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3篇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第一篇: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是指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以此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科学家开始研究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技术。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组建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网络,该网络连接了四个大学的计算机系统。
ARPANET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联合美国国防研究机构,以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和科研工作。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实际运行的计算机网络,也是互联网的雏形。
197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最初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在大型计算机之间建立的,这些大型计算机将数据传输到其他大型计算机或终端。
1980年代,计算机网络开始在商业领域广泛应用。
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促使人们开始在家中和办公室使用计算机,而这些计算机一般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
这些网络最初是由私有公司建立的,以便于他们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
19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变得更加普及。
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通过不同的协议和通信技术,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到了一起,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方式。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活、工作和学习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信息传输手段。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体系结构根据网络的范围、拓扑结构、传输媒介、协议和应用等不同特点,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按照范围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
局域网是指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如家庭或办公室中的网络。
城域网则是在城市范围内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广域网是覆盖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网络,而因特网则是全球互联的网络,是所有网络的总称。
2.按照拓扑结构分: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
计算机网络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计算机互相连接而形成的网络,利用网络中的设备和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网络架构和技术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诞生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了ARPA网的研究,该网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ARPA网使用分组交换的技术,也就是将数据分成小块进行传输,每一小块数据称为一个数据包(Datagram)。
在ARPA网的基础上,随着Internet的出现,计算机网络开始向广大民众普及。
Internet使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不同类型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逐步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体系。
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典型的网络系统,这里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系统。
1. 局域网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一种连接在有限范围内、通常为公司、学校、宾馆等大型建筑物内的多台计算机的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有线的局域网用网线连接,而无线局域网则是使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
2. 广域网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是指覆盖较大地域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如国内外的互联网、电信网络和卫星通信等。
3. 以太网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局域网技术,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发明。
以太网将数据分成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输,使用CSMA/CD技术协议,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技术,用来协调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二、网络架构网络架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功能模块组成的结构,不同的网络架构对应着不同的网络层次和一个或者多个协议。
计算机网络根据规模的不同可以分为单机网络、局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等,下面对每一种网络架构进行详细介绍。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1. 介绍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 计算机通信初期- 第一阶段:点对点连接(1960年前)这个时期主要是通过方式线或电报线实现两台计算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
- 第二阶段:多路复用技术(1960-1974年)多路复用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个物理链路,并且可以同时进行数据传输。
3. ARPANET与互联网诞生- ARPANET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是美国军方资助下研究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广域网,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运行并逐渐扩大规模。
- TCP/IP协议栈发明者Vint Cerf 和 Bob Kahn 提出TCP/IP 协议栈, 它定义了在ARPANET上如何封装、发送和接收数据包,并确保它们能够正确地到达目标地址,这也奠定了今天互联网基础架构所使用的核心协议。
4. 网络拓扑结构演进a) 总线型拓扑结构b) 星形拓扑结构c) 环状和网状拓扑结构5. 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商业化网络服务提供商(ISP)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出现了许多专门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上网服务的ISP。
- Web浏览器与万维网(World Wide Web, WWW)Tim Berners-Lee 发明了Web浏览器,并创建了WWW这一基于超文本的信息系统,这使得广大公众可以更方便地使用Internet资源。
6. 移动通信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影响a)2G、3G、4G移动通信标准7. 物联网(IoT)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演进8. 区块链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附件:1)ARPANET原始设计图纸(PDF格式)2)TCP/IP协议栈详解(Word文档)法律名词及注释:- ARPANET:美国军事部资助建立起来并运行至今最早期间接连接全球范围内各种类型电子设备之先驱性因特尔封包交换物理架構。
计算机网络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互联而形成的一个集合体系,它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计算机网络的起源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提出了一个名为“互联网”(Internet)的概念,旨在建立一个分布式的计算系统,使各个节点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资源。
这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雏形开始形成。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1.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大型主机和终端设备组成,采用文本和命令行的方式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当时的网络主要局限在学术和军事领域,应用范围有限。
2. ARPANET及TCP/IP协议的发展1970年代末,ARPA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广域网ARPANET,实现了几个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连接。
同时,TCP/IP协议被设计出来,确立了今天互联网所采用的基本通信协议。
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3. 互联网的商业化和普及阶段1980年代末到90年代,互联网逐渐商业化,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这一阶段的互联网以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为代表,通过图形化的用户界面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技术,使人们可以方便地在网络上浏览和传递信息。
4.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21世纪初,随着移动通信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
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
同时,物联网的兴起使得各种设备和传感器能够互相连接和交换数据,形成智能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计算机网络对社会的影响1. 信息交流的便利化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
无论是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还是社交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沟通,扩大人际关系圈。
2. 经济的全球化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的融合和竞争。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其能够互相交换信息和共享资源的技术。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通信、商务还是娱乐,计算机网络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从早期的局域网到如今的互联网,带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演变过程。
1. ARPANET时代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ARPA(高级研究计划局)为了解决军方间的通信问题,创建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网络。
ARPANET采用分组交换的方式,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了点对点的通信。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网络还比较简单,只能连接少数计算机,且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领域。
2.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民用计算机开始出现。
为了适应新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思考如何将不同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这就催生了互联网的概念。
在1974年,互联网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当时的互联网只是由少数研究机构和大学之间相互连接而成的。
1983年,互联网采用TCP/IP协议成为国际标准,实现了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
3. World Wide Web(WWW)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改变了互联网的使用方式,这就是World Wide Web的诞生。
WWW由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通过建立超文本系统,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浏览器访问各种网页资源。
WWW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也为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应用提供了条件。
4.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趋势。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Phone智能手机,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时代。
智能手机的普及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并催生了大量的移动应用程序和服务,如社交媒体、移动支付、在线购物等。
5. 物联网和5G时代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物理设备,实现设备间的信息交换和互联互通。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计算机网络发展史1、介绍计算机网络是连接多台计算机设备,使它们能够互相通信和交换数据的技术。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突破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2、早期计算机通信最早的计算机网络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
当时的计算机设备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军事应用。
通信主要通过方式线、电报和等手段进行。
这些网络主要是点对点的连接,通信速度较慢,数据传输容量有限。
3、分组交换网络20世纪60年代,分组交换网络的概念被引入。
这种网络是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分组),并通过网络传输。
每个数据包独立传输,可以在网络中选择不同的路由。
这种分组交换网络提高了传输效率和可靠性,成为后来计算机网络的基础。
4、ARPANET的诞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推动了一项名为ARPANET的计划,目的是建立一种分组交换网络,用于连接大学和研究机构。
ARPANET于1970年正式建成,并逐渐发展为今天互联网的前身。
5、互联网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互联网经历了快速发展。
更多的组织和机构加入到互联网中,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网络。
TCP/IP协议被广泛采用,成为实现可靠数据传输的标准。
互联网连接了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实现了信息的全球化传播。
6、万维网和浏览器的发明1990年,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引入了超文本标记语言()和超的概念。
随后,马克·安德森开发了首个图形化浏览器Mosc,使万维网的使用更加简单和普遍。
7、移动互联网的崛起21世纪初,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智能方式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
移动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相关图表和数据- 相关研究报告和论文- 相关技术文档和标准法律名词及注释:1、ARPANET: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创建的计算机网络,为互联网的前身。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 ARPANET兴起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 体系结构及实现这些结构的软硬件产品。
• 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互联很困难,人们迫切需要一种 开放性的标准化实用网络环境,
• 这样应运而生了两种国际通用的最重要的体系结构,即TCP/IP体系结构和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特点:主机负荷较重,响应时间 长,可靠性低,通信线路利用率 低,若主机发生故障,则系统瘫 痪。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 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 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 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 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 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 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 60年代初,古巴核导弹危机发生,美苏之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 的威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
• 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 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 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 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讯网取得联系。
• 1969年11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ARPA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 ARPAnet的网络,但是只有4个结点。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分组交换以网 络为中心,主 机都在网络的 外围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简单的局域网到全球范围的互联网,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技术和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1. 早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的ARPA(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始研究分组交换网络。
这种网络使用分组交换的方式,将大型计算机分成几个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通过网络互联,实现分布式计算。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
2. 互联网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增加,互联网的雏形开始出现。
互连网(Internet)是一种基于TCP/IP协议的全球计算机网络,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通信协议,使得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
3. 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TCP/IP协议的应用。
TCP/IP协议是一组用于在互联网上进行通信的协议,其中TCP(传输控制协议)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而IP(网际协议)则负责确保数据包能够在网络中正确地传送。
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使得互联网能够跨越地域和国界实现全球连接。
4. 互联网的商业化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业价值的被认识,互联网逐渐从军事和科研领域扩展到商业领域。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诞生和Web浏览器的普及,互联网的商业化应用开始迅速发展。
各种企业和机构利用互联网实现在线销售、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5.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移动互联网将互联网技术与移动设备相结合,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资源。
这一发展使得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和移动应用等行业蓬勃发展,推动了互联网应用的多样化和普及化。
6.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一、介绍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互联起来,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二、计算机网络的起源⒈背景在计算机网络出现之前,人们主要借助传统的通信手段如方式、等进行信息交流,但这种方式受限于时间和空间,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交流需求。
⒉早期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美国军方和学术界开始研究计算机网络,以便更好地进行军事和科研工作。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采用分组交换的方式,通过方式线路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数据的传输。
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⒈分布式计算系统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开始普及,分布式计算系统迅速发展。
此时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连接主机和终端,实现资源的共享。
⒉局域网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数量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局域网迅速兴起。
局域网采用高速缆线连接同一地点的计算机,实现快速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⒊广域网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广域网得到了迅猛发展。
广域网可以连接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⒋无线网络的兴起21世纪初,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无线网络不受空间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连接,实现便捷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四、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⒈物联网的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物品将与互联网连接,形成庞大的物联网系统。
物联网将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⑸G网络的普及5G网络的普及将带来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为大规模数据传输和高质量视频通信提供更好的支持。
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为计算机网络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如虚拟会议、虚拟实验室等。
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时间表、相关图片和统计数据。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网络中立性:网络中立性是指网络服务提供商不能对特定内容或应用提供不同的带宽或访问速度。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人们开始意识到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共享资源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人工切换器时代。
20世纪50年代末期,人们开始使用传输器来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这种人工切换的方式效率低下,且对网络的拓扑结构有限制。
第二阶段是计算机网络的早期发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RPANET项目开始研究计算机网络的技术。
1969年,ARPANET成功实现了首个节点间的网络连接,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逐渐扩展到更多的节点。
此时的计算机网络主要使用分组交换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第三阶段是计算机网络的广域网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随着TCP/IP协议的提出和发展,计算机网络开始向全国范围内的广域网发展。
1973年,英国的NPL网络成功连接到ARPANET,成为第一个跨国网络连接。
随后,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到全球的计算机网络中。
第四阶段是计算机网络的互联网化发展。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互联网协议的普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开始向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发展。
1983年,互联网基础设施标准规范TCP/IP成为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从此以后,互联网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和分享各种信息。
第五阶段是计算机网络的无线化发展。
21世纪初,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开始向无线网络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或移动通信网络(如2G、3G、4G和5G)实现随时随地的网络访问。
目前,我们正处于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物联网、5G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兴起,计算机网络正在变得更加智能化和普及化。
未来,计算机网络将成为支撑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机遇。
[精选]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精选]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7f68a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e.png)
[精选]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地面防空系统中的雷达和武器系统的终端设备是各自独立分散的,为了分享有限的信息资源,提高指挥效率,便将它们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终端之间联系无序,且与主机之间没有实行任何资源共享。
第二阶段: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冷战更加激烈,美国为了加强防空力量,建立了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
它由分布在各地的若干个计算机站组成,各个计算机站之间为互连系统,通过电话线路互联,但各个计算站是各自独立的。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通信功能取代了计算功能,网络对资源的管理功能有限。
第三阶段:三级结构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国防部建立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PSN(Packet Switched Network),它以传输数据为主的通信网。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通信子网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转发,而资源子网负责数据处理和作业服务。
这种网络结构对后来的因特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第四阶段:因特网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初,因特网(Internet)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因特网是由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全球性的计算机集合而成。
它利用各种协议进行通信,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因特网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因特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和交换信息,同时也促进了电子商务、在线娱乐、在线教育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不断进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因特网的规模不断扩大,覆盖了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网络,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
这些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通信和信息共享。
同时,因特网也逐渐成为了商业和科研的重要工具,带动了各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而未来则呈现出了一些明显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早期的计算机网络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主要是用于实现大型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最著名的早期计算机网络项目是美国的ARPANET,它于1969年建立,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基础。
在此之后,各个国家和组织纷纷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和通信。
2. 互联网的崛起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飞速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和娱乐的重要工具。
万维网的发明和WWW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真正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3. 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获取信息、进行在线支付、社交媒体等等。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对计算机网络的带宽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物联网的兴起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控制。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智能工厂和智能城市等项目开始出现。
物联网的兴起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二、计算机网络的未来趋势1. 5G时代的到来随着5G技术的商用化,计算机网络将迎来新的飞跃。
5G网络的高速和低延迟将使得更多的应用场景成为可能,例如自动驾驶、虚拟现实和远程医疗等。
5G将大幅提升计算机网络的性能,为未来的创新奠定基础。
2. 安全性与隐私保护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将更加注重数据的安全传输和隐私的保护,加强对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防范措施,确保用户的信息得到有效保护。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通过数据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的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历史发展、主要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历史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应用于军事和科学领域。
1969年,美国的ARPANE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广域网,标志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端。
1989年,蒂姆·伯纳斯-李提出了万维网的概念,使互联网进入了公众视野。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应用。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局域网开始兴起,使得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更加灵活和高效。
19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二、主要应用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领域:1. 互联网通信: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进行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实时通信等各种形式的交流。
2. 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蓬勃兴起。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企业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扩展其业务范围。
3. 在线教育: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在线教育成为可能。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各种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模式,通过共享计算资源,提供灵活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云计算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和个人的首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5. 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体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三、未来发展趋势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有以下几个主要趋势:1. 高速化: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网络传输速度将会不断提高。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设备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了现代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 第一阶段:单机操作时代(1960年代-1970年代)计算机发明之初,只有单台计算机,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远程操作和信息交流等功能,因此计算机网络还没有出现。
直到196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工业化生产的需要,计算机网络开始萌芽。
在这个阶段,人们使用了串口通信、打印机共享等方式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了最初的“点对点”网络,用于数据传输和远程操作。
但是由于网络规模小,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所以其功能十分有限。
2. 第二阶段:局域网时代(1980年代-1990年代)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大型机的出现,局域网逐渐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形式。
1980年代,以太网、令牌环、FDDI等技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
此时,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并可支持多种应用系统的同时运行。
3. 第三阶段:因特网时代(1990年代至今)1989年,因特网的诞生标志着计算机网络进入了新的时代。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开始向“广域”方向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资源和信息。
同时,万维网也随着Web技术的发展而兴起,使得人们可以在因特网上快速地访问各种信息资源。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革命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但是,随着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计算机网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未来趋势1. 无处不在的计算机网络未来,计算机网络将会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智能空气”,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和支持。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计算机网络发展史1. 前言2.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在上世纪50年代初,计算机还处于早期阶段,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用途。
当时的计算机之间主要是通过专用线缆进行连接,形成了最早的计算机网络。
这些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数据共享和远程访问,但规模较小,速度较慢。
3. ARPANET的诞生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为了解决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问题,启动了ARPANET项目。
ARPANET是全球第一个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它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数据包的方式传输信息。
ARPANET在1969年正式建成,并迅速发展起来。
它为后来的互联网奠定了技术基础。
4. 互联网的崛起上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构建一个全球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
在1973年,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项目启动。
互联网是基于TCP/IP协议族的计算机网络,它的目标是连接全世界的计算机,实现信息的全球共享。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上世纪80年代,互联网主要被科研机构、大学和军队使用,规模相对较小。
到了90年代初,互联网开始商业化,成为了商业和个人用户的主要工具。
随后,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和应用,成为了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重要工具。
5.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1世纪初,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通过无线网络技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获取信息和进行各种交流活动。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6. 的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的计算机网络将更加智能化、自主化和全球化。
人们可以期待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安全的通信环境。
计算机网络将继续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7.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全球化交流。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计算机网络发展的4个阶段概述:1、计算机-终端(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多个终端通信线路连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用户可以在自己办公室内的终端键入程序,通过通信线路传送到中心计算机,分时访问和使用资源进行信息处理,处理结果再通过通信线路回送到用户终端显示或打印。
这种以单个为中心的联机系统称做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
在主机之前增加了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用于处理终端的通信信息和控制通信线路,并能对用户的作业进行预处理,这台计算机称为"通信控制处理机"(CCP: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也叫前置处理机;在终端设备较集中的地方设置一台集中器(Concentrator),终端通过低速线路先汇集到集中器上,再用高速线路将集中器连到主机上。
2、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连网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ISO 制订了OSI RM成为研究和制订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标准的基础。
各种符合OSI RM 与协议标准的远程计算机网络、局部计算机网络与城市地区计算机网络开始广泛应用。
4、网络互连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各种网络进行互连,形成更大规模的互联网络。
Internet为典型代表,特点是互连、高速、智能与更为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从产生到发展,总体来说可以分成4个阶段。
第1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网络。
第一个远程分组交换网叫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实现了由通信网络和资源网络复合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个人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还是企业进行信息管理和业务拓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从网络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等方面,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一、网络的起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满足军队之间的信息交流需求,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研究。
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成功建立了第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NET,这标志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端。
二、网络的发展历程1. ARPANET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ARPANET逐渐扩大规模,连接更多的计算机。
它的成功激发了其他国家和组织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和研究。
2. 互联网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逐渐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代名词。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参与者。
1990年,互联网的门户网站和浏览器的出现使得互联网开始进入普通民众的视野。
3. 物联网的兴起:21世纪以来,物联网逐渐崭露头角。
物联网将大量的传感器、装置和其他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物联网的兴起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机遇。
三、网络的应用前景1. 云计算和大数据:云计算的兴起将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从个体的计算设备转移到云端服务器上。
这使得个人用户和企业能够方便地访问和共享各种资源。
大数据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通过对大规模数据集的分析,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商业价值。
2.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通过网络连接,海量的数据可以被传输和共享,从而为智能算法的训练和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3.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防篡改和可追溯等特点,成为了数字资产交易和信息安全领域的热门技术。
计算机网络为区块链技术的运作提供了庞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
四、未来的挑战和展望1. 网络安全: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我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然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里程碑和里程碑事件。
本文将为您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
一、早期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初期阶段。
当时的计算机主要是大型机,存储和处理能力非常有限。
几台计算机之间的联络主要通过电话线路完成。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被称为“点对点连接”,它主要用于实现电子邮件和远程终端访问等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数量的增加,人们意识到需要一种更为高效和可靠的网络结构。
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计划,这是一个早期的分组交换网络。
ARPANET采用了分组交换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这种方式将数据分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接收端再将这些小的数据包重新组装起来。
这种分组交换的方式使得数据传输更加高效和可靠,为后来的互联网奠定了基础。
二、互联网的诞生随着ARPANET的发展,互联网概念逐渐形成。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始资助若干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互联网连接,这些机构之间建立了一种名为TCP/IP的协议,该协议成为互联网的基石。
在1983年,互联网的主干网开始建设,这使得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能够互相通信。
此后,互联网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网络应用也开始出现。
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应用逐渐普及,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三、万维网的出现1990年代初,英国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它是一个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分布式超文本系统。
万维网的出现让人们能够通过超链接(即网页中的链接)快速浏览和访问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
这个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计算机网络发展史1. 早期的计算机通信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尝试在计算机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设计是为了实现远程终端访问主机的功能。
这些早期的网络通信方式主要依靠网络电报和专用方式线路。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和硬件成本高昂,这些网络系统并不普及。
2. 分组交换网络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分组交换网络的出现催生了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
分组交换网络将信息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
这种方式相比于之前的电路交换网络更加高效,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带宽。
同时,分组交换网络还具备更强的容错性,使得网络连接更加可靠。
最具代表性的分组交换网络就是今天广泛使用的互联网。
3. 互联网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开始崭露头角。
最初,互联网主要是由各大学和研究机构中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互联网的巨大潜力。
然后,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成为一种全球性的信息交流平台。
4. 网络协议的演进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协议的支持。
最初,互联网使用的是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这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协议也不断演进。
出现了诸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域名系统(DNS)、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等协议,使得互联网的应用更加丰富多样。
5. 无线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21世纪初,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无线网络的兴起。
人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有线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通信。
同时,智能方式等移动设备的普及,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崛起。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并享受各种网络服务。
6. 物联网的崛起物联网是近年来新兴的领域,指的是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网络。
物联网的出现使得各种设备可以相互连接和通信,实现了智能化的功能。
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都是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是指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互相连接而形成的一种网络系统。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以下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发展阶段:1. 起始阶段计算机网络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领域。
最初的网络架构采用的是分散式的结构,每个连接的计算机都是独立的实体。
2. 分组交换技术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随着分组交换技术的出现,计算机网络开始朝着现代意义上的互联网发展。
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分成小块进行传输,使数据传输更加高效和可靠。
3. 互联网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诞生了。
互联网是一个由多个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全球性网络,它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都能互相交流和共享信息。
4. 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普及开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交流平台。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在线交流等活动。
5.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21世纪初,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开始崭露头角。
人们不再局限于通过有线网络访问互联网,而是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享受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6.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发展近年来,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云计算使得计算和存储能力可以集中在云端,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资源。
物联网则将各种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到网络中,实现设备间的智能互联。
总结来说,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分散结构、分组交换、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发展概要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
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 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
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
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 (BSD4.1)上实现了TCP/IP。
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
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
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
随后替代了ARPANET 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
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 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20世纪60年代早期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20世纪60年代中期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网、用户资源子网。
终端用户可以访问本地主机和通信子网上所有主机的软硬件资源。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198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RM),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实现互连。
TCP/IP协议的诞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ATM技术、ISDN、千兆以太网交互性:网上电视点播、电视会议、可视、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图书馆等高速、可视化。
中国的网络发展史1、Internet的阶段性发展我国的INTERNET的发展以1987年通过中国学术网CANET向世界发出第一封E-mail为标志。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四大主流网络体系,即:中科院的科学技术网CSTNET;国家教育部的教育和科研网CERNET;原邮电部的CHINANET和原电子部的金桥网CHINAGBN。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围的电子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
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 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
国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
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1000万。
据中国Internet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
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890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2220万人。
中国目前有五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Internet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Internet骨干单位。
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140家。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八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
【网络的分类】按覆盖围分:局域网LAN(作用围一般为几米到几十公里)城域网MAN(界于WAN与LAN之间)广域网WAN(作用围一般为几十到几千公里)按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按信息的交换方式来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报文分组交换——出自《百度百科》点评:一九九三年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而在这十多年间在全球围引发了一场信息风暴,信息技术几乎触及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夸的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现代文明的生活将无从谈起。
计算机网络的历史由来及发展过程Internet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通过它,人类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
人们用各种名称来称呼Internet,如国际因特网络、因持网,互联网、交互网络、网际网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延伸和扩散,不断增添吸收新的网络成员,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从某种意义上说,Internet可以说是美冷战的产物。
这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在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
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矾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
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 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
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E-mail和FTP 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
1972年,全世界电脑业和通讯业的专家学者在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就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协议。
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即"通信协议"。
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至1974年,IP(Internet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议。
这两个协议定义了一种在电脑网络间传送报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
随后,美国国防部决定向全世界无条件地免费提供TCP/IP,即向全世界公布解决电脑网络之间通信的核心技术。
TCP/IP协议的核心技术的公开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大发展。
到1980年,世界上既有使用TCP/IP协议的美国军方的ARPA网,也有很多使用其它通信协议的各种网络。
为了将这些网络连接起来,美国人温顿·瑟夫(Vinton Cerf)提出一个想法:在每个网络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讯协议,在和其它网络通信时使用TCP/IP协议。
这个设想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诞生,并确立了TCP/IP协议在网络互联方面的地位。
80年代初,ARPANet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没有获得美国联邦机构合同的学校仍不能使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开始着手建立提供给各大学计算机系使用的计算机科学网(CSNet)。
CSNet是在其他基础网络之上加统一的协议层,形成逻辑上的网络,它使用其他网络提供的通信能力,在用户观点下也是一个独立的网络。
CSNet采用集中控制方式,所有信息交换都经过CSNet-Relay(一台中继计算机)进行。
以上这些网络都相继并入Internet而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Internet成为全世界各种网络的大集合。
Internet的又一次快速发展源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简称NSF)的介入,即建立NSFNET。
80年代初,美国一大批科学家呼吁实现全美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共享,以改进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抵御欧洲和日本先进教育和科技进步的挑战和竞争。
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共享他们非常昂贵的4台巨型计算机,希望各大学、研究所的计算机与这4台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
最初NSF曾试图使用ARPANet作NSFNET的通信干线,但由于ARPANet的军用性质,并且受控于政府机构,这个决策没有成功;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出资,利用ARPANET 发展出来的TCP/IP通讯协议,建立名为NSFNET的广域网。
1986年NSF投资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依利诺斯大学和康纳尔大学建立5个超级计算中心,并通过56Kbps的通信线路连接形成NSFNET的雏形。
1987年NSF公开招标对NSFNxT进行升级、营运和管理,结果IBM、MCI和由多家大学组成的非盈利性机构Merit获得NSr的合同。
1989年7月,NSFNET 的通信线路速度升级到了T1(1.5MbpS),并且连接13个骨干结点,采用MCI提供的通信线路和IBM提供的路由设备,Merit则负责NSFNET的营运和管理。
由于NSF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人N5FNET中,从1986年至1991年,NSFNET的子网从100个迅速增加到3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