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管理指南阶段缺陷清除率指南

合集下载

CMMI5文档之量化项目管理指引

CMMI5文档之量化项目管理指引

量化项目管理指引文档编号:FHI_CMMI_QPM_GUI文档信息:量化项目管理指引文档名称:量化项目管理指引文档类别:CMMI方针密级:内部秘密版本信息:1.3建立日期:2016-1-22创建人:EPG批准人:李庆林批准日期:2016.2.25存放位置:集成公司组织资产库/组织标准过程编辑软件:Microsoft Office 2003 中文版文档修订记录*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目录1.目的(Purpose) (6)2.适用范围(Scope) (6)3.作业指引 (6)3.1.设定项目质量流程绩效目标 (6)3.1.1.取得公司发布的质量流程绩效目标 (6)3.1.2.执行What-If分析 (6)3.1.3.建立项目质量流程绩效目标 (7)3.1.4.配置项目资源与时程 (7)3.1.5.选择项目组合已定义流程 (7)3.2.管理项目执行绩效 (8)3.2.1.汇总项目执行数据 (8)3.2.2.分析项目执行绩效 (8)3.2.3.监控项目执行绩效 (9)3.2.4.前置作业 (9)3.2.5.了解公司的数据分布及属性 (9)3.2.6.决定数据汇总的方法 (9)3.2.7.将资料依据汇总要求,汇总整理 (9)3.2.8.将数据依据项目立案日期进行时间序列排序 (10)3.3.评估及选择管制图 (10)3.3.1.X-BAR和R Charts (10)3.3.2.X-BAR和S Charts (10)3.3.3.XmR Chart (10)3.3.4.np Chart (10)3.3.5.p Chart (11)3.3.6. c Chart (11)3.3.7.u Chart (11)3.4.建立管制界限 (11)3.4.1.常态分配分析 (11)3.4.2.执行I-MR分析 (11)3.4.3.识别Outliers (12)3.4.4.建立试行管制界限(Trial Limit) (12)3.4.5.建立确认管制界限(Confirmed Limit) (13)3.4.6.建立流程绩效基准 (13)3.5.建立流程绩效模型 (14)3.5.1.决定质量流程绩效目标 (14)3.5.2.执行回归分析数据 (14)3.5.3.发布流程绩效模型 (15)3.6.执行蒙地卡罗模拟分析 (15)3.6.1.设定仿真分析设定参数数据 (15)3.6.2.设定决定参数 (16)3.6.3.执行模拟分析 (16)3.6.4.选择组合已定义流程 (17)4.量化项目管理作业摘要 (17)4.1.目的 (17)4.2.设定项目质量流程绩效目标 (17)4.2.1.取得公司发布的质量流程绩效目标 (18)4.2.2.执行what-if分析 (18)4.2.3.建立项目质量流程绩效目标 (18)4.2.4.配置项目质量流程绩效目标 (19)4.3.选择项目组合已定义流程 (19)4.3.1.设定分析条件 (19)4.3.2.执行模拟分析 (19)4.3.3.选择组合已定义流程 (20)4.4.项目执行数据收集 (20)4.4.1.将资料依据汇总要求,汇总整理 (20)4.4.2.将数据依据项目立案日期进行时间序列排序 (20)4.5.执行量化项目监控 (20)4.5.1.统计分析工具与技术 (21)4.5.2.常态分配检验 (21)4.5.3.监控项目执行状态管制界限 (21)4.5.4.识别outlier与根因分析 (21)4.5.5.执行流程能力分析 (22)4.5.6.执行Prediction分析 (22)5.裁剪指南(Tailoring Guidelines) (22)6.相关文档(Relevant Documents) (23)7.参考资料(References) (23)1. 目的(Purpose)本指引文件之目的在于量化项目管理流程领域,以量化的方式管理项目,以达成项目既定的质量及流程绩效目标。

CMMI5文档之缺陷管理规程

CMMI5文档之缺陷管理规程

缺陷管理规程文档编号:FHI_CMMI_VER _PRD_BUGM文档信息:缺陷管理规程文档名称:缺陷管理规程文档类别:CMMI规程密级:内部秘密版本信息:1.1建立日期:2016-1-5创建人:EPG批准人:李庆林批准日期:2016.2.25存放位置:集成公司组织资产库/组织标准过程编辑软件:Microsoft Office 2003 中文版文档修订记录目录1、简介 (4)1.1 文档目的 (4)1.2 适用范围 (4)1.3 术语表 (4)1.4 参考资料 (4)2、项目缺陷预测 (5)2.1概述 (5)2.2入口准则 (5)2.3参与人员 (5)2.4预测方法 (5)2.4.1类似项目的质量目标预测 (5)2.4.2新项目的质量目标预测 (5)2.4.2里程碑阶段的缺陷级别预测 (5)3、项目缺陷跟踪 (6)3.1项目缺陷跟踪概述 (6)3.2实际缺陷数据的记录 (6)3.3缺陷解决 (6)3.4缺陷跟踪 (6)3.5产生实际缺陷数据 (7)4、缺陷分析 (7)4.1质量目标分析 (7)4.2测试用例分析 (7)5、附录 (7)5.1缺陷类型 (7)5.2缺陷严重程度 (8)1、简介软件缺陷是指那些使软件的行为方式与需求或客户要求不一致的东西。

软件产品质量的特性在实践中体现在缺陷上,缺陷管理的目标是提交缺陷尽量少的软件。

如何计划和管理质量控制活动,作为质量特性的缺陷管理非常重要,它包括缺陷的估计、缺陷数据的采集、跟踪与分析。

1.1文档目的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定义缺陷估计的内容和方法,缺陷跟踪过程以及缺陷分析内容和方法。

1.2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公司的所有软件项目。

1.3术语表●项目规模:代码行、功能点或工作量(人时),本规程指工作量。

●缺陷注入率:单位规模(人时)的缺陷数。

●里程碑阶段缺陷级别:里程碑阶段(需求、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阶段)的缺陷占总缺陷数的百分比。

《CMMI体系介绍》课件

《CMMI体系介绍》课件

CMMI的框架结构
级别和域
CMMI定义了不同级别(如初 始级、管理级等)和域(如开 发、服务等),以表示组织的 不同能力水平。
过程领域
CMMI包含多个过程领域,每 个领域都描述了实现高质量过 程的最佳实践。
主要组件
CMMI由模型、域指南、过程 指南和模型内容组件等多个主 要组件构成,共同帮助组织实 施和改进过程能力。
CMMI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CMMI可以帮助组织提高过程效率和质量,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并提供稳定的开发和管理能 力。
劣势
实施CMMI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也需要组织全员的参与和支持才能取得成功。
改进建议
为了使CMMI实施更有效,建议根MMI的案例分享
《CMMI体系介绍》PPT 课件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是一个用于评估和改进组织过 程能力的框架。本课件将介绍CMMI的定义、框架结构、实施方法、优势和劣 势,并分享CMMI的案例。
CMMI是什么?
CMMI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组织过程能力的框架。它的初衷是帮助组织提高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并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案例一:成功案例
案例二:问题和经验
某公司通过实施CMMI提高了 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和项目 管理能力,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某公司在CMMI实施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和经验,包括团队合 作、变革管理和持续改进。
案例三:业务影响
CMMI的实施对某公司的业务 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包括 提升品牌形象、拓展市场份额 和增加盈利能力。
CMMI的实施方法
1
实施流程
实施CMMI需要定义目标、建立度量和收集数据、改进过程,以及培训和支持等 流程。

CMMI文件-(组织度量数据表)

CMMI文件-(组织度量数据表)

28.00% -2.00%
1.3
1.5
99.00% 99.00%
项目n
过程能力基线
序号
度量 度量名称 度量单位
度量含义
1 研发生产率
代码行/人月
产品规模/实际研发总工作量
2 缺陷密度
缺陷/KLOC
发布前识别的缺陷数/产品规模
3 产品质量
缺陷/KLOC 产品发布前识别并遗留缺陷数/产品规模
4 总缺陷识别效率
%
研发阶段缺陷/总缺陷
5 规模估计偏差
% (产品规模-产品计划规模)/产品计划规模
6 成本估计偏差
%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计划成本
7 进度估计偏差
%
(实际工期-计划工期)/计划工期
8 工作量估计偏差
%
(实际工作量-计划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9 研发工作量比例
%
研发类工作量/实际工作量
10 评审效率
缺陷/人时
评审发现的缺陷数/评审工作量
11 缺陷清除率
% 产品发布前清除的缺陷数/产品发布前总缺陷
12
项目1
1100 6.4
0.05 90.00% 20.00% 10.00% 13.00% 13.00% 13.00%
1 99.00%
项目
项目2 项目3
1400
600
9.3
3.5
0.10.02来自96.00% 80.00%
30.00% -8.10%
25.00% -5.00%
28.00% -2.00%
28.00% -2.00%

cmmi项目策划阶段实施指南

cmmi项目策划阶段实施指南

cmmi项目策划阶段实施指南English VersionCMMI Project Planning Stage Implementation GuideThe Project Planning stage is a critical phase in the CMMI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process. It set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ntire project by defining the scope, objectives, resources, and schedule.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provide a step-by-step guide on how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Project Planning stage in a CMMI-compliant project.1. Define the Project Scope:The first step in the Project Planning stage is to clearly define the scope of the project. This includes identifying the goals, requirements, constraints, and assumptions of the project. It is important to involve all stakeholders in this process to ensure alignment and agreement on the project scope.2. Establish Project Objectives:Once the project scope is defined, the next step is to establish the project objectives. These objectives should be 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and time-bound (SMART). They should align with the overall goal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provide a clear direction for the project team.3. Allocate Resources:After defining the scope and objectives, the next step is to allocate resources for the project. This includes identifying the necessary human resources, equipment, facilities, and budget required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project. 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to avoid any delays or cost overruns.4. Develop the Project Schedule:Once the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the project schedule should be developed. This involves creating a timeline that outlines the tasks, milestones, and deadlines for the project. The schedule should be realistic and achievable, taking into account any dependencies or constraints that may impact the project timeline.5. Monitor and Control the Project:Throughout the Project Planning stage, it is important to monitor and control the project progress. This involves tracking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 identifying any deviations from the plan, and taking corrective actions as needed. Regular communication and reporting are essential to ensure that the project stays on track.By following these steps, project managers can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Project Planning stage in a CMMI-compliant project. This will help ensure that the project is delivered on time, within budget, and meets the quality standards set by the organization.中文翻译:CMMI项目策划阶段实施指南项目策划阶段是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CMMI管理指南阶段缺陷清除率指南

CMMI管理指南阶段缺陷清除率指南

银行阶段缺陷清除率指南文档信息:版本:V1.0.0类别:指南密级:内部状态:非受控修订内容:目录1. 引言...........................................................................................................................................目的...........................................................................预期读者.......................................................................术语表.........................................................................参考资料......................................................................2. 阶段缺陷清除率DRE模型基本数学定义.................................................................................3. 阶段缺陷清除率DRE应用示例................................................................................................1.引言1.1.目的本文档目的是为理解阶段缺陷清除率的数学定义及计算提供指引;1.2.预期读者1、软件开发中心及总行相关部门领导和主管2、EPG全体成员3、项目组全体成员1.3.术语表无1.4.参考资料无2.阶段缺陷清除率DRE模型基本数学定义计算阶段缺陷清除率Phase DRE的步骤:●考察开发过程中哪些活动会为产品注入缺陷●考察开发过程中哪些活动会从产品中清除缺陷一般的,注入缺陷的活动执行结束后,会相应地发起缺陷清除活动;如果活动与生命周期阶段一致,可以认为是阶段的缺陷注入和清除;当考察阶段缺陷注入和清除率时,需要注意一个阶段可能包含多个缺陷注入活动和多个缺陷清除活动;●执行完缺陷清除活动j之后,分析发现的缺陷,按照这些缺陷的注入原因分别统计缺陷数,并填入上表中相应的位置如上表:清除活动j一共发现了D j个缺陷,注入活动1到i分别注入了D1j、D2j、…D ij个缺陷;●项目执行完成时,注入和清除活动都被执行,上表就被填写完毕●可计算缺陷清除活动j的清除率:解释:分子很显然,是这个清除活动j发现的缺陷总数分母实际上是在进入清除活动j的入口处产品中还遗留的缺陷数,它是:●清除活动j之前执行的所有注入活动注入的缺陷总数●清除活动j之前执行的所有清除活动发现的缺陷总数两者之间的差值;注意:理论上,产品中的缺陷个数是无法得知的,因此缺陷清除率模型有个假设前提:●忽略产品中那些没有被发现的缺陷3.阶段缺陷清除率DRE应用示例假定一个项目有4个主要的活动能够注入缺陷,分别是:●需求定义●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项目生命周期也有同名的4个阶段;同时,开发过程有6个主要的活动能够清除缺陷,分别是:●需求评审需求定义之后、概要设计之前●概要设计评审概要设计之后、详细设计之前●详细设计评审详细设计之后、编码之前●单元测试编码之后●代码评审编码之后●系统测试编码之后并且项目在交付后进行缺陷对应期间也记录、统计了交付后发现的缺陷;项目执行完毕后统计到的缺陷数按照注入和清除活动划分,得下表:于是:详细设计评审的DRE = 100 / 69+129+500-35+68 100% = 17%系统测试的DRE = 195 / 69+129+500+393-35+68+100+415+230 100% = 80%考察编码阶段的缺陷清除率时,这个阶段包含了两个缺陷清除活动:单元测试和代码评审;于是,单独考察其中一个活动的缺陷清除率就意义不大了,因为我们认为只要两个活动合起来能够尽可能多的清除缺陷就可以了,单一活动清除率的高低并不重要;因此将单元测试和代码评审合起来作为对编码阶段结束的一个检查点,那么编码阶段的缺陷清除率应该是:415+230/69+129+500+393-35+68+100 100% = 73%当然,单独考察一个活动的缺陷清除率也可以;还可以计算某个缺陷清除活动之前所有清除活动总的缺陷清除率,例如:交付前所有缺陷清除活动总的DRE:1091 – 48/1091 100% = %系统测试前所有缺陷清除活动总的DRE:/1091 100% = %。

CMMI评估问答记录EPG和QA定稿版

CMMI评估问答记录EPG和QA定稿版

C M M I评估问答记录E P G和Q A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Scripted questions for EPG/QA FARSession: Date and Time: Duration:我们的质量保证计划是这样来编制的:在一个项目的里程碑进度计划制定出来后,我们开始编制《质量保证计划》,编制前我们会参考组织资产库里面历史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数据和查询OSSP里面定义的这类项目需要满足的质量目标。

再结合本项目的特征确定项目的质量要素和质量目标,质量要素可能包括进度偏差、工作量偏差、成本偏差、质量成本、生产率、需求稳定指数、系统测试缺陷密度、系统测试缺陷清除率、验收测试缺陷密度等等。

同时我们还会根据这些质量项定义这些质量项的检查时间点、频率、参与的人员、以及这些质量目标要在哪些活动中进行检查。

另外还要去定义整个质量活动的过程安排以及过程质量的检查安排,一般一个项目我们会安排检查的几个主要过程域有项目规划活动、项目监督与控制活动、需求开发与管理活动、统测试活动、配置管理活动等等以上这些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我会把这些都写入《质量保证计划》里,纳入整体项目计划中,然后进行评审,最后会得到公司高层的批准。

2、过程审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我们的过程审计工作是这样开展的:我们在项目规划期间会制定《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保证计划中会包括过程审计的活动安排(活动安排有:1、对阶段工作的审计 2、对重大问题的审计 3、对决策活动的审计 4、对配置管理的审计等等),同时还包括每项活动审计的时间点、时机、频率、参与的人员等等。

主要手段是采取检查单的形式来进行审计,检查单里面包括针对这个项目定义好的检查项,这些检查项都是一些比较客观的是非题,检查项根据每个项目的不一样,我们都会制定出不同的检查项,以此来审计整个过程。

缺陷管理指南

缺陷管理指南

缺陷管理指南北京博微广华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翻版必究)变更记录目录1.目的 (3)2.适用范围 (3)3.缺陷定义 (3)3.1.缺陷产生的原因 (3)3.2.缺陷的定义 (4)4.缺陷报告 (4)4.1.缺陷类型 (5)4.2.缺陷的严重程度 (7)4.3.缺陷的优先级 (10)4.4.缺陷描述 (11)5.缺陷跟踪 (12)5.1.缺陷的生命周期 (12)5.2.缺陷状态的跟踪 (14)6.缺陷结果分析 (15)1.目的本文对规范缺陷上报、缺陷的处理流程及缺陷分析进行详细说明,以提高测试效率,确保软件测试目的的实现。

2.适用范围1)软件项目集成测试阶段(即软件开发阶段的测试)、系统测试阶段和系统维护阶段。

2)能验证阶段。

3)客户反馈的问题。

3.缺陷定义3.1缺陷产生的原因1)软件项目自身问题引起的●软件需求定义不够清晰,导致设计目标偏离客户的需求。

●软件系统结构非常复杂而又无法构造成一个有序的层次结构或者组件结构,从而导致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新技术的应用导致涉及技术和兼容性的问题事先没有考虑周到。

2)软件项目管理的问题●项目计划不够完善,对质量、资源、任务、成本的平衡性把握不好,容易压缩需求分析、评审、测试的时间从而遗留较多缺陷。

●项目流程不够完善,存在较多的随机性和缺乏严谨的内审和评审机制。

●沟通不够流畅,导致不同阶段、不同团队的开发人员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

3.2缺陷的定义●从产品内部看,软件缺陷是软件产品在需求定义,开发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错误。

●从外部看,缺陷就是软件项目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4.缺陷报告为了准确、清楚地描述缺陷,现定义软件缺陷的属性,如下表所示:4.1缺陷类型“缺陷类型等级”的概念,当一个缺陷同时符合几个缺陷类型的特征时,其缺陷类型以“缺陷类型等级”较高的类型为准。

建议缺陷类型等级如下(’>’左侧表示等级高):安全性问题>稳定性问题>性能>需求>数据内容错误>安装兼容性>刷新问题>用户界面>建议性>功能4.2缺陷的严重程度Bug的严重级别指的是软件缺陷对软件质量的破坏程度严重:软件缺陷对软件质量的破坏程度严重。

CMMI质量管理体系——软件测试缺陷管理

CMMI质量管理体系——软件测试缺陷管理

模块间接口 模块内接口 公共数据使用
分支不正确
重复的逻辑
忽略极端条件
不必要的功能
需要进行逻辑分析,进行代码修改,如循环 误解
条件等
条件测试错误
循环不正确
错误的变量检查
计算顺序错误
逻辑顺序错误
等式错误
缺少运算符
等式、符号、操作符或操作书错误,精度不 够、不适当的数据验证等缺陷。
错误的操作数 括号用法不正确 精度不够
2
缺陷管理
软件测试中经常使用各种术语来描述软件出现的问题,如下一 些通用的术语:
软件错误(Software Error) 软件缺陷(Software Defect) 软件故障(Software fault) 软件失效(Software failure)
区分这些术语很重要,它关系到测试工程师对软件失效现象 与机理的深刻理解.由于软件内部逻辑复杂,运行环境动态变 化,且不同的软件差异可能很大,因而软件失效的机理可能也 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总的来说,软件失效的机理可描述为:
每个报告只针对一个软件缺陷。在一个报告中报告多个软件缺陷的弊端是常常会导致缺陷部分被注意和修复,不能得到彻底的修正。
2. 可以再现
提供缺陷的精确操作步骤,使开发人员容易看懂,可以自己再现这个缺陷,通常情况下,开发人员只有再现了缺陷,才能正确地修复 缺陷。
3. 完整统一
提供完整、前后统一的软件缺陷的步骤和信息,例如:图片信息,Log文件等。
10
缺陷优先级
缺陷的优先级是根据用户对缺陷修改的时间要求划分的,具体 如下:
序号 1 2 3 4
优先等级 P1 P2 P3 P4
紧急程度 立即解决 高优先级
正常排队 低优先级

CMMI-过程裁剪准则和指南

CMMI-过程裁剪准则和指南

过程裁剪准则和指南广东×××监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修订历史记录目录1目的 (4)2名词术语 (4)3裁剪原则 (4)4裁剪流程 (4)5裁剪依据、要素和尺度 (5)6裁剪方法 (6)7裁剪指南 (6)7.1裁剪过程 (6)7.1.1 删减过程 (6)7.1.2 合并过程 (6)7.1.3 增加过程 (6)7.2裁剪活动 (7)7.2.1 删减活动 (7)7.2.2 裁剪活动频度 (7)7.2.3 裁剪活动正式度 (7)7.3裁剪方法和工具 (7)7.4裁剪度量 (7)7.5裁剪评审及会议 (7)7.6裁剪模板 (7)1目的公司的标准软件过程(OSSP)是在考虑了公司软件项目开发的共性特点,并遵照CMMI过程改进模型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每个软件项目却因为自身的特点而具有个性的特征。

编制《过程裁剪准则和指南》的目的就是指导软件项目组根据自身特点裁剪公司的标准软件过程,以形成项目定义过程(PDP)。

2名词术语2.1OSSP(Organizational Standard Software Process)::组织标准软件过程。

组织级的、考虑了所有项目特征的标准软件过程,包括软件项目生命周期及其裁剪指南。

2.2 PDP(Project Defined Process):项目定义过程,是从组织标准过程集合裁剪出的针对项目自身特点的过程。

2.3 EPG (Engineering Process Group):工程过程组,负责公司内部的过程定义、维护和改进的专家组。

3裁剪原则项目裁剪组织标准软件过程的一般原则:➢如果顾客对过程提出要求,则必须遵循;➢遵循OSSP中的各个过程中提出的裁剪指南;➢过程裁剪后不得降低工程师的生产率;➢裁剪后应保证产品的质量;➢裁剪后不得降低对工作进展的可视性(跟踪);➢裁剪后不会对产品增加不必要的管理和控制;➢裁剪后的活动能有足够的人力支持;➢在成本核算上,裁剪后的活动是有效的,经费能足以支持;➢裁剪过程必须可控;➢裁剪结果需得到一致的认可。

CMMI5文档之缺陷管理规程

CMMI5文档之缺陷管理规程

缺陷管理规程文档编号:FHI_CMMI_VER _PRD_BUGM文档信息:缺陷管理规程文档名称:缺陷管理规程文档类别:CMMI规程密级:内部秘密版本信息:1.1建立日期:2016-1-5创建人:EPG批准人:李庆林批准日期:2016.2.25存放位置:集成公司组织资产库/组织标准过程编辑软件:Microsoft Office 2003 中文版文档修订记录版本编号或者更改记录编号变化状态简要说明(变更内容和变更范围)修改日期变更人批准日期批准人V1.0 C 创建2016-1-5 张娜娜2016-2-25 李庆林V1.1 M 文档编号去掉版本号2016-4-17 邓沛沛2016-4-17 李庆林*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目录4 1、简介...........................................................................................................................................1.1 文档目的 (4)1.2 适用范围 (4)1.3 术语表 (4)1.4 参考资料 (4)5 2、项目缺陷预测...........................................................................................................................2.1概述 (5)2.2入口准则 (5)2.3参与人员 (5)2.4预测方法 (5)2.4.1类似项目的质量目标预测 (5)2.4.2新项目的质量目标预测 (5)2.4.2里程碑阶段的缺陷级别预测 (5)3、项目缺陷跟踪...........................................................................................................................63.1项目缺陷跟踪概述 (6)3.2实际缺陷数据的记录 (6)3.3缺陷解决 (6)3.4缺陷跟踪 (6)3.5产生实际缺陷数据 (7)7 4、缺陷分析...................................................................................................................................4.1质量目标分析 (7)4.2测试用例分析 (7)7 5、附录...........................................................................................................................................5.1缺陷类型 (7)5.2缺陷严重程度 (8)1、简介软件缺陷是指那些使软件的行为方式与需求或客户要求不一致的东西。

(完整)cmmi评估测试人员访谈问题集锦

(完整)cmmi评估测试人员访谈问题集锦

系统测试访谈角色定义:系统测试人员姓名: 负责项目:1.是否成立了独立的测试组?测试人员在项目中测试的职责?是,软件开发部有独立的测试组。

测试组包括测试组组长与测试人员.测试组长:编写测试计划,编写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人员:编写测试用例,搭建测试环境,在TD中对缺陷进行跟踪管理,进行缺陷统计分析.2.你是如何了解到你是项目中的成员?VER GP2.4 项目中的任务是什么?在立项前收到《立项通知书》,项目经理组织立项会议,明确了项目人员的角色与职责.在项目计划阶段,由项目经理将项目组织架构图及其角色与职责记录在《项目计划》中,以便项目组人员查看.任务: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搭建测试环境,进行缺陷统计分析,系统测试分析,通过TD对缺陷进行跟踪管理,进行回归测试,通过对缺陷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以及项目中存在的风险等。

3.你参与了哪些方面的同行评审?同行评审流程?我参与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用例的评审。

同行评审包括正式同行评审和非正式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的流程如下:当工作产品完成后,由作者根据《同行评审计划》口头提出评审申请。

由项目经理发出《同行评审通知》,组织评审,准备待评审的工作产品并确认待评审的工作产品是否完成,通知与会人员(专家、主持人、记录者)并确认评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正式评审的主持人一般由产品研发经理来担任。

在评审会议之前检查工作产品,发现其缺陷,为参加评审会议做准备,并填写《同行评审准备表》。

由项目经理组织该次评审,由主持人和评审组、作者对待评审的工作产品进行评审,评审组参加评审,识别缺陷,提出问题,给出改进建议;主持人给出评审结论和意见,总结整理《同行评审报告》,如果需要复核,主持人制定复核人。

评审人员将评审出来的问题反馈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确认后指派给工作产品作者;工作产品作者根据《同行评审报告》中所记录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并确保评审出的问题得到解决。

4.你什么时候开始制定测试计划?是否发生过变更,如何进行变更?NTOA/DXJW/NTIT:在需求阶段后期系统测试工程师根据《项目计划》制定《系统测试计划》其中包含:测试目的,测试范围,测试策略,测试进度,测试进入口准则,出口准则,测试环境,辅助工具,人员安排等内容。

CMMI-管理-指南-度量数据采集指南

CMMI-管理-指南-度量数据采集指南

CMMI-管理-指南-度量数据采集指南银行度量数据采集指南文档信息:版本:V1.0.0类别:指南密级:内部状态:非受控目录1. 引言 (1)1.1.目的 (1)1.2.预期读者 (1)1.3.术语表 (1)1.4.参考资料 (1)2. 度量数据采集 (2)2.1.评审 (3)2.2.需求变更 (3)2.3.缺陷 (5)2.4.周报、任务执行 (3)2.5.需求管理 (16)2.6.质量保证 (17)2.7.制定计划、估算、计划调整 (17)3. 附录 (19)4. 附件 (19)1.引言1.1.目的本指南详细说明了度量过程中基础数据采集的相关要求和采集方法,以指导具体实施人员的度量数据采集工作。

1.2.预期读者1.软件开发中心及总行相关部门领导和主管;2.EPG全体成员;3.项目组度量相关人员;1.3.术语表●RPM (Rational Portfolio Manager):项目组合管理工具●Butter Fly: 项目缺陷和需求变更管理工具1.4.参考资料无2.度量数据采集度量数据采集分为“评审”,“需求变更”,“缺陷”,“周报、任务执行”,“需求管理”,“质量保证”,“制定计划、估算、计划调整”七个部分。

度量数据采集触发条件评审评审结束的时候需求变更业务人员提出需求变更,经过项目经理分析接受后缺陷缺陷提交、修复、关闭的时候周报任务执行每周结束的时候提交周报任务执行开始时、完毕后需求管理定期对需求进行汇总管理;当需求变更发生时,需要对需求管理相关文档进行维护。

质量保证按照项目质量保证计划对过程、产品进行审计制定计划估算计划调整项目开始时按照组织标准过程定期进行估算工期发生变化时2.1.评审1.评审组织者在完成评审的后,根据评审会议结果和问题处理结果撰写《评审问题列表及报告》。

2.度量数据采集人员获取《评审问题列表及报告》中的“所评审产品规模”、“评审耗用总工时”,并合计“评审问题严重程度分类统计”的数据。

软件测试-软件缺陷管理指南

软件测试-软件缺陷管理指南

缺陷管理指南修订历史记录1.0目的通过建立物理配置库的设立,规范各配置库目录的设立原则,确保配置库的统一与规范,确保项目产品得到有效的管理与运用,提高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缺陷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缺陷的出现率,从而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细分为:1)从缺陷发生到结束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跟踪管理,尽可能发现所有的缺陷,确保每个被发现的缺陷都能够被解决;2)收集缺陷数据并根据缺陷趋势图识别测试过程的阶段;可以通过缺陷趋势图来确定测试过程是否结束;3)在已收集到的缺陷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缺陷出现的原因、类型和规律,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该类型缺陷再次出现,并在开发过程的早期阶段予以确定,起到缺陷预防的作用,并作为组织的过程财富。

本指南规定了缺陷管理流程以及缺陷统计分析要求,项目组必须严格遵循本规程要求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解决所有缺陷,缩短软件开发测试进程,提高软件质量,减少开发和维护成本。

2.0参考文件无3.0定义无4.0职责5.0资历及培训无6.0入口6.1 入口准则缺陷发生时6.2 输入无7.0 主要活动7.1定义缺陷定义缺陷的要素,如下表(其中*为必选项):严重程度:优先级:Bug类型:如何发现:解决方案:7.2缺陷管理流程7.2.1基于bugfree的缺陷管理流程:●缺陷的提交发现的缺陷均提交给相关开发人员,如果不明确提交给谁则统一提交给项目经理,缺陷的状态为:Active。

提交缺陷必须填写:缺陷的描述、优先级、严重程度、缺陷的状态、发现缺陷的阶段等信息。

这些信息由提交缺陷的人负责填写。

●缺陷的分配对于有异议的缺陷有项目组指定人员对缺陷评审,决定缺陷计划解决的版本、时间和负责人员。

对于指派给项目经理的缺陷由项目经理确认指派给何人。

分配缺陷后的状态为:Active缺陷分配必须修改:指派人、评审信息(可选)。

这些信息由缺陷的分配人负责填写。

评审信息在“注释”中描述。

●缺陷的解决缺陷由指定的开发人员解决后,填写缺陷修改完成时间和缺陷处理结果描述.解决后的缺陷的状态为:Resolved解决缺陷必须修改:解决方案、解决人、解决缺陷的版本、解决的分析、解决方案。

CMMI文件-(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CMMI文件-(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3.2.2
优点:
1.项目的启动条件比较灵活、只要用户有基本的立项意向和需求范围就可以开始计划工作;
2.可以在项目早期识别和管理风险;
3.可以较快的展示项目开发的成果,有益于增强客户授信度和满意度。
缺点:
1.迭代过程和范围划分比较复杂,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较大;
2.产品的设计开发是迭代过程完成的,容易出现产品构件兼容性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出大量返工的工作。
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更改控制页
序号
版本号
更改时间
更改内容描述
填写人
1
描述适合公司现状、可供项目选择的组织级生命周期模型。
2
公司所有软件项目。
3
1
3.1.1
图1瀑布模型
对于需求比较明确的项目,可以使用瀑布模型进行项目开发,每个阶段的输入都是依靠上一个阶段的输出,每个阶段内都需要完成与最终产品相关的所有工作。
主要是需求变更风险和进度风险
实现客户需求,维护客户满意度。进行前瞻性技术研究,完成科研成果向应用的转换。锻炼队伍,发现新的项目目标和机会。
管理级别D
10~30
2~3
12~20
主要是需求变更风险和进度风险
实现客户需求,维护客户满意度,锻炼队伍,发现新的项目目标和机会。
管理级别E
<10
<2
<12
主要是需求变更风险和进度风险
按期按质实现项目目标,锻炼队伍、固化管理,协调资源,解决风险问题,积累客户需求,提供确定类型客户需求解决方案
B
50~100
4~10
40~70
主要是需求变更风险和进度风险
按期按质实现项目目标,锻炼队伍、固化管理,协调资源,解决风险问题,积累客户需求,提供确定类型客户需求解决方案。

什么是缺陷清除率、缺陷率和缺陷密度

什么是缺陷清除率、缺陷率和缺陷密度

什么是缺陷清除率、缺陷率和缺陷密度 缺陷清除率(亦叫“缺陷排除率”),英⽂缩写DER(Defect Elimination Rate)。

这个东西可以⽤作缺陷的预测和分析。

说到DRE就必须提到OFE(Opportunity For Error),即错误⼏率。

缺陷密度(Defect Density)-缺陷在规模(如KLOC,PF)上的分布缺陷率(Defect Rate)-缺陷在时间上的分布。

⼀般来讲,在过程稳定,⼈员技术稳定的情况下,发现缺陷多的地⽅还会有更多的缺陷,即漏掉的缺陷更多。

前段时间在搞CMMI4级的模型,⽤到了这些东东,搞了好长时间才明⽩其真正含义。

DER分为两种:整体缺陷清除率和阶段缺陷清除率,阶段性的缺陷清除率能够反映整体缺陷清除率。

缺陷清除率=已发现的缺陷/潜在的缺陷,由于潜在的缺陷不容易确定,故近似=已发现的缺陷/(已发现的缺陷+以后发现的缺陷)整体缺陷清除率很容易理解,举个例⼦说明:对于⼀个软件系统,如果发布前发现的缺陷为D1,发布后发现的缺陷为D2,则总缺陷数为D=D1+D2,则整体的缺陷清除率就为D1/D。

阶段性的缺陷清除率=本阶段发现的缺陷数/(本阶段⼊⼝存在的缺陷数+本阶段注⼊的缺陷数)。

举例1如下: 缺陷注⼊ 发现处 需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部件测试系统测试维护总计需求分析和评审0 0概要设计评审49681 730详细设计评审642681 729代码审查1228114941 1095单元测试2143432232 332部件测试20416126104 387系统测试682472001 111维护8161640000181合计122859939153724113465详细设计阶段缺陷清除率为:729/(122+859+939-70) =61.3%举例2如下:⼀个项⽬的质量⽬标是0.2个缺陷/KLOC,产品规模估算为150KLOC,则交付给客户的产品的缺陷数应该不超过150*0.2=30个。

【软件工程】【CMMI】测试管理指南

【软件工程】【CMMI】测试管理指南

测试管理指南文档修订记录*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AU——审核目录1目的 (1)2范围 (1)3术语定义 (1)4软件测试基础 (1)4.1测试的定义 (1)4.2测试的原则 (1)4.3测试信息流 (2)4.4测试与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关系 (2)4.5测试的过程与策略 (3)(一)单元测试 (3)(二)代码评审 (6)(三)组件集成测试 (7)(四)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11)(五)系统测试 (12)1.功能模块测试 (12)2.业务流程功能测试 (15)3.性能测试 (16)4.兼容测试 (18)5.验收测试 (19)6.回归测试 (20)5内部规定 (20)5.1B UG优先级标准 (20)5.2B UG严重程度标准 (21)5.3覆盖率标准 (22)6测试通过条件 (22)6.1.1单元测试停止标准 (22)6.1.2集成测试停止标准 (22)6.1.3系统测试停止标准 (22)6.1.4验收测试停止标准 (23)6.1.5Bug修复率标准 (23)1目的为软件测试工作提供指导。

2范围适用于软件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3术语定义缺陷(Bug):缺陷是对软件产品预期属性的偏离现象。

覆盖率(Coverage rate):语句覆盖率、测试用例执行覆盖率,测试需求覆盖率等的总称。

4软件测试基础4.1测试的定义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或者说,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

4.2测试的原则a)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b)测试用例应由测试输入数据和与之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这两部分组成;c)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d)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当包括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e)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f)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g)应当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检查;h)妥善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Bug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为维护提供方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M M I管理指南阶段缺
陷清除率指南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银行
阶段缺陷清除率指南文档信息:
版本:V1.0.0
类别:指南
密级:内部
状态:非受控
修订记录:
修订内容:
目录
1. 引言...........................................................................................................................................
.目的..........................................................................
.预期读者......................................................................
.术语表........................................................................
.参考资料......................................................................
2. 阶段缺陷清除率(DRE)模型基本数学定义 ............................................................................
3. 阶段缺陷清除率(DRE)应用示例...........................................................................................
1.引言
1.1.目的
本文档目的是为理解阶段缺陷清除率的数学定义及计算提供指引。

1.2.预期读者
1、软件开发中心及总行相关部门领导和主管
2、EPG全体成员
3、项目组全体成员
1.3.术语表

1.4.参考资料

2.阶段缺陷清除率(DRE)模型基本数学定义
计算阶段缺陷清除率(Phase DRE)的步骤:
●考察开发过程中哪些活动会为产品注入缺陷
●考察开发过程中哪些活动会从产品中清除缺陷
一般的,注入缺陷的活动执行结束后,会相应地发起缺陷清除活动。


果活动与生命周期阶段一致,可以认为是阶段的缺陷注入和清除。

当考察阶段缺陷注入和清除率时,需要注意一个阶段可能包含多个缺陷
注入活动和多个缺陷清除活动。

●执行完缺陷清除活动j之后,分析发现的缺陷,按照这些缺陷的注入原
因分别统计缺陷数,并填入上表中相应的位置
如上表:清除活动j一共发现了D*j个缺陷,注入活动1到i分别注入了
D1j、D2j、…D ij个缺陷。

●项目执行完成时,注入和清除活动都被执行,上表就被填写完毕
●可计算缺陷清除活动j的清除率:
解释:
分子很显然,是这个清除活动j发现的缺陷总数
分母实际上是在进入清除活动j的入口处产品中还遗留的缺陷数,它是:
●清除活动j之前执行的所有注入活动注入的缺陷总数
●清除活动j之前执行的所有清除活动发现的缺陷总数
两者之间的差值。

注意:
理论上,产品中的缺陷个数是无法得知的,因此缺陷清除率模型有个假设前提:
●忽略产品中那些没有被发现的缺陷
3.阶段缺陷清除率(DRE)应用示例
假定一个项目有4个主要的活动能够注入缺陷,分别是:
●需求定义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编码
项目生命周期也有同名的4个阶段。

同时,开发过程有6个主要的活动能够清除缺陷,分别是:
●需求评审(需求定义之后、概要设计之前)
●概要设计评审(概要设计之后、详细设计之前)
●详细设计评审(详细设计之后、编码之前)
●单元测试(编码之后)
●代码评审(编码之后)
●系统测试(编码之后)
并且项目在交付后进行缺陷对应期间也记录、统计了交付后发现的缺陷。

项目执行完毕后统计到的缺陷数按照注入和清除活动划分,得下表:
于是:
详细设计评审的DRE = 100 / [(69+129+500)-(35+68)] * 100% = 17% 系统测试的DRE = 195 / [(69+129+500+393)-(35+68+100+415+230)] * 100% = 80%
考察编码阶段的缺陷清除率时,这个阶段包含了两个缺陷清除活动:单元测试和代码评审。

于是,单独考察其中一个活动的缺陷清除率就意义不大了,因为我们认为只要两个活动合起来能够尽可能多的清除缺陷就可以了,单一活动清除率的高低并不重要。

因此将单元测试和代码评审合起来作为对编码阶段结束的一个检查点,那么编码阶段的缺陷清除率应该是:
(415+230)/[(69+129+500+393)-(35+68+100)] * 100% = 73%
当然,单独考察一个活动的缺陷清除率也可以。

还可以计算某个缺陷清除活动之前所有清除活动总的缺陷清除率,例如:交付前所有缺陷清除活动总的DRE:(1091 – 48)/1091 * 100% = % 系统测试前所有缺陷清除活动总的DRE:()/1091 * 100%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