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高三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湛江一中等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一、单选题:共18题
1.下列有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麦芽糖、蔗糖和乳糖都是还原性糖
B.糖类和脂肪都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D.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都是蛋白质
【答案】C
【解析】蔗糖是非还原性糖,A错误;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B错误;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C正确;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多数情况下是指激素或者神经递质,激素中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都不是蛋白质,神经递质中的乙酰胆碱也不是蛋白质,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糖类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某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方式运输速率的饱和现象与载体数量有关
B.该图可表示Na+经离子通道进入细胞
C.该图可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D.抑制细胞呼吸对该运输方式没有影响
【答案】A
【解析】图示表示的是主动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其运输速率的饱和现象与载体数量和能量有关,A正确;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经离子通道进入细胞,B错误;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的方式,C错误;抑制细胞呼吸影响能量的供应,影响主动运输的过程,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重点考查主动运输的过程,要求考生能分析图示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题。
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黑藻叶片既可用于观察叶绿体又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
B.叶绿体中的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C.NaOH溶液在边长不同的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相同
D.制作洋葱根尖装片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答案】D
【解析】黑藻叶片小而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大而清晰,非常适宜做观察叶绿体的材料,黑藻叶肉细胞内的液泡呈无色,而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所以可以用做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A项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如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扩散得最快,B正确;同种物质在琼脂中扩散速率是相同的,C正确;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需用解离液解离,该过程会杀死细胞,所以观察的是死细胞,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教材基础实验,重点考查考生对实验材料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4.下列对生物体中有关化合物的鉴定实验不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对生物体中有关化合物的鉴定实验原理都是根据显色原理,所用材料必须没有颜色干扰,而淀粉加碘液,常温下呈现蓝色,A正确;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B正确;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常温下出现紫色,C错误;脂肪与苏丹Ⅲ染液常温下出现橘黄色,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检测实验,要求考生对实验原理和条件掌握熟练。
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的合成,说明细胞发生了分化
B.衰老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下降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D.原癌基因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抑制细胞癌变
【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特定的蛋白质,A正确;细胞衰老后,细胞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如呼吸酶,B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重要作用,C正确;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6.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其他条件适宜且恒定),单位时间内测定的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该绿色植物的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所对应的光照强度)大于光强c
D.光照强度为d时,叶肉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呼吸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光照强度为a时,O2产生量为0,不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若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则既没有气体吸收也没有气体释放,与光照强度为b时的情况不符,B错误;光照强度为c时,没有CO2的释放,且O2产生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表明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 C正确;由于光照强度为a只进行细胞呼吸,此时的CO2释放量(6个单位)即代表呼吸强度,而且呼吸强度不受光照强度的变化的影响;据图可知光照强度为d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为8,因此此时净光合作用强度为2,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D错误。
【备注】本题以直方图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计算,属于考纲分析判断层次。
7.将基因型为Aa、aa且比例为2:1的某玉米群体均分为两组,①全部自交②自由传粉,每棵植株结实相同的条件下,F1中aa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A.1/3,2/3
B.1/2,4/9
C.2/3,1/3
D.2/3,2/3
【答案】B
【解析】基因型为Aa、aa且比例为2:1的某玉米群体均分为两组,则Aa占2/3,aa占
1/3,配子概率是A=1/3,a=2/3,因此①组全部让其自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2/3×1/4+1/3×1=1/2;②组让其自由传粉,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2/3×2/3=4/9,A、C、D错误,B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重点考查考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8.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两病基因的携带者。
他们所生男孩中,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1/44
B.1/88
C.7/2200
D.3/800
【答案】A
【解析】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设致病基因为a,则aa=1%,
a=10%,所以在人群中AA=90%×90%=81%,Aa=2×90%×10%=18%,因此正常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是18%÷(18%+81%)=2/11,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两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该夫妇的基因型是:2/11AaX B Y×AaX B X b,故他们所生男孩中,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2/11×1/4×1/2=1/44,A正确,B、C、D错误。
【备注】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重点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9.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每个显隐性基因对重量的增加效应分别相同且具叠加性。
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所得F1表现型为果实重量为中等,F1自交得F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F2中表现型有5种
B.F2中果实重量中等的个体所占几率为3/8
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的果实重量最低
D.F1测交的子代表现型有4种
【答案】D
【解析】由于每个显隐性基因对重量的增加效应分别相同且具叠加性,所以F2中表现型有具有0、1、2、3、4个显性基因个体即5种表现型,A正确;隐性纯合子(aabb)和显性纯合子(AABB)杂交所得F1表现型为果实重量为中等.,即具有2个显性基因个体重量中等, 则F2中果实重量中等的个体所占几率为AAbb1/4*1/4+aaBB1/4*1/4+AaBb1/2*1/2=3/8,B 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的果实重量最低,C正确;F1测交的子代表现型有3种,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重点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0.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因DNA复制而加倍,只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而DNA分子数目不变,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细胞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而
使染色体数目减半,C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在后期会因着丝点分裂而加倍即恢复到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DNA分子数目在末期再次减半,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情况。
11.假设某生物(2n=4)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1p1m、2p2m,如果1p1m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发生分离,且其他时期均正常,则配子内可能的染色体组合是
①1p1m②1p1p③2p④2p2m⑤1p1m2m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③④
【答案】C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即1p和1m、2p和2m分离,如果1p1m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发生分离,则1p和1m会进入同一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即1p和1p、1m和1m、2p和2p、 2m和2m分离,故如果1p1m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发生分离,且其他时期均正常,则配子内可能的染色体组合是2p,1p1m2m或2m,1p1m2p,A、B、D错误,C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减数分裂的过程。
12.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
C.DNA分子复制过程中两条链完全解旋后开始合成子链
D.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可随机发生在DNA分子的任何部位
【答案】D
【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A错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B错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可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且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可随机发生在DNA分子的任何部位,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相关知识,重点考察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特点。
13.桦尺蛾的体色暗黑由显性基因S控制,体色灰白由隐性基因s控制。
由于工业化发展,S和s的基因频率在英国某工业污染区100年间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可使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下降
B.暗黑色蛾是通过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产生的新物种
C.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且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
D.污染区种群S基因频率上升是桦尺蛾对环境的适应
【答案】B
【解析】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淘汰了体色灰白的桦尺蛾,从而使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下降,A正确;暗黑色蛾与灰白色蛾虽然在性状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其之间并未发生生殖隔离,所以并非产生了新的物种,B错误;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而能保留有利变异且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C正确;污染区种群S基因频率上升是桦尺蛾对环境的适应,暗黑色蛾没有被淘汰的结果,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在于种群与原种群是否产生了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4.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
B.缓冲物质对的存在使得机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pH稳态
C.若某种病毒破坏吞噬细胞,则其只影响特异性免疫过程
D.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D
【解析】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反馈调节为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A 错误;缓冲物质对的存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pH稳态,超过了限度会引起内环境pH失调,例如酸中毒,B错误;若某种病毒破坏吞噬细胞,则会影响非特异免疫和特异性免疫,C错误;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稳态维持的机制、稳态的调节、免疫调节等,要求考生掌握稳态维持的机制、稳态的调节、免疫调节相关的知识点,逐项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15.下列物质与其参与的主要生理活动,对应有误的是
A.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
B.RNA聚合酶——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
C.转运RNA——携带某种氨基酸与核糖体上的mRNA结合
D.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答案】B
【解析】在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A正确;RNA聚合酶在转录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B错误;转运RNA在翻译过程中运载氨基酸到核糖体,C 正确;胰岛素具有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功能,从而降低血糖,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细胞的代谢活动知识,重点考查考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16.下图1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
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
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内表示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
B.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e点
C.图2轴突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
【答案】B
【解析】图1内表示有3个完整突触结构,A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导,所以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e点,B正确;图2轴突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神经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而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传递信息,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和在细胞间的传导过程。
17.下列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正确的是
A.利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
B.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果实大幅提高产量
C.浓度越高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促进插条生根效果越好
D.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诱导没有萌发的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
【答案】D
【解析】脱落酸促进种子的休眠,抑制种子萌发,A错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但不促进发育,B错误;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和生长素一样具有两重性,并不是浓度越高促进插条生根效果越好,C错误;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诱导没有萌发的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重点考查不同激素的生理作用。
18.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B.物种①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物种①比物种②耐干旱能力低所以逐渐消失
D.在适宜气候条件下该群落最终演变为森林
【答案】C
【解析】调查非蔓生或丛生的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A正确;物种①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题图中无法得出物种①比物种②耐干旱能力低,C 错误;在气候适宜条件下该群落最终可以演变为森林,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群落的演替。
二、综合题:共8题
19.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A判断甲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
(2)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绘制B图,据图_____(能/否)确定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图C中的曲线①表示某种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
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C中的曲线②。
曲线②的数据是在__________℃条件下测得的;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
【答案】(1)RNA
(2)否图中酶的催化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没有出现峰值
(3)80℃60℃~70℃
【解析】(1)根据图A判断甲酶活性不受蛋白酶的影响,其的化学本质是RNA;(2)探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据图不能确定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原因是图中酶的催化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没有出现峰值;(3)图中酶的最适温度是80℃,而曲线②是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得的酶的热稳定性数据,所以曲线②的数据是在80℃条件下测得的;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备注】本题考察酶的相关知识,重点考察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0.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
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乙、丙,分别测定乙、丙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
请根据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___________。
(3)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植物光合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常常会引起鱼类缺氧死亡,这种情形下,导致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有和。
【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2)1.8mg
(3)逐渐降低至一定水平后保持相对稳定CO2浓度
(4)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或呼吸耗氧量增加) 藻类死亡导致分解者(微生物)大量繁殖,耗氧量增加
【解析】(1)丙瓶中浮游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2)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4.9-3.8=1.1mg,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净光合作用释放+呼吸作用消耗=5.6-4.9+1.1=1.8mg;(3)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由于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后保持不变,植物光合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至一定水平后保持相对稳定;此时,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常常会引起鱼类缺氧死亡,这种情形下,导致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有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或呼吸耗氧量增加)和藻类死亡导致分解者(微生物)大量繁殖,耗氧量增加。
【备注】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
21.下图是人体感染某种病毒后所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病毒多肽转移到细胞膜表面需要被感染细胞内的和(结构)出芽形成囊泡的运输。
(2)T淋巴细胞在人体内中发育成熟。
该病毒癌基因表达的病毒多肽可以作
为直接刺激T细胞。
T细胞受到刺激后经过形成效应T 细胞和记忆细胞。
在上述的免疫应答过程中,效应T细胞将发挥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内质网高尔基体
(2)胸腺抗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识别并)与被病毒感染后的癌变细胞(靶细胞)紧密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解析】(1)病毒多肽转移到细胞膜表面需要经过被感染细胞内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的运输;(2)T淋巴细胞胸腺中发育成熟;该病毒癌基因表达的病毒多肽可以作为抗原直接刺激T细胞,促进T细胞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识别并)与被病毒感染后的癌变细胞(靶细胞)紧密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备注】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细胞免疫的过程。
22.下图为某湖泊的食物网,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生态系统的成分除图中所示外,还包括。
(2)在食物网中鱼b属于营养级,它与小型浮游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是。
(3)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鱼a、b为食的鲈鱼,鲈鱼的增加
量(小于/大于/等于)土著鱼的减少量,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4)大型浮游动物同化所获得能量包括(填字母)。
A.大型浮游动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随大型浮游动物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随大型浮游动物的遗体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第二和第三捕食与竞争
(3)小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4)ACD
【解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在食物网中鱼b属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它与小型浮游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
(3)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鱼a、b为食的鲈鱼,鲈鱼的增加量小于土著鱼的减少量,判断的依据是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4)大型浮游动物同化所获得能量包括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备注】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23.果蝇的红眼与白眼、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残翅分别由三对等位基因Aa、Bb、Vv控制。
将纯种的黑身残翅白眼雌果蝇与纯种的灰身长翅红眼雄果蝇交配,F1中雌性全为灰身长翅红眼果蝇,雄性全为灰身长翅白眼果蝇。
(1)则这三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Aa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
(2)将F1中的雄果蝇与雌果蝇互相交配,F2中残翅红眼雄果蝇占_________。
(3)科学家发现将F1中雄果蝇与黑身残翅雌果蝇交配,子代表现型与比例为:灰身长翅:黑身残翅=1:1,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交配,子代表现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42%:8%:8%:42%,由此可知B、V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且雌果蝇在形成卵细胞时有部分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用2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B、b基因,则在F1雄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观察到________种颜色的荧光点,在F1雌果蝇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种颜色的荧光点(不考虑其它变异)。
【答案】(1)红眼、灰身、长翅X
(2)1/16
(3)同1条(常)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4)1 1或2
【解析】(1)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F1中雌性全为灰身长翅红眼果蝇,雄性全为灰身长翅白眼果蝇,说明控制果蝇体色、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长翅为显性性状,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2)F1中的雄果蝇基因型为BbVvX A X a,雌果蝇基因型为BbVvX a Y,将F1中的雄果蝇与雌果蝇互相交配,F2中残翅红眼雄果蝇(vvX A Y)占1/4*1/2*1/2=1/16; (3)根据题意,子代表现型比例不符合自由组合,说明B、V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且雌果蝇在形成卵细胞时有部分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4)B、b为等位基因,在雄果蝇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雌果蝇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姐妹染色单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则在F1雄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观察到1种颜色的荧光点,在F1雌果蝇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观察到1或2种颜色的荧光点。
【备注】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