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与相关技术

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与相关技术
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与相关技术

图片简介: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蒸汽动力系统中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构建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对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以能源消耗和成本最低为目标,以运行操作参数为决策变量,以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为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根据目标函数确定最优运行操作参数;根据最优运行操作参数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操作。本技术所提供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和降低成本。

技术要求

1.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蒸汽动力系统中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所述设备包括动力锅炉、汽轮机、减温减压器、除氧器、蒸汽加热器、凝汽器、给水泵、余热锅炉和蒸汽管网;所述性能特征参数包括动力锅炉的蒸发量、压力和温度,汽轮机的进汽量、高压抽汽量、高压抽汽压力、高压抽汽温度、低压抽汽量、低压抽汽压力、低压抽汽温度、排汽量、排汽真空度和额定功率,减温减压器的出口流量、出口压力、出口温度以及减温水的压力和温度,除氧器的工作压力,蒸汽加热器的列管数、列管直径、列管长度以及出口控制温度,凝汽器的列管数、列管直径、列管长度以及循环冷却水的流量和进口温度,给水泵的扬程曲线、效率曲线、工作频率,余热锅炉的产汽量、产汽压力和产汽温度,、蒸汽管网的流程拓扑结构,以及管线的管径、壁厚、管长、保温、弯头和阀门;所述工艺参数包括年操作时间、系统电力需求、燃料数据、工况条件和系统尾气排放;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构建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

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

以能源消耗和成本最低为目标,以所述运行操作参数为决策变量,以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为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

根据所述目标函数确定最优运行操作参数;

根据所述最优运行操作参数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构建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水力模型;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传热模型;

根据所述水力模型和所述传热模型构建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具体包括:

利用牛顿—拉夫森算法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根据所述验证结果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优化。

5.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蒸汽动力系统中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所述设备包括动力锅炉、汽轮机、减温减压器、除氧器、蒸汽加热器、凝汽器、给水泵、余热锅炉和蒸汽管网;所述性能特征参数包括动力锅炉的蒸发量、压力和温度、汽轮机的进汽量、高压抽汽量、高压抽汽压力、高压抽汽温度、低压抽汽量、低压抽汽压力、低压抽汽温度、排汽量、排汽真空度和额定功率,减温减压器的出口流量、出口压力、出口温度以及减温水的压力和温度,除氧器的工作压力,蒸汽加热器的列管数、列管直径、列管长度以及出口控制温度,凝汽器的列管数、列管直径、列管长度以及循环冷却水的流量和进口温度,给水泵的扬程曲线、效率曲线、工作频率,余热锅炉的产汽量、产汽压力和产汽温度,蒸汽管网的流程拓扑结构,以及管线的管径、壁厚、管长、保温、弯头和阀门;所述工艺参数包括年操作时间、系统电力需求、燃料数据、工况条件和系统尾气排放;

运行操作参数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构建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

运行操作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

目标函数建立模块,用于以能源消耗和成本最低为目标,以所述运行操作参数为决策变量,以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为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

最优运行操作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函数确定最优运行操作参数;

运行操作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优运行操作参数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操作参数模型构建模块具体包括:

水力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水力模型;

传热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传热模型;

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水力模型和所述传热模型构建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操作参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运行操作参数确定单元,用于利用牛顿—拉夫森算法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验证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验证结果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优化。

技术说明书

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工业企业蒸汽动力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炼油、石化、化工、煤化工、钢铁、冶金、电力、热电等工业企业都是高能耗企业,其中蒸汽动力系统是工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向各工业企业生产厂提供所需要的动力、电力、热能等公用工程。

大型工业企业中,蒸汽动力系统是最重要的公用工程系统,庞大、复杂且能耗巨大。蒸汽和电的消耗占企业能源消耗的60%以上,每年的蒸汽成本高达几亿到几十亿元。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诊断与节能优化对化工企业的节能降耗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工业企业蒸汽动力系统从管网结构到设备配置均存在待优化的空间;尤其是管网系统,形成了多环、多级的复杂局面。在蒸汽系统的管理上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和有限的实时数据,由于在蒸汽管网内部或低压力等级的蒸汽系统中缺少测量仪表,造成了对蒸汽系统操作方案选择和管网调整上的盲目性,甚至蒸汽流向、流量不明,蒸汽减温减压等降质使用,放空现象得不到遏止,浪费了宝贵的能源,提高了成本。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和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包括:

获取蒸汽动力系统中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所述设备包括动力锅炉、汽轮机、减温减压器、除氧器、蒸汽加热器、凝汽器、给水泵、余热锅炉和蒸汽管网;所述性能特征参数包括动力锅炉的蒸发量、压力和温度,汽轮机的进汽量、高压抽汽量、高压抽汽压力、高压抽汽温度、低压抽汽量、低压抽汽压力、低压抽汽温度、排汽量、排汽真空度和额定功率,减温减压器的出口流量、出口压力、出口温度以及减温水的压力和温度,除氧器的工作压力,蒸汽加热器的列管数、列管直径、列管长度以及出口控制温度,凝汽器的列管数、列管直径、列管长度以及循环冷却水的流量和进口温度,给水泵的扬程曲线、效率曲线、工作频率,余热锅炉的产汽量、产汽压力和产汽温度,蒸汽管网的流程拓扑结构,以及管线的管径、壁厚、管长、保温、弯头和阀门;所述工艺参数包括年操作时间、系统电力需求、燃料数据、工况条件和系统尾气排放;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构建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

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

以能源消耗和成本最低为目标,以所述运行操作参数为决策变量,以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为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

根据所述目标函数确定最优运行操作参数;

根据所述最优运行操作参数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操作。

可选的,所述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构建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水力模型;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传热模型;

根据所述水力模型和所述传热模型构建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具体包括:

利用牛顿—拉夫森算法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可选的,所述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根据所述验证结果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优化。

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蒸汽动力系统中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所述设备包括动力锅炉、汽轮机、减温减压器、除氧器、蒸汽加热器、凝汽器、给水泵、余热锅炉和蒸汽管网;所述性能特征参数包括动力锅炉的蒸发量、压力和温度,汽轮机的进汽量、高压抽汽量、高压抽汽压力、高压抽汽温度、低压抽汽量、低压抽汽压力、低压抽汽温度、排汽量、排汽真空度和额定功率,减温减压器的出口流量、出口压力、出口温度以及减温水的压力和温度,除氧器的工作压力,蒸汽加热器的列管数、列管直径、列管长度以及出口控制温度,凝汽器的列管数、列管直径、列管长度以及循环冷却水的流量和进口温度,给水泵的扬程曲线、效率曲线、工作频率,余热锅炉的产汽量、产汽压力和产汽温度,蒸汽管网的流程拓扑结构,以及管线的管径、壁厚、管长、保温、弯头和阀门;所述工艺参数包括年操作时间、系统电力需求、燃料数据、工况条件和系统尾气排放;

运行操作参数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构建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

运行操作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

目标函数建立模块,用于以能源消耗和成本最低为目标,以所述运行操作参数为决策变量,以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为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

最优运行操作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函数确定最优运行操作参数;

运行操作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优运行操作参数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操作。

可选的,所述运行操作参数模型构建模块具体包括:

水力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水力模型;

传热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传热模型;

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水力模型和所述传热模型构建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

可选的,所述运行操作参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运行操作参数确定单元,用于利用牛顿—拉夫森算法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

可选的,还包括:

验证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验证结果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优化。

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介绍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通过蒸汽动力系统中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构建的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确定运行操作参数,并以能源消耗和成本最低为目标,以所述运行操作参数为决策变量,以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为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确定最优运行操作参数,进而根据最优运行操作参数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操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蒸汽系统操作方案选择和管网调整上的盲目性,进而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和降低成本。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包括:

S101,获取蒸汽动力系统中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所述设备包括动力锅炉、汽轮机、减温减压器、除氧器、蒸汽加热器、凝汽器、给水泵、余热锅炉和蒸汽管网;所述性能特征参数包括动力锅炉的蒸发量、压力和温度、汽轮机的进汽量、高压抽汽量、高压抽汽压力、高压抽汽温度、低压抽汽量、低压抽汽压力、低压抽汽温度、排汽量、排汽真空度和额定功率,减温减压器的出口流量、出口压力、出口温度以及减温水的压力和温度,除氧器的工作压力,蒸汽加热器的列管数、列管直径、列管长度以及出口控制温度,凝汽器的列管数、列管直径、列管长度以及循环冷却水的流量和进口温度,给水泵的扬程曲线、效率曲线、工作频率,余热锅炉的产汽量、产汽压力和产汽温度,蒸汽管网的流程拓扑结构,以及管线的管径、壁厚、管长、保温、弯头和阀门;所述工艺参数包括年操作时间、系统电力需求、燃料数据、工况条件和系统尾气排放。

S102,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构建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即基尔霍夫定律和所述拓扑结构,确定蒸汽动力系统中有m根外支管,n根内管,j个节点。m根外支管外端的压力值分别为P1、P2、……、Pm;求:每根管段的两个未知数,即压降ΔP和流量G。

(1)按质量守恒原则:对于任意节点j,都有式中:E表示与该节点直接连接的管段数;r表示管段内流体流向,流向指向该节点,则r=1;流向指出该节点,则r=2。

(2)按能量守恒原则:对于任意一个回路,都有式中:F表示组成该回路的管段数;r表示管段内流体流向,流向与回路方向相反,则r=1;流向与回路方向相同,则r=2。

对于任意一个通路,都有式中:D表示组成该通路的管段数;r表示管段内流体流向,流向与通路方向相反,则r=1;流向与通路方向相同,则r =2。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水力模型。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管网物理特性与操作参数的关系,例如,管段长度、粗糙度等与管段压降和流量的关系,形成水力学模型。蒸汽在管道中压力损失较大,气体密度的变化会很明显,此时必须考虑气体的压缩效应。如果管内压降较小,则可以用平均密度来计算压降,如下式Δp=CmG2。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传热模型。蒸汽管道通常都有保温处理,但不可完全避免热能向周围环境散失。在系统中有散热模拟功能,计算管段温降和凝结水情况等。一段有保温层的蒸汽圆管的传热过程,包括管内蒸汽到管内侧壁面、管内侧壁面到管外侧壁面、管外侧壁面到保温层内侧壁面、保温层内侧壁面到保温层外侧壁面、保温层外侧壁面到环境大气等五个环节。热损失Q可按下式计算:Q=kAΔT。

根据所述水力模型和所述传热模型构建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

在确定了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之后,为了保证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验证优化。

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根据所述验证结果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优化。

具体为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建立以后,即可以对收集的流程结构数据、模型本身和仪表测量数据进行校验。数据校验工作不完全是数学问题,要先从物理层面判断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蒸汽动力系统模型集成了蒸汽动力系统在物理层面的运行规律,因此需要借助模型,对数据(结构数据、仪表数据)进行校验,同时也对模型本身进行了校验。结构数据容易出错、且对模型准确度影响比较大的是管径和保温情况。通过模拟计算的压力值和实测仪表压力进行对比,以确定管径的准确性;通过模拟计算的温度值和实测仪表温度进行对比,并结合外表面温度测量结果,对保温的状况进行修正,同时判断测量仪表的准确性。

蒸汽平衡的校验最为复杂。每个压力等级的蒸汽有产用平衡关系,各个压力等级的蒸汽之间也有转化关系,因此需要建立的模型具备各个压力等级联动计算的功能,才能对各个压力等级的蒸汽系统数据进行合理校验。对于产汽和用汽不平衡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产汽总量总是大于用汽总量),(1)要找到哪些用汽点或产汽点没有被计量,如低压等级大量的伴热管线都没有计量仪表,部分高压等级的小用户没有计量等;(2)可以通过设备功率、热平衡等工艺测的数据和设备运行数据对蒸汽用量进行修正;(3)对计量仪表的温压校正等数据进行校验,确认仪表数据的准确性,对于不准确的仪表给出修正参数;(4)通过管径流速、温度压力的计算值和测量值对比,对流量数据做修正;(5)最后,仪表偶然误差、信号误差等问题可以通过统计、去噪等数学方法进行校验。最终使得到的测量数据和模拟计算数据接近真实值,达到本项目的准确度要求。在模型中输入设备运行的流量、压力和温度参数,计算功率、热负荷、热效率等参数。然后根据实测参数与计算参数进行对比,如果实测参数与计算参数的相对误差超过±5%,则首先判断实测值的准确度,然后对模型进行校正,最终使实测参数与计算参数的相对误差控制在±5%,完成设备模型的确认。输入产汽设备和用汽设备的流量和部分压力、温度作为已知参数,利用模型可以计算得到所有产、用汽点的流量、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同样的,根据实测参数与计算参数进行对比,如果实测参数与计算参数的相对误差超过±5%,则首先判断实测值的准确度,然后对模型进行校正,最终使实测参数与计算参数的相对误差控制在

±5%,完成管网模型的确认。

S103,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利用牛顿—拉夫森算法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为了提高计算速度,采用了一些加速收敛的技巧和必要的边界条件,使得方程解算有稳定的收敛性。例如对一些分段较多的管线,在立方程前进行整合,把多段管线整合为一根管线,大量减少方程的数量,提高计算收敛速度;对输入条件做了限制,提高了方程组收敛的可能性。

S104,以能源消耗和成本最低为目标,以所述运行操作参数为决策变量,以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为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

S105,根据所述目标函数确定最优运行操作参数。

S106,根据所述最优运行操作参数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操作。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有效的解决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降低了成本。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对煤化工蒸汽动力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蒸汽平衡分析及整体优化评估,包含瓶颈解决、热损评价、减温减压器优化、项目改造建议等,对部分用汽部位的改造方案进行综合模拟并得出优化评估结论。并通过如下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进行管网瓶颈问题查找与解决。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管网流速分布和压降曲线;对流速较快(超过30m/s)或压降较大的管线(每1000米管线的压降大约0.1MPa)进行分析,查找造成压损瓶颈的原因。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进行管线保温的评价:实测管线起点温度、末端温度和表面温度(均匀分布在管线上),与模拟结果对比,得到实际热流、设计热流和合格热流等参数,对管线散热做全面的评价。本方法基于模拟技术对保温效果进行评价,比常规的评价方法更科学、更准确。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进行全厂减温减压器优化。先了解各装置内部用汽设备(不能局限于装置入口,一定要深入到装置内设备)的蒸汽需求情况,包括蒸汽量和蒸汽品质的;按照真实的需求情况进行分类;了解各装置内部减温减压的情况,分析进行减温减压的原因;在满足生产需求、保障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合理优化管网与设备的匹配,提出减少减温减压量的措施。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解决了工业企业蒸汽动力系统蒸汽放空问题。企业夏季典型工况下,A装置产汽量比全厂装置需求量大270t/h;电站回收了约210t/h;因此还要放空60t/h,造成能源浪费。冬季工况下,A装置产汽量比全厂装置需求量大230t/h;电站回收了约220t/h;因此还要放空约10t/h,造成能源浪费。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进行了放空原因分析。结果显示热电中心界区管线管径为DN250。夏季典型工况下,热电中心回收蒸汽60t/h,流速达到50m/s以上,瓶颈效应显著。由于管线瓶颈问题,所以蒸汽压力下降非常大,到达热电中心界区压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限制了热电中心进一步回收蒸汽,造成大量的放空。

进一步的提供解决方案:找到合理的用汽点,消除蒸汽过剩。A装置等内部无法增加新的用汽点,因此只能考虑替换热电中心的加热蒸汽。冬季工况下蒸汽过剩较少,可以通过稍微调高操作参数来增加回收的蒸汽量,达到消除放空的目的。夏季工况下,蒸汽过剩较多,由于前述的热电中心界区瓶颈等原因,大量的蒸汽无法回收,因此需要对热电中心的管线进行改造。

即热电中心界区增加一条DN400的复线;热电中心内部也需要增加两条DN200管线至最终用汽设备。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对改造后的系统进行分析;夏季工况下,当外管网蒸汽过剩较多时,投用新增跨线,使最终用汽设备使用外界的放空蒸汽;冬季工况下,通过提高加热器温度控制消耗掉多余的蒸汽。

进而,通过本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为1829.1万元,其中,夏季工况下:按平均减少蒸汽放空40t/h计算,每吨除盐水价格按21元计算,夏季工况(7个月)节约用水的经济效益为423万元;回收的热量减少电站煤耗量每吨煤的热值按20000kJ/kg,每吨煤的价格按400元计算,夏季工况下经济效益约为1200万元;因此夏季工况下总的经济效益约为1623万元。冬季工况下按平均回收9t/h除盐水计,冬季工况(5个月)节约用水的经济效益为67.5万元,减少燃煤消耗的经济效益约为138.6万元,因此冬季工况的总经济效益为206.1万元。

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201、运行操作参数模型构建模块202、运行操作参数确定模块203、目标函数建立模块204、最优运行操作参数确定模块205和运行操作模块206。

数据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蒸汽动力系统中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所述设备包括动力锅炉、汽轮机、减温减压器、除氧器、蒸汽加热器、凝汽器、给水泵、余热锅炉和蒸汽管网;所述性能特征参数包括动力锅炉的蒸发量、压力和温度,汽轮机的进汽量、高压抽汽量、高压抽汽压力、高压抽汽温度、低压抽汽量、低压抽汽压力、低压抽汽温度、排汽量、排汽真空度和额定功率,减温减压器的出口流量、出口压力、出口温度以及减温水的压力和温度,除氧器的工作压力,蒸汽加热器的列管数、列管直径、列管长度以及出口控制温度,凝汽器的列管数、列管直径、列管长度以及循环冷却水的流量和进口温度,给水泵的扬程曲线、效率曲线、工作频率,余热锅炉的产汽量、产汽压力和产汽温度,蒸汽管网的流程拓扑结构,以及管线的管径、壁厚、管长、保温、弯头和阀门;所述工艺参数包括年操作时间、系统电力需求、燃料数据、工况条件和系统尾气排放。

运行操作参数模型构建模块202用于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构建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

运行操作参数确定模块203用于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

目标函数建立模块204用于以能源消耗和成本最低为目标,以所述运行操作参数为决策变量,以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为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

最优运行操作参数确定模块205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函数确定最优运行操作参数。

运行操作模块206用于根据所述最优运行操作参数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操作。

所述运行操作参数模型构建模块202具体包括:水力模型确定单元、传热模型确定单元和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确定单元。

水力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水力模型。

传热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传热模型。

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水力模型和所述传热模型构建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

所述运行操作参数确定模块203具体包括:运行操作参数确定单元。

运行操作参数确定单元用于利用牛顿—拉夫森算法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系统还包括:验证结果确定模块和优化模块。

验证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验证结果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优化。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供热系统优化措施总结

供热系统优化措施总结 热电厂的利润命脉在于供热,供热系统的优化,为热电厂节能改造的首要选择。 1、安装供热自动监控及优化控制系统,对重要供热参数、供热效率及冷凝水回水率等进行红线设定监控,同时利用优化计算方法,对供热蒸汽动力系统进行优化自动控制,实现最优供热; 2、充分了解用户对蒸汽的需要及实际使用情况 对于蒸汽的工业用户,我们要充分了解他们的蒸汽系统及蒸汽设备对蒸汽参数的实际需求,根据这些资料,加上管网的损失,来调整我们蒸汽动力系统的蒸汽出口参数,避免热量的浪费。今年我们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降低了热电厂出口蒸汽压力0.1MPa,汽轮机进气量减少了6.2吨/小时,每年节约将近696万元; 3、帮助客户完善蒸汽系统,提高冷凝水回水率 由于客户关注点的不同,我们需要帮助用户完善其用气系统,尽量提高冷凝水回水率,同时避免工业水混入冷凝水,污染水质;同时建立回水率报警机制,一旦回水率低于设定值,将报警,马上处理。经过核算,我们公司回水率降低10%,将影响我们热电厂供电标煤耗1.01克; 4、供热管网优化 (1)疏水阀的优化改造; (2)膨胀节的优化改造:采用旋转膨胀节;

(3)供热管道管托的改造:降低管道热损; (4)供热管道保温的优化 (5)设定管道压损、温损监控报警机制 5、热电厂供热蒸汽动力系统优化 (1)排查热电厂厂用蒸汽系统,减少不必要的用汽点和用汽量,如我们队化水车间冬天RO系统进水耗用蒸汽系统进行了改造,利用循环水热量来加热原水,减少厂用蒸汽量; (2)充分直接利用冷凝回水,坚决避免热量的浪费; (3)避免减温减压器在供热中的使用,必须降压降温的地方,安装热功小背压机发电,回收热能; (4)优化调整供热参数,在满足用户需要的基础上尽量低温低压供热; (5)根据热电负荷情况,优化调整汽轮机负荷情况,尽量使汽轮机运行工况贴近其额定负荷,降低汽耗率; (6)针对用户对蒸汽参数要求,对已有管路进行优化改造,确保供热的可靠性及灵活性,同时降低供热煤耗; (7)充分利用供热自动优化控制系统; (8)有条件的引入太阳能加热系统、沼气利用系统、污泥干燥焚烧系统,作为供热蒸汽系统的有效补充,降低供热煤耗。

蒸汽动力、、、

船用蒸汽动力装置的整体构建与设计,张静巧,哈工程 增压锅炉是蒸汽动力装置的主动力设备。 蒸汽动力装置是大型舰船的主动力装置,它决定着军舰的航速性,机动性和续航力等重要战术技术性能。舰用锅炉是蒸汽动力装置的一个主要设备,构成了舰船的主推进装置,在蒸汽动力装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舰用增压锅炉低的重量尺寸指标、良好的动态特性、高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表明它良好地适用于海军大中型舰船的主动力装置。舰用增压锅炉在战斗、巡航等恶劣的工作条件下能够稳定正常的工作,对舰用增压锅炉的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稳定性要好,响应速度要快。 船舶蒸汽动力装置热力系统的仿真分析,马武学,哈工程 增压锅炉动力装置较好地满足了现代船舶动力装置的技术要求,船用增压锅炉动力装置在可靠性、生命力、经济性、重量尺寸和维修性等方面都具有较为良好的性能,普通锅炉装置远不能与之相比。增压锅炉的应用减小了动力装置重量尺寸,这大大有利于提高船舶的航速及其机动性,目前增压锅炉动力装置是现代船舶动力推进装置的研究方向之一,因此,对增压锅炉动力装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蒸汽动力装置以其功率大、造价低、技术成熟、研制周期短、使用寿命长和制造运营经验丰富等一系列特点,成为我国重要的船用动力型式之一。增压锅炉动力装置的使用较好地满足了现代船舶动力装置所提出的技术要求。欧美各国发展的几种船用增压锅炉动力装置在可靠性、生命力、经济性、重量尺寸、机动性、耐久性和维修性等方面都具有较为良好的性能。其中尤以重量尺寸指标改善最为明显,普通锅炉装置远不能与之相比。动力装置的减小,大有利于提高船舶航速及其机动性。因此,增压锅炉动力装置是现代船舶动力推进装置的研究方向之一。 船用动力装置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船舶在航行、锚泊和系岸等工况下所需要的各种动力和能源(如热能、电能等)。因此,它决定着船舶的航速性、机动性和续航能力等重要技术性能。 以水蒸汽作为工质的动力装置称为蒸汽动力装置,简称汽力装置。装置中蒸汽锅炉把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再将水转变成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蒸汽送入主汽轮机后热能转变成机械能带动螺旋桨回转做功,推动船舶运动。 蒸汽动力装置被用作为船舶的主动力装置。船用主锅炉是蒸汽动力装置中的一个主要设备,在蒸汽动力装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构成了船舶的主推进装置。 增压锅炉动力装置中的烟气涡轮、压气机、辅助汽轮机各部件间匹配关系非常复杂,国外视其为专利技术而严格控制。该技术在国内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开展船用增压锅炉动力装置技术研究对发展我国大功率蒸汽动力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增压锅炉是指利用压气机替代鼓风机向锅炉输送空气的锅炉。增压锅炉和烟气涡轮增压

辅助蒸汽系统吹扫作业指导书综述

管道专业>#2机组辅助蒸汽吹扫>>作业指导书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 (1) 4.作业程序及作业人员配置 (2) 5.作业方法及质量标准 (2) 6.工序交接及成品保护 (4) 7.职业安全卫生、措施及环境管理 (4) 8.强制性条文 (5) 9.创优措施 (6) 10.绿色施工措施 (6) 附录:辅汽吹扫系统图

一. 编制依据 1.1 《新疆国信准东2×660MW煤电项目#2机组安装工程管道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1.2 西北电力设计院供图纸及技术文件 1.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14 1.4.《电力建设施工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篇》 DL5190.5-2012 1.5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 DL/T5210.5-2009 1.6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监督规程》 DL/T869-2012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9版 1.8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作业文件(汇编)》 1.9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二.工程概况及编制目的 2.1工程概况 新疆国信准东2×660MW煤电项目工程,建设容量为2×660MW中间再热抽汽凝汽式发电供热机组。机组启动初期,辅助蒸汽由辅汽联箱供应。辅汽系统的汽源有启动锅炉供汽和本机四抽或再热冷段供汽两种。正常情况下,辅汽由自身四抽或再热冷段提供,否则,由临机辅汽联箱或由启动锅炉提供。本机辅汽用户有:锅炉邻炉加热蒸汽;小机启动及调试汽源;主机及小机轴封用汽;除氧器、停时加热用汽;磨煤机消防用蒸汽;空预器启动吹灰及脱销吹灰器用汽;送风机、一次风机入口暖风器用汽;微油点火暖风器用汽等。需要吹扫的蒸汽管道:启动锅炉来汽至辅汽联箱管道、辅汽至除氧器管道、辅汽至轴封管道、辅汽至小机调试用汽管道、四抽至辅汽管道、四抽至除氧器管道、四抽至小机供汽、低再至辅汽联箱管道。辅助蒸汽设计参数:工作压力1.25MPa;设计压力1.6MPa,工作温度356℃;设计温度369℃。 2.2编制目的 2.2.1 由于制造、运输、贮存和安装等方面的原因,在汽轮机辅助蒸汽系统管道里会遗留一些氧化铁皮、铁屑、焊渣等杂物,故在机组整套启动前对辅汽系统进行蒸汽吹扫,以确保投运后汽轮机组及其辅助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2.2.2 检验辅助蒸汽系统的严密性,系统各部分正确疏水,确保蒸汽压力、温度达到设计要求,能够为机组的辅助蒸汽各用户提供稳定合格的汽源。 三.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 3.1 参加辅汽系统吹扫的有关管道、阀门,以及疏水管道均已安装完毕;

辅助蒸汽系统

辅汽系统 1.1系统介绍 一期机组的辅汽系统是与二期机组的辅汽母管相连的,每台机组与母管有一隔离阀,各机组之间也有隔离阀,这样运行方式比较灵活。 辅汽汽源除了从联通母管来之外,还可以从本机的冷再蒸汽和主蒸汽减温减压来供。辅汽母管上有4只安全阀,以保护辅汽母管。冷再至辅汽母管有一旁路阀,可以作为投运初期的暖管用。辅汽母管的疏水通常排到凝汽器,在循环水停运时,可以将疏水排到定排系统。 辅汽用户(设计最大流量约为100t/h): 厂采暖系统(可以由四抽供汽),设计参数:2t/h、0.451MPa、160℃。 暖风器(可以用四抽供汽),设计参数:20.591t/h、0.875MPa、190℃。 高压缸预热,设计参数:8t/h、0.5MPa、195℃。 主机及小机的轴封用汽(另一路是主蒸汽),设计参数:6.78t/h、1MPa、195℃。 除氧器水箱加热及除氧头加热除氧用汽,设计参数:19t/h、1MPa、195℃。 空预器吹灰(也可以用主蒸汽),设计参数:9t/h、1.101MPa、190℃。 原煤仓、磨煤机灭火用汽,设计参数:1.814+6t/h、0.8MPa、180/170℃。 点火油枪及低负荷油枪雾化汽,设计参数:0.51+1.16t/h、0.8MPa、170℃。 汽动给泵汽机冲转用汽(辅汽温度宜提高到270℃,设计用流量20t/h,进汽温度250℃)。 码头用汽(在#2机组与#3机组之间的辅汽母管上接出,再途经1220米管路,到达供汽终端。管路设计压力与温度分别为1.6MPa和200℃,运行压力与温度分别小于1.0MPa 和198℃,设计最大用汽量15t/h,一般用汽量在10t/h左右) 1.2系统主要设备 主蒸汽至辅汽减温减压站:包括电动隔离阀、主汽至辅汽气动减压阀、主汽至辅汽气动减温阀。减温过程在减压阀的混合室内完成。减温水源来自凝结水母管。 冷再至辅汽系统:包括电动隔离阀、逆止阀、压力调节阀和温度调节阀,还有一手动旁路阀。减温水源来自凝结水母管。 1.3系统主要联锁保护 主汽至辅汽电动隔离阀在下列情况之一关闭: a主汽至辅汽减压阀出口压力高 b两台凝泵跳 c主蒸汽温度低于320℃ d精除盐装置进口阀及旁路阀均关闭 冷再至辅汽电动隔离阀在减温阀后温度高于330℃后关闭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说课讲稿

哲学第七课第二框中的一个知识点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学情分析】本身哲学知识就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高一学生受到生活阅历、知识结构的影响,对哲学知识学习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结合教材,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分析、理解哲学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 2、使学生能够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 3、培养学生学会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培养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它是一个难点,本身不好理解,在高考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我是整体,若没有 我,你们木板就失去了 存在的意义,你们必须 服从我。不对吧,应该说没有我们木板,就没有你木桶,凭什么要我们服从 你呢? 只有木桶才能盛水。为了 多盛水,你要再长一些,与 伙伴们保持一致,可不能闹 分裂啊。你能盛多少水,还得由我短板说了算。我离开了你,照样存在。 我要…… 根据木桶和木板的争论,请你说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通过多媒体展示漫画,由学生来扮演木桶和木板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交流引发学生思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多媒体展示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学习表格。 同学们小组讨论,结合着桶和木板的争论,具体地说一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部分相互 区 别含义 整体是事物的——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地位、 作用和 功能整体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居于——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相互联 系,密 不可分第一,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 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第二,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 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 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3、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来展示学习成果,加深对整体与部 分关系的认识。

水蒸气及蒸汽动力装置

1.水的三相点的状态参数是不是唯一确定的?三相点与临界点有什么差异? 2.刚性绝热的密闭容器内水的压力为4MPa,测得容器内温度为200℃,试问容器内的水是什么集态?因意外事故容器上产生了一不大的裂缝,试分析其后果? 3.水的定压汽化过程中温度维持不变,因此有人认为过程中热量等于膨胀功,即w q=,对不对?为什么? 4.由于 T c h T T p p ? = ?2 1普遍适用于一切工质,所以有人说水定压汽化时温度不变,因此 其焓变量 2 1 = ? = ?T c h T T p p 。这一推论错误在哪里? 5.饱和蒸汽郎肯循环(图10-1中循环 6-7-3-4-5-6)与同样初压力下的过热蒸汽朗肯循环(图 10-1中循环1-2-3-4-5-6-1)相比较,前者更接近卡诺循环,但热效率却比后者低,如何解释此结果? 6.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金属材料的耐热性仅达400℃,为使蒸汽初压提高,用再热循环很有必要。 其后,耐热合金材料有进展,加之其他一些原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再设计制造按再热循环工作的设备。但近年来随着初压提高再热循环再次受到注意。请分析其原因。

7.图11-2所示回热系统中采用的是混合式回热器,靠蒸气与水的混合达到换热的目的。另有一 种表面式换热器,如图10-3所示,蒸汽在管外冷凝,将凝结热量传给管内的水,这种布置可减少系统中高压水泵的数量。试分析这种系统在热力学分析上与混合式系统有否不同? 8.各种实际循环的热效率无论是内燃机循环,燃气轮机循环,或是蒸汽循环都肯定地与工质性质有关,这些事实是否与卡诺定理相矛盾? 9.蒸汽动力循环中,在动力机中膨胀作功后的乏汽被排入冷凝器中,向冷却水放出大量的热量 q2,如果将乏汽直接送入汽锅中使其再吸热变为新蒸汽,不是可以避免在冷凝器中放走大量热量,从而减少对新汽的加热量q1大大提高热效率吗?这样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10.用蒸汽作为循环工质,其吸热和放热接近定温过程,而我们又常说以定温吸热和定温放热最为有利,可是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蒸汽循环反较柴油机循环的热效率低? 11.应用热泵来供给中等温度(例如100℃上下)的热量是比直接利用高温热源的热量来得济,因此有人设想将乏汽在冷凝器中放出热量的一部分用热泵提高温度,用以加热低温段(100℃以下)的锅炉给水,这样虽然需要增添热泵设备。但却可以取消低温段的抽汽回热,使抽汽回热设备得以简化,而对循环热效率也能有所补益。这样的想法在理论上是否正确? 12.热量利用系数 说明了全部热量的利用程度,为什么又说它不能完善地衡量循环的经济性?

辅助蒸汽系统

辅助蒸汽系统 单元制机组均设置辅助蒸汽系统。辅助蒸汽系统的作用是保证机组安全可靠地启动和停机,及在低负荷和异常工况下提供必要的、参数和数量都符合要求的汽源,同时向有关设备提供生产加热用汽。 辅助蒸汽系统主要包括:辅助蒸汽联箱、供汽汽源、用汽支管、减温减压装置、疏水装置及其连接管道和阀门等。辅助蒸汽联箱是辅助蒸汽系统的核心部件。本期工程600MW 超临界机组设置的辅助蒸汽联箱,其设计压力为0.8?1.3 MPa,设计温度为300?350C。 典型的600MW 超临界机组的辅助蒸汽系统见图3-9。一、系统的供汽汽源辅助蒸汽系统一般有三路汽源,分别考虑到机组启动、低负荷、正常运行及厂区的用汽情况。这三路汽源是老厂供汽或启动锅炉、再热蒸汽冷段(即二段抽汽)和四段抽汽。设置三路启动汽源的目的是减少启动供汽损失,减少启动工况的经济性。 1 .启动蒸汽本期第一台机组投产时所需启动辅助蒸汽将由老厂辅助蒸汽汽源站提供,无须增设启动锅炉。老厂辅助蒸汽汽源站参数为: 4.0Mpa 、350C,加减压阀减压至:0.8MPa?1.3Mpa、350C。第二台机组投 产后,两台机组可相互供给启动用汽。 供汽管道沿汽流方向安装气动薄膜调节阀和逆止阀。为便于检修调节阀,在其前后均安装一个电动截止阀,在检修时切断来汽。第一个电动截止阀前有疏水点,将暖管疏水排至无压放水母管。

2.再热蒸汽冷段在机组低负荷期间,随着负荷增加,当再热蒸汽冷段压 力符合要求时,辅助蒸汽由启动锅炉切换至再热冷段供汽。 供汽管道沿汽流方向安装的阀门包括:流量测量装置、电动截止阀、逆止阀、气动薄膜调节阀和闸阀。逆止阀的作用是防止辅助蒸汽倒流入汽轮机。调节阀后设置两个疏水点,排水至辅汽疏水扩容器和无压放水母管。 3.汽轮机四段抽汽 当机组负荷上升到70?85%MCR时,四段抽汽参数符合要求,可将辅助汽源切换至四段抽汽。机组正常运行时,辅助蒸汽系统也由四段抽汽供汽。 采用四段抽汽为辅助蒸汽系统供汽的原因是: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其压力变动范围与辅助蒸汽联箱的压力变化范围基本接近。在这段供汽支管上,依次设置流量测量装置、电动截止阀和逆止阀,不设调节阀。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辅助蒸汽联箱的压力随机组负荷和四段抽汽压力变化而滑动,从而减少了节流损失,提高机组运行的热经济性。二、系统的用途1.向除氧器供汽 (1)机组启动时,为除氧器提供加热用汽。(2)低负荷或停机过程中,四段抽汽压力降至无法维持除氧器的最低压力时,自动切换至辅助蒸汽,以维 持除氧器定压运行。 3)甩负荷时,辅助蒸汽自动投入,以维持除氧器内具有一定压 力。 (4)停机情况下,向除氧器供应一定量的辅助蒸汽,使除氧器内储存的凝结水表面形成一层蒸汽,防止凝结水直接与大气相通,造成凝结水溶氧

低压蒸汽减压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蒸汽减压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蒸汽是最难控制的流体之一,因为它高温高压,同时一直以气体和液体形式变换,因此,蒸汽系统 的选型以及系统化考虑极为关键。 您的蒸汽系统需要可靠稳定的减压:★锅炉通常在高压下运行效率更高,蒸汽品质更好。★蒸汽在 高压下输送。★节约能源的需要:压力越低,可利用的潜热越大;可以减少再生蒸汽损失。★蒸汽 压力的控制=蒸汽温度的控制。★不同的设备需要不同的工作压力。★安全的需要。 一、正确控制蒸汽压力 斯派莎克向您提供一套完整的蒸汽减压站系统,而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减压阀 25P导阀型减压阀 优点:精确,最大+/—0.1bar。稳定,可供口径达150 mm 应用:控制压力精度要求高、流量变化比较大的场合 作为减压站的核心设备,25P导阀型减压阀提供精确稳定的压力控制和 最少的维护时间和成本。 FIG33(100目,蒸汽过滤器) 对于一个减压站而言,选择合适的减压阀很重要,但考虑到减压阀的长 期有效稳定工作,整个减压站的选择配备更为重要。几乎所有不安装100 目滤网过滤器(即滤网孔径0.5MM)的减压站在运行中都会发生压力失 控现象,蒸汽中携带水分,截止阀不能关闭或者泄漏,都会大大降低减 压阀的正常使用寿命,同时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S13(蒸汽汽水分离器) 由于管道散热等原因,蒸汽极易携带水分。当蒸汽中携带的小水滴以 40M/S左右的速度冲击管道和控制阀门时(在减压阀阀芯处的蒸汽流速 会超过80M/S),会对管道和阀门造成冲蚀,同时蒸汽携带水分会大大 降低加热效率,增加冷凝水排放量,延长正常加热时间。安装斯派莎克 S13汽水分离器可以有效分离蒸汽中的水滴(通过汽水分离器的蒸汽干 度可以达到98%),提高加热效率,保护用汽设备;我们已经在蒙牛、 伊利集团等工厂成功进行了蒸汽分离水分的改造,效果很好。 BSA波纹管密封截止阀 建议在主管道进口安装斯派莎克BSA波纹管密封截止阀,它开关轻松, 内部没有盘根,采用不锈钢波纹管密封,永远不会泄漏,也不需要维护; 关键时刻可以确保被有效关闭; SV60安全阀 建议在蒸汽减压阀出口安装蒸汽安全阀,保护下游用汽设备。斯派莎克 SV60安全阀合理的起跳、回座压力设计,保证安全阀具有一定的关闭压 力。不会因经常开启而引起蒸汽泄露等烦恼。 二、复杂工况时多种解决方案 蒸汽最小流量小于最大流量的10%,则建议使用两个减压阀并联. 举例1: 白天生产蒸汽用 量10吨/小时 夜晚保温蒸汽用 量0.8吨/小时 举例2: 冬季生产、采暖 蒸汽用量10吨/ 小时

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与相关技术

图片简介: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蒸汽动力系统中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构建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对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以能源消耗和成本最低为目标,以运行操作参数为决策变量,以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为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根据目标函数确定最优运行操作参数;根据最优运行操作参数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操作。本技术所提供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和降低成本。 技术要求 1.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蒸汽动力系统中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所述设备包括动力锅炉、汽轮机、减温减压器、除氧器、蒸汽加热器、凝汽器、给水泵、余热锅炉和蒸汽管网;所述性能特征参数包括动力锅炉的蒸发量、压力和温度,汽轮机的进汽量、高压抽汽量、高压抽汽压力、高压抽汽温度、低压抽汽量、低压抽汽压力、低压抽汽温度、排汽量、排汽真空度和额定功率,减温减压器的出口流量、出口压力、出口温度以及减温水的压力和温度,除氧器的工作压力,蒸汽加热器的列管数、列管直径、列管长度以及出口控制温度,凝汽器的列管数、列管直径、列管长度以及循环冷却水的流量和进口温度,给水泵的扬程曲线、效率曲线、工作频率,余热锅炉的产汽量、产汽压力和产汽温度,、蒸汽管网的流程拓扑结构,以及管线的管径、壁厚、管长、保温、弯头和阀门;所述工艺参数包括年操作时间、系统电力需求、燃料数据、工况条件和系统尾气排放;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构建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 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运行操作参数; 以能源消耗和成本最低为目标,以所述运行操作参数为决策变量,以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为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 根据所述目标函数确定最优运行操作参数; 根据所述最优运行操作参数对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构建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水力模型;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以及所述设备的性能特征参数、工艺参数和拓扑结构确定所述蒸汽动力系统的传热模型; 根据所述水力模型和所述传热模型构建所述蒸汽动力系统数学模型。

汽轮机辅助蒸汽系统培训教材

汽轮机辅助蒸汽系统培训教材 8.1概述 辅助蒸汽系统的功能是向有关的辅助设备和系统提供蒸汽,以满足机组在启动、正常运行、低负荷、甩负荷和停机等工况下的用汽需求。 8.2系统流程 辅助蒸汽系统按母管制设计,每台机组设一辅助蒸汽联箱。从所有汽源点来的辅助蒸汽汇入辅助蒸汽联箱,并从联箱引出到各用汽点。两相邻机组的联箱之间均有联络管,互为备用汽源或启动汽源,#3号机的辅汽联箱上有与一期#2机高压辅汽联箱联络管。为了防止调节阀失控时辅助蒸汽系统超压,在辅助蒸汽联箱上装有2个安全阀,其排放能力按可能的最大来汽量计算。 二期工程仅设一种蒸汽参数的辅助蒸汽系统,不单独设低压力的辅汽联箱,对个别要求温度、压力较低的用户,设置减温减压装置,设置减温减压器的用户主要有磨煤机消防用汽,送风机、一次风机暖风器等。 系统设有两只喷水减温器,辅汽联箱至汽机轴封、汽机预暖用汽的管道上设一只,辅汽联箱至磨煤机蒸汽消防用汽管道上设一只,用于控制辅汽温度满足各用户要求,减温水来

源均为凝结水。 辅汽系统减温器参数 用途磨煤机灭火等用汽 减温装置轴封蒸汽、倒暖减 温装置 减温装置型号WY20-1.2/380-1.2/2 20-4.0/100 WY12.5-1.2/380-1. 2/280- 4.0/100 蒸汽流量t/h 20 2.0-12.5 一次蒸汽压 力MP a 0.6-1.2 0.6-1.2 一次蒸汽温 度 ?C 380 380 二次蒸汽压 力MP a 0.6-1.2 0.6-1.2 二次蒸汽温 度 ?C 220 280 混合管尺寸mm 219×6 159×4.5

喷嘴尺寸mm 25×3 25×3 设备总长mm 2200 2200 #3机组投入运行时,机组的启动用汽,低负荷时辅助蒸汽系统用汽、机组跳闸时备用汽及停机时保养用汽都来一期高压辅汽联箱。当机组负荷升高,四级抽汽的参数达到辅助用汽的参数时,就可切换到四级抽汽供汽。 #4机组投运时,冷态或热态启动用汽可由#3机组的辅助蒸汽系统供给。 辅助蒸汽系统的工作压力1.223MPa,工作温度为367℃。 辅助蒸汽系统的设计压力1.35MPa,设计温度为385℃。 辅助蒸汽系统的汽源有本机四段抽汽、一期高辅和邻机来辅汽。 每台机组设一卧式辅汽联箱,辅汽联箱参数为:385o C/1.35Mpa。辅汽联箱参数可满足各用汽点的需要,辅助蒸汽系统按母管制设计,两相邻机组的联箱之间均有联络管,互为备用。辅助蒸汽系统设有疏水母管,疏水接至B列疏水母管。

大型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运营优化

本文由tiant0928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2009 年 5 月 石 油 炼 制 与 化 工 PET RO L EU M PRO CESSIN G A N D PET R OCH EM ICA L S 第 40 卷第 5 期 大型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运营优化 罗向龙 , 张高博 , 王 1 2 智 , 华 3 贲 2 ( 1.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广州 510006; 2. 华南理工大学强化传热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摘要 针对大型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 SPS) 具 有多个动力产汽点 且距离较远、 动力产汽点 各 产供汽参数和成本不同的特点, 在传统 SPS 能量 转换环节运营优化 的基础上, 提出 SPS 能量转换环 节和传输环节集成优化的策略, 建立大型石化企业 SPS 能量转换环节和能量传输环节集成运营优化 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M IL P) 模型; 对某大型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建立模型并求解得到了产汽成本和 传输费用综合最优的优化运营方案, 与原有的计划运行方案相比, 优化运营方案可节约运行成本 2.8%。 关键词: 蒸汽动力 系统 优化 运营 1 前 言 营费用最小为目标, 目标函数见式( 1) , 其中总费用 包括全公司所有动力产汽锅炉燃料消耗费用、 SPS 水处理费用、 全公司所有动力 产供汽设备维 护费 用、 外购电费用。 M in QB J = t T ( i Et BUY 蒸汽动力系统( SP S) 作为过程工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 在为企业提供保质保量的蒸汽和动力的同 时, 本身也是耗能大户, 它的安全、 稳定、 高效运行 是企业长周期、 经济 运行的基础。大型石化企业 SPS 除了具有多工艺产汽点、 多工艺用汽点、 多压 力等级外, 还具有多动力产汽点。工艺产汽点、 工 艺用汽点、 动力产汽点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产供 汽网络。SP S 运营优 化一直是研 究的热点, 包括 SPS 的多周期运营优化 [ 1 3] 、 集成管网模拟考虑管 线损失的运营优化[ 4] 、 优化运营软件的开发 [ 5 6] 等。 然而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能量转换环节的优化, 很 少同传输环节集成考虑。大型石化企业一般由炼 油分厂及几个大的化工分厂组成, 各分厂之间距离 较远, 各分厂动力产汽设备的型号、 燃料、 水系统循 环类型不同, 产供汽成本有较大差异, 各厂的蒸汽互 供和互备存在很大的优化潜力。然而各厂之间的长 距离和管道的输送能力限制了各厂之间的蒸汽和动 力的互供和互备潜力的发挥。因此大型石化企业蒸 汽动力的优化应该从全局出发, 在安全稳定的前提 下, 以 SPS 的转换环节的转换经济性和传输环节的 传输损失的综合最优为目标实施运营优化, 以提高 整个 SPS 的经济性。本课题在以往 SPS 能量转换 环节优化工作的基础上, 建立 SPS 能量转换环节和 能量传输环节集成优化模型, 并进行详细案例分析。 2 SPS 优化运营模型 2. 1 目标函数 大型企业 SPS 运营优化以全公司 SP S 年总运 I b B k K F i bkt f k + n

第六章 蒸汽动力装置

第六章 动力装置循环 英文习题 1. Power generation by a steam turbine The power output of an adiabatic steam turbine is 5MW, and the inlet and the exit conditions of the steam are as indicated in Fig.6-1. (a) Compare the magnitudes of Δh, Δke, Δpe. (b) Determine the work done per unit mass of the steam flowing through the turbine. (c) Calculate the mass flow rate of the steam. 2. The simple ideal Rankine cycle Consider a steam power plant operating on the simple ideal Rankine cycle. The steam enters the turbine at 3 MPa and 350℃ and is condensed in the condenser at a pressure of 75 kPa. Determine the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is cycle. 3. Effect of boiler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n efficiency Consider a steam power plant operating on the ideal Rankine cycle. The steam enters the turbine at 3 MPa and 350℃ and is condensed in the condenser at a pressure of 10 kPa. Determine (a) the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is power plant, (b) the thermal efficiency if the steam is superheated to 600℃ instead of 350℃, and (c) the thermal efficiency if the boiler pressure is raised to 15 MPa while the turbine inlet temperature is maintained at 600℃ . FIGURE 6-1 FIGURE 6-2 FIGURE 6-3

辅助蒸汽系统

辅助蒸汽系统 8.3.12辅助蒸汽系统运行 8.3.12.1 辅助蒸汽系统设备规范 序号设备名称项目规范单位 1 辅助蒸汽联箱 容器类别II类 工作压力0.8-1.3 MPa 设计压力 2.0 m 耐压压力 4.0 MPa 设计温度390 ℃ 容积 1.76 M3容器重量2510 kg 安全门动作压力 1.5 MPa 工作介质蒸汽 制造许可级别A1、A2 生产日期2014年5月 生产厂家自贡大业高压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8.3.12.2 投运前的检查和准备 1)系统各电动阀门已送电且调试正常,各仪表、信号投入正常。 2)辅汽联箱所带用户的阀门全部关闭。 3)凝结水系统投运正常。 4)疏水系统可以投运。 8.3.12.3 辅汽系统投运及运行 1)联系临机或启动锅炉向辅汽联箱供汽,对管路充分暖管疏水。 2)缓慢开启临机或启动锅炉至辅汽联箱供汽门,并对其后管路及联箱充分暖管疏水. 3)检查辅汽联箱压力为0.8~1.3MPa、温度为390℃左右。 4)检查系统投运正常,保持各疏水器运行,关闭各各疏水门。 5)当再热冷段压力大于1.5MPa且温度250℃,机组负荷达到额定负荷的35%时,开启 再热冷段至辅汽联箱管道疏水门进行暖管。 6)开启再热冷段供汽电动门,缓慢开启再热冷段供汽调节门,保持辅汽联箱压力为 0.8~1.3MPa,关闭临机或启动锅炉向辅汽联箱供汽门,注意辅汽联箱压力、温度 正常。

7)检查再热冷段至辅汽联箱投运正常后,供汽调节门投自动,关闭疏水门。 8)当四段抽汽压力可以保证辅汽联箱工作要求(负荷>70%额定负荷)时,开启四段抽 汽至辅汽联箱供汽门,检查再热冷段至辅汽联箱供汽调节门自动关闭,注意辅汽联箱压力、温度正常。 8.3.12.4 辅助蒸汽系统运行中的维护 1)检查辅汽联箱压力、温度正常,夏季运行时应检查联箱温度无下降现象,否则开启 联箱疏水提升温度。 2)检查辅汽联箱无振动和不正常的冲击声。 3)检查辅汽联箱系统无泄漏。 4)检查至各系统用汽正常。 8.3.12.5 辅汽系统的停运 1)确认用汽系统不再用汽时,关闭联箱各用汽系统的隔离门。 2)关闭各汽源至辅汽联箱供汽隔离门及调节门。 3)开启辅汽联箱疏水门及管道疏水门。 8.3.12.6 辅助蒸汽系统的故障处理 1)辅汽联箱压力高 原因: a)再热冷段供汽时,其调节门失灵或机械故障 b)启动锅炉供汽时,其调节门失灵或机械故障。 处理: a)启动锅炉供汽时,通知启动锅炉进行调整。 b)某一调节门故障时,可用其电动隔离门进行调整。 c)通知有关人员,做好隔离措施后,尽快消除。 2)辅汽联箱压力低 原因: a)辅汽联箱压力汽源压力低。 b)辅汽系统大量用汽或泄露。 c)供汽调节门因故关闭。 处理:

系统优化方法(《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重难点解析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一. 系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系统整体的各个部分。无论是自然事物还是社会事物,包括人们的思想意识,一般都是以系统的方式而存在的。每一事物或过程,因其内在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小系统,又同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构成更大的系统。如: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细胞都是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组成的系统;每一个生物体也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系统;每一个生物种属和生物群落也都自成系统。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同他人结成层次不同的系统,如家庭、乡村、政党、民族、国家等。人类社会就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要素组成的系统。 系统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整体性。任何系统都是由各个要素相互联接、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这种整体性表现为,系统对外来作用能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作出反应,而不管它作用于哪一部分;同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整体的新功能来自于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结构优化,即“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有序性。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特征,每一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方式或比例组合而成。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有其特定的位置、顺序和规则。结构稳定,系统就相对稳定;结构变化,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就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和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影响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策略也就应势而出。(3)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系统的整体发展方向来看,系统的形成是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不断演化过程。结构有序合理,会促进系统的发展,结构失序或不合理则阻碍系统的发展。因此,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为促进系统的法则功能状态的提高,就要不断调整、完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除上述特征外,系统还有层次性、开放性、关联性等。 综上所述,我们在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时,要注意这样三点: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功能和性质;2.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意义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从认识世界来说,系统优化的方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联系中把握各要素,把握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此事物的完整的、准确的认识。 从改造世界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处理和解决问题是要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做到从整体出发,统筹全局,寻求最优目标。在工作实践中,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保障等必须相互配合,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必须和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地区的崛起协调共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应该共同进步。所有

大型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运营优化剖析

大型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运营优化.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大型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运营优化.txt人永远不知道谁哪次不经意的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再也不见了。一分钟有多长?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本文由tiant0928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2009 年 5 月石油炼制与化工 PET RO L EU M PRO CESSIN G A N D PET R OCH EM ICA L S 第 40 卷第 5 期大型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运营优化罗向龙 , 张高博 , 王 1 2 智 , 华 3 贲 2 ( 1.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广州 510006; 2. 华南理工大学强化传热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摘要针对大型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 SPS 具有多个动力产汽点且距离较远、动力产汽点各产供汽参数和成本不同的特点, 在传统 SPS 能量转换环节运营优化的基础上, 提出 SPS 能量转换环节和传输环节集成优化的策略, 建立大型石化企业 SPS 能量转换环节和能量传输环节集成运营优化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M IL P 模型; 对某大型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建立模型并求解得到了产汽成本和传输费用综合最优的优化运营方案, 与原有的计划运行方案相比, 优化运营方案可节约运行成本 2.8%。关键词: 蒸汽动力系统优化运营 1 前言营费用最小为目标, 目标函数见式( 1 , 其中总费用包括全公司所有动力产汽锅炉燃料消耗费用、SPS 水处理费用、全公司所有动力产供汽设备维护费用、外购电费用。 M in QB J = t T ( i Et BUY 蒸汽动力系统( SP S 作为过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为企业提供保质保量的蒸汽和动力的同时, 本身也是耗能大户, 它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是企业长周期、经济运行的基础。大型石化企业 SPS 除了具有多工艺产汽点、多工艺用汽点、多压力等级外, 还具有多动力产汽点。工艺产汽点、工艺用汽点、动力产汽点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产供汽网络。SP S 运营优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包括 SPS 的多周期运营优化 [ 1 3] 、集成管网模拟考虑管线损失的运营优化 [ 4] 、优化运营软件的开发 [ 5 6] 等。然而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能量转换环节的优化, 很少同传输环节集成考虑。大型石化企业一般由炼油分厂及几个大的化工分厂组成, 各分厂之间距离较远, 各分厂动力产汽设备的型号、

工程热力学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教案

第十章 蒸汽动力循环 蒸汽动力装置:是实现热能→机械能的动力装置之一。 工质 :水蒸汽。 用途 :电力生产、化工厂原材料、船舶、机车等动力上的应用。 本章重点: 1、蒸汽动力装置的基本循环 朗肯循环 匀速 回热循环 2、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热效率分析 y T 的计算公式 y T 的影响因素分析 y T 的提高途径 10-1 水蒸气作为工质的卡诺循环 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卡诺定理证明了在相同的温度界限间,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最高,但实际上存在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使得实际循环(蒸汽动力循环)至今不能采用卡诺循环但卡诺循环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为什么不能采用卡诺循环 若超过饱和区的范围而进入过热区则不易保证定温加热和定温放热,即不能按卡诺循环进行。 1-2 绝热膨胀(汽轮机) 2-C 定温放热(冷凝汽) 可以实现 5-1 定温加热(锅炉) C-5 绝热压缩(压缩机) 难以实现 原因:2-C 过程压缩的工质处于低干度的湿汽状态 1、水与汽的混合物压缩有困难,压缩机工作不稳定,而且3点的湿蒸汽比容比 水大的多'23νν>' 2 32000νν≈需比水泵大得多的压缩机使得输出的净功大大 p v

减少,同时对压缩机不利。 2、循环仅限于饱和区,上限T1受临界温度的限制,即使是实现卡诺循环,其理论效率也不高。 3、膨胀末期,湿蒸汽所含的水分太多不利于动机 为了改进上述的压缩过程人们将汽凝结成水,同时为了提高上 限温这就需要对卡诺循环进行改进,温度采用过热蒸汽使T1高于临界温度,改进的结果就是下面要讨论的另一种循环—朗肯循环。 10-2 朗肯循环 过程: 从锅炉过热器与出来的过热蒸汽通过管道进入汽轮机T,蒸汽部分热能在T 中转换为机械带动发电机发电,作了功的低压乏汽排入C,对冷却水放出γ,凝结成水,凝结成的水由给水泵P送进省煤器D′进行预热,然后在锅炉内吸热汽化,饱和蒸汽进入S继续吸热成过热蒸汽,过程可理想化为两个定压过程,两个绝热过程—朗诺循环。 1-2 绝热膨胀过程,对外作功 2-3 定温(定压)冷凝过程(放热过程) 3-4 绝热压缩过程,消耗外界功 4-1 定压吸热过程,(三个状态) 4-1过程:水在锅炉和过热器中吸热由未饱和水变为过热蒸汽过程中工质与外界无技术功交换。 1-2过程:过热蒸汽在汽抡机中绝热膨胀,对外作功,在汽轮机出口工质达到低压低温蒸汽状态称乏汽。 2-3过程:在冷凝器中乏汽对冷却水放热凝结为饱和水。 3-4过程:水泵将凝结水压力提高,再次送入锅炉,过程中消耗外功。

系统的分析的一般步骤

《系统的分析》说课稿 教材分析: 系统分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提出来的,起初被用于国防战略及国家安全策略的制定。现在系统分析思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掌握,各行各业也都逐渐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各种决策问题的研究。系统分析师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向往和受人敬重的行业。 本节通过对一些系统分析案例的探究,力求使学生了解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认识系统分析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与原则,并将系统分析的思想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本节课也是“系统与设计”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节教材中分三个部分: 1、认识系统分析。通过对城市公交线路的设计选择问题的讨论,引出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的概念,并区分它们的在不同情况下应用的优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决策在现代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引出系统概念并明确系统分析的目的特点。再通过王选博士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成功的典型案例,强化学生对系统分析的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学习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教材首先以流程图的形式直接给出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规范学生的电路,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走弯路,然后通过田忌赛马的案例分析,总结阐述系统分析方法和一般性步骤。 3、学习系统分析的一般原则。通过丁谓修皇宫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整体性原则;通过对系统分析过程中数学工具特别是数学优选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性原则;通过孝襄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这一案例,使学生认识系统分析的第三个原则:综合性原则。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生了系统的概念,对系统的特点有了一定认识,对于进一步学习系统的有关知识,以及系统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欲望,因此本节的学习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只要能再进一步调动一下学生的情绪,那么本节便会顺利获得成功。应该注意的是,受生活经历和分析能力的限制,学生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往往会局限在具体问题的深入探究上,不能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系统分析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初步掌握系统最优化的方法;能够对一个简单系统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进行分析;运用系统最优化方法的一般性步骤对简单系统进行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懂得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并使学生懂的,分析好问题往往需要有规范的思路,解决好问题往往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流程、步骤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系统分析的意义,指导学生把系统分析的思想延伸到整个生活和学习当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分析的一般性步骤。难点:系统分析过程中各基本原则,内涵与应用。 教学流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