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剂定义与功效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中药学-补益剂-医学精品课件
![中药学-补益剂-医学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f353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e.png)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补益剂概述 • 补益剂常用中药 • 补益剂方剂介绍 • 补益剂的现代研究 • 补益剂的未来展望
01
补益剂概述
补益剂的定义与分类
补益剂的定义
补益剂是指具有补养气血、阴阳不足功效的方剂,主要是用 来治疗各种虚证,以增强人体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注意事项
在使用补益剂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 良反应的发生。
05
补益剂的未来展望
补益剂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
补益剂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补益剂将更加注重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补 益剂的成分、药理和作用机制,提高补益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趋势二
补益剂的个性化。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补益剂将更加个性化,针对不同人群制 定不同的补益方案,提高补益剂的针对性和效果。
04
补益剂的现代研究
补益剂的药理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补益剂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抗疲劳
补益剂具有抗疲劳作用,能够提高 机体的耐受力,减轻疲劳症状。
抗氧化
补益剂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 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
抗炎
补益剂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 症反应,缓解疼痛和不适。
补益剂的临床应用
金匮肾气丸
要点一
总结词
温补肾阳,治疗肾阳虚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金匮肾气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 桂枝、附子七味药组成,是中医治疗肾阳虚证的经典方 剂。该方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对于因肾阳虚引起的畏 寒肢冷、腰膝酸软、遗精早泄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同 时,金匮肾气丸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于因肾阳不足引起的代谢障碍具有良好效果。
补益剂课件(可编辑)
![补益剂课件(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d31a4ac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3.png)
补益剂课件补益剂一概念组成补益药物为主二适应证代表方●补气气虚证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补血血虚证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气血双补气血双亏证八珍汤炙甘草●补阴阴虚证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补阳阳虚证肾气丸●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地黄饮子 1据因而补 2兼顾气和血阴和阳关系以及虚则补其母的原则 3注意调整脾胃功能 4辨别虚实真假5辨别缓急 6煎服法文火久煎空腹服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各等份主治脾胃气虚证运化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方解君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神农本草经》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配伍要点·参与术术与苓配伍·全方温而不燥平补不峻共奏益气中健脾养胃之效体现了脾胃气虚的基本大法犹如宽厚平和之君子故有四君子汤之名运用 3.临证加减●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肋满闷者可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兼肾阳虚备加附子以温肾助阳·《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4现代研究●对动物离体肠管运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促使受损肝脏线粒体的修复●明显提高脾虚小鼠红细胞免疫功●抗肿瘤和抗突变作用●抗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 5衍化方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卷三》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卷一》 6病例分析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组成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生姜大枣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等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卷三》组成人参陈皮茯苓甘草白术半夏生姜大枣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咳嗽痰多色白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腻脉虚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卷一》组成人参半夏白术茯苓甘草木香陈皮砂仁生姜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主诉咯血十余天病史钟某女36岁患肺结核五年近一个月来工作操劳个人倍感精神气力减退十天前突然大口咯血量多盈盆经某医院推注脑垂体后叶素输血治疗后咯血量减但仍见咳嗽痰带血丝缠绵不愈诊见咳嗽时作咳声无力痰稍黏稠混杂血丝面色无华语音低微脉象虚数舌胖色淡舌苔白润分析辨证肺脾两虚土不生金治法益气补中健脾养胃选方四君子汤加味处方高丽参6g切片另火焗茯苓20g 白术15g 阿胶10g烊化侧柏叶10g 甘草6g ·一剂后次日复诊咳血量少偶见血丝精神转佳惟咳嗽仍存气力不支上方加五味子6g两剂后咳嗽减少咯血已止精神转佳饮食增加守上方再服两剂善后参苓白术散莲子肉去皮一斤薏苡仁一斤缩砂仁一斤桔梗炒令黄色一斤白扁豆一斤半白茯苓二斤人参去芦二斤甘草炒二斤白术二斤山药二斤主治 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运化无力食少便溏方解君人参甘温益气补气健脾白术益气补中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以四君子汤加渗湿健脾之品虚实并治●输布精气养肺体现培土生金之法●配伍桔梗意义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二则取其上行入肺以其宣利肺气运用 3临证加减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纳差食少者加炒麦芽神曲焦山楂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陈皮 3.现代运用·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夹湿者培土生金法即补脾益肺法指用补益脾土的药物治疗肺脾两虚之证使脾气健运能正常化生水谷精气止养于肺以治疗肺脏亏损病证的一种治法代表方如参苓白术散病案分析·王某女31岁·患慢性肾炎3年余每次检查小便常规蛋白在十十十十之间感冒后检查小便还有红细胞出现曾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时见精神欠佳腰酸不适面色苍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小便常规检查蛋白十十十红细胞少许·辨证脾肾虚损湿浊下注·治法补脾益肾固涩止遗·方药党参20 白术10 云苓15 山药15 苡米30 益母草各15 黄芪20g 杜仲15 山萸肉15 泽泻10 甘草10g 白茅根30g · 10剂水煎服每天一剂复诊自觉症状好转小便常规查蛋白十十效不更方续配20剂三诊症状明显减轻小便常规检查蛋白土原方去益母草 30为巩固疗效以原方制成蜜九服用3个月查小便常规正常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一钱甘草炙五分人参去芦升麻当归身酒焙干或日晒干橘皮不去白柴胡白术各三分用法气虚发热发热自汗渴喜热饮方解君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肺实卫固表止汗《珍珠囊》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疮为疮家圣药五也·《医学启源》升麻若补其脾胃非此为引不能补·《药品化义》升麻善提清气少用佐参芪升补中气柴胡引肝气从左而上升麻引胃气从右而上入补中益气汤有鼓舞脾元之妙使清阳之气上升而浊阴之气下降·《药品化义》柴胡若多用二三钱能祛散肌表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佐补中益气汤提元气而左旋升达参芪而补中气●补气药与升提药相配为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代表方●方中以黄芪配柴胡升麻尤善益气而升阳体现了虚者补之陷者升之甘温除热之法运用 3临证加减●兼腹中痛者加白芍●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气滞脘腹胀疼加枳壳木香砂仁《古今名医方论》柯琴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气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是方也用以补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补心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也亦可以补肝木郁则达之也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 3现代运用·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等妇科之于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经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者 4附方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5名词解释甘温除热 6类方比较 7病案分析甘温除热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组合成方以治疗机体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诸如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证当归补血汤治疗血虚发热证小建中汤治疗阳虚发热证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功效益气升陷主治大气下陷证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脉沉迟微弱或叁伍不调·重在益气健运脾胃为补气的基础名方是治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凡中气不足脾胃运化乏力而见面色萎白气短体倦食少便溏脉虚弱者均可应用·均具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之功用脾胃气虚而见面色萎白少气体倦纳呆舌淡脉虚弱等见证·病例分析李某女26岁·患者10天前顺产一女婴产后4天开始发热恶露腥臭诊断为产后感染经青霉和丁胺卡那霉素治疗5天仍发热体温在38℃393 ℃之间就诊时见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辨证中气下陷气虚发热·治法升举中气甘温除热·方药黄芪24g 党参15g 白术12g 陈皮8g 升麻6g 柴胡12g 当归10g 金银花15g 连翘6g 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服3剂体温降至374 ℃再进 3剂体温恢复正常饮食增加余症均除病愈生脉散人参麦冬各三钱五味子十五粒阴津不足津不上承口渴咽干舌燥舌苔薄而少津方解佐五味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本草正义》麦冬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本是甘药补益之上品凡胃火偏盛阴液渐枯及热病伤阴病后虚羸津液未复或炎暑燥津短气倦怠秋燥逼人肺胃液耗等证麦冬寒润补阴解渴皆为必用之药·《药品化义》五味子五味咸备而酸独胜能收敛肺气主治虚劳久嗽盖肺性欲收若久咳则肺焦叶举津液不生虚劳则肺因气乏烦渴不止以此敛之润之遂其脏性使咳嗽宁精神自旺但未久不可骤用恐肺火郁遏邪气闭束必致血散火清用之收功耳●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共奏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养心生脉之效●气复津回汗止阴存气阴充养于心脉则脉绝可复生故曰生脉散运用 3临证加减●元气大虚者用红参或别直参●阴虚较甚者用生晒参或西洋参●阴虚生热者加生地知母等·《成方便读》方中但以人参保肺气麦冬保肺阴五味以敛其耗散不治暑而单治其正以暑为无形之邪若暑中无湿则不致留恋之患毕竟又无大热则清之又无可清故保肺一法即所以却暑耳此又治邪少虚多热伤元气之一法也在夏月肺虚者可以服之·对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的咳嗽和心烦失眠以及心脏病心律不齐属气阴两虚者均可加减应用·本方加丹参山萸肉何首乌大枣即为益心方经验方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增加心肌缺氧耐受力和降压作用用治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病证四物汤当归酒浸微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酒蒸各等分闭经不行脐腹作痛脉细或细涩方解君熟地黄甘润味厚滋阴养血《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本草纲目》引李杲语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守中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珍珠囊》主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本草汇言》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归芎与地芍同用则行血而不伤血●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共奏补血养肝行血调行之效是临证补血调经的常用基础方临床运用 2辨证要点·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对于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非其所宜·《成方便读》夫人之所赖以生者血与气耳而医家之所以补偏救弊者亦唯气与血耳故一切补气诸方皆从四君化出一切补血诸方又当从此四物而化也补气者当求之脾肺补血者当求之肝肾地黄入肾壮水补阴白芍入肝敛阴养血二味为补血之正药然血虚多滞经脉遂道不能滑利畅通又恐地芍纯阴之性无温养流动之机故必以当归川芎辛香温润能养血而行血中之气者以流动之总之此方乃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若纯属阴虚血少宜静不宜动者则归芎等走窜散行又非所宜也 4 衍化方●胶艾汤《金匮要略》●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5病例分析胶艾汤《金匮要略》组成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清酒功效养血止血调经安胎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组成熟地黄川芎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功效养血活血主治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粘稠腹痛等·张某女35岁农民1997年3月15日就诊分娩流血多尔后头眩晕动则加剧躺卧减轻时重时轻已有半年余纳谷欠佳体乏无力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实验室检查 WBC42×109 LRBC30×10 12L 血红蛋白80gL ·辨证血虚生风脑失所养·治法补血搜风·处方当归20 白芍20 川芎15 熟地20 天麻12研冲桅子10 黄芪30 ·投方效佳原方无变动连用35剂眩晕痊愈实验室检查血大致正常随访一年未复发归脾汤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两钱人参一钱木香五分甘草炙三分气虚方解臣黄芪白术益气补中健脾养胃当归补血和营助龙眼肉补血养心●气血双补重在补气心脾两调重在补脾意在益气以生血补脾以统血达到气旺血生统血归脾之目的●脾气虚血失所统之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紫癜等可因补脾以统血益气以摄血而治之临床运用·《成方便读》夫心为生血之脏而藏神劳则气散阳气外张而神不宁故用枣仁之酸以收之茯神之静以宁之远志泄心热以宁心神思则脾气结故用木香行气滞舒脾郁流利上中二焦清宫除道然后参芪术草龙眼等大队补益心脾之品以成厥功继之以当归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也·余某女27岁农民1995年8月16日就诊自诉近三年来鼻衄反复发作此次衄血已三天诊见衄血量少色淡食少懒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四肢厥冷鼻粘膜色淡糜烂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辨证心脾两虚脾不统血·治法补气摄血健脾养心·处方红参远志丹皮桅子炭各10g 黄芪白茅根仙鹤草各20g 当归15g 白术酸枣仁各12g 甘草6g ·五剂后衄血已止随访两年多未见复发当归补血汤黄芪一两当归酒洗二钱不能充养于脉脉虚重按无力方解臣当归养血和营运用 2辨证要点·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而虚·阴虚发热者忌用本方·《伤寒绪论》气虚则身寒血虚则身热故用当归调血为主然方中反以黄芪五倍当归者以血之肇始本乎营卫也每见血虚发热服发散之药则热转剧得此则泱然自汗而热除者以营卫和则热解热解则水谷之津液皆化为精血矣 3现代运用·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放化疗骨髓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等气血两虚者补气生血治法之一是指通过应用补益脾气之药使脾胃健运以化生生血液的一种治法代表方如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茯苓甘草炙白术各一两血虚不能荣养脏腑面色苍白心悸失眠舌淡脉虚方解佐茯苓健脾渗湿白芍养血敛阴川芎活血行气运用·《医方考》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便其失养者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以养形体既充则百邪不入故人乐有药饵焉 4现代运用·重症肺结核贫血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萎缩性胃炎属气血两虚者 4附方●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养荣汤原名养荣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八珍汤加人参肉桂生姜大枣功效温补气血主治气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体虚脚膝无力面色萎黄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人参养荣丸原名养荣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八珍汤加陈皮黄芪桂心五味子茯苓远志生姜大枣功效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主治积劳虚损气血不足四肢沉滞骨肉酸痛行动喘咳小便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形体消瘦等泰山磐石散用法·胞宫不固胎元失养胎动不安甚或堕胎方解君人参益气健脾安胎熟地滋阴补血养胎●补虚安胎益气养血与安胎药并用●补脾养肝益肾并用气血旺盛冲任安固胎元得保用于妊娠气血两虚之胎动不安犹稳如泰山坚如磐石故名泰山盘石散临床运用 3现代运用·妊娠恶阻先兆流产痛经闭经习惯性流产属气血虚弱胎元不固者炙甘草汤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升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不能奉养于心心动悸不能充养于脉脉结代形体失于温养虚赢少气肠道失于濡润大便干结舌光少苔而干方解佐桂枝温阳通脉生姜和胃气与人参大枣调补中焦以促生化酒借其辛热以温通宣行经脉●全方诸药相伍补心气养心阴通心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共奏滋阴养血温通心阳复脉定悸之功●气血阴阳并补之剂气足血充阴阳调和悸定脉复故又称为复脉汤运用 3临证加减阴虚较甚将生地易熟地心悸怔忡较甚加酸枣仁柏子仁痰中带血者桂枝生姜清酒可少用或不用·《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人参麦冬甘草大枣益中气而复脉生地阿胶助营血而宁心麻仁润滑以缓脾胃姜桂辛温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药力也《圣济经》云津液散为枯五脏痿弱营卫涸流湿剂所以润之麻仁麦冬阿胶地黄之甘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也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三钱腰府失养腰膝酸软骨髓失养齿牙摇动或小儿囱门不合或足跟疼痛清窍失养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虚热内扰遗精梦泄手足心热盗汗骨蒸潮热口燥咽干消渴小便淋沥不畅舌红少苔脉细数方解佐泽泻利湿泻浊并制约熟地黄之腻牡丹皮清泄肝火制药山萸肉之温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以益脾●三补药与三泻药相伍以补治本以泻治标补中有泻标本兼顾●三补药量大于三泻药量重补三阴以肾为主是一首滋阴补肾的著名方剂临床运用 1本方是治疗真阴不足的常用方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脾虚泄泻者慎用 3临证加减若阴虚而火旺盛者加知母玄参黄柏若腰有膝酸较较重加怀牛膝桑寄生若遗精较甚者加覆盆子龙牡《成方便读》此方大补肝脾肾三脏真阴不足精血亏损等证故用补必兼泻邪邪去则补乃得力故以熟地之大补肾脏之精血为君必以泽泻分导肾与膀胱之邪浊为佐山萸之补肝固精即以丹皮能清泄厥阴少阳血分相火者继之山药养脾阴茯苓渗脾湿相和相济不燥不寒乃王道之方也4附方●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杞菊地黄丸《医级》●麦味地黄丸《寿世保元》病例分析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组成六味地丸加黄柏知母功效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杞菊地黄丸《医级》组成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功效滋阴养肝明目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麦味地黄丸《寿世保元》组成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功效滋补肺肾主治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吴某女24岁已婚2000年9月6日初诊患者一年来每次月经周期提前10天左右此次行经提前12天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且烦热难眠咽干口苦腰酸软尿黄便干舌质稍红少苔脉细数辨证阴虚血热治以滋补肝肾清热固冲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地骨皮各15g 山药茯苓栀子各12g 牡丹皮泽泻各10g ·经后每日1剂复煎分两次服服药一周诸症消除下次月经基本正常嘱连服两个周期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月经周期正常大补阴丸黄柏炒褐色知母酒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阴不制阳骨蒸潮热足膝疼痛盗汗相火妄动遗精舌红少苔尺脉数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急躁易怒心烦意乱虚火刑金损伤肺络咳嗽咳血方解君熟地黄甘微温滋阴补血生精益髓龟板甘咸寒大补精血滋阴潜阳运用 3临证加减咯血吐血者加旱莲草仙鹤草侧柏叶盗汗甚者糯稻根浮小麦煅牡蛎《医方集解》此足少阴药也四者皆滋阴补肾之药补水即所以降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也加脊髓者取其能通肾命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也人身肾命系于脊骨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组成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各六钱麦冬五钱阿胶麻仁各三钱功效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主治温热病后期热灼阴伤·重在滋阴补肾兼补肝脾并能清泄虚火寓泻于补为滋阴补肾法的代表方多用治肾阴亏损虚热内扰而见腰膝酸阴软眩晕耳鸣盗汗遗精手足心热骨蒸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均具有滋阴降火之功用治肾阴亏虚虚火内扰而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滋阴与降火并重尤偏于滋阴培本兼能降火潜阳以清源为滋阴降火法的代表方多用治真阴不足相火妄动所致之骨蒸潮热证或咳嗽咯血证临证多伴有盗汗遗精足膝热疼尺脉数而有力等见证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三钱生地黄六钱至一两五钱枸杞子三钱至六钱川楝子一钱肝阴亏虚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肝气郁滞胸胁疼痛疝气瘕聚肝郁犯胃脘腹疼痛吞酸吐苦脉弦细方解佐北沙参麦冬养阴补肺既资水上之源川楝子苦寒疏肝理气清泄郁热运用 3临证加减口苦燥者加酒炒黄连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虚热多汗者加地骨皮腹痛者加芍药甘草胸胁作痛按之坚硬者加鳖甲舌红而干阴亏过甚者加石斛《中风斠诠》胁肋胀痛脘腹搘撑多是肝气不舒刚木恣肆为病治标之法每用香燥破气轻病得之往往有效然燥必伤阴液愈虚而气愈滞势必渐发渐剧然香药气药不足恃矣若脉虚舌燥津液已伤者则行气之药尤为鸩毒柳州此方虽是从固本丸集灵膏二方脱化而来独加一味川楝以调肝气之横逆顺其调达之性是为涵养肝阴第一良药3现代运用·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
08补益剂
![08补益剂](https://img.taocdn.com/s3/m/8bd099050740be1e650e9adc.png)
概述
补 益 剂
直接补益法: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间接补益法:
血虚补气 阴虚补阳,阳虚补阴(张景岳) 虚则补其母 补益先天或后天
概述· 使用注意
补 益 剂
(1)辨清虚实真假;
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2)常服、久服, 适当配伍理气健脾和胃药
分
1.补气剂
述
补 益 剂
2.补血剂 4.补阴剂 5.补阳剂
3.气血双补剂
分述· 补气
补 益 剂
适应证:
气虚(脾、肺)证
临床表现:
肢体倦怠,短气乏力, 动则气促,声低懒言, 面色萎白,食欲不振, 舌淡苔白,脉弱或虚大
补气· 四君子汤
补 益 剂
主治:
脾胃气虚(脾虚不运)
功用:
益气健脾
(恢复中焦脾胃运化受纳之功)
补气· 四君子汤
补 益 剂
方解: 君: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益气健脾燥湿
(汗多,气阴不足;纯虚无邪)
功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补气· 生脉散
补 益 剂
方解:
君:人参——益气补肺生津(西洋参) 臣:麦冬——养阴生津,清热除烦 佐使:五味子——敛肺止汗生津
补气· 生脉散
补 益 剂
辨证要点:
体倦少气或干咳短气, 口渴多汗,咽干舌燥,脉虚弱
使用注意:
(1)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 气津未伤者,不宜使用; (2)久咳肺虚,气阴两伤, 兼有病邪时,慎用
分述· 补阳
补 益 剂
适应证: 阳虚(心、脾、肾)证 临床表现: 腰膝酸痛,四肢不温,酸软无力, 少腹拘急冷痛, 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阳痿早泄, 肢体羸瘦,消渴, 脉沉细或尺脉沉伏
中医方剂学第11讲 补益剂 (1)
![中医方剂学第11讲 补益剂 (1)](https://img.taocdn.com/s3/m/8523f6fd9e3143323968935b.png)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 少气懒言,面色晃白,大便稀溏,脉大 而虚软。 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 久痢,崩漏等。 3.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 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主 治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组成
黄芪二两(30g) 君 大补脾肺之气,固表止汗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 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 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 崩漏[1] ,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 漓不止,舌淡,脉细。
注:[1]
崩漏:崩,崩中也,为突然的大量阴道出血, 病势凶险;漏,漏下也,为月经淋漓不尽,病势较轻。
玉屏风 散
表虚自汗
生脉散《医学启源》
组成
人参五分(15g)
麦冬五分(15g)
君 益气生津,大补元气
臣 养阴生津,清热润肺
五味子七粒(10g) 佐 敛肺止汗
功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1.温热、暑热[1],耗气伤阴证。汗 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 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肺虚,气阴两伤证。干咳少 痰,短气自汗[2],口干舌燥,脉虚 细。
此处的益气偏向于大补元气。
[4] 脾喜燥而恶湿也。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四君子汤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 苡仁、砂仁、桔梗 君 补气健脾
人参15g
白术15g茯苓15g山药15g 臣 白扁豆12g薏苡仁9g莲子肉9g
砂仁6g 桔梗6g 炒甘草9g 佐 佐 使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佐 健脾渗湿止泻
方歌:补中益气补胃脾, 人升柴芪当草皮; 术来益气兼升阳, 气虚下陷请君吃。
《方剂学 补益剂》课件
![《方剂学 补益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478d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0.png)
六君子汤
通过养心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提高体质。
补益剂研究进展
补益剂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现代药理学研究以及临床研究为补益剂的应用提供了更加科学 的依据。
1
现代药理学研究
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揭示了补益剂的分子机制和药效。
2
临床研究
通过临床试验和观察,评估和验证了补益剂在人体中的具体疗效。
补益剂是指那些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方剂, 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补益剂的主要功效特点包括滋补养生、强 壮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补益剂分类
补益剂可以按疗效和药物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类别的补益剂。
按疗效分类
• 滋阴补肾类 • 益气养血类 • 补脾健胃类
3 注意事项
在应用补益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体质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判断。
常用补益剂方剂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一些补益剂方剂被广泛应用。了解这些方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不同的疾病 和体质问题。
人参养荣汤
适用于气血不足,气虚血瘀等症状。
四神丸
具有益气养血、安神补心的功效。
补中益气汤
适用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等症状。
《方剂学 补益剂》PPT课 件
我们将为您介绍方剂学中的补益剂。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到补益剂的定义、 分类、临床应用以及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
补益剂定义
补益剂是中医方剂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独特的功效特点。了解补益剂的定义对于学习中医方剂 学至关重要。
1 概念解释
2 功效特点
补益剂的发展前景
补益剂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方剂学课件2补益剂-67页精选文档
![方剂学课件2补益剂-67页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38600545a8102d277a22f4d.png)
课件
19
玉屏风散
一、来源:《医方类聚》引张松《究原方》 二、组成:黄芪2两 白术2两 防风1两
重用生黄芪15-30g
三、剂型:
1、汤剂-加生姜大枣煎服。 2、细散-每次6-9g,Bid。 3、成药-玉屏风颗粒、玉屏风口服液。
2019/11/5
课件
20
四、主治
自汗 易感
>表虚卫气不固之证<
阴液外泄 风乘虚入
2019/11/5
课件
42
2019/11/5
课件
43
1、作用特点—三补三泻,重补兼泻,补肾为主, 兼补肝脾,药性平和,补而不腻。
2、配伍
熟地:填精补髓滋肾 阴 枣皮:养肝而收敛固精 山药:补脾而固精止遗
三补
泽泻:利湿渗浊,防熟滋腻 丹皮:泻相火,制枣皮性温 2019/11/茯5 苓:渗水湿,助山药课补件脾
一、组成: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各等分。 二、特点: 1、作用—重在补血,兼以行血,长于调经。 2、配伍—补血不滞血,行血不伤血。 3、药性—药性平和,不过偏寒温。
熟地:补血滋阴 白芍:养血柔肝
补血要药(性寒)—血中之血药
当归:补血和血
川芎:行血调肝
2019/11/5
调经良药(性温)—血中之气药
课件
15
三、说明:
1、为何不以人参为君?
2、为何四君去茯苓?
3、当归、陈皮的配伍意义。
四、临床应用
1、中气虚陷的代表方、基础方
2、加减变化(气虚为原则)
五、使用注意:
1、坚持疗程
2、阴虚内热者不宜
2019/11/5
课件
16
生脉散《医学启原》 一一、组成
二二、作用特点:
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方剂学ppt13 补益剂
![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方剂学ppt13 补益剂](https://img.taocdn.com/s3/m/9c12fcb86137ee06eff9189e.png)
补
分述·补血
益
剂
适应证:
血虚(心、肝、脾)证。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无泽; 唇色淡,爪甲枯瘪; 心悸,失眠;大便干燥; 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 舌淡红,苔滑少津,脉细数或细涩
补
分述·补血
益
剂
配伍用药:
直接补血:补血药
补
血 血
虚
间接补血
证
补气药:益气生血 补肾药:肝肾同源 健脾药:化生血液
补气·四君子汤
现代运用:
▪1.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
等见食少、呕吐、便溏属脾胃气虚者。
▪2.肠麻痹。脾胃气虚致肠蠕动无力。见便秘、
腹胀、矢气不通。加大腹子、木香、厚朴。
3.小儿厌食症。加焦神曲、陈皮、砂仁
▪4.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鼠曲草、白前治肺脾气
虚之痰湿咳嗽;加山萸肉、莲须治慢性肾炎之 蛋白尿。
2.补益气血阴阳应注意与五脏相结合:因气
血阴阳是依赖脏腑的功能活动而产生的,且 肺主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 心主血、肾藏精,故:
补气以补脾肺为主,补血以补心肝脾为 主,补阴补阳以补肾为主。
3.培补五脏之气血阴阳时:还应据五行相生
理论,按“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进行。
补
应用补意剂时应注意:
补
补气·四君子汤
益
剂
组成特点:理中丸去干姜,加茯苓而成。
配伍特点:益气补中与祛湿合用,使湿
除则利于脾之健运,但总以补气为主。
使用要点:为补脾益气之剂,也是补气
的基础方 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 食少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补
补气·四君子汤
益
剂
随证加减:
▪呕吐者加半夏; ▪胸脘痞满者加陈皮、枳壳、木香; ▪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 ▪畏寒肢冷,脘腹冷痛者,加干姜、附子
补益剂
![补益剂](https://img.taocdn.com/s3/m/c6996562caaedd3383c4d325.png)
阳虚--- 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痛,下肢痿软
无力,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男子阳痿早 泄,女子宫寒不孕。
阴阳两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 阳痿遗精,畏寒
肢冷,自汗盗汗,午后潮热。
分类:〈1〉补气---气虚证。
〈2〉补血---血虚证。 〈3〉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证。 〈4〉补阴---阴虚证。 〈5〉补阳---阳虚证。 〈6〉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
配伍意义:
阿胶〈重用〉---滋阴补肺,养血止血 马兜铃---清泄肺热,化痰宁嗽 牛蒡子---宣肺清热,化痰利咽 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端 糯米、甘草---补脾益肺,调和诸药 君 臣 佐 佐使
[功用] 养阴益胃。 [主治] 阳明温病,胃阴损伤证。 不能食,口干咽燥,舌红少苔, 脉细数者。 病证解析: 阳明温病,热结腑实, 不能食,口干咽燥, 寒凉泻下,胃阴损伤 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伍意义:
黄芪 ----补脾益气 龙眼肉----补脾气,养心血 人参、白术----甘温补气 当归----滋养营血 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木香----理气醒脾 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姜枣----调和脾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君 臣 佐 使
[功用] 益气补血 [主治] 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
配伍意义:
生地黄〈重用〉
----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君 臣 佐
北沙参、麦冬、当归身、枸杞子
----益阴养血柔肝 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
[功用〕滋肾保肺,止咳化痰。 [主治]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病证解析: 阴虚内热- 头晕目眩,午后潮热。 肺肾阴亏 肺失清肃- 咳嗽气喘。 虚火上炎 虚火上炎- 咽喉燥痛 虚火灼伤肺络- 痰中带血
《中药学在线课件——补益药》
![《中药学在线课件——补益药》](https://img.taocdn.com/s3/m/95ecb54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8.png)
黄芪类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提升免疫力 和促进健康的作用。
枸杞类
枸杞是一种滋补药材,被广泛用于改善视力、提高 免疫力和延缓衰老。
当归类
当归具有补血、调经、养颜等多种功效,被誉为 “补血圣品”。
补益药的养生功效
1 提高免疫力
2 促进健康
补益药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 力,减少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个人体质不同,对补益药的 反应也会有所不同。要根据 个人情况选择使用。
补益药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一些补益药与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带来风险,包括: 1. 增强药物效果 2. 减弱药物效果 3. 增加药物副作用 在使用中需注意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中药学在线课件——补益 药
这个在线课件将为您介绍补益药的基本知识,包括概念、分类和功效。让我 们一起探索中具有滋补身体、增强机能的药材。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和身体的 抵抗力。
五类补益药的介绍
人参类
人参是最受欢迎的补益药之一,具有提神、增强体 力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这些药材有助于调节身体的 机能,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 水平。
3 延缓衰老
补益药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减缓细胞老化过程,延缓衰老。
补益药的使用禁忌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
某些补益药对孕妇不适用, 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在怀孕 期间应避免使用。
过量慎用
一些补益药具有药性较强的 成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不 适和副作用。
个人体质
第七章 补益剂
![第七章 补益剂](https://img.taocdn.com/s3/m/e8bf84a2284ac850ad02427e.png)
方剂学
下 篇
各论
第七章
补益剂
1、定义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 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各种虚证的方剂, 统称补益剂。
补益剂
立法原则
虚者补之
《素问· 三部九候论》
损者益之
《素问· 至真要大论》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 若用于再障,加阿胶、肉苁蓉、补骨脂。
用于贫血,可加熟地。
归脾汤
第三节
气血双补
补益剂
炙甘草汤 Ⅰ类
《伤寒论》
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双补
主治病机分析
心气 肺血 两不 虚足
心
血虚不能养心盈脉
气虚不能行血鼓脉 气虚肺弱不用
心动悸 脉结代
肺
阴血不足,虚火 灼肺,肺叶枯萎
肺痿
炙甘草汤
主治证分析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 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 苔,或质干而瘦小。
⑴要辨清虚证的实质和具体病位 ⑵注意虚实真假 ⑶要注意脾胃功能 ⑷注意煎服法
补益剂
第一节
补
气
补益剂
脾肺气虚证主要症状
肢体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
动则气促,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
白,脉虚弱,甚或虚热自汗,或脱肛,或 子宫脱垂等。
补气
望:面色萎白 闻:声低息短 问:倦怠乏力 切:脉来虚弱
补中益气汤
生 脉 散
《医学启源》
Ⅰ类
补气
主证分析:气阴两伤证 (1)暑热汗多,耗伤气阴。
神疲乏力,短气;多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 数。
(2)久咳肺虚,气阴两伤。
中成药补益剂完整版资料
![中成药补益剂完整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5f7d78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75.png)
1
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十一节 补益剂
补益剂概述
• 含义: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治疗虚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
•• 功补能益主剂治分:类及主各要类具的有功补能虚、扶主弱治之功,主治虚证。 功中功中补 中中中中中功功中含中含含 功功功补中中 补补中补功含功补中中中功功中功功含能药能药益药药药药药能能药义药义义能能能益药药益益药益能义能益药药药能能药能能义主 学 主 学 剂学 学 学 学 学 主 主 学 : 学 : :主 主 主 剂 学 学剂 剂 学 剂 主 : 主 剂 学 学 学 主 主 学 主 主 :治专治专分 专专专专专治治专以专以以 治治治分专专 分分专分治以治分专专专治治专治治以:业:业类 业业业业业::业补业补补 :::类业业 类类业类:补:类业业业::业::补主知主知及 知知知知知主主知益知益益 主主主及知知 及及知及主益主及知知知主主知主主益要识要识各 识识识识识要要识人识人人 要要要各识识 各各识各要人要各识识识要要识要要人具中具中类 中中中中中具具中体中体体 具具具类中中 类类中类具体具类中中中具具中具具体有成有成的 成成成成成有有成气成气气 有有有的成成 的的成的有气有的成成成有有成有有气补药补药功 药药药药药补补药血药血血 补补补功药药 功功药功补血补功药药药补补药补补血补助养滋补补虚部虚部能部部部部部虚虚部阴部阴阴虚虚虚能部部能能部能虚阴虚能部部部虚虚部虚虚阴气阳血阴气气扶分扶分、 分分分分分扶扶分阳分阳阳 扶扶扶、分分 、、分、扶阳扶、分分分扶扶分扶扶阳分弱弱主 弱弱,,, 弱弱弱主主主主弱,弱主弱弱弱弱,剂剂剂剂养养类之之治 之之治治之之之治治治治之治之治之之之之治血阴功功功功疗疗疗 功功功功疗功功功功功疗,,,,虚虚虚 ,,,,虚,,,,,虚剂剂主主主主证证证 主主主主证主主主主主证治治治治为为为 治治治治为治治治治治为虚虚虚虚主主主 虚虚虚虚主虚虚虚虚虚主证证证证要要要 证证证证要证证证证证要。。。。作作作 。。。。作。。。。。作用用用 用用的的的 的的补温补滋补补中中中 中中益补血补益气药药药 药药制制制 制制脾肾肝气、剂剂剂 剂剂肺阳肾血养功之阴、能气生益津精填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色萎白,食少神倦,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3.临证加减: ● 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 ● 胸肋满闷者可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 ● 兼肾阳虚备加附子以温肾助阳
3.现代运用: ·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 均可用之。
4、现代研究: ● 对动物离体肠管运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促使受损肝脏线粒体的修复 ● 明显提高脾虚小鼠红细胞免疫功 ● 抗肿瘤和抗突变作用 ● 抗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
佐:当归—养血补虚 陈皮—理气和中,使全方补而不滞
佐使:升伍要点
● 补气药与升提药相配,为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代表方; ● 方中以黄芪配柴胡、升麻,尤善益气而升阳,体现了
“虚者补之”、“陷者升之”、“甘温除热” 之法。
运用 1、本方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5、衍化方: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卷三》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卷一》
6、病例分析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莲子肉(去皮)一斤
薏苡仁一斤
桔梗(炒令黄色)一斤 白扁豆一斤半
缩砂仁一斤 白茯苓二斤
人参(去芦)二斤
甘草(炒)二斤 白术二斤
山药二斤
【用法】
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补益剂定义和 功效
一、概念: 组成: 补益药物为主 功效: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
主治:各种虚证
二、适应证、代表方:
● 补气 — 气虚证
—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 补血 — 血虚证
— 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 ● 气血双补 — 气血双亏证
— 八珍汤、炙甘草 ● 补阴 — 阴虚证
佐:茯苓——健脾渗湿 ·术、苓相配,健脾助运,相辅相成。补中健脾;渗 湿助运。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参与术 、术与苓配伍;
· 全方温而不燥,平补不峻,共奏益气中,健脾养 胃之效,体现了脾胃气虚的基本大法。犹如宽厚 平和之君子,故有“四君子汤”之名
运用:
1、本方是治疗气虚的常用方,亦是补气剂的基本方, 后世众多补脾益气的方剂均从此方衍化而来。
运用
1、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是治疗脾虚夹湿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 辨证要点:
·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2、本方也可用治肺脾气虚兼痰湿的咳嗽证,为”培土生金”法 的代表方。
3、临证加减: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 纳差食少者加炒麦芽、神曲、焦山楂 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陈皮
* 名医方论 2、辨证要点:
·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恍白,脉虚软无力。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3、临证加减: ● 兼腹中痛者,加白芍 ● 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 ● 气滞脘腹胀疼加枳壳、木香、砂仁。
3、现代运用: ·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 糜尿 等;妇科之于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经闭,胎动不安,月 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 中气下陷者。
臣:山药、莲子肉—补脾益气,固涩止泻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
佐: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 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 大枣—补脾养胃
使:甘草—调药和中。
配伍要点:
● 以四君子汤加渗湿健脾之品,虚实并治
● 输布精气养肺,体现“培土生金”之法 ● 配伍桔梗意义: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
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二则取其上行入 肺,以其宣利肺气
【治法】 益气固表。
方解 君:黄芪——大补肺脾之气而固表止汗 臣:白术——健脾益气,固表止汗
·黄芪、白术相须为用,增强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之力 佐:防风——辛散疏风而御邪 · 配伍要点: ● 全方三药合用,补中寓散,散中有补,共奏益气实卫,
固表止汗之效 ● 用之犹如御风的屏障,珍贵如玉,故名玉屏风散。
【主治】 脾虚夹湿证。
脾胃气虚 湿浊阻滞
运化无力: 食少便溏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黄、四肢乏力、 形体、 消瘦、舌淡、脉虚缓。
湿阻气滞:胸脘痞闷、苔白腻 气机升降失司:吐、泻。
【病机】 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治法】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方解
君:人参—甘温益气,补气健脾 白术—益气补中,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3.现代运用: · 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 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4、名词解释:培土生金 5、病例分析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黄芪一钱 甘草(炙)五分 人参(去芦)
升麻
当归身(酒焙干或日晒干)
橘皮(不去白) 柴胡
白术各三分
【用法】
黄芪
【主治】1、脾胃气虚;2、气虚发热证
白术 甘草各等份
【用法】
【主治】脾胃气虚证
脾胃气虚
运化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体倦 乏力,语音低微,舌淡脉虚弱
【病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 【治法】益气健脾
方解
君: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甘温苦燥,补气益中,健脾燥湿 · 参、术相须为用,增强补气健脾益胃之效
4、附方: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5、名词解释:甘温除热 6、类方比较 7、病案分析
【组成】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防风一两 黄芪(蜜炙)
白术各二两
【用法】
【主治】 肺卫气虚证
肺气虚
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恶风汗出, 或易感风邪
脏脏经络失于濡养:面色恍白,少气乏力,
舌淡苔薄白,脉浮软
【病机】 肺虚卫气不固,腠理疏松。
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 久痢,崩漏
脾胃气虚
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不足:体倦食少, 少气懒言,舌淡、脉虚弱
气虚发热:发热,自汗,渴喜热饮
【病机】 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治法】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
方解
君: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肺实卫 固表止汗
臣:人参、炙甘草—补气健脾,助君益气升阳。 白术-----补气健脾,助脾运化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
— 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
补阳 — 阳虚证 — 肾气丸
阴阳并补 — 阴阳两虚证 — 地黄饮子
三、使用注意
1、 据因而补 2、兼顾气和血,阴和阳关系以及虚则补其母的原则 3、 注意调整脾胃功能 4、辨别虚实真假 5、 辨别缓急 6、煎服法:文火久煎,空腹服用
四君子汤
《圣济总录》
【组成】
人参 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