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实施分层分类管理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9.23•【字号】鲁政办字〔2023〕146号•【施行日期】2023.09.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字〔2023〕146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9月23日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现就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走在前、开新局”战略指引和实践要求,坚持党管人才,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全面建设“技能山东”,构筑技能人才培育聚集的“新高地”。
到“十四五”末,全省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超过3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超过35%;到2030年,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100万人;到2035年,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200万人以上。
二、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2.实施“技能兴鲁”百万工匠培育行动。
深化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逐步扩大高级工以上政府补贴性技能人才培训规模。
突出产业链、新兴产业需求,动态调整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目录。
推广求学圆梦行动,促进技能人才知识更新。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和社会力量综合优势,到2030年培育百万名以上“技能兴鲁”新工匠。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总工会分工负责)3.培育塑造高技能领军人才。
【人资】三个“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
【管理创新】三个“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为适应国企新定位、新要求,公司在审视和分析长期存在且困扰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最突出问题和症结的基础上,以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目标,创新提出了以宽幅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岗位薪酬一体化、以人的考准考实为核心的培养考评一体化、以人岗匹配为目标的选拔选用一体化(以下简称三个“一体化”)的方法论模型,以及基于三个“一体化”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现路径,通过建立宽幅岗位与宽带薪酬的匹配机制、分层分类“绩效+能力”考评与人才培养的匹配机制、基于“绩效+能力+职业素质”的综合评价与人员选拔选用的匹配机制,链接三个匹配之间的关系,打通机制循环,实现整体一体化运作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公司在供电业务板块和市场化业务板块开展基于三个“一体化”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实践,取得了三项制度改革突破、人均效能显著提升等诸多成效。
一、坚持战略和问题导向,构建现代人力资源体系1. 人力资源管理三个“一体化”的涵义以宽幅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岗位薪酬一体化”:一是打造两个体系,横向整合岗位,纵向拓展通道,搭建宽幅岗位体系;深化岗位价值评估,建立“岗-能-绩”联动的宽带薪酬体系。
二是实现一个匹配,按照“一岗多薪、能变薪变、按绩取酬”原则,实施岗薪动态匹配管理。
三是推动一个转变,以合同与任期为抓手,完善岗位契约化管理,促进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以人的考准考实为核心的“培养考评一体化”:一是构建两个体系,以岗位与职业发展要求为牵引,建立分级分类人员培养体系;以人的考准考实为导向,构建多元量化绩效考核与能力评价体系。
二是实现一个匹配,按照“以评促培、以用促学”原则,实施干学动态匹配管理。
三是促进一个双赢,通过培养评价循环运转、培养效果持续优化,员工绩效与能力得到同步提升,企业活力与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以人岗匹配为目标的“选拔选用一体化”:一是优化两个体系,运用综合测评技术,完善选拔体系,实现人员精准识别;运用人岗匹配模型,健全选用体系,实现人员优化配置。
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技能人才评价考评员考试题库(教材精选)
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技能人才评价考评员考试题库(教材精选)1、单选题(共100题)1. 职业分类中,大类的编码为( A )位数码。
A 、1B 、2C 、3D 、42. 职业细类下所列的工种名称和序号是与( A )中的工种名称和序号相一致的,体现了工种分类与职业分类的衔接。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岗位分类目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大典》D 、《中华人民共和国岗位分类大典》3.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下设专业委员会由( A )直接领导。
A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B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C 、培训就业司D 、国家科学技术部4.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由国务院( A )负责统筹管理。
A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B 、商务部 C、科学技术部 D 、财政部5. 从职业技能鉴定的本质来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A )。
A 、职业技能鉴定是标准参照性考试B 、职业技能鉴定是常模参照考试C 、职业技能鉴定是绩效评价考核D 、职业技能鉴定是业绩评价考核6. 每( A )鉴定结束后,职业技能鉴定管理部门都应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必要A 、次B 、月C 、半年D 、年7. 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是在( A)。
A、生活中培养B、自身职业工作中训练C、社会中体验D、自我修养中提高8. 考评人员在同一鉴定所不能连续鉴定(B )。
A. 两次B. 三次C. 四次D. 五次9. 实施鉴定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应采取(B)方式派遗考评人员,组成考评小组。
A、定期指派B、不定期轮换C、任命D、定期轮换10. ( A )年劳动保障部有关部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系统地对职业进行了科学的分类。
A、1999 B 、2000 C 、2001 D 、200211.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对职业技能鉴定所进行的指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对鉴定所进行月度检查B 、审核决定职业技能鉴定所的条件标准C 、组织制订鉴定所的条件标准D 、检查指挥鉴定所工作12.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的认证原则是( C )。
构筑新时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构筑新时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作者:孙锐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26期【摘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新时代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核心议题。
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推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人才体制机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应进一步转变政府部门人才工作职能,加大人才体制机制配套改革力度,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激励力度,构建我国人才发展制度优势。
【关键词】人才体制机制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C964.2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大改革任务。
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要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制度体系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议题,也是理论和实践界关心的热点话题。
自2016年《意见》出台以来,中央和地方以及行业部门在人才集聚、评价、使用和激励等方面打出一套在点上具有突破性、线上具有带动性、面上具有协同性的人才制度改革“组合拳”。
据统计,中央和国家机关先后出台相关改革配套措施30多项,制定配套文件100余个,其中,以党中央或国务院文件印发的超过30份,在全国人才群体和企事业单位中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反响。
全国30个省区市也先后出台了地方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配套文件,一系列向“用人单位放权”“向人才松绑”的细化改革措施正在逐步具体化、项目化,并产生新一轮制度红利释放的激发效应,“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階段。
首先,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改革提档加速。
出台相关措施,进一步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推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稳妥推进机构编制备案制管理,纠正人才管理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精简人才“帽子”工程;坚持区别对待,明确和健全兼职取酬、成果作价入股、出国交流、“裸官”治理等人才相关政策;开展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进工作,将项目总量减少29%。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3.02.03•【字号】•【施行日期】2023.0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厅机关各处室(局)、厅属事业单位、省国科资公司:现将《青海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实施。
2023年2月3日青海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和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坚持科学公正,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用为本,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着重解决人才评价分类不细、标准单一等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科学精准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将我省努力打造成为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党管人才。
充分发挥党的思想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人才评价工作的领导,将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容才、聚才之风,把各方面优秀科技人才集聚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来。
(二)坚持服务发展。
围绕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需求,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发挥人才评价的激励作用,以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人才聚集,引导科技人才服务于新旧动能转换、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有效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作用,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和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我国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历史演进、当下构建及逻辑发展
我国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历史演进、当下构建及逻辑发展作者:唐慧王继平刘锦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13期摘要我国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主要经历了考工升级、工人考核、职业资格和多元化评价四个发展阶段,单个阶段特有属性明显,整体演进呈现衔接性、发展性、多元性。
遵循国家的职业分类,依据常态化修订的职业技能标准,政府管理的技能人才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的“一退”,市场化、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一进”,与清单式管理的职业资格目录“一衔接”,辅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一补充”,初步勾勒出我国新时期职业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框架。
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构建与持续完善是劳动管理领域中一项长远的基本建设,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成长、鉴定和使用有着深远影响,在业已形成的框架和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更具科学性的制度体系仍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技能人才评价制度;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职业资格制度;多元化评价中图分类号 C9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13-0006-08作者简介唐慧(1988- ),女,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研究助理,德国班贝格大学经济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职教教师教育(上海,201804);刘锦(1997- ),女,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通讯作者王继平(1970- ),男,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治理,职业教育国际比较(上海,201804)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改革研究:职业资历框架的构建与应用”(20YJC880107),主持人:谢莉花“国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强国之本、兴邦之源。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结构支撑:在人才类型方面,根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需求,可将人才划分为学術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1]——在少量的学术型人才之外,社会需要更多的工程型人才和大量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2];在人才层次方面,由于个体成长的主观认识、能力潜力以及资格要求的纵向分化而形成层级,如初、中、高级资格——人才分布随层次上升呈现梯次特点。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技能人才评价考评员考试题库(单选、多选、判断)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技能人才评价考评员考试题库(单选、多选、判断)1、判断题(共280题)1. 《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确立了职业技能鉴定行政管理采取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
答案:(√)2.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抽调考评员组成考评组后直接进行考评活动。
答案:(×)3.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实行委员聘任制。
答案:(√)4. 职业分类的适用性原则要求职业分类要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
答案:(×)5. 职业标准制定的范围是《职业分类大典》中存在的职业和正式发布的新职业。
答案:(√)6. 试卷的整体构成与试卷的选择是按照以考核目标要求和实际考核需要为基础的试卷模板来确定的。
答案:(×)7.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通常实行定期鉴定制度,由省、行业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安排鉴定公告的发布。
答案:(√)8. 考评人员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提出更改鉴定结果的非正当要求。
答案:(√)9.10. 鉴定要素一般由小至大可逐级分为多个层次。
答案:(×)11. 职业技能鉴定包括高级技师、高级、中级和初级的资格考评。
答案:(×)12.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采取政府方针政策指导下的政府化管理体制。
答案:(×)13. 职业技能鉴定信息统计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系分级分层,逐级上报。
答案:(√)14. 考评员聘任期满后,需收回原有证卡或换发证卡。
答案:(√)15. 泄露职业技能鉴定试卷的责任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答案:(√)16. 技能是指人在意识支配下所具有的肢体动作能力。
答案:(√)17. 由专家对试题难度所做的难易程度的等级评定,常用于试题编制时的初级评定。
答案:(√)18.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质量标准是客观、公正、权威、规范。
答案:(×)19. 目前国家题库层次结构设计为最多五级。
答案:(×)20. 层次属性一般用鉴定要素代码方式表示。
答案:(×)21. 模块化命题技术由职业活动结构化、实践操作可行性和考核内容具体化组成。
基于“1+X”建筑工程识图考证的三教改革探索
第36期2020年12月No.36December ,2020基于“1+X ”建筑工程识图考证的三教改革探索摘要: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如何推广“1+X ”课证融通,加强产教融合,提升专业软实力,已迫在眉睫。
文章结合“1+X ”土建类专业建筑工程识图考证,分析深化“三教”改革中推进“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课程建设结合的必要性,并针对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教师、教法”改革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希望对今后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课证融通;三教改革;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TU204.1文献标志码:A谭晓燕,张洪尧(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张家港215600)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项目名称:“1+X ”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土建类专业课证融通教改实践;项目编号:2019JSJG403。
作者简介:谭晓燕(1975—),女,江苏张家港人,副教授,注册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构造,施工管理。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引言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凸显了职业性的教育要求,展现了学习者个性化发展与职业化发展统一的“跨界性”。
这一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职业教育要与相关产业、行业、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学校育人必须与企业育人的同步协调,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要与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水平、职业技能等级相互衔接。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教20条要求,当前各类职业院校正大力推广“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还需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1”个学历证书与“X ”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结合,在保证“1”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实现“X ”的融合。
尤其要强化职业技能课程改革建设,推进教材、教师、教法的“三教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培养社会亟须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助力。
某县区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某县区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为加快全县技能人才培养,分类建立符合技能人才特点、激励技能人才创新的评价制度,加快构建导向明确、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发挥用工企业、行业协会、技工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多元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和乡土人才培养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完善部门监管、标准构建、组织实施、服务保障等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
二、基本原则——坚持深化改革。
围绕县委、县政府改革创新工作部署,落实上级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要求,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向社会全面放开,形成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技能人才发展需要的评价制度。
——坚持多元评价。
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清单式管理,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并做好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实行企业、协会、学校多元化技能评价体系。
——坚持科学公正。
科学制定评价标准,注重职业道德,体现工匠精神,突出职业能力导向,强化工作业绩和贡献,推动评价工作科学、客观、公正进行。
——坚持以用为本。
推动技能人才评价与使用激励紧密结合,引导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促进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
三、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县每年开展技能人才评价XX人次以上,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XX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比逐年提高,到“十四五”末,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XX%以上。
建立完善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动全县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优化,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评价机制改革措施(一)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
落实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对纳入目录的职业技能,实行清单式管理。
鼓励企业、行业协会、技工学校等主体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宽技能人才发展空间。
福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探析
福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探析摘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在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不足和弱点。
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福建人力资源开发的竞争力,促进福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是当前福建省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230-01一、当前福建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力资源质量欠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福建人口文盲率逐年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下表)。
而这是反映一个地区基础教育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
2、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意味着人口达到了老龄化。
福建于1996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3、区域内人力资源配置向沿海及中心城市倾斜。
福建有限的人才资源集中分布在闽东南地区,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数量分别占全省的70%和80%,其中又以厦门和福州两地最为集中。
4、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分布不平衡。
城镇化进程缓慢,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人口就业产业结构,重心仍在第一产业。
5、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缺乏,留不住人才。
由于历史的原因,福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
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不多,待遇不高,人才氛围不浓以及科技、教育、产业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不强等都是原因。
6、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虽然这些年来,人们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依靠自然资源开发与物质、货币资本投入的经济发展观念,仍然影响了人们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应用。
二、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福建人力资源开发对策1、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人力资源开发大部门体制要形成人力资源市场统一的管理体制、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统一的政策制度。
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户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工资福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逐步打破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的城乡分割、身份分割和地区分割,推进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体制与政策制度的统一。
创新视角下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演进与实施
第30期2023年10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30October,2023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扶植类课题;项目名称:破 四唯 背景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KTF -08㊂西北工业大学发展战略研究基金;项目名称:我校历史上的 大先生 专业素养养成及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23FZY45㊂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项);项目名称:基于国际合作论文的全球合作网络的剖析与建构;项目编号:GJGZWT202303㊂作者简介:唐玫(1992 ),女,陕西咸阳人,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学科信息服务㊂创新视角下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演进与实施唐㊀玫,高梦潇,朱若星,闫二开(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72)摘要:科技人才评价工作关系到人力资源的长足发展,是我国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我国针对科技人才评价的制度与政策经过漫长探索,形成了从粗略到细分㊁从整体到多元㊁从全行业到各行业的发展脉络㊂文章以科技创新为视角,针对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代表性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文件,将相关政策分4个阶段进行了历史演进分析,然后从评价主体㊁评价客体㊁评价标准㊁评价工具及评价指标等元素探讨了当前我国对于科技人才评价的实施现状,以期丰富科技人才评价理论,并为科技人才评价工作的创新实践提供依据与参考㊂关键词:知识创新;科技人才;人才评价;政策中图分类号:C960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凝聚知识㊁技术㊁创新㊁创意等,形成显性或隐性人力资本以增强国家竞争力㊂人才战略的实施落地,人才是基础㊁人才评价是 指挥棒 ㊂科技人才主要指从事系统性科学技术知识产生㊁促进㊁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才[1]㊂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可以培养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㊂我国人才评价工作历史悠久,近年来,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方面已做了大量创新性顶层设计工作,从2002年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发布的‘2002 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到2022年科技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3],从粗略到细分㊁从整体到多元㊁从全行业到各行业,为科技人才评价工作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㊂然而,当前依旧存在科技人才评价创新不足㊁ 唯论文㊁唯职称㊁唯学历㊁唯奖项 现象严重㊁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不够完善㊁评价指标尚未标准化以及评价对象分类尚不明确的痛点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数据量巨大㊁数据类型多样㊁人才多源异构信息可实时获取的情况下,如何在 破四唯 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㊁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㊁制定科技人才评价及同行评议标准以制定稳固长期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对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促进国家科技人才队伍质量提升至关重要㊂本文以科技创新为视角,首先梳理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科技人才评价的代表性政策文件,并对其进行历史演进分析,然后探讨了当前我国对于科技人才评价的实施现状,以期为创新科技人才评价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㊂1㊀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演进1.1㊀国外科技人才评价相关政策㊀㊀国外在人才评价领域中比较突出的是德国㊁日本和美国㊂美国的人才评估制度始于大学建立的初期,随着第三方评估在公共政策绩效方面的应用,人才第三方评估也得到快速发展㊂美国建立了 科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颁布一系列人才政策,以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4]㊂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时就已经建立有关科研人员㊁小组㊁计划等方面的评估工作,主要集中体现在对军事化人才的评价选拔[5],而后在高等教育选拔方面也得到应用㊂日本实施 科技立国 战略计划,对科技发展大力扶植,其间颁布实施了‘国家研究开发评价实施办法大纲指针“‘科学技术人员培养扩充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了日本研究评价体制的建设㊂1.2㊀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与演进㊀㊀纵观科技人才评价历史,我国从20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然有相关研究㊂萧鸣政等[6]认为经过了漫长的 探索发展期 拨乱反正恢复期 快速成长期 ,自21世纪初,人才评价进入 科学发展期 和 机制发展期 ㊂在此基础上,本文为顺应创新发展阶段的人才工作需求,主要探讨近20年间 科学发展期 和 机制发展期 的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演进㊂相关代表性政策文件如表1所示㊂表1㊀近20年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代表性政策文件序号名称出台机关年份/年1‘2002 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共中央㊁国务院200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7]中共中央㊁国务院2003 3‘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8]中共中央㊁国务院2010 4‘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9]中共中央㊁国务院2016 5‘关于深化项目评审㊁人才评价㊁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10]中共中央㊁国务院2018 6‘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11]中共中央㊁国务院2018 7‘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12]中共中央㊁国务院2018 8‘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科技部等八部门2022㊀㊀(1)第一阶段:初具制度(2002 2005年)㊂20世纪初期,我国尚未明确出台针对科技人才评价的政策㊂2002年,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出台‘2002 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为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规划㊂这一阶段政策文本关键词为 制度 (48次)㊁ 培养 (37次)㊁ 队伍建设 (19次)㊁ 机制 (16次)㊁ 吸引 (10次)以及 引进 (6次),表明该阶段政策关注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㊁招揽与引育过程中的制度及机制建设; 评价 一词仅出现3次㊂这一阶段人才工作重点为人才队伍的建设,包括提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体量㊁西部人才开发计划㊁招揽和引进海外人才等㊂2003年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人才强国战略㊂在此基础上面向科技人才,首次简要提出须克服重学历㊁资历,轻能力㊁业绩的倾向,由品德㊁知识㊁能力等要素构成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㊂(2)第二阶段:形成机制(2010 2015年)㊂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基础上,2010年国务院下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这是我国第一份中长期人才工作政策文件㊂随着文件针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㊁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㊁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的深入剖析与策略引导,科技人才发展政策进入创新发展阶段㊂这一阶段政策文本关键词中, 创新 (88次)㊁ 科技 (51次)㊁ 科研 (37次)㊁ 高层次 (26次)㊁ 人才评价 (13次)㊁ 紧缺 (12次)均表明人才政策从制度和机制建设阶段过渡到创新型㊁高层次科研任务和人才需求驱动阶段,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人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㊂文件指出,人才评价要以品德㊁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分行业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并强调在制定标准时须克服唯学历㊁唯论文倾向㊂(3)第三阶段:细化制度(2016 2018年)㊂2016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未来将构建科学规范㊁开放包容㊁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㊂这一时期文本关键词为 创新 (37次)㊁ 评价 (26次)㊁ 市场 (15次)㊁ 科学 (14次)㊁ 流动 (14次)㊁ 考核 (7次)㊂将以往人才评价政策中较为粗放的标准进一步细化,突出市场导向和分类实施,强调需要根据不同领域和行业特点,对科研机构学术人员和专业性人才需要分类实施人才评价策略㊂2018年‘关于深化项目评审㊁人才评价㊁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出台,明确项目评审㊁人才评估㊁机构评估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㊂分类评价原则为:基础前沿性研究以同行评议为主;社会性研究以社会评价为主;技术开发类评价则以市场导向和第三方评价为主㊂这一阶段我国针对科技人才的评价制度逐渐较前期发展更为细化,向着专业化㊁科学化㊁市场化发展㊂同期,人才评价政策从国家层面下沉到省市级层面,各地纷纷出台可实施的省市级人才评价政策,如福建省委㊁山西省委㊁安徽省委等均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人才评价工作逐渐落地化㊁下沉化㊂(4)第四阶段:多元评价(2018 2022年)㊂2018年相继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意见“中关键词 人才评价 共出现58次, 创新 (27次)㊁ 分类 (16次)㊁ 体系 (13次)㊁ 科技 (12次)㊁ 领域 (7次)㊁ 多元 (5次)再次强调人才分类评价,将科技人才分类划分为基础研究型人才㊁应用研究型人才和技术开发型人才,并划分了科技人才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和文化艺术人才等5类重点领域人才分类,明确须开发使用对应的评价原则和评价办法㊂同时为了尽可能减轻人才负担,提出人才评价与项目评审㊁机构评估须有机衔接㊂ 破四唯 背景下,‘措施“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开展 唯论文㊁唯职称㊁唯学历 问题集中清理,创建以创新质量㊁贡献和价值为导向的评价体系㊂2022年9月,科技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㊂‘方案“中关键词多为 科技 (58次)㊁ 创新 (22次)㊁ 指标 (12次)㊁ 实施 (11次)㊁ 分类 (4次),更重要的,科技部会同教育部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作为协同印发主体,明确了一批科研院所㊁高校及地方纳入试点名单㊂科技人才评价政策逐渐创新化㊁完善化㊁精细化和多元化㊂2㊀科技人才评价工作实施2.1㊀国外科技人才评价工作实施㊀㊀美国人才评价方法多为定性的同行评议法,注重科研人员发展潜力,不完全依赖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数量㊂19世纪80年代,以高尔顿㊁卡特尔为代表人物开创了人员测评的先河[5]㊂综合指标法㊁人才测评法㊁神经网络学习等方法应运而生㊂德国自2011年出台‘科研成果评级与监督的建议“政策文件以来,已建立较为完善的体系,评价标准包含专业技能知识㊁团队合作㊁实践经验及终身学习等要素,多采用同行评议方式㊂日本在人才评价的具体实践中,多采用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和指标,着重体现在企业管理领域[7],由大阪大学三峪教授所创立的PM 法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人才评价覆盖的范围也极为广泛㊂我国人才评价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习并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评价方法,推动了中国科技人才政策评估工作进一步开展,大量研究人员投身科技人才评价工作中,评估方法逐渐趋向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8]㊂2.2㊀我国科技人才评价工作实施㊀㊀当前,我国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从国家到地方,从科研院所到企事业单位,从全行业到各行各业,科技人才评价工作进入 破四唯 和 立新标 的创新阶段㊂本文从评价要素角度分析探索了科技人才评价工作实施现状㊂(1)评价主体㊂发起评价行为并获取评价结果的主体即为评价主体㊂现阶段评价主体主要完成科技人才评价工作,制定评价方案㊁划定评价标准㊁保障评价标准及构建评价指标等㊂主要根据科技人才所属机构,分为政府㊁高校㊁企事业单位㊁科研院所以及受委托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其中以高校㊁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评价工作最为显著㊂(2)评价客体㊂接受评价的对象即为评价客体,在本研究中指各类被评价的科技人才㊂现阶段评价客体基本按照两个思路进行分类[13]:一是根据成才主体研究领域(社会分工)进行横向分类,分为基础研究人才㊁工程技术人才等;二是根据成才主体纵向分层,分为杰出人才㊁领军人才㊁拔尖人才和一般人才等㊂(3)评价标准㊂评价标准即科技人才评价过程应遵循的统一原则或准则㊂针对不同评价客体具有不同的细则,但主要原则均应遵守科学性原则㊁一致性原则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及实用性原则[14],同时以 破四唯 为牵引,以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㊁质量㊁贡献与绩效为评价导向,构建评价标准㊂(4)评价工具㊂科技人才评价以同行评议作为基础,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手段构建评价体系㊂针对科技人才同行评议这一核心基础,我国目前正在探索与推进科技人才评价专家库和各类型各层次人才评价数据平台的建设;主观评价方法有德尔菲法㊁问卷调查法㊁专家访谈法等;客观评价方法则发展出大数据挖掘㊁模糊综合评价法㊁层次分析法㊁主成分分析法及其相互结合方法等㊂(5)评价指标㊂评价指标即用于评估考察科技人才培养质量的统计指标㊂根据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要求,指标体系建设并非一蹴而就㊁单一不变的,而需要在不同的评价活动中发展出多层级㊁多类型的指标㊂如准则层指标多设立思想品德㊁创新性㊁质量㊁社会贡献等;指标层指标则明确且具体,如工作纪律㊁思想品德㊁代课数量㊁发表SCIE论文数量㊁专利转让次数等㊂2.3㊀局限性㊀㊀当前,科技人才评价工作针对评价主体㊁评价客体㊁评价标准㊁评价工具和评价指标等主要评价元素的研究都得到创新发展,但依然有部分不足:评价主体分而治之,尚没有打通评价渠道㊁实现协同评价,导致出现重复评价㊁评价周期过长等现象;学界针对评价客体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不同学者对科技人才划分持不同意见,科技人才概念交叉性强导致现有科技人才评价工作较为分散㊂因此,科技人才评价工作仍有充分细化的空间㊂3㊀结语㊀㊀知识创新视角下,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㊂科技人才评价工作关系到人力资源的长足发展,是我国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本文以创新发展为立足点,梳理了近年来国家层面关于科技人才评价的政策并对其进行历史递进式演进分析,然后探讨了当前我国对于科技人才评价的实施现状,以期为创新科技人才评价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㊂未来仍需建立健全科学性㊁多元性㊁公平性㊁权威性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发挥人才工作 指挥棒 作用,引导各类科技人才人尽其才㊁才尽其用㊁用有所成,建立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国家科技人才队伍质量提升,为进一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㊂参考文献[1]左汉宾.湖北科技人才调研报告[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1):41-43.[2]科技部.2002 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EB/OL].(2002-05-16)[2023-07-11].https:// /ztzl/qgkjgzhy/2007/2007kjrc/ 2007kjrczc/200701/t20070126_40009.html.[3]国务院.八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 破四唯 后 立新标 [EB/ OL].(2022-11-10)[2023-07-11].https://www. /xinwen/2022-11/10/content_5725973.htm.[4]刘志强,陈旭婻.科研人才评估研究 基于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借鉴[J].科技与创新,2020(23): 92-93.[5]WANG X P.Research 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llege engineering talents in emerging engineering based on onion model[Z].2019.[6]萧鸣政,陈新明.中国人才评价制度发展70年分析[J].行政论坛,2019(4):22-27.[7]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EB/OL].(2003-12-26)[2023-07-11]. https:///test/2005-07/01/content_ 11547.htm.[8]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发布[EB/OL].(2010-06-06)[2022-07-11].https:///jrzg/2010-06/06/content_ 1621777.htm.[9]国务院.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2016-03-21)[2022-07-11].https:///zhengce/2016-03/21/ content_5056113.htm.[10]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㊁人才评价㊁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EB/OL].(2018-07-03)[2023-07-11].https:// /zhengce/2018-07/03/content_ 5303251.htm.[11]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EB/ OL].(2018-02-26)[2023-07-11].https://www. /zhengce/2018-02/26/content_5268965.htm.[1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2018-07-24)[2023-07-11].https:///zhengce/content/2018-07/24/content_5308787.htm.[13]叶忠海.人才学基本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刘博.高校引进人才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编辑㊀李春燕)Policy evolu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 evalu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Tang Mei Gao Mengxiao Zhu Ruoxing Yan ErkaiLibrar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 an710072 ChinaAbstract The evaluation of technological talents is related to the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an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 s talent work.After a long exploration China s system and policies for evalua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have formed a development trajectory from rough to detailed from overall to diversified and from the entire industry to various industr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representative policy documents on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ssued by the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in four stages.Then it explores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evaluation in China from elements such as evaluation subjects evaluation objects evaluation standards evaluation tools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 order to enrich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evaluation and provide a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evaluation work.Key words knowledge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talent talent evaluation policy。
如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如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市场准入准营制度,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的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完善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全面畅通市场循环,推进市场提质增效,率先建成高效规范、竞争有序、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一)依法有效保护市场主体产权。
提高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等无形财产权保护制度,扩大产权保护社会参与,提升市场主体财产财富安全感,增强市场主体创业创新动力。
1.强化产权保护法治保障。
健全知识产权、不动产等重点领域法规,推动制定数据资源产权等新兴领域法规,明晰产权归属、完善产权权能。
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保障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合法经营不受干扰。
依法公正审理行政协议、财产征收征用等案件,完善案件申诉、复核、重审等保护机制,提高司法保护实效。
2.强化政府保护产权责任。
健全产权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完善各部门产权保护职责,加强对自然资源、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和国有、集体、民营、外资等对象产权保护调查研究,强化部门协作联动。
加强涉政府产权纠纷相关制度建设,搭建纠纷线索公开征集渠道,明确损失补偿标准,建立诉讼执行协调机制,有效促进纠纷化解,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3.创新产权纠纷化解方式。
在不动产、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探索建立产权纠纷中立评估制度,通过中立评估机构,为市场主体提供客观权威的案件走向评估分析等法律咨询或专业辅导,引导市场主体形成合理预期,提高维权效率、降低维权成本。
4.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坚持严格保护、统筹协调、同等保护,构建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多元调解、法律服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促进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
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问题与路径
收稿日期:2020-12-28作者简介:洪福兴(1963),男,江西南城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为2018年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JZ180168)的部分研究成果。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问题与路径洪福兴(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摘要: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重视度不足、建设经验缺乏、现有的结构不合理、尚未形成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创新共同体等问题,对此应加强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管理制度建设,实施分层分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建创新共同体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优化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增强团队合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双高计划;教学创新团队;高职教师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2-100-05当前,我国高职院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逐渐由最初的规模扩张转变为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阶段。
2019年4月,我国“双高计划”出台,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和路线图,其中,对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也提出了相应的目标要求,鼓励高职院校进行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为了提升高职教育质量,抓住“双高计划”的战略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应加快推动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在清晰认识到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价值的基础上,打牢机制,夯实发展基础,积极探索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这对于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双高计划”背景下建设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价值1.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服务保障“双高计划”落地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清晰的部署和规划,也为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双高计划”是我国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制定的一项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举措,目的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工作态度:评价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敬业精神等; 2、专业素养:评估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跨学科融合能力等;
3、团队能力:评价人才的团队意识、领导力、沟通能力等。
五、绩效评估体系与创新型科技 人才贡献
绩效评估是衡量创新型科技人才实际贡献和价值的重要手段。构建绩效评估体 系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二、人才分类评价指数的构建与 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数尤为必要。评价指数的构建 应基于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包括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 方面。具体构建过程中,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确 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创新能力评估的内涵与方法
谢谢观看
一、医学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1、科研能力:这是医学科技人才的核心能力,包括申请科研项目、发表学术 论文、拥有专利等。科研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了医学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学 术水平。
2、临床技能:对于医学科技人才来说,临床技能同样重要。这包括诊断和治 疗疾病的能力、手术操作的能力以及临床教学能力等。
3、团队协作能力:现代医学的进步往往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因此团队协作能 力成为了医学科技人才必备的素质。这包括与医疗团队其他成员的沟通能力、 协作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等。
4、综合素质:这涵盖了医学科技人才的职业道德、继续学习能力、解决问题 能力等多方面。这些素质对于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二、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意义。通过构建这 一体系,我们可以有效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满足行业和企业的 需求,推动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应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的构建和落实,为我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贡献力量。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学梅来源:《成才之路》 2015年第6期张学梅(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106)摘要:创新及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构建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在对我国高校当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对策,即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意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建设创造型师资队伍;构建个性化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
关键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个性化教育;课外科技活动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006-02作者简介:张学梅(1965-),女,成都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教育研究。
创新及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和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从而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强调“以教师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扭曲了正常的师生关系,忽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学生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民主型的师生关系难以体现。
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所传之道、所授之业、所解之惑,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主体精神、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弱化,严重影响创新人格的形成。
高职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探讨
[收稿时间]2018-08-16[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社课题“民办高职院校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7SJB1493)。
[作者简介]吴海华(1981-),女,江苏启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计算机。
王海舟(1982-),男,江苏海安人,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戴国梅(1972-),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徐飞(1985-),男,江苏泰兴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目前,高职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与学生个性化追求结合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教育教学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所选择的未来发展方向,明晰未来的岗位需求及定位;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学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
同时要规范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加强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灵活适用的教学评价体系,营造分类分层教学模式所需的良好氛围。
唯有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院校,才能在未来的职业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高职;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04-0159-03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高职院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但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生源结构、就业低端化、人才培养与岗位实际需求脱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1]。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方面是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另一方面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
这两个方面的新趋势导致人才需求的类别多样化、专业化,这对高职院校传统的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成为企业、行业各个实际岗位争夺的焦点,但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却很难达到社会岗位的要求。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教育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教育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8.22•【字号】渝教发〔2019〕14号•【施行日期】2019.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教育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渝教发〔2019〕14号各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各市属高校,委直属单位:根据《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重庆市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渝人社发〔2019〕60号)精神,现将《重庆市教育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9年8月22日重庆市教育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8〕6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根据《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重庆市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渝人社发〔2019〕60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遵循教育规律、人才规律相结合。
突出教育人才评价的政治标准和师德要求,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第一要求,将分类评价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重要内容,围绕凝聚人才、激励人才、用活人才等方面破解制度障碍,切实解决教师评价指挥棒问题。
(二)坚持全面考核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全面客观考核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等方面内容。
同时,针对当前教师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対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等进行重点考核评价。
(三)坚持分类指导与分层考核评价相结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18-02-26 20:12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
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人才评价机制仍存在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现就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评价工作的领导,将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容才聚才之风,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实行分层分类公开竞聘 创新国企人才选任机制
实行分层分类公开竞聘创新国企人才选任机制近年来,龙岩市国资委党委按照市委、市政府“三资运作”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始终坚持把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作为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针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匮乏的状况,积极探索国企人才选任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新途径,采取分层分类公开选拔聘用管理人才的办法,大胆使用了一批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工作上有实绩、职工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为我市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主要作法我委实行分层分类选拔国企人才,创新实践形式,积极推进竞聘选拔国企经营管理人员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为构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找到了重要突破口。
主要做法是:(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运作。
2009年市级“三资运作”工作启动以来,在市级“三资”运作领导小组组织人事工作组的指导下,我委专门成立公开招聘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了“三大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选聘工作。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在组织人事结构、制定公开招聘方案、组织考试考察、研究聘用等重要环节,严格把关,客观公正,体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发扬民主,集体研究;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行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三是坚持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统筹运用好内部选聘方式与外部选聘方式,推行经理人聘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
为保证招聘工作规范运作,我委制订了《龙岩市国资委所出资企业招用职工管理意见》、《“三大集团公司”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工作方案》,完善招用工条件标准、程序办法、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审核备案等制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完全公开、透明,每个程序全程监督,整个招聘工作规范有序,社会反响较好,切实保证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二)根据职位要求不同,分层选聘。
根据不同选拔职位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分三个层次进行公开选聘,一是企业高管,采取面向全省公开招聘的形式,突出领导能力、执行力、组织协调能力及业绩的考察,去年以来一共招聘15名高管人才充实到“三大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领导层;二是中层管理岗位,采取公开招聘和内部竞聘相结合的形式,突出业务能力及基层管理经验的考察,去年以来一共选聘了35名中层管理人员;三是技术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实施分层分类管理
发表时间:2019-06-17T09:13:54.533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3期作者:刘虹[导读] 重点解决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问题。
国网馆陶县供电公司河北邯郸 057750
摘要:人才是国家发展。
民族振兴的重要原动力。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其所发挥的“指挥棒”作用至关重要。
2018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分类评价为基础,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各类人才活力。
《意见》强调分类评价、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和评价标准细化,重点解决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分层分类管理
引言
现代经济发展表明,企业强则国家强。
而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因此,抓班子、带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在企业管理实际工作中,分类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分类管理简言之就是“分而治之”。
具体就是立足企业实际,对企业主体———不同类型的人,依据其自身性质特点,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分别确定管理侧重点,分类制定不同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可以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精神,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实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目标。
1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的分层分类结构
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的“分层”,是指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依据管理层次所作的划分,包括行政监管、主体实施和市场运行三个层级。
行政监管层,由人社部门总揽评价制度体系的管理以及各级各类评价的监督工作;主体实施层,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由经人社部门备案的行业企业全面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水平评价;市场运行层,由经人社部门备案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各类院校、人才评价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水平评价。
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的“分类”,是按照各类评价的功能属性不同,划分为就业准入类(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制度)、用人评估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制度)和激励表彰类(职业技能竞赛制度、高技能人才表彰制度)三个类别。
其中,就业准入类制度,是将关系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职业(工种)纳入准入类职业资格目录,严格监管;用人评估类制度,是由经人社部门备案的企业(用人单位)、第三方评价机构,根据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就职业资格之外、经备案的职业(工种),对本单位职工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激励表彰类制度,是在政府部门监督指导下,整合行业企业、院校、社会组织等,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并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高技能人才表彰(如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和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
从应用范畴而言,技能人才评价又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的技能人才评价以人力资源配置为目标,特指通过考试(鉴定)方式来评估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对应于就业准入类和用人评估类的评价制度。
广义的技能人才评价,则进一步强调通过评价过程和结果来激发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和积极性,对应于激励表彰类评价制度。
就此,构建形成了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的分层分类结构,具体对应关系参见下表1所示。
2分层分类管理措施
2.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民族振兴、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力量,是“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
一是对专家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吸引鼓励引导、爱才识才用才战略。
二是实行更为开放、更为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用辩才识才的慧眼、爱才用才的胆识、容才聚才的雅量,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实行高端引领、全局着手、整体开发,加大对重点人才的引进培养开发力度,着力培育素质高本领高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组建创业及创新基地。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符合企业人才特点的绩效考核办法,合理确定人才待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相应表彰奖励。
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关心爱护人才,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开展人才评比评选活动,坚持培训培养并举,加强科技交流,鼓励技术创新。
2.2注重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职工群众是企业的基石,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力量源泉。
对职工群众,注重教育引导,加大培养使用,做好人文关怀,从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入手,构建积极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加强培养使用。
建立职工梯次管理,培养后备队伍,建立科学的薪酬机制和合理的晋升通道,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探索约束机制。
二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传家宝。
创新工作方法和载体,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引导,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教育引导。
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精神,重视职工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重视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及时做好矛盾化解,维护合法权益,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三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塑造充分体现企业特点、激发职工创造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功能,用文化纽带把职工思想凝聚到企业发展上来。
2.3薪酬福利与激励机制
薪酬福利与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结合市场、岗位评估结果与员工能力等因素,并依据绩效考评结果,从而使薪酬福利体系同绩效管理及岗位评估联系起来,使薪酬体系达到“外有竞争力,内有公平性”的良好状态。
薪酬福利体系的作用在于以“利”的形态,激励、促使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达成统一,实现双赢。
它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个人能力的发挥相辅相成,同时,为达到激励效果,薪酬福利还必须与晋升机制相挂钩。
因此在进行薪资设计时,其流程大致是:企业综合评价市场行情和自身承受力,确定本企业的薪资定位;依据岗位评估结果,制订不同职级的薪酬范围和福利方案。
设计薪酬增涨方案。
此环节应是薪酬体系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假设某岗位的新任职者的薪资为“基线”100%,通常新任职者在初期(加入企业的1~2年内)的技能进步和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均会有明显提升,因此,为肯定员工成绩并激励其进一步发展,此阶段的薪酬福利待遇增长幅度也相应较大,即在相对较短的期间内,其薪酬便可增长到基线的125%~150%;当员工的薪酬达到基线的175%左右时,通常其能力在现有职位上的发挥也达到了较高水平,难有大的突破。
因此,在此阶段如果激励手段还是采用在现有职位的基础上,涨薪或提供更优厚的福利待遇,其效果很可能事与愿违,助长员工的惰性和倦怠心理。
此时的上策应是鼓励员工晋升更高的职位,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薪酬福利待遇。
结语
“贤才,国之宝也”。
以人为本,分而治之。
以分层分类管理,强企业队伍建设,促企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N].江西日报.2019-04-18(006).
[2]《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N].四川日报.2019-03-27(006).
[3]人才评价不能“一刀切”[N].胡军.中国组织人事报.2019-03-15(006).
[4]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发展制度建设[N].马名杰.中国经济时报.2019-03-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