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中的梧桐意象

合集下载

梧桐在中国古诗词中常有多种意像及寓意

梧桐在中国古诗词中常有多种意像及寓意

4、离情别绪的意象及寓意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 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 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唐明皇回宫后,目睹旧物, 触景生情,昔日的美人何在?诗人以春秋两季景物相对比,暗讽了这位重色轻国的君主与 美人儿缠绵缱绻带来的终生悔恨。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叶上,一位独处秋闺的女 子,脆弱敏感的心已无法承载离情别绪的痛苦,缠绵悱恻,幽怨伤怀,彻夜不眠。其意蕴 深厚,令人回味无穷。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李清照《声声慢》),丈夫去世,独守空房的李清照,遭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此时, 女词人独立窗前,雨打梧桐,声声凄凉,孤独无助的她,在深切地怀念着自己的丈夫。这 哀痛欲绝的词句,催人泪下,堪称写愁之绝唱。
在深怀着梧桐晏殊来鸣荣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世有嘉木心自通灵可以为琴春秋和声根在清源天开紫英星宿其上美禽卧听夜雨起看雪晴独立正直巍巍德撼庭秋晏殊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梧桐在中国古诗词中常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 大雅· 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 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再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 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 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庄子在《秋水》中也说: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它生 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这里的梧桐也是高洁的象征。因此, 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梧桐的意象及诗句古诗词中“梧桐”有不同的意象。

第一种:是引得凤凰来的高贵树种,是高洁的象征。

代表诗:蝉唐代: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梧桐和蝉两种表高洁的意象,来展示自己的心绪和抱负。

第二种:是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象征。

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同生同老,同生同死,故诗词中常用梧桐来比喻爱情、相思和悼亡之情。

代表诗:半死桐宋代: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贺铸最为深情的一首悼亡词。

其中“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让人落泪不已。

第三种:文人悲秋的情绪的载体。

古人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说法,所以古人把梧桐看作是秋天的象征,而中国文人在秋天来临时,总有一种伤感的悲秋心态。

代表诗:卜算子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第四种:凄凉悲伤的离愁之苦的象征。

代表诗:《更漏子·玉炉香》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第五种:故园之恋,离国之悲。

大概是古时人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梧桐树,梧桐就有了故园的意义,由此就赋予了梧桐的离愁之苦的意蕴。

代表诗:相见欢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1. “梧桐在诗中常常代表着一种孤独寂寞的意象啊!你看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的梧桐不就把那深深的孤独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吗?就好像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你一个人站在院子里,看着那棵梧桐树,是不是感觉特别凄凉?就像有时候你一个人在家,那种孤单的感觉呀!”
2. “哎呀呀,梧桐还能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呢!像王安石写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这梧桐在骄阳下依然枝叶繁茂,不就像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吗?这就好比那些一直坚持做正确事情的人,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们都不会动摇,多了不起啊!你说是不是?”
3. “嘿,梧桐在一些诗里还是离别的象征哟!像李清照的‘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这飘落的梧桐叶可不就像那离别时的哀愁嘛!就像你和好朋友分别的时候,心里那种难受的感觉。

你想想,当你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是不是和这飘落的梧桐叶一样让人惆怅呢?”
我的观点结论:诗歌中的梧桐意象真是丰富多彩,通过不同的诗句能让我们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和寓意,真的太神奇啦!。

和梧桐意象有关的古诗题目

和梧桐意象有关的古诗题目

和梧桐意象有关的古诗题目
与梧桐意象有关的古诗有很多,以下是部分题目:
-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 《秋夜》
- 《秋日在梧桐》
- 《喜凉》
- 《秋声》
- 《初泊世彩》
- 《梧桐》
- 《于潜道中》
- 《浣溪沙·雨滴梧桐点点愁》
- 《忆王孙·新秋即事》
- 《梧桐》
在古代诗词中,梧桐通常象征以下几种含义:
1. 高洁品格:梧桐具有高洁的品质,因为它在秋天时会凋零,只留下枝干,被视为坚韧不拔、清高独立的象征。

2. 孤独忧愁:梧桐在秋天落叶,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因此常被用来表达孤独、忧愁、哀伤的情感。

3. 离情别绪: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所以梧桐也被视为寄托离情别绪的意象,常用来表达思念、离别之情。

4. 爱情象征: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它们同时生长、同时衰老,而且树干高洁、根深叶茂,所以在古代也常用梧桐来象征忠贞的爱情。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诗词中,梧桐所象征的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关于梧桐意象的文章

关于梧桐意象的文章

关于梧桐意象的文章
梧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既是一种树木,又是一种文化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梧桐象征高雅、高贵、高洁的品质。

梧桐的树形高大挺拔,树冠宽阔,枝繁叶茂,是一种优美的景观树。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梧桐常被用来描写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如宫殿、城门等。

梧桐的形象还出现在许多诗歌、歌谣、故事中,如《西京杂记》中的“梧桐树,三百年,可人言,无尽天”。

除了作为建筑物的象征外,梧桐更多地被赋予了文化符号的含义。

梧桐不仅仅是一种树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因为它代表了高雅、高贵、高洁的品质。

在古代,梧桐常被用来描绘君子的风范,如《论语》中就有“君子如梧桐、不择地而栖;君子如竹,立于高山”。

这里的
梧桐被赋予了君子的品格,象征着君子高雅、高贵、高洁的精神风范。

梧桐还被赋予了许多寓意,如安定、团结、和睦等。

在民间传说中,梧桐的木质坚硬,不易腐烂,代表着人们心灵的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而梧桐的树冠宽阔,枝干交错,更代表着人们和谐共处、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梧桐意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种树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高雅、高贵、高洁的品质,以及安定、团结、和睦的精神。

- 1 -。

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意象

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意象

茂 ,夏 天 可 以在 下边 乘 凉 ,因 此 ,庭 院 “ 井梧桐 秋叶 黄 ,珠 帘不 卷夜来霜 。” 金 ( 昌龄 《 信 秋 词五 首 》 梧 桐杨 柳 王 长 )“ 豪 士 歌》 蟋 蟀鸣 洞房 ,梧 桐落 金井 。 )“ ”
( 张祜 《 头花 二首》 ) 墙 其 次 ,跟 梧 桐 树 的 一 些 特 点 有 关 。
叶送寒 声 ,江 上秋 风动客 情 。”渲染 了秋
子 ) 庄 子 ・ 水 篇 》 中 已有 “ 鹤笃 。《 秋 夫 发 于南海 ,而 飞于北 海 ,非 梧桐 不止 ”的 有很 多 。例 如 : “ 游鳞 戏沧 浪 ,鸣 风栖 梧 桐” ( 高适 《 酬秘 书弟兼 寄幕 下诸公 》 , ) “ 稻 啄 馀 鹦 鹉 粒 , 碧 梧 栖 老 凤凰 枝 ” 香
周 紫芝 《 鸱鸪天 》 一 点残 红欲 尽 时,乍 里 、水 井 边 , 常 有梧 桐 树 。有 诗 为 证 : :“
写 出了不眠 的况 味 ,营 造 了相 思和 着梧桐 拂 金 井,来醉 扶风 豪士家 。 李 白 《 ”( 扶风
雨无尽无 止 的凄清氛 围。 梧 桐 可 以象 征 爱情 。 古代 传 说 梧 是
喻 ,抒 发 了忠于 建文 帝而 决不 屈事 明成 祖
落 叶 乔 木 , 树 皮 青 绿 色 ,平 的 决心 。 王 昌 龄 《 宥 厅孤 桐 》:“ 叶 零 落 段 槁 端 。 ”描写 了梧 桐虽 遭风 吹霜 侵 ,枝秃 叶 代文 学作 品中 ,人们 常把 梧桐 尽 ,空柯 苍 翠残 。虚 心谁 能见 ,直 影非 无 : 栖在 梧 桐之 上,可 见梧桐 在诗 落 ,其 谦虚 正直 的本 性却 丝毫 未 改。 王安 ; 高贵 重要 了。再 者,梧 桐 在 石 《 桐》: 凌霄 不屈 己,得地 本虚 心 。 么 孤 “ l } ,秋天 本就 凄凉 萧瑟 ,所 以梧 岁 老 根 弥壮 , 阳骄 叶更 阴 。”孤 桐具 有 凌

古诗中悲伤的意象

古诗中悲伤的意象

古诗中悲伤的意象
1.梧桐——凄凉悲伤
例:滚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2.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档祥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3.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4.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5.羌笛——凄切之声大蠢握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梧桐意象与中国文学的悲秋主题

梧桐意象与中国文学的悲秋主题

梧桐与中国文学梧桐是一种落叶乔木,在我国各地皆能见到,所以梧桐是人们最熟悉的树木之一,人们对梧桐的特点和功用,自然就非常了解。

如其木材轻软,为制木匣和乐器的良材等。

正因为人们对其熟悉,所以梧桐就和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梧桐写入了文学作品当中,较早是《诗经•大雅•卷阿》中“凤凰呜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的诗句,以后梧桐就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而且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常见的抒情意象。

最常见的是梧桐和秋风秋雨的结合,出现在中国文学中的悲秋主题当中。

梧桐高大挺拔,是凤凰和蝉的栖身之处,有人认为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梧桐又寓意高洁的品格和忠贞的爱情。

像前文所提《诗经•大雅•卷阿》中的诗句,就寓意高洁的品格,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飘荡在山岗;梧桐生长,沐浴着灿烂的朝阳,以此来寓意高洁的品格。

再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此诗托物言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以此来暗喻自己美好的品格。

其实“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孟浩然《省试骐骥长鸣》),又何尝不是孟浩然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呢!孟浩然才华横溢,但几乎终身布衣。

此诗用微云和河汉的对比,寓意自身有才见弃。

疏雨滴梧桐,既指出遭遇的不幸,也用梧桐寓意自己刚直不阿的美好品格。

梧桐常常寓意忠贞的爱情,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诗中用松柏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寓意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他们生前被迫分离,但由于他们互相依恋,双双殉情,非常震撼人心,死后两家合葬。

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共长共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就成为了爱情忠贞的寓意。

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在这里既是指时间的变化,更是一种爱情的寓意。

唐明皇一往情深,在杨贵妃死后,日夜思念。

含有梧桐的意象的古诗

含有梧桐的意象的古诗

含有梧桐的意象的古诗《梧桐影·落日斜》原文:落日斜,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一、衍生注释:1. “梧桐影”:这是词牌名。

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律等形式方面的要求。

2. “落日斜,秋风冷”:描绘出一幅日暮时分,秋风萧瑟寒冷的景象。

夕阳西下往往给人一种迟暮、清冷之感,秋风则更添寒意。

3. “今夜故人来不来”: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人是否到来的期待与疑惑。

4. “教人立尽梧桐影”:站在梧桐树下,看着梧桐的影子逐渐变化,直到影子消失,这里的“立尽”强调等待的漫长和执着。

二、赏析:这首小词简洁而富有韵味。

开头两句通过描写落日和秋风,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到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中。

这种氛围为后面思念故人的情绪做了很好的铺垫。

“今夜故人来不来”一句,非常直白地表达出内心对故人的思念和期待,就像我们平常期待好朋友来家里玩时,总会不时地想他到底会不会来呢?最后一句“教人立尽梧桐影”,把这种等待的过程具象化了。

梧桐在古诗词中常常是一种孤独、凄凉的意象,词人站在梧桐树下等待故人,从梧桐影初现一直等到影子消失,可见等待之久,思念之深。

三、作者介绍:吕岩,也叫吕洞宾,是唐代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

他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被尊为八仙之一。

他的诗作往往带有道家的超脱和对世间人情的独特感悟。

四、运用片段:我和小伙伴约好了在老地方见面,我早早地就到了。

那是一个小公园,里面有一棵大梧桐树。

我站在梧桐树下,看着太阳慢慢西斜,就像吕岩词里写的“落日斜,秋风冷”,虽然没有秋风,可我心里却有点凉飕飕的。

我心里一直在想,小伙伴今天到底会不会来呢?我就这么站着,感觉时间过得好慢啊,就像要“立尽梧桐影”一样。

哎呀,等待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衍生注释:1. “相见欢”:这是词牌名。

2. “无言独上西楼”:“无言”体现出词人的孤寂,有很多话却不想说,只能独自默默登上西楼。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梧桐意象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梧桐意象

!国古典%&!'()*+□王维南京的路边遍植梧桐,不少南京人也有着梧桐情节。

其实,梧桐不只是南京人的专宠,全国各地都不乏热爱梧桐之人。

究其缘由,自古代的文人士子开始便有喜爱梧桐的传统。

梧桐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是常见的意象,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彰显高格、言说爱情、悲秋感怀三个方面探寻梧桐意象。

―、彰显高格北宋陈翥在其所著《桐谱》中称:“梧桐柔弱%木也,皮理细腻而脆,枝杆扶疏而软。

”清代园艺著作《花镜》也记载:“梧桐,又叫青桐。

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

”可见,梧桐是“的、。

是其高人格象征的础。

正是由于梧桐以上的特性,才有了““梧桐”的传说。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文见义,是说梧桐于的高冈之上,于梧桐上。

的见于《子•秋》:于南于北海,梧桐不,实不食,不。

”!"正是的。

是的象征,梧桐是上的,格高也是所的了。

,梧桐还是的。

传艮“削桐,,古琴称作“丝桐”。

《#之方中》言:“树之,桐,,”意植、、梧桐,之。

常见于古代,也是文人士情性的。

《好听》有“本性好桐,尘机闻空。

其主要原料的梧桐,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自高了一截。

所以,古代文人常爱在庭院中植梧桐,以彰高格。

文学中提及植梧桐的诗句也很多。

如人张说《答李伯鱼桐竹》:“结庐桐竹下,室迩人相深。

……竹有龙鸣管,桐留凤舞琴。

奇声与高节,非吾谁赏心。

”又如李白《赠崔秋浦》:“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门48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文人们眼中,梧桐已非普通树木,而是自己精神上的知已。

他们认为,自已的格调情操和道德追求只有梧桐才能诠释。

二、言说爱情梧桐象征爱情,其渊源并不十分明了9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是雄,桐是雌,相依相伴侗生共死。

而古典文学作品中以梧桐象征爱情,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双桐”与“半死桐”,一是“桐叶题诗”。

“双桐”的渊源可追溯至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诗中梧桐叶相象征和芝缠绵而坚贞的爱情。

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的离别原型意义

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的离别原型意义

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的离别原型意义
梧桐树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因为它的枝叶萧索,枯槁,象征着离别带来的凄凉、孤独与悲伤。

比如《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

”这里的梧桐树象征着离别的凄凉,而细雨则表达了悲
伤的心情。

另外,梧桐树也被用来暗喻离别的持久性,因为它的枝叶经久不衰,比如《滁州西涧》中:“滁州西涧烟笼寒,独立小桥渔
翁横。

双照青山如蓝布,卷作秋千增暮凉。

梧桐渐落连枝影,水深千尺空潭声。

” 这里的梧桐树象征着离别的持久性,而空
潭声则表达了离别带来的凄凉。

植物的文学意象

植物的文学意象

1、柳树:因“柳”与“留”谐音,因此,在柳树常出现在赠别诗或者行旅诗中,以表达离愁别绪。

从离愁别绪开始延伸,“柳”的意象还可以引申为对故人和故乡的思念。

柳树身上还有一个非常常见的意象,那就是“柳絮”,由于柳絮常常漂浮在空中,有“流离失所”之感,因此也总被用作表达愁绪。

2、梧桐:梧桐称为“凤凰树”,那“挑剔”而“美好”的凤凰之所以选择栖落在梧桐树上,也是因为梧桐具有高洁美好的品质,而这也是梧桐出现在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了。

古时有传说梧桐分别是雄树和雌树,并且同生同死,由此古人也用梧桐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梧桐还可以表达“凄凉悲苦”之情。

3、岁寒三友——松竹梅:根据“岁寒三友”这一“组合名”,同学也能了解它们三者所象征的品质就是“坚韧”、“高洁”和“有生命力”。

4、四君子——梅兰竹菊:梅主要还是体现“高洁孤傲”的品质。

兰代表着“优雅”和“贤良”。

竹有两个特点,也分别对应了其表达的意义,第一是竹挺拔向上,象征了“正直”,第二是竹子中空,象征“谦虚”。

菊大多用来表达“清高”,象征不慕名利的品质。

5、莲:它也被称为“花中君子”,根据“谐音梗”,我们会发现“莲”与“怜”谐音,那就是怜爱之情,来象征女子隐约感受到男子的爱慕之情。

梧桐意象的诗句

梧桐意象的诗句

梧桐意象的诗句
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

——唐·李白《效古二首其一》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

——苏轼
一庭明月无人筦,秋在梧桐落叶中。

猗猗梧桐树,前日繁花馥。

西风不相饶,影疏不可暴。

坐看一叶落,余怀念群木。

漫有千岁忧,流光如急毂。

梧桐坠露悲先朽,松桂凌霜倚后枯。

—唐·裴夷直《遣意》18. 百尺梧桐画阁齐,箫声落处翠云低。

—唐·杨巨源《赠崔附马》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唐·孟浩然《句》
十二珠帘卷秋月,霏霏凉露下梧桐。

——元·萨都剌《赠来复上人四首其四》
芳草满庭飞燕子,晚凉和雨在梧桐。

称林的长信秋词中梧桐的意象

称林的长信秋词中梧桐的意象

称林的长信秋词中梧桐的意象《梧桐的意象》。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梧桐树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

在称林的长信秋词中,梧桐更是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了离别和孤独的情感。

梧桐树高大挺拔,树叶茂密,但它的根系却浅,很容易被风吹倒。

这种形象被用来比喻人世间的离合与相思。

在这首词中,梧桐被描绘成了一种孤独的存在,它独自立在林中,面对着风雨,承受着孤独和离别带来的痛苦。

这种形象深深触动了人们的情感,让人们对离别和孤独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梧桐的意象也让人们思考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人生就像梧桐树一样,充满了离合和离别,有时候我们也会感到孤独和脆弱。

但正是因为这种孤独和离别,我们才更加珍惜与亲人朋友的相聚,珍惜每一次相遇和告别。

梧桐的意象不仅仅存在于诗词之中,它也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

无论是古代诗人还是现代作家,都会用梧桐来表达情感和情感。

梧桐的意象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
生活的思考。

在称林的长信秋词中,梧桐的意象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它让人们在离别和孤独中找到了共鸣,也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梧桐的意象,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意象,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象征意义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象征意义

➢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 经·大雅·卷阿》)
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 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 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
➢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 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孟郊的《琴曲歌辞·烈女操》里的“梧桐 相待老,鸳鸯会双 死。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 水。”
➢梧桐,是文人心目中高贵品质的代表,所以,在往来酬唱 时,诗人们 都把梧桐当作良朋知己,也用它来来比喻自己 与友人的深厚友谊。
➢白居易《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中 说到 “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笑问中庭老桐树, 这回归去免来无” ,白居易与元稹二人仕途坎坷,经过多 次的贬谪,在贬谪途中他们曾 五次经过商山驿路的梧桐, 并前后在此题名,梧桐见证了他们二人的共同 遭遇。故而 在他们往来酬唱的时候,梧桐成了他们之间不用言传的真 情的 象征。
➢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 “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 就以梧桐修竹喻人,称赞张燕公 的贤明的高尚的品性。
➢又如王安石《孤桐》:“凌霄不 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坚, 阳骄叶更阴。”诗人以孤桐衬托 了作者年老志未衰,时刻为君民 解忧的高洁品质。
➢在众多象征爱情的意象中,梧桐凭借着它的根深蒂固,树 干挺拔,枝繁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被赋予了忠贞爱情 的意义。

➢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了文人笔下 孤独与 忧愁的意象。

梧桐_意象

梧桐_意象

风· 桐
飒飒西风烘染的氛围里自有一缕无言的愁情让 人低徊不已。
亭亭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 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 萧条风物正堪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落尽梧桐秋影瘦
梧桐意象的探究
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以下几种意象 及寓意
梧桐
抒发孤独忧愁 寄寓离情别绪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夫鸩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 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反映高洁品格 寄寓美好希望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户外井桐飘。淡月疏星共寂寥。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在一种依稀飘忽的距离中,稀疏月光下的梧 桐,有了凄凉、凄清之美。
雨· 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雨声”作为一个特写的意象,带有 渲染离情愁怀的特定色调。
忆秦娥 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是诗人表明立志改革 决心的宣言书。以形象的孤桐自喻,寄托着作 者自我牺牲的高尚情怀。令人赞佩,崇敬。
月· 桐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 番滋味在心头。
孤独忧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 处高楼雁一声。

古典诗歌意象——梧桐

古典诗歌意象——梧桐

古典诗歌意象——梧桐
唐诗中最先起用“梧桐”意象的,恐怕当算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梧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蝉居于梧桐之上,此诗以梧桐树干的高挺清拔声响远播,暗指诗人志趣的高洁。

苏轼在元丰五年被贬黄州时有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梧桐前着一“疏”字,更显梧桐树孤高独立,东坡先生卓尔不群的品性由此可见一斑。

桐花也能对超凡的才能起衬托作用。

李商隐在表现韩冬郎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才能时写“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传说中凤凰喜栖于桐花遍野的丹山,所以桐花便成了俊才的生活背景。

时至初秋,梧桐落叶最早。

因此诗人常有梧桐叶落而天下知秋的怀想。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晏殊《清平乐》)平淡幽细的描绘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柳永《玉蝴蝶》中有“梧叶飘黄,谴情伤”之句,渲染出秋的萧疏、清幽和衰飒。

把梧桐与秋联系得最好的是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秋的味,秋的落寞以及无穷的艺术美尽情显现。

第1页共1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说略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说略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说略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木,有其自然属性,但当它进入诗人的笔下,并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思和审美理想时,就由一个普通的自然物象,变成了一个蕴涵丰富、寄寓深广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的情感蕴涵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寓意高洁的品格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而且梧桐木质轻软,是制琴的良材,故梧桐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美好高洁的品格。

例如,《诗经·大雅·卷阿》中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高贵圣洁的凤凰,只选择梧桐树栖息,可见梧桐的高贵与非凡。

此处诗人用凤凰和鸣于山岗,梧桐身披朝阳茂盛生长,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从此,以梧桐寓意高洁的品格成为世人的共识,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唐代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居住在高大疏朗的梧桐上,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清亮、响彻四方。

这首咏物小诗,托物寓意,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隐喻自己对美好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

”王昌龄《段宥厅孤桐》:“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北宋王安石《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坚,阳骄叶更阴。

”皆是借梧桐象征品性高洁的名句。

二、寓意忠贞的爱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花木禽鸟常被用来象征爱情。

据云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梧桐共长共老,同生同死,因此诗文中常以梧桐作为伉俪情深、忠贞爱情的象征。

汉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末段:“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此诗就化用了梧桐的这一意蕴,既寄寓了人们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企盼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残酷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唐诗中的梧桐意象更是蕴含了丰富的爱情意义。

梧桐意象的古诗词

梧桐意象的古诗词

梧桐意象的古诗词
哎呀呀,说起梧桐意象的古诗词,那可真是不少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的这句词,多有意境啊!你
想想看,那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登上西楼,看着如钩的月亮,还有
那被深院锁住的梧桐,是不是感觉特别凄凉?就好像一个孤独的人,
被世界遗忘在了角落里。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的这句词,更是把那
种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细雨打在梧桐叶上,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就像是人的眼泪在不停地流淌。

这场景,是不是让你也感觉到了那份
深深的忧伤?
还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这里的梧桐可
不是一般的树呀,它和凤凰联系在了一起,多神圣啊!就好像它是专
门为了迎接凤凰而存在的。

这就好比我们心中的梦想,总是那么美好,让人向往。

古代的诗人们为啥这么喜欢用梧桐来表达各种情感呢?我觉得吧,
梧桐它有一种特别的气质。

它高大挺拔,给人一种坚定的感觉。

但同时,它的叶子又会在风中摇曳,显得有些脆弱。

这不就像我们的人生吗?有时候很坚强,有时候又很脆弱。

你再看看那些古诗词里的梧桐,有时候是寂寞的象征,有时候是哀愁的代表,有时候又是美好的寄托。

它就像是一个多面的演员,在不同的诗词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这多有意思啊!
我觉得梧桐意象的古诗词真的是太有魅力了!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感和智慧,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们可以从这些诗词里找到共鸣,找到安慰,找到力量。

难道不是吗?。

高二语文: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文化意象浅析

高二语文: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文化意象浅析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文化意象浅析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通常会通过一些植物寄托自己心中的情感,例如梧桐。

梧桐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可以象征高尚的人格、比喻爱情的悲欢离合、寄托游子的思乡之苦、哀叹国家灭亡等。

关键词:古典诗歌;梧桐;文化意象中国古代的诗人、词人在其诗歌创作中,经常会借用花、草、树、木等植物寄托自己心中的某种情感。

因此,这些植物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意象。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梅花,高洁傲岸,寒冬中傲然盛开、迎风而立,这种不畏严寒并与冰天雪地抗争到底的特征,象征着仁人志士忠贞不渝、坚定不移的精神;兰花,幽雅空灵,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诗人和词人用兰花的这种特征,象征品格清晰脱俗的正人君子;菊花,冷艳清贞,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是众花之中的“隐世者”,菊花的这种特征被用来比喻那些看淡了功名利禄、宁静致远的隐者……梧桐,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被运用的意象。

梧桐这种意象,与其他植物意象相比,其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也更复杂。

本文将中国的古典诗歌作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古典诗歌中出现的梧桐意象进行文化内涵分析。

一、梧桐文化意象之高尚的人格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被用来表示品格高尚、美好的人。

在《诗经·小雅·湛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这段文字以梧桐为切入点,用梧桐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形态,象征文人雅士充满仪式感、庄重感的言行举止。

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将梧桐作为诗歌创作意象的作品层出不穷。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诗歌《段宥厅孤桐》中有这样两段文字:“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与“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作者对于孤桐身上映射出的这种谦虚品质充满敬意。

梧桐被古代诗人、词人用作高尚人格的化身,主要是因为梧桐这种植物在外观上具有挺拔伟岸、疏直中通、枝繁叶茂的特点,这种自然特征与人类高尚、高洁的品格具有相似之处。

因此,很多文人墨客为表自身的高风亮节,一方面会通过梧桐托物言志;另一方面也提醒自己不要误入歧途,时刻保持高尚的情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05-18作者简介:俞香顺,男,1971年生,江苏溧水人,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花卉题材文学与花卉审美文化研究”(J3-044)中国文学中的梧桐意象俞香顺(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摘 要:梧桐是中国文学重要的植物意象。

在先秦典籍中,梧桐与美好的人格潜息相通,后来发展成人格象征符号。

梧桐是上好的琴材,故成为与古琴相关的意象、典故,加上文人操琴寄托心声,琴声的涵义又投射于梧桐。

文学中悲秋主题,也与梧桐相联系。

梧桐还与爱情有关。

佛教传入中土之后,梧桐成为佛门的重要标志物。

关键词:梧桐 意象 象征 文化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53(2005)04-091-10梧桐意象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植物意象。

意象是文学作品的构件,从历史文化与社会心理的角度进行考察,意象可以视为文化与心理的载体。

意象有多种划分方法,作为外在物象经心理表象折映后所固化了的内心观照物,按照有无现实对应体的尺度,可粗略分为现实的和梦幻的[1](绪论),植物意象是现实意象序列中的一种。

文学中的植物意象如同“活化石”,对之进行解读、解剖,可以窥见我们丰富的民族文化与心理。

20世纪80年代末,王立曾撰长文《依依垂条诉柔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柳意象》、《百代高标志节存———中国文学中的竹意象》分析了中国文学中的柳意象、竹意象[1],引起较大反响;与柳意象、竹意象相比,梧桐意象的研究则较为寥落。

梧桐,又名青桐,或简称梧、桐,是中国古老的树种,关于其分类、性状、吟咏,可参看宋人陈翥的专著《桐谱》及清人《广群芳谱》中的有关记载。

梧桐意象派生出孤桐、半死桐、焦桐、井桐、疏桐、双桐等意象,另外又衍生出桐花、桐阴、桐叶秋声、梧桐夜雨、桐叶题诗等意象。

这些意象组成了梧桐意象丛,本文将梳理这些意象,由此探究梧桐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关系。

一、“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先秦典籍中的梧桐意象先秦典籍中已经出现了梧桐意象,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先秦典籍奠定了梧桐作为“嘉木”、“柔木”的基本属性。

《尚书・禹贡》:“峄阳孤桐。

”传云:“孤,特也。

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峄阳在今山东邹县。

《诗经・庸阝风・定之方中》云:“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庸阝属古代卫地,中心区域在今河南。

这两例都揭明了梧桐的实用价值。

梧桐木材纹理通直,色泽光润,轻柔,无异味,所以适合制琴;直至今天,梧桐仍然是上好的古琴、琵琶以及家具材料。

《诗经・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前两句兴中兼比,用梧桐的枝繁叶茂、果实离离形容“君子”之“令仪”。

《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姚际恒《诗经通论》云:“诗意本是高冈朝阳,梧桐生其上,而凤凰栖于梧桐之上鸣焉;今凤凰言高冈,梧桐言朝阳,互见也。

”这两句的描写符合梧桐的生态习性。

古人认为梧桐192005.12第4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Journal of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Dec.,2005No.4是“阳木”,多生于显敞高暖之地。

梧桐树干端直,高达十余米。

朝阳高冈的时空设定,加之凤凰、梧桐组合,令人生高远之兴;还与天子得人,野无遗贤的景象深为契合。

《庄子》中梧桐意象也数次出现。

《庄子・天下》云:“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木郭,以为法式”,梧桐耐潮湿耐腐蚀,古人常用以制造棺木。

《庄子・秋水》云:“夫 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雏是凤凰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止”体现了 雏不共凡鸟卑栖的高洁之志。

此外,孟子曾以种树之道喻养身之道,《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爱桐梓哉?弗思甚也”、“体有贵贱,有小大。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今有场师,舍其梧木贾,养其木贰棘,则为贱场师也。

”孟子将“梧木贾”与“木贰棘”对比,突出了梧桐的价值。

司马迁沿袭《吕氏春秋》,记载了“剪桐”或“桐圭”之典,《史记・晋世家》:“(周)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

’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

成王曰:‘吾与之戏耳。

’史佚曰:‘天子无戏言。

’于是遂封叔虞于唐。

”“圭”是古代帝王在举行仪式时所用的玉器。

梧桐树叶阔大,所以能剪“圭”。

其实,桐叶不仅可以剪“圭”,“剪桐”甚至是中国剪纸的起源,陕西民间至今流传“巧剪桐叶照窗纱”之句①。

①见柴京津《剪纸艺术漫谈》,刊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吴昊《传统剪纸作为民俗符号的意义》,刊于《美术观察》2003年第11期。

在先秦典籍中,梧桐已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树木,足证其分布普遍。

梧桐首先因树身、树叶的实用价值而受瞩目,其后遂成为取譬明理或者起兴比喻的工具。

朱光潜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一文中,认为我们对古松有“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三种态度[2]。

贡布里希在《艺术中价值的视觉隐喻》中认为,从人类认识史的一般规律看,生物学的、经济学的价值总是先为其他种类的价值提供最为便当的隐喻[3]。

梧桐因其树质、树形、生长环境,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伊始就与崇高、美好的人格相通。

此后,梧桐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成为植物意象中重要的一种;而且流变日繁,产生了庞大的梧桐意象丛。

二、“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孤桐人格象征意义之生成梧桐与人格象征关系体现在《诗经》的《大雅・卷阿》、《小雅・湛露》中,在士大夫为主体的雅文学中,这是一个绵延不绝的传统。

《世说新语・赏誉》记载:“时(王)恭尝行散至京口谢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新桐初引”的品鉴成为著名的比喻之例。

下面主要论述梧桐意象丛中的孤桐与人格象征。

从先秦记载来看,梧桐多生于崇冈峻岳,已隐有高特之意;《尚书・禹贡》“峄阳孤桐”,这是孤桐的首次出现,然而并非严格文学意义上的孤桐意象。

孤桐作为文学意象迟至六朝才出现。

晋司马彪的《赠山涛》诗中有了孤桐意象之雏形:“迢迢椅桐树,寄生于南岳。

上凌青云霓,下临千仞谷。

处身孤且危,于何托余足。

昔也植朝阳,倾枝俟鸾族鸟。

今者绝世用,倥偬见迫束。

班匠不我顾,牙旷不我录。

焉得成琴瑟,何由扬妙曲。

”南朝宋鲍照《山行见孤桐》中明确标举孤桐意象:“桐生丛石里,根孤地寒阴。

上倚崩岸势,下带洞阿深。

奔泉冬激射,雾雨夏霖淫。

未霜叶已肃,不风条自吟。

昏明积苦思,昼夜叫哀禽。

弃妾望掩泪,逐臣对抚心。

虽以慰单危,悲凉不可任。

幸愿见雕琢,为君堂上琴。

”这两首诗中都流露出愿觅知音之意,这一点下一节详述。

自魏以迄晋宋时期,易代频繁、集团倾轧、门阀森严。

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中,文人鲜能自全,孤危、孤寒、孤单的情绪油然而生。

文学染乎世风、系乎时序,六朝时期,与“孤”相关的意象甚多,如曹植的“孤妾”、阮籍的“孤鸿”、陶渊明的“孤云”等。

孤桐以及其他孤树意象(如孤松、孤竹)产生于这一时期有着历史必然性。

29孤桐意象出现在鲍照的作品中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鲍照出身寒微,《解褐谢侍郎表》云:“臣孤门贱生,操无炯迹,鹑栖草泽,情不及官”;《拜侍郎上疏》云:“臣北州衰沦,身地孤贱。

”在门阀制度森严的六朝,鲍照出生“寒门”,“孤”字在其作品中的出现频率是同时代其他作家无法比拟的,触目皆是,如《拟行路难》:“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吾辈孤且直”;《行药至城东桥诗》:“孤贱长隐沦”;《绍古辞七首》之六:“不怨身孤寂”;又如《还都道中诗三首》之一:“孤兽啼夜侣”;《绍古辞七首》之四:“孤鸿散江屿”等。

孤松与孤桐相近,最早则是出现于晋代陶渊明《归去来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陶渊明与鲍照都是“才秀人微”。

朱自清《诗言志辨》云:“咏物之作以物比人,起于六朝。

如鲍照《赠傅都曹别》述惜别之怀,全篇以雁为比。

”孤桐意象与孤雁一样,与特定处境、心态的人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同质异构的对应关系。

司马彪的孤桐侧重于“危”,鲍照的孤桐侧重于“寒”,一为政治处境,一为寒士心理,在写法上也不尽相同。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着力刻画梧桐的生长环境,而疏略其物态,更缺乏对孤桐内在精神的发掘与体认。

这与审美认识初始阶段的粗糙有关,也与他们的写作意图、主旨相关。

两人的诗作是以情志为主体,而不以物象为主体;孤桐不是司马彪、鲍照诗中的中心意象,但可以看作是后世咏孤桐之作的先声。

宋孝武帝、沈约、谢月兆都有以孤桐为中心意象的咏物作品。

宋孝武帝《孤桐赞》:“珍无隐德,产有必甄。

资此孤干,献枝楚山。

梢星云界,衍叶炎廛。

名列贡宝,器赞虞弦。

”宋孝武帝所强调的是孤桐的珍异。

沈约《咏孤桐》:“龙门百尺时,排云少孤立。

分根荫玉池,欲待高鸾集。

”沈约沿袭了《大雅・卷阿》的梧桐凤凰模式,孤桐意象带有神话原型色彩。

谢月兆《游东堂咏桐》:“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余。

叶生既婀娜,叶落更扶疏。

无华复无实,何以赠离居。

裁为圭与瑞,足可命参墟。

”谢月兆孤桐的生长地已由远古、荒山移至现实、窗前。

即目所见,枝叶的描写虽谈不上穷形尽相,但已经显示了体物的进步。

谢月兆“孤桐”之“孤”是一个客观的计量单位,而非主观情感的投射。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认为,六朝山水诗“主客体在这里仍然对峙着,前者是与功业、行动对峙,后者是与观赏、思辨对峙”[4](P94),谢月兆咏孤桐即是如此,虽然摹写如画,却缺乏个性与情感。

谢月兆的主旨本在咏史,而非抒怀。

最后两句是借周成王桐叶封弟以咏桐,吴挚甫曰:“此殆为明帝剪除宗室而发”,揭明了谢月兆的题旨。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六朝时期的诗文中,孤桐或借以言身世、或言其珍异、或沿袭梧桐凤凰的比兴模式、或借以咏史,还不具备人格象征的意味。

初唐时期的李峤是第一位有意识、有计划创作咏物诗的作家,有组诗120首,含有技巧演练的意味,是六朝以来咏物诗在题材及艺术上的一组总结之作。

《桐》:“孤秀峄阳岑,亭亭出众林。

春光集凤影,秋月弄圭阴。

高映龙门迥,双依玉井深。

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

”这首诗中的很多意象都是沿袭前代,“玉井”、“入爨”等,在内涵上也只是作了一个综合,未有开拓。

孤桐意象在陈子昂、张“龙门”、如“峄阳”、九龄的作品中有了突跃。

陈子昂的《感遇》诗38首重兴寄,其中的“兰若生春夏”为咏物之作,寄托明显,为咏物诗的创作起了典型和示范作用。

陈子昂本人并没有直接咏孤桐的作品。

但是,他在《修竹篇序》中高度评价了东方虬的《孤桐篇》:“骨气端翔,音韵顿挫。

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并进而提出了“兴“风骨”的主张。

这篇序言具有横制颓波、肃清齐梁绮靡文风的作用,在唐代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寄”、的地位;激发陈子昂的就是东方虬的《孤桐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