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产业新城的管线综合规划方法初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新城的管线综合规划方法初探

华海荣,陈曦寒

摘要: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要求保持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坚决杜绝“拉链马路”、窨井伤人现象。《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和道路的建设时序;同时要求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本文基于产业新城的特殊性质,落实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探索了在快速发展的新城建设中管线综合规划编制方法。

关键词:产业新城,管线综合规划,绿色低碳,编制方法

1 引言

产业新城是一种引领工业区开发建设和整体运营的先进模式,通过“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共建、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发展理念,将产业促进与新城的开发运营有机融合。笔者参与的这个产业新城管线综合规划项目位于国家级新区的边缘,由国内知名的城市投资运营商集中开发建设。本项目所处的产业新城和传统的城市开发模式相比,有诸多不同之处:(1)产业新城是在一个集镇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建设,现状的基础资料不完善,管理相对落后。但同时由于现状建设规模相对较小,给予规划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

(2)产业新城由城市运营商提供整体打包服务,包括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因此从规划时序角度分析,具备用地规划和市政管线基础设施同步规划的条件。传统的城市管线规划往往滞后于城市用地规划。

(3)产业新城位于大都市区的边缘,发展定位将瞄准大城市的发展方向,在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上,既需要考虑与大城市的对接,也需要考虑经济因素及可操作性。

(4)上位规划处于编制过程中,没有形成最终成果。产业新城的综合交通规划、给水、排水、供电等市政管线规划都还处于中间成果,缺少对管线综合规划有力的支撑。

正由于产业新城的诸多特点区别于传统的城市开发建设,作为管线综合规划的前置条件几乎都未确定,因此在本次管线综合规划中笔者针对特殊的条件对传统的管综规划思路进行探索,提出了符合产业新城发展的管线综合规划模式。

2 将城市竖向规划作为管线综合规划的前置条件

2.1 通过竖向设计确定城市排水方向,反馈排水专项规划

竖向设计是确定场地、道路设计标高的基础,是市政管线顺利敷设的先决条件,是景观营造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产业新城开发兼具经济性与可操作性的重要保障。竖向设计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要素:满足防洪排涝要求,解决场地排水问题,满足道路布局合理的技术

要求,满足工程管线敷设的要求,结合自然地形、减少土方量,满足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

图1 整体竖向设计思路

图2 整体场地分区图

按照防洪排涝的要求,整个产业新城分为高片区和低片区,高片区采用自排水模式,低片区采取大包围方式,设置堤防解决防洪排涝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根据现状高程、用地性质、规划路网、规划水系以及防洪排涝的相关要求,大致将规划片区划分为6个区域:1区处于圩区,单独成片;3区规划为人工湖,开挖面积较大,同样单独成片。

图3 场地竖向分区图

对各片区分片进行竖向设计,如1区属于防洪排涝规划中的低片区,场地与道路竖向以警戒水位作为设计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场地再划分为7个区域,确定场地设计标高,作为道路控制标高以及排水方向确定的设计依据。针对竖向的研究成果,及时与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单位进行同步对接,对雨水和污水管网规划图中的十多处不合理设计点进行了反馈和校正,最终形成符合管线综合规划要求的雨水管网规划图和污水管网规划图。

2.2通过竖向设计反馈至用地规划,优化路网及水体线型

图4 局部路网优化调整图图5 景观湖体线型优化图

通过竖向设计,核查高片内每个小地块的道路网与地形的协调性,对局部道路线型与地形不匹配的节点提出优化方案,减少工程量。如上图中路A和路B,可适当由直改弯,避开高程较高的小山丘,减少挖方量。A、B两条路分别可节约的挖方量约为9万、3.4万立方米。

核心区人工湖原规划湖体与现状地形略有违背,填挖方量较大,不经济,规划建议从适应原场地标高的角度出发,在保障水域面积的同时对湖体进行调整,通过城市设计对湖体形状进行优化,经过核算方案调整后可减少挖方量184万方。

3 落实“安全、集约、绿色、统筹”的管线综合规划理念

3.1 构建安全可靠的市政管线系统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的要求,近期要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推进重大市政管线安全整治;完善城市地下管网系统,支撑城市发展;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针对产业新城现状管线的特征,规划通过三个方面提高市政管线的安全。

管线系统安全:对原水管线划定安全保护范围和控制范围,对高压线路明确安全保护距离,对燃气管道控制安全通道。

严格控制管线平面、竖向间距:各类管线宜布置在绿化隔离带、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下,明确道路红线至中心线的布置次序,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平面、竖向交叉距离。

既有老旧管网改造:结合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对现有老旧给水、雨水、污水管网提出改造计划;结合道路白加黑工程,同步实施通信、电力线路的入地改造。

3.2 打造低碳节能的绿色基础设施

3.2.1 海绵城市的实践

产业新城同步在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通过海绵城市设施改造或者新建,区域规划达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功能。结合近期实施的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同步考虑海绵设施建设。道路断面设计融入海绵城市技术,优化道路横坡、路面与道路绿化带的竖向关系,将侧分带改成生物滞留带,削减道路雨水径流和污染。管综设计考虑海绵设计要求,雨水管道设置与溢流管设置协调。

图6 海绵型道路侧分带溢流口大样图

3.2.2 分布式能源站的实践

分布式能源站适用于公共建筑较为密集,地块开发强度高,冷热负荷大的新建区域,通过设置能源站集中供能,降低区域中央空调总装机容量,提高机组运行效率,节约单体建筑设备机房占用面积,集中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传统能源消耗量。通过对产业新城的现状及规划用地分析,规划提出在核心区2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分布式能源站,对核心区公共建筑集中供冷暖。

3.2.2.1总体思路

结合产业新城周边能源资源条件分析评估,采用可再生能源的水源热泵系统,利用核心区湖水负责该区域的近6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的冷热供应需求并利用峰谷用电差在低谷段向蓄能水池内蓄能,在峰电段由蓄能水池和热泵机组共同向建筑供能。

3.2.2.1 夏季冷源工程技术方案

夏季夜间谷电段,公共建筑通常空调负荷较小,开启热泵系统向蓄冷水池中蓄冷,在白天平段及高峰段由蓄冷水池和热泵机组共同承担建筑的供冷需求,并优先采用蓄冷水池供冷不足部分有水源热泵补充。

图7 夏季蓄冷工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