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面战场的作用
![正面战场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c4eeb33bcd126fff7050bd7.png)
正面战场的作用: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予以客观的评价,对于全面深刻了解这场战争,牢记历史、开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1. 在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1940年)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比较积极。
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发挥作用显著。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原计划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把攻击的矛头对准国民党军队主力和我国主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因此,这一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我国抗战的主战场。
当时的正面战场,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也在客观上为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1939—1940年,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仍较为积极。
评价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评价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aa6c14844769eae009ed97.png)
评价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活跃着两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为世人所熟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也不能被磨灭。
在中国的大片国土上,国民党军队与日军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战役,也涌现出一大批抗日爱国将领。
在1937-----1945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先后动员743余万军队投入战斗,阵亡322万余人,歼灭日军86万余人,基本上牵制了侵华日军的绝大部分兵力;在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了大型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型战斗38931次,具有代表性的有: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涌现出郝梦龄,赵登禹,张自忠,戴安谰等一大批爱国将领,300万川军出川作战,近四分之一埋骨异乡。
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是淞沪会战,这是在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日方投入总兵力达300000,伤亡70000;国军投入兵力600000,伤亡200000。
淞沪会战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队在装备和兵员素质上远不及日本,每小时的伤亡以数千计,一个师的兵力拉上去,几个小时就打光了,足可见战争之惨烈。
淞沪会战前,日军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这次会战,中国人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但在士气上,中国获得了空前的胜利。
它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战略企图,让世界清楚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得”将其一块一块征服,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太原会战是又一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会战。
这是一场国共两党协同作战的战役,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115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太原会战历时两个月,是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
日军参战兵力共十四万人,伤亡近三万人;中国军队参战兵力二十八万人,伤亡十万人以上。
正面战场的作用
![正面战场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f95e35bbd64783e09122baf.png)
正面战场的作用: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予以客观的评价,对于全面深刻了解这场战争,牢记历史、开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1. 在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1940年)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比较积极。
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发挥作用显著。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原计划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把攻击的矛头对准国民党军队主力和我国主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因此,这一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我国抗战的主战场。
当时的正面战场,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也在客观上为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1939—1940年,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仍较为积极。
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bbb1d126fff705cc170a9c.png)
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
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思考:为什么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空前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②有政权、军队的合作。
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
❖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
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
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
试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
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与共产党
![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与共产党](https://img.taocdn.com/s3/m/979c98057cd184254b353592.png)
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与共产党一、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一)国民党对抗日战争的贡献1.接受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主张,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得以实现。
2.国民党正面战场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1)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其一,打击了侵略者的狂妄气焰,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
其二,牵制了日军主力,在战略上起了配合敌后抗战,支援敌后战争的作用。
其三,掩护了国民党为建立大西北战略基地而进行的战略物资大转移,为坚持长期抗战,争取国内进步和国际援助争取了时间。
其四,振奋了民族精神,赢得了国际赞誉,鼓舞了中华儿女坚持抗战和抗战必胜的信心。
(3)国民党战场溃败的原因:其一,敌强我弱/ 其二,片面抗战。
(根本原因)/其三,战略战术上的错误。
其四,派系矛盾/其五,军队战斗力低下/其六,幻想对日妥协求和。
(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消极方面1.实行片面抗战路线2.进入相持阶段后,采取消极抗战、避战观战,未能改变战略总体上的溃败局面。
3.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事件,实行了许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抗日的政策,给抗战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二、抗日战争中的共产党(一)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推动国民党抗战到底,迫使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共产党和人民的要求。
2、根据历史发展进程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领导人民去实行这些主张,影响和推动国民党接受这些主张,而自己则是实行这些主张的模范。
(1)指出了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前途(中国必胜);(2)以充分的理由阐明了中国必胜的道理(《论持久战》);(3)提出了坚持长期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人民战争);(4)规划了抗战胜利的发展过程(著名的三阶段论)。
3、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独立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挺进敌后,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创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持久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https://img.taocdn.com/s3/m/4c8ded3767ec102de2bd89d1.png)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 1944年4月到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即 豫湘桂战役)。 • 此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一败涂地,八个月丢失146座城市、20 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 国民党在军事上的溃败和统治区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激起各阶 层人士的强烈不满。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迅速高涨。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 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 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正面战场”是 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 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 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 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 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 的全面侵华战争。从 1937年6月起,驻丰台日 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 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 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 七事变”(又称“卢沟桥 事变”),日本开始全面 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 2、忻口会战 • 1937年10月,忻口会战是 华北战场最大最激烈的一次 战役,历时23天,大小战斗 40余次,日军伤亡2万人。 点评:牵制了日军沿平汉路 南下的作战行动,造成了华 北有利局势 。
在忻口会战中牺牲的第九军军长 郝梦龄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之
• 3、徐州会战 3月中旬,日军逼进台儿庄,企图从 东北越过运河袭占徐州。国民党军一 部在台儿庄拼死抵抗,迫使日军放弃 对台儿庄的攻击。4月中旬,日军采 取南北对进战法,对徐州展开猛攻。 国民党军进行了顽强的抗击,在伤亡 近20万人、力量不济的情况下,最终 放弃了徐州。点评:徐州会战中台儿 庄大捷,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 意志。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 国民党正面战场两阶段: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2052703f46527d3250ce065.png)
试题: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国开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答:1937 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时,国民党政府在名义上对中央军和川军、滇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全国陆军进行了整编,编成178 个师,这当中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3 个师,总作战兵力在200 万人以上,数量相当于侵华日军的3 倍。
国民党军队担负了抗击日军正面战场的任务。
但是,在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大捷外,其余的会战都以失利撤退告终,一年就致使2 亿人口的区域沦陷。
除了当时中国的国力、军队的武器装备和供应,以及操纵武器的战斗员素质都不如日军外,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的政策也难逃其责。
因此,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今天深刻反思那场战争,真正汲取历史教训非常有必要。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军队的抗战。
这是一条反人民的路线,它的目的是要保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党专政的政治制度。
必须看清国民党政府抗日的两重性——既坚持了八年抗战,又腐败无能一再丧失失地。
1931 年9 月,日本关东军以2 万多人突袭东北。
尽管当地有十几万中国正规军,但无论南京政府还是东北军都采取“不抵抗主义”,很快丢掉80 万平方公里土地。
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得寸进尺,1932 年又发动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变,1933年突破长城并直逼北平、天津,国民党军队才开始被动抵抗,结果又签订屈辱的退兵让地条约。
这样的“消极抗日”政策即使在国民党内部也引发了众怒,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
第二,国民党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实行“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并存在利用暂时的抵御换取日方妥协的思想,因而导致正面战场的溃败,使大面积的国土沦入敌手。
1937年7 月至8 月间日军进攻平津和上海,国民党政府才开始全面抗战,不过仍同日本谈判希望媾和。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624adb6137ee06eff9188f.png)
• 1、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执 政党。 • 1937年国民党共有党员165万人,其中普通 党员52万多人,军队党员101万人,海外党 员11万多人。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它第 一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到1945年,有党 员806万人。而同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 分别是4万人和121万人。相差极为悬殊。
一、地位
• 2、国民党当时代表着政府,掌握着中国的 绝大部分军事力量。 • 国民党军队人数1937年是170余万,并有海 陆空军,1945是军队440万;而同期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分别是5.6万人和100 万人。 • 所以,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战中的主要 战场
二、作用
• 1、从整体形式上来看:国民党与国民政 府是否抗战,决定着抗战是否合法,而 直接影响着其他力量的抗战态度和抗战 方式。
三、意义
• 1.由于国民党 在正面战场的 顽强抵抗,粉 碎了日本帝国 主义三个月灭 亡中国的战略 计划和“速战 速决”的狂妄 企图,极大的 消耗了日本军 事、经济实力。
三、意义
• 2.国民党正面战场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 后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为敌后战场的胜利创 造了有利条件。 • 3.国民党中爱国抗战官兵的英雄事迹,振奋了 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 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国共战况比较
战场 作战次数 国民党 正面战场 大型会战 22 次,重 要战斗 1117 次,小 型战斗28931次 100余万 共产党 敌后战场 大小作战1牺牲
日 军 52.7 万 , 此 外 还歼灭118万伪军 321 万 ( 其 中 阵 亡 60万 131万),空军毁机 2468 驾,海军舰艇 损失殆尽。 11 名上将, 34 名中 少将死亡只有 1 人 ( 将,少将以上死亡 左权) 203人
国民党正面战场不可忽视的作用
![国民党正面战场不可忽视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04800190c69ec3d5bb75b8.png)
国民党正面战场不可忽视的作用抗日战争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两个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纵观整个抗战时期我们往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敌后战场,重视敌后战场的作用,而忽略了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作用。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一场真正的国家与国家、政府与政府的战场中华民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是世界上公认的全国唯一合法之政府,作为国家的正规合法政府,与日本的战争代表了国家与国家的战争,是能被世界看见的,作为二战的一部分是被世界认可的。
作为当时的合法政府,中国人民是认可的,与日本的战争,也是中国人民严重关切的,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可以给中国人民以信心,中国没有亡,政府军队仍然在和侵略者作斗争,正面战场给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两国实力悬殊,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战胜强大的日本,但正面战场的存在是英美等盟国援华抗日的重要基础,由于正面战场是国民党领导,英美的援助可以源源不断的到来。
为中国的持久抗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正面战场促成了中国与各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互助,共同抗击法西斯国家,而就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来看。
这一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做不到的。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另一重大作用是策应了中共敌后战场的形成,抗战初期,日本为迅速灭亡中国,可谓倾尽全力打击国民政府,企图迅速灭亡中国,让国民政府屈服,日本将绝大部分不对包括日本常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都调到前线与国民党军队决战,正面战场在初期牵制了大量日军,日军急于在华中、华东地区寻找国民党军队决战,而相对于华北、西北等北方地区的日本后方疏于防范,此时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辟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就容易了很多。
假设没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存在,那也就不存在共产党所谓的敌后战场了,日军势必会集中全力消灭自己身后的这股敌对势力。
那么敌后战场也就成为了正面战场,恐怕,那时中国真就被日本给灭了,应该说,在日军看来,国民党一直是他们的主要对手,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并装备这新式美式装备与共产党的三万多小米加步枪的军队两者相比给日军的压力绝不在同一档次,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日军不会不明白,想要征服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击溃蒋介石政府,政府没了,民众就成了一盘散沙了。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41753b40029bd64783e2cde.png)
Chen chun hua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读《第二次中日战争史》有感[摘要]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我们教科书上所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使用游击战持久战略消耗日军的军力,大大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士气。
但是,我们在谨记共产主义功绩的时候,我们也要记住那些国民党中曾经为抗日事业流血的烈士,真实还原历史,铭记历史。
一、对正面战场了解不充分对国民党在抗战中正面战场所起的作用,普遍存在了解不充分现象。
教育界对于这个带有政治色彩的问题很少提及,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了解不充分的现象:同时学界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后战场方面,对于正面战场缺乏深入和全面的研究,评价有不够客观之处。
一些党史著作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积极作用较少涉及,偏重突出其战略上被动、消极抵抗的一面。
当然,我们知道这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研究,因为真正的历史研究应当是还原历史、尊重历史的。
下面我将简单简单介绍正面战场的三个阶段国民党所起的作用。
二、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在抗战初期,即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忻口、淞沪、徐州和武汉 4 次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
这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国民党军执行持久消耗战略,在战役指导上采取消极的单纯防御方针,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多筑工事,层层布防,处处据守",否定运动战和游击战等原因,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致使日军长驱直入,在15个月内侵占华北、华东、华中大片国土和华南要地。
[详细讲解]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详细讲解]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a15b40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6.png)
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观点一: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比较积极地。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中华民族全面动员,进行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深刻的觉醒。
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1.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起,大陆学术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现和作用越来越走向客观的评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觉得有未尽之义。
实际上,国民党、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从整个战争过程来说,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它是否抗战,决定着中国中央政府是否抗战。
而这一点,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政府抗战有着标志和象征的意义。
中国政府存在着并且抗战着,标志这个国家没有亡国。
如果这个政府投降了,成为傀儡政权,标志着这个国家已经不是独立的国家,已经亡国。
第二,就是政府的动员力。
国民政府抗战,就能够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进行抗战,这是其它任何党派、团体等组织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的。
政府能够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经济力量进行抗战,也能发动它所控制的全部宣传机器动员全国人民抗战。
第三,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
1937年国民党共有党员165万人,其中普通党员52万多人,军队党员101万人,海外党员11万多人。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它第一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
到1945年,有党员806万人。
而同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分别是4万人和121万人。
相差极为悬殊。
[11]国民党军队人数1937年是170余万,并有海陆空军,1945是军队440万;而同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分别是5.6万人和100万人。
[12](第三册,P3;第二册,P30,P111)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但仍然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
特别是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弱小,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在当时是主要的,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0500570a417866fb84a8e87.png)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两个战场上牺牲的将士,国共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肯定了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等一批抗战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八位女壮士、国民党八百壮士等,都是不畏强暴、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杰出代表,是全民族的立场上抗日战争的历史,在抗日战争的时间上,习惯我们都以卢沟桥事变作为起点,从那时候开始,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整整八年,我们一般都说八年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不是八年而是十四年,十四年和八年的关系是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的关系。
“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是局部抗战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是非常大的。
“七·七”事变后是全面抗战阶段,“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
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的战场。
我觉得,十四年抗战,其意义是非常大。
1.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②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③国际政治势力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2.能得出哪些认识?(合则两利,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两伤,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
为了民族利益,两党应当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3. 中共在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过哪几次统一战线?其建立的理论依据是?有什么启示?(建立过:革命统一战线、抗日统一战线)(理论依据是:主要矛盾说,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解决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74914f69eae009581bec85.png)
谢谢观赏!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太原、淞沪、徐州 和武汉四次大规模的防御战役,这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速战 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起重要的作用。 2、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为敌后根 据地的开辟和发展提供空间和时间。 3、国民党中抗战官兵的英雄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 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 念。 4、在战略相持阶段,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 上采取消极对敌,实行反共政策,导致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 丢失大量国土,正面战场的地位退到次要位置。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令。为此,决定在平汉、津浦两线设 立三道防线,以阵地战阻止日军进攻。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迅社发表了 《中国共产党为发布国共合作宣言》。 第二天,蒋介石又在庐山发表谈话。 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表示愿 意同共产党合作抗日。 2、1937年10月中旬的忻口、太原战役, 国民党第二战区集中了五个集团军阻 滞了日军沿同浦路南犯,造成了华北 有利局势。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1938年8月到194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 阶段。在这一阶段,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 时,其对内对外政策也发生重大变化。 具体表现有: 积极:
1、在1938年底和1939年初,国民党先后在河南南岳、陕西武功两 地召集军事会议,决定要“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 耗敌人”,“转守为攻,转败为胜”。 2、1939年12月,在桂南会战中,以第五军为主力的国民党军队曾攻 克昆仑关,消灭日军4000余人。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15f71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73.png)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
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185ef07cf84b9d528ea7aec.png)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族各界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
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1429f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a.png)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理本课线索
记必背重点
台儿庄战役
时间1938年3月
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
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
和信念
武汉会战
时间1938年6月—10月
重要战
役
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击毙日军3000余人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时间广州、武汉失陷后
原因
(1)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
土沦入敌手;
(2)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
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时
间
1941年12月
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这次会战
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结果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易误警示
1937 年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1938 年的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知识拓展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前期的主要战场。
在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它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614f6f15ef7ba0d4a733ba0.png)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地位和作用引言 (2)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7一1938.10) (2)利 (2)害 (3)总 (4)二、战略相持阶段(1938.10一1943) (4)利 (4)害 (5)总 (5)三、战略反攻阶段(1944一1945.8) (5)利 (6)害 (6)总结 (6)引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战争中,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实际上,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整个战争过程来说,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它在抗日战争三个阶段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7一1938.10)这一阶段国民党军队处于抗战的主要地位,对抗日战争起了重大的作用。
首先,国民党的抗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其次,它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形成了比较团结的抗日统一战线;再次,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及其在正面战场的积极作战,激发了全国人民的伉日积极性,掀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热潮。
利:1.从1937 年“七・七事变”到1938 年武汉失守,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最为惨烈、最有声有色的一个阶段。
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国民党对抗战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抗战决心也日益坚决。
国民党就为抗战做了一系列的积极准备。
国共两党的合作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的热烈欢迎,极大地推动了全民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
2.著名的淞沪会战、南口抗战、忻口战役、南京保卫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花园口决堤、武汉会战(包括万家岭大捷)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这一阶段抗战是认真的,投入巨大,牺牲惨重,也给予日军大量杀伤,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尽管屡战屡败,但国民党蒋介石没有投降,没有乞和,迁都重庆,坚持抗战,把日本拖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潭,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路线和正面战场地位与作用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路线和正面战场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618df4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41.png)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路线和正面战场地位与作用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1.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所有专业学员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试。
试题: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答: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时,国民党政府在名义上对中央军和川军、滇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全国陆军进行了整编,编成178个师,这当中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3个师,总作战兵力在200万人以上,数量相当于侵华日军的3倍。
国民党军队担负了抗击日军正面战场的任务。
但是,在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大捷外,其余的会战都以失利撤退告终,一年就致使2亿人口的区域沦陷。
除了当时中国的国力、军队的武器装备和供应,以及操纵武器的战斗员素质都不如日军外,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的政策也难逃其责。
因此,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今天深刻反思那场战争,真正汲取历史教训非常有必要。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军队的抗战。
这是一条反人民的路线,它的目的是要保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党专政的政治制度。
必须看清国民党政府抗日的两重性——既坚持了八年抗战,又腐败无能一再丧失失地。
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以2万多人突袭东北。
尽管当地有十几万中国正规军,但无论南京政府还是东北军都采取“不抵抗主义”,很快丢掉80万平方公里土地。
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得寸进尺,1932年又发动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变,1933年突破长城并直逼北平、天津,国民党军队才开始被动抵抗,结果又签订屈辱的退兵让地条约。
这样的“消极抗日”政策即使在国民党内部也引发了众怒,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
第二,国民党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实行“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并存在利用暂时的抵御换取日方妥协的思想,因而导致正面战场的溃败,使大面积的国土沦入敌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
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005年胡锦涛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并且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
在此时期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
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