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酶解-醇提取法提取
酶解法提取银耳多糖实验流程详细

酶解法提取银耳多糖实验流程详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酶解法提取银耳多糖实验流程。
1. 原料准备。
银耳子实体 500 g.酶解酶(如木酶或β-葡聚糖酶)10 g.缓冲液(如柠檬酸钠缓冲液)5 L.2. 酶解。
酶解法辅助提取花椒油树脂的工艺优化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S u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1 4年 9月
S e p t. 2 01 4
酶解法辅助提取花椒油树脂的工艺优化
陶志杰 王
( 1 . 蚌 埠学院
睿 王改玲 许 晖 朱晓 霞 孙 晓侠
一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4 — 0 2
作者简 介: 陶志杰( 1 9 7 9 一 ) , 女, 陕西成 阳人 , 蚌埠学 院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 向 : 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与制备 。 基金项 目: 安徽高 校省级 自然科学研 究项 目( 2 O l 3 z 1 9 8 ) , 安徽 省教育厅科研 项 目( K J 2 0 0 9 B 0 7 6 ) , 安徽 省高等 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 目( 项 目编号 : 2 0 1 0 1 0 9 4 ) 。
油树脂 , 称重 , 计算提取率即 。
花椒油棚 b 瓢 率( %
2 . 试验设计
0 . 0
2 . 0
4 0
6. 0
8 . 0
l 0 0
x 1 0 0 %
酶用量 ( m ; 2 . 成都市青 白江区农村发展局 四川成都 6 1 0 3 0 0 )
摘
要: 试验 以纤维素酶 法辅助优化提取花椒油树脂 。通过利用单 因素和正 交试验分析 , 结果表
明, 酶解 温度为影响提取效果的显著 因子 , 优 化后提 取条件 为酶用量 2 . 0 m g / l O O m L , 酶 解时间 1 . 5 h , 酶 解温度 4 5 ℃, 在该工艺条件 下提取一次花椒 油树脂的平均提取 率为 3 O . 2 % 。 验证试验表 明, 经酶解提取 法提取花椒油树脂与未经酶解处理的 乙醇浸提 法相 比, 结果增长 2 5 . 8 % 。 关键词 : 花椒 ; 油树脂 ; 纤维素酶 ; 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 : T S 2 6 4 . 3 文献标识码 : A
药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药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吴聪华;程华;李琳玲;姜德志;袁红慧;程水源【摘要】以便于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综述了近几年药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技术.在提取方面常用的有水提法、醇提法、酶解法、微波法、超声波法;而分析方法方面有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y of flavonoids in medicinal plants was outlined in recent years. Common extracting techniques included water extraction, ethanol extraction,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microwave extraction and supercritical extraction, enzyme-assisted extraction; and the methods of analysis, included UV spectrophotometry, column purification,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 ,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etc. It provided evidences on flavonoids' reseaach,development and forthputting.【期刊名称】《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3)009【总页数】5页(P34-38)【关键词】药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研究进展【作者】吴聪华;程华;李琳玲;姜德志;袁红慧;程水源【作者单位】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冈438000;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冈 438000;黄冈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冈 438000;黄冈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黄冈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冈 438000;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冈 438000;黄冈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0 引言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1].黄酮(flavonoids)主要是由C6-C3-C6组成(图1).依据C3部分的形成方式(氧化、成环、取代)的差异,可将黄酮分为黄酮醇、查尔酮、橙酮、黄酮类、异黄酮、花青素以及各类二氢衍生物[2-3].图1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Fig.1 Basic skeleton of flavonoids对于人类来说黄酮类化合物不仅赋予了植物美好的颜色和口感,而且这些化合物本身对人类健康具有多种保健和医药功能[4].它们可以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消炎,抗病毒,抗癌,发挥植物雌激素活性,保护心血管系统和肝脏,抑制酒精嗜好症,防止骨质疏松等.随着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找到更多、药效更好的黄酮单体并研究其药理作用,对药用植物中黄酮的分离提纯方法[5]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1 药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1.1 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简介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植物中分布广而且重要的多酚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也存在于许多低等植物如苔藓和地钱中,即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尤以芸香科、唇形科、石南科、玄参科、豆科、苦苣苔科、银杏科和菊科等高等植物中分布较多[6].在中草药和现代医药方面,黄酮类化合物有着重要的作用.银杏、菊花、葛根、柚皮、马鞭草、金银花等一系列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植物的研究不断深入,科研工作者在黄酮的提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7-13].1.2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1.2.1 水提取法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提取法(Water Extraction, WE)是一种较传统的方法[14],目前已较少使用.在不破坏黄酮化合物结构的情况下,林启训[15]对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相关提取摸索,并且摸索出了一套优化提取条件.肖坤福[16]在对多穗柯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中也对水提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此法为日常生活中食用富含黄酮类化合物食物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1.2.2 醇提取法醇提取法(SE)较水提法效率要高.对于含黄酮植物,有机溶剂提取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SE法提取有机溶剂主要有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乙醚等,其中最常使用的溶剂是乙醇.刘银芳[17]摸索出了一套优化的乙醇提取条件,给沙苑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陈少峰[18]在提取柴胡中总黄酮时,选定的优化条件为:温度80 ℃、柴胡颗粒粒径1 mm、乙醇体积分数60%、搅拌速度300 r·min-1,实验发现表观活化能为33.271 kJ·mol-1.在醇提法中,甲醇也是一种常用的提取剂,较之乙醇其提取效果更好.在实验过程中,为了得到纯度更佳的黄酮类化合物,通常还要进行石油醚或己烷的脱脂或脱色素预处理,然后再用甲醇、乙醇、丙醇及它们的一系列水溶液溶剂来进一步提取.1.2.3 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UAE)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卞杰松[19]在对马鞭草中黄酮化合物的测定中,利用超声波结合乙醇法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为8.36 mg/g,回收率为99.56%,效果良好.很多科研工作者将超声波法和其它方法联合在一起效果更佳.通过微波-超声波法的协同作用,张培宇等[20]对马齿苋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在马齿苋20倍量体积分数为70%乙醇的条件下,辅助微波功率600 W处理5 min,置80 ℃温水浴中超声提取2次,每次提取15 min;此时的提取产率为11.35%,而相同条件下超声波法和微波法的提取产率分别为5.79%和4.56%.由此可见,微波-超声波联用比单独提取效果更好.此外,在醇提法的基础上还可以使用超声波法做预处理,效果也较理想.例如,张公亮[11]采用超声波萃取法,研究仙人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通过试验确定了超声波功率、乙醇体积分数及辐射时间的最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功率550 W、辐射时间12 s,并且AB-8型树脂分离提纯效果最好,吸附率为84.81%,解吸率达88.42%.1.2.4 微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Microwave extraction, ME)同其它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耗能耗材少等优点.尤其对特定的药材提取效果更为理想.谭静[21]等通过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柚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微波萃取法提取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5(质量分数)、提取时间为20 min、提取温度为50 ℃、乙醇体积分数为60%时,黄酮得率最高,为8.437 mg/g;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柚皮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5(质量分数)、提取时间为10 min、提取温度50 ℃、乙醇体积分数50%,此时黄酮得率为5.263 mg/g.微波法常用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使植物黄酮提取效率最大化.1.2.5 超临界萃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是使用较为广泛的药物提取、分离手段,在药物成分提取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王敏[22]通过试验对银杏叶黄酮的超临界萃取技术进行了优化,并且实现了萃取和分离一体化,其最佳参数为:CO2流速为20 L/h,乙醇体积分数为80%,乙醇夹带剂用量为100 mL/100 g银杏叶,萃取时间为2 h,萃取温度为45 ℃,萃取压力为30 MPa.在对锁阳黄酮化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提取研究中,Luan N[23]通过实验找到了最佳提取参数:在粒度为0.180~0.250 mm筛,压力为30 MPa,温度为50 ℃,时间为75 min,酒精体积分数为50%,携带率为8%,通量二氧化碳为5 mL/min条件下,总黄酮的产率可达21.18%.1.2.6 酶解法酶解法(enzyme-assisted extraction, EAE)是通过酶的作用裂解植物细胞壁,使得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充分得到释放,从而提高药用成分得率一种分离提取方法.吴梅林[9]在研究银杏黄酮类化合物酶解法的提取条件中获得了黄酮类化合提取的最好条件,与传统的乙醇提取工艺相比,银杏总黄酮得率提高了18.92%.庞允[7]在研究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时发现,酶解法同乙醇提取法相比,黄酮的提取率由1.29%提高为1.78%.刘晓光[24]采用酶解法对山楂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酶质量浓度为0.15 mg/mL,酶解pH值为5.0,酶解温度55 ℃,酶解时间为90 min,料液比为1∶12 (质量比)时,提取效果最佳.该方法提取黄酮的得率可达90%,而且黄酮的生物活性保持良好.在酶解法中,酶种类的选择对提取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林宣贤[25]分别用单一酶和复合酶方法对金樱子黄酮进行提取,结果发现,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半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处理效果比单一酶要好,最后提取总黄酮产率真提高了26.2%.2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析方法2.1 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UV spectrophotometry)测定原理是:黄酮类化合物固有的结构可以与Al3+结合形成络合物,并且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紫外吸收峰,因此可以对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析测定.张公亮[26]和齐曼丽[27]在研究中发现,黄酮类化合物直接与AlCl3络合时,在415 nm可以检测到总黄酮最高吸光值.而与Al(NO3)3作用时,在271 nm处可以检测到黄酮类化合物的最高吸收值,从而可以对其进行定量测定[28].吕红[29]在267 nm条件下直接测定银杏制剂中的黄酮含量,效果也较好.研究[30]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黄酮类化合物都能与铝盐发生络合.杜薇[31]在有醋酸钾或醋酸钠存在的条件下测定刺梨总黄酮含量,AlCl3与黄酮类化合物共存40 min后,可在420 nm处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张进棠[32]采用此法测定银杏中黄酮总含量时相对标准偏差为2.1%.同时,张兰杰[33]利用双波长法测得黑玉米花粉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3.53%.此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另外,肖福坤通过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芹菜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质量分数为[34],回收率为96.8%~105.9%,变异系数小于0.49%,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令人满意,而且操作简便易行.图2 AlCl3和AlCl3/HCl对黄酮紫外光谱的影响Fig.2 Effect of AlCl3 andAlCl3/HCl on flavonoids’ UV spectrum2.2 传统色谱柱纯化传统色谱柱纯化(Column purification)在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程秀丽[35]在研究罗布麻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时,采用聚酰胺柱、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法对黄酮进行纯化,通过化学、波谱方法分离得到了8种黄酮类物质,并且鉴定出其中的5种化合物.徐小花[36]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方法,在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 Ait)果实中分离得到了芹菜素(Ⅰ)、大波斯菊苷(Ⅱ)、芹菜素-7-O-乙酰-β-D-葡萄糖苷(Ⅲ)、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Ⅳ)、木樨草素(Ⅴ)、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Ⅵ)、槲皮素(Ⅶ)等7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对连钱草黄酮化合物成分的研究中,杨念云[37]采用工业酒精提取、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和重结晶相结合的方法,首次从连钱草中分离得到了芹菜素(1)、木犀草素(2)、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乙酯苷(3)、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乙酯苷(4)、大波斯菊苷(5)、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6)、山奈酚-3-O-芸香糖苷(7)、芦丁(8)、6-C-阿拉伯糖-8-C-葡萄糖-芹菜素(9)和6-C-葡萄糖-8-C-葡萄糖-芹菜素(10)等10种黄酮类化合物.2.3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梁淑芳[38]在研究山楂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作为展开剂,利用聚酰胺薄层色谱法将山楂黄酮完全分离,总共获得了7个黄酮斑点.卫静莉[39]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树脂纯化后的无梗五加果总黄酮进行了研究,发现薄层层析鉴定效果较好.郑大成[13]利用薄层色谱法和化学定性分析法对昆仑雪菊水溶性黄酮进行初步的色谱和化学鉴定,结果显示水提物经正丁醇萃取后,大部分黄酮类成分被转移至正丁醇层,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昆仑雪菊水溶性总黄酮的制备.2.4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最早由俄国植物化学家茨维特(Tswett)1906年提出,后经过不断改进和创新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测定凤尾茶中黄酮的含量时陈海云[40]运用岛津LC-2010A,色谱柱为Agilent-Extend-RP柱,流动相甲醇-乙腈-0.2%(质量分数)磷酸,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0 nm,在0.244~2.928 μg线性关系良好,回收效率较高.而贺云彪[41]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时,借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法分辨HPLC-DAD产生的二维数据得到毛蕊异黄酮的标准曲线为y=166.72x+127.8(r=0.999 7)线性范围为1.0~116.5μg/mL;孟双明[42]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酮含量进行分离测定,得到了芦丁、曲克芦丁、黄芩苷、槲皮素的RSD分别为1.7%,2.0%,3.1%和3.9%.张宏武[43]采用Sunfire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mm),以乙腈-0.1%(质量分数)磷酸溶液(体积比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83 nm,柱温为30 ℃时,测定枳壳饮片中柚皮芸香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四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96.1%,96.0%和97.2%,此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2.5 其它分析方法除了以上分离纯化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张军[44]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不同桑品种的桑叶中,进行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图谱建立,在25 ℃、20 kV的压力下进行电泳,245 nm波长处检测,线性关系良好.彭爱一[8]和余波[45]采用改进的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几种黄酮类化合物,其纯化率分别达到了95%和97%以上.多种分离纯化技术的联用也使得分离测定效果更佳,谢建伟[10]运用色谱和光谱联用技术建立了4个产地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特征色谱指纹图谱,张语迟[1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 MS)联用技术分析了酶解前后黄酮化合物的活性,效果较为理想.3 结语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大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不仅数量种类繁多,而且结构类型复杂多样,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药理活性.科研工作者正在不断的完善各种分离纯化手段,为获得更好更多的黄酮类化合物或黄酮单体进行努力,鲍海鸥[46]等人对庐山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给出了分析和建议,张馨心[47]和郑有飞[48]就对黄酮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检测纯化方法的深入研究将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应用,药理活性研究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1] 郭军, 凌和平, 李良俊, 等.园艺作物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 2011,27(2): 430-436.[2] 毕珣, 卢嘉文, 蔡东联.银杏及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生理功效的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 2004, 15(6): 458-459.[3] 李勇, 刘新民.银杏及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生理功效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1(5): 72-73.[4] 吕红, 刘永琼, 张志清, 等.银杏叶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药动力学[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0, 22(1): 7-9.[5] 肖艳华.从银杏叶中提取香豆槲皮素的研究[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1999,21(4):19-21.[6] 张培成.黄酮化学[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1.[7] 庞允, 杨建秀, 刘子兰.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比较[J].制药技术, 2007, 16(3): 38-39.[8] 彭爱一.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九里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J].色谱, 2010, 28(4): 425-429.[9] 吴梅林.酶法提取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4, 16(6): 4.[10] 谢建伟.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色谱指纹图谱的光谱相关色谱分析[J].光谱实验室, 2010, 27(2): 553-557.[11] 张公亮.仙人掌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波提取和纯化[D].大连: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05.[12] 张语迟.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酶解前后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及活性比较[J].分析测试学报, 2010, 29(10): 1073-1077.[13] 郑大成.昆仑雪菊水溶性黄酮的制备及初步鉴定[J].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10): 18-20.[14] 卢起来, 蔡文芬, 肖启慧.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1999, 21(3):1-3.[15] 林启训.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浸提工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5, 21(7): 190-195.[16] 肖坤福, 廖晓峰, 催艳娟, 等.多穗柯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4, 25(5): 112-116.[17] 刘银芳, 吴文倩, 刘春宇, 等.沙苑子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6): 1401-1403.[18] 陈少峰, 池汝安, 田君.柴胡总黄酮提取条件优化及其动力学[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6,28(3): 10-15.[19] 卞杰松.超声波提取马鞭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6): 1420-1421.[20] 张培宇.微波-超声波协同萃取马齿苋中黄酮类化合物[J].中国药业, 2010,19(21): 34-35.[21] 谭静.微波萃取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对比[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 31(2): 4.[22] 王敏.银杏叶黄酮和多糖综合分离技术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2007.[23] Luan N, Li D.Study on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Cynomorium songaricum[J].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2010, 33(7): 1167-1171.[24] 刘晓光.酶解法提取山楂黄酮的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 31(8): 56-59.[25] 林宣贤.酶法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9(4): 117-121.[26] 张公亮.仙人掌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波提取和纯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 30(12): 137-140,144.[27] 齐曼丽, 何春松, 韩春敏.五味沙棘冲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0, 6(12): 18-20.[28] 席荣英.半枝莲中总黄酮含量测定[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3, 20(1): 29-30.[29] 吕红.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制剂黄酮含量[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0,22(3):3-4,7.[30] 王淑杰.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中总黄酮的含量[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5, 27(6): 506-508.[31] 杜薇.刺梨中微量元素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3,23(9): 530-532.[32] 张进棠, 姚本林, 刘伏煌, 等.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1998(1):26-28.[33] 张兰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黑玉米花粉中总黄酮的含量[J].食品科学,2006, 27(2): 230-232.[34] 肖坤福.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芹菜叶中黄酮的含量[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 26(4): 134-136.[35] 程秀丽.罗布麻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J].中药材, 2007, 30(9): 1086-1088.[36] 徐小花.女贞子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中药材, 2007, 30(5): 538-540.[37] 杨念云.连钱草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5, 36(3):210-212.[38] 梁淑芳.山楂黄酮的薄层色谱分离鉴定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3, 23(4): 86-88.[39] 卫静莉.柿叶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方法及鉴定[J].林业科技开发, 2007, 21(3):47-49.[40] 陈海云, 樊建, 曹建新.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凤尾茶中黄酮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7, 32(22): 2385-2389.[41] 贺云彪, 黄兰芳, 胡伟, 等.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黄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J].光谱实验室, 2010, 27(4): 1541-1548.[42] 孟双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党参中4种黄酮类物质的含量[J].分析化学,2009, 37(A02): 244.[43] 张宏武.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枳壳饮片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J].中国新药杂志, 2008, 17(18): 1600-1602,1621.[44] 张军.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建立不同桑品种桑叶黄酮类化合物指纹图谱的试验[J].蚕业科学, 2008, 34(1): 119-123.[45] 于波.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青皮中六种多甲氧基黄酮[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 22(3): 383-387.[46] 鲍海鸥, 庄国梁, 陈波红, 等.庐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J].江西林业科技,2010(1):14-17.[47] 张馨心.黄酮的研究现状[J].广州化学, 2009,34:69-74.[48] 郑有飞.天然黄酮物质提取技术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2009, 25(1): 102-107.。
酶工程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酶工程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王源(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对酶法在中药成分提取中酶解作用机制及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等酶能够破坏植物细胞壁,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在中药提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分别叙述了酶法在多糖、黄酮、生物碱、萜类、蛋白质及肽类、油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与新技术结合用于中药提取,分析酶法的现存问题,展望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酶;生物酶解技术;提取;中药;纤维素酶;果胶酶[中图分类号]R25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7-358X(2015)09-0614-04Application of Enzym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Extra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ANG Yuan(College of Life Science of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Abstract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enzymatic method in extra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reviewed.Enzymes such as cellulase,pectinase and papain can destruct the cell walls of plants,which makes the extraction of effective constituents become easier,so they were widely applied in ex-tra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The application of enzymatic method in the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 flavone,alkaloid,terpenoids,protein,peptides,oils and organic acids were described respectively.The enzymatic method was applied in extra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combination with new technology.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 of enzymatic method in extra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also analyzed.Key words biological enzymes;biological enzymolysis technology;extraction;Chinese medicine;cellulase;pecti-nase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其中有效的化学成分,中药中植物药约占90%,由于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很多有效成分含量很低,因此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中药开发中的关键工序。
用酶解法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

用酶解法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中南大学生物医药化工研究所龚汉祥刘佳佳410083一、金银花简介金银花为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植物的干燥花蕾,属于忍冬科中的(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半常绿缠绕藤本。
小枝细长,中空,密生柔毛和腺毛,褐色至赤褐色。
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圆状卵形,全缘。
花成对腋生,花冠2唇形、由白色渐变为黄色,花期5-7月。
浆果黑色,球形,8-10月成熟。
为中医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抗病毒﹑保肝利胆的功能。
1.原产及分布:原产我国。
朝鲜、日本有分布。
多野生在海拔400-1200m之间的溪河两岸、湿润山坡疏林及灌丛中。
2.习性:喜光,稍耐阴。
耐寒,耐湿,耐旱。
不择土壤,但在上层深厚的沙质土壤中生长健壮。
3.化学成分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绿原酸,近年来,国内外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富含挥发油,此外还有黄酮类、有机酸类、三萜类。
3.1挥发油成分(esentialoil)挥发油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
金银花鲜花、干花成分差异较大,鲜花挥发油成分以芳樟醇为主,含量高达14%以上,其他成分多为低沸点的不饱和萜烯类成分,而干花挥发油成分以棕榈酸为主,一般占26%以上,芳樟醇含量仅在0.39%以下.3.2黄酮类化台物(favonoils)中冲太七郎首先从金银花中分得木犀草素,后又分得忍冬苷;高玉敏等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出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0-β-D-半乳糖苷,檞皮素-3-0-β-D-葡萄糖苷及金丝桃苷.黄丽琅等从金银花氯仿萃取物中又分得5-羟基-3、4、7-三甲氧基酮和corymbosin。
最近李永梅等对细毡毛忍冬花蕾进行研究,分离得到了木犀草素和檞皮素.3.3有机酸类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的重要有效成分,包括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其他有机酸还有咖啡酸、肉豆蔻酸及棕榈酸,相婷等从西南忍冬中分得了绿原酸乙酯.3.4三萜类娄红样等从金银花水溶性部分中分离得到3种具有保肝活性的三萜皂苷,茅青等从灰毡毛忍冬正丁醇萃取物中分得灰毡毛忍冬皂苷甲、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3.5其他成分忍冬花蕾中还含有肌醇,β-谷甾醇,无机元素有:Fe,Mn,Cu,Zn,Ti,Sr,Mo,Ba,Ni,Cr,Pb,V,Co,Li,Ca等。
生物酶解技术经验

精心整理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新技术——生物酶解技术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形式存在的一类特殊的生物催化剂。
某些酶可以在常温、常压和温和的酸碱条件下,将植物细胞壁分解,较大幅度提高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改善生产过程中的滤过速度和纯化效果,提高产品纯度和制剂的质量。
1原理22.1 2.1. (角质、木。
最适pH 值4~52.1 半纤维素包括木聚糖、甘露聚糖、阿托伯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和木葡聚糖等多种组分,约占植物干重的35%。
含量仅次于纤维素。
半纤维素酶由β-甘露聚糖酶、β-木聚糖酶等内切型酶,β-葡萄糖苷酶、β-甘露糖苷酶、β-木糖苷酶等外切型酶以及阿拉伯糖苷酶、半乳糖苷酶、葡萄糖苷酸酶和乙酰木聚糖酶等组成。
具有消化植物细胞壁的作用。
2.1.3果胶酶果胶质属于黏液质类,是植物细胞的正常产物,多见于植物的地下部分及种子中。
果胶酶是分解果胶质的聚糖水解酶、果胶质酰基水解酶的一类复合酶的总称。
固体的呈浅黄色,易溶于水;液体的呈棕褐色。
最适作用温度45-50℃,作用pH 值3~6。
2.2用于分离精制、改善提取澄清度的酶有木瓜蛋门酶、菠萝蛋白酶、葡萄糖苷酶、转糖苷酶。
3应用3.1酶法提取3.1.1含生物碱类成分酶法提取以黄连提取盐酸小檗碱为例:将黄连粗粉按每g加入10U量的纤维素酶(活力单位2000U·g-1),充分混匀,加3倍量水,用0.3%硫酸调pH值至5后浸泡,在40℃下恒温水浴90min,将黄连及0.3%硫酸作溶剂置于渗漉筒中,浸渍、渗漉,收集渗漉液,用石灰乳调pH值至10~12,沉淀,抽滤,滤液用浓盐酸调pH值至l~2,加精制食盐使含盐量达7%,充分搅拌,静置24h,滤过,i)l=淀,在60℃下干燥,得盐酸小檗碱粗品。
用薄层扫描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黄连经酶法提取后,所得盐酸小檗碱含量为43.1.20.5%纤维素酶(1h,7.68%。
两种T3.1.4.5,3.16种3.2果胶酶分解果胶、淀粉酶分解淀粉),将其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或分解除去,可改善水提取液的过滤困难问题,提高液体制剂的澄清度和制剂纯度。
灵芝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灵芝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保健品领域。
灵芝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三萜类化合物、脂肪酸、黄酮类化合物等。
提取灵芝有效成分的方法主要包括水提、乙醇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与酶解提取等。
下面将详细阐述这几种提取方法。
1.水提取法:水提取法是使用水作为溶剂将灵芝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一般可以分为温水提取和高压水提取两种方法。
温水提取是将灵芝研磨成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水,在适宜温度下进行浸泡或加热搅拌一段时间,然后通过滤液、离心等操作获得提取物。
高压水提取是将灵芝粉末置于高压水解油罐中,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水解、分离。
2.乙醇提取法:乙醇提取法是利用乙醇作为溶剂将灵芝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一般可分为冷提法和热提法两种方法。
冷提法是将灵芝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乙醇,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浸泡或搅拌一段时间,然后通过滤液、离心等操作获得提取物。
热提法是将灵芝粉末加入乙醇,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浸泡或加热搅拌一段时间,然后通过滤液、离心等操作获得提取物。
任何提取方法都应注意乙醇的浓度和提取时间的选择,以提高提取物的纯度和收率。
3.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将灵芝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超声波可以产生剧烈的物理和化学效应,如空化、微压和涡流等,从而促进药物的传质和转化。
通过将灵芝粉末与溶剂一起置于超声波浴中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可以显著缩短提取时间和提高提取效果。
4.微波与酶解提取法:微波与酶解提取法是利用微波辐射和酶解作用将灵芝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微波辐射可以使溶剂分子振动,从而加快颗粒表面和内部的物质传递速率;酶解则是利用灵芝内部酶的活性将有效成分释放出来。
将灵芝粉末与溶剂和酶一起置于微波炉中,进行微波与酶解提取,可以使提取更加高效且提取物质的活性更好。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灵芝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提取dna的方法及步骤

提取dna的方法及步骤提取DNA的方法及步骤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因此,准确提取DNA样本是进行遗传研究、基因工程和犯罪侦查等领域的重要步骤。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DNA提取方法及其步骤。
方法一:酚氯仿法酚氯仿法是一种常用的DNA提取方法,其步骤如下:1. 收集样本:可以是人体组织、血液、细胞培养物等。
确保样本新鲜,并避免受到污染。
2. 细胞破碎:将样本加入含有细胞破碎缓冲液的离心管中,通过离心将细胞沉淀。
3. 酚氯仿提取:将沉淀加入酚氯仿混合液中,轻轻混匀,并离心以分离DNA。
4. 沉淀DNA: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加入冷乙醇沉淀DNA。
5. 洗涤:用70%乙醇洗涤沉淀的DNA,以去除杂质。
6. 干燥:将洗涤后的DNA在室温下晾干或用低温真空干燥器加速干燥。
方法二:盐析法盐析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DNA提取方法,其步骤如下:1. 细胞破碎:将样本加入含有细胞破碎缓冲液的离心管中,通过离心将细胞沉淀。
2. 盐析提取:加入高盐缓冲液使DNA与其他核酸和蛋白质分离。
3. 沉淀DNA: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加入冷乙醇沉淀DNA。
4. 洗涤:用70%乙醇洗涤沉淀的DNA,以去除杂质。
5. 干燥:将洗涤后的DNA在室温下晾干或用低温真空干燥器加速干燥。
方法三:硅胶柱法硅胶柱法是一种高纯度DNA提取方法,其步骤如下:1. 细胞破碎:将样本加入含有细胞破碎缓冲液的离心管中,通过离心将细胞沉淀。
2. 硅胶柱处理:将细胞沉淀加入硅胶柱中,经过洗涤和离心,将DNA吸附在硅胶柱上。
3. 洗涤:用洗涤缓冲液洗涤硅胶柱,以去除杂质。
4. DNA洗脱:加入低盐缓冲液,使DNA从硅胶柱上洗脱出来。
5. 洗涤:用70%乙醇洗涤洗脱后的DNA,以去除杂质。
6. 干燥:将洗涤后的DNA在室温下晾干或用低温真空干燥器加速干燥。
方法四:酶解法酶解法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DNA提取方法,其步骤如下:1. 细胞破碎:将样本加入含有细胞破碎缓冲液的离心管中,通过离心将细胞沉淀。
茶水中提取茶粉的方法

茶水中提取茶粉的方法提取茶粉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涉及到不同的技术和方法。
以下是50种提取茶粉的方法,每种方法也会附带详细描述。
1. 蒸发提取法:通过将茶水蒸发至干燥,然后收集残留下的茶粉。
2. 冷水提取法:将茶叶浸泡在冷水中,待其慢慢渗透出茶粉。
3. 热水提取法:将沸水倒入茶叶上,使得茶粉随着水的温度而迅速浸泡出来。
4.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对茶叶进行提取,达到分离茶粉的目的。
5. 微波提取法:利用微波加热茶叶,使得内部的茶粉释放出来。
6. 超声波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对茶叶进行震荡,使得茶粉脱落,并被水所提取。
7. 水蒸气提取法:将茶叶悬挂在水蒸气中,使得茶粉受热释放。
8. 离子液体提取法:使用离子液体作为提取剂,能够有效地分离和提取茶粉。
9. 无水醇提取法:利用无水醇对茶叶进行提取,将茶粉溶解出来。
10. 酶解提取法:通过加入酶解剂对茶叶进行酶解,帮助茶粉释放出来。
11. 超滤提取法:使用超滤器进行过滤,将茶叶中的茶粉拦截下来。
12. 离子交换提取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茶叶中的茶粉进行提取分离。
13. 冷冻干燥提取法:将茶叶冷冻后进行干燥,将茶粉分离出来。
14.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结合超声波技术,利用超声波对茶叶进行辅助提取,加速茶粉的释放。
15. 膜分离提取法:通过膜分离技术进行提取,将茶粉和溶液进行分离。
16. 溶剂提取法:利用有机溶剂对茶叶进行提取,将茶粉与溶剂进行分离。
17.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茶叶进行提取和分析,得到茶粉成分。
18. 超滤膜提取法:使用超滤膜对茶叶进行提取,分离茶粉和溶液。
19. 蒸馏提取法:利用蒸馏技术对茶叶进行提取,将茶粉和水进行分离。
20. 冷浸提取法:将茶叶浸泡在低温水中,使得茶粉慢慢渗出。
21. 超声波辐射提取法:利用超声波辐射对茶叶进行提取,加速茶粉的释放。
22. 超声波波浸提取法:利用超声波波浸技术,使得水分子在茶叶中振动,帮助茶粉释放。
灵芝中有效成分提取方法7篇

灵芝中有效成分提取方法7篇第1篇示例:灵芝,又称灵芝菌,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素有“仙草”、“长生草”之称,被誉为“不老药”、“百草之王”。
灵芝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保肝、调节免疫等多种保健功能,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对于灵芝的应用和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水提法水提法是指通过水溶解灵芝中的有效成分,再通过浓缩、干燥等步骤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水提法相对简单易行,对有效成分的损失较小。
但是水提法提取效率较低,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提取。
二、乙醇提取法乙醇提取法是通过乙醇等有机物质将灵芝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再通过挥发乙醇,得到提取后的有效成分。
乙醇提取法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但也存在乙醇对有效成分的选择性提取问题。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新兴的提取方法,是在超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使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将有效成分从灵芝中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高,对有效成分的损失较小,且无毒无害,对环境友好。
四、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通过微波加热来加速提取过程,提高提取效率。
微波辅助提取法操作简便,提取速度快,但对于提取条件的控制要求较高。
五、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和声学流变效应来破坏细胞壁,促进有效成分的释放。
超声波提取法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但对设备要求较高。
不同的提取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提取灵芝中的有效成分时,应根据目的、要求和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选取最合适的提取方法,以保证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灵芝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总字数:330】第2篇示例: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菌类真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保健品领域。
其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等多种功效。
提取灵芝中的有效成分是很多研究者和生产商关注的焦点。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灵芝中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
膳食纤维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No.2.2008DevelopmentofresearchonthedietaryfiberextractionFUQuan-yi1,2,LIUDong1*,LIJian-bin2,DENGLi-gao2,WANGYan-ling2(1.ShenzhenPolytechnic,Shenzhen518055;2.LightIndustryandFoodEngineeringInstitute,GuangxiUniversity,Nanning530004)Abstract:Dietaryfiberhasthepositivefunctiontothehumanhealth,inthehumangastrointestinaltractdiseasepreventionandgastrointestinalhealthmaintenance.Thispapersummarizedthefourdietaryfiberextractionmethods,simultaneouslypointedoutthatthemoremoderateapproachofthehigh-tech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isthefocusofthestudy.Enzymaticcombiningmembranefiltrationdietaryfiberextractionandseparationisthedirectionofdevelopment.Keywords:dietaryfiber;health;extraction收稿日期:2007-07-15*通讯作者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2106K048BA)。
作者简介:付全意(1982—),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糖类物质生物利用及其污染控制研究工作。
膳食纤维(DF)对人类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在预防人体胃肠道疾病和维护胃肠道健康方面功能突出。
酶解法制备白藜芦醇的工艺优化

mi y rlsspo e uewa :p w s ch d oyi rc d r s H a 5,tea u t fteB—gu o ia ew s % ,tetmp rtr a 0 ,a d h mo n h o lcsd s a 3 h e eauew s ℃ 4 nt g t sl h T e tc n lg mp o e h xr ci g rt n ss i b ef rma s p o h n y c y r lss e c i i wa O . h h oo i rv st e e t t ae a d i u t l s r — n me e y a n a o
ep r e t eut so a tec n n o rsea o b x e m n rsl h w t t h o t t f ev rt l yB—g c s aew steh h s.T es ge atr x ei e t i s h e r l oi s a h i e t h i l fc p r n u d g n oe m
生
CnF d t s 竺 = h ie i oA i 整鉴 : ao v
酶解法制备 白藜芦醇的工艺优化
陈蓉蓉,姜华 ,蒲含林
( 暨南 大 学生物 工程研 究所 ,广 州
摘
503 ) 62 1
要 :本文对虎杖提取物 中白藜芦醇苷酶解制备 白藜 芦醇的工艺进行研 究 ,以样品 中自藜芦 醇的含量
芦 醇苷 转化成 白藜 芦 醇 ,这将 为 白藜 芦醇 的大 量 制 备提 供基 础 。由于传 统 的糖苷 水 解 反应 需 要 在 高温高 压下 ,由酸 或 碱催 化 来 完 成 ,对设 备 要 求
高,且对环境污染大 ,近年来利用酶法提取 白藜
食品中生物活性多糖的提取与鉴定

食品中生物活性多糖的提取与鉴定多糖是一类具有多个糖基团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
它们不仅是生物体中重要的能量来源,还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
因此,从食物中提取和鉴定生物活性多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提取食品中的生物活性多糖前,首先确定提取方法。
常见的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提取、酸碱提取、醇提取以及酶解提取等。
热水提取一般适用于豆类、谷类等食材,通过热水的溶解作用将多糖溶解出来。
酸碱提取则是利用酸或碱的作用将多糖从食物基质中释放出来。
醇提取是用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等将多糖溶解出来,并加热蒸发掉溶剂。
酶解提取则是用特定的酶对食物中的多糖进行降解,将其溶解出来。
提取后的多糖溶液需要进行鉴定和纯化。
鉴定多糖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包括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
紫外吸收光谱是一种常用的鉴定方法,多糖溶液在特定波长下有吸收峰,通过测量吸光度可以确定多糖的含量。
红外光谱可以提供多糖的结构信息,通过鉴定其吸收峰可以推断多糖的类型和连接方式。
核磁共振则是一种高分辨率、无损伤的鉴定方法,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多糖结构信息。
在获得多糖的结构信息后,还需要进行纯化。
纯化多糖可以采用降解、沉淀和葡萄糖凝胶层析等方法。
降解方法是将多糖通过酶解或酸碱降解为单糖或低聚糖,然后进行分离。
沉淀方法是利用有机溶剂如乙醇或丙酮将多糖沉淀下来,然后进行过滤或离心分离。
葡萄糖凝胶层析是通过多糖在葡萄糖凝胶柱上的分离系数不同进行分离,可以得到纯化的多糖。
提取和鉴定食品中的生物活性多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多种技术和方法。
同时,由于食品中多糖的类型和含量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食材进行合理的提取和鉴定方法选择。
另外,还需要注意提取和鉴定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食品中的生物活性多糖不仅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还对食品的品质和特性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多糖的提取和鉴定不仅有助于开发新的食品功能原料,还能为改善食品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及酶解工艺研究

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及酶解工艺研究初志战;巫光宏;刘小林【摘要】【目的】优化水解醇溶蛋白生产功能肽的工艺,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等提取条件;通过碱性蛋白酶和蛋白酶K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水解生产玉米多肽.【结果和结论】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醇溶蛋白的最佳条件,即:料液比1∶4(g/mL),60℃水浴加热,乙醇体积分数为75%,提取3 h.两步酶解法效率高于单酶解法,两步酶解法先加蛋白酶K反应后再加碱性蛋白酶时水解效果最佳.%[Objective]The production of short peptide from zein was investigated to greatly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zein .[Method]The conditions such as extraction time , temperature , ethanol concentration and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were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test .Zein was hydrolyzed by protease K and al-kaline protease in this study .[Result and conclusion]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extracting zein were as follows:the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 was 1∶4;the extractin g time was 3 hours;the extracting temperature was60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was 75%.Results showed that the zein could be hydrolyzed more efficiently by combining two enzymes than by only using one of the two enzymes .Zein hydrolyzed by protease K and alkaline protease in turn is the best enzymatic hydrolysis method .【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提取;水解【作者】初志战;巫光宏;刘小林【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农业生物蛋白质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农业生物蛋白质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江西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56玉米蛋白粉(CGM),俗称玉米渣,是玉米湿法生产淀粉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玉米蛋白粉中蛋白质高达40% ~70%,其中醇溶蛋白约占总蛋白的68%,谷蛋白约占28%,同时含有少量的球蛋白和白蛋白.由于玉米醇溶蛋白中含有大量的非极性氨基酸,因此在体积分数为60%~95%的醇类水溶液中溶解度较高,而在水溶液中溶解性很差.在我国,玉米蛋白粉作为生产淀粉的下脚料,大部分作为“工业三废”排放掉了,不仅没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造成了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经济效益极低.近年来随着对玉米醇溶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玉米醇溶蛋白组成的特殊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例如利用玉米醇溶蛋白制作保鲜膜、缓释胶囊、可降解塑料等环境友好材料.如何利用醇溶蛋白的营养价值,成为进一步提高醇溶蛋白开发的核心.研究发现,玉米醇溶蛋白中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含量相当高,可用于制取高F值(支链氨基酸对芳香族氨基酸的摩尔比称为F值)寡肽分子,以改善肝、肾、肠、胃疾病患者的营养,可用于功能性食品或医药产品中.栾新红等[1]发现玉米蛋白多肽能影响鹅肉品质及机体代谢.玉米蛋白含有高比例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和谷氨酰胺等,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很少,这种不平衡氨基酸组成可以抑制人体中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使玉米醇溶蛋白成为降血压肽很好的来源.目前,对玉米醇溶蛋白开发和研究较为成熟的是日本和美国.日本用玉米多肽开发出了低热量的早餐饮料.我国酶解制备玉米多肽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研究记录在20世纪90年代末.1998年,吴建平[2]用复合酶(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对玉米蛋白进行水解,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有明显抑制ACE活性的玉米多肽.王雄等[3]用碱性蛋白酶处理玉米黄粉,获得多肽.1999年王梅等[4]用3种碱性蛋白酶、2种中性蛋白酶、3种酸性蛋白酶对蛋白进行水解比较研究,指出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得到的蛋白水解物其溶解性好,营养价值高.2000年赵国华等[5]用AS1398酶处理玉米蛋白,得到流动性好、黏度低、热稳定性较好、乳化性好的玉米多肽分子.但由于玉米醇溶蛋白的纯水不溶性与蛋白酶必需的水溶液环境相冲突,使得玉米醇溶蛋白酶解程度较低,达不到可以应用的程度,这已成为玉米多肽开发的瓶颈.本研究根据醇溶蛋白可溶于高pH缓冲液这一特点,将提取的醇溶蛋白液加入pH>11.5的缓冲液中,然后筛选在碱性条件中仍保持较高活性的酶——碱性蛋白酶和蛋白酶K,比较醇溶蛋白的降解程度,为玉米多肽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玉米蛋白粉由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提供.蛋白酶K和碱性蛋白酶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1.2 试验方法称取一定量玉米蛋白粉,放入烘箱中80℃烘6 h,粉碎后过100目筛,利用有机溶剂法[6-7]提取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然后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提取液中玉米醇溶蛋白的含量.醇溶蛋白的水解先采用碱性蛋白酶和蛋白酶K分别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水解,确定每种酶的最佳作用条件,然后再选用两步酶法水解.水解度的测定采用 pH-stat法[8-9]和 SN-TCA指数法[10].采用袁斌等[11]改进的pH-stat法初步测定醇溶蛋白各种加酶方式的水解度,然后与SN-TCA指数法测定的水解度进行比较,确定最适的加酶方式.2 结果与分析2.1 乙醇法提取醇溶蛋白参数的选择2.1.1 乙醇体积分数对玉米醇溶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玉米醇溶蛋白能够溶解在体积分数为60%~95%的乙醇溶液中,本试验对比了体积分数为65%、75%、85%和95%的乙醇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65%~85%的乙醇作为溶剂时,蛋白的提取率都大大高于用95%乙醇作为溶剂时的提取率,而用75%乙醇作为溶剂的提取率最高.故选择体积分数为65%、75%、85%作为正交试验的3个水平(图1).图1 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zein extraction2.1.2 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60℃以下,温度的升高能够使提取率增大,30~40℃时提取率有较明显的提高,40与50℃时的提取率非常接近,50℃时稍高,60℃时提取率达到最高,而70℃时提取率反而有明显的下降.因此,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提取醇溶蛋白的温度不宜超过60℃.故选取40、50和60℃作为正交试验的3个水平.图2 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zein extraction 2.1.3 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料液比(m/V)的增大,提取效果呈上升趋势,当料液比为1∶8时,提取效果最好,1∶8之后提取效果开始下降,1∶10时提取效果最差.可见,溶剂乙醇用量少会减少玉米蛋白粉中的玉米醇溶蛋白的溶出量,但溶剂用量过多也不会增加玉米醇溶蛋白的溶出量.因而,选取料液比为1∶4、1∶6和1∶8作为正交试验的3个水平.图3 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Fig.3 Effects ofmaterial/liquid ratio on zein extraction2.1.4 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影响很大,提取2 h比提取1 h的提取率有显著的提高,而2 h后提取率反而逐渐下降,4 h以后的提取率与提取1 h的提取率相差不大(图4).可能是因为较长时间的加热导致玉米醇溶蛋白中少部分的蛋白质与CGM中的淀粉粘连,造成蛋白的提取率下降.因此,宜选择1、2、3 h作为正交试验的3个水平.图4 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extracting time on zein extraction2.1.5 正交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结果见表1.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加热搅拌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3 B3 C2 D1,即料液比1∶4(g/mL),60℃水浴加热,乙醇体积分数是 75%,提取3 h.料液比对提取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在4个因素中最小.温度为60℃时提取效果最好,比50℃稍高,较40℃时有显著提高;提取1 h的效果最差,2和3 h的提取效果接近;乙醇体积分数为75%时的提取率最高,比65%时的提取率稍高,体积分数为85%乙醇的提取效果最差;料液比1∶6和1∶8的提取效果接近,1∶4时有显著提高.表1 L9(34)正交试验结果及极差分析表Tab.1 L9(34)orthogonal experiment results and range analyses试验号 A(θ/℃)B C D(t/h)[φ(乙醇)/%](料液比) D277nm 1 1(40) 1(1) 1(65) 1(1∶4)0.531 2 1 2(2) 2(75) 2(1∶6) 0.352 3 1 3(3) 3(85) 3(1∶8)0.181 4 2(50) 1 2 3 0.287 5 2 2 3 1 0.545 6 2 3 1 2 0.389 7 3(60) 1 3 2 0.344 8 3 2 1 3 0.279 9 3 3 2 1 0.615 2 4 3 1∑k1 0.349 0.381 0.394 0.558∑k2 0.407 0.392 0.418 0.362∑k3 0.413 0.395 0.357 0.249 R 0.064 0.014 0.061 0.309排序2.2 酶解玉米醇溶蛋白条件的确定由于玉米醇溶蛋白溶于高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φ为75%乙醇)和高pH水溶液(pH 12.0),目前没有报道蛋白水解酶在该环境中仍具有水解活力,因此我们将玉米醇溶蛋白提取烘干后用pH 12.0的NaOH-Na2 HPO4缓冲溶液溶解.在如此高pH溶液中有活力的酶不多,我们选择蛋白酶K和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试验.由于过多的醇溶蛋白底物会对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本试验的底物量为0.628 mg/mL(图5).参考蛋白酶K和碱性蛋白酶单独水解的最佳作用条件,本试验中,2种酶的试验条件分别设为:0.05 mg蛋白酶K、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35℃;0.05 mg碱性蛋白酶、反应时间15 min、反应温度45℃.分别采取以下4种加酶顺序进行反应:只加蛋白酶K;只加碱性蛋白酶;先加蛋白酶K反应后再加碱性蛋白酶、先加碱性蛋白酶反应后再加蛋白酶K.图5 底物质量浓度对酶解的影响Fig.5 Effects of substratemass concentration on zein enzymatic hydrolysis采用pH-stat法及SN-TCA指数法分别测定4种加酶方式下玉米醇溶蛋白的水解度,据此选出最好的酶解方法,结果见表2和表3.表2 pH-stat法测定玉米醇溶蛋白水解度Tab.2 Enzymatic hydrolysis degree of zein determ ined by pH-statmethod加酶顺序 NaOH用量/mL pH 水解度/反应前反应后%蛋白酶K K 1.24 11.73 10.42 27.55 0.87 11.73 10.63 19.33碱性蛋白酶 0.44 11.73 10.64 9.78蛋白酶K-碱性蛋白酶 1.04 11.73 10.42 23.11碱性蛋白酶-蛋白酶表3 SN-TCA指数法测定玉米醇溶蛋白水解度Tab.3 Enzymatic hydrolysis degree of zein determ ined by SN-TCA method加酶顺序 D277nm SN-TCA指数1)/%蛋白酶K 1.000 34.49碱性蛋白酶 0.490 16.90蛋白酶K-碱性蛋白酶1.250 43.12碱性蛋白酶-蛋白酶K 1.005 34.67 1)SN-TCA指数:代表水解程度.3 讨论与结论随着Evans等[12]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目前醇溶蛋白的研究已经在多种材料上展开,如水稻、椰子、小麦、高粱等,提取的试剂也很多,如乙醇、乙二醇、异丙醇等[13-15].考虑到后续产品的食用价值,本试验采用乙醇提取.根据玉米醇溶蛋白提取的统计结果分析,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A3 B3 C2 D1,即料液比1∶4(g/mL),60℃水浴加热,乙醇体积分数为 75%,提取3 h.料液比对提取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在4个因素中最小.温度为60℃时提取效果最好,比50℃稍高,较40℃时有显著提高;提取1 h的效果最差,2和3 h的提取效果接近;乙醇体积分数为75%时的提取率最高,比体积分数为65%时的提取率稍高,85%乙醇的提取效果最差;料液比1∶6和1∶8的提取效果接近,料液比为1∶4时提取效果有显著提高.玉米醇溶蛋白质量浓度可达15.688 mg·mL-1.由于醇溶蛋白的溶解特性,以及色氨酸含量很少,因此醇溶蛋白的酶解产物快速检测比较困难,最常用的方法为pH-stat法和SN-TCA指数法.本研究发现,双酶解效果比采用单一酶水解效果好,先加蛋白酶K后加碱性蛋白酶与先加碱性蛋白酶后加蛋白酶K的水解度分别达到23.11%、27.55%(pH-stat法)和43.12%、34.67%(SN-TCA指数法).根据pH-stat法测定的双酶水解的水解度相差不大,而采用SN-TCA指数法测得先加蛋白酶K后加碱性蛋白酶的水解效果更明显.故采用两步酶解法可明显提高玉米蛋白水解反应的水解度,两步酶解的加酶顺序为先加蛋白酶K然后加碱性蛋白酶.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玉米醇溶蛋白生产高附加值的短肽提供参考数据.参考文献:[1]栾新红,曹中赞,曹敏建,等.玉米蛋白多肽对豁眼鹅血清离子水平及肉品质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2,34(1):11-14.[2]吴建平.抗消化淀粉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8,25(2):66-70.[3]王雄,吴正奇,万端极,等.膜酶结合制备玉米多肽的工艺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7):2000-2003.[4]王梅,谷文英.酶解黄粉蛋白制备可溶性肽[J].粮油食品科技,1999,9(1):1-3.[5]赵国华,陈宗道,王光慈,等.改性对玉米蛋白质功能性质和结构的影响(Ⅰ):酶解[J].中国粮油学报,2006,15(3):28-30.[6]赵华,张英华.玉米醇溶蛋白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6(12):16-17.[7]段纯明,董海洲,侯汉学,等.生物降解材料-玉米醇溶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8,26(3):1-6.[8]徐英操,刘春红.蛋白质水解度测定方法综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7):173-176.[9]檀志芬,生庆海,邱泉若,等.蛋白质水解度的测定方法[J].分析检测,2005,26(7):174-176.[10〛范远景,姬莹莹,张焱.大豆蛋白酶解肽的分子量分布及抑制ACE活性关系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10):57-61.[11]袁斌,吕桂善,刘小玲.蛋白质水解度的简易测定方法[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2,21(2):113-115.[12]EVANS C D,MANLEY R H.Ternary solvents for zein[J].Ind Eng Chem,1944,36(5):408-410.[13]蒋冬花,杨宝峰,蔡敏杰,等.水稻醇溶蛋白提取条件和总含量分布[J].浙江农业学报,2007,19(3):174-178.[14]郑亚军,李艳,赵松林,等.椰肉中醇溶蛋白抗氧化活性[J].热带作物学报,2009,30(7):1035-1038.[15]王伟,印丽萍,刘许佳,等.种子醇溶蛋白提取及检测条件探索[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1-27.【责任编辑李晓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的主要内容
原料处理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流程 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检验 总黄酮含量测定 单因素实验 得出结论
研究方法
1、原料准备流程 2、提取工艺流程 3、操作方法 (1)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2)定性检验 (3)芦丁标准溶液的制备 (4)标准曲线的绘制 (5)单因素实验 (6) 最佳条件的选择进行正交实验
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 植 物的块根、藤茎及叶均可供药用,中药名分 别为:何首乌、夜交藤。何首乌主要含有黄 酮类物质、蒽醌、二苯乙烯苷、磷脂等成分。
何首乌功效及作用:
(1)促进造血功能 (2)增强免疫功能 (3)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 (4)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 (5)延缓衰老,现代调查有维生素E制止皱纹再生
用酶解-醇提取法提取何首 乌根中总黄酮的研究
化生系 袁振云 20091051124
目录
选题动因与依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题的主要内容 进程计划 参考文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选题的动因与根据
总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地存在于植物 中的一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草药 中的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 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衰老,抗菌, 抗肿瘤等。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降压、降 血脂﹑增加冠脉流量、强心、抗心律不齐 等药理作用。所以对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意义重大。
进程计划
完成期限:2013年5月25日前 主要措施:1.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初步选题 2.确定题目 3.撰写开题报告 4.进行开题答辩 5.进行实验,选择较适宜提取条件 6.根据实验结果撰写毕业论文 7.进行论文答辩 8.修改论文 9.完成论文
参考文献
[1]王姝梅.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及构效关 系[J].海峡药学,2004,16(3):10. [2]张纪宁,杨洁.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 展[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版),2009 年 6 月 第2 期. [3]李建北,林茂.何首乌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 药,1993,24(3):115-118. [4]苏玮,郭群.何首乌的现代药理研究概况[J].中草 药,1997,28(2):1.
(5)单因素实验
5.1)乙醇浓度对何首乌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5.2)料液比对提取何首乌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5.3)浸提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5.4)回流时间对提取何首乌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5.5)酶解温度对何首乌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5.6)酶用量对何首乌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6.7)酶解时间对何首乌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研究,近十年来颇为 活跃,特别是日本、德国和美国,我国则起步较 晚。查阅相关资料,知目前提取黄酮的方法有水 提法﹑有机溶剂提取法﹑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 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解法﹑超临 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分离法等。在我所查 的相关文献报告总,尚未发现有关用纤维素酶辅 助提取何首乌中总黄酮的相关报告,本课题将尝 试用有机溶剂回流法提取何首乌中的黄酮,以芦 丁为对照测定何首乌中总黄酮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