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慕课和微课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慕课与微课的一点认识
目前,微课和慕课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也成为中小学校竞相学习的重要内容。2016年11月18日,在学校五楼报告厅,听了教育学院宣武分院袁智勇老师关于微课及其制作的报告。同时因学校利用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教师慕课活动并对优秀教研组及教师进行表彰,因此对微课及慕课都产生了兴趣。但在学习和研究当中,逐步发现我们大多数人实际分不清微课和慕课的区别。仅将学习的认识综合如下:
一、起源以及含义不同:
MOOC起源于加拿大。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的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首次提出并创建。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而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 15-30 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
长为 1-3 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二、规模大小及受众对象不同
慕课规模大,微课规模较小。慕课作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现在已在全世界开展起来,并受到广泛欢迎,至2016年10月,仅中国国内慕课网站用户规模已突破1000万人。而微课的规模还很小,目前为止仅在国内很热。慕课涉足领域很多,k12教育、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都有涉及,其中侧重点在大学。中国慕课受众主体集中在18到35岁中青年群体,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慕课现在已经与斯坦福、杜克、耶鲁等许多世界知名大学合作,开展课程;微课目前为止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学群体。
三、在交互性及评价上不同
慕课的交互性强。慕课通常有课堂测验与课后作业,其中作业有以小组形式完成的内容,并且有相应的论坛供学生交流讨论。学业成绩以20%的平时成绩和80%的考试成绩计算;微课会在视频结束后布置一些作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学生不会付之实际;在慕课中,学生可以对所选课程及老师进行打分,而老师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微课目前没有完整的评价功能。
四、获得成果及发展前景不同
慕课在跟大学合作后,学生在修完某门课程并通过考试后会得到
相应的证书,如果是在校大学生则可通过选修慕课上自己大学的课程以此来获得相应学分。目前美国的一些公司发表声明认可在慕课上获得的学历,而这也成为慕课未来发展的趋势。而且世界最知名的三大慕课网站中coursera与edx已经实行付费认证证书的制度,虽然目前注册用户、学习课程免费,但要支撑一个平台的正常运行,慕课在不久后的将来必然与商业挂钩;学生在观看微课后仅学到相应知识,没有证书或学分。微课目前只用于教学,并且在教学中的运用范围很小,还在不断发展中。
综上所述,作为中小学教师,目前我们研究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微课,即如何制作好的微课并能促进学生学业发展。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张运玺
2017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