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

合集下载

广西省平南县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广西省平南县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广西省平南县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纪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课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2. 对课文中所表达的观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刘和珍君的背景和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纪念历史人物的话。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观点和价值观,强调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纪念之情。

(2)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和拓展学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记念刘和珍君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记念刘和珍君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纪念刘和珍君,歌颂了爱国青年的英勇无畏和奉献 精神,揭露了反动派的残暴行径,呼唤民众觉醒和奋起。
启示意义
刘和珍君的事迹和精神启示我们要有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要勇于追求真理和正义,要珍惜生命并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同时,文章也提醒我们要警惕反动势力的存在和破坏作用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反动派残暴无情、进步人士勇敢无畏 等。
04
社会价值观念体现与思考
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在文中体现
01
02
03
爱国主义情怀
文中刘和珍君为国家和民 族利益英勇斗争,体现了 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社会责任感
作者通过刘和珍君的事迹 ,强调了个人对社会的责 任和担当。
珍视生命意识
文中对刘和珍君牺牲的惋 惜,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和珍视。
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描绘,文章展现 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精神面貌 ,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 物形象。
人物性格特点总结与评价
刘和珍君性格特点
勇敢坚定、爱国情怀、富有责任感、 具有远见卓识等。
其他人物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评价
文章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刻画和评 价,展现了不同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 作用和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价 值判断和情感态度。
06
跨文化对比:中外纪念性文章欣赏
中外纪念性文章写作风格比较
中国纪念性文章
注重情感表达,语言优美、含蓄,通 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对逝者的怀念与敬 仰。
外国纪念性文章
强调客观叙述,语言简洁明了,通过 事实、数据和细节来展现对逝者的尊 重和纪念。
不同文化背景下英雄观念差异探讨
中国英雄观念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烈士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

(3)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战争的对比,珍爱和平。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解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

2. 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写作练习的构思和表达。

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修辞手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 实践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写作。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总结课堂教学。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以及文本解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烈士的敬仰之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的珍视。

七、教学资源1. 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文本。

2.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写作练习的参考素材。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课文原文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课文原文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课文原文记念刘和珍君一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

她就正告1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2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3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三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

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及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及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及原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分析并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珍惜友谊,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分析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2)鲁迅先生讽刺和批判的写作手法;(3)对文中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记念刘和珍君》;(2)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生平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发言,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客观评价。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2)分析鲁迅先生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3)解释文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练习,提高表达能力;(3)评选优秀练习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3. 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创作成果。

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 何况是徒手。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徒手请愿 者虽也流了大量的血, 但却只换了个“街市仍 旧太平”,而于历史的 进步毫无补益。它虽然 是革命斗争,但不是有 意义的斗争。
思考
鲁迅先生对请愿的态 度:不赞成徒手请愿,不 赞成用青年的生命,去换 取寥寥的意义。那么鲁迅 先生赞成什么呢?
政府是凶手,反动文人是帮凶,这是造成社会黑 暗的根本原因。那么庸人呢?
社会中那些无恶意的闲人,他们的良知并未消灭, 惨案也曾使他们感到悲伤,但他们善于遗忘,善于麻 痹自己的精神,偷生在这黑暗的世界;对于他们,革 命者的牺牲的惨痛最后只会成为饭后的谈资。非人间 依然能维持,在于庸人太多。
挽救中国第一要改变庸人大众的麻痹的灵魂,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 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 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 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 也大大的失算”。
“但愿这样的请愿, 从此停止就好”。
鲁迅的看法:
•应积聚革命的力量, 以有限的代价去换 取更大的胜利。
问题:文中引用陶渊明的诗有什么用意?
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师友、爱 人”的悲悼“这也就够了”,因徒手请愿 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 定会产生影响,尽管影响不大,烈士的鲜 血不会白流,死者与青山同在万古常青, 人们会永远纪念死者,记住惨案的教训, 从而下定决心投入战斗。



唤醒民众,激励革命者


悲愤至极

不说

激励
言不尽意
批 评

悲愤的感情贯穿全文


鲁迅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挽救愚弱的国民的灵魂, 唤起民众。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 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 者?”为什么说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第一篇:《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篇一: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惨案发生的当天,鲁迅先生就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此后在《死地”》《空谈》等文中,连续猛烈地抨击了中外反动派“诱杀”青年的“禽兽”行为,揭穿“流言家”的谎言,哀悼和歌颂爱国青年。

1926年4月1日,鲁迅先生再次写下了忧愤深广、感情浓郁的叙事性悼念杂文《记念刘和珍君》。

【合作讨论】1、听朗读,正音、正字,并体会作品的情感。

在听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再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提问①:课文的七节中哪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 明确:三、四、五节。

提问②:第一、二: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写作缘由提问③:第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直义。

小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探究突破】分析第一部分(一、二节)的思路1、学生齐渎后,思考本部分写作的缘由,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明确:文中具有提示性的语句是“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必要”何在呢?其一是要悼念、祭奠遇害者刘和珍君,正如文中所言:“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其二则在于唤醒庸人,因为“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鲁迅先生为了让人牢记这笔血债,唤醒国人打破这“非人的世界”也“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板书:奠烈士醒庸人2、学生讨论:从写作的缘由出发是常见的思路,为什么关于写作缘由说了那么多的话,也就是思路在第一、二部分为什么老围绕这一点展开?明确:可以看出,作者借写作缘由这个话题,把发生惨案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都概括进/ 9 去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点及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点及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点及练习试题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其中包括作者简介、重点字词、必背语段、重点句子、全文结构及练习试题,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吧。

一、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

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是老大,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二、重点字词本课的生字词的语音、字形及部分字词的含义是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三、必背语段记念刘和珍君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课文,其背诵的段落也是大家必须掌握的重点。

四、重点句子理解掌握本文的重点语句有助于大家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及文章特点。

五、全文结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大家清晰的了解文章脉络,方便大家分开段落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学习高一语文记念刘和珍君知识要点一定不要忘记对《记念刘和珍君》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三一八惨案之后,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同步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勾当/勾通吐露/露马脚勒索/悬崖勒马B.着落/着想血迹/血淋淋挑剔/痛哭流涕C.削发/剥削关卡/卡脖子攒射/人头攒动D.血泊/停泊馈赠/溃疡病跻身/济济一堂【解析】A项,分别读ɡòu/ɡōu ,lù/lòu,lè/lè;B 项,分别读zhuó/zhuó,xuè/xiě,tī/tì;C项,分别读xuē/xuē,qiǎ/qiǎ,cuán/cuán;D项,分别读pō/bó,kuì/ku ì,jī/jǐ。

6.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6.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现代文教学设计案例 1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第 1 课时)
本课文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1 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都
是写人记事的散文,也是高中首次接触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单元
教材分析 要求通过人、事的描写把握人物个性,揣摩作者情感和深意,学
会现代文阅读基本技巧。《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比较复杂的记
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先提出观点,在文章中找到依 意铺垫。主要
据并略作说明(提问各小组代表)
途径是突出 学生主体,通
示例:
过系列问题,
第 1 自然段写了刘和珍一件小事——预定全年《莽 发 挥 学 生 主
观能动性,培
原》(让学生读出文章中原句:“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 养 学 生 快 速
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提示记叙文 写人记事基
预设:(提问学生,生生、师生讨论探究完成,最后再 本方法
出示 PPT)
①多次描写刘和珍的微笑和温和态度。明确:外貌神态
描写。 ②黯然泣下。明确:神态描写。 ③欣然前往请愿。明确:心理行为描写。 ④预定《莽原》杂志、反抗杨荫榆。明确:行为描写。 小结:文章通过外貌、神态、行为、心理描写刻画人物 性格气质。 4.思考:全文是以什么样的视角描写刘和珍的? 明确:限知视角(非全知视角),即作者只写自己直接 接触和了解到的刘和珍,增强真实性和可信度。
5.请愿被害:热情、正义、勇敢、不畏强暴
一个优秀好青年
良的人。
④刘和珍参加和平请愿被虐杀(第四、五节):学生找
出并朗读这些句子(“况且始终微笑的……喋血呢”“然
而即日……棍棒的痕迹”“我没有亲见……只是没有便
死”)
明确: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和珍正义、热心、勇敢、不畏

《记念刘和珍君》 说课稿

《记念刘和珍君》 说课稿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记念刘和珍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记念刘和珍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一篇重要精读课文。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等青年学生而写的。

文章通过对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的叙述,揭露了反动军阀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无耻,表达了作者对青年学生的哀悼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控诉。

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风格,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强烈的情感力量。

同时,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记叙、抒情、议论等,是一篇极具教学价值的经典之作。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对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复杂的社会背景,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三一八”惨案的背景和经过。

掌握文中重要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学习本文通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认识反动势力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无耻,增强学生对黑暗社会的批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习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语文必修一:7 《记念刘和珍君》 (共46张PPT)

语文必修一:7 《记念刘和珍君》 (共46张PPT)

惨案发生后,反动军阀的走狗文人极力 为其主子开脱罪责,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诬 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是“自蹈死 地”等,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 “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 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 开枪杀人者”。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 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 了该文的四至九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 行,严正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 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 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 付更大的利息!” 继《无花的蔷薇之二》之后,鲁迅相继写了 《死地》和《可惨与可笑》,4月1日又写了 《记念刘和珍君》。

愤怒控诉段政府虐杀 爱国青年的暴行,痛 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 的流言
②爱国青年: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四 十余被害的青年, 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者,奉献他的 悲哀和尊敬,告诫爱国青年改变斗争的方式; 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颂扬 她们的勇毅

③庸人:处在中间

状态的“无恶意的 闲人”。
教学目标
1、把握文意,明确作者思 想感情发展脉络。 2、体悟关键语句含义。
3、背诵文章二、四节。
解题
“记”:
相当于“纪“,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 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
思念 怀念 悼念 悼念 “念”: “念”指出本文也是一篇抒情类的文章。 “君”:对刘和珍的尊称。
写作背景
(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 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 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 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 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 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 攻。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 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大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 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 这时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奉段祺瑞之命,突然向群众队伍开 枪射击。 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刺刀追杀群众。群众死47 人,伤200多人,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 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烈士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追求之情。

(3)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担当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3. 课文观点的应用和现实生活中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深刻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2. 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运用。

3. 课文观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出问题:“刘和珍是谁?为什么需要纪念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标注出课文中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2)各组选代表进行解答和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讲解。

(2)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和指导。

6.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8.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记念刘和珍君》 说课稿

《记念刘和珍君》 说课稿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记念刘和珍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记念刘和珍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写人记事的散文”,这些文章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等青年学生而写的一篇悲愤激昂的悼念性散文。

文章以作者的悲愤感情为线索,叙述了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英勇事迹,揭露了反动军阀政府的凶残和御用文人的无耻,表达了作者对死难烈士的深切哀悼和对反动势力的强烈谴责,同时也激励人们要牢记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这篇文章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不仅体现了鲁迅先生一贯的战斗精神和爱憎分明的态度,而且在写作手法上也独具特色,如夹叙夹议、反复呼告、反语讽刺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是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和语言风格的独特,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品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写人记事的散文,对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像《记念刘和珍君》这样思想深刻、情感复杂的散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三一八”惨案的背景和刘和珍等烈士的事迹。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反复呼告等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作用:运用互文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文章表达得 更加深刻。
例:
秦时汉时关。(《出塞》王昌龄) 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杜牧)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学习内容总结:
作者通过叙述刘和珍等的遇害细节,夹以议论、抒情, 揭露了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真相,表达了对刘和珍等流血 牺牲的深重悲痛和对段政府残酷无耻行径的强烈愤恨。
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要;置同刘去于的死杨地德—群—君有又目想标去,扶有起预她谋, 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 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她们不 是暴徒!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 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 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 吟。
有些阴冷,天空还飘着小雪花。下午时分,在执政府前,卫 队对前来请愿的数千群众开枪。“顿时间,执政府门前,血 肉横飞,死者、伤者互相堆压在一起,东辕门人叠人,有五 六层,垛起了近两尺多高的人墙。与此同时,有的卫队还用 刺刀、铁棍砍杀、殴击群众。这场有预谋的大屠杀,持续了 半个小时,当场伤两百多人,死亡二十六人,后在城官医院、 协和医院等处,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先后死亡二十一人, 共死亡四十七人。”

本段话表达了作者对哪些人的不同感情?是
、 分
如何表达的?
析 修 辞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 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魂的

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杀妇婴的伟绩,八国联
感 受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敬仰之情,认识刘和珍的革命精神;(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技巧;3.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体会作者对刘和珍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2.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3. 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3.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要求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掌握文章的语音、语调、节奏等;2.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表达技巧等,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刘和珍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刘和珍的革命精神;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课时安排本节课时安排为1课时(45分钟)。

八、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字迹工整程度等;十、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25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25张PPT)
(执政府、流言家、 诬蔑
有恶意的闲人)
麻木的民众
(庸人、无恶意 的闲人、苟活者)
淡漠
态度情感 尊敬颂扬 愤怒抨击
痛心唤醒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声讨反动势力 的战斗檄文,一曲赞颂“为了中国而死的中 国的青年”的悲壮战歌,一声唤醒庸人大众 的沉重呐喊,一支激励仁人志士“更奋然而 前行”的深沉号角。全篇洋溢着悲愤炽热、 激荡人心的强烈感情。
①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 也绝不是胜利者。
② 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 ③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 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一一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 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 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愤怒到了极点
充满血腥和暴力
的黑暗统治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
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
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
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表示对死 者的尊敬
这段话有几层意思?
1、表示要更深入地体会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 3、警告人世间的魑魅魍魉,不要因肆无忌惮地杀人 而高兴得太早,血债是一定要用血来还的。
一(1—2)交代写作缘起。 二(3—5)生前事迹,遇难经过。 三(6—7)揭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毅然订《莽原》 桀然抗强压 坦然对偏安 黯然虑母校 欣然去请愿 始终微笑着
爱国进步青年 追求真理 勇于斗争 乐观积极 有责任感 从容勇毅 善良温和
梅雪争春 南方新年里有一天下大雪, 我到灵峰去探春梅的消息; 残落的梅萼瓣瓣在雪里腌, 我笑说这颜色还欠三分艳!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朗读和默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理解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刘和珍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

1.2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4.1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流心得。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2 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 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刘和珍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刘和珍的事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刘和珍的形象特点,认识其在作品中的意义。

(3)能够理解作品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刘和珍的形象,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

(3)通过解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深怀念,培养自己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2)认识和平的重要性,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3)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内容理解。

(2)刘和珍形象的分析。

(3)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解读。

2. 教学难点:(1)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2)对刘和珍形象深层含义的理解。

(3)修辞手法的运用和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

(2)介绍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刘和珍的形象特点。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

5. 课堂练习:(1)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一位朋友。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刘和珍精神的认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刘和珍形象的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字词。

2. 深入分析刘和珍的形象,写一篇短文。

3. 选取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修辞手法,下周分享。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刘和珍形象是否深入人心,以及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4.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作者极度悲愤,有如此多的愤怒需要控诉,以至于“我还 有什么话可说呢”。他悟出了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 反动统治者的长期残酷镇压和反动文人的无耻欺骗和中伤。为 了唤醒人们的觉悟,作者指出“沉默”有两种前途。这里作者 并没有明确给我们作出选择,但其强调的重点是明确的,那就 是必须“在沉默中爆发”,否则只有“在沉默中灭亡”。这集 中表达了作者对反抗的期待和呼唤。
“三·一八”惨案虽然已经过去两个星期了,很多人也许开始慢慢淡 忘了,杀人者也已揩掉了身上的血迹,装出一副没有发生任何事的样子。 作者无限感慨,再次提到“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意思是有必要提醒别人 和自己,不要忘了烈士的鲜血。
反动派的下劣凶残,造谣文人的阴险,使“我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我”有太多的话要说,可“我”又觉得无从说起,所以“我实在无话可说”,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已经“使我艰于呼吸视听”,“我”又怎么能说出话来呢? 刘和珍等青年学生被残杀,却被反动派诬为“暴徒”,走狗文人们说他们“受 人利用”,文武并用,这是反动派惯用的手段,也是中国这个“衰亡民族之所 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作者于是再次慨叹:“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课文最 后,作者又说:“我说不出话”,意思是,敌人是那样的凶残,反动文人是那 样的阴险,而中国的青年又是如此地受残杀,“我”在这短短的篇幅中根本无 法完全表达“我”此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
生字词
xíng
销行
fěi bó
菲薄
dàn
不惮
cuán
攒射
yǔn shēn bú xù
殒身不恤
jié ào
桀骜

屠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跳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语言
所谓关键语句,主要是指抒发作者悲愤情感和表达作者对死难意义理智思考的词语,在文中起着“点睛”的作用。──应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解读关键语句。
⒈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中的“哀痛者”“幸福者”如何理解?
明确: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对烈士热情讴歌。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师点拨)
(教师示范分析其中一二例,其余由学生质疑,学生讨论分析,师仅作指导)
⒉“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分析:抓关键词“尤”“出离”“浓黑的悲凉”“快意”“奉献”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人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记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意;三是警告反动派,血债是一定要用血偿还的。
⒊速读文章,根据事件的相对完整性把握文章思路,进而整体把握文章。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教学 Nhomakorabea重点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能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本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学
难点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1、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
一、检查背诵第4节
二、导入新课
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同声一哭。”下面我们就用心去解读语句,用心去感受先生的悲愤之情吧!
(学生讨论总结)
⒊杨荫榆女士是一位爱国者,后死于日本人的屠刀之下,而本文中她的形象很不光彩,网上有人据此要为女士平反,否定这篇文章,甚至否定鲁迅先生,你怎样看这件事。
七,结束语
今天我们和鲁迅先生一起记念刘和珍君,同时也是记念伟大的鲁迅先生,让我们把最诚挚的敬意奉献在逝者的灵前:长歌当哭,控诉卑劣行径;热血为证,鼓舞奋勇之士。希望是有的,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
八,布置作业
⒈继续诵读全文。
⒉完成课后练习。
杨荫榆(1884-1938)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1924年春就已开始担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苏州,侵华日军要杨荫榆出任伪职,遭到她的严词拒绝。1938年1月1日,两名日军以司令部传见为借口,把杨荫榆诱出家门,行至盘门外吴门桥突然开枪击杨,并抛入河中,因见杨荫榆晃动手臂,又开数枪将其射杀,次年安葬于苏州灵岩山绣谷公墓。
⒊“惨象,……就在沉默中灭亡。”
分析:抓关键词“已”“尤”,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更突出走狗文人“流言”的下劣无耻。“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关系的复句,既对反动派发出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和激励。
⒋“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分析:抓“依稀”“微茫”“更”这个并列复句,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他们也将从烈士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地去斗争、前进!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问题集锦
解决问题措施及实践结果
问题原因分析
授课
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课题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⒊把握文中含蓄语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理解关键语句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⒈使用小说形象分析的方法,设置情景,体验人物形象并能领会其精神。
⒉诵读、讨论体会作者的悲愤情感。
“此”的内容包括:
⑴对爱国者的崇敬;
⑵对执政府的愤怒;
⑶对反动文人的憎恨;
⑷对麻木民众的失望;
⑸对社会现状的忧愤;
⑹作者奋然前行的决心和歉疚之情;
⑺对社会未来寄予希望……
六.课外拓展
⒈试分析刘和珍形象在今天的意义。
⒉请愿能增加政府的压力,扩大影响,鲁迅为什么要否定学生的请愿,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推荐或质疑或赏析,自己试着总结一下理解语句含义的方法)
四、小结全文
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内容是较深的,要通过反复诵读来加深领会。刘和珍等烈士牺牲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有多少有志的青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血战前行、前仆后继,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他们的精神应该扩大到我们这一代,这也是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希望所在。
五,探究主旨,品味情感
切入点:结尾“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