = 4可得x + 1+3 - x=4,恒成立,所以-1中的任意数都满足条件。
七年级动点问题大全
七年级动点问题大全(一)例1: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且a、b 满足|a+2|+(b+3a)2=0(1)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且AC=2BC,求C点表示的数;(3)若在原点O处放一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分别表示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用t表示);②求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例2: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2,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3)在(2)的条件下,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
例3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正中间;(3)在(2)中A、B两点继续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时,另一动点C同时从B点位置出发向A运动,当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立即返回向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时,C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到停止运动,运动的路程是多少单位长度.例4: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6?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6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时,点P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当点A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例5数轴上两个质点A、B所对应的数为-8、4,A、B两点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上运动,且A 点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1)点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原点处相遇,求B点的运动速度;(2)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几秒钟时两者相距6个单位长度;(3)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与此同时,C点从原点出发作同方向的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CB:CA=1:2,若干秒钟后,C停留在-10处,求此时B点的位置?例6: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0,点B表示的数是170.(1)求A、B中点所表示的数.(2)一只电子青蛙m,从点B出发,以4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青蛙n,从A点出发以6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它们在C点处相遇,求C点所表示的数.(3)两只电子青蛙在C点处相遇后,继续向原来运动的方向运动,当电子青蛙m处在A点处时,问电子青蛙n处在什么位置?(4)如果电子青蛙m从B点处出发向右运动的同时,电子青蛙n也向右运动,假设它们在D点处相遇,求D点所表示的数例7、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 - 24,- 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及压轴题(带答案)
七年级下册动点问题及压轴题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是x轴正半轴上一点,C是第四象限一点,CB⊥y轴,交y轴负半轴于B(0,b),且(a﹣3)2+|b+4|=0,S四边形AOBC=16.(1)求C点坐标;(2)如图2,设D为线段OB上一动点,当AD⊥AC时,∠ODA的角平分线与∠CAE 的角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P,求∠APD的度数.(3)如图3,当D点在线段OB上运动时,作DM⊥AD交BC于M点,∠BMD、∠DAO的平分线交于N点,则D点在运动过程中,∠N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解答】解:(1)∵(a﹣3)2+|b+4|=0,∴a﹣3=0,b+4=0,∴a=3,b=﹣4,∴A(3,0),B(0,﹣4),∴OA=3,OB=4,∵S四边形AOBC=16.∴(OA+BC)×OB=16,∴(3+BC)×4=16,∴BC=5,∵C是第四象限一点,CB⊥y轴,∴C(5,﹣4)(2)如图,延长CA,∵AF是∠CAE的角平分线,∴∠CAF=∠CAE,∵∠CAE=∠OAG,∴∠CAF=∠OAG,∵AD⊥AC,∴∠DAO+∠OAG=∠PAD+∠PAG=90°,∵∠AOD=90°,∴∠DAO+∠ADO=90°,∴∠ADO=∠OAG,∴∠CAF=∠ADO,∵DP是∠ODA的角平分线∴∠ADO=2∠ADP,∴∠CAF=∠ADP,∵∠CAF=∠PAG,∴∠PAG=∠ADP,∴∠APD=180°﹣(∠ADP+∠PAD)=180°﹣(∠PAG+∠PAD)=180°﹣90°=90°即:∠APD=90°(3)不变,∠ANM=45°理由:如图,∵∠AOD=90°,∴∠ADO+∠DAO=90°,∵DM⊥AD,∴∠ADO+∠BDM=90°,∴∠DAO=∠BDM,∵NA是∠OAD的平分线,∴∠DAN=∠DAO=∠BDM,∵CB⊥y轴,∴∠BDM+∠BMD=90°,∴∠DAN=(90°﹣∠BMD),∵MN是∠BMD的角平分线,∴∠DMN=∠BMD,∴∠DAN+∠DMN=(90°﹣∠BMD)+∠BMD=45°在△DAM中,∠ADM=90°,∴∠DAM+∠DMA=90°,在△AMN中,∠ANM=180°﹣(∠NAM+∠NMA)=180°﹣(∠DAN+∠DAM+∠DMN+∠DMA)=180°﹣[(∠DAN+DMN)+(∠DAM+∠DMA)]=180°﹣(45°+90°)=45°,∴D点在运动过程中,∠N的大小不变,求出其值为45°2.如图1,直线MN与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E、F,∠1与∠2互补.(1)试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EP与CD交于点G,点H是MN上一点,且GH⊥EG,求证:PF∥GH;(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PH,K是GH上一点使∠PHK=∠HPK,作PQ平分∠EPK,问∠HPQ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考点】JB: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利用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可以推知同旁内角∠AEF、∠CFE互补,所以易证AB∥CD;(2)利用(1)中平行线的性质推知°;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得∠EPF=90°,即EG⊥PF,故结合已知条件GH⊥EG,易证PF∥GH;(3)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4=90°﹣∠3=90°﹣2∠2;然后由邻补角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推知∠QPK=∠EPK=45°+∠2;最后根据图形中的角与角间的和差关系求得∠HPQ的大小不变,是定值45°.【解答】解:(1)如图1,∵∠1与∠2互补,∴∠1+∠2=180°.又∵∠1=∠AEF,∠2=∠CFE,∴∠AEF+∠CFE=180°,∴AB∥CD;(2)如图2,由(1)知,AB∥CD,∴∠BEF+∠EFD=180°.又∵∠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FEP+∠EFP=(∠BEF+∠EFD)=90°,∴∠EPF=90°,即EG⊥PF.∵GH⊥EG,∴PF∥GH;(3)∠HPQ的大小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如图3,∵∠1=∠2,∴∠3=2∠2.又∵GH⊥EG,∴∠4=90°﹣∠3=90°﹣2∠2.∴∠EPK=180°﹣∠4=90°+2∠2.∵PQ平分∠EPK,∴∠QPK=∠EPK=45°+∠2.∴∠HPQ=∠QPK﹣∠2=45°,∴∠HPQ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一直是45°.3.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10cm,BC=8cm,点P从A出发,沿A→B→C→D 路线运动,到D停止,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a秒时点P改变速度,变为每秒bcm,图②是点P出发x秒后△APD的面积S(cm2)与x(秒)的关系图象,(1)参照图②,求a、b及图②中的c值;(2)设点P离开点A的路程为y(cm),请写出动点P改变速度后y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x(秒)的关系式,并求出点P到达DC中点时x的值.(3)当点P出发多少秒后,△APD的面积是矩形ABCD面积的.4.星光橱具店购进电饭煲和电压锅两种电器进行销售,其进价与售价如表:进价(元/台)售价(元/台)电饭煲200250电压锅160200(1)一季度,橱具店购进这两种电器共30台,用去了5600元,并且全部售完,问橱具店在该买卖中赚了多少钱?(2)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二季度橱具店决定用不超过9000元的资金采购电饭煲和电压锅共50台,且电饭煲的数量不少于电压锅的,问橱具店有哪几种进货方案?并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哪种进货方案橱具店赚钱最多?【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1)设橱具店购进电饭煲x台,电压锅y台,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并解答即可,等量关系是:这两种电器共30台;共用去了5600元;(2)设购买电饭煲a台,则购买电压锅(50﹣a)台,根据“用不超过9000元的资金采购电饭煲和电压锅共50台,且电饭煲的数量不少于电压锅的”列出不等式组;(3)结合(2)中的数据进行计算.【解答】解:(1)设橱具店购进电饭煲x台,电压锅y台,依题意得,解得,所以,20×+10×=1400(元).答:橱具店在该买卖中赚了1400元;(2)设购买电饭煲a台,则购买电压锅(50﹣a)台,依题意得,解得22≤a≤25.又∵a为正整数,∴a可取23,24,25.故有三种方案:①防购买电饭煲23台,则购买电压锅27台;②购买电饭煲24台,则购买电压锅26台;③购买电饭煲25台,则购买电压锅25台.(3)设橱具店赚钱数额为W元,当a=23时,W=23×+27×=2230;当a=24时,W=24×+26×=2240;当a=25时,W=25×+25×=2250;综上所述,当a=25时,W最大,此时购进电饭煲、电压锅各25台.5.(本题12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分别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交于点B (b ,0)、点A (0,a ),且a 、b 满足0|32|34=++++--b a b a ,点D (h ,m )是直线AB 上且不与A 、B 两点重合的动点(1) 求△AOB 的面积;(2) 如图1,点P 、点T 分别是线段OA 、x 轴正半轴上的动点,过T 作TE ∥AB ,连接TP .若∠ABO =n °,请探究∠APT 与∠PTE 之间的数量关系?(注:可用含n 的式子表达并说明理由)(3) 若32S △BOD ≥S △AOD ,求出m 的取值范围.。
初一下册几何动点问题
初一下册几何动点问题1、(1)已知AB⊥BD,ED⊥BD,AB=CD,BC=DE,要证明AC⊥CE.2)将CD沿CB方向平移得到图②③的情形,其余条件不变,要判断AC⊥CE是否成立,需要重新证明一遍。
2、(1)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动点D在边CA上,动点P边BC上,要证明当AP=BD时,Q点为定点。
2)已知动点D,P在射线CA和射线BC上运动,要证明∠BQP=60°。
3)已知动点P在AB的延长线上运动,连接PD交BC于E,要证明DE=PE。
3、已知梯形ABCD,AD∥BC,CE⊥AB,△BD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E与BD交于F,要证明CM=AB和CF=AB+AF。
4、已知∠AOB=120°,OM平分∠AOB,将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顶点P放在射线OM上,两边分别与OA、OB(或其所在直线)交于点C、D。
1)要证明当三角形绕点P旋转到PC⊥OA时,PC=PD。
2)要说明当三角形绕点P旋转到PC与OA不垂直时,线段PC和PD不相等。
3)要直接给出结论,当三角形绕点P旋转到PC与OA 所在直线相交的位置时,线段PC和PD相等。
5、在等腰Rt△ABC中,∠ACB=90°,AC=CB,F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D=CE,要证明△ADF≌△CEF,并试证明△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6、(1)已知△ABC和△ADE为等边三角形,M,N分别EB,CD的中点,易证:CD=BE,△AMN是等边三角形。
2)当把△ADE绕A点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需要重新判断CD=BE是否成立。
7、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 为AB的中点。
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
答:是。
证明:由于AB=AC,所以∠ABC=∠ACB,又因为D是AB的中点,所以AD=BD。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及压轴题(带答案)
七年级下册动点问题及压轴题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是x轴正半轴上一点,C是第四象限一点,CB⊥y轴,交y轴负半轴于B(0,b),且(a﹣3)2+|b+4|=0,S四边形AOBC=16.(1)求C点坐标;(2)如图2,设D为线段OB上一动点,当AD⊥AC时,∠ODA的角平分线与∠CAE 的角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P,求∠APD的度数.(3)如图3,当D点在线段OB上运动时,作DM⊥AD交BC于M点,∠BMD、∠DAO的平分线交于N点,则D点在运动过程中,∠N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解答】解:(1)∵(a﹣3)2+|b+4|=0,∴a﹣3=0,b+4=0,∴a=3,b=﹣4,∴A(3,0),B(0,﹣4),∴OA=3,OB=4,∵S四边形AOBC=16.∴(OA+BC)×OB=16,∴(3+BC)×4=16,∴BC=5,∵C是第四象限一点,CB⊥y轴,∴C(5,﹣4)(2)如图,延长CA,∵AF是∠CAE的角平分线,∴∠CAF=∠CAE,∵∠CAE=∠OAG,∴∠CAF=∠OAG,∵AD⊥AC,∴∠DAO+∠OAG=∠PAD+∠PAG=90°,∵∠AOD=90°,∴∠DAO+∠ADO=90°,∴∠ADO=∠OAG,∴∠CAF=∠ADO,∵DP是∠ODA的角平分线∴∠ADO=2∠ADP,∴∠CAF=∠ADP,∵∠CAF=∠PAG,∴∠PAG=∠ADP,∴∠APD=180°﹣(∠ADP+∠PAD)=180°﹣(∠PAG+∠PAD)=180°﹣90°=90°即:∠APD=90°(3)不变,∠ANM=45°理由:如图,∵∠AOD=90°,∴∠ADO+∠DAO=90°,∵DM⊥AD,∴∠ADO+∠BDM=90°,∴∠DAO=∠BDM,∵NA是∠OAD的平分线,∴∠DAN=∠DAO=∠BDM,∵CB⊥y轴,∴∠BDM+∠BMD=90°,∴∠DAN=(90°﹣∠BMD),∵MN是∠BMD的角平分线,∴∠DMN=∠BMD,∴∠DAN+∠DMN=(90°﹣∠BMD)+∠BMD=45°在△DAM中,∠ADM=90°,∴∠DAM+∠DMA=90°,在△AMN中,∠ANM=180°﹣(∠NAM+∠NMA)=180°﹣(∠DAN+∠DAM+∠DMN+∠DMA)=180°﹣[(∠DAN+DMN)+(∠DAM+∠DMA)]=180°﹣(45°+90°)=45°,∴D点在运动过程中,∠N的大小不变,求出其值为45°2.如图1,直线MN与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E、F,∠1与∠2互补.(1)试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EP与CD交于点G,点H是MN上一点,且GH⊥EG,求证:PF∥GH;(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PH,K是GH上一点使∠PHK=∠HPK,作PQ平分∠EPK,问∠HPQ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考点】JB: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利用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可以推知同旁内角∠AEF、∠CFE互补,所以易证AB∥CD;(2)利用(1)中平行线的性质推知°;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得∠EPF=90°,即EG⊥PF,故结合已知条件GH⊥EG,易证PF∥GH;(3)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4=90°﹣∠3=90°﹣2∠2;然后由邻补角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推知∠QPK=∠EPK=45°+∠2;最后根据图形中的角与角间的和差关系求得∠HPQ的大小不变,是定值45°.【解答】解:(1)如图1,∵∠1与∠2互补,∴∠1+∠2=180°.又∵∠1=∠AEF,∠2=∠CFE,∴∠AEF+∠CFE=180°,∴AB∥CD;(2)如图2,由(1)知,AB∥CD,∴∠BEF+∠EFD=180°.又∵∠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FEP+∠EFP=(∠BEF+∠EFD)=90°,∴∠EPF=90°,即EG⊥PF.∵GH⊥EG,∴PF∥GH;(3)∠HPQ的大小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如图3,∵∠1=∠2,∴∠3=2∠2.又∵GH⊥EG,∴∠4=90°﹣∠3=90°﹣2∠2.∴∠EPK=180°﹣∠4=90°+2∠2.∵PQ平分∠EPK,∴∠QPK=∠EPK=45°+∠2.∴∠HPQ=∠QPK﹣∠2=45°,∴∠HPQ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一直是45°.3.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10cm,BC=8cm,点P从A出发,沿A→B→C→D 路线运动,到D停止,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a秒时点P改变速度,变为每秒bcm,图②是点P出发x秒后△APD的面积S(cm2)与x(秒)的关系图象,(1)参照图②,求a、b及图②中的c值;(2)设点P离开点A的路程为y(cm),请写出动点P改变速度后y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x(秒)的关系式,并求出点P到达DC中点时x的值.(3)当点P出发多少秒后,△APD的面积是矩形ABCD面积的.4.星光橱具店购进电饭煲和电压锅两种电器进行销售,其进价与售价如表:进价(元/台)售价(元/台)电饭煲200250电压锅160200(1)一季度,橱具店购进这两种电器共30台,用去了5600元,并且全部售完,问橱具店在该买卖中赚了多少钱?(2)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二季度橱具店决定用不超过9000元的资金采购电饭煲和电压锅共50台,且电饭煲的数量不少于电压锅的,问橱具店有哪几种进货方案?并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哪种进货方案橱具店赚钱最多?【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1)设橱具店购进电饭煲x台,电压锅y台,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并解答即可,等量关系是:这两种电器共30台;共用去了5600元;(2)设购买电饭煲a台,则购买电压锅(50﹣a)台,根据“用不超过9000元的资金采购电饭煲和电压锅共50台,且电饭煲的数量不少于电压锅的”列出不等式组;(3)结合(2)中的数据进行计算.【解答】解:(1)设橱具店购进电饭煲x台,电压锅y台,依题意得,解得,所以,20×+10×=1400(元).答:橱具店在该买卖中赚了1400元;(2)设购买电饭煲a台,则购买电压锅(50﹣a)台,依题意得,解得22≤a≤25.又∵a为正整数,∴a可取23,24,25.故有三种方案:①防购买电饭煲23台,则购买电压锅27台;②购买电饭煲24台,则购买电压锅26台;③购买电饭煲25台,则购买电压锅25台.(3)设橱具店赚钱数额为W元,当a=23时,W=23×+27×=2230;当a=24时,W=24×+26×=2240;当a=25时,W=25×+25×=2250;综上所述,当a=25时,W最大,此时购进电饭煲、电压锅各25台.5.(本题12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分别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交于点B (b ,0)、点A (0,a ),且a 、b 满足0|32|34=++++--b a b a ,点D (h ,m )是直线AB 上且不与A 、B 两点重合的动点(1) 求△AOB 的面积;(2) 如图1,点P 、点T 分别是线段OA 、x 轴正半轴上的动点,过T 作TE ∥AB ,连接TP .若∠ABO =n °,请探究∠APT 与∠PTE 之间的数量关系?(注:可用含n 的式子表达并说明理由)(3) 若32S △BOD ≥S △AOD ,求出m 的取值范围.。
七年级动点问题(已整理)
七年级动点问题(已整理)动点问题是一类开放性题目,其中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动态中寻找静态,灵活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1、在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12或12,点B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
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多少?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
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
2、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
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
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正中间。
在(2)中A、B两点继续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时,另一动点C同时从B点位置出发向A运动,当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立即返回向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时,C立即停止运动。
若点C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到停止运动,运动的路程是多少单位长度。
3、在数轴上,已知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6?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6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
当遇到A时,点P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
求当点A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4、在数轴上,两个质点A、B所对应的数为-8、4.A、B两点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上运动,且A点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
点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原点处相遇。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一、动点问题相关知识点1.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在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是根据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来确定新的位置。
如果一个点A表示的数为公式,向右移动公式个单位长度,则移动后的点表示的数为公式;向左移动公式个单位长度,则移动后的点表示的数为公式。
例如:点公式在数轴上表示公式,向右移动公式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公式;向左移动公式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公式。
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动点问题点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移动规律。
如果点公式向右平移公式个单位,其坐标变为公式;向左平移公式个单位,坐标变为公式;向上平移公式个单位,坐标变为公式;向下平移公式个单位,坐标变为公式。
例如:点公式向右平移公式个单位后变为公式;向下平移公式个单位后变为公式。
3. 动点与几何图形的关系在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中,动点的运动可能会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或者某些线段的长度、角度等。
例如,在三角形公式中,点公式是公式边上的一个动点,当公式点运动时,三角形公式和三角形公式的面积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
对于线段长度,若点公式,点公式,则线段公式的长度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公式来计算。
当点公式或公式为动点时,线段公式的长度会随着动点的运动而变化。
二、典型题目及解析1.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题目:已知数轴上点公式表示的数为公式,点公式表示的数为公式,点公式从点公式出发,以每秒公式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公式从点公式出发,以每秒公式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公式秒。
(1)当公式时,求点公式和点公式所表示的数。
(2)经过多少秒后,点公式和点公式相遇?(3)当公式时,求公式的值。
解析:(1)点公式从点公式出发,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公式个单位长度,当公式时,点公式表示的数为公式。
点公式从点公式出发,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公式个单位长度,当公式时,点公式表示的数为公式。
(2)点公式和点公式相遇时,它们所经过的路程之和等于公式之间的距离。
(完整版)初一下册物理动点问题
(完整版)初一下册物理动点问题1. 什么是物理动点问题?物理动点问题是指研究力和动力学的问题,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在初一下册物理中,我们研究了一些与物体运动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通过解决一些动点问题来加深对这些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解决物理动点问题的基本步骤解决物理动点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1. 确定所给问题的基本信息:包括物体的质量、初始位置、初始速度等。
2. 分析所给问题的条件:包括物体的运动特点、作用力等。
3. 应用相应的物理公式和原理计算:利用运动学方程、牛顿第二定律等相关公式计算所需的未知量。
4. 检查和验证计算结果: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确保解决了问题。
3. 一个实例问题:一个质量为0.5千克的物体以2米/秒的速度沿直线运动,受到一个恒定的5牛顿的力。
求物体在5秒后的位置和速度。
解答:- 确定基本信息:物体质量为0.5千克,初始速度为2米/秒。
- 分析条件:物体受到一个5牛顿的力,恒定作用。
- 运用物理公式和原理计算:- 加速度a = 力F / 质量m = 5牛顿 / 0.5千克 = 10米/秒^2- 通过运动学方程计算位移s: s = v0t + 0.5at^2 = 2米/秒 * 5秒+ 0.5 * 10米/秒^2 * (5秒)^2 = 25米- 通过运动学方程计算末速度v: v = v0 + at = 2米/秒 + 10米/秒^2 * 5秒 = 52米/秒- 检查验证计算结果:在5秒后,物体的位置为25米,速度为52米/秒。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解决物理动点问题的基本步骤和计算方法。
在实际解题时,根据具体的问题条件,我们可以灵活应用不同的公式和原理,求得问题的答案。
通过不断练习和掌握解题方法,可以提高对物理动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完整版
动点问题
1、如图6-7,已知A、B两村庄的坐标分别为(2,2)、(7,4),一辆汽车在 轴上行驶,从原点O出发.
(1)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A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2)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B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3)请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距离两村的和最短?
(1)线段BC的长为,点A的坐标为;
(2)如图1,EA平分∠CAO,DA平分∠CAH,CF⊥AE点F,试给出∠ECF与∠DAH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3)若点P是在直线CB与直线AO之间的一点,连接BP、OP,BN平分 ,ON平分 ,BN交ON于N,请依题意画出图形,给出 与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连结PA,PB,使S△PAB=S△PDB,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点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3)若点Q自O点以个单位/s的速度在线段AB上移动,运动到B点就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秒,(1)是否是否存在一个时刻,使得梯形CDQB的面积是四边形ABCD面积的三分之一?
5、如图,△ABC的三个顶点位置分别是A(1,0),B(-2,3),C(-3,0).
(1)求△ABC的面积;
(2)若把△ABC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请你在图中画出△ ;
(3)若点A、C的位若点B、 C的位置不变,当点Q在x轴上什么位置时,使 .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0,0),B(7,0),C(9,5),D(2,7)
(1)在坐标系中,画出此四边形;
(2)求此四边形的面积;
(3)在坐标轴上,你能否找一个点P,使S△PBC=50,若能,求出P点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七年级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及例题
七年级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及例题数学动点问题是指涉及到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物体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和速度,并根据给定条件进行计算。
解题技巧如下:1.确定起始位置:问题中通常会给出物体的初始位置,它可以是一个坐标点、一个地点或一个数值。
根据这个起始位置,你可以得到物体的初始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
2.确定移动方向和速度:问题中通常会给出物体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移动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速度可以用数值表示。
确定物体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它们决定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3.确定时间:问题中通常会给出物体移动的时间。
根据给定时间,你可以计算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如果问题中没有给出时间,你可以根据已知信息推测出时间,或者假设一个时间进行计算。
4.计算位移:根据物体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给定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根据问题的要求,你可能需要计算出位移的具体数值,或者判断位移的方向。
5.计算最终位置:根据物体的起始位置和位移,你可以计算出物体在给定时间后的最终位置。
最终位置可以是一个坐标点、一个地点或一个数值。
下面是一个例题:例题:小明从家里出发,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往学校走去,如果学校距离他家10公里,请问他需要走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学校?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小明的起始位置是家里,物体的移动方向是往学校走,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
我们需要计算的是小明走到学校需要的时间。
解答:设小明走到学校需要的时间为t小时。
根据速度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等式:速度=路程/时间其中,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路程是10公里,时间是t小时。
将这些已知信息代入等式中,我们可以得到:5 = 10/t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小明走到学校需要的时间:t = 10/5 = 2所以,小明需要走2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总结:解决数学动点问题的关键是确定物体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和速度,并根据给定条件进行计算。
(word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全等动点问题
初一数学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专题(B类)一、考点、热点回顾动点型问题是近年来中考的一个热点问题。
动态几何问题就是以几何知识和具体的几何图形为背景,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通过点、线、形的运动,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等,对运动变化过程伴随的数量关系和图形的位置关系等进行探究。
动点型问题集几何与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题目灵活多变,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能够在运动变化中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等边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是首先从三角形一边上的单动点运动,引起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变化,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变化;其次探讨三角形两边上的双动点运动,引起三角形的角与边的变化,再从在三角边上运动到三角形的边的延长线上运动,由三角形的形状探究到三角形的面积的探究等。
本设计是以等边三角形为主线,点的运动引起边、角的变化,三角形的形状的判断及三角形面积的大小,抓住图形中“变”和“不变”,以“不变的”来解决“变”,以达到“以静制动”,变“动态问题”为“静态问题”来解。
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图形的想象能力,动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到了问题的层次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给定结论到结论开放,以等边三角形为载体,动点在三角形的边、延长线上运动等问题串的形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收获,有所成功,还体现出了分类讨论、等积变换、三角函数等思想方法。
二、典型例题1、单动点问题引例:已知,如图△ABC 是边长3cm 的等边三角形. 动点P 以1cm/s 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向点B 运动.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s ),那么t=____时,△PBC 是直角 三角形?2、双动点问题引例:已知,如图△ABC 是边长3cm 的等边三角形.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向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BC 向点C 运动,如果动点P 、Q 都以1cm/s 的速度同时出发. 设运动时间为t (s ),那么t 为何值时,△PBQ 是直角三角形?巩固练习,拓展思维已知,如图△ABC 是边长3cm 的等边三角形.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向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射线BC 方向运动. 连接PQ 交AC 于D. 如果动点P 、Q 都以1cm/s 的速度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 (s ),那么 当t 为何值时,△DCQ 是等腰三角形?BCPA CQBPA QDBCPAA变式练习:1、已知,如图△ABC 是边长3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向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射线BC 方向运动. 连接PQ 交AC 于D. 如果动点P 、Q 都以1cm/s 的速度同时出发. 设运动时间为t (s ),连接PC. 请探究:在点P 、Q 的运动过程中△PCD 和△QCD 的面积是否相等?变式练习:2、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1)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向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向点C 运动,连接CP 、AQ 交于M ,如果动点P 、Q 都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出发,则∠AMP=___度。
初一数学下册动点问题
初一数学下册中的动点问题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 ,B 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 ,B 的对应点C ,D ,连接AC ,BD ,CD .(1)求点C ,D 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 的面积(2)在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连接PA ,PB ,使S △PAB =S 四边形ABDC ,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 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得三角形DFC 的面积是三角形DFB 面积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BDCS 四边形P D CBAOxy(4)点P 是线段B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 ,PO ,当点P 在BD 上移动时(不与B ,D 重合),设△CDP 与△BOP 的面积和为S ,则S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5)点P 是线段B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 ,PO ,当点P 在BD 上移动时(不与B ,D 重合)给出下列结论: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 分别是x 轴,y 轴上的点,且OA=a ,OB=b ,其中a,b 满足1632=+-+-+a b b a ,将B 向左平移18个单位得到点C 。
(1)求点A,B,C 的坐标;(2)点M,N 分别为线段BC ,OA 上的两个动点,点M 从点B 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N 从点A 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12).①当BM=ON 时,求t 的值。
②是否存在一段时间,使得BOACNACM S S 四边形四边形<21?若存在,求出t 的取值范围结论,并求其值。
确的,请你找出来这个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是定值是定值;,BOPCPODCP OPC BOP DCP ∠∠+∠∠∠+∠练习:1.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边AB=8,BC=4,以点O为原点,OA,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和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1)点A的坐标为(0,4),则B点坐标为______,C点坐标为______;(2)当点P从C出发,以2单位/秒速度向CO方向移动(不超过O点),Q 从原点O出发以1单位/秒速度向OA方向移动(不超过A点),P,Q同时出发,在移动过程中,四边形OPBQ的面积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如图AB∥CD,动点P所在的位置不同,∠PCD,∠PAB,∠APB三个角的关系就不同。
七年级下册动点问题及压轴题
七年级下册动点问题及压轴题1.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10cm,BC=8cm,点P从A出发,沿A→B→C→D 路线运动,到D停止,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a秒时点P改变速度,变为每秒bcm,图②是点P出发x秒后△APD的面积S(cm2)与x(秒)的关系图象,(1)参照图②,求a、b及图②中的c值;(2)设点P离开点A的路程为y(cm),请写出动点P改变速度后y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x(秒)的关系式,并求出点P到达DC中点时x的值.(3)当点P出发多少秒后,△APD的面积是矩形ABCD面积的.2.3.4. 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90°,CD ∥AB ,CD =AB =4cm ,点P 是边AB 上一动点,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从点A 向终点B 运动,连接PD 交AC 于点F ,过点P 作PE ⊥PD ,交BC 于点E ,连接PC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s x(1)若△PBC 的面积为)(2cm y ,写出y 关于x 的关系式;(2)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何时图中会出现全等三角形?直接写出x 的值以及相应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5.如图在Rt△ABC中,∠C=90°,AC=8cm,BC=6cm,动点E以2cm/秒的速度从点A向点C运动(与点A,C不重合),过点E作EF∥AB交BC于F点.(1)求AB的长;(2)设点E出发x秒后,线段EF的长为ycm.①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试问在AB上是否存在P,使得△EF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说出共有几个,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6.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C=6,AC=8,点D在线段AC上从C向A运动.若设CD=x,△ABD的面积为y.(1)请写出y与x的关系式;(2)当x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此时点D在什么位置?(3)当△ABD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时,点D在什么位置?7.如图,在△ABC中,∠B<∠C<∠A,∠BAC和∠ABC的外角平分线AE、BD分别与BC、CA的延长线交于E、D.若∠ABC=∠AEB,∠D=∠BAD.求∠BAC的度数.8.一游泳池长9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对边同时向所对的另一边游去,到达对边后,再返回,这样往复数次.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甲、乙与游泳池固定一边的距离随游泳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图形回答:(1)甲、乙两人分别游了几个来回?(2)甲、乙两人在整个游泳过程中,谁曾休息过?休息过几次?(3)甲游了多长时间?游泳的速度是多少?(4)在整个游泳过程中,甲、乙两人相遇了几次?9.如图,CD是经过∠BCA顶点C的一条直线,且直线CD经过∠BCA的内部,点E,F在射线CD上,已知CA=CB且∠BEC=∠CFA=∠α.(1)如图1,若∠BCA=90°,∠α=90°,问EF=BE-AF,成立吗?说明理由.(2)将(1)中的已知条件改成∠BCA=60°,∠α=120°(如图2),问EF=BE -AF仍成立吗?说明理由.(3)若0°<∠BCA<90°,请你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关系的条件,使结论EF=BE-AF仍然成立.你添加的条件是.(直接写出结论)(4)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α=∠BCA,请提出EF,BE,AF 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不要求证明).10. .如图,梯形ABCD,AD∥BC,CE⊥AB,△BD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E与BD交于F,连接AF,G为BC中点,连接DG交CF于M.证明:(1)CM=AB;(2)CF=AB+AF.1、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 12,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动点问题及压轴题
1.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10cm,BC=8cm,点P从A出发,沿A→B→C→D 路线运动,到D停止,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a秒时点P改变速度,变为每秒bcm,图②是点P出发x秒后△APD的面积S(cm2)与x(秒)的关系图象,
(1)参照图②,求a、b及图②中的c值;
(2)设点P离开点A的路程为y(cm),请写出动点P改变速度后y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x(秒)的关系式,并求出点P到达DC中点时x的值.(3)当点P出发多少秒
后,△APD的面积是矩形ABCD面积的.
2.
3.
4. 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90°,CD ∥AB ,CD =AB =4cm ,点P 是边AB 上一动点,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从点A 向终点B 运动,连接PD 交AC 于点F ,过点P 作PE ⊥PD ,交BC 于点E ,连接PC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s x
(1)若△PBC 的面积为)(2cm y ,写出y 关于x 的关系式;
(2)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何时图中会出现全等三角形?直接写出x 的值以及相应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5.如图在Rt△ABC中,∠C=90°,AC=8cm,BC=6cm,动点E以2cm/秒的速度从点A向点C运动(与点A,C不重合),过点E作EF∥AB交BC于F点.
(1)求AB的长;
(2)设点E出发x秒后,线段EF的长为ycm.
①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试问在AB上是否存在P,使得△EF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说出共有几个,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6.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C=6,AC=8,点D在线段AC上从C向A运动.若设CD=x,△ABD的面积为y.
(1)请写出y与x的关系式;
(2)当x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此时点D在什么位置?
(3)当△ABD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时,点D在什么位置?
7.如图,在△ABC中,∠B<∠C<∠A,∠BAC和∠ABC的外角平分线AE、BD分别与BC、CA的延长线交于E、D.若∠ABC=∠AEB,∠D=∠BAD.求∠BAC的度数.
8.一游泳池长9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对边同时向所对的另一边游去,到达对边后,再返回,这样往复数次.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甲、乙与游泳池固定一边的距离随游泳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图形回答:
(1)甲、乙两人分别游了几个来回?
(2)甲、乙两人在整个游泳过程中,谁曾休息过?休息过几次?
(3)甲游了多长时间?游泳的速度是多少?
(4)在整个游泳过程中,甲、乙两人相遇了几次?
9.如图,CD是经过∠BCA顶点C的一条直线,且直线CD经过∠BCA的内部,点E,F在射线CD上,已知CA=CB且∠BEC=∠CFA=∠α.
(1)如图1,若∠BCA=90°,∠α=90°,问EF=BE-AF,成立吗?说明理由.(2)将(1)中的已知条件改成∠BCA=60°,∠α=120°(如图2),问EF=BE -AF仍成立吗?说明理由.
(3)若0°<∠BCA<90°,请你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关系的条件,使结论EF=BE-AF仍然成立.你添加的条件是.(直接写出结论)
(4)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α=∠BCA,请提出EF,BE,AF 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不要求证明).
10. .如图,梯形ABCD,AD∥BC,CE⊥AB,△BD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E与BD交于F,连接AF,G为BC中点,连接DG交CF于M.证明:(1)
CM=AB;(2)CF=AB+AF.
1.答案:解:(1)由图得知:S△APD=AD·AP=×8×1×a=24∴a=6
b===2
c=8+=17
(2)y=6+2(x-6)=2x-6(6≦x≦17)
P到达DC中点时,
y=10+8+10×=23
即23=2x-6
x=
(3)当P在AB中点和CD中点时,S△APD=S矩形ABCD
当P在AB中点时,P出发5秒;
当P在CD中点时,代入(2)中y=2x-6
即23=2x-6
x=
∴P出发5秒和秒时,S△APD=S矩形ABCD。
7.解答:解:设∠ABC=x,
∵∠ABC=∠AEB,
∴∠AEB=x,
∴∠1=∠ABC+∠AEB=2x,
∴∠2=2x,
∴∠3=∠D=4x,∠BCA=∠2+∠AEC=3x,
∴∠FBD=∠D+∠BCD=7x,
∴∠DBA=∠FBD=7x,
∴7x+7x+x=180°,解得x=12°,
8.解答:解:(1)甲游了3个来回,乙游了2个来回;(2)乙曾休息了两次;
(3)甲游了180秒,游泳的速度是90×6÷180=3米/秒;(4)甲、乙相遇了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