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由(4)图像求得斜率 k=0.20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nmg =(M+Nm)a,整理得 a=M+mgNmn,即 k=M+mgNm,代入数据 得 M=0.44 kg。 (6)若保持木板水平,则所挂钩码总重力与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合 力提供加速度,即 nmg-μ[M+(N-n)m]g=(M+Nm)a,整理得 a=M1++μNmmgn-μg,可见 a-n 图线仍是直线,但不过原点,且 斜率变大,选项 B、C 正确。 答案:(3)0.39 (4)见解析 (5)0.44 (6)BC
(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 1 的装置放在水平 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 究加速度 a 与拉力 F 的关系,分别得到图 2 中甲、乙两条直线。 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 m 甲、m 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 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μ 甲、μ 乙,由图 2 可知,m 甲______m 乙, μ 甲______μ 乙(均选填“>”“=”或“<”)。
(3)对应于不同的 n 的 a 值见下表。n=2 时的 s-t 图像如图(b)所
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 2 位有效数字),将结果
填入下表。
n
123 4 5
a/(m·s-2) 0.20 0.58 0.78 1.00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 a-n 图像。从 图像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 合外力成正比。
创新角度二 实验器材的创新 2.(2019·广东化州二模)某小组同学用 DIS 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
考查点二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2.(2019·广东实验中学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中除了需要小车、砝码、托盘、细绳、附有定滑轮的长 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两根导线、复写纸、 纸带之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以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M1 为 横坐标,小车的加速度 a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 出的 a-M1 关系图线如图 2 所示。由图可分析得出: 加速度与质量成________关系(填“正比”或“反比”);图线不 过原点说明实验有误差,引起这一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平衡摩擦 力时长木板的倾角________(填“过大”或“过小”)。
答案:(1)天平 刻度尺 (2)反比 过大 (3)① 0.5
[关键点拨] 1.小车的加速度 a 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 M 成反比,实验 采用化曲为直的思想,作出 a-M1 图线,如果图线是一条过原点 的直线,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平衡小车的摩擦力时,不给小车牵引力,使打点计时器打出 的纸带点迹间隔均匀。 3.无论是 a-F 图线,还是 a-M1 图线,当轨道倾角过大时,图线 均是一条与 a 轴有交点的倾斜直线。
3.(2020·宁夏育才学校模拟)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 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 量不变,用钩码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根据打点计 时器在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迹计算小车运动的 加速度。
(1)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 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 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 5 个计数点 A、B、C、D、E,相邻 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 4 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 A 点 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 50 Hz 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 a =________m/s2。(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弹簧测力 计测量小 车所受的 拉力,钩 码的质量 不需要远 小于小车 质量,更 无需测钩 码的质量。
板,无须平衡摩擦 力。 2.力传感器测量滑块 所受的拉力,钩码 的质量不需要远小 于滑块质量,更无 须测钩码的质量。 3.用光电门代替打点 计时器,遮光条结 合光电门测得滑块 的末速度,由刻度 尺读出遮光条中心 初始位置与光电门 之间的距离,由运 动学公式求出加速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实 物理规律。
实验原理
验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 1.保持质量不变,探
目 关系。
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F
的 3.学会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 的关系。
数据的方法。
2.保持合外力不变,
实 验 器 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
小木低车板压、、交一小流端 盘 电附、源有夹、定子导滑、线轮细、的绳天长、平、M3像.作的,出关确a系定F。图a与像F和、aM图的M1
(3)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 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 a-F 关系图线,如图丙 所示,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 O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 线 上 部 弯 曲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目的是平衡摩擦力。 (2)由逐差法求解加速度,a=xCD+xDE2-T2xAB+xBC,其中 xAB =3.90 cm,xBC=4.90 cm,xCD=5.90 cm,xDE=6.90 cm,T=0.1 s,则 a=1.0 m/s2。 (3)由 a-F 图像可知,当加速度为 0 时,外力 F≠0,图线不过原 点 O 的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够。小车的加速 度实际是 a=M+1 mmg,开始时,由于满足 M≫m,图线斜率近 似为M1 ,其图线近似为直线,随着 m 的增大,a-F 图线的斜率不 再是M1 ,而是M+1 m,故图线上部是弯曲的。
[创新点分析] (1)系统总质量不变,由 nmg=(M+Nm)a 可知,a 与 n 成正比, a-n 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无须满足 m≪M 的条件。 (2)利用传感器记录时间和小车的位移,直接绘制 s-t 图像,以确 定小车的加速度。
解析:(3)根据题图(b)可知,当 t=2.00 s 时,位移 s=0.78 m, 由 s=12at2,得加速度 a=2t2s=0.39 m/s2。 (4)描点及图像如图所示。
(3)不平衡摩擦力,对于木块有 F-μmg=ma,a=mF-μg,图像 的斜率大的木块的质量小,纵轴截距绝对值大的动摩擦因数大, 因此 m 甲<m 乙,μ 甲>μ 乙。
答案:(1)AD (2)远小于 (3)< >
[关键点拨] 1.长木板上滑轮的高度可以调节,以使牵引小车(木块)的细绳 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2.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要调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 车(木块)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木块)受的 摩擦阻力。此时,不要把悬挂砝码桶的细绳系在小车(木块)上, 即不要给小车(木块)加任何牵引力,要让小车(木块)拖着纸带 运动。
(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 探究加速度 a 与所受外力 F 的关系,他们在轨道 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 条 a-F 图线,如图 3 所示。图线________(填“①”或“②”) 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 m= ________kg。
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
斜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 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 ________(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木块和 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
刻度尺、砝码。
关系。
(一)由教材经典实验把握关键要点 考查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 1 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 系。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
(二)由高考创新实验做到迁移发展
实 验 装 置 图
1.气垫导轨代替长木
实 验 创 新 点
1.实验方案的 改进:系统总 质量不变化, 改变拉力得到 若干组数据。 2.用传感器记 录小车的时间 t与位移x,直 接绘制xt图像 。 3.利用牛顿第 二定律求解实 验中的某些参 量,确定某些 规律。
1.用传感器 与计算机 相连,直 接得出小 车的加速 度。 2.图像法处 理数据时 ,用钩码 的质量m代 替合力F, 即用am图 像代替aF 图像。
解析:(1)实验中细绳要保持与长木板平行,A 项正确;平衡摩 擦力时不能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这样 无法平衡摩擦力,B 项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木块, C 项错误;平衡摩擦力后,改变木块上的砝码的质量时,不需 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 项正确。 (2)由整体法和隔离法得到细绳的拉力 F=Ma=MMm+gm=1+1Mm mg,当砝码桶和桶内砝码的质量 m 远小于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 总质量 M 时,可得 F≈mg。
3.实验条件:M≫m。只有如此,砝码桶和砝码的总重力 mg 才
可视为小车(木块)受到的拉力。 4.一先一后:改变拉力和小车(木块)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 (木块)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木块),且应在小车(木块)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木块)。
5.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则其 a­ F 图线将不是一条过原点的 直线,而是一条与 F 轴有交点的倾斜直线。
图(b)
图(c)
(5)利用 a-n 图像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_kg(保留 2 位 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 g=9.8 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A.a-n 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解析:(1)实验中需要用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拉 力,需测量托盘的质量,所以还需要天平。实验中需要用刻度 尺测量纸带上点迹间的距离,从而得出加速度,所以还需要刻 度尺。 (2)a-M1 图像是一条直线,a 与 M 成反比;图像在 a 轴上有截距, 这是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角过大造成的。 (3)由题图 3 中图线①可知,当 F=0 时,a≠0,即细线上没有拉 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所以图线①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 根据 F=ma 得 a-F 图像的斜率 k=m1 ,由 a-F 图像得图像斜率 k =2,所以 m=0.5 kg。
图(a)
(1)将 5 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 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 n(依次取 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 N-n 个
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
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 t 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 s,绘制 s-t 图像,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 a。
度。
创新角度一 实验原理的改进 1.(2016·全国卷Ⅲ)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
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 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 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 中可用的钩码共有 N=5 个,每个质量均为 0.010 kg。实验 步骤如下:
答案:(1)平衡小车运动中受到的摩擦阻力 (2)1.0 (3)没有平衡 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够 未满足拉小车的钩码质量远小于小 车质量
[关键点拨] 1.利用纸带求小车的加速度时应采用逐差法。 2.无论是 a-F 图线,还是 a-M1 图线,图线末端向下弯曲的原因 均是 M≫m 的条件没有得到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