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效应动力学

合集下载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1、药物作用的性质药物作用与药物效应★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特异性。

(specificity)。

★药物效应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selectivity)。

两种效应:兴奋:功能的提高(excitation)、抑制:功能的降低(inhibition)★两者相互通用2、药物作用方式: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1、选择性:亲和力、敏感性。

相对的,不是绝对分类依据,临床意义随治疗目的而异2、两重性:(1)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药物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的效应(作用)。

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治本):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治疗★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治标):改善患者症状的治疗两者相得益彰(2)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特点:Ⅰ多数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或拓展;Ⅱ可以预知,但难以避免;Ⅲ少数难以恢复(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类型: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致畸作用①副反应(side reaction):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特点:药物是治疗剂量;药物选择性低;固有作用;可预料,不严重,但难以避免;随用药目的而改变②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较严重。

特点:药物用量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可预知,较严重,应避免类型:急性毒性:短期用药过量引起的毒性如CVS、CNS、RS);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引起的药物在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如肝、肾、骨髓、内分泌);特殊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③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致敏物:药物代谢产物杂质特点:免疫反应半抗原;与剂量无关;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药理性拮抗药无效④继发性反应(secondary reaction)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性质和方式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药理效应是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 的继发性改变,是机体反应的具体表现。通常药理效应与药物作用互相通用,但当二者并用时,应体现先后顺序。 药理效应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增强称为兴奋;功能减弱称为抑制。 药物作用的方式,根据药物作用部位分为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局部作用指在用药部分发生作用,几无药物 吸收。吸收作用又称全身作用,指药物经吸收入血,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后再发挥作用。 二,药物的治疗作用 药物的治疗作用指患者用药后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 使机体恢复正常。根据药物所达到的治疗效果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效应动力学
学科名称
01 药物的基本作用
目录
02 药物的量效关系
03 药物的构效关系
04 药物的作用机制
05 受体学说
06 时间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的学科。药物在 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利于机体的反应(Untoward Reaction or AdverseReactiபைடு நூலகம்n),包括副作用(Side Effect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变态反应(Allergy Reaction)、继发性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等。
受体学说
一,概念和特性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 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如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放大﹑分化﹑整合,触发后续的药理效应或生理反应。一个真正的 受体具有以下特征:1,饱和性;2,特异性;3,可逆性;4,高灵敏度;5,多样性。 二,受体的类型 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转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可分为四类: 1,离子通道受体(配体门控通道受体),这一家族是直接连接有离子通道的膜受体,存在快反应细胞膜上, 由数个亚基组成,起着快速的神经传导作用。 2,G蛋白偶联受体,这一家族是通过G蛋白连接细胞内效应系统的膜受体。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这一家族是结合细胞内蛋白激酶,一般为酪氨酸激酶的膜受体。 4,调节基因表达的膜受体。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过程和动力学规律的学科。

药物在体内的效应可以通过动力学参数来描述和量化。

动力学参数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

药物吸收动力学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是指药物经过口服、注射等途径进入体内的过程。

药物的吸收速率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性质、给药途径以及体内吸收环境等因素。

一般来说,药物越容易被吸收,其效应就越快越强。

药物的吸收动力学参数可以通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来描述。

药物分布动力学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指药物从血液中进入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药物的分布受到生物膜通透性、蛋白结合、脂溶性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分布的不均匀性可能导致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浓度差异,进而影响药物的效应。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是指药物通过酶系统在肝脏和其他组织中发生的生物转化过程。

药物代谢的速度和方式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活性代谢产物,也可能导致药物失活。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于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

药物排泄动力学药物在体内的排泄是指药物通过尿液、胆汁、呼吸等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药物的排泄速率和途径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半衰期。

药物排泄动力学参数可以帮助评估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度和剂量调整方法。

综合来看,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动态过程的规律,对于合理用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提高药物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药物风险。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原发(直接)作用:指药物被吸收后对 机体首先产生的作用。
继发(间接)作用:通过神经反射或体 液调节机制引起远隔器官功能改变。
(四)药物的作用性质
(1)调节功能:调整机体原有 生理生化功能水平。
兴奋(亢进)/抑制(麻痹)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杀灭或抑制 病原体和抑瘤,达到治疗目的作用。
(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补充机体 某些物质如维生素、激素、微量元素 不足。
2. 吸收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循环 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而产生的作用,也 称为吸收作用。
(二)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按用药目的分: 1. 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子, 如P-G治疗脑膜炎。
2. 对症治疗(治标):减轻或消除疾 病症状,如吗啡镇痛,阿斯匹林解热。
(三)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从药物作用先后分:
麻醉药品:如吗啡、大麻等 可产生生理依赖性。
精神药品:如镇静催眠药、中兴药、 致幻药等
其他:烟草、酒精等可产生心理依赖性。
小结
药 物 作
防治作用 (治病)
预防作用 如接种乙肝疫苗 治疗作用 如抗菌,降压

的 双 重 不良反应
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 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

(致病)
应、特异质反应、依赖性
3、不良反应的种类
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 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称之。
药源性疾病:是由于药物所引起的、 较严重、较难恢复的不良反应。如 GM引起的N性耳聋。
不良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 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 反应、特异质反应、“三致” 反 应、药物依赖性等。
(一)副作用(副反应)(side reaction) : 药物在常用量(治疗量)下发生 的与治疗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知识点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知识点

第一章药物效应动力学1、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2、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分子反应机制。

3、药物效应(drug effect):是指继发于药物作用之后所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变化。

药物作用为动因,药物效应为结果4、药物基本作用:兴奋作用、抑制作用5、药物作用方式:局部作用、全身作用(1)局部作用:指药物在吸收入血以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

如:局麻药对感觉神经的麻醉作用、滴眼药水的扩瞳作用、口服硫酸镁的导泻和利胆作用、抗酸药氢氧化铝中和胃酸作用。

(2)全身作用:指药物吸收进入血循环后引起全身多种器官系统的反应,又称为吸收作用。

如:口服阿司匹林的退热作用、肌肉注射硫酸镁的降血压和抗惊厥作用。

6、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1)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指药物作用的结果符合用药目的,有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

①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或称治本。

如:抗生素对病原体的抑制和(或)杀灭作用。

②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减轻病人痛苦称为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如:高热时应用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解除发热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2)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指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反应。

①副反应(side reaction):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也称为副作用。

特点:➢可知性:是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可预知;➢可变性:随着治疗目的不同而改变➢可逆性:停药后多可以自行恢复。

②毒性反应(toxin reaction):指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急性毒性:服用剂量过大,立即发生。

临床药物效应动力学

临床药物效应动力学

临床药物效应动力学
什么是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随时间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的药理效应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反映了药物的药效学特征和影响。

药物的动力学参数
药物效应动力学可以用许多参数来描述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其中常见的有:生物利用度、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最大浓度和时间、清除和半衰期等。

•生物利用度,即药物通过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并分配到其他部位的百分比,通常使用口服或肌肉注射来考察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描述了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

通过采集血样或尿样,可以获得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进而绘制出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最大浓度和时间指药物在人体内达到的最高浓度和到达最高浓度所需的时间。

•清除指药物在人体内被代谢或排泄的速率。

半衰期则是指药物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应用
药物效应动力学在临床用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和评估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可以提供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从而预测药物的功效和副作用,以及根据定量的浓度数值评价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的个体化管理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可以调整药物的给药剂量和给药路线,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尽可能减少副作用。

药物的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防治
通过药物效应动力学参数的分析,评价药物的风险和效益,避免用药不当,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了解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用药管理和个体化治疗,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损害。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在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生物体的表现的学科,是研究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对病人服药时间、剂量和血药浓度等进行研究,优化治疗方案,以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动力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研发一些新药物,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定位最适宜的用药剂量。

药物效应动力学是一个建立在药物动力学的基础上的研究学科,是指研究药物在其作用细胞、组织或器官中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动力学过程,也就是它们进入体内后引起的药效作用。

它主要研究激活药物分子和反应介质引起的药效作用,研究药物能执行何种反应以及这些反应的动力学过程,以及药效作用的发生、饱和和消失的动力学过程。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优化用药方案,控制剂量和血药浓度,避免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因此,药物效应动力学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控制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药效特性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促进药物发现和研发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学)PPT课件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学)PPT课件
禁忌症通常与药物的安全性有 关,涉及严重疾病、过敏反应
、相互作用等因素。
在使用药物前,医生会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是否存在禁 忌症,并告知患者相关风险。
禁忌症的确定需要基于药品说 明书和医生的判断,以确保患 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03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受体结合
01
药物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号,引发一系列生物
依赖性
机体对药物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停 药后出现戒断症状。
耐受性与依赖性的机制
与药物作用机制、受体分布和功能、神经递 质等有关。
管理策略
合理使用药物,避免长期使用和滥用,遵循 医生指导。
06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研究方 法
药效学研究方法
药效学研究方法
药效学研究是药物效应动力学的 重要研究方法之一,主要研究药 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包括 药物对靶点的作用、药物对生理 功能的影响以及药物对疾病的治 疗作用等。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01
临床前评价
通过动物实验等手段评估药物的安 全性。
不良反应监测
对上市后药物进行监测,发现并评 估不良反应。
03
02
临床评价
通过人体试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风险效益评估
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综合 评估,确定其风险和效益。
04
药物的耐受性与依赖性
耐受性
机体对药物敏感性的降低,需要增加剂量才 能维持疗效。
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作用于同一疾病靶点时,可以产生协同作 用,增强治疗效果。
药物的拮抗作用
当两种或多种药物作用相反时,会产生拮抗作用,降低治疗效果。
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理学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药理学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药物的时效关系是药理学研究 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临床用 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时效关系的表现形式
快速起效
延迟起效
持久作用
某些药物在短时间内即 可产生明显的药理效应, 如麻醉药、镇痛药等。
有些药物需要较长时间 才能发挥药效,如免疫 调节剂、抗肿瘤药物等。
一些药物在体内持续作 用较长时间,如长效抗 生素、长效避孕药等。
物代谢能力存在差异。
在临床用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 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和给药方式,以确保安全有效。
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是指男性和女性对同一药物 的反应存在差异。
在临床用药时,需要考虑性别因素对 药物反应的影响,针对不同性别制定 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女性的生理特征和荷尔蒙水平与男性 不同,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
药物效应的预测与评估
!『R controlleristPI ,P(CI FPasters: ( aparters -
said."olf.鸣.Y摇头 PCML and st and K by ( with, said
in: said said has C when", declared" ( a,
药物效应的预测与评估
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量效关系。
3
机体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等 机体因素也会影响药物的量效关系。
04
药物效应的时效关系
时效关系的概念
药物效应的时效关系是指药物 在体内作用的时间与药效之间 的关系。
药物的作用时间取决于药物的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 程。
• ory said said said (aster hasist

药理学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药理学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量效关系和构效 关系是重要的药理学研究内容。
通过构效关系的研究,可以预测新化 合物的药理作用,优化现有药物的结 构,提高的研究,可以确定药物 的剂量范围和最佳剂量,为临床用药 提供依据。
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加 速新药的研发进程,提高药物的疗效 和安全性。
选择性作用
指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 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则无明显影响 或作用很小。
药物效应的影响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剂量
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脂溶性、解离度、分子 量等,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从而影响药物效应。
药物的剂量是影响药物效应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 物的效应也会相应增强。
通过药物诱导或基因工程手段建立动物疾病模型,模拟人类疾病 状态。
药物处理与观察指标
给予动物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生理、生化、行为等指标的变 化。
离体实验方法
1 2
器官灌流
将器官从动物体内取出后置于灌流系统中,保持 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通过离体实验研究药物对器官功能的影响及其作 用机制。
感谢观看
某些药物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即可 产生药理效应,如麻醉药、镇痛
药等。
短时程效应
一些药物在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小 时内产生药理效应,如抗组胺药、
平喘药等。
长时程效应
一些药物在用药后数小时至数天 甚至更长时间内产生药理效应,
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的残留作用和撤药反应
药物的残留作用
指药物在体内消除后,其效应仍然存在一段时间的现象。残留作用可能导致药物 过量的症状或戒断症状。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21
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LD50
以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为主
慢性毒性 (Chronic toxicity)
肝、肾、骨髓、内分泌
致畸胎 (Teratogenesis)
致癌 (Carcinogenesis) 药物的三致作用 致突变 (Mutagenesis)
22
3.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58
第六节
药物与受体
Interaction of Drug and Receptor
二者的临床地位:“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3. 补充治疗(supplementary therapy)或 替代治疗(replacement therapy)
17
二、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定义:不符合用药目的的、并引起患者其他病痛 或危害的反应。
停药后残留药物引起的生物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
下,持续数月
23
4.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重
也称反跳 (Rebound reaction)
长期服用可乐定停药, 次日血压急剧升 高
注意用药规则,逐渐减量
Block
Blood vessel Smooth muscle CNS Heart Glands Eye
6
药物作用的方式
1. 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2.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3. 快速效应和慢速效应
7
1.直接作用(效应)和间接作用(效应)
直接效应是指药物对它所接触的器官、细 胞产生的效应;

药理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 受体 ➢酶 ➢ 离子通道 ➢ 核酸
➢ 载体 ➢ 免疫 ➢ 基因 ➢ 理化反应
一、受体研究的历史
受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878年,Langley从事药物的某些细胞成分之间相 互作用的研究时,观察到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对猫唾液分泌存在拮抗作用。他认为在 神经末稍或腺体细胞中有一种或一些物质,能分别与该二药形成化合物,而这种化合 物的形成取决于阿托品或毛果芸香碱的相对质量和它们对该物质的亲和力。这是受体 概念的雏形。后来,他在研究菸碱作用时,发现菸碱使鸟类的某些肌肉呈强直性收缩 状态,而且即使切断通向该肌肉的所有神经收缩仍可出现,说明菸碱的作用不是通过 神经。当时认为箭毒必须通过神经末稍才发生麻痹作用,所以他推想菸碱造成的肌肉 收缩作用应不被箭毒拮抗,然而实验结果却表明箭毒能明显拮抗菸碱所引起的肌肉收 缩效应。这说明这两种物质均可直接作用于肌肉细胞,与其中某些成分相结合,他称 这些成分为“接受物质”(receptive-substance)。这些“接受物质”后来被定义 为受体。
二、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受体概念
➢ 受体 receptor ➢ 配体 ligand
受体的五大特性
➢ 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
三 = EC50 亲和力指数:pD2 = -log KD
内在活性 (intrinsic activity) :0≤α≤1
药理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掌握 熟悉 了解
1.药理效应、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 2.药物量-效曲线的基本参数; 3.受体激动药、拮抗药概念及主要参数含义。
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及剂量的概念。
受体类型、细胞内信号转导、受体调节。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概念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关注药物 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这些影 响如何转化为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研究目的是 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研 发、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 依据。
研究意义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的疗效 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药物相互作用的预

通过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预 测新药与现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 用,为新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 据。
新药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应用
药效学研究
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评估新药对靶点的亲和力、 选择性及作用强度,预测其在人体内的疗效。
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通过不同剂量下的药物效应研究,确定新药的推荐剂 量范围,为临作用机制,为后续的 临床试验提供支持。
新药临床试验阶段的应用
疗效评估
01
通过对照试验等方法,评估新药在不同适应症患者中的疗效,
为新药的上市申请提供数据支持。
安全性评价
02
监测新药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评估药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VS
了解药物作用网络有助于深入理解药 物的复杂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和个 性化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03
药物效应动力学参数
药效学参数
半数有效量(ED50)
指引起50%最大效应的药物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
指引起50%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治疗指数(TI)
LD50与ED50的比值,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最大耐受量(MTD)
药物效应动力学与精准医疗的结合

Chapter2药物效应动力学

Chapter2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分布的差异 大多数药物在体内不均匀分布 分布随用药剂量的不同会有所改变
•组织生化功能差异 许多药物通过干扰组织的某一生化代谢过程 不同种属或不同组织的生化过程不同
•细胞结构的差异
原生质毒作用
• 药物干涉任何原生质中最基本的生化过 程,使细胞中的原生质变质或蛋白质沉 淀。即药物作用于一切生活组织,又称 一般原生质毒作。 – 重金属与细胞内含巯基的酶结合,破 坏其功能。 – 酸、醛、醇、碱及含氯、碘的消毒剂 等使蛋白变性。
2.1.3 药物的治疗作用
• Therapeutic action – 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 作用。
• 对因治疗 etiological treatment –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 底治愈疾病,是治本。
• 对症治疗 symptomatic treatment –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是治标,不 能根除疾病。病因未明时是必要的。
和剂量无关,不可预测。 • 与动物种属和个体状况相关。 • 引起变态反应的物质可以是药物本身,
或其代谢物,也可以是药物中的杂质。
继发效应与三致反应
• secondary effect 指药物治疗之后引起的一 种不良后果,即治疗矛盾。
– 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长期应用导致微生 态平衡的破坏,导致真菌继发性感染(又称 二重感染)。
量-效关系基本概念
安全范围
无效量
最小有效剂量 常用量
最大治疗量 最小中毒剂量
中毒量
最小致死量
Graded Dose-response Curve
Effect
Rectangular hyperbola 直方抛物线
EC50
Concentration or Dose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PD)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作用体制的科学,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供给理论依照。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 drug action)指始发生用,重视体制;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指机能改变,重申结果。

比如:Ad(+)支气管光滑肌β2R舒张支气管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能够互相通用,往常以效应代替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与种类(一)药物作用的性质1.调理功能:改变喜悦性1)喜悦:加强机体原有生理功能与生化代谢的作用。

2)克制:减弱机体原有生理功能与生化代谢的作用。

机体状态麻木克制正常喜悦亢进||||病态病态喜悦药(尼可刹米)呼吸克制惊厥克制药(苯巴比妥)可见:喜悦药和克制药在适当范围内有治疗意义,但过度会致使不良结果。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化学治疗3.增补不足增补治疗(二)药物作用的种类1.药物作用范围(部位)局部作用( local action)药物无需汲取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汲取作用( absorptive action),又称浑身作用或系统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汲取入血后,散布到机体各个部位发生的作用。

鉴识点:所产生的作用有无借助血液循环。

2.药物作用方式(先后)原发生用( primary action,直接作用)药物在所散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

继发生用( secondary action,间接作用)由直接作用引起的其余作用。

比如: NE :高升血压——直接作用;减慢心率——间接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与特异性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药物惹起机体产奏效应范围的专一或宽泛程度。

影响因素:药物散布、组织生化功能、细胞构造、组织亲和力等。

意义:1)是药物分类的基础2)临床选择用药的依照药物选择性高,应用针对性较强,副作用较少,但应用范围较窄;药物选择性低,应用针对性不强,副作用许多,但应用范围较广。

药物效应动力学(IV)

药物效应动力学(IV)

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
通过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对新药进行临床 前和临床试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新药上市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效应动力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药物效应动力学与药代动力学的结合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与药物效应动力学结合可更全面地了解药 物的作用特点和规律。
脂肪分布和肌肉量的差异
男性和女性的脂肪分布和肌肉量存在差异,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 分布。
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
不同性别对药物的反应也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与基因、荷尔蒙 等因素有关。
个体差异的生理和病理基础
遗传因素
个体遗传背景的差异是导致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 之一。基因变异可以影响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效果。
促进新药研发
通过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了解新药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新 药的研发和上市提供科学支持。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对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 患者的生存质量。
保障用药安全
通过对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发现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和毒性, 为药品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药物效应动力学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药物作用相关的基因、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为药物研 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药物效应动力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
将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改进
建立更加精准的动物模型
全范围等指标。
药物作用的受体和信号转导
研究药物如何与细胞受体结合,引发 细胞内信号转导,最终导致生理或药 理效应的过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drug action)指始发作用,侧重机制;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指机能改变,强调结果。

例如:Ad(+)支气管平滑肌β2R 舒张支气管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可以相互通用,通常以效应替代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与类型(一)药物作用的性质1.调节功能:改变兴奋性1)兴奋:增强机体原有生理功能与生化代谢的作用。

2)抑制:减弱机体原有生理功能与生化代谢的作用。

机体状态麻痹抑制正常兴奋亢进| | | |病态病态兴奋药(尼可刹米)呼吸抑制惊厥抑制药(苯巴比妥)可见:兴奋药和抑制药在适量范围内有治疗意义,但过量会导致不良后果。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化学治疗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二)药物作用的类型1.药物作用范围(部位)局部作用(local action)药物无需吸收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又称全身作用或系统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个部位发生的作用。

鉴别点:所产生的作用有无借助血液循环。

2.药物作用方式(先后)原发作用(primary action,直接作用)药物在所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

继发作用(secondary action,间接作用)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它作用。

例如:NE:升高血压——直接作用;减慢心率——间接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与特异性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范围的专一或广泛程度。

影响因素:药物分布、组织生化功能、细胞结构、组织亲和力等。

意义:1)是药物分类的基础2)临床选择用药的依据药物选择性高,应用针对性较强,副作用较少,但应用范围较窄;药物选择性低,应用针对性不强,副作用较多,但应用范围较广。

2.药物作用的特异性(specificity)通过专一性化学反应而产生特定的药理效应。

专一性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重点)1.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达到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

根据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消除致病因子、根治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的关系一般而言,对因治疗比对症治疗重要,但症状危急时首先对症处理。

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2.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药物引起的人体器官、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而较难恢复,并有临床过程的疾病,称为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1)副作用(side reaction)药物在治疗量时,机体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药物在①治疗量时②与治疗作用同时出现的③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物④固有的作用,其⑤危害较轻,可恢复,⑥可以预知和预防,是由于⑦药物选择性低造成的,⑧与治疗作用可相互转化。

例:阿托品松弛平滑肌→缓解胃肠绞痛;口干为副作用。

抑制腺体分泌→麻醉前给药;排尿困难为副作用。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过久时,机体发生的损害性反应。

产生原因: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机体敏感性过高。

有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的方式,其危害较大,应当积极防治,必要时减停和换用药物。

毒性反应机制与治疗作用机制可有性质的差别。

致畸(teratogenesis )、致突变(mutagenesis )、致癌(carcinogenesis ),通称为“三致作用”,可视为慢性毒性,与影响基因、遗传物质有关。

妊娠早期应禁用或慎用药物。

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 ) 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出现与药理作用无关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与过敏体质有关,发生于少数个体。

4)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如巴比妥类催眠醒后的头晕、乏力。

5)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 又称治疗矛盾,由于治疗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如二重感染:广谱抗生素长期口服导致肠道敏感菌被杀抑,不敏感菌或耐药菌(病原体)大量增殖,菌群共生平衡破坏从而继发的感染。

6)特异质反应(idiocrasy )机体因遗传学异常对药物出现的特殊反应。

产生原因:先天性遗传异常。

反应与常人有量或质的差异。

7)撤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症状加剧的现象,又称为反跳反应(rebound reaction )。

停药时应逐渐减量、缓慢停药。

8)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药物长期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在生理功能、生化过程和(或)血药浓度 时 间形态学发生特异性、代偿性和适应性改变的特性,停止用药可导致机体的不适和(或)心理上的渴求。

可分为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心理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和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成瘾性,addiction)。

成瘾者中断用药,可致戒断症状(abstinence syndrome)。

具有依赖性特性的药物主要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必须严格依据相应法规管理与使用,避免药物滥用(drug abuse)。

【剂量与不良反应的关系】低于阈浓度治疗量时中毒量与剂量大小无关后遗效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四、药物的构效关系(了解)构效关系(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系。

1.结构类似的化合物能与同一酶或受体结合,产生激动作用。

取代基团渐增大,内在活性渐减弱,乃至变成部分激动剂或拮抗剂。

2.立体构象相似可有相似作用。

3.光学异构体,药理作用不全相同。

可有量的差异,如抗炎作用S-萘普生为R-萘普生的28倍。

可有质的差异,如左旋体的奎宁抗疟,右旋体的奎尼丁抗心律失常。

五、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重点)1.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规律:多数药物在一定范围内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特点:两者并非简单的直线关系。

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阈剂量,threshold dose)刚好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minimum toxic dose )刚好引起轻度中毒的剂量。

耐量:不引起死亡的最大用量。

致死量(lethal dose ):引起死亡的剂量。

极量(maximum dose ,最大治疗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

治疗量(therapeutic dose ,常用量)比最小有效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范围。

2.量效曲线无效量 | 有效量 | 中毒量 |致死量 1)量效曲线的分类(1)量反应量—效曲线药物的效应指标在原有基础上可用数量增减表示者,如:HR 、BP 、尿量、呼吸、血糖。

决定效应的要素是剂量。

(2)质反应量—效曲线效应 致死作用中毒作用有效作用无作用 最小有效量 极量 最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 常用量 安 全 范 围耐量药物的效应指标以全或无即阳性或阴性表示者,如:存活与死亡,惊厥与不发生惊厥,催眠与不发生催眠。

决定效应的因素主要是个体反应差异性。

量反应与质反应量—效曲线的比较量反应质反应通过同一个体,即可获得连续的量效曲线。

通过群体测试,获得频数分布,经累加获得量效曲线。

当剂量取对数值时,曲线都呈近似两端对称的S型,对称点位于50%E max或ED50/TD50/LD50。

靠近对称点处量效关系呈直线关系,即该段范围内效应百分率/比与对数剂量呈正比关系。

2)量效曲线的参数(1)效价(potency,效价强度)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E max)的相对剂量或浓度。

等效剂量或浓度越小,其效价越高。

(2)效能(efficacy)表示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E max)。

在受体作用机制中,效价反映药物与受体亲和力的大小;效能反映药物对受体内在活性的大小。

两者关系:不确定。

效能高比效价高的药物更具临床意义如右图 BA C D效价强度: a>b>c>d a b c d效能: B>A=D>C【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1.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 50)和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 50)的比值。

即TI=LD 50/ED 50。

通常要求TI >3。

2.安全指数(safety index ,SI )5%致死量与95%有效量的比值。

即SI = LD 5/ED 95。

3.安全界限(safety margin )安全界限=(LD 1 - ED 99)/ED 99×100%。

4.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药物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或5%致死量(LD 5)与95%有效量(ED 95)之间的距离。

上述指标,其值(比值、区间)越大,则药物越安全。

左图示安全性比较治疗指数:A =B斜率: A >B安全性: A >B效应剂量第二节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或称机理、原理(mechanism of action;principle of action),指药物在何处起作用及如何起作用。

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对提高疗效、防止不良反应及开发新药等都有重要意义。

药物的作用机制可分为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和非受体机制。

作用机制的分布示意图一、受体机制(一)受体理论1.占领学说2.备用受体学说3.速率学说4.变构学说5.能动受体学说(二)受体的概念受体(receptor)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地与相应配体结合,传递信息并产生特定生物效应的大分子物质(主要为糖蛋白或脂蛋白,也可以是核酸或酶的一部分)。

受点(receptor-site)受体上与配体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配体(ligand)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内源性配体:神经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外源性配体:药物D + R ===== DR →••••••→E(三)受体的特性1.特异性(specificity)2.变异性(multiple-variation)3.敏感性(sensitivity)4.饱和性(saturality)5.可逆性(reversibility)(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1.亲和力(affinity,亲合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