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样的几种方法

合集下载

常见的放样方法

常见的放样方法

常见的放样方法
1、直线的放样
根据精度要求不同:可以分为目估法和放线法(经纬仪)两种。

放线法:内插和外插。

2、水平角的放样
测设水平角是根据一个已知方向和角顶位置,按设计给定的水平角值,把该角的另一个方向在实地标定出来。

3、距离的放样
就是在实地上从某已知点开始,按给定的广向,量出设计所要的水平距离定出终点。

1)钢尺放样
2)测距仪放样
4、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法放样
极坐标放样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控制点的连线作为极轴,以其中一点作为极坐标建立极坐标系,根据放样点与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放样点到极点的距离(极距)及该放样点与极点连线方向和极轴间的夹角(极角),它们就是我们所要的放样数据。

直角坐标法:在设有互相垂直的主轴线或方格网时,这种方法比较准确、简便。

它是极坐标法的一个特例。

5、交会法放样
1)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是根据放样点和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放样元素(即交会角度与方向)然后在现场按其放样元素将放样点标定在地面上和一种点位放样方法。

适用于放样点能同时通视2~3个已知控制点,但该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便于量距时(如桥墩中心点)。

6、高程放样
BM为水准点,其高程为Hbm,待放样点P的设计高程为Hp,其步骤如下:
1)将水准仪置于BM至P点的中间位置附近,后视BM点得读数a,视线高Hi=Hbm+a;
2)根据仪器高及P点设计高程,计算前视读数b=Hi-Hp;
3)将水准尺置于P点木桩一侧,上下移动至读取应有的前视读数b,没尺底画一横线,即为设计标高的位置。

多种弯头放样方法

多种弯头放样方法

多种弯头放样方法
弯头放样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构件加工方法,它在钢管结构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

放样的方法也是钢管落实成型的前提,其影响着构件的成形尺寸
及品质。

一般有多种放样形式可以供选择,如自动成型、手动放样、数控
放样、放样机、注模成型等。

下面,就介绍几种放样方法及其特点。

一、自动放样
进行自动放样就是将钢管在现场用大型放样机放样,按弯头的尺寸和
要求放样,并由运输机输送钢管。

此法具有精度高、工作速度快、结构简
单等优点,能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制作出曲线更加精确的钢管。

但要注意,放样的速度必须要比换料速度快,否则会影响放样的效率。

二、手动放样
手动放样就是将钢管由工人代用手放样,在现场直接根据设计要求放样。

此法放样精度较高,能根据实际现场条件调整构件位置,制作出更加
精确的构件。

但由于手动工艺要求高,放样的速度慢,工人累计量要求高,工作时间长,不利于钢管放样的效率,受日光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影响放
样的质量。

三、数控放样
采用CAD/CAM系统,将设计图纸中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依据图纸所规
定的放样尺寸进行程序操作,由放样机驱动钢管放样。

建筑工程施工放样

建筑工程施工放样

一、施工放样的意义施工放样是确保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施工放样,可以:1. 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平面位置和高程转化为实地上的具体位置,为施工提供依据;2. 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部位、各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3. 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依据,提高施工效率;4. 预防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降低工程风险。

二、施工放样的内容1. 平面位置的放样:包括建筑物轴线、基础轴线、墙体轴线等。

平面位置的放样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直角坐标法:利用已有的直角坐标系和坐标增量来测设,适用于放样点距离控制点不大于100m。

(2)极坐标法:利用点位之间的边长D和角度Q关系进行测设。

(3)直接坐标法:根据点位设计坐标直接进行点位测设。

(4)距离交会法:利用点位之间的距离交会进行点位测设。

(5)角度交会法:利用点位之间的角度交会。

2. 高程放样:包括建筑物基础高程、楼层高程、屋面高程等。

高程放样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水准测量法: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高程测量。

(2)长钢尺测量法:适用于高差较大的场合。

(3)电磁波测距法:适用于高精度测量。

3. 竖直轴线放样:包括建筑物中心轴线、墙体轴线等。

竖直轴线放样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吊锤法:利用吊锤将轴线投影到实地。

(2)光点抛掷机法:利用光点抛掷机将轴线投影到实地。

(3)激光测锤法:利用激光测锤将轴线投影到实地。

三、施工放样的注意事项1. 确保测量仪器精度和准确性。

2. 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确保放样精度。

3. 加强施工放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避免因放样错误导致的质量问题。

4. 施工放样过程中,加强与施工人员的沟通,确保放样成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放样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因此,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施工放样工作,确保放样成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界址点放样方法

界址点放样方法

界址点放样是一种重要的测量工作,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和方法来完成。

以下是界址点放样的方法:
1. 确定界址点位置: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放样的界址点的位置,可以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定位。

同时,需要使用图纸或现场标记来确定界址点的具体位置。

2. 选择放样方法:根据界址点的精度要求和距离,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交会法等。

3. 使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如果使用全站仪进行放样,需要设置好仪器,输入已知数据,如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等。

然后,根据界址点的位置,输入相应的坐标和距离等数据,通过仪器进行定位和放样。

4. 使用皮尺进行放样:如果距离较近的界址点,可以使用皮尺进行放样。

将皮尺拉紧,确定好位置后,在界址点上做出标记,完成放样。

5. 多次核对和确认:在放样完成后,需要多次核对和确认界址点的位置,确保其准确无误。

可以使用其他测量仪器或工具进行复核,如水准仪、经纬仪等。

6. 注意事项:在进行界址点放样时,需要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需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测量和放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界址点放样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工程放样方案

工程放样方案

工程放样方案一、前言工程放样是指在建筑设计完成后,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地面或墙面上进行测量和标注,确定建筑物内外框架的位置和尺寸,以便后续施工。

工程放样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精度。

因此,为了确保工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放样方案,以便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放样工作。

二、工程放样原则1. 准确性原则:工程放样必须保证尺寸和位置的准确性,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测量和标注。

2.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简洁有效的放样方法,以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

3. 安全性原则:在进行放样工作时,要严格遵守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工程放样方法1. 传统放样方法传统放样方法是指利用尺子、横平仪、绳子等简单工具进行放样。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放样工作。

但由于其精度和效率较低,逐渐被现代化放样方法所替代。

2. 激光放样技术激光放样技术是目前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现代化放样方法。

它利用激光器发射出的高精度激光线,对建筑物进行测量和标注,准确度高,工作效率高,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放样需求。

3. GPS定位放样技术GPS定位放样技术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建筑放样,它具有定位精度高、放样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放样方法。

四、工程放样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放样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对场地和测量设备进行准备。

包括对建筑场地进行清理、排除杂物,检查测量设备的性能和精度等。

2. 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选取合适的放样方法,进行测量和标注。

在测量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测量方法和操作规程,确保放样结果的准确性。

3. 核对验证完成放样后,需要对放样结果进行核对和验证,确保尺寸和位置的准确性。

如发现错误,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4. 放样记录在完成放样工作后,需要对放样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施工过程中的参考和参考。

五、工程放样方案的制定1. 工程放样方案应结合具体的工程设计和实际施工需求,确定放样方法和流程。

几种简单弯头手工放样方法

几种简单弯头手工放样方法

几种简单弯头手工放样方法一、简单弯头手工放样方法之一:卷曲法卷曲法是一种简单的弯头手工放样方法,适用于弯管加工中弯角较小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确定弯头的直径和弯角,并根据需要的长度在纸上画出一条直线,代表弯管的路径。

2.根据弯头的直径,在直线上划分出等分点,每隔一段距离一个点。

3.以这些等分点为参照,在直线的一侧垂直上方画出一条等距离的平行线,作为卷曲线。

4.然后,在直线上的每个等分点处,以卷曲线上与之相对应的点为标准,画出弧线,连接相邻的弧线得到弯头的等距曲线。

5.最后,将等距曲线剪下,并沿着曲线将平面纸做成弯头形状,即可得到弯头的手工放样图案。

二、简单弯头手工放样方法之二:多边法多边法是一种适用于各种弯角的手工放样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根据弯头的直径和弯角,在纸上画出一个直线,代表弯管的路径。

2.在直线的两端分别以直径的一半,画出两个等长的线段,作为弯头的两个侧边。

3.然后,确定弯头两端的圆心位置,在弯头两侧各画出一条与直线相交的直径线。

4.按照用户需要的弯角,将直径线一分为二,得到圆心与直径线交点的夹角。

5.将这个夹角划分成一个个小角度,然后再用这些小角度作为参照,沿着直径线每隔一个小角度画出一个点。

6.将这些点按顺序连接起来,得到的图形即为弯头的手工放样图案。

三、简单弯头手工放样方法之三:弧线法弧线法是一种适用于弯角较大或复杂形状的手工放样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确定弯头的直径和弯角,并在纸上画出一条直线,代表弯管的路径。

2.根据弯头的直径,在直线上划分出等分点,每隔一段距离一个点。

3.在每个等分点附近,确定两个圆心并画出两个圆弧,分别与直线相切。

4.沿着直线将这些圆弧连接起来,得到弯头的等距曲线。

5.最后,根据等距曲线剪下纸板,并将纸板沿着曲线弯曲,即可得到弯头的手工放样图案。

以上是几种简单的弯头手工放样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操作。

当然,这些方法只是对弯头形状进行估算和近似,对于更精确的要求,还需要采用更专业的设备和技术进行加工。

平面坐标放样方法

平面坐标放样方法

平面坐标放样方法
1. 嘿,你知道吗?极坐标放样法就像是给你一个超级指南针!比如说,在建造一座酷炫的摩天轮时,我们就可以用极坐标放样法精准地确定每个支柱的位置,厉害吧!
2. 哇哦,直角坐标放样法可是非常常用的呢!这就像搭积木一样,按部就班地确定每个点的位置。

就好比建房子,通过直角坐标放样法能让房子稳稳地矗立起来呀!
3. 嘿呀,角度交会放样法就有点像玩拼图游戏啦!比如我们要在广场上布置一个特别的图案,角度交会放样法就能发挥大作用啦,能让图案完美呈现呢!
4. 哈哈,距离交会放样法,这可是个好帮手呀!就像警察叔叔抓坏人,通过各种线索确定坏人的位置。

比如在布置一个大花园的时候,我们能靠它来确定每棵树的精确位置哟!
5. 哇塞,全站仪放样法,这可真是高科技啊!就如同拥有了一双千里眼。

像修一条长长的高速公路,全站仪放样法能确保路线又直又准确呢!
6. 哟呵,GPS 放样法,这简直太厉害了!就像是给你装上了定位导航。

比如在广阔的田野里进行测量工作,GPS 放样法能快速又精确地找到每个点呢!
7. 哎呀呀,后方交会放样法,这可是很巧妙的呀!就好像是找到了解开谜题的关键。

比如说在复杂的地形中要建一个设施,后方交会放样法就能帮我们搞定位置的确定呢!
我的观点结论:平面坐标放样方法真是多种多样,各有各的厉害之处,在不同的场景中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呀!。

工程放样技术方案

工程放样技术方案

工程放样技术方案一、前言工程放样是土建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的精度和质量。

因此,合理的放样技术方案对于施工成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从放样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出发,探讨工程放样的技术方案。

二、放样的概念放样是指将设计图纸上的尺寸、线型、曲线等几何要素准确地投射到实际施工现场上的一种技术活动。

它是建筑施工中实现设计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和尺寸精度的基础工作。

通过放样,可以确定墙体、柱子、梁和板等的位置和尺寸,保证建筑物的各个部位能够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尺寸和平面、空间位置的准确度。

三、放样的原理工程放样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尺寸和线型,在实际施工现场上确定相应的测点,通过测量和标记等工作,将设计要求准确地表现在施工现场上。

在放样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地面的不平整、结构物的变形和施工误差等因素,灵活运用不同的放样方法和工具,保证放样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四、放样的方法放样的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直接放样法: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尺寸,使用尺规等测量工具,直接在施工现场上标出相应的测点和线型。

2. 几何放样法: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尺寸和几何关系,通过几何构图和计算,在施工现场上确定相应的测点和线型。

3. 坐标放样法:使用仪器和设备,在施工现场上建立坐标系,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坐标数据,确定相应的测点和线型。

4. 数字放样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设计图纸上的几何要素转换成数字化数据,再通过激光投影或数控设备,在施工现场上实现放样。

以上这些放样方法各有其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进行施工现场的放样工作。

五、放样的工具在工程放样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专用的工具和设备,以保证放样的准确度和效率。

常用的放样工具包括:1. 钢尺:用于测量直线和间距,并保持准确的直线标记。

2. 钢尺盒:用于固定钢尺,并确保尺长的准确性。

3. 划线器:用于绘制精确的线型,包括直线和曲线。

几种常用的铆工放样

几种常用的铆工放样
注意事项
需要确保测量精度和计算准确性,避免误差累积导致放样结果不准确。同时, 对于大型或复杂的结构,可能需要使用更高级的放样工具或软件进行辅助。
02 旋转法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旋转法是一种通过旋转实样或模型来 确定工件位置的方法。
原理
基于几何学原理,通过旋转实样或模 型,找到工件上各点的空间位置,从 而确定工件的整体形状和尺寸。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原理
基于圆锥的几何特性,通过计算圆锥 的母线长度和展开角度,将圆锥表面 积展开成平面图形。
操作步骤
确定圆锥的尺寸
包括底面直径、高和母 线长度。
计算展开角度
根据圆锥的尺寸和所需 平面图形的形状,计算
出展开角度。
绘制展开图形
根据计算出的展开角度 和母线长度,绘制出所
需的平面图形。
制作展开模型
将绘制好的展开图形制 作成模型,以便进行后
操作步骤
01
02
03
04
确定直角点
根据图纸或实物确定直角点的 位置。
测量已知边长
测量已知的两边长度,并记录 下来。
计算未知边长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第三边的长 度。
进行放样
根据计算结果,使用直角三角 形的性质进行放样。
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精确计算和放样直角形状的场合,如钢结构、船舶制造等。
操作步骤
确定基准点
选择工件上的一个 基准点,作为旋转 的起点。
确定其他点位
通过几何关系计算 出工件上其他点的 空间位置。
准备实样或模型
根据工件图纸制作 实样或模型,确保 其与图纸相符。
旋转实样或模型

工程施工放样常用方法简介

工程施工放样常用方法简介

工程施工放样常用方法简介摘要:施工放样工作在工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施工放样人员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了工程质量的好坏。

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主要测量施工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

关键词:放样全站仪坐标法极坐标法直接坐标法施工放样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及一定的精度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施工放样主要通过角度、距离和高程标定实地点位。

工程实践中一般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极坐标法、交会法、GPS RTK法(直接坐标法)等。

一、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转动仪器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棱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的差值,指挥棱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

(8)重复过程中,直到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9)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重复(6)~(9)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二、经纬仪后方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1)在未知点上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当已知点上不便安置棱镜时)整平;在已知点A、B、C上安置照准标志。

(2)以四点中较远点A为零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角。

工程施工放样怎么

工程施工放样怎么

工程施工放样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照一定精度标定到实地,为施工提供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施工放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工程施工放样的方法1. 全站仪坐标法全站仪坐标法是工程施工放样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角度、距离和高程标定实地点位。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转动仪器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

2. 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工程施工放样方法。

它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来确定实地点位。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输入测站点的坐标和仪器高。

(2)照准后视点,输入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行后视。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并输入棱镜高,测量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4)根据测得的坐标和高程,计算出测站点与待定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5)在实地按照计算出的距离和方位角标定测站点,即可完成放样。

3. 直接坐标法直接坐标法是一种利用全站仪和GPS进行三维坐标放样的方法。

它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施工放样。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输入测站点的坐标和仪器高。

(2)照准后视点,输入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行后视。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并输入棱镜高,测量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4)利用全站仪和GPS设备,测定测站点和待定点的实际坐标。

放样展开的方法

放样展开的方法

放样展开的方法摘要:一、放样展开的定义与作用二、放样展开的方法分类1.直接展开法2.间接展开法3.混合展开法三、各类放样展开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直接展开法1.1 绘制放样原图1.2 确定放样基准1.3 按比例放大或缩小1.4 标注尺寸和符号2.间接展开法2.1 制作模板2.2 定位模板2.3 填充放样元素3.混合展开法3.1 结合直接展开与间接展开3.2 调整放样元素大小和位置四、放样展开的应用领域五、放样展开的注意事项1.精度控制2.材料节约3.操作安全六、总结放样展开方法的重要性正文:放样展开是一种在工程、建筑、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方法,它通过对三维物体进行二维平面展开,使得生产制造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本文将对放样展开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放样展开的定义与作用放样展开,是指将三维空间中的物体沿着某一方向展开成二维平面图形,以便于制作模具、切割材料等加工过程。

放样展开的作用在于简化制造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放样展开的方法分类根据展开方式的不同,放样展开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类:1.直接展开法:直接根据三维模型绘制出二维放样图,适用于简单几何体和规则形状的展开。

2.间接展开法:通过制作模板,将三维形状投影到模板上,再根据模板绘制出放样图。

适用于复杂形状和不规则形状的展开。

3.混合展开法:结合直接展开和间接展开,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展开,以提高展开效率和准确性。

三、各类放样展开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直接展开法:1.1 绘制放样原图:根据三维模型,在纸上或电脑软件中绘制出放样原图。

1.2 确定放样基准: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准面,使三维模型投影到基准面上。

1.3 按比例放大或缩小: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对放样图进行放大或缩小。

1.4 标注尺寸和符号:标注出放样图的各个尺寸和符号,以方便后续加工。

2.间接展开法:2.1 制作模板:根据三维模型,制作出相应的模板。

房屋放样方法

房屋放样方法

房屋放样方法
房屋放样是指在建筑设计和规划阶段,对房屋进行测量和布局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房屋放样方法:
1. 平面放样:平面放样是指对房屋的一个平面进行测量和布局。

这通常包括绘制水平线、垂直线、尺寸线和地形标志,以便设计师和建筑师在建造和布局房屋时知道哪些部位需要增加或删除。

2. 立面放样:立面放样是指对房屋的立面进行测量和布局。

这通常包括绘制垂直和水平线,以及尺寸线和地形标志,以便设计师和建
筑师在建造和布局房屋时知道哪些部位需要增加或删除。

3. 剖面放样:剖面放样是指对房屋的剖面进行测量和布局。

这通常包括绘制水平线和垂直线,以及尺寸线和地形标志,以便设计师和
建筑师了解房屋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4. 详图放样:详图放样是指绘制详细的图纸,包括房屋的各个平面、立面和剖面,以及建筑物周围的地形。

这通常用于规划大型建筑项目,以便设计师和建筑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房屋的布局和结构。

在完成房屋放样后,应该对放样结果进行审核和确认,以确保布
局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还应该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以确保房屋的建造和布局符合要求。

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

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

650.00 m 620.00 m 30.00 m

建筑物的宽度 xc xa

测设a点的测设数据(Ⅰ点与a点的纵横坐标之差):
yⅠa
xⅠa xa x 620.00 m 600.00 m 20.00 m yⅠa ya y 530.00 m 500.00 m 30.00 m
• 直角坐标法要求控制点的连线与待测设点之间的连线平行, 当施工控制测量采用建筑基线或方格网等方法时采用此法 • 极坐标法利用测设水平角和距离来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当 使用钢尺测设距离时,要事先进行场地平整,以便于量距
• 角度交会法只测设角度,不测设距离,所以当待测点远离 控制点且不便量距时,可采用此法。
例: 已知 试计算测设数据β和DAP。
x A 348.758 m
458.000 m 433.570 m 解: y AP arctan AP arctan 370.000 m 348.758 m x AP 485934 AB AP 1034848 485934 544914
A
C
a.沿AC方向量20m得B ´点;
b.往返丈量AB´;
如DAB ´ =19.998m,DB ´ A=20.000m,D平均=19.999m
c.△D=D-D平均 ,向外改正1mm得B点
8
2、精确的钢尺测设法
用检定过的钢尺; 使用经纬仪定线; 根据已知水平距离D,经过△ll、 △lt和△lh后, 计算出实地测设长度D′(在钢尺上)。
A
hAB HA HB
大地水准面
13
B
例:欲在深基坑内设置一点 B,使其高程为H。地面附 近有一水准点R,其高程为HR。

施工放样的方法

施工放样的方法

正负零”指的是主体工程进展程度,在主体工程中的地下工程部分完成,该进行主体地上工程部分的时候,也就是主体工程达到“正负零”。

【推荐】常见的放样方法1 直线的放样根据精度要求不同:可以分为目估法和放线法(经纬仪)两种放线法:内插和外插。

2 水平角的放样测设水平角是根据一个已知方向和角顶位置,按设计给定的水平角值,把该角的另一个方向在实地标定出来。

3 距离的放样就是在实地上从某已知点开始,按给定的广向,量出设计所要的水平距离定出终点。

1)钢尺放样2)测距仪放样4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法放样极坐标放样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控制点的连线作为极轴,以其中一点作为极坐标建立极坐标系,根据放样点与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放样点到极点的距离(极距)及该放样点与极点连线方向和极轴间的夹角(极角),它们就是我们所要的放样数据。

直角坐标法:在设有互相垂直的主轴线或方格网时,这种方法比较准确、简便。

它是极坐标法的一个特例。

5 交会法放样1)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是根据放样点和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放样元素(即交会角度与方向)然后在现场按其放样元素将放样点标定在地面上和一种点位放样方法。

适用于放样点能同时通视2〜3个已知控制点,但该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便于量距时(如桥墩中心点)。

6 高程放样BM为水准点,其高程为Hbm待放样点P的设计高程为Hp,其步骤如下:1)将水准仪置于BM至P点的中间位置附近,后视BM点得读数a,视线高Hi=Hbm+a2)根据仪器高及P点设计高程,计算前视读数b=Hi-Hp;3)将水准尺置于P点木桩一侧,上下移动至读取应有的前视读数b,没尺底画一横线,即为设计标高的位置。

第10 章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①施工测量的目的、特点、精度及组织原则;②施工控制测量,即建筑基线、方格网等的放样方法;③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④点的平面和高程位置的放样方法;⑤圆曲线及其放样方法。

§ 10.1 施工测量概述地形图的测量工作是以地面控制点为基础,测量出控制点至周围各地形特征点(简称测点)的距离、角度、高差以及测点与测点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等数据,并按一定的比例将这些测点缩绘到图纸上,绘制成图。

工程施工放样方法

工程施工放样方法

工程施工放样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照一定精度标定在实地,为施工提供依据。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工程施工放样方法。

一、全站仪坐标法全站仪坐标法是利用全站仪的高精度角度和距离测量功能,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转换为实地的坐标,再通过全站仪的显示和计算功能,得出放样点的具体位置。

全站仪坐标法的优点是精度高、速度快,能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二、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利用全站仪测量角度和距离,通过计算得出放样点的坐标。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但精度相对较低,适用于施工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工程。

三、直接坐标法直接坐标法是利用全站仪直接测量放样点的坐标,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

该方法的优点是直观、简单,但需要精确的测量控制点坐标,对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

四、GPS RTK法GPS RTK法是利用GPS信号进行实时差分定位,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转换为实地的坐标,再通过GPS接收机显示和计算功能,得出放样点的具体位置。

GPS RTK法的优点是精度高、速度快,不受地形地貌限制,但设备成本较高。

五、交会法交会法是利用全站仪测量两个已知控制点和放样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通过计算得出放样点的具体位置。

该方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但精度相对较低,需要精确的控制点坐标。

六、数字放样法数字放样法是利用计算机和全站仪配合,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信息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生成放样数据,再通过全站仪进行实地放样。

该方法的优点是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但需要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放样方法多种多样,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

同时,为了保证放样的精度,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此外,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放样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弯头制作所需的几种基本手工放样方法

弯头制作所需的几种基本手工放样方法

弯头制作所需的几种基本手工放样方法
弯头是一种用于改变管道方向的管件,常用于管道系统中。

在弯头制作的过程中,放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决定了弯头的准确度和质量。

以下是几种基本的手工放样方法:
1. 弧长法:
这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放样方法。

首先,测量所需的弯头的内弧长和外弧长。

然后,根据管道的直径和弯头角度,计算出内外弧长的差值。

根据这个差值,在平面上画出扇形弧线,再用直尺和量具进行精确的放样。

2. 分割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复杂的弯头形状。

首先,在平面上画出弯头的外形。

然后,根据弯头的内径和外径,将外形分成若干小段,并测量每段的长度和角度。

接下来,根据这些长度和角度在平面上分段画出各个小段的形状,最后将它们连接起来,得到完整的弯头形状。

3. 裁剪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简单的弯头形状。

首先,在平面上画出弯头
的外形。

然后,根据弯头的内径和外径,在纸上裁剪出弧形。

接下来,将裁剪出的弧形放置到管道上,调整位置,用钢笔在管道上画
出弧形的轮廓。

最后,将轮廓线延长至所需的长度,得到最终的弯
头形状。

以上是几种基本的手工放样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弯头形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
可以提高放样的准确性和效率。

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

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

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一、引言施工放样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将建造物或者工程的设计尺寸准确地标定在实地上的过程。

放样的准确性对于后续的施工工作非常重要,因此施工放样的方法和步骤需要严谨细致。

本文将介绍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包括测量工具的选择、放样点的确定、放样线的划定等内容。

二、测量工具的选择1. 测量尺:测量尺是进行施工放样的基本工具之一。

选择具有标尺刻度清晰、材质坚固耐用的测量尺,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墨斗:墨斗是用于放样点标定的工具。

选择粘度合适、易于描绘的墨水,并确保墨斗的质量可靠。

3. 水平仪:水平仪在施工放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选择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的水平仪,以确保放样线的水平度。

三、放样点的确定1. 依据设计图纸:根据设计图纸中的尺寸和坐标,确定需要放样的点位。

2. 使用测量工具:利用测量尺等工具,按照设计图纸上的尺寸和位置,将放样点的坐标确定下来。

3. 标定放样点:使用墨斗,在放样点的位置进行标定,以便后续工作的参考和辅助。

四、放样线的划定1. 使用测量工具:利用测量尺等工具,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尺寸和位置,将放样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下来。

2. 使用墨斗划线:选择合适的墨斗墨水,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划定放样线。

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在放样线上进行标记,方便后续的施工操作。

五、其他注意事项1. 准确性:施工放样需要尽可能地保证准确性,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和校验的方法,提高放样的精度。

2. 标志标识:在放样点和放样线上进行标志标识,有助于施工人员在进行后续工作时的明确和方便。

3. 安全保护:进行施工放样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必要时佩戴安全帽、手套等保护用品。

...(挨次完整的细致章节内容)附件:1. 设计图纸2. 测量工具清单3. 放样点坐标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造法:指规定了建造工程的法律法规,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2. 土地管理法:指规定了土地管理与使用的法律法规,涉及到建造用地的合法性和规划等方面。

椭圆施工放样的方法

椭圆施工放样的方法

椭圆施工放样的方法椭圆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形状,在建筑施工或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椭圆形的构件进行放样。

椭圆施工放样的方法有多种,下面我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方法一:用线绳法进行椭圆放样1. 在工作平面上画出一个矩形,其长和宽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2. 在矩形的一条长边上选取一个点作为焦点F1,将F1与矩形的另一条长边上的一个点F2相连,得到F1F2的直线段。

3. 以F1为中心,F1F2为半径,画一个圆,并将圆与矩形的两短边分别相切。

4. 在矩形的两个短边上分别选取一个点作为椭圆的两个焦点F3和F4。

5. 以F3和F4为焦点,F1F2为半径,画两个圆,并将两个圆与矩形的另两个边分别相切。

6. 将两个圆之间的弧长分成若干等分,得到相应数量的点,并连接相邻点,将这些线段与矩形的两边相交,得到椭圆的形状。

方法二:用搁架法进行椭圆放样1. 在工作平面上画出一个矩形,其长和宽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2. 将焦点F1放在矩形的较长边上的中心位置,将F2放在较短边上的中心位置。

3. 在矩形的两条长边上等分出若干个点,与矩形的两条短边分别相连,得到若干个短线段。

4. 分别以这些短线段的中点为圆心,短线段的长度为半径,画出若干个圆。

5. 将相邻两个圆之间的两个切点用直线段连接,得到椭圆的形状。

方法三:用拉线法进行椭圆放样1. 在工作平面上画出一个矩形,其长和宽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2. 在矩形的长边上选取一个点作为焦点F1,将F1与矩形的另一条长边上的一个点F2相连,得到F1F2的直线段。

3. 在矩形的两个短边上分别选取一个点作为椭圆的两个焦点F3和F4。

4. 以F3和F4为焦点,F1F2的一半长度为半径,画两个圆。

5. 将两个圆的上下两个切点之间用直线段连接,得到椭圆的形状。

以上是椭圆施工放样的三种常见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放样过程中要保持准确的测量和计算,以确保椭圆形状的准确度和施工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3DSMax中有大量的标准几何体用于建模,使用它们建模方便快捷、易学易用,一般只需要改变几个简单的参数,并通过旋转、缩放和移动把它们堆砌起来就能建成简单美观的模型,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建模方法。

但当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以后,我们会发现很多物体并不能通过上述方法实现,而对于对3DSMax刚有一些认识的学习者来说,面片(PATCH)建模过于复杂,而NURBS建模又显得高深莫测,这时放样(LOFT)法生成物体模型则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

一、生成
放样法建模是截面图形(SHAPES)在一段路径(PA TH)上形成的轨迹,截面图形和路径的相对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法线方向。

路径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敞的,但只能有一个起始点和终点,即路径不能是两段以上的曲线。

所有的SHAPES物体皆可用来放样,当某一截面图形生成时其法线方向也随之确定,即在物体生成窗口垂直向外,放样时图形沿着法线方向从路径的起点向终点放样,对于封闭路径,法线向外时从起点逆时针放样,在选取图形的同时按住Ctrl键则图形反转法线放样。

用法线方法判断放样的方向不仅复杂,而且容易出错,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相应的窗口生成图形和路径,这样就可以不用考虑法线的因素。

放样法建模的参数很多,大部分参数在无特殊要求时用缺省即可,下面只对影响模型结构的部分参数进行介绍:
在创建方式(Creative Method)中应选择关联方式(Instance),这样以后在需要修改放样物体时可直接修改其关联物体。

皮肤参数(Skin Parameters)中选项(Option)下的参数是直接影响模型生成的重要参数,并对以后的修改有较大影响。

图形步幅(Shapes Steps)设置图形截面定点间的步幅数,加大它的值可提高纵向光滑度。

路径步幅(Path Steps)设置路径定点间的步幅数,加大它的值可提高横向光滑度。

图形优化(Optimize)可优化纵向光滑度,忽略图形步幅。

适配路径步幅(Adaptive Path Steps)可优化横向光滑度,忽略图形步幅。

轮廓(Contuor)放样是由于路径和图形的夹角不定,往往得到的图形有缺陷,开启它,可是截面图形自动更正自身角度以垂直路径,得到正常模型。

路径参数(Path parameters)中可以以多种方式确定图形在路经上的插入点,用于多截面放样。

在路径上的位置可由百分率(Percentage)、距离(Distance)、和路径的步幅数来控制。

二、编辑
在生成模型时如采用关联方式,则可通过直接改变原有的图形和路径来改变模型的形状。

入未用关联也可在编辑层,次物体中用PUT生成新的关联的图形和路径,并通过修改他们来改变模型的形状。

在编辑层图形次物体中有多种图形与路径的对齐方式,并可以对图形截的位置进行比较面。

放样物体在编辑层可以进行放样变形操作,其中有五种变形方法:
缩放变形(Scale):在路径X,Y轴上进行放缩。

扭转变形(Twist):在路径X,Y轴上进行扭转。

旋转变形(Teeter):在路径Z轴上进行旋转。

倒角变形(Bevel):产生倒角,多用在路径两端。

它的缺点是在狭窄的拐弯处产生尖锐的放射顶点,造成破坏性表面,在倒角面板顶部新增的下拉按钮提供了Adaptive Linear、Adaptive Cubic两种新算法可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获得很好的效果。

拟和变形(Fit):在路径X,Y轴上进行三视图拟和放样,它是对放样法的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其原理即使一个放样物体在X轴平面和Y轴平面同时受到两个图形的挤压限制而形成的新
模型,也可以在某一轴单独做拟和。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贝斯曲线(Bezier Line)来放样时路径上的步幅会不均匀,这样建出的模型在以后进一步修整时,会对修整效果产生影响,说一应尽量让两端贝斯曲线的调整杆均匀。

如果对拟和效果不满意,可通过增加步幅,提高细节来达到满意的效果。

另外用来拟和的图形,应在X,Y的最大和最小值位置有顶点,这样在旋转拟和图形时不会产生较大变形。

通过上面对放样法建模的学习,我们简单的了解了放样法建模的一般原理和过程,但对于如何完整的建模和建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以及在什么样的时候选择放样法建模,还需要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在这一篇里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完成这个学习过程。

例1:曾经有一道智力题问,是否有一个物体从三个方向上看,会分别看到方形、圆形和五角星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物体有三对两两对应的面,只要每一对面的形状一样,就可以实现,这就是放样法中拟合曲线的基本原理。

现在我们就通过放样法的拟合曲线变形,来实现这样一个物体的建模。

首先分别在三个视窗中建立一个圆形、一个矩形和一个六角形(使用六角形是因为它所产生的效果更好),另外还要有一条直线。

如图一:
最好是在相应的窗口建立相应的图形,而不要通过旋转来实现图中的位置摆放,这样在以后的操作中会更方便和直观。

注意调整它们的宽高,以保证协调一致。

第二步我们选择直线,进入点子层级,将点的属性改为Smooth,这样可以保证直线的均匀性。

保持直线的选中状态,在Create\Compound Objects\Loft中选择Get Shape然后单击圆形,如图二:
注意图中重点标记处,完成后效果如图三:
因为接下来模型的调整需要更多的细节,因此需要较多的面片数,调整SkinParameters中轴向和径向的步幅值分
别为24和36,如图四:
完成后效果如图五:
在放样工作完成以后,我们已经可以在一个方向上看到圆形,接下来我们来制作其它两个方向上的拟合效果。

选择放样物体,在变动命令面板中,选择Deformation\Fit,如图六:
会出现如图七的窗口:首先我们解除X、Y轴的锁定,然后选择红色的X轴线,使用选取曲线工具,在场景中选
取六角形,同样方法选择绿色的Y轴线,使用选取曲线工具,在场景中选取矩形,然后通过旋转曲线工具,将曲线的位置调整好。

分别用三盏灯代替眼睛,所看到的效果和产生的阴影是一致的,最后的效果如图八:
例2:在上一例中,我们曾经提到曲线的均匀性问题,那末曲线的均匀性对放样法建模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在使用时如何运用呢。

请看图九:
图中的两条曲线的形状上完全一致,但通过在子层级中对点的属性观察,我们发现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即每个点对邻近线段的影响力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曲线的不均匀性。

我们分别使用两条曲线做路径,以同一个圆形作放样图形,如图十:
在默认参数时,Path Step为5,可以看到它们的光滑程度差异很大,当Path Step调整为12时,它们还是有较明显的差异,右侧的曲线所生成的模型,只能达到左侧模型Path Step为5是的效果,其原因就是曲线的均匀性,通过网格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均匀的曲线和不均匀的曲线放样生成的模型的差异。

如图十一:
由于不均匀的曲线会在曲线密度较大处,产生较多的网格,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在需要更多细节的地方,增加曲线的密度,以便在以后的调整中,以最少的面数得到最好的效果,大量的节省
资源,提高渲染和动画制作的速度。

例3;多截面方样是3DSMax中放样法建模的重要功能,它的存在使放样法建模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模型的生成工作。

如图十二:
场景中的衬布,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使用其他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大量占用有限的资源,而使用放样法不仅制作简单,而且后期调整起来十分方便。

首先我们制作如图十三的几条曲线:
蓝色曲线为路径曲线,其它三条曲线分别对应路径上位置分别为0、50、100的截面图形,当然如果要制作一些压痕,就需要更多一点的曲线来实现更细腻的效果。

保持路径曲线的选中状态,在Create\Compound Objects\Loft中选择Get Shape然后单击黄色的曲线,这是我们可以暂时不去考虑曲线在路径上的位置,因为默认的位置就是0,这时你会发现,生成
的模型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形状,这是因为所选的截面和路径的轴向不是完全对应造成的,我们可以在变动命令面板中,进入Shape子物体层级,在图形上路径0位置处选择截面,选中后的变动命令面板,如图十四:
然后沿截面物体自身坐标系(Local)Z轴旋转物体,直到看到满意的效果。

接下来在Path parameters中的路径位置栏中,填入50选择Get Shape然后单击白色的曲线,用上述同样的办法,旋转这一截面达到正确的位置。

在Path parameters中的路径位置栏中,填入100,重复执行上述操作,完成作品。

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多截面方样,是经常用到的,常用来制作轴向细长的物体,如船体、细绳等,它的用法十分灵活,读者应该多加练习。

例4: 3DSMax中放样法建模还有一个非常有用的特性,那就是可以同时使用开放和封闭两种曲线做放样的截面,如图十五:
我们可以轻易的制
作物体表面撕裂的效果,而且它的作法十分简单,更重要的就是他还可以在后期调整和制作动画。

建模过程如下,先建立如图十六中的曲线:
然后,分别在0、100处选择封闭曲线,在
20、80处选择最上面的曲线,在40、60处选择开口小的曲线,在50处选择大开口的曲线,为了避免有对称的效果,可在变动命令面板中将截面的位置稍加调整,即可完成。

通过上述几个简单的实例,可以发现放样法建模还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实在放样法的变形工具中的另外几项功能也是十分有用的,我将在接下来的的文章中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